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第22卷第3期2009年7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l .22 No .3Jul .,2009

[主持人语]本组稿件是我应烟台大学学报所邀专门组织的一组有关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的稿件,参与写作的都是目前活跃

在学术第一线的学者。薛富兴教授刚刚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当代环境美学家卡尔松处访学归来,他所写的有关现代环境美学的文章是当前环境美学最新发展的反映;王诺教授曾在哈佛大学研究生态文学并出版了《欧美生态文学》的专著,他有关梭罗的文章是其生态文学思考的重要方面;我于本世纪初开始生态美学研究,这次所写西方现代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基本原则的文章是作为我构建生态美学基本理论的重要资源与借鉴。其他三位青年博士也都在生态学的研究上有自己的思考与成绩。董晔博士分析《世说新语》中的生态美学资源及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李妍妍博士讨论西方生态文学先驱卢梭的美学思想,其“回归自然”构想是对启蒙运动的生态反思;傅松雪博士的论文探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美学观,认为其存在论哲学与美学观成为西方现代生态美学与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总之,这组文章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新意的,将分两期在《烟台大学学报》发表,特别提供给广大读者研究与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收稿日期]2009-04-17

[作者简介]曾繁仁(1941-),男,安徽繁昌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美学、美育理论、西

方美学、文艺美学。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西方现代生态批评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显学”。其基本原则包含着生态维度,体现了生态道德责任,倡导一种“价值重建”的绿色阅读和特殊的“环境想象”。其效应是使自然“负熵”成为可能以及生态诗学的建设,等等。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维度;生态道德责任;绿色阅读;环境想象;生态诗学

[中图分类号]B 834;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194(2009)0320039205

我们一般将1962年莱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发轫。但文学生态批评的真正起始还应追溯到1974年美国生态学家与比较文学学者约瑟夫?密克合著《生存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的出版以及“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文学生物”这一主要观点的提出。文学“生态批评”由美国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提出。他

于1978年,在《衣阿华州评论》

(冬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的论文,首次提出“生态批评”术语,并将其命名为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活动;1985年,费雷德里克?瓦格编撰出版了包括19位学者有关“环境文学”讲课内容的《讲授环境文学材料、方法与文献资料》,

开创了生态批评领域合作研究的先河;1989年,《美国自然文学通讯》创立,其内容包括了与自然及环境有关的论文与书评;1990年,美国内华达大学设立第一个“文学与环境研究”学术岗位;1991年,在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

(MLA )上,生态批评家哈罗德?弗洛姆组织了名为《生态批评:文学研究的绿色化》的专题讨论会,使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次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得到广泛关注;1992年,在“美国文学学会”上,生态批评家格林?洛夫主持了名为《美国自然文学:新语境?新方法》的专题讨论。同年,成立

了“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AS LE )。司各特?斯洛

维格担任首任主席,学会的成立成为将生态批评确立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流派的标志;1993年,帕特

里克?默菲创建名为《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的刊物;1995年,在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召开首次会议之后,哈佛大学劳伦斯?布伊尔出版了《环境想象:梭罗、自然书写与美国文化的构成》这一专著;1996年,切瑞尔?格洛菲尔蒂与哈罗德?弗洛姆共同主编生态批评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 1998年,美国第一本生态论文集《生态环境:生态批评和文学》出版;1999年夏季号的《新文学史》出版生态批评专号。2000年6月,爱尔兰科克大学举办国际性的生态批评大会。同年10月,台湾淡江大学组织“生态话语”的国际会议;2001年,大卫?麦泽尔编撰出版《早期生态批评的一个世纪》;2002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生态批评探索丛书》。3月,AS LE在美国召开“生态批评的新发展”研讨会; 2003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第五次学术会,主题为“生态文学如何促进环境保护运动”。①

以上就是生态批评发展的简单历程。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的理论形态直到1978年才真正出现,而且直到今天在理论上还不太成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领域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力量太过强大,难以突破;再就是文学的生态观本身比起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又具有更多的繁难性。因为在生态观与人文观的关系之外,又外加了文学观与美学观的问题,更加显得繁难复杂。因此,至今成熟的理论体系仍未见到,甚至还出现将生态文学与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及心理学中的感觉主义相混同的现象,这也恰是理论不成熟的表现。无论如何,生态批评从1978年至今已走过了30年曲折的历程,显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并在不断发展成熟中渐呈覆盖之势,理论上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首先等待我们去做的就是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未来。

