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

——江苏省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董林伟

2002年,江苏省47个(县、区)率先进入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验,到2004秋季,全省初中新生全部进入数学新课程课改实验。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各级教研部门的精心指导以及各出版社、教材编写组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的初中数学新课程顺利地完成了近两轮的实验,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评价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初步成绩。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突破,实践过程中生成的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改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反思,认真总结经验,理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以使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一、课改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新课程实验有序有效推进

以地级市为单位实施区域推进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推进的基本策略。为确保课改实验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下,各市都认真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推进规划》等文件,从“指导思想、组织管理、实验目标、师资培训、阶段性评价原则”方面做了较为详实的规划、部署,大力营造课改实验的支持性环境。同时,根据新课程实验的初始阶段的特点,创新实验工作机制,建立市级、片(区)、学校的三级联动机制,使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序、稳步、有效推进:

(1)成立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组成市数学学科课改专家组和中心组,进行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中心组研究、制订相关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对课程改革的进程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通过对数学课程改革过程的广泛调研,中心组组织进行研究,并将改进措施或意见及时反馈给基层学校,有效地调控课改的方向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2)建立市级课改实验基地,采取“以点带面”的区域联动机制。作为数学学科课改实验课堂实践基地,开放课堂、开放教研组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课程改革研究局面。收集过程资料、定期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的任务,建立完整的课改档案管理系统,形成有推广价值的、系列化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成果。

(3)建立以校为本的课改工作机制,在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市、区数学课改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数学学科实验研究工作组,具体组织实施数学新课程的实验工作.

如南京市自2002年建立课改实验区开始就成立了南京市课改专家组指导学科课改工作,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了分阶段实施全市的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工作。以区县教研员和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为主,

分别成立“南京市初一、初二、初三新课程实验中心组”指导全市课改实验工作。采取了经区县教研室推荐,学校申报,市教研室认定,在每一个区县建立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作为实验的个案样本,积累并提供有本校特色的系列课改成果,分别承担相关课题的实验研究,并辐射推广,指导一般学校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整体发展,发挥它们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科研、总结经验、调节反馈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创造课改特色。逐步形成以教研组织网络为框架、以数学学科实验基地校为依托的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培训基地。

2.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关键。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态度、认识、把握和信心将直接影响到数学课程的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本次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实施数学新课程以来,我们精心设计和进行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阶段的教师培训,为新数学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多层次,多渠道,构建教师培训的“立交桥”

省级层面——由省教研室负责对全省各市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各县区所有教研人员以及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按照三年规划,省教研室每年组织新参加实验的各市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了国家课程标准组的专家们解读新课程的特点与要求,让学员对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整体认识。同时,根据各地区使用教材版本的不同(曾经使用过4种版本新教材),分别邀请教材专家给所在实验区的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从整体上了解、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的体系结构、编写原则以及教材特色等。

地市层面——各市利用数学中心组以及基地学校,对所有新进入实验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如徐州市从2003年起,各县区每校一人,市区全体数学教师,每学期利用寒暑假进行新课程培训。每期培训,每年级400人左右,共计7500人次参加市级教材培训,县级培训是全员参加。镇江市在师资培训方面主要抓以下三个层面: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层面,面向骨干教师的引领层面,面向课改教师的行动层面. 在宏观方向上,确立学习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在微观方向上,要求课改教师制定详实的自我培训计划;在纵观方向上,引导教师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提升办学思想. 在学习方式上,做到四个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专题讨论相结合;骨干教师、实验教师精学与全体教师泛读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外出学习、取经相结合.

学校层面上——结合学校实际,采取讲座、交流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培训。

(2)零距离、重参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我省拥有江苏籍数学及课程专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以及教材主编的巨大优势,吸收了更多的我省骨干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的队伍之中,这些教师在参与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优秀课的录象、电子教材的建设、教材网站的建设等活动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对课程、教材、教学的认识,在新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研培训机构也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其培训内容与培训人员的安排中,都安排了相当的时间与空间让学员与专家进行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原汁原味的直接汲取专家们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各地也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途径,建立起互动参与式的教师培训方式,让教师在参与实践中获得体验,提升理念,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连云港市将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作为实施和推进课改实验的重中之重,落实“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盐城市培训

采取听、看、议、说、评等方式,强化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和体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中。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盐城市编写了《课程改革100问》,建立了“盐城教育城域网”,实行市、县、片、校四级联动培训策略。

(3)过程性,持续性,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除了在实验初期的集中培训外,我省将过程性的培训作为各级教研部门的一相重点工作来抓,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如常州市教研室始终坚持“边培训、边尝试、边反思”的原则,把教师培训逐渐融入到每次教研活动之中,成为教师教学行动的先导。扬州市积极开展了“五个一”的校本培训工作,即每个数学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听一场专家报告,开一节数学教学研究课,写一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出一份期中和期末试卷,学校教务处组织检查评比,优秀者给予奖励。南京市规定每周二下午为数学教学研究的活动时间,明确单周为市级教研活动时间;双周为区县教研室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了每个教师都有进行教研活动的机会和义务。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课程总体目标、教材结构体系、课程评价、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保证并有效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由于培训活动强调紧密结合课改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研讨,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课改逐步从激情转变为理性,从肤淺转变为深刻,从模仿转变为探索,从形式转变为实质。

3、聚焦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必须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才能显示出其指导作用。新课程提出的学生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必须借助于课堂学习来达成。因此,我们始终抓住这个主题,围绕如何将新课程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行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共享教学资源与智慧

