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单元《表内乘法一》练习题

第单元《表内乘法一》练习题

第单元《表内乘法一》练习题
第单元《表内乘法一》练习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一、填空。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口诀:

2、4×3,读作,()与5相加得30。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6+6+6+6=

4、写口诀。

二三得()()得九三()十五

四()二十四()四十二五六()

三、看图列式计算。

1.☆☆☆☆☆☆☆☆ 2. ♂♂♂♂♂♂

个个

=

3

四、解决问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个班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出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3、3位杂技演员表演“顶琬”,每个人都要顶6个碗。

(1)3人一共要顶多少个碗

(2)现在她们各顶了4个碗,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

3、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4块。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5、汉字“木”的笔画是4画。

(1)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6、有3种丁香花,花瓣分别是3瓣、4瓣和5瓣。

(1)5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2)1朵3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3)3朵4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7、一头亚洲象有2个前肢和2个后肢,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亚洲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8、超市里的7号电池有一板装4节的,也有一板装6节的。

(1)两种电池各买一板,一共多少节电池

(2)如果买4板6节装的,一共是多少节电池

二氧化碳填料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填料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说明书 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 2013.0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当有

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 A —两相接触面积,m 2; 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 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 )(*-=A A G A p p A K G (3) )(A A L A C C A K G -=* (4) 式中:*A p —液相中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 * A C —气相中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3-?m kmol ; G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 112---???Pa s m kmol ;

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 Array系列 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编制:张增良、刘慧、雷继红、王英 校对: 审核: 批准: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前言 中控集团创建于1993年,多年来以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等的科研积累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科技交流和超前的科技产业意识,及时了解和把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自动化技术的最前沿,保证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综合优势地位。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中控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专业自动化技术优势、长期从事化工行业控制系统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势,进入教学仪器行业。致力于教学仪器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拥有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把

现场运行的稳定可靠的工业化产品带入高校实验室,使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社会无缝连接,并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底蕴长期从软硬件上持续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使高校实验室真正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是以化工原理八大单元为基础背景,结合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成功开发的。该系列产品在设计中尽力贴近工厂装置的原则下:(1)重点考虑装置的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实用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选用多种形式的设备、仪表、阀门、管件等,以拓展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3)配置不同控制系统(常规控制与DCS控制)。可满足化工工艺类、化工机械类和过程控制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实训操作的要求。体现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 本手册将分单元分别介绍该系列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2 吸收与解吸(讲稿)

第二节吸收与解吸 2.1 概述 吸收(absorption)是依据不同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让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溶剂相接触,使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难以溶解的组分保留在气相中,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初步分离的操作。 所用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气体中能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 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 使溶质从溶液里脱除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吸。它是吸收操作的逆过程,一个完整的吸收过程往往包括吸收与解吸两个部分。 为实现气体吸收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选择合适的溶剂(吸收剂); ②溶剂的再生,这项费用往往占整个吸收操作费用的很大比例; ③设计或选用合适的传质设备。 吸收操作根据物系气—液组分间是否发生发生化学反应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根据吸收过程热效应是否显著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根据混合气体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吸收和高浓度吸收; 根据被吸收组分数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本节主要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

2.2 气液相平衡 2.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接触时将发生溶质气体向液相转移, 使其在液相中的浓度增加,当充分接触,两相达到相平衡。此时,溶质 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 体的分压而不同,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 平衡分压p ﹡与溶解度间的关系曲线,这些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加。 故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则有利于解吸过 程。 2.2.2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当总压不太高(一般约小于500kPa)时,在一定温度下, 稀溶液(或理想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液相中溶质的摩尔 分数成正比。 Ex p A =* 式中——* A p 溶质A 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 x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E ——称为亨利系数,kPa 。 采用其他的气、液相组成时,亨利定律有如下几种表达形式: (1)气相组成用溶质A 的分压*A p , 液相组成用溶质的浓度c A 表示时,亨利定律可表示为 H c p A A =* 式中c A ——液相中溶质的浓度kmol/m 3; H ——溶解度系数,kmol/(m 3﹒kPa)。 易溶气体H 值很大,难溶气体H 值很小。H 值一般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2)气、液两相组成分别用溶质A 的摩尔分数y 与x 表示,则亨利定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 作者:易卫国页数:324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0232 上一个:化工制图习题集(第3版) 下一个:现代制造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和教学实际,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打破本科教材的常规,不再以传统的“三传”为主线来安排教学次序,而是将化工原理、化工装备、电器与仪表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有机融合,以典型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及其设备为纽带,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内容设计,且精简理论,删除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和纯理论型计算,放弃对过程原理及理论计算“过深、过细、过全、过难”的描述。 全书共分“流体流动及输送技术、传热技术(传热、冷冻)、分离技术(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沉降和过滤、蒸发、干燥、蒸馏、吸收、萃取、结晶、新型分离方法——膜分离和吸附)”三大模块,十一个子模块,各子模块均涵盖“技术应用”、“设备或流程认知”、“相关知识获取”、“操作方法”、“故障处理”、“安全生产”及“节