对于文学生态批评的基本原则美国著名生态文学理论家施瓦布说,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化批评。他的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所谓对就在于,生态批评的确是一种文化立场的重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又同时带来了美学原则的变更。因此,将文学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截然分开还是一种二分思维,是不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说,生态批评是一个审美观念与批评原则的重大转变。生态批评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之中,因此,对它的原则与主要特征只能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加以归纳。

(一)生态批评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文学批评

在生态批评提出之初,曾经有的理论家将其概括为生态学与文学的一种结合。当然这里说的“生态学”应该是指“深层生态学”,即生态哲学。这种概括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略微简单了一点,而且有将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学”硬性嫁接到人文学科之嫌。文学生态批评其实是生态哲学与文学的一种结合,这是没有问题的,生态批评提出之初,学者们没有经验,不免有不尽全面的说法。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生态批评的首次提出者鲁克尔特的提法:“很显然,我感兴趣的并不只是把生态学概念转移到文学研究当中,而是尝试一种生态构想背景中研究文学,所采用的方法不是对二者产生束缚,而且也不会只是引导一种建立在简单归纳与认识基础上的信仰改变……”②在这里,鲁克尔特首先强调了这是一种“信仰改变”,也就是批评原则的重大转变。当然,他说不能仅仅局限于这种转变,还要付诸行动。而威廉?霍沃思则直接对“生态批评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态批评家即“‘住所评价人’,是一位对某些作品的优劣进行评价的人,这些作品描绘的是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他想赞美自然,谴责自然的掠夺者,同时希望通过政治行动来扭转掠夺者造成的损害,因此,oikos就是自然,是一种被爱德华?霍格立德称作‘我们最宽广的家园’的地方,而krtis指有鉴赏力的公断人,他要维护住所的整洁有序,防止随处乱放的靴子或碗碟破坏其原有布置”③。而布伊尔则指出:“生态批评通常是在环境运动实践精神下开展的。换言之,生态批评家不仅把自己看作从事学术活动的人,他们深切关注当今的环境危机,很多人———尽管不是全部———还参与各种环境改良运动。他们还相信,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与文化研究可以为理解和挽救环境危机做出贡献。”④总之,生态批评与过去所有批评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包含着过去从未包括的“生态维度”。正如另一位生态批评家哈罗德?弗洛姆所说:“必须从根本上将‘环境问题’视为一种关于当代人类自我定义的核心的哲学与本体问题,而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位于‘重要的’人类生活周边的装

04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①②③④切瑞尔?格罗费尔蒂:《前言:环境危机时代的文学研究》,《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18页。威廉?鲁克特:《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

威廉?霍沃斯:《生态批评的一些原则》,《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劳伦斯?布伊尔:《为濒临危险的地球写作》,坎布里奇:美国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饰。”①

由此可见,文学批评中生态维度的转变是一种“信仰转变”,是一个关系到哲学“本体论”的重要问题。而从此前人类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上盛行的各种文学批评模式来看,应该说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所谓社会的历史的批评是以传统的“人道主义”为其价值取向的;而美学批评是以传统的“理念论”与“模仿论”等这些以“主体论”为中心的美学观念为其标准的;新批评则是一种“文本中心主义”,但这种“文本”也是人类的语言与文本,缺少与非人类物种的对话,非人类物种从来都是缺位和失语的;精神分析批评尽管强调了非理性的“原欲”(L ibi2 do),但最后还必须经“升华”的途径进入人的主宰范围;原型批评带有“人类学”的色彩,强调“集体无意识”,但仍然是一种对于人的意识发生的描述;当代现象学与阐释学批评,也还是强调了“主体的构造功能”。总之,既往的文学批评形态都是缺少“生态维度”的,只有生态批评才第一次将“生态维度”纳入文学批评之中,并使之成为最根本的文化立场。这个文化立场就是当代生态哲学的立场,或者说就是当代生态整体论的立场。正如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所说:“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②这是一个当代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原则,也是一个当代生态批评的原则。