新课程的实施不能靠单兵作战,需要依靠集体智慧。目前全省各地普遍使用了集体备课制度,以此促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广泛学习、研讨和交流,形成新课程的教学方案。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数学组的“师生共用讲学稿”的备课制度与方式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各市都设立学科教研网站,有的县和学校还设置了网络集体备课的平台,为教师的备课提供资源、咨询等帮助。苏科版教材编写组建立了凤凰网站,并在网站上设立各年级备课室、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窗口,吸引了实验30000多名数学教师成为注册网友。创设5年来,点击率已经逼近400万人次,每天每个时刻,多则几百上千,少则百人同时在线进行讨论、获取信息,或相互研讨教材、教学的问题,及时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盐城市开展了以县、片为单位的集体大备课活动。每学期县教学指导小组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并印发其教学建议,供各片内实验学校教师学习讨论。然后各教研片根据指导小组的意见,分阶段、轮流选定一所学校进行片内集体大备课活动,每次备课活动花半天时间,第一节听课,第二、三节课评课,第四节课组织学习有关新课改

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数学新课改的前沿动态。

(2)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数学新课程倡导建立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认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又必然引导到学科的本质,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课堂教学的目标真正多元化,特别是要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有机地融合在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惟一目标。

各地在专家的引领下,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如常州市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关于情景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淮安市在听课与调研中发现、总结并推广了以下的一些做法:在新授课的设计中,变传统的“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例题——习题——作业”为“创设情境,暴露当前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与经验尝试解决当前问题——应用与数学建模——学习过程的反思与适度拓展”;在复习课的设计中,改变传统的“知识点的罗列与回顾——结论的再现与模仿训练——大剂量的课外作业”为“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修补不完善的知识系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帮助学生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自己的数学系统——变式训练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更高一级的知识并提升其学习能力”。镇江市加强了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

其中,(

2)、(3)、

(4)是主要的过程,(5)是(2)、

(3)、(4)的深化.

(3)以案例研究为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现场观摩研讨活动

案例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教材、教学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定期举行省级、地市级或区域的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执教教师教学设计思路的介绍、同行专家的点评、大会或交流等形式,营造一个真实的、宽松的、积极的现场氛围,交流思想、相互促进。

例如连云港市组织了本地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与内容的专题香肠观摩活动,如分5个大片(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摩课、“连云港市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暨送教下乡现场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专题的观摩课研讨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开放周”以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会课活动等,既锻炼培养了授课教师,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盐城市还要求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市教科院的数学教研员人人上一节“走进新课程”教学展评活动,组织市、

县教研员和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向基层一线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最新成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推进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镇江市加强案例研究”,在狠抓各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集中优势兵力,在市教研室数学组的指导下,对教材中的所有章节先组织师资相对较好的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或市级骨干教师先行研讨,对教材做出较为详实的分析,并编制出每一节课的详案,编制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供各校教学时参考;以县级市为单位组织研讨,以城镇带乡镇,进行帮扶.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数学教学理论水平

各地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入深入的研究。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成效。

省教研室根据课程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成立了《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课题组,组织全省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研究。本课题包含4个子课题:(1)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建设研究;(2)动手“做”数学——“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3)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创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4)从经验走向科学——初中数学评价的研究.

子课题1围绕《标准》和教材,进行有关的专题研究.内容有:标准理念的诠释;教材

整体设计的意图构思和特色分析;各部分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综合实践活动等)设计的思路分析;关于情境设计的研究与设计;关于数学探究活动的研究与设计;关于教材概念的叙述方式的研究与设计;关于例题配备的研究与设计;关于练习、习题、复习题配备的研究与设计;教材插图的研究与设计;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与高中教学的衔接;

如何体现教材的弹性和空间等.

子课题2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有关专题的研究.内容有:如何设计有效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学实验”材料;“数学实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实验”的形态类型;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教室的研究与设计;“数学实验”对教师的影响;有效的“数学实验”的设计等.子课题3围绕如何引导教师理解、把握教材,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有:教学设计的理论;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教材主要内容的设计案例等.子课题4围绕对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有:评价对促进教学、发展学

生的影响;评价理论研究;数学评价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连云港、泰州、盐城、徐州、扬州等地的部分地区与学校的教师成立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小组,对《标准》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部分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目前参与实验的学生数超过3万,并通过4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各年级分学期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南京等地对数学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如何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常州市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发现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设课题组内研究课,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通过研究积累了一些课件、案例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南京市先后成立了问题教学课题组、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课题组、初高中衔接研究课题组、小班化数学教学

研究课题组等解决课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课题的研究提升了课改的理性认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改革考试评价方法,为课程改革实验保驾护航

评价无疑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因此规范、客观、科学的数学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按照正确方向和要求实施新课程。各地结合本地的特点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实验,引导新课程的贯彻实施。如徐州市自2002年起,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设立了闭卷部分和开卷部分,每年一度的初中生数学小论文评比,在部分学校试行学生数学学习档案袋、数学演讲,在部分学校试行“二次考试”等。另外,在闭卷考试的试题设置意图及命题方式上进行改革,自2004年起,在中考及期末考试中设置了“选做题”,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做,既调动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也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试卷中,编拟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由于江苏全省地区差异大,中考命题一直下放到各市执行,因此规范中考命题、加强命题技术的指导非常迫切。我们结合每一年对各地中考试卷评价,对各市中考试题命题的原则、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试题结构形式、难度、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评估,利用中考评估报告指导下一年的命题工作。另外,我们还专门召开大市教研员会议,专门研讨中考命题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一些难以把握、且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共识,形成对中考命题的有效指导作用。

