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州赵公救灾记作业

越州赵公救灾记作业

越州赵公救灾记作业
越州赵公救灾记作业

高二语文练习8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砧.板/粘.贴绿蘋./东施效颦.纤.夫/纤.尘不染扁.平/扁舟.一叶

B 碣.石/喝.问乐阕./龙城凤阙.堵.塞/渚.白风清绮筵./垂涎.三尺

C淑.气/椒.兰朝.觐/朝.云暮雨卷.帘/卷.帙浩繁门槛./直栏横槛.

D 部署./曙.色唱和./和.颜悦色伶仃./岸芷汀.兰撒.落/霰.雪纷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 斑斓贪脏枉法好高骛远孽根祸胎

B 包涵默然消魂萍水相逢棉里藏针

C 遐想披星戴月拭目以待恍然大悟

D 呕歌义愤填膺貌和神离湮没无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 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 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 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

C.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

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7.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注】①赵公:赵挘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

B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

C 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

D 乐为之识其详识:知道,懂得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

A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王尝语暴以好乐

C 泊牧以谗诛

D 古之人不余其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公在熙宁八年九月临危受命,出任越州知州,到任之前他就下发文书详细了解各属县受灾情况并认真做好了赈灾准备。

B 赵公忧民爱民,救饥救疫等划得严谨周密,对“不能自食者”和“能自食者”采取了不同方法进行赈济。

C 从救灾实际出发,赵公不惜违反规定,给予灾民更多的救济;不仅如此,赵公还躬行善政,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

D 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以赵公的思念,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文:

②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

③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文:

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译文:

⑤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译文:

⑥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

⑦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译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质疑解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赵忭。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质疑解惑:小组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用红笔圈画出疑难语句。 四、教师检查落实部分重点词句的解释翻译。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的特点 3、学习文章以时间为序,详略有序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方法与过程: 一、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四部分(6——6):交代写作缘由。 四、阅读1--3段思考: 1、本部分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 2、赵公救灾的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 ③拊循:抚慰,安抚 ④绥辑: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预计2课时 【自学导案】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是一篇文言文章,作者是北宋散文家曾巩。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仁足以示天下以昭陛下平民之理 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而形貌昳丽 C.忧其且流亡也且焉置土石 D.虽死得无失敛埋虽杀臣,不能绝也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2分)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17.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18.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2分) 14.C 15.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16. (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救济粮。 17说明发放粮食的点很多,从侧面反映赵抃处处为百姓考虑,以人为本,真心为民。 18.本文:赵抃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越州赵公救灾记》活动单

《越州赵公救灾记》活动单

————————————————————————————————作者:————————————————————————————————日期:

《越州赵公救灾记》预习活动单 主备人:章颖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研习1—3段 1、正字音 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 ) 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 属.以视医药饮食( ) 使在处随收瘗.之( ) 使自十月朔.() 2、实词 灾所被.者几乡?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当廪.于官者几人?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 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 为书问属.县属.以视医药饮食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忧其众相蹂.也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平其价予民 故事,岁廪穷人又与粟再倍之。 令无失所.恃属以视.医药饮食 3、虚词 所: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令无失所恃 者:当廪于官者.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 于:当廪于.官者几人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 其:其.几具存?忧其.众相蹂也 之: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为: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官为.责其偿 且:忧其且.流亡也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4、词类活用现象 当廪于官者几人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3.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 二、课时:2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单 一、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 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就“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柳、欧、苏和王安石,但胜过、。 曾巩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写作背景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 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三、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 jiù)给.其食而任以事(j ǐ)无得闭粜.(tiào) 使籴.者( dí)处.疾病之无归者(chǔ)使在处随收瘗.之(yì) 或便.宜(biàn)民不幸罹.旱疫(lí)公所拊.循(fǔ) 所以经营绥辑 ..(suí)(jí)委曲纤.悉(xiān)盖灾沴.之行(lì)则有间.矣(jiàn)家于衢.(qú) 四、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 所被.者几乡(覆盖)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 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 者其几具存 ..(多余;簿籍;实存) 故事 ..,岁.廪穷人(旧例;每年,名词作状语)公敛富人所输.(交纳) 佐.其费(补助,辅助)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 忧其且.流亡也(将)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 有是具.也(措施)无得闭粜 ..(关店停止

最新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人称“曾南丰”。北宋散文家。 出身于儒学世家,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后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从事图书整理多年。熙宁二年(1069),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后在多州任地方官,辗转各地。元丰三年(1080)移知沧州,途经京城时被神宗召见,于三班院供事,次年迁史馆修撰,编修五朝国史。元丰五年(1082)拜中书舍人,次年病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 曾巩一生主要在地方任职,或者在京城任馆职,没有参与实际的政治斗争。他尊奉儒道,思想正统,被后世视为“醇儒”。其文章风格质朴,议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记叙文则纡徐委婉,近于其师欧阳修。历来为后世大多数作家所推崇。有《元丰类稿》。 古代的散文 我国古代为了与韵文、骈文相区别,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文章通过对一次救灾全过程的记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政史的珍贵资料。 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措施,意在表彰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和卓越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是总结赵抃救灾的经验,为后来的官员们制定救灾措施提供参考资料。在赵抃知越州前,曾巩曾任通判。那时越州出现灾荒,作者本人也参与过救灾工作,采用过类似赵抃所用的方法,因而这篇调查记能写得如此翔实、顺畅,而且富有感情。 本文的优点之一在于把十分琐碎的事情写得有条不紊,而另一个好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叙述上,还写出了赵抃遇事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而做事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作风,使人能更深地了解赵抃的为人。文章末尾说到作记目的,是从另一角度阐发赵抃救灾的意义,以衬托他的政绩之美。 1.读准字音 (1)赵抃.( ) (2)廪.于官者( ) (3)无得闭粜.( ) (4)籴. 者自便( ) (5)其众相蹂. ( ) (6)灾沴. 之行( ) (7)间????? 则有间.矣(jiàn )中间. (jiān ) (8)处????? 处. 疾病之无归者(chǔ)到处. (chù) (9)公所拊.循( ) (10)或便.宜( ) (11)所以经营绥辑..( ) (12)委曲纤. 悉( )