(二)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工作者生态道德责任的体现

生态批评从其产生与实践来看,十分明显地是一种包含着当代文学工作者强烈的生态道德责任的文学批评形态。文学批评与生态道德责任的统一无疑是它的最重要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批评与纯粹审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的批评是界限分明的。众所周知,生态批评产生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生态危机频发的20世纪70年代,这显然是一批富有正义感和对人类“终极关怀”情怀的文学工作者,“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生态道德责任的表现。正如生态批评的首倡者威廉?鲁克尔特所说:“现在的问题,正如大多数生物学家所赞同的那样,是要找到阻止人类群体破坏自然群体———与之相伴随的是人类社会———的方法。生态学家喜欢称其为自我毁灭性或自杀性动因,它内在于我们那对自然所持的普遍的、自相矛盾的态度。概念性问题与实践性问题旨在发现两个群体———人类群体与自然群体———能够在生态圈中共存、互助与繁荣的基础。”③很明显,生态批评的提出是为了阻止人类群体对自然群体的破坏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严重后果。另一位批评家(小)林恩?怀特在回顾了从文艺复兴以来的14世纪人类对自然环境强加影响的方式:首先是用炸药炸开矿物,烧制木炭,造成土地侵蚀和森林减少;而氢弹的威力则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因;而人口膨胀、城市无序发展、污水垃圾的增多更给地球与人类自身带来空前的危害。总之,“没有哪种生物像人类这样将自身的栖息之地弄得如此糟糕”④。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怀特回答说:“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现在还没有人知晓。除非我们对根本问题加以思考。”⑤生态文学批评就是人类在对根本的问题加以思考之后的一种立足于改变人对自然的文化立场与态度的重要措施,是不同于以往的试图以文化影响自然环境,修复自然环境的崭新的途径。它的特殊责任与贡献就如格林?洛夫所说的“在于生态责任意识”⑥。

(三)生态批评是一种对文学进行“价值重建”的绿色阅读

早在19世纪后期,尼采针对理性主义哲学文化思想的终结,曾经在其著名的《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价值重估”的惊世骇俗之言。当今,从20世纪后期开始,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崛起实际上又面临着文学艺术领域的一场新的“价值重估”。这场“价值重估”当然也是一种价值的重建,它是以“生态”或“绿色”为其特点的,所以我们将其称作“绿色阅读”。布伊尔曾说:“如果没有绿色思考和绿色阅读,我就无法讨论绿色文学。”⑦格林?洛夫则专门为生态批评的崛起写了一篇题为“重新评价自然”的文章,其实是重新评价文学对自然的描写与表现,明确提出了“重新评价某些文学与批评文本”的问题。他说:“我们本专业的同仁一定会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转向这种文学:一种承认并生动地描绘人类与各种生命循环的统一性的文学。生态视角最终进入我们视野的时间不再遥远。正如当今我们在教学与理论中讨论种族与性别歧视问题,我们的批评

14

第3期 曾繁仁: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①②③④⑤⑥⑦哈罗德?弗罗姆:《从超验到退化:一幅路线图》,《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3页。

威廉?鲁克特:《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7页。利恩?怀特:《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页。

利恩?怀特:《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页。

格林?洛夫:《重新评价自然:面向一种生态批评》,《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30页。

劳伦斯?布伊尔:《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坎布里奇:美国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2001年,第1页。

与美学领域必定会重新评价某些文学与批评文本,这些文本只有一种弃绝地球的具有终极毁灭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忽略了其他的价值观。”①为此,他针对“美学西部文学协会”的未来作用讲了三点看法:西部文学将位居预料中的批评转向的前沿;重新评价自然将伴随着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类别的重新排序,西部文学并非自身生态视野的唯一组成部分。在洛夫看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坚持生态整体的文化立场还是“绿色阅读”的基本出发点。这样的“绿色阅读”必将重评经典,重评作家。当然,这样的重评与阅读并不意味着否定历史,而是对其当代价值给予新的阐发。例如,约瑟夫?密克就在《喜剧的模式》一文中从当代生态理论出发,对传统的悲喜剧理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传统戏剧理论中,悲剧是对一种崇高精神、英雄人物的颂扬,而喜剧则侧重表现小人物与丑角。因此,悲剧高于喜剧。但密克从当代生态理论出发,却得出了喜剧高于悲剧的结论。他说,“悲剧要求在二选一的选择中做出选择,而喜剧认为,这两种选择可能都是错误的,生存要依靠使有关各方面都存在的和解”,因此,“喜剧在本质上是生态的”②。再如,当我们面对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重要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曾在文学史上放出独特光辉的著名悲剧时,我们说,如果对其进行“绿色阅读”,那么必将要有一个“价值的重估”。例如,著名的歌颂人文精神的《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很显然,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颂歌。在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物欲急剧膨胀的今天,我们不能再继续肯定这种人文主义的颂歌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当时它在冲破中世纪宗教压迫、封建专制之中所起的解放人的精神的伟大作用。重评经典不等于否定经典。绿色阅读是一个以“共生”、“整体”、“生命”为其旨归的阅读,应该包容各种阅读和批评模式。阿伦?奈斯在阐释自己的深层生态学时,曾说自己的生态哲学只是“生态智慧T”,还有生态智慧A、B、C……等等要求各位同仁填补。当然,包容虽不是扼杀,但也并不舍弃“绿色的”、“生态的”价值立场。