然而,在试卷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命题人员的课程的理解、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对命题测量技术的了解与运用等方面的一些原因,特别是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中考试题的内容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这种偏差直接影响到了一线教学。为了进一步规范课程,2008年10月18日,教育厅下发(苏教基【2008】33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组织2009年中考部分学科统一命题与考试的通知”,决定数学学科进行全省统一命题,接着又下发苏教办基〔2008〕10号文件“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中考数学物理命题基本思路的通知”,就中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试卷结构等方面作出了说明,并针对资料的编写与使用、不同教材的问题、成绩的处理与使用、费用等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作出规定。其后,省教研室组织专家和13个大市教研员召开4次研讨会议,细化了命题要求,统一了思想,同时组织“江苏省中考数学命题技术培训研讨会”,每个大市每学科3人(包括1名教研员、2名命题骨干教师)共近8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培训活动,邀请了全国知名的中考命题研究与评价的专家进行了一般命题技术通式、学科命题技术以及学员参与定向命题的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切实提高了全省两科中考命题骨干人员的命题技术与水平。

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服务保障

江苏地区差异明显,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水平差异也很大,特别是关大的苏北农村教师,由于学校条件、教师素质、对外交流学习等方面都处于弱势群体。为了帮助这些教师尽快、更好的把握课程、更科学地实施课程,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在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省教研室组织了全省优秀的数学教师,选取初中三年主要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了136课时的教学案例,并在省教育电视台录制成光盘,免费送到全省广大的农村学校,实施“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各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数学教学资源建设。如无锡、苏州、常州等市以及全省实验区使用各种版本的教材编写组,积极开展数学精品课的研究推广。对于执教者而言,经历一次精品课的打磨,自身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教学的感悟真正的上了一个台阶,而这些精品课为广大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研究的范

本。

省、市、县以及部分学校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建设,将本地区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心得等优秀资源集中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二、课改带来的变化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广大实验区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经过两轮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教师、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新课程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新知识,教材中生活化素材增多,使学生感到亲切;教材增加了概率、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学习等内容;对传统几何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加强了直观几何教学,注重了合情推理,增加了图形变换,使得原先呆板的几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强调数学在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他们便愿意学习数学,喜欢上数学课。在对全省1223名抽样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你所学的课程中,你最感兴趣的学科是____,数学排在第_____位”的统计显示数学排第一位占:36%,排第二位占:37%。“你觉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吗?”,回答“非常有用”的占50%.

由于新课程关注了过程教学,特别是思维过程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思考的方法、学习乐趣、成功的激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调研组在盐城召开教师座谈会时,一位非常激动地说:新课程给我们数学教师也提高了地位,这是因为在学校调查学生对学科兴趣和满意度的统计数据中显示,数学学科改变了往年倒数的局面,一跃升至前2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尽管对数学实验教材有各种各样的批评与否定,但广大教师对课改还是给予充分肯定。在参加座谈的200余名教师中,都被问及类似的问题“假如避开升学考试,而仅从孩子或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您会选择新教材还是老教材”,有90%以上的答案是选择新教材。他们认为课改实验教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近几年全省中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与会的老师与评委专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初中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改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课堂教学已经突破传统的模式(如5环节或6环节等),根据不同的内容与学生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然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尚属起步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仅仅满足一些表面、形式上一时的繁荣所迷惑。事实上,新课程的许多核心问题尚未得到彻底的解决,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许多新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1.教师——观念转变尚需时日

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最为突出的。

首先表现为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并不是协调统一的,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各有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由于大家都处在一个无前车之鉴的全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运用和处理、对新旧知识的协调和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有不同的看法,谁也不能说哪些会是更好的,毕竟现在还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检测标准。

其次,在教育目标上,有的教师觉得,“三维目标”说到底是“一维”:首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需要时间,为了不影响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进度,只好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知识与技能教学;再者“三维目标”在一堂课中的发展多半是不平衡的,必然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必然就是知识与技能;另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测量也成为一种理由。

另外,“教教材”到“用教材”的教材观念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然而,面对这种新的理念,对长期依赖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教材的顶礼膜拜以及长期形成的习惯已经使得教师离不开教材,离不得教材。;虽然“用教材”的理念提倡了多年,但“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咬文嚼字”、“深挖洞”是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

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在背负着沉重考试分数压力所给教师带来的阻力也难以一时得以改变。这就需要创造更好的社会舆论空间、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采取更加务实的教师培训模式,才能保证教师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2.教学——形式应为本质服务

(1)关于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但如果只考虑情境“趣”的功能,就容易导致情境低龄化、表象化,甚至低俗化,表面很热闹,效率却很低。有时发现一堂课有“过多”的情境,教师每过三五分钟就会变着法子引出一个新的话题,老师手忙脚乱,学生目不暇接,这一问题也应值得引起深思。

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必然引向数学本质的,真实或合理,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

(2)关于数学探究活动

许多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看起来”体现新课程的“风格”,往往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一古脑儿往自己的课堂里夹,而不管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课堂“有热度无深度,有小组缺少合作,有问答却没有对话,有过程缺少探究,有活动无体验。”这种“表面热闹”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因为缺少思维的过程,学生“动了却没有懂”,“热热闹闹,却无收获”。

