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 TT3、 TT4、 FT4、 TSH 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1 / 14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 B 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 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鉴别诊断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 1.非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

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1.治愈:

---------------------------------------------------------------最新资料推荐------------------------------------------------------ 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

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

症状未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并发症已初步纠正,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 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体格检查】征象。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 B 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3 / 14

发作时可伴发诊断】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 Murphy 征阳性,约 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3. B 超显示胆囊肿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

4.急性发作期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或转氨酶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或穿孔; 2.急性胰腺炎; 3.肾绞痛、急性阑尾炎; 4.肺炎、心肌梗塞。

【1.非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1)适应证; 1)初次发作、炎症较轻、症状不重、患者不愿手术; 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3)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2)方法:

1)抗感染、解痉、利胆; 2)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胃肠减压;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能量和多种维生素。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胆囊炎; 2)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和/或伴有顽固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3)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者; 4)伴有肝内外胆管系

---------------------------------------------------------------最新资料推荐------------------------------------------------------ 炎症和/或梗阻者; 5)急性化脓性、坏疽性或梗阻性胆囊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或已穿孔者应急诊手术。

3.手术方式:

(1)胆囊切除术。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如无上腹部手术史,凡适应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都可经腹腔镜切除胆囊。

(3)胆囊造瘘术。

适应于:

1)胆囊周围广泛粘连、炎症较重、解剖关系不清; 2)年老体弱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胆囊切除者; 3)胆囊穿孔被大网膜包裹形成周围脓肿者。

(4)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指征见后)。

】【疗效标准1.治愈:

手术后症状、体症消失,无并发症、切口愈合。

2.好转:

经药物治疗症状及体症基本消失。

3.未愈:

未治疗者。

【达到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出院标准】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采集】1.是

5 / 14

否从事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或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史。

2.静脉曲张家族史。

3.静脉曲张出现时间,有无患肢沉重、酸胀及麻木感。

4.患肢破溃出血及慢性溃疡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

(1)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分布范围,有无红肿压痛、静脉内硬结。

(2)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脱屑、萎缩或溃疡。

(3)是否伴发痔、疝或精索静脉曲张。

3.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肝功能、血生化、尿常规。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特殊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

(2)必要时结合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仪检查及静脉测

---------------------------------------------------------------最新资料推荐------------------------------------------------------ 压。

【诊断】1.根据病史及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

2.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静脉测压及下肢静脉造影可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1.原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3.动静脉瘘。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其适应证为:

(1)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

(2)妊娠妇女。

(3)估计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其适应证为:

(1)单纯性病变。

(2)处理术后剥脱不尽的曲张静脉。

3.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凡有症状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手术治疗;(2)手术方法:

1)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2)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

7 / 14

静脉;3)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疗效标准】1.治愈:

患肢沉重、酸胀感及曲张静脉消失。

2.好转:

症状减轻,体征好转。

3.未愈:

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好转标准者。

腹股沟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

右侧多于左侧。

(一)分类 A 腹股沟斜疝 B 腹股沟直疝 C 骑跨疝:

直疝与斜疝共同发生,骑跨腹壁下动脉。

(二)诊断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腹压增加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

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

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

---------------------------------------------------------------最新资料推荐------------------------------------------------------ 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难复性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

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

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

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类型的疝应有所认识,否则在手术修补时,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

a 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

b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c 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在上述基础上出现腹膜炎体征并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改变。

(三)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应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髂窝部寒性脓肿、直疝鉴

9 / 14

别。

腹股沟直疝应与斜疝鉴别。

对于急腹症患者应考虑疝的可能,常规检查腹股沟区。

(四)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重点是腹横筋膜的修复,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A 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在内环处显露斜疝囊颈,在囊颈根部以粗丝线作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术,随即切去疝囊。

此手术没有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因此仅适用于婴幼儿,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但对成年人不能预防其复发,应增加疝修补术或疝成形术。

疝囊切除高位结扎术也适用于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的病例。

B 疝修补术:

方法很多,通常有加强腹股沟前壁和后壁两类手术,目的是修补业已存在的缺损。

a Bassini 法:

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后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b Halsted 法:

修补内环后,将精索置于皮下,在其深面先和腹内斜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的对合缝合,再做腹外斜肌

---------------------------------------------------------------最新资料推荐------------------------------------------------------ 腱膜缝合。