(四)生态批评倡导一种坚持生态立场的“环境想像”

文学是一种诉诸想象的艺术形式,通过想象创造形象是文学的任务与功能所在。著名的美国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力倡一种“环境想象”的理论观念,构成当代西方文学生态批评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他的第一部生态批评专著就是《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形成》。布伊尔将这种“环境想象”确立了四条“标志性要素”:1.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

2.人类利益并不被理解为唯一合法利益;

3.人类对环境负有的责任是文本之伦理取向的组成部分;

4.自然并非一种恒定之物或假定事实。③按照这样四条“标志性要素”,布伊尔的环境想象是有着明显的趋向生态整体论的价值取向的。但“环境想象”毕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应该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学想象”。对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出发点的“环境想象”,诗人雪莱的名言是:“诗人是未经确认的世界立法者。”布伊尔认为有必要从环境的视角加以思考;而对于“生态中心主义”,布伊尔也没有完全认同,他以“深层生态学”为例,并借用生态批评家乔纳森?贝特的话将其看作是地球上可能不会完全实现的生态学之梦。他认为,对于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来说,优先考虑健康、安全与生活资料,这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布伊尔坚持的还是折衷以上两者的“生态人文主义”,这应该是十分可贵的。他还谈到了“环境想象”的作用问题,认为它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促进读者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促进读者与人类、非人类苦难与痛苦经验的关联;促使读者构想出各种不同的未来;促使他们从物欲中解放等等。④当然,对布伊尔的“环境想象”理论,学界还存在着争议。“环境”一词本就包含“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蕴,而不同于“自然”,所以“环境想象”有可能引导作家重蹈“人类中心主义”的覆辙。至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在后面将会专门讨论,在此从略。

(五)生态批评的效应是通过“绿色阅读”使自然的“负熵”成为可能

文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由其面对地球与自然的特定对象决定,也由其力图解决“环境污染”的特定任务决定,又由其初期试图将“文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主旨决定,所以在文学生态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中,不免常常使用自然科学的概念,

24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①②③④格林?洛夫:《重新评价自然:面向一种生态批评》,《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35页。

约瑟夫?密克:《喜剧的模式》,《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4页。

劳伦斯?布伊尔:《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坎布里奇:美国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2001年,第7-8页。劳伦斯?布伊尔:《为濒临危险的地球写作》,坎布里奇:美国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2001年,第1页。

譬如“能量”、“生态圈”、“平衡”等等,这可能就是当代文学生态批评的特点。而文学生态批评的首次提出者鲁克尔特在论述生态批评的效应时则又运用了物理学的特有概念“熵”。他说:“麦克哈格说,共生使负熵成为了可能;他认为负熵是在生态圈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创造性原则与过程,生态圈使万物沿着进化的方向发展,而进行的方向就成为生态圈的

所有生命的发展特性。”

①众所周知,在物理学中“熵”就是指物体内在结构的不稳定性,而“负熵”则指克服这种不稳定性使之趋向稳定。鲁克尔特仍然是借用物理学的“能量”概念,认为文学的创作、教学、阅读、传播等等都是一种能量传输的过程。他说:“因此,所有生态诗学的中心意图肯定都是为了发现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的运行模式,这种能量转化过程发生在人们从储藏在诗歌中的创造性能量起步,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活动依次完成创造性能量转化的活动:能量从诗歌中释放出来,转化成意义,并且最终———在一种生态价值体系中———得到应用,即应用于麦克哈格所谓的‘合适与适应’以及被他定义为‘创造性适应’的‘良性状态’;他借这种‘良性状态’的观念建议我们创造一种合适的环境。这种行动可能会使文化发生变革并促使我们结束对生态圈的破坏。”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文学转化成

净化———救赎生态圈的行动。”②在这里,所谓“能

量”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归根结底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所起的作用还是一种改变文化态度的作用。因为,当今的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一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是一种文化态度与立场的问题。

通过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改变人的文化立场与文化态度,选择与自然共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类自我救赎之路,是文学生态批评的作用所在。

(六)生态诗学的建构

鲁克尔特在提出“生态批评”概念时即包含了建构当代生态诗学的构想。他说:“我想尝试探索文学生态学(ecol ogy of literature ),或是尝试通过一种将生态学概念应用于文学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方