数学课不能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但也不能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而应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与加强,在活动中发展,在过程中升华。(3)信息技术的使用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共识并被普遍运用,但是,在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认为利用多媒体就是使用计算机,忽视了媒体的多样性,包括教具、模型甚至动作、语言等;用是否使用信息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的地方评课,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计算机,就不是一堂好课;借助于计算机课件增加“效益”,变教师的满堂灌为机器满堂灌。

因此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每节课都用课件,一节课从头至尾放PP,该有的板书也省略了,看上去节约了时间,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过程,使得生动课堂教学变得僵化、单调,甚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不应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技术的更新不应盲目攀比,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实物教具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视野和教学的思路上,通过信息技术主要是呈现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图形,使学生更生动、更丰富地了解教学内容,技术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平台。要避免教师投入太多的精力开发一次性课件,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合,不要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用的不恰当反而增加教师的负担。目前,数学《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已经建议将原有的“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整为“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重视”改为“恰当”,值得思考。

(4)表扬激励的运用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很好”、“你说得对”、“完全正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激励语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你真聪明!”、“大家给他鼓掌!”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表扬语句不断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过度的、单一的、不切合实际的“表扬”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表扬激励要把握时机,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可以采用延时评价的方式,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学生评价老师,并且适时适度地将这几种方法穿插和使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3.课程与教材——衔接问题亟待解决

我省3年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全面推进后,初、高中的衔接越来越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凸出问题:如初中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删除的一些内容,比如说“三元一次方程组”、“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几何中的部分内容等,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要不要补充?怎么补充?

在能力要求方面,同样也存在着是否衔接的问题。如关于计算能力,相比于原由的初中大纲教材,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明显降低了运算的要求,如“整式与分式”中,有关整式、分式的运算不超过三步;方程与不等式中,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方程的系数不出现字母(只能为数字系数);进行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只限于除式中只含一个二次根式等。高中学校对初中的数学教学的责难也使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产生许多困惑。

4.评价——“指挥棒”的方向要正确

教师们要努力去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就要暂时抛开原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就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要一方面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大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而这些,也许是现在没有办法去评估的);另一方面,又要“对得起”学校领导

和学生家长的“期望”考试千万不要考砸了!经常有些实验教师反映:我辛辛苦苦去抓学生的思维开发,双基训练时间就少了,而另一位传统的老师还是在拼命抓学生的双基训练,考试结果当然是那位老师的学生就考得好。如果中考试卷中传统题型偏多,则对于始终抓传统教学的学校有利,而对于坚持课程改革新的评价方式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学校做传统题就有些吃亏,反之,如果中考试卷以全新的新课程评价标准来设计和评价,那么那些“穿新鞋走老路”始终抓传统教学的学校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三、深化课改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过程性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数学课程的能力

以教材培训为载体——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课题研究为主体——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并将科研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课改实验的良性发展。以研讨活动为抓手——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组织相应的专题研讨,这种研讨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活动,而应该是具有实际培训效果的、有专家参与的研究活动。

2、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细化数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切实把握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加强调研、建立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完善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数学教学辅导用书的管理。

3、积极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

评价方案要突出3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即以促进学生数学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数学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思想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对于中考:规范课程,应制定《江苏省中考数学命题指导意见》指导各市的中考数学命题工作;加强中考命题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市的命题技术;加强对中考命题的评估考核机制。

4、加强课程管理与教材建设,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学科网站建设,集中优秀教学案例,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学科网站体系;完善教师指导用书以及相关的配套用书。

本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第7期

《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和圆形卡片各10个。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徒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着规律,学生也时刻接触着规律,因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身边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猜测、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的简单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数学的有序美。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索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规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动作接龙”,看谁听得最认真,反应最快。 (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2)动作:击掌击掌拍肩拍肩击掌击掌拍肩拍肩击掌击掌拍肩拍肩师示范,抽生上来接着做;学生编动作,其他学生接着做下去。 问:你们是怎么想到后面的动作的呢?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二字)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1)(出示小花图):这里的小花还没装饰完呢?需要大家帮帮忙,谁能想出,红色的小花后面应该摆什么颜色的小花呢?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呢?那如果让你给小花分分组,好把小