能”等内容,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任务一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及单元操作 一、化工生产过程与单元操作 二、单元操作的分类 任务二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二、课程目标 任务三了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任务四正确使用单位 一、单位和单位制 二、单位换算 习题 模块一流体流动及输送 任务一认知流体输送设备及管路 一、贮罐 二、化工管路 三、输送设备 任务二获取流体输送知识 一、流体的基本物理量 二、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三、连续性方程式及其应用 四、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五、流体流动阻力及降低措施 六、流体的基本物理量的检测 任务三熟悉流体输送机械 一、液体输送机械 二、气体输送机械 任务四离心泵的操作 一、操作方法 二、故障分析及处理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化工大学 化原实验报告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娄铮 学号: 45 班级:环工1302 同组人员:郑豪,刘定坤,邵鑫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实验日期: 2014-4-15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报告摘要:本实验首先利用气体分别通过干填料层、湿填料层,测流体流动引起的填料层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利用双对数坐标画出关 系。其次做传质实验求取传质单元高度,利用

K x a =G A /(V p △x m )]) ()(ln[) ()x -x (112221e22m e e e x x x x x x ----= ?X G A =L (x 2-x 1)求出 HOL= Ω a K L X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 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要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AL a V b 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如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2的直线(图中aa ’)。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2次幂,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51-72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化工单元操作是指各种化工生产中以物理过程为主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加压操作、负压操作、冷冻、物料输送、熔融、干燥、蒸发与蒸馏等。 1 加热 加热是促进化学反应和物料蒸发、蒸馏等操作的必要手段。加热的方法一般有直接火加热(烟道气加热)、蒸汽或热水加热、载体加热以及电加热等。 (1)温度过高会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若是放热反应,则放热量增加,一旦散热不及时,温度失控,发生冲料,甚至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2)升温速度过快不仅容易使反应超温,而且还会损坏设备,例如,升温过快会使带有衬里的设备及各种加热炉、反应炉等设备损坏。

(3)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若加热温度接近物料分解温度,此生产工艺称为危险工艺,必须设法改进工艺条件,如负压或加压操作。 2 冷却 在化工生产中,把物料冷却在大气温度以上时,可以用空气或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温度在15℃以上,可以用地下水;冷却温度在0~15℃之间,可以用冷冻盐水。 还可以借某种沸点较低的介质的蒸发从需冷却的物料中取得热量来实现冷却,常用的介质有氟里昂、氨等。此时,物料被冷却的温度可达-15℃左右。 (1)冷却操作时,冷却介质不能中断,否则会造成积热,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引起爆炸。开车时,应先通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2)有些凝固点较高的物料,遇冷易变得黏稠或凝固,在冷却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物料卡住搅拌器或堵塞设备及管道。

CSTS吸收_解吸工艺仿真设计

吸收解吸单元仿真培训系统 操作说明书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录 一、工艺流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艺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本单元复杂控制方案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备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吸收解吸单元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正常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停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仪表及报警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事故设置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仿真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思考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化工单元操作试题含答案

