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善于合作的寓言故事

善于合作的寓言故事

善于合作的寓言故事
善于合作的寓言故事

曾经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长者在路途当中遇到了两个饥饿的人,并且这位长者给予他们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其中的一个人要了那箩鲜鱼,吃完后就饿死了;另一个人要了那根鱼竿,走向大海,还没走到海边,也饿死了。鱼可以暂时充饥,可以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但不能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鱼竿可以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但对眼前的饥饿却毫无意义,无能为力。为此,只有两人合作,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用这篓鲜鱼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再一起走向大海,用那根鱼竿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但由于这两个人拒绝合作,独占一物,最终落得双双赴黄泉的悲惨下场。在这个寓言故事当中生动地证明了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暗示人们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挚友,在工作中,也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在那艰苦卓绝的时代,在那资本家牢牢控制社会,工人阶级毫无地位可言的时代,要不为尘世所纷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多么艰难的一项工作!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做到了,而且完成得那么出色!《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极大的推动了工人阶级运动,为无产者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壮举!虽然恩格斯谦虚地把这一切都归于马克思名下,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他们没有合作,或许全世界无产者还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居里夫人的伟大早已是家喻户晓,她与并肩战斗的丈夫——居里。她们是在共同的研究中走到了一起,相同的研究方向使他们在充满危险的“放射性之旅”中协同作战。当他们骑上自行车,一起在乡间放松时,男女两性不同的思维方式似乎得到了极佳的互补,重大发现也终于浮出水面。合作的快乐带着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合作的快乐带给他们诺贝尔奖的莫大荣誉,合作的快乐给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密切的合作所带来的荣誉分享也是必然的。一只工蚁所带回家的糖水会被庞大的蚂蚁家族中每一员共享。对于这一点,似乎只有那些捧起冠军奖杯的集体才能真正享受。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夜深人静,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睡熟了,五指兄弟却开始了他们的对话。他们各自吹嘘着自己的本领和长处。

这时,一只大皮球滚到了他们的面前说:“你们谁能把我举起来?”大拇指想:我是大哥哥,这可是显示我本领的好机会。于是抢上一步说:“你们都看我的,我一个人就行。”他麻利地钻到大皮球下面,一抬身,大皮球就跑了。他不甘心,试了几次,累得满身大汗,仍没有把大皮球举起来。食指走上前去,试了试,也不行。中指说:“我最长,我的本领也最大,看我的。”他也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大皮球笑了笑说:“不行吧,你们一起用力,试试看行不行吧。”五指兄弟点了点头,答应了大皮球的建议。

大拇指想:就是举起来也是大家的功劳,又显不出我的本领,我才不费劲呢。中指想:小指有什么本领,举起来还算他一份,我可不愿意。这时,大皮球喊到:“一、二、三,举!”大拇指装作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轻轻碰了碰大皮球。中指也

漫不经心地碰了碰皮球。食指、无名指和小指虽然尽了力,但仍没有把皮球举起来。

大皮球说:“你们其中有人没有用力,如果你们都用了力,一定会把我举起来。你们再试一次。”

五指兄弟一起用力,轻轻地就把大皮球举了起来。

大皮球说:“道理很简单,只要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块使,办什么样的事都很简单。”

五指兄弟听了大皮球的话,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离开他人的合作,任何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夫俗子,都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许多事实证明,学会与人合作,不仅能提高我们办事的效率还能快乐彼此的心情,所以我们从小要有这种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与和其他人合作是避免不了的,一幢房子,一个人是建不好的;一场球赛,一个人打不了;一家企业要发展,一个人做不了……合作是成功的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宣言》;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明了镭;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我国2008年申奥成功。所有的这些真诚合作,才使我们步入一个新纪元,成为一个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社会。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的启示: 不要自满自负,要学会隐忍和虚心。在适当的时候要主动勇敢地向前辈表现自己,让其指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建议和意见。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智辨盗贼 陈述古是枢密院直学士。那一年,他走马上任到建州浦城县担任县令。

