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课堂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堂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华工继续教育学院2018-2019第一学期网络课程

行政管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

境和内部环境。

2.行政道德:是指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3.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

4.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机构、职位,及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的配置。

4 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机构、职位,及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的配置。

5.政府决算: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各级政府在年度内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

6.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7.分权制衡理论:为防止政府权力的腐败或滥用,对权力进行合理分割,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和均衡的理论。

8.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9.政府绩效:是指各级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

10,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

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二.简答题

1,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头绪很多,涉及很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能全面地掌握现代行政管理诸要素,应当实事求是和不拘一格,适当细化,比如:环境、目标、预测、创新、知识管理等等。

2,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答: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进行精心选择和创造,要用的其宜。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已经积累的,也可以采用较新的,但是方法更新观念也要更新,而更新不只是更新,最重要是为了有利于改革和发展,并且要努力创新,以期进入新局面、新境界,取得新成果。

3,行政环境问题的意义。

答:研究行政环境问题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行政系统的建立原则、结构特点、运行方式、功能范围、发展规律与历史命运,掌握优化行政环境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

4,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答:1、指定编制方案;2、确定各部门的只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

3、审批机构与人员;

4、监督编制执行情况;

5、做好编制统计;

6、指定有关的编制法规。

5,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一、竞争原则:竞争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是公开、平等的。所有考试、考核、录用等程序都是公开进行的,并且所有参加报考的人员不受性别、家庭出身、民族、宗教等限制,并逐步打破地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二、功绩原则:功绩是国家公务员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考核、任免、奖励等,都以其在工作中的功绩为主要依据。三、法制原则:法制原则就是制定法律规范依照法规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行政,并受法律保护。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升降等都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四、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事制度坚持的根本原则,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是削弱党对干部的领导,而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领导。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此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6,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答: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其他行政运行功能的基础没有决策就没有行政的后续活动,在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只要明确了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那么行政组织和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行政管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监控等运行功能就有了依据。 2、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和发挥才智的舞台。行政领导者是行政决策的组织者、审定者和推行者。行政能力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最主要的能力,也是其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因此,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大舞台,通过这大舞台锻炼和发挥其才智。 3、行政决策是保证行政管理高效化和提出来高政府古今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行政决策渗透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一个正确的行政决策是将全部行政行为导向成功、高效的重要前提。反之,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整个行政活动产生负功能,直接损坏政府的威信。 4、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能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能严格遵循客观规律,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广大群众和下属参政议政,就能对政治参与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遍提高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为行政管理其他环节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出要求和提供经验教训。

三,论述题

1 十九大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答: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效合理的政府机构设置和行政体制安排,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深化改革提供制度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机构和

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与此同时,“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此外,还需要“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些思想

反映了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并将为指导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行动路线图。

首先,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往往主要对政府直属部门进行合并重组,而很少触及内设机构。这使各个政府机构的内设机构千篇一律,并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过去两届大部门制改革为例,各级政府合并的大部门仅对其综合管理的内设机构进行合并,如办公室、财务、信息、人事等,而很少针对职能机构加强重组。这也使一些政府机构在合并以后仍然是“两张皮”,无法真正打通职能交叉、重叠乃至矛盾之处,使机构改革无法带动和引领职能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构设置要统筹考虑,特别强调了内设机构的配置问题,明确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政府机构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到政府机构内部,并逐步优化内设机构的设置。与此同时,破解机构合并后的“同床异梦”现象,切实推进合并后的机构整合和职能融合,是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机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这就要求政府机构改革不应只是加减法,而应引入乘除法,通过内设机构的合理设置产生加成效应,通过上下联动的机构改革产生倍增效应。

其次,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这为破解政府机构编制难题提供了思路。编制管理可以确保政府机构的人员安排得到有效控制,并避免机构膨胀和人浮于事。但是,编制管理也导致人事安排的僵化和固化,难以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很多政府部门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一些部门可以说是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而另一些部门则是炙手可热的“肥水衙门”。受制于刚性编制管理,还有许多部门存在想要的人进不了,不想要的人赶不走。许多政府机构迫于工作需要,不得不引入大量编外人员,但是同工不同酬和其他人事管理问题也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因此,如何使各类编制资源“动起来”,并可以加以灵活有效的统筹使用,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此次报告特别指出编制资源的统筹使用思路,这就要求盘活既存人力资源并激活新增人力资源,从而可以实现政府编制管理的优化配置。

最后,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使省级及以下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鼓励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些新提法将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并发挥各地各级政府的能动性。目前我国在经济、财政等方面的分权政策已经基本到位,而在行政体制方面的分权进程还需要加快。以往政府机构改革过分强调“职责同构”,即要求下级与上级在机构设置方面“上下一般粗”。这意味着上面设置什么机构,下面也要对应设置同样或类似的机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对口单位”,但却忽视了各地各级政府机构本身应有的特色

和属性。与此同时,这也让各级政府的部门设置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并导致省市县政府部门只是各类中央政策的“二传手”,出现机构“悬空”和政策空转的问题。

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如果机构改革无法带动职能转变,或者难以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就谈不上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此次报告明确了未来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上述三大方向,有利于在巩固已有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提质增效。因此,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改革深化,特别是加强内外联动、资源统筹和上下互动,必将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公平,并赢得人民的满意和信任。

2 论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

3 试论人事行政的主要特征。

答:1.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众人员;2.管理权来自国家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授予,是国家行政权的一部分,管理主体是国家及其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公众人员实施的一种管理;3.拥有一定国家权力的政府机构,行使国家权力,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4.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公共精神,不应有自私自利的企图,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

5.人事、组织、目标、标准等人事行政管理的复杂性;

6.法律的严格规定,人事行政管理具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怎样理解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答: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政府相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服务型政府:一是指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政府,二是指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不仅要重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还要有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实际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看,“服务型政府”是与“管制型政府”相对应而言的。管制属于服务吗?管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是,它不属于服务的范畴。公民当受到

管制的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当接受服务的时候,则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因而,在特定的语境中,管制与服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界限,不具有包含关系。管制型政府是注重管制,往往过度实施管制的政府。政府需要履行管制职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具有强制性权力是政府的一个特点,只有它才具备从事管制性事务的条件。政府存在的一个原因是它可以进行管制。但是,政府的管制或规制不可过度。过度管制就会将政府变成“管制型政府”。一些政府部门过去往往从方便本部门工作的角度出发,增加了许多不合理的规制,给公民造成了诸多不便。比如,结婚当事人需要去所在的单位开具证明然后民政部门才会受理结婚申请,这就是过度管制,目前,民政部门已经取消了这一规定。提高公民的便利程度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目标。减少不适当的规制、放松管制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举措,也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放松管制不是不取消任何管制,而是指不要过度的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就是放松管制,它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转变重管制、轻服务的行政理念,重新认识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从偏重履行经济职能转向履行经济职能与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重,从偏重解决体制和机构设置问题转向偏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从偏重管制转向偏重提供便利服务,这一系列的转向集中到一点,就是创建服务型政府。

5 选用一种理论分析地方政府执政过程中该加强哪些职能。

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侧重点也差异较大。鉴于各地各级政府机构的本身属性和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是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政府组织结构的关键所在。目前,许多省份都探索试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将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予以合并,并通过合署办公等方式精简人员和强化协同。但是,地方机构改革面临的挑战是,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的机构无法同上级部门一一对应,往往出现一个下级部门向多个上级部门报告的情况。打通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充分肯定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灵活性,将可以大大释放机构改革的正能量。与此同时,未来也需要关注在上下级政府部门不对应的情况下,如何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互动和协同,避免“一对多”的组织沟通遇到梗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