《化工单元操作》试题 使用教材:化工单元操作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版次:第一版 学校名称: 一、填空题 1.化工单元操作主要包括:机械过程、物质传递过程、热力过程、 、。 2反应系统的三大平衡指的是、、三大平衡。 3.流体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4.热力学温度和摄氏度的换算关系为。 5. 和是使气体液化的有效手段。 6.精馏与蒸馏的的区别在于。 7.回流比是影响分馏操作和的重要因素。 8.能自动排泄介质,防止设备或管路破坏,压力正常后又能自动闭合,具有这种作用的阀门叫。 9.相对挥发度愈大,液体混合物分离愈。 10.在分馏塔中沸点最或最高的组分最易从塔顶馏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单元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 B.是《化工单元操作》的研究对象 C.是基本物理操作 D.用于不同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其基本原理和作用相同 2.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 A.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 - 1 - B.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C.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 D.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3.下列操作不属于单元操作的是()。 A.流体输送 B.传热 C. 氧化还原反应 D. 过滤 4.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属于沉降设备() A.沉降槽 B.旋风分离器 C.降尘室 D.袋滤器 5.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 A.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C.气化、冷凝与冷却 D.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6.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不包括加料板)的塔部分称为() A.精馏段 B.提馏段 C.进料段 D.混合段 7.对于一定分离任务的分馏塔,若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所需的理论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2、测定氧解吸塔内空塔气速与液体流量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3、掌握气液吸收过程液膜传质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4、关联圆盘塔液膜传质系数与液流速率之间的关系; 4、掌握VOC 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吸收速率 吸收是气、液相际传质过程,所以吸收速率可用气相内、液相内或两相间传质速率表示。在连续吸收操作中,这三种传质速率表达式计算结果相同。对于低浓度气体混合物单组分物理吸收过程,计算公式如下。 气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i y A y y F k N -= 液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N i x A -= 气、液相相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y y F K N x y A -=-= 式中:y ,y i ——气相主体和气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x i ——液相主体和液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y *——与x 和y 呈平衡的液相和气相摩尔分数; k x ,K x ——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液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k y ,K y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气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F ——传质面积,m 2。 对于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液膜控制,常用液相摩尔分数差和液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对于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气膜控制,常用气相摩尔分数差和气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本实验为一解吸过程,将空气和富氧水接触,因富氧水中氧浓度高于同空气处于平衡的水中氧浓度,富氧水中的氧向空气中扩散。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传质方向与吸收相反,其 原理和计算方法与吸收类似。但是传质速率方程中的气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y -y * )改为 解吸时的(y *-y ),液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x *-x )改为解吸时的(x -x * )。 2)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是反映吸收过程传质动力学特性的参数,是吸收塔设计计算的必需数据。其数值大小主要受物系的性质、操作条件和传质设备结构形式及参数三方面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复杂,至今尚无通用的计算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测定。 本实验计算填料解吸塔的体积传质系数K x a (kmol/(m 3 ·h))的公式如下: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1 2 3 L 3L 2L 1 L 0 = >>0 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ΔP , k P a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 A —两相接触面积,m 2 ; 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 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 )(*-=A A G A p p A K G (3) )(A A L A C C A K G -=* (4) 式中:*A p —液相中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 * A C —气相中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3-?m kmol ; G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112---???Pa s m kmol ;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化原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娄铮 学号: 2013011345 班级:环工1302 同组人员:郑豪,刘定坤,邵鑫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实验日期: 2014-4-15