爱情寓言故事:女人一生中的五个男人

爱情寓言故事:女人一生中的五个男人 佛祖创造了一个女人。同时,佛祖也创造了五个男人。 佛祖创造出了这六个人后,起初并没有让这个女人和五个男人接触,而是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住着。 突然有一天,女人跑到佛祖的殿堂,说自己太寂寞,一个人生活太害怕,需要有个人和她一起生活,一起慢慢老死。女人说她想要找一个完美的男人,能带给她刺激和幸福感的男人,上帝见女人说的相当感人,而且眼泪哗哗地。于是,佛祖答应了女人的要求。 其实佛祖很为难,因为佛祖只创造出了五个男人。而且这五个男人各有各的特点和特长,他们并不都是十分完美,而仅仅是在某个方面突出。 佛祖告诉那个女人,我无权干涉你的恋爱和你选择男人的标准。因此,我只能把这五个男人全叫出来,你自己选吧! 于是,五个男人来到了女人的面前。 女人抬起头,就发现一个男人珠光宝气,呼气吐气之间全是金光闪闪,仿佛全世界全天下的财富全归于这一个男人似的。女人显得相当激动,两眼也冒出金光,显得很开心。女人想,如果我和这个有钱的男人结婚和生活在一起,一定事事不用操心,物物不用担心,必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吧。于是,她告诉佛祖,她就决定选这个男人了。 佛祖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告诉女人,这个男人的名字叫钱,拥有了这个男人就是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可以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挥不尽的霍。 女人千恩万谢地和那个叫钱的男人离开了佛祖的殿堂。 后来,女人无论走路坐车还是呼吸吐气都充满金钱气息,满身的金银珠宝,珠光宝气。无论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是富贵的代表。当这个女人购买了所有她需要的东西后,变得开始极度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甚至再看到钱后再无想拥有的欲望。而这个叫钱的男人除了会赚钱,根本不会做别的事情。这个叫钱的男人在女人有任何需要的时候都用金钱来满足女人,根本不去和女人有情感上的交流。女人渐渐感觉不到被爱的滋味,郁闷乏味,女人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于是,她离开了那个叫钱的男人。在她离开的时候,她留恋地看了一下那个叫钱的男人,可是男人眼里除了钱别无他物,女人暗叹一声回到了佛祖的殿堂。 佛祖问女人为什么? 女人说,本来以为拥有了钱就会拥有了一切,可是当我真的拥有了所有钱后,才发现,其实我要的爱情真的不是这样的。如果男人眼里没有我的存在,就算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我想,我要的爱情不会是这样子的。 于是,佛祖又把其他的四个男人叫到女人的面前。 女人看见一个男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仿佛全天下的人都要服从他似的。女人被他高高在上的气质吸引,被他目空一切的冷漠迷倒,迫不及待地扑倒在男人的脚下。 于是,佛祖允许女人跟这个叫权的男人离开殿堂。 刚开始的时候,女人除了对这个叫权的男人以外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号施令,对除了叫权的男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指手划脚,看着别人被自己指挥得跑来跑去的样子,女人被这种权力控制

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的区别

1#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2#所谓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二者是交叉关系。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摘自199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可见,成语故事的范畴大,成语中的一部分是寓言故事的浓缩,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3#寓言,即是区别。严格讲,成语故事,是后人认为有价值而将曾经发生的的事情凝练而成的(成语)。寓言故事,是指为启发讲理而编造的故事(有的还是具备一定根据的)。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拔苗助长杯弓蛇影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高山流水邯郸学步惊弓之鸟井底之蛙刻舟求剑买椟还珠南柯一梦南辕北辙滥竽充数庖丁解牛杞人忧天黔驴技穷鹬蚌相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愚公移山郑人买履智子疑邻……4#成语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

学写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学写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吴琼芳 课型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其基本特点。 2、了解和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练习编写寓言故事。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基本特点。 2、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模仿,讨论辩论法;点拨法,启法感悟;赏读法。 教学手段: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知识导航,开启智慧。 导语: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能说说你们读过的寓言吗?(学生列举篇目)好,现在我们缩小范围,一起回顾一下在课本上读过的寓言。谁能说说这些寓言都讲了什么故事?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引导学生从情节,

道理两方面入手,畅所欲言) 二、佳作引路,深入探究。 1、什么是寓言?(承接导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写寓言故事,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以读促写,了解寓言的特点 (1)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学生活动:简单复述《蚊子和狮子》注意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 讨论交流:寓言故事情节往往是写实的成分多,还是以作者的想像为主?如果是想像,是不是凭空的想像? 小结归纳:寓言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虚构的,因而以作者的想像为主,但这想像必须立足现实的土壤,故事的主角活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学生卢阳 指导教师周丽明 年级2007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人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 6 月

