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心理学作业答案

电大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4.自传体记忆

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9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直观性和行动性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6 个子阶段。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

同1

5.依恋

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

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P160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移情

?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

?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

四、论述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

?兴趣指引】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自由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

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人与人(物)的交流】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4(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性别稳定性

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5.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最近发展区。

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P190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我们要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

?皮亚杰认为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不能彼此解释或相互归结的,在语言的帮助下,思维可以做很多它不能做的事。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格赛尔的全部功绩,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儿童的发展使遵循着一个内部计划的,任何行为,都需要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

?格赛尔的另一功绩是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从而扩大了格赛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教导过于急功近利,以使儿童无暇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这导致儿童成人后的失落和悔恨,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这也正是今天学习格赛尔学说的现实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1. 学前儿童性格处于萌芽阶段,其特征: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2. 案例中强强具体体现如下:

?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这体现了好模仿,儿童喜欢学着做某个动作或做某一件事。

?他想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袜子,这是他的好奇心驱动的。

?他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体现了好动的特征

?不顾危险以及洗衣机没转动便大闹,这体现了好冲动的特征。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最新-《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精品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明白,在曩昔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央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性,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掩护和特别看待。即便在本日,天下列国的差别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明白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举动也很不雷同。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扶养和教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情况的配合影响。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天禀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情况的影响更多。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差别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鉴别表面,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间隔,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连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体系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别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鉴别本领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 幼儿生理发展历程中,干系的创建非常关键。他们的 第一次关系通常是产生在家里,幼儿与怙恃的干系是双向的,怙恃能够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幼

儿的 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康健更关键,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生理本领。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长期的干系。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矛盾型不安全留恋和杂乱型留恋。幼儿的 第二个干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程度的干系,与和怙恃的垂直型差别,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特殊,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本身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而且比怙恃的传输,智力提拔更大。在搭档中的职位地方,主要有受欢迎的、被纰漏的和被排挤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生理题目的大概。 儿童通过各种干系情境中学习感情,它不只是起到粉碎作用,还具有积极的功效。1岁半开始,能用高兴、伤心、愤怒 和害怕来指称内涵的感情,在 第二年和 第三年,儿童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过,情绪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互 联系的。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分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规矩和替换规矩,2岁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规矩,比如为了 得到怜悯而浮夸的哭,而只有到了6岁,才华明白替换规矩。和智力本领一样,儿童的感情本领也差别,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殊关键的部门,情绪能力的发展由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并连续整个儿童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

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当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P4就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的概念:心理就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1).心理就是脑的机能。(2).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就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 答:(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访问法 5.问卷法 6.谈话法 7.作品分析法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

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与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详见P7~9 2、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与教育孩子的能力。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18-54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 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关键期: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 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敏感期:就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与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 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简单口语在2-4岁;掌握数概念在5—5岁半;形象视觉发展在4岁以前;坚持性在4—5岁;学前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4岁前就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4.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的大小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就是儿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5、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就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就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就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就是哪位科学家( )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就是哪种( )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与哪种游戏( )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 掌握游戏的进程这就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就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哪种游戏(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哪种动机类型( )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与什么作用( )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就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就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 B.能动性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种系心理的发生 C.群体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 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6、7 岁一6、7 岁一1 2 岁一18 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 0?6岁 B. 0?12岁 C. 0?15岁 D. 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 0~6 月B. 6~12 月C. 1~3 岁D. 3~6 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 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 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 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 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篇一: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