实验名称: 氧 解 吸 实 验 报告摘要:本实验首先利用气体分别通过干填料层、湿填料层,测流体流动引起的填料层压 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利用双对数坐标画出关系。其次做传质实验求取传质单元高度,利用 K x a =G A /( V p △x m )]) ()(ln[) ()x -x (112221e22m e e e x x x x x x ----=?X G A =L (x 2-x 1)求出 H OL = Ω a K L X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 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要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 =AL a V b 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如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 ’)。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 段)。到液泛点(图中d 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2、传质实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如图下所示。由于富氧水浓度很低,可以认为气液两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及平衡线位置线,操作线也是直线,因此可以用对数平均浓 l g △p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期末复习题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津得大气压强分别为101、33kPa,苯乙烯真空精馏塔得塔顶要求维持5、3kPa得绝站压强、则真空表上读数为( )。 A.96.03kPa B.一96.03kPa C.106.63kPa D. 98.03kPa 2.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得根本原因在于流体存在着( )。 A.密度 B.湍流 C.黏性 D.动能 3.密度为1000kg/m3得流体,在Φ108×4得管内流动,流速为2m/s,流体得粘度为1cp,其只Re为( )。 A. 105 B.2×107 C. 2×106 D. 2×105 4.计量泵得工作原理就是( )。 A.利用离心力得作用输送流体 B.依靠重力作用输送流体 C.依靠另外一种流体得能量输送流体 D.利用工作室容积得变化输送流体 5.对离心泵错误得安装或操作方法就是( )。 A.吸入管直径大于泵得吸入口直径 B.启动前先向泵内灌满液体 C.启动时先将出口阀关闭 D.停车时先停电机,再关闭出口阀 6.微粒在降尘室内能除去得条件为:停留时间( )它得降尘时间。 A.不等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小于 7.导热系数得单位为( )。 A.W/m·℃ B.W/m2·℃ C.W/kg·℃ D.W/S·℃ 8.物质导热系数得顺序就是( )。 A.金属>一般固体>液体>气体 B.金属>液体>一般固体>气体 C.金属>气体>液体>一般固体 D.金属>液体>气体>一般固体 9.两组分物系得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采用精馏方法分离该物系越( ).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无法判断 10.某精馏塔得馏出液量就是50kmol/h,进料量为120kmol/h,则釜残液得流量就是( ). A.100kmol/h 13.50kmol/h C. 70kmol/h D.125kmol/h 11.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得第n-1、n、n+l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 A. y n+1>y n>y n-1 B. y n+1=y n=y n-1 C. y n+1<y n<y n-1 D. y n+1≤y n≤y n-1 12.吸收操作得目得就是分离( )。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C.气液混合物 D.部分互溶得均相混合物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 课程时数:2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0520205、00520209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学时:196 学分:11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主要讲解化工生产中通用的物理操作过程,涉及化工生产中的流体输送、精馏、传热、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首次把学生带入化工生产领域真实和复杂的问题中,它的前续课程有《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AutoCAD》等,后续课程有《化工生产技术》、《离子膜法制碱工艺》、《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炼焦工艺》等,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化工操作工和化工中控工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取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因而该课程的学习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支撑。 2.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本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原则,依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在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从当前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对象,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课程内容,整合原来分散在《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仿真》、《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由易到难设计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寻找企业真实项目载体、并以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对于每步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炼教学方案;最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突出应用,实践为重”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职业化。 针对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课程重难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在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的基础上,采用微课资源,引进角色转换轮岗操作法、以赛促教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生活举例法、头脑风暴法、分类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探索构建时间灵活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考核体系,完成从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制定“量化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分值结构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自信心。

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2 3 4 二、实验原理 ㈠、吸收实验 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假定Kxa 低浓、难溶等] 条件下推导得出吸收速率方程: Ga=Kxa ·V ·Δx m 则: Kxa=Ga/(V ·Δx m ) 式中:Kxa ——体积传质系数 [kmolCO 2/m 3hr Ga ——填料塔的吸收量 [Kmol CO 2 V ——填料层的体积 [m 3] Δx m ——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Vs[m 3/h]、V B [m 3/h](可由色谱直接读出) Ls[Kmol/h]=Vs ×ρ水/M 水 101 1'29]/[ρρρρV M V h Kmol G B B B =?=?= 空气 标定情况:T 0=273+20 P 0=101325 测定情况:T 1=273+t1 P 1=101325+ΔP 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2 2 21 1111y y Y y y Y -= -= 且认为吸收剂自来水中不含CO 2,则X 2=0,则可计算出G a 和X 1 2、Δx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m y x m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m 1 1221 112221 2 1 2ln = = -=?-=????-?= ?

㈡、解吸实验 低浓、难溶等] Ga=K Y a ·V 则: K Y a=Ga/(V 式中:K Y a Ga V ΔY m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y 2 ]/[h Kmol G B 标定情况:T 0 测定情况:T 1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0112 2 21 11=-= -= y y Y y y Y 且认为空气中不含CO 2,则y 2=0;又因为进塔液体中X 1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吸收后的液体用于解吸,则其浓度即为前吸收计算出来的实际浓度X 1;二是只作解吸实验,可将CO 2用文丘里吸碳器充分溶解在液体中,可近似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其X 1*可由亨利定律求算出: m m y x 1 *1== 则可计算出G a 和X 2 2、ΔY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1 12 21112221 2 1 2ln x m y x m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e e e e m ?=?=-=?-=????-?= ? 根据 e e Y y y y Y 换算成将-= 1 三、实验装置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docx

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 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 加深对填料塔传 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 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 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 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 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 实验原理: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 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 填料层的压强降J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填料层的P ?U 关系 当液体喷淋量L o =0时,干填料的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厶P?U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这两个转折点将P?U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 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G A = k g A( P A - P Ai) ( 1) 液膜G^k I A(C Ai -C A) (2) 式中:G A —A组分的传质速率,kmoI S J; A —两相接触面积,m; P A —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 P 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平均分压,Pa; C A—液侧A组分的平均浓度,kmol m j3 C 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kmol m J3 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kmol m^ s^1 Pa j; kι—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m S J。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 达为:G A=K G A(P A-P A)(3) G A=K L A(C A -C A)(4) 式中:P A —液相中A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C A —气相中A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kmol m^ ; K G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 kmol m ^2SV Pa 4;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指导书.