论文题要 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学样式,借寓言反映社会也是一种共同的文化选择。《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这个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直接指向故事的结尾。 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伊索寓言》用动物的行为象征人的特点,如狐狸象征着人的狡猾、羊象征着人的弱小等等。 三是《伊索寓言》体现了东西方共有的文化,也是一个传授知识经验的形象化工具,并带有明显的“教训”意味。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卢阳 摘要: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同时也体现出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关键词:《伊索寓言》的结构象征意义东西方文化 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1]它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拟人化的动物和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一、单线的故事结构 首先,《伊索寓言》的故事结构是单线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而有些寓言只是把故事讲出来。如《狗的房子》中提到:“冬狗冻得使劲把身子缩成一团,这是它决定要给自己盖一所房子。夏天来到了,它全身舒展开了,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觉得给自己建造一所房子栖身,实在是既浪费时间,又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故事是说,人在危难的时候会痛定思痛,但危机一过就忘了”,这样叙述的故事更是事件和道理的直接相加,去除了华丽的修饰和优美的辞藻,露出了质朴的文字,使故事结构单纯明了。 其次,《伊索寓言》的情节是按照结构的需要设置的,即一条直线和既定方向,没有戏曲的表演和小说的悬念及多条线索的共同推进。因此,大部分情节是合理的,如《老鼠开会》中提到:老鼠想在猫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以此预示猫的到来,但是当老鼠讨论派谁去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只老鼠肯去,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因为猫和老鼠原本就是天敌;而有些情节则显得牵强,如《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伤的事情。就现在来看,这则寓言只是为了说明即使对坏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并没有考虑蛇的危险是可预知的。虽然单线的故事结构设置的情节看上去过于简单,并且情节只能向既定方向发展,但是却直观地将道理呈现出来,没有隐含和暗示,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 (一)“狡猾”的狐狸 狐狸象征虚伪、奸诈和狡猾,而“狡猾”更是成为了狐狸的标志性词语,狐狸也在寓言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100字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100字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 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 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 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 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 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 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 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唯:只准。余:我。“马首是瞻”:看着马头行事,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从指挥。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 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 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 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 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 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 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 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 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14532289.html,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作者:伍蓉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5期 摘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就《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点;浪漫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这么多“寓言”镶嵌在文中,使庄子文章显出扑朔迷离的面貌。一个寓言,需要读者再三体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读之会有不同的理解。

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汤问》(节选)

寓言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安然无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 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 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 赵孝成王。因为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 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 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 兵协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 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 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能够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 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 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能够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 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 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 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 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白头如新】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 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 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不过太子丹还一 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不过楚王 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 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 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 理解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 接待。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

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言假托故事所寄以寓意一般有两种情况: 1、寄寓深刻的哲理《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2、寄寓鲜明的教训(《农夫和蛇》《刻舟求剑》) A、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或揭示讽刺的目的)。如《狐狸和鹤》(伊索寓言);《坐井观天》 B、经验教训型——从正面经验出发,从各方面启示人们。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二、连类比喻的比喻性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以此喻彼,借古讽今,以此喻彼,以物喻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它借助于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猫和厨子》《树叶和树根》《克雷洛夫寓言》)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用犀利的语言,机智的幽默实现讽刺和训诫。

1、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态度上的否定。 2、对人物和事件的某一特点进行极度夸张的方法, 以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如《掩耳盗铃》;《天鹅、梭子鱼和虾》(克雷洛夫) 四、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寓言的概括性的表现: 单一的故事 1、题旨的概括性,表现概括的主题,概括的形象。 如《狮子和狐狸》(一句话陈述一件事,两个概括的形象——狮子和狐狸,一个高度概括的主题: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2、语言形式的概括性——一针见血,一矢中的。如 《恰佩克的小寓言:《狼和山羊》“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定一项协议: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我。”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活画了狼的形象,也揭示了狼的本质,且读之耐人寻味。 五、精彩生动的故事性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精彩生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

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的特点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2、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4、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5、通过激烈的词语碰撞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情节对比也更加分明,道理的呈现会更加浅显易懂。 6、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7、读者众多, 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寓言」一词,最早见於《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寓言是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散文形式(个别也有韵文)。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寓言最初是由动物故事发展而来的。在人类的原始时代,人们和动物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在从事狩猎、畜牧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深深感到动物对自己的生存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在捕获和驯养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捕获、繁殖的多少,从衣、食、动力、用具到肥料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经济生活。因此,人们就努力去熟悉动物的情况,从而对它的形体、习性特点,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准确,并由此对动物产生了感情。这样,人们就常以动物坐故事的主人公,并能准确、生动、形象的对其描写。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逐渐疏远。人们虽然仍以动物作为创作的重要对象,却已经着重于表现人事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常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作品──寓言。上述的前一种,是在趣味中潜伏着教训意义的动物故事;后一种,则是明白地或比较明白地显示教训意义的动物故事。到了后来,动物主人公就更加拟人化,内容也更重在教训了。 寓言和动物故事很难区分,很多动物故事往往同时又是寓言。其主要区别在于教训意义是否明显。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

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中国汉族古代寓言以人为主人公的居多,不同于欧洲或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因此,它的题旨特别鲜明,而且意外深长,故事性与题旨也浑然一致。至于后来专业作家的寓言创作,其教训意义就更加明显。 寓言的形体短小、精悍,人物性格十分突出。其故事情节常集中在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上,含义却很深远。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