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西安小学雷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每一位老师因为大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同学们刚刚经历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与反思。因为通过总结和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渔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期末考试或是将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你们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渔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考试已经结束,但是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刚刚开始,下面我就期中考试的总结工作提如下建议。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考试结果; 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羡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要记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考试之后,在我们同学中总有一批表现突出的。这些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你很重要,应该诚恳地向他们请教。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就心灰意冷,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期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的催化剂。这一次的失败就成了下一次成功的起点。为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注重错题积累,认真分析考试过程: 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出现成功。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失败之后有没有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错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过程不完整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以对每次考试中出错的题应重点标注并归类保存。 考试就是考习惯,通过分析,考试中因为没有掌握考试技巧丢掉的分数大大多于自己不会做题的分数。而几乎每次考试都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说:书写不规范,算错简单题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并有计划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改正和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考试的失误率。 三、勤出智慧,积极面对: 同学们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学习成绩却差距悬殊,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化整为零,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 同学们,期中,是一个盘点的季节,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坚信,你们的童年时光会因你们的不懈努力而绚烂,老师和家长会因你们的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学校会因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增光添彩。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国旗下演讲稿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国旗下演讲稿九山宋宇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考试后的反思》!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半个学期。在刚刚经历过期中考试后,有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但不论成绩怎样,我们都要正视这次考试。依这次考试为契机,来反思我们这半学期的学习情况。找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出适当的调整。期中成绩是同学们半个学期以来的努力结果,但是,考试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果能静下心来找到新的起点,发奋努力,一定会迎头赶上。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做出改变的话,那么下次考试恐怕又要名落孙山了。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检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有一百次的跌倒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目标是前进的灯塔,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学真本领,就得刻苦勤奋的耕耘。不勤奋,理想永远都是梦想和幻想。勤奋需要思考和反思。有的同学终日勤奋劳苦的学习,却没有明显的进步。我想原因也许是因为缺少思考和反思吧。所以,我们要从忙中偷闲,时时反思自己的缺点,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成功道路上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甜美的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要靠今天每个人的智慧和勤劳,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美好。期中总结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而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找规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孩子人最喜爱的卡通人物熊大和熊二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熊大和熊二邀请大家去参加他们的六一节party。来到熊大熊二家参加party的那一天,配上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整节课都以“庆祝六一”儿童节、参加联欢会为主线进行设计,通过“猜彩旗的颜色”、“开密码锁”“吃水果”等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 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只要老师肯动脑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集体备课时,我认真听取组内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建议,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尽量做到以学生为本,为主体,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非常形象的电脑演示过程中体会到规律不但可以从左往右找,也可以从右往左找,还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等等。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防止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认识趋向全面。这样就提高了难度,挖深了教材,既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举行六一节party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所以我在教学中,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参与观察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问题和练习的难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让不同层次且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自我评价;也走进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在体验与理解数学方面的个体差异,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探索教学反思的认识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教学反思的认识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改进建议等略作分析探讨。 一、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

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 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修订稿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 设计及反思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多彩的

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体验,以达到知识与能力共进,情感与体验提升。个人觉得这节课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享受鲜活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总有许多鲜活的数学学习题材。本课一开始就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喜羊羊开水果店”作为主题,在“规律小屋”、“挑战灰太狼”、“我把谁藏起来了””小小设计家“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找规律,最后又运用规律创造生活中的规律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享受互动的数学课堂活动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节课的活动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始终是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活动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和委婉的提示,学生对他人做法的肯定、指正,都达到了师与生、生与生的互补与共进的教学要求。 3、享受体验的数学这节课把“喜羊羊开水果店”这一情境下的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这些有趣的活动感受规律,创造规律。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体验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只有学生自己体验的,才是真实的、深刻的。

不断反思 砥砺前行

自我反思砥砺前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是这样,教师的教学亦是如此。每天只顾门头做事,从不停下脚步进行回顾和反思,则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定期的进行教学梳理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我的思考如下: 1.关于学优生学习智慧挖掘与利用。 学生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学生中英语成绩好,学习兴趣弄的学生进行挖掘,比如可以进行访谈,布置给这些学生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小学阶段你的英语老师或者家长有哪些做法对你的英语学习特别有用果?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学习英语特别有意思?等等问题抛给学生,并不急于得到答案,让学生有一定的回忆,反思,整理的时间,再进行第二次访谈,记录下学生的反馈,从中或许可以找出一些方法或者理念能够有用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或者动机。 2.关于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我们在备课时有关注到,也经常会预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什么,但是却从没有加以考证,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是否真的获得了我想让学生获得的东西?学生一节课后的情感体验中有没有获得的满足感?而这种情感体验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严重动力之一。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应随时对学生进行访谈或交流,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学生在这40分钟的课堂上是否真的学习了,学习这一动作是否真实发生了。 3.关于写作分析中的“双向分析” 之前确实只想到过教师对于学生语料的分析,没想过双向分析,我觉得这种思路对于研究学生预料中的错误应该会有帮助,通过双向分析,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更明白自己存在的不够。 4.关于“精泛结合”和“半精半泛” “半精半泛”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策略,尤其在听和阅读方面。一味精听或者每篇文章都做精读,时间不允许,所以我之前一直指导学生“精泛结合”,有 1/ 2

关于期中考试总结演讲稿5篇

关于期中考试总结演讲稿5篇 期中考试总结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本学期已走过了一半的路程,期中考试也已落下帷幕。这次考试,许多同学受到了学校表彰。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向在这一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同学、班级、老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请同学们将热烈掌声送给在本次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同学,因为在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浸透着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汗水,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就不会有这些成绩。与其说我们表彰这些同学,不如说是表彰这些同学身上所呈现的刻苦奋进,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们要将这一精神风貌发扬光大! 我们也要将掌声送给在座更多暂时没有受到表彰的同学,他们也是我们可爱的同伴,在做人与求学的道路上,勤奋而执着地与我们一起同行,起早贪黑。他们遵规守纪,不舍不弃,他们也期盼着优异的成绩,不少同学也在作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只是方法不当或一时疏忽,成绩未能如愿。但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与激情、时间和汗水,总会收获属于

