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度党委宣传部工作计划

2019年度党委宣传部工作计划

2019年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计划

2019年,宣传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党委部署,积极响应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提升主流思想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切实保障学校科学发展、助推“双一流”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推进思政工作上新台阶

1.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大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建设,制订并执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度学习计划》,加强对下属党委(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和督查。

2.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督促落实《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15”制度。实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对意识形态工作和宗教工作进行4次“双排摸”。

3.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按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教师课程教学规范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显著的示范课程,建立校院两级课程教材选用制度,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4.进一步做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等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校地全面合作,落实各学院和结对乡镇的合作任务,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实践育人基地。做好“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组织。

5.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精神文明素养。继续开展第六届“最美宁大人”评选表彰活动,在校内外广泛宣传,产生可亲可敬可学的示范效应。持续推进“凝聚力提升工程”的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

二、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外宣新闻报道的质量。围绕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央、省级媒体重点稿的录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新闻宣传带来的影响。加强学校与媒体双向互动沟通,找准学校工作的“亮点”,摸准社会媒体的“兴奋点”,讲好宁大故事,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健全每学期两次的新闻选题沟通机制,做好每季度和年度《媒体看宁大》的编印工作。

2.加强内宣阵地建设,提高校内新闻报道质量,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做强《宁波大学报》“宁大新语”、“最美老师”专栏和“大草坪”专版,结合中心工作开设新专栏。做好校报发行工作,提高报纸送达速度,扩大报纸覆盖面。提高新闻网稿件自采率,使各板块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做好校报、新闻网、微信微博等载体的融合,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做好校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宣传工作合力。结合工作重点,开展一到两次宣传员业务培训,提升宣传员发掘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学院调查研究新闻宣传工作,密切联系宣传员队伍。完善媒体专家库,就社会热点和专业问题,为各级媒体提供专家咨询、解读等服务。加强学生全媒体中心建设,使各个机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积极推荐学生到社会媒体实习。

4.保障本部、西区、梅山校区校园广播播音。为学校重大新闻宣传、舆情引导等提供优质平台,为运动会、典礼、晚会等各类活动培养储备优秀主持人、播音员。

5.完成宁波大学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展展厅的维护招标工作,及时更新展厅的部分内容。

6.推进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现代传播研究院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工作,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1.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文化品牌建设,着力办好“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等校级文化品牌。

2.进一步推进文化精品创作,依托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相关学科优势,加强与地方党委宣传部、文广新据、文联等单位的合作,发挥文艺创作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

3.拓宽校园文化供给渠道,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引进一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演出、电影,让广大师生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

4.统筹编制多校区文化校园规划,制定推进计划,制作、安装一批宣传栏、雕塑,进一步提升以文化人的校园氛围。

5.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传播监管,营造校园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建设,确保网络舆情安全稳定

1.执行《关于校园新媒体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强校院两级新媒体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精栏目内容,加强官微和二级平台的互动、策划联合发布。探索官方微信服务功能的开发,深入开发微网站,进一步拓展微信平台的粘合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2.执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网络监控,根据需要编辑《网络舆情专报》,落实网络舆情阅办制度,提高网络民生服务水平。加强舆情研判,落实每月一期的《网络舆情月报》,研判校园舆情,为校党委提供决策参考。

3.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依托学院、部门宣传员组建强核心网评员队伍,依托学生全媒体中心建好学生网评员队伍,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强校园网络正能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