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一般都不是独立成篇,而是出自当时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著作中,在全文中可以说是一种譬喻,作为论据出现的,因为它的故事可以独自表示一定的教育意义,就形成为寓言。 写动物的寓言与动物故事有实质区别,寓言借用或假托动物的行动别有所指地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进行劝喻或讽刺;而动物故事主要是进行自然知识教育,作品的内容在于勾勒出某些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特点,描摹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的现象,并不是借动物来寄寓劝喻或讽刺的。 寓言的主题有时是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有时在结尾处点明,作为教训。不管写法怎样,实际上许多优秀寓言都成了人们珍视的千古名训。 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 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篇一:一叶障目 很久以前,楚国有个书生,一天,他从书中得知,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身体的那片叶子,有隐身的功效。书生放下书,暗暗窃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这么一片树叶,岂不是能够拥有隐身之术?于是,书生放下手中的书,来到郊外的树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只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正准备捕蝉。书生顾不得礼仪体统,

脱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树。 嗬,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模样,书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体的叶子了。情急之下,书生把整个枝头的叶子都摘了下来,然后背起叶子,哼着小曲儿回家了。 一到家,书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进房间,拿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问妻子:“夫人,你能看见我吗?”妻子不明白缘由,老实地点点头说:“能看到。”书生扔掉这片叶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挡在眼前,问:“夫人,你能看见我吗?” 他们试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烦了,把眼一斜,说了句“看不见”就离开了。书生大喜,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终于可以拥有隐身之术啦!” 书生来到集市,一个老农正在路边叫卖:“卖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来买啊!”书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灵,顿时馋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钱也没带,这可如何是好呢?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

《庄子》寓言--艺术特色

摘要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以内篇为核心,《逍遥游》、《大宗师》等作品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多用“寓言”、“重言”和“卮言”等表现形式写作,尤其擅构寓言。古今人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大鹏小雀、白骨骷髅,皆能幻化,敷衍文章。庄子之寓言,想象奇特怪诞、发想无端,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述诡谲神秘、瑰丽绝妙,然而它所承载的思想却是朴素深刻,无人能先。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几乎已完全具备了现代小说之特点,被黄震先生誉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通过寓言这种曲折含蓄却又古怪离奇引人入胜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他高深莫测的“道”,幸如他所预期的“十言而九见信”,两千年来,庄子的寓言及寓言所包含的道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浪漫主义刻画手法措辞

目录 引言 0 1.新颖巧妙,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2 2.嬉笑怒骂,生动活泼,刻画手法精准多样 (4) 3.言简意赅,生动传神,措辞凝炼不失飘逸 (7) 结论 (9) 参考资料 (11)

引言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1]他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道亦无限,自生自灭,世无主宰。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主张齐是非,齐生死,齐物我,齐贵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随遇而安,逍遥自得。 《庄子》成书后,共五十二篇,后散佚,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一般定为庄子所著,而外、杂篇发展则历经百余年,夹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了更为复杂多变的体系,可能掺杂有庄子门生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被誉为先秦最具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兼有哲学著作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双重身份,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寓言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庄子在《寓言》一篇中,自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见寓言是《庄子》最大的特色。 《庄子》想像力丰富,夸张怪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寓言故事,禅道说理,针砭讽刺,刻画人物,喻世警人。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刘熙载《艺概·文概》称其“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庄子》寓言的结构严密巧妙,有时候看似各个寓言之间不相关联,实际上是以同一主题或者规则串联起来的,其精神思想是贯穿全篇,从始而终。寓言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类典型人物事迹轮廓式的勾勒,代表性极强,加之内在精神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庄子构思的宏大雄壮,结构的严密新颖,想象的奇特丰富,精神的逍遥自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感与崇高美妙的享受。 《庄子》整部书中共有将近两百则寓言,《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我们从中能领略到他的思想,同时《庄子》也给后世以莫大的指导和启示,这些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述。 《庄子》寓言是先秦诸子作品中最绚丽多彩,令人瞩目的。其思巧妙脱俗,发想无端,令人咋舌,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亦已登峰造极。《庄子》寓言不但富有哲理,而且想象奇幻,形象生动活泼,流露着充沛的情感。高似孙赞庄子道:“其说意空一尘,倜傥峻拔,无一毫蹈袭沿仍之陋,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演迤,如长江大河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率以荒怪诡诞狂肆虚渺,不近人情之说瞽乱而自呼。”[3] 《庄子》的寓言又是与众不同的。先秦诸子中,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通常都是庄子本人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文学家。《庄子》寓言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