自己的成功。茗中学子没有熊样,个个都是好样的。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期中考试总结暨表彰大会,目的就是要激励全体同学发奋学习、勇于进取,就是要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就是要把每一次考试作为新的起点,及时总结,发现优点,找出差距,让我们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 老师们、同学们,这次考试成绩是明显的,然而期中考试的成绩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比如有些班级之间的分数差距、同科教师之间的分数差距较大,有的同学学科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严重偏科现象。所以,期中考试除了检验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全体师生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认真地做一次总结。这次考试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检测站、更是一个加油站,路还很长,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漏补缺、亡羊补牢,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外这次考试也反映出仍有极个别同学无视校纪校规,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上课打瞌睡,作业不完成,打架斗殴,上网吧等,花父母的血汗钱白白地在学校里消费,终日一无所获,荒废学业。希望这些同学能早日醒悟,不辜负老师、家长和学校的厚望!重新制定目标,开始新的学习计划,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同学们,中学阶段的学习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它将直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8、49页。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全单元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两个“想想做做”,分成两部分:先是体会间隔现象,发现它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数量之间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现象中两种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归纳和描述出两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找规律》、神秘礼盒及当中的一串乒乓球。 学生:水彩笔和白纸、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利用礼物,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周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拿出礼物)猜一猜,它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测)究竟是什么呢?请注意观察。 师:(拉出1个黄球)什么东西?(乒乓球)什么颜色?(黄色)是黄球(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白球)再看,(黄球),再看看(白球),那你们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师:象这样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数学上称为“一一间隔”,像这样的排列就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借助图形,判断一一间隔排列 师:下列每组中的图形是一一间隔排列吗?(课件一一出示) (强调:一一间隔排列,两个相同事物之间只有一个另一种事物。) 8 ×8 8 8 8 8 ××××

班主任工作总结在反思中前行

班主任工作总结:在反思中前行 这个学期注定是个特殊的学期:一,自己经过向分管教学的葛校长申请,可以从三年级教起,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教育设想,付诸于实践之中了;二,感谢盛校长和徐主任在我在校务办挂职锻炼期间,依然支持我做班主任;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九月份校运动会后,和同事运动时,脚骨折,至今未能痊愈。 一个学期过得真快,在这里我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感 谢学校领导在我受伤时,送上的关心与祝福;感谢同事们对我的理解与包容;感谢家人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可爱的学生们,在我腿脚不方便时,给予我的理解与帮助。 回顾这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始终坚持“安全”的理念,确保学生的在校安全,做到了本学期无一起重大受伤事故;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集体教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下面我将自己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精心选拔与培养,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 在开学之初,我就在班级中明确:班干部将进行竞选,由学生们根据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和平时表现,来进行差额选举。最终杨梦琪、朱雅文、李佳怡、张晓阳、朱一诺、于贝尔、陈钰、王天伊几位同学当选。在祝贺他们成功当选的同

时,对于落选的同学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期待他们也以更好的表现来展现自己。为了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采用值周班长制度,每个班干部担任一周的值周班长,具体负责班级的管理。 举例:卫生方面 针对地面潮湿问题。由于我班是离洗手间最近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同学在涮洗拖把时,都会经过我班。有的时候孩子小,缺少具体的洗拖把的方法,导致我班过道处经常比较潮湿,孩子一走,带进了教室,导致教室地面潮湿,而且很不清洁。在征询孩子的意见后,我们决定拖地的时间和其他班级错开,当要上午会课,我班的学生再开始拖地,这时,过道中几乎没有了,拖过后,地面不久也就干了。 针对个别学生放学拖拉,导致桌椅摆放不整齐的问题。个别学生放学时,动作慢。其他学生已经排好队伍,准备离开时,他们依然不紧不慢的样子,而这又影响了打扫卫生的同学。为此,在和学生们商量后,决定放学后,5分钟内还不 能离开的同学,留下来与值日生一志打扫卫生,协助值日生完成当天的值日工作。不久,学生拖拉的习惯得到了解决,同时,值日生也能快速地打扫卫生,摆放桌椅了。从徐林老师的拍的几次照片来看,我班的桌椅一直是摆放比较整齐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积极参与学校运动会。参赛的学生全部是通过体活课公平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国旗下演说稿_学生演说稿.doc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国旗下演讲稿_学生 演讲稿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国旗下演讲稿 九山宋宇 老师们、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考试后的反思》!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半个学期。在刚刚经历过期中考试后,有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但不论成绩怎样,都要正视这次考试。依这次考试为契机,来反思我们这半学期的学习情况。找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期中成绩是同学们半个学期以来的努力结果,但是,考试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果能静下心来找到新的起点,发奋努力,一定会迎头赶上。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做出改变的话,那么下次考试恐怕又要名落孙山了。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检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有一百次的跌倒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目标是前进的灯塔,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学真本领,就得刻苦勤奋的耕耘。不勤奋,理想永远都是梦想和幻想。勤奋需要思考和反思。有的同学终日勤奋劳苦的学习,却没有明显的进步。我想原因也许是因为缺少思考和反思吧。所以,我们要从忙中偷闲,时时反思自己的缺点,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成功道路上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甜美的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要靠今天每个人的智慧和勤劳,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美好。 期中总结之后又是新的起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坚信,大家的青春因我们的不懈努力而绚烂,老师和家长会因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学校会因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增添光彩! 同学们: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共同加油! 谢谢大家!