此法也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不适用于儿童与年青患者,适于老年人大斜疝。

c Ferguson 法:

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前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d Mc Vay 法。

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后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于耻骨梳韧带上,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

此式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大疝、老年人和复发性斜疝及腹股沟直疝。

e Shouldice 法:

把内环与耻骨结节之间薄弱的腹横筋膜切开,适当游离后,将其外下叶边缘缝至内上叶深面,并新建大小适当的内环,然后将内上叶边缘缝至腹股沟韧带。

放回精索,把腱膜弓缝至贴临腹股沟韧带的腹外斜肌腱膜深面。

在 Shouldice 修补方式的基础上,又可简化为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而不做其他修补。

该方法对较小的斜疝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被称为改良 Shouldice 法。

C 疝成形术适用于巨型斜疝、复发性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

11 / 14

缺损,周围组织薄弱,或有较大张力宜采用自体组织或合成补片作为替代物进行疝成形术。

D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嵌顿发生(成人 3-4 小时,婴幼儿不超过 12 小时)可先采用头低脚高位,充分镇痛,解痉后试行手法还纳,择期手术修补。

如不能还纳需要紧急手术还纳疝内容物及修补;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缝合切口,待二期手术修补。

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临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而回纳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

遇此情况,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腔内。

必要时另作腹部切口探查之。

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绞窄的内容物如系大网膜,可予切除。

E 骑跨疝较小的直疝疝囊可以牵至腹壁下血管外侧,与斜疝疝囊融合成一,按斜疝手术方式处理。

较大的直疝疝囊不能满意将其牵至腹壁下血管外侧时,可横向切开腹横筋膜,切断结扎腹壁下动、静脉,充分显露两个疝囊并切除,最后横向缝合腹膜及腹横筋膜。

F 滑疝滑疝是疝内容物是疝囊壁的一部分,修补时宜将滑疝变成可复性疝再进行修补。

---------------------------------------------------------------最新资料推荐------------------------------------------------------

G 复发性腹股沟疝预防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宜做到:

①准确可靠的疝囊高位缝扎;②妥善修补内环;③合理选择术式;④修补术的间隔不太宽,避免修补处张力过大;⑤防止术中损伤神经和术后并发血肿,⑥防止感染。

病人全身和局部因素:

如老年、体弱、腹壁肌肉软弱严重、局部缺损过大,术后没能控制引起腹内压增加的伴随病;此外,术后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也是造成术后复发的因素、应以注意。

再行手术修补。

根据腹股沟壁缺损情况,采取 Bassini、 McVay 手术,或施行疝成形术(自体移植阔筋膜或应用金属丝网及网状合成材料)。

加强腹股沟三角区。

(五)术后并发症血肿或残留疝囊积液;腹股沟区灼痛;手术区腹肌无力;精索损伤;膀胱损伤;血管损伤等。

(六)术后复发率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约在 2-3%左右,如存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增高因素,复发率还会升高。

直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高与斜疝。

手术操作失误是造成复发的原因之一。

容易发生的手术失误有:

修补术后张力过高,未采用减张切口;未修补内环或修补过于

13 / 14

松弛;术中遗漏疝囊;组织无力,不足以支持修补;修补的同时忽略其他并存的疝;术后形成较大血肿或术后伤口感染等。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 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从2015年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监测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经全院医务人员的配合及努力,各项指标均较前提高。现将2017年上半年(1-6月)工作总结如下: 1. 进入不稳定型心绞痛路径患者总数达31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7.4天,较前半年9.5天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7362元降至5241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3162元降至后半年2218元,平均检查费用由2761元降至2101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2000 4000600080001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药品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检查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2.进入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患者总数达13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6.78天,较前半年4.64有所增加。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8623元增加至8817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4439元降至后半年4211元,平均检查费用由前半年2287元增加至2985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平均药品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就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与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与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 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就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她,以鼻咽部卡她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与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与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与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

神经内科十种技术病种及临床路径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 (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3)心电图、X线胸片; (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总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两分,共20分)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正确的是:( ) A、术前1小时使用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一次 C、术中用血大于1500ml追加一次 D、C+D E、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两分,共40分) 1、临床路径是指、及,针对某个或,以为基础,以提高和保障为目的,所制定的有顺序和要求的、的,以减少及,使患者获

单病种临床路径

单病种临床路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创生骨科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诊疗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住院总(科秘书)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单病种临床路径红头文件