式,发展一种生态诗学(ecol ogical poetics )。”

③鲁克尔特在这里所说的“生态诗学”就是生态文学理论或生态文艺学,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崭新的文学理论。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当代生态批评家的情况,这种“生态诗学”还在创建的过程之中,但其创建途径可概括为建立新的诗学原则与利用改造原有诗学原则两种。例如洛夫在《重新评价自然》一文中就明确认为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的“土地伦

理”就“可以充当全新田园观念的试金石”

④。再就是对于原有的诗学原则利用改造,在原有基础上使之进一步走向“绿色化”。对于前苏联理论家巴赫金诗学理论的利用改造就是明显的例证。众所周知,巴赫金的交往对话理论、时空理论、狂欢化理论以及开放性、未完成性等范畴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甚至西方当代生态文学家就称这一理论是基于

“关系科学的生态学的文学形态”

⑤。因此,西方当代一些生态批评家力图在当代语境下运用生态理论对巴赫金的诗学思想进行新的阐释,使之更加“绿色化”,成为新的生态诗学的宝贵资源。

The Em ergence ,D evelopm en t and Ba si c Pr i n c i ples of M odern W estern L iterary Ecocr iti c is m

ZENG Fan -ren

(R esearch Cen ter of L iteratu re,A rt and A esthetics,Shandong U niversity,J i ’nan 250100,Ch ina )

Abstract:Modern W estern literary ecocriticis m started in the 1970s .Since then it has been a fa mous subject .Its basic p rinci p les include ecol ogical di m ensi on,dis p laying ecol ogical ethics res ponsibility,“green reading ”of value reconstructi on,advocating envir onmental i m aginati on and p r omoting the building of ecol ogical poetics .

Key words:Ecocriticis m;ecol ogical di m ensi on;ecol ogical ethics res ponsibility;green reading;envir onmental i 2maginati on;ecol ogical poetics

[责任编辑:刘春雷]

3

4第3期 曾繁仁: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

①②③④⑤威廉?鲁克特:《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0页。威廉?鲁克特:《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0页。威廉?鲁克特:《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7页。格林?洛夫:《重新评价自然:面向一种生态批评》,《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34页。迈克?麦克杜威尔:《通向生态批评的巴赫金之路》,《生态批评读本》,雅典城:美国乔治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72页。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自然辩证法测试题目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1)系统协调性原则:即一方面要把人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另一方面要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间、国家间视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强调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乃是一个涉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使“人——自然”系统健康有序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所追求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和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之内,发展不能靠耗尽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应危害支持地球生命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 ?当这一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它能够加以恢复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和出产能力,能够承载其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物质要素,不断地存在并演化下去。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3)公平性原则:是指每个人,不论其国别和种族,也不论其世代,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都应享受平等的发展利益。 ?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优先加以考虑解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4)合作性原则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我们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在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负责,不同国家要加强合作,国际上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发展等组织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共同的准则,只有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全球共有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各国才能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所以,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社会的广泛沟通和广泛合作,确保资源的共有共享,确保环境和生态的恢复和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 C.《新青年》D.《现代评论》 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B.《呐喊》 C.《故事新编》D.《彷徨》 3.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B.林徽因C.陆小曼D.王映霞 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B.《灭亡》C.《动摇》D.《追求》 5.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 6.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蜜柑》B.《柏子》C.《萧萧》D.《丈夫》 7.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D.《大波》 8.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B.艾青C.赵树理D.孙犁 9.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 A.《第一炉香》B.《金锁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全国200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 本试题答案由华夏自考社区会员提供,不保证答案的完全准确,如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请联系我们纠正,不胜感激! 联系邮箱:hyywxbwh@https://www.doczj.com/doc/cd5043484.html,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 A、黑幕小说 B、言情小说 C、影射小说 D、讽刺小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A、创造社 B、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 是() A、沈从文 B、梁实秋 C、朱光潜 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实主义 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A、静女士 B、方罗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气候问题是21世纪的我们时刻注重的焦点。 当前国际能源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全世界范围内一次性能源如石油、 天燃气、煤等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遭大量消耗,我国更是一个能源相 当紧缺的国家,能源的紧张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建筑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消耗能量的聚焦点,如电力和能源,供暖和空调,建筑材 料的使用,增加温室效应。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能耗水平为发达国家的二三倍。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应受到更大范围的关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生态持续。这是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经济持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 增长,它不但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提升效率,增加效益,改变传统生产和消 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第三,社会持续,即人的现代素 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全面进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以上三 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动,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 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建筑体现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1)Revalue意 为“再思考”、“再理解”、“再评价”,在人类日益感到生态危机 的今天,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理解建筑。2)Renew有“更新”“、改造”之意,是指对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 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量,同时亦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如果能充分利用现 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然后对其实行更新改造以满足新的功能需要,能 够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能耗,减少因大拆大建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3)Reuse有“再利用”“、重复使用”的含义。对于建筑师来说,一般 是指重复使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家具等。 4)Reduce的原意是“减少”,能够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源的消耗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成人教育”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15年9月15日,__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为避免重蹈文明戏的覆辙,民众戏剧社以提倡“________”来反对戏剧的职业化与 商业化。 3.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____》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________》、《王昭君》、《聂姜》,后结集为《三 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5.《________》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6,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 ________ 》,二是《死水》。 7.1930年,——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 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8.在《________》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 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9.陈白露与________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10.《________》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 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再遭通缉,返回家乡,旋即又与杜衡来到松江, 匿居在施蛰存家中。 12.30年代初,的《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2020年(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壹课时 【能力训练】 1.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 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 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 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 调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据此回答第2题。2.可持续发展思想于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能够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 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 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鼓励生育,以 兵多民众作为富国盛世的象征④封山 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 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中国和印度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达 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每单位国内年生产总值(GDP)的壹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上表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于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我国于中西部壹些地区实施“退耕仍林、退耕仍湖”的战略 D.于长江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指 A.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B.工业革命以后 C.农业社会 D.采猎文明时期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于目前的水平 D.于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 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9.下列观点和生活方式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全国> 作者:佚名试卷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年的。 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和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 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 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17 、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3、民众戏剧社写实的社会剧 4、李金发、《食客与凶年》