《找规律》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五上活动单第5单元找规律设计者:郭丽梅 《周期规律》教学反思 “周期规律”是苏教版五上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简单的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本课找规律不难,重点是发现规律之后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本课例题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如“盆花、彩旗、彩灯”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下面简单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环节设计和课的思考: 教材要求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让他们在图上用“|”盆花、红旗、彩灯等分组,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活动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策略(画图、列举、计算)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认为在研究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时,学生的表达不够充分,相应要让学生在主要问题上充分表达,教师适时引导。 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大家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十二生肖的练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年龄和属相探索蕴含其中的规律,在有趣情境中,学生积极运用刚才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练习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学生在独立设计规律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中也更好得体现了各种不同数量的周期之间的共同规律。

小学数学_找规律——图形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找规律——图形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描述能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描述规律,提高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仔细观察、规范圈组、正确描述和合作创新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规律,热爱生活并规律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学会找规律三步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描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和创造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彩笔、练习纸等。 教学设计(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要表扬几位同学?(先点名叫4名学生上台排队:分别是男生、女生、男生、女生。)那么,你们能猜猜接下来老师表扬一名男生还是女生呢? 生答:一名男生。

教师追问:那么,接下来呢? 回答预设:一名女生。(多提问几次,并依次再让几名同学上台排队。)教师提问:同学们真聪明,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答预设1:老师是先表扬男生、再表扬女生。 生答预设2:我发现了规律,男生女生的顺序表扬。教师鼓励:同学们果然发现了老师设计的规律。 (二)引入课题 师:其实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请看大屏幕(快速放映前4幅校园建筑等有规律的图片) 师: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找规律的美妙课堂!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热情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和生活情景,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春节联欢会吗? 全体学生:参加过。 师:那么,你们会唱《新年好》吗? 全体学生:会! 师:那老师起个头,我们一起唱一遍吧!(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 师:同学们唱的好听极了!今年的春节老师也布置了联欢会会场,同

2020年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在反思中前行

这个学期注定是个特殊的学期一,自己经过向分管教学的葛校长申请,可以从三年级教起,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教育设想,付诸于实践之中了;二,感谢盛校长和徐主任在我在校务办挂职锻炼期间,依然支持我做班主任;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九月份校运动会后,和同事运动时,脚骨折,至今未能痊愈。 一个学期过得真快,在这里我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感谢学校领导在我受伤时,送上的关心与祝福;感谢同事们对我的理解与包容;感谢家人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可爱的学生们,在我腿脚不方便时,给予我的理解与帮助。 回顾这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学生的在校安全,做到了本学期无一起重大受伤事故;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集体教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下面我将自己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精心选拔与培养,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 在开学之初,我就在班级中明确班干部将进行竞选,由学生们根据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和平时表现,来进行差额选举。最终杨梦琪、朱雅文、李佳怡、张晓阳、朱一诺、于贝尔、陈钰、王天伊几位同学当选。在祝贺他们成功当选的同时,对于落选的同学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期待他们也以更好的表现来展现自己。为了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能力,采用值周班长制度,每个班干部担任一周的值周班长,具体负责班级的管理。 举例卫生方面 针对地面潮湿问题。由于我班是离洗手间最近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同学在涮洗拖把时,都会经过我班。有的时候孩子小,缺少具体的洗拖把的方法,导致我班过道处经常比较潮湿,孩子一走,带进了教室,导致教室地面潮湿,而且很不清洁。在征询孩子的意见后,我们决定拖地的时间和其他班级错开,当要上午会课,我班的学生再开始拖地,这时,过道中几乎没有了,拖过后,地面不久也就干了。 针对个别学生放学拖拉,导致桌椅摆放不整齐的问题。个别学生放学时,动作慢。其他学生已经排好队伍,准备离开时,他们依然不紧不慢的样子,而这又影响了打扫卫生的同学。为此,在和学生们商量后,决定放学后,5分钟内还不能离开的同学,留下来与值日生一志打扫卫生,协助值日生完成当天的值日工作。不久,学生拖拉的习惯得到了解决,同时,值日生也能快速地打扫卫生,摆放桌椅了。从徐林老师的拍的几次照片来看,我班的桌椅一直是摆放比较整齐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积极参与学校运动会。参赛的学生全部是通过体活课公平竞争后确定,学生积极性高;拉拉队和参赛队员提前制定小红旗、小标语等,为班级加油助威,形成一种集体氛围,学生们特别喜欢;指导学生练习。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4*1,

考试后发言稿

考试后发言稿 【篇一期中考试后国旗下发言稿】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期中考试,题目是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 是啊,在我们学生时代,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分数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的内容呢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考试后的反思”问题。 我们如何对考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反思,如何对待成绩,充分利用好成绩,把这次考试的真正意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去呢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对考试中的失误或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是很多同学在考试后往往敷衍对待或不屑一顾的。 成功一定有成功的方法,失败也肯定有失败的原因。 另外,不管这次考试满意与否,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设立新的起点,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考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 如果这次考得好,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如果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们也不能一蹶不振、恢心丧气,我们要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新起点,而后奋斗、前进。 同学们,或许你因为骄傲而懈怠了自己,那么,请你立即养