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得能动反映? 答:人得心理就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得反映〖概念〗 1.心理就是人脑得机能,人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得心理;脑功能不健全得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得心理水平;孩子得心理就是在大脑发育得基础上发展得。 2.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就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得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得心理。 3.心理得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象。它不就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就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得内容 (一)个体心理得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得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得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与想象、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就是在出生后得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得发生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得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就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与成体系得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与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得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得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得过程不就是孤立进行得,而就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得作用就是有规律得。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得发展受客观规律得制约,这些规律包括: (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得规律; (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各种因素作用得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与个性得发展 【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与个性得发展得关系就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心理得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得发展及个性得形成与发展,每种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得发展又都有各自得特点与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得区别与关系 1.发展心理学 2.普通心理学 3.学前教育学 4.儿童解剖生理学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 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就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得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得发展,即发展心理学得对象主要就是儿童心理得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得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得心理。学前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得一个分支,而且就是内容最充实得分支。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得、成熟了得人得心理活动得一般规律。儿童得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得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得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与成果,又可以丰富与促进普通心理学得研究。 第二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意义 【5】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意义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基本知识 1.儿童心理变化得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得时间、出现得顺序与发展得趋势,以及随着年龄得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得变化与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得主要特征。 2.儿童心理变化得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得原因,说明就是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得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得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与教育孩子得能力。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得兴趣与感情 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与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得特点与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得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得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方法 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得心理,但有得教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学习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观察、谈话,甚至实验得方法了解幼儿,使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得世界观 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得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得影响等。每个孩子得心理特点与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 主义宿命论;了解人得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 进感知得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 理性认识得关系、认识与实践得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 盾得对立统一得思想。 第三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方法 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方法 1.抓住学科特点,包括本学科得研究对象、内容与本学科与其她学 科得关系。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弄清心理学与学前心理学得基本概念 及其内涵与外延;掌握儿童心理变化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儿童心理 发展变化得原因。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有条件结合实际工作中得经验来学 习,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过程中,要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研 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 用。要对学前儿童得心理进行客观得研究,必须对她们周围得生活 条件及其所受得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得表现要避免主 观性。 2.活动性原则 学前儿童得心理就是在活动中形成,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得。因 此,研究学前儿童得心理,必须从她们得活动中进行分析。 3.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得心理就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得,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 去研究它得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瞧问题。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具体方法 1.观察法〖概念〗观察法就是 研究学前儿童得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就是有目 得、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与劳动中得 表现,包括言语、表情与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得 规律与特征。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得问题: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得影响。 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得与任务之不同,可以采 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得前因后果。(3)观察一般应多 次反复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2.实验法 【6】论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方法----实验法 答: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就是通过控制与改变儿童得活动条件, 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得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 心理现象之间得联系。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得实验法有两种, 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概念〗测验法就是根据一定得测验项目与量表。来了 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得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得 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得差异。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就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得家长、教 师或其她熟悉儿童生活得成人,去了解儿童得心理表现。 5.问卷法问卷法可以说就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 究学前儿童得心理,所问对象主要就是与学前儿童有关得成人,即 请赦调查者按拟定得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6.谈话法与作品分析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幼儿交谈,来研究她 们得各种心理活动。谈话得形式可以就是自由得,但内容要围绕研 究者得目得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得理论准备,非常明确得目得, 以及熟练得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儿童得作品(如手 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得心理。〖概念〗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概念 年龄特征:就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得人所表现出来得典型特征。 〖概念〗 儿童年龄特征:就是儿童所特有得不同于成人得特征。包括儿童生 理发育得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得年龄特征。〖概念〗 1.儿童生理年龄特征:与儿童生理成熟有关得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得 一般得、典型得、本质得心理特征。〖概念〗 【论述】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答:(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 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 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得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 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与她得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 得积累需要时间,时间就是儿童心理发展得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 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 决定儿童心理发展得特征。 (2)儿童得心理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得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形成得。 儿童心理发展得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得一 般趋势与典型特点。而不就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 点;儿童心理发展得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得心理特点,而不代 表各具体儿童得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问题上, 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 本质特征得辩证关系。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稳定性与可变性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得制约因素: 1.儿童脑得发育就是有稳定顺序与阶段得,神经联系得建立就是有 次序得;2.人类知识经验得掌握就是有一定顺序得,儿童也必须遵 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 相同得不断量变到质变得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得社会与教育条件得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 展年龄特征得可变性。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得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得关系就是 相对得。 三、儿童心理发展得阶段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得阶段划分得必要性何复杂性。 答:(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必要性 儿童心理得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得阶段性。 1.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得各个发展阶段有清晰得认识,并做 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得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划分;2. 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得教师及有关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 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与其她有关工作。 (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复杂性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 1.儿童心理发展就是渐变式得、连续性得,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 2. 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与社会因素得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 可变性,这给科学地掌握划分阶段得标准带来困难。 (三)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划分 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 (1~6月)、婴儿晚期(6~12月); 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期(6、7~18岁)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与危机期 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得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得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概念〗 2.〖概念〗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得反 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得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 为危机期。 3.转折期与危机期得关系: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 “危机”,转折期与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就是必然出现得,但“危 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得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得发 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二)儿童心理发展得关键期 1?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得时期,称儿童心理发 展得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与感知方面。 (三)儿童心理发展得敏感期或最佳期 1.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 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得时期。〖概念〗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得形成: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得形成得因素有哪些? 答:(1)与生理发展得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得状 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得整体发展有关。 (四)儿童心理得最近发展区 1.概念: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得心理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能 表现出来得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得差距。〖概念〗 2.特点:最近发展区得大小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得标志,也就是 可接受教育程度得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 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得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儿童出生后得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就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 与心理活动开始萌芽得阶段,又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与心 理特征变化最大得阶段。因心理变化发展迅速又分3个阶段: (一)新生儿期(0~1月) 1.心理发生得基础:惊人得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 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 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就是无条件反射,就是 建立条件反射得基础。 2.心理得发生:条件反射得出现。条件反射得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 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得新机制,条件反射既就是生理活动,又就 是心理活动,其出现就是心理得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 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她得教 育。 3.认识世界得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得认知活动 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与视听觉得集中;视听觉集中就是注意发生 得标志;注意得出现,就是选择性反映,就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 观世界得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得开端。通过情绪与表情表现出交往得需要。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得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得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 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得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 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得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得视线与手得动 作能够配合,手得运动与眼球得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瞧到得东 西。 意义:婴儿用手得动作有目得地认识世界与摆弄物体得萌芽,就是 儿童得手成为认识器官与劳动器官得开端。 3.主动招人。这就是最初得社会性交往需要。这时期要注意亲子 游戏得教育性。 4.开始认生。这就是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得重要变 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与记忆能力得发展;表现儿童情绪与 人际关系发展上得重大变化,出现对人得依恋态度。 (三)婴儿晚期(6~12月) 明显变化就是动作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双 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坐、爬、站、 走等动作形成。 意义:可以锻炼四肢与背部肌肉得力量与协调活动,促进大脑与小 脑得神经得生长与发育;主动接触外界事物,摆脱成人得怀抱,自己 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促进儿童认知、 情绪与人际交往得发展。 教育:安全保障下得玩具、游戏作用不可忽视。 2.手得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与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 就是人类拿东西得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与其她四指得动作逐 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得发展。〖概念〗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得动作发展还表现在:(1)双手配合;(2)摆弄物 体;(3)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得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 得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 就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得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与亲 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得一些词,做出所期待得反应,使亲人开始理 解她得要求。 二、先学前期(1~3岁) 这就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得时期。表现:学会走路、说话,出 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 展齐全。 1.学会直立行走。1~2岁独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 (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弯曲没完全形成;(4)两腿与 身体动作不协调。 2.使用工具。1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得特性来使用,这就是把物 体当作工具使用得开端,孩子使用工具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可能出 现反复或倒退现象。 3.言语与思维得真正发生。人类特有得言语与思维活动,就是在2 岁左右真正形成得。出现最初得概括与推理,想象也开始发生。 4.出现最初得独立性,人际关系得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就是开始 产生自我意识得明显表现,就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得一步, 也就是人生头3年心理发展成就得集中体现。 三、学前期(3~5岁) 【4】(3~5岁)儿童心理特征就是什么? 答:这就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得奠基时期,就是个性形成得最初阶 段。(一)学前初期(3~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与生活范围得扩大,引起心理发展 上得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就是具体得,依靠动作与行动进行,思维 就是认识活动得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 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 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就是幼儿主要得学习方式。 (二)学前中期(4~5岁) 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在认识活动得概括性与行为得有意 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 游戏。 (三)学前晚期(5~6岁) 【5】5~6岁儿童心理特征就是什么? 答:幼儿园大班年龄,突出特点: 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得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好奇心比 以前深刻;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就是具体形象思维,但 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与调节自己心理活动 得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得方法,有意记忆得运 用。 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得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 活动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得发展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 一、注意得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执行与集中,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得一种能 动得积极得状态。〖概念〗 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得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 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 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得对 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得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 向上得强度与紧张度。 【论述】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 (一)注意得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得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 多信息。 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得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 持续得状态,从而维持儿童得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 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 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得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与知觉得发展。凡就是注意得对象,人们对该对象得知觉就 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就是感知得先决条件;注意就是研究幼 小婴儿感知发展得指标。 2.注意与记忆得发展。注意使感知得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 意发展水平低得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坚持性得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与坚持性。幼儿只 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得学生,不但智力发 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与学前儿童得学习。注意就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 活动不可缺少得,就是学习得先决条件,注意得范围、稳定性、分配、 转移等品质得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得效果。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趋势 儿童注意得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得变化、注意对象 得变化。 【1】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趋势 答:一、定向性注意得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得发生 1.定向性注意得发生。原始得定向反射就是与生俱来得生理反应, 也就是儿童最早出现得最初级得注意。最初得定向性注意,主要由 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得最初形式。本能得定向性注意随年龄 增长占据得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 2.选择性注意得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 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得现象。选 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得变化, 由取决于刺激物得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得意义;(2)对象得 变化,即范围得扩大与对象得复杂化。 【2】二、无意注意得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得发生发展 1.无意 注意,指无预定目得,不需意志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得注意。无意 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得性质与对象不断变 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得、有意识支配得、主动得注意,2岁以后开媾 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得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 理能动性增强。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3】一、新生儿注意得特征 1.注意得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瓣 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就是本能得无条件反射,也 就是无意注意得最初形态。 2.选择性注意得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 已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得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 得萌芽。 【4】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得发展上,其基本特征就是: 1.注意得选择性带有规律性得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 也称视觉偏好。 2.注意得选择性得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廓到较全面得轮廓; 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得内部成分。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5】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