关于制定《潍坊市人民医院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试行)》等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医院制定《潍坊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试行)》和《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下发给大家,望认真学习执行。 附件: 1.《潍坊市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试行)》 2.《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试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

附件1 潍坊市人民医院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试行) 为了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疗费用。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一、目的: 1.建立一套具有理论科学、技术先进、实用可行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立一种科学的病种分类方法,制定病种质量参考标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医疗行为。 3.建立病种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医院质量评价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医生的质量意识和医疗过程的规范管理。 2、有利于解决传统医疗质量指标评价缺乏可比性和质量评价片面性问题,合理评价医疗工作绩效和病种费用。 3、有利于评价负责医师的工作质量。 4、有利于加强对各类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指导。 5、有利于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大量而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帮助决策部门对医院卫生资源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和评估。 各科室要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管理标准》和相关诊疗技术

规范为依据,制定和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及考核指标,对医院规定的病种开展质量控制。 三、考核与督查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同病种一周内再住院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常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主要措施: 1、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4、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5、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6、加强医技科室服务流程 7、成立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各科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各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由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执行。 8、单病种质量控制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考评。 五、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 各科室按照控制方案的要求对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及职责

关于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通知 医务处发[2014]第9号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各相关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根据医院实际,特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普外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柏华 副组长:殷秀玲 个案管理员:张立飞 医师医疗组成员:祝凯华、黄超、韩建旭、王丰强 护理医疗组成员:黄丽、冯敏、王舒、顾银星 普外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徐本文 副组长:蒋明丽 个案管理员:杨晨曦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飞、丁辉、殷均山、葛荣忠 牛四龙、黄昌明、任船 护理医疗组成员:仲婷婷、周红娟、蔡红艳、费学娥 妇产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董艳 副组长:夏明 个案管理员:汤同会 医师医疗组成员:张松英、张力敏、汪源源、焦艳 鲍明珠、张珍、卢良花、胡芬芳

护理医疗组成员:宋考明、陆金华、王茂芹、魏迁 妇产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东霞 副组长:谢青 个案管理员:赵丹玲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晓超、刘爱玲、葛志娟、左罗、仲苏静 程怡、钱兆珠、陈汝英、张红梅 护理医疗组成员:刘玉娟、张林玲、陈祝祝、吴庭 泌尿烧伤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全胜、王庆明 副组长:祝雪青 个案管理员:崔勇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志永、范建华、陈猛、孙继才、王宗南 张守俊、王湘臻 护理医疗组成员:李姗、方竹雅、陈茜茜、单海薇 五官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张一航 副组长:梁玉伟、李强、潘铮 个案管理员:陆婷婷、刘志元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亮、王全芝 护理医疗组成员:张晓莉、刘珊珊、徐锦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刘连松 副组长:刘晓鸿

个案管理员:吕茂洲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大志、杜春雷、章超、李光波、刘冬红 翟晓雷、卢志林 护理医疗组成员:耿芹、张薇、胡美媛、任丽梅 胸心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松 副组长:姜玉 个案管理员:汤井双 医师医疗组成员:汤成刚、周杰、戴绍兴、蒋浩、季中华护理医疗组成员:王园、蒋健、张亚琼、张会进 骨二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勇 副组长:赵宏 个案管理员:燕好军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洪俊、胡绵虎、黄林海、鲍恩虎、张大威 於睿 护理医疗组成员:单苏阳、胡敏利、胡珊、钱芳 心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长高 副组长:仲谨、赵守静 个案管理员:马超、胡敏 医师医疗组成员:高新春、葛恒松、李勇、吴开霞、马超 费金雷、蔡东东 护理医疗组成员:蒋捷、李如、李会、臧娟、陈莉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题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题

2014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考试题答案.doc

坊子区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考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定义:(每题5分,共10分) 1、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 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2、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的重耍措施,也是综合医院治疗评价的重耍指标Z-o 二、问答:(第1-7题,每题10分,第8题20分,共90分) 1、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有哪些? 答:⑴诊断明确,⑵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⑶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⑷诊 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2、临床路径的工作冃标是什么? 答: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T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3、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工作冃标是什么? 答:通过学习和实践七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丁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T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4、什么情况下临床路径退出?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3、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它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5、请写出本科室某一个临床路径的出院标准?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 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 (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 (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 (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单病种临床路径

