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婚恋诗中女子的爱情变化解析

《诗经》婚恋诗中女子的爱情变化解析

学号:11310774007《诗经》婚恋诗中女子的爱情变化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年级班别: 2011级一班

姓名:王晓玲

指导教师:马宝记

2015年04月

《诗经》婚恋诗中女子的爱情变化

摘要:《诗经》中的婚恋诗主要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经历。各种各样因爱思念的女子在每个阶段的恋爱生活都被描述的淋漓尽致,每个阶段的情感变化也促使其心理不断改变。《诗经·国风》中描写的大部分是女子的爱情生活,但她们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诗歌表现出她们愉悦,羞愧,爱恋,思念的心理变化。这些女子或唯美,或痴情或勇敢,面对自己的爱情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静静地呆着保持矜持,有的热情与男子交谈,有的拒绝男子的情意。

关键字诗经;国风;女子;爱情

The “book of songs” dating woman love changes in the poem Abstract: the dat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mainly to write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love, or love to hate.Because of his love for all kinds of of missing woman, love life is describe d,with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each stage, each stage could prompt it to psychological change ac c ordingly.The change of their life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of love.Is most of the woman,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ongs,but they have different love life by Poetry show their pleasure,ashamed,my love,miss.These women or beautiful, or crazy or brav e, face your own love also have different ideas, some stay quietly restrained manner,some enthusias tic talk with men, some refused to man's kindness, etc.

Keyword:Th e “book of songs”;National customs;Women;Love

前言

在《诗经》中恋爱婚姻题材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有的诗歌唱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恋,有的诗歌唱出女子想嫁男子的期望,有的描写结婚时的热闹场景,有的写出女子婚后的艰难生活。《诗经》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有热恋中的女性形象,有幸福美满婚姻中的妇女形象,也有遇人不淑的怨妇、弃妇形象,她们或自由浪漫,或大胆率真,或坚贞不渝,或猥琐痴情,或哀婉悲戚,或情深意长。通过解读这些女性的的情感生活与理想追求,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周代社会的风俗人情,侧面也反映了父系社会下女性的地位低下以及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背叛。

一、热情、坦率、纯真的爱情生活

《诗经》中少女的心总是热情率真的,如《召南·摽有梅》写的是年轻的女子“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1]大胆喊出自己渴望恋爱的心情,希望有个伴郎常常寻她开心,她还把自己比作梅子,热情的吸引小伙子们快来采摘,纯真直率、热情坦诚。“这种坦率泼辣的性子‘使历代的封建卫道士为之痛心疾首’。”[2]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国风·褰裳》,这篇诗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坦率的姑娘。《邶风·匏有枯叶》中刻画的是女子盼嫁的形象,反映出了女子对爱的强烈渴望。如“济深有涉,深则厉,浅则揭。”[1]从描写岸边的水涨,到岸上的鸟叫,都可以看出女子内心的焦急,迫不及待想要和哥哥成亲;又写到水涨船能走,鸟儿叫是为了寻求配偶,女子用周围的事物大胆抒发出自己的心声——对哥哥的想念。“士如归妻其,迨冰未泮。”[1]毫不避讳地喊出对男子的爱意,对爱情的期盼充满了喜悦,而爱情的等待,却令人焦躁。从这句诗可以看出,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的又喜悦又焦躁的等候。还有试水——“深则厉,浅则揭。”因为急,女子一边等待,一边做着自认为力所能及帮助情郎的事情:她不但试了水的深浅,还怕水深情郎找不到她,故而还要再三叮嘱深浅如何。女子渴望嫁与心爱男子因此她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无论是水涨还是天黑,在她看来都不成威胁。她乐观积极,敢于追逐自己的幸福,然而她的结果也几乎是悲剧,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爱不够爱;而是受家庭的压迫和传统思想的禁锢。

《诗经》中也不乏描写女子纯真唯美的画面。如《周南·关雎》描写的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在河边采摘药草,引起了一旁男子的倾慕之情。“窈窕淑女”,便是自

己爱恋的对象,作者采用比兴的手法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自己梦寐以求的心仪对象的思念: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要用琴瑟吸引她,想要钟鼓使她快乐。女子的纯真总是有意无意的打动对方的心。

这样纯真安静的女子在《邶风·静女》中也有体现。这首诗歌歌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子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诗经》把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描写地令人向往。女子的热情,女子的纯真烂漫都是在赞扬女子在奴隶制社会压迫下的抗争。这些女子面对爱情没有退却没有娇柔做作,而是表现自己的真性情。