成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做好每一个细节,相信你不久就会重现英姿;或许,你因为疏懒而放纵了自己,那么,请你立即严格自律,抓住机会,分秒必争,相信你也能成为一飞冲天的雄鹰;或许,你因为自卑看轻了自己,那么,请记住,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就从现在抓起,就从基础抓起,增强自信,提高效率,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篇二考试之后的思考演讲稿】考试之后的思考演讲稿七四班问宇菲月考又在同学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去卩将各种不同的感受留在我们的心中或是因小有收获的成就感而骄傲,或是深陷于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的沮丧,或是为新一次考试而磨刀霍霍、信誓旦旦等等。 总之,每次考后,有人幸福着,有人痛苦着,有人努力着。 老师告诫我们不要被眼前一时的成绩所迷惑。 老人言小心驶得万年船。 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你也许有不会的地方,也许有马虎的地方,即使这些你都没有而得了满分,你也会有方法不佳的地方。 假如你一意孤行、夜郞自大,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 因此善待每次考试后的分析总结,不断反省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改进。 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的,这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于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熟悉的六一游园活动为主线,从小动物赶去参加游园活动,到会场布置,再到小朋友们排练节目,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入场券到参加游园活动这一系列的项目,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在交流时,不单要学生找出规律,更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个规律的,不但教给学生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因教学需要,还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供他们动手操作之用,但一年级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加上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更让他们好动起来,课堂气氛是活跃不少,可也因此有一大部分学生会分散注意力。如何处理好像这种较开放式课堂的“放”与“收”这个问题,是执教后遇到的最大难题,还望各位“高手”多多指点。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帮小猴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上课开时,我就说小猴和小兔装修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观察漂亮的房间”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兔家墙面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人教版二年级下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设 计及反思 课题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 1 课时班级二(7、 8)课时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课本第 116 页例 1 本课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找规律的知识,初步认识了找规律的方法,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1/ 4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 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题单及课件,投影仪六、教学 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复习新知识,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 1 4 7 10 (2) 4 6 8 10 (3)△ ▲ △ ▲ 今天我们来 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2、请大家看书第 117页,用 已掌握的知识把第 2 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 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 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贴图片: 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 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 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 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 发现。 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 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找规律的重要性与生 活性。 教学新课,发现规律1、出示例1、画一画

在反思中前行

在反思中前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家长及学生安全意识都在大幅度提高,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但现实 中一些引起人们深思的教育事件的发生,让许多人认为教育事业从一定程度上说是高危行业。确实,学生的思想及言行的“日新月异”,有时令教师无所适从。但这绝不能说教育行业就变 成了“高危行业”了。因为有些事需要大家共同去反思,需要社会的每个人从反思中总结经验,从对事件的反思中发现各自的不足,从反思中找到解决时间的有效方法,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在顺境中不断前行。 大动肝火换来一句“你能把怎么样”。 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因和学生家长多聊了几句,晚去了几分钟,碰到查班的领导,他说 了我几句,我想:又不是故意的。来不及详细解释,我就窝着火往班里去,未到班就听见班 里的喧闹声,心里更是愤怒。 到班就发现第一排前面撒满了书本,我大声训问:“怎么回事?”同学们指着第一排的两位女 生说,她们刚才在打闹。上课了还在打闹,简直目无班纪,我走到她俩前面,未细问就是一 番训斥,然后一女生说是同桌把她的书撒到地上的,我就把矛头对准了撒书的那位女生:“你太大胆了,扰乱课堂纪律,还撒别人的书,是文明的学生吗?把书给捡起来!”那位女生满脸也是怒气,听了我的话却无动于衷。我越来越气,把桌子拍的乓乓响,叫嚣着:“谁让你撒书的?把书捡起来!”我把责任都推给了她(也是把怒火发泄给了她呀)。这时她大哭了起来,我把她的哭当作博取同情,我板着脸继续让她去捡,这时她突然大声地说:“你光训我,是她先惹得我!我就不捡,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全班同学都怔住了。“不捡就出去!”我开始厉声 发号,那女生不仅没有出去反而哭得更厉害了,其他同学见到这种情形主动把书捡了起来, 被撒书的那位女生也说:“老师,是我先和她开的玩笑,我错了,对不起!”我借机找个台阶 口气稍缓和地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你俩到办公室给我说清楚!”但是,那位女生仍是坐 在座位上哭个不停,最后一节课就这样被搅黄了。 事后才知道,那位女生十分内向,是被惹急了才撒的书,我未问清楚事实,就只去训斥她, 她被感冤屈,但又不会表达,才弄成了僵局。而我为什么大动肝火,与自己课前受训也有很 大的关系,结果换来的是学生的反感、处理上的失败。 反思一: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俯下身子才能听到学生心声。简单粗暴的管理教育任何时候 都不是真教育。 反思二:活泼可爱的孩子之间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安全第一,任何事都不能成为远离孩子 的借口。 妄下结论得到一声“你等着” 有一天,我到学校附近的闲置房子检查有无学生在外住宿,结果发现一处相邻的两间房子里,东边一间有用袋子装的两床被子,西边的一间则有一张铁皮床,极像是学校里的床。当时门 是锁着的。第二天再去时,东边的一间有人,是我班学生李明,西边的床也到了这间屋内, 床就是学校的,当时就他一人。 我让他和我一起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在办公,我问李明:“你在那里做什 么?”“我准备在那里住。”“床是谁弄来去的?”“我不知道。”“谁开的门?”“我自己。”“那真奇怪,床不是你弄走的还有谁?”“我不知道,我去时,门已被撬开了。”我怎能相信,于是就大 声呵斥他:“不是你还有谁?你说说。”他说不出,我有点得意地说:“那就是你了,明天把床 搬到学校来!”他似乎很委屈的去了。 第二天,我见床还未搬来,就找到他询问,没想到他突然冒出一句话:“要不是我,你等着!”我一听十分惊诧,一把拽住他,厉声说:“不是你是谁,你还恐吓我?叫你家长来,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