创生骨科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诊疗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住院总(科秘书)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准入要求: 1.诊断明确; 2.除骨科专科疾病以外,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科室个案管理员和科室临床专家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准入评估; 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做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 经治医师会同管理员根据每天的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 变化,进行变异情况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 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中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我科医护人员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坚强患者负担,根据医院下发的临床路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现我科常见病诊疗护理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组长:科室行政主任罗良生主任成员:张健副主任医师,吴有志副主任医师,张玲霞护士长,吴鸣住院医师个案管理员:吴有志副主任医师、吴鸣住院医师 2、管理小组职责 (1)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确定我科室临床路径病种,并负责上报审核、修订、实施。 (2)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文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电子病历表单、知情同意书)。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统一对全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分配人员分工,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6)监督并考核临床路径的实施,听取个案管理员每月临床路径质量指标汇总并负责上报医院。

(7)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对上季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对比分析,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3、临床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通知护士。 (3)按照临床路径表内诊治项目进行规范诊疗,填写临床路径表单。 (4)对未进入、变异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人应说明理由。 (5)每月向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上报临床路径表单、相关指标数据。 (6)接收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监督,参与讨论改进意义。 4、护士职责 (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2)执行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护理项目。 (3)协助临床医师按照临床路径要求进行规范诊疗。 (4)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5)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6)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7)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监督,参与讨论改进建议。 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做好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 七、对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80%、入组完成率不低于70%。 八、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持续

神经外科垂体瘤临床路径

垂体腺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垂体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腺瘤(ICD-10: C75.1/D09.302/D35.2 /D44.3) 行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ICD-9-CM-3:07.61/07.62/07.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 2.辅助检查: (1)检查视力、视野; (2)1个月内头颅MRI 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描); (3)头颅CT。 3.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2.术后酌情行内分泌激素治疗。 3.术后酌情行放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C75.1/D09.302/D35.2/D44.3垂体腺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内分泌检查(可于住院前完成):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者),甲状腺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单病种 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 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

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付出的医疗技术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 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 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单病种和临床路径区别 单病种是一个病种,需要对该病种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某些重要节点进行监测,来评价质量,卫生部收集数据,为付费改革奠定基础。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样本

单病种质量控制始终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问题。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最新模式。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办法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此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近以来,单病种质量控制始终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问题。随着国内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来,单病种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目与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依照基本构造,实行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医疗效果是最后可靠根据,其中最重要是疾病诊断与否及时、精确,治疗与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费用与否合理、经济,其成本与否得到较好控制。 单病种质量控制最后目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运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目。 2 单病种质量控制内容及项目 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原则(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原则(试行草案)》附件之八。该原则选取了102种临床各科常用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评价范畴。 原则中所列每种病种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涉及:诊断根据、入院指标、疗效原则、出院原则、临床评估指标(涉及疗效、平均住院日)。其中临床评估指标中,设立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状况比较复杂,且缺少大量真实而客观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

一参照指标值。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有关分类付费制(DRGs)病种管理法。DRGs是依照诊对病人进行分类一种简便办法,它以ICD-9-CM-3诊断分类为基本,依照组织器官分为23个重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所谓临床意义是指所有在同一项DRGs病人,其临床体现平均数理记录具备运用医院资源大体相似成果。DRGs每组疾病均列有编码、疾病类别、疾病名称、权重系数(指数因子)以及住院天数。资料表白,对疾病实行DRGs质量控制重点是医疗费用。 近几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国内医疗费用大有不断增长之势,国家针对这种状况对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出台相应政策和办法以加强其管理力度。如大病统筹、社会医疗保险以及近几年履行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其目就是力图遏制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减轻国家经济承担。 咱们以为,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除了可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效益外,还能通过单病种成本控制,减少医疗费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是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应重点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疗成本。同步,医院还应谋求新单病种管理模式。 3 临床途径(clinical pathway) 临床途径是当前国际较流行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采用DRGs-PPS方式支付老年医疗保险及贫困医疗补贴以来,美国医学界和医院管理界就开始研究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疾病管理,如何提高疗效和减少成本问题。 1990年美国波士顿一医疗中心医院选取了DRGs中某些病种,并为已选取病种制定了医疗护理筹划。当这些病种患者住院时,就按预先制定医疗护理筹划进行诊治。此办法提出后受到了美国医院界注重,并逐渐试行和推广。人们把既能贯彻持续质量改进(CQI)又能节约资源治疗原则化模式称之为临床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