二、痴情甜蜜烂漫的恋爱生活

《桧风·泽陂》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全篇写了女子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于是心烦意乱,晚上觉也睡不着,然后一腔愁闷,发而为歌。应该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封建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这种女子的痴情随处可见。这首诗写的就是女子思念男子的歌,触景生情,痴情温柔,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泽水边的植物香蒲,兰花,莲花比兴——“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1]描写的是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心爱的男子。可以看出女子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这个男子了。在她眼里男子“伤如之何”,“硕大且卷”,“硕大且俨。”[1]写了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神态和品格是女子用来择偶的基本条件。女子因为爱所以痴迷,但是由于没有得到男子对爱的承若而表现出不安——“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寤寐无,为辗转伏枕。”[1]因此他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作者对女子内心世界的描述,可以看出女子对男子爱之深,思之切。

这样美丽动人的女子,怎么不会令人怜惜呢?但是诗经中并不是都是这样无谓的等待,痛苦的思念,痴痴的单相思,还有恋爱中的女子,她们享受爱情带来的无价之宝,这样的女子是甜蜜的,是烂漫的,更是因为痴情才沉浸在爱情里。比如《陈风·衡门》写的是夕阳西下,月下柳梢,一对青年男女悄悄走到城门下幽会,一番甜言蜜语,她们还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共享男女欢爱,并说出难道人要吃鱼一定要黄河中的鱼?只要两情相悦,谁又不可以共度美好的岁月呢?可以看出女子的爱情观是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能够甜蜜恩爱,其他的阻碍便不再让人退却。正是女子的纯真烂漫使男子难以忘怀,在这位小

伙子看来,这样温柔贤惠的女子正是他的一切,可以让他天天快乐的可人儿。他们两两相悦,曾有过誓言。如《鄘风·柏舟》讲的是一个待嫁姑娘,为了自己的婚姻自由大胆的与封建家庭抗争到底的故事。“髧彼两鬓,实为我仪。”[1]写的是小伙英俊垂着乌黑的头发,是她的心仪对象,至死不生二意,即使遭到家人的反对也要和他在一起。“髧彼两鬓,实为我特。”[1]意思是垂发齐眉的少年,是我心中中意的对象,至死女子也不会改变心意。“表明了姑娘的决心,她的痴情让人着实佩服,虽然受到家人的反对,仍然大胆爱,真心爱。在现实生活中在婚姻大事这方面,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要出现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另一半要么坚决反抗。看来诗中的女子是持后一种态度,母亲也就开始反对了。即使这样,女子也誓死维护自己的爱情。女子对自己的爱情是忠贞的。在诗的结尾,“母也天只,不凉人只!”女子也发出自己的无奈,毕竟自己的爱情也需要家人的支持。

《诗经·狡童》写了男女恋爱时出现了矛盾,双方互相怄气,也可以看出彼此是相互爱恋的。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因为吵架才把感情慢慢建立起来的,磨合期已过就达到了相互的理解。这首诗虽然不晓得是出于何事,但诗歌侧面也反映了两个人的甜蜜爱恋。这首诗主要写女子对调皮捣蛋的男子既爱又恨的倾诉,嘴上说生气,心里美滋滋。孙作云先生认为:“狡童正指未婚男子。这是女子向男子挑逗之语,也是谑词。”[3]“彼狡童兮”[1]这句话可以清楚地了解女子对男子的称谓,热恋中的男女正是这样腻腻歪歪,也唱出了自己根本没有生小伙子的气。虽然如此,美丽善良的姑娘还是因为小伙子的不理不睬而使她吃不下饭。看来男子是有点生气了,男子不与女主角一起吃饭,使姑娘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痛苦。最后一章“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1]因为你不理我,不和我一起吃饭,导致女子夜不能寐。这首诗歌是男女恋爱中的小矛盾,但从女子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深爱着这个可爱又调皮的男子,这次吵架仍是一个小插曲,因为女子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爱情。他们仍然甜蜜的相恋着。

《诗经》中某些诗篇中男女双方的爱情是源源不尽的烂漫纯情,他们敢爱敢恨也敢主动追求。正是这些女子谱写了一段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佳作,她们的感情全在这些看似普通而却有意味的诗里。

三、幸福、矜持、疑惧的婚姻生活

在经历了美好的爱情的起起落落之后,两个新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嫁并不是承两情之好而设,而是作为“往迎尔相,承我宗事”之用的。[4]作为女子的爱就是让自己的后半生有一个依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那时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幸福的爱情观也就是女子爱情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殿堂,终于可以和自己心

仪的人在一起的快意。如《诗经·桃夭》是以女子的口吻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描写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后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并且诗中用桃树的枝繁叶茂来形容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诗歌共三章,第一章用桃树来比喻女子美丽的面孔,也在不住地赞美女子并描述女子婚后一定会使家庭和顺和美满。第二章用桃树比喻婚后女子贤惠,果实累累结满枝,象征子孙繁衍,说明女子婚后一定会和丈夫恩爱有加。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以桃树的茂盛象征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果实来象征家庭团结兴盛。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为夫妇所居。”中国自古就有一个传统,就是女子要懂得矜持,也就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出嫁从夫。《诗经·有女同车》写的是一位男子赞扬女子的漂亮和美好品质。女子的善良矜持让男子心生怜爱。“有女同车,颜如舜华。”[1]把女子的娇羞比喻地恰到好处,把美女的脸比作木槿花,看出男子对女子那种捧在手心里的疼爱。“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女子步履轻捷,小心翼翼,可以看出她是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美玉佩在身上走路叮当响,从侧面也烘托了姑娘内心的欢快。“颜如舜英。”可以看出女子的脸像木槿花一样红莹莹,女子因为和小伙子同车而比较拘谨。“彼美孟姜,德音不忘。”[1]说的是美丽的女子,她的美好品德使小伙子难以忘怀。