工业有害废气净化分离实训指导书 一、技能培训目标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并练习操作。 2、了解干填料层和湿填料层的(△P/Z)─u 关系曲线 3、掌握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气速。 二、实训内容 1.测量工业废气吸收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2.工业废气吸收塔的开车准备技能训练; 3.工业废气吸收塔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参数调节技能训练; 4.工业废气吸收塔的节能操作技能训练; 5.工业废气吸收塔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技能训练。 三、吸收-解吸实训装置基本操作规程 1、基本原理利用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称为吸收。所用液体称为吸收剂。气体中能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在化工生产中,有时需要将吸收得到的溶质气体从液体中取出来,这种使溶质从溶液中脱除的过程称为解吸。 吸收是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之一,主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原料气净化:例如合成氨中的水煤气的净化; (2)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物质:例如焦化厂、荒煤气中苯的回收; (3)环境保护:例如三废处理; (4)制造成品:例如制造三酸。气体的吸收与解吸装置为化工的常见装置,在气体净化中常使用溶剂来吸收有害气体,保证合格的原料气供给,在合成氨、石油化工中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在合成氨脱硫、脱碳工段均采用溶剂吸收法脱除有害气体,吸收效率高,装置运行费用低廉。吸收设备有多种形式,以塔设备最为常用。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 本装置利用填料塔,采用水-二氧化碳体系为吸收-解吸体系,进行实训装置设计。本装置先用泵将水打入吸收塔,水吸收了二氧化碳形成富二氧化碳水后进入吸收液储罐,作为解吸操作的原料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解吸完的水进入解吸液储罐,再作为吸收操作的原料,如此形成循环操作。

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Array UTS系列 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操作规程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UTS-TX) 编制:张增良、刘慧、雷继红、王英 校对: 审核: 批准: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年四月 前言 中控集团创建于1993年,多年来以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等的科研积累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科技交流和超前的科技产业意识,及时了解和把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自动化技术的最前沿,保证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综合优势地位。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中控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专业自动化技术优势、长期从事化工行业控制系统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势,进入教学仪器行业。致力于教学仪器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拥有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把现场运行的稳定可靠的工业化产品带入高校实验室,使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

社会无缝连接,并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底蕴长期从软硬件上持续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使高校实验室真正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是以化工原理八大单元为基础背景,结合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成功开发的。该系列产品在设计中尽力贴近工厂装置的原则下:(1)重点考虑装置的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实用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选用多种形式的设备、仪表、阀门、管件等,以拓展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3)配置不同控制系统(常规控制与DCS控制)。可满足化工工艺类、化工机械类和过程控制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实训操作的要求。体现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 本手册将分单元分别介绍该系列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化工单元操作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大一下学期的第10周,我们第一次在校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流体输送不论是用来输送何种物料,其目的都是将流体从一个设备输送至另一个设备;加热与冷却的目的都是得到需要的操作温度;分离提纯的目的都是得到指定浓度的混合物等。把这些包含在不同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同样物理变化,遵循共同的物理学规律,使用相似设备,具有相同功能的基本物理操作,称为单元操作。 本次实训的地点是学校实验楼。按老师要求,我们分成了小组,每个小组6、7个人一起拆装,这样有利于同学交流!第一天,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很有趣,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仔细拆装,各个组在比赛谁快谁慢。老师也在耐心的给我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离心泵、往复泵、旋转泵、旋涡泵、真空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泵,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我们每个人拿着扳手,活口扳,锤子认真的拆装实验室里的管道,管道泵是适用于高层建筑增压送水、园林喷灌、冷却塔上水、远距离输水、空调、制冷冲洗、浴室等冷;暖水循环加压。使用温度80℃以下。内部窝轮转动使水上升,内部压强变小,由于大气压,水又进入窝轮部分。实际上也是水泵,一般直接装在水管道上、叫管道泵。 民用小型管道泵常用于水压不足的水管上增加水压,也可用于其他水循环系统。 化工单元操作是应用于各种化工生产中,在20世纪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总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化工单元过程一起,组成学习化学工业生产的基础知识,这些单元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到各种化工门类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