越州赵公救灾记 原文+译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最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师版定稿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2.学习文章以时间顺序,详略有序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出的民本思想。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解题 (1)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2)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3)《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三、整体感知(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二)梳理文本结构 (1)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 文章的中心事件及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救灾,时间顺序。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写灾前准备。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第四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 四、文本研习 诵读、理解词语——灾前准备(1) 2、探讨分析: 【思考1】赵抃在救灾之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请尽可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救灾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抃是一个怎样的人? 具体措施: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问受灾范围——灾所被者几乡问灾害程度——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问应对能力——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几何……几家……几具存 特点:防患于未然,调查统计,全面细致。赵抃: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思考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1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主备人:复备人: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初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xxxx①救灾记 xx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备课人:吴海军审核人:张婷备课时间:2012.3.15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 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 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写作背景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自学导航】 (一)课文研习 1.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jiù)给.其食而任以事(jǐ)无得闭粜.(tiào) 使籴.者(dí)处.疾病之无归者(chǔ)使在处随收瘗.之(yì)

越州赵公救灾记完美版讲解学习

越州赵公救灾记完美 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 江苏省淮州中学杨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初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

越州赵公救灾记 参考译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灾害覆盖的范围有多少乡,能够养活自己的百姓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等水利工程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家,和尚道士以及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账簿上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全州百姓中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粮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粮,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点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府仓库储备的粮食,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如受赈者一样得到方便。又雇用民工修缮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人,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尽可能地借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责成债户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收容病人的病房,安顿患上疾病无家可归的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所有死去的人,让(人)就地埋葬他们。 按以往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粮,满三个月就应当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底才结束。救灾工作权宜从事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下属请示的事,有的对救灾有利方便,大多马上准予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这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所作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经营安排的措施前前后后整个过程,周到细致,没有一点不完备的。他救灾虽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以传给后人。灾害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好准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较大差距了;不熟悉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所以特意到越地访询,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并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呢,也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些救灾的具体条规办法可以不须多长时间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 赵公于元丰二年从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的官职退休,在衢州安家。他在朝延上的直道正行的品德,在身上体现出的和乐平易的德行,这里不再记载。记叙了他值得效法的救灾措施和政绩,把它作为《越州越公救灾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原文、字词、翻译精校整理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2 .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3 .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 、课时:2 三、学习过程: 或便宜(bi d n ) 民不幸罹.旱疫 (I 门 公所拊循(f u ) 所以经营绥辑.(SU 1) (j 门 委曲纤悉(xi rn ) 盖灾沴之行(I 1) 则有间矣(ji rn ) 家于衢(q u ) 四、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 所被者几乡(覆盖) 当廩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 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 故事,岁廩穷人(旧例;每年, 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 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染上疫病;将近) 公所拊循(抚慰)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 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 (退休) 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 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 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 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下令修城, 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 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同“恺悌”,和乐平易;记载) 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救荒的措施政绩;学习、效法,名词作动词;把……作为) 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灾前准备。 第2段:写“救饥”,是详写。第3段:写“救疫”,是略写。 1 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单 佐其费(补助,辅助) 忧其且流亡也(将) 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 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 1057)进士, 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有是具也(措施) 无得闭粜(关店停止卖粮,指囤积居奇) 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 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 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 《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 《宋史曾巩传》 评其文 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曾巩 也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买粮) 明年春(第二年) 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 不以累其属(连累) 或便宜,多辄行(对救灾有利;立即,马上)蚤.夜惫心力不少.懈(“早”;“稍”稍微) 事细巨必躬亲(亲自处理) 民不幸罹旱疫(遭受) 属以视医药饮食(委托) 有上请者(向上;名词作状语) 《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就 八大家”而论,其 诗不如韩、柳、欧、苏和王安石,但胜过苏洵、苏辙。 曾巩著作今存《元丰类稿》 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写作背景 所以经营绥辑(用来……;谋划;安抚) 盖灾沴之行(灾气) 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名词作动词) 委曲纤悉(周到细密,无微不至) 治世不能使之无(太平的) 则有间矣(较大差距) 予故采于越(访询) 乐为之识 其详(同“志”记载) 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 第二部分 (第2 — 3段):写救灾措施。 公敛富人所输(交纳) 名词作状语) 如《西楼》、 《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 以为后人之鉴。 三、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第三部分 (第4 — 5段):写赵抃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僦民使治之者 (ji U ) 给其食而任以事 使籴者 (d i ) 处疾病之无归者 (ch u ) (j 1)无得闭粜 使在处随收瘗之 (ti d o ) (y 1 ) 第四部分 第4段:写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来的美德。第5段:写评价赵抃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6段):交代写作缘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