恋爱中的女子是快乐的,纯真烂漫的,结婚的女子是幸福的,但也有恋爱中的女子疑心重重,害怕失去。她们对自己的爱情信心不够,害怕被抛弃。如《郑风·子衿》诗歌讲的是小伙子失约,导致女子心中的各种猜疑。因为太在乎,爱太深,所以就会出现女子对男子的某些行为进行抱怨,下面就来看看她们的愁怨和恐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住,子宁不嗣音。”她对男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让她内心动摇不定,十分不安。

《诗经》中的女性不管是纯真,还是痴情,要想快快乐乐的和男子恋爱就要做一个聪明贤惠的女子,尊重男子的想法,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单相思,而让自己变得多疑,泼辣,这些都是男子所厌弃的。《诗经》很真实地写出了女子不同阶段的爱情,女子与男子的相识相知与相遇,连带的还有女子因感情的变化而激发出内心的喜怒哀乐。从《诗经》中可以看出女子的感性思想总是占绝大部分。她们会因为男子的甜言蜜语而臣服于他,并且誓死追随,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氓》这篇诗歌所写的女性形象,她最初就是因为男子的甜言蜜语而不顾一切的跟随他,随着女子的容貌日渐变老,男子开始对她打骂,女子也开始反省两个人的婚姻爱情。

四、贤惠、忠贞、相思的婚后生活

《诗经》中也有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变化,主要是通过贤惠、忠贞的女子表现出来的。贤惠的女子是温柔体贴的,持家的,相夫教子的,尊老爱幼的,委婉识大体的。《诗经》也写了不少此类贤惠的女子。《齐风·鸡鸣》这首诗在宋代朱熹《诗集传》以为是赞美贤妃,谓其“言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高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是朝野也。”[1]很准确地概括了本诗的内容,女子的美好品德在君主这里展现地淋漓尽致,也可以看出贤惠的女子在男子心中的地位。这首诗虽然仅仅是男女地对话,但句句透露出女子的贤良淑德,不会因为自己的深情和宠爱,而忘了自己的本分。再有就是《邶风·燕燕》乍一看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在送别时却提及了亲人的一些美好品德,并以此为榜样向亲人学习。“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写的是亲人的脾气温和,性格和顺自己一定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

所谓的考验就是各种各样的磨难,比如《诗经》中有许多写男子在外征兵,女子一个人在家思念丈夫并渴望丈夫归来的片段。《诗经》第三篇《思夫》中两个人饱受相思之苦,这确实是对爱情的考验。本诗主要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抒发自己对丈夫深切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男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开篇第一章是最能反映女主人公的心情,“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1]女主人公用采摘卷耳来打发自己的时间,但是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去想念远方的丈夫。更严重的是采着想着就把箩筐给弄丢了。深刻地体现了女性的忠贞。类似这类诗的还有《邶风·击鼓》写的是战士和爱人的诀别,抒发两个身在异乡的人的浓浓的思念。《卫风·伯兮》诗中虽然夹杂着女子复杂的心理,但仍在赞美自己的夫君的威武。诗中有对战争的不满,渴望和平家庭美满,没有心爱的人在身旁,女子更是懒得梳洗打扮。“以自己形象之丑,显示自己思念之苦”。[4]还有一首诗歌把思念写地很形象,《邶风·雄雉》把浓浓的思念比作蛛丝,将主人公捆绑,甩也甩不掉。看到天上的小鸟,就想到自己的爱人,想要和他比翼双飞。值得一提的是诗的最后一章,女主人公为了心爱的男子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既不嫉妒又不害怕贫穷的贤惠女子。这样的女子既是贤惠睿智的又是忠贞独立的,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感。

《诗经》写女子感情变化的这类诗歌很多,最多的就是思夫和弃妇的爱情生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形象的感情变化。

五、幽怨、悲戚的婚后生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诗经》中《氓》所塑造的女子形象,诗歌主要记述了她的爱情生活,也倾诉了她痛苦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决心。诗歌主要写了女子与相爱男子生活的甜与苦。诗歌的第一章写了男子要到女子家里提亲,对男子的情况几乎没有写,但是一直在表

现女子的委婉识大体,女子对男子的情意深深。接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男子对女子也是情意绵绵。诗歌用婚前恋爱的过程,表现出自己的柔情与贤惠。诗歌后两章开始写两个