可持续性原则

贝拉米所有的有机食品的生产都遵循三个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贯穿着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产品的原料、包装、储藏和分配流程。 原料的可持续性 贝拉米的有机认证资质向您保证,我们只选用最好的原料,而提供这些原料的农场遵循最严格的生产标准和可持续耕作规范。 举例来说,我们的牛奶来自于获得有机认证的奶牛场,即奶牛是在含有有机质的土壤上进行放牧,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以腐殖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回归土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项持续了23年的研究表明,假如一千个中等规模的农场转化为有机生产模式,那么储存在土壤中的碳元素将相当于每年公路上117440辆汽车的排放量(美国罗代尔研究所2003)。 此外,有机农场通过杜绝使用人工氮肥,来促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您可能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是:贝拉米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有机认证棕榈油,来自一家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他们在生产时同样遵守可持续耕作规范。该棕榈油已被“雨林联盟”认可,并获得“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的权威认证。请您放心,我们所用的棕榈油既不是通过破坏雨林的耕作方式获得,也不是靠破坏野生大猩猩的栖息地得来的。 贝拉米在包装上的可持续性 对于产品的外包装,我们一直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贝拉米婴儿食品的外包装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避光、隔热和真空处理,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有些食品公司在包装食物加入添加剂,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我们向您保证,贝拉米的产品绝不含任何添加剂。我们依靠先进的技术,采用小包装,避免以块状形式进行包装等方法来进行保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新鲜的产品。 谨记以上方面,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找积极的环保方法,其中包括环保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可循环利用,可被分解,含碳量低且不会对食品和空气散发有毒化学物质。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试卷真题_1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试卷 真题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试卷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 A.《过客》 B.《落叶》 C.《灭亡》 D.《赵子曰》 2.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Q正传》 D.《祝福》 3.在乡土文学之外,最早开辟现代田园小说别一支派,并对后起的沈从文有直接影响的作家是() A.台静农 B.彭家煌

C.废名(冯文炳) D.许杰 4.与徐志摩诗集同名的作品是() A.《再别康桥》 B.《红烛》 C.《雪花的快乐》 D.《翡冷翠的一夜》 5.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是() A.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 B.自我写真、悲壮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 C.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严谨、文笔清新流丽 D.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冲淡 6.叶圣陶(绍钧)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A.《潘先生在难中》 B.《多收了三五斗》 C.《倪焕之》 D.《城中》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A.《绅士的太太》 B.《八骏图》 C.《有学问的人》 D.《王谢子弟》 8.人物“陶岚”出自于作品() A.《冲出云围的月亮》 B.《二月》 C.《为奴隶的母亲》 D.《三姐妹》 9.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可持续发展概论2013考试答案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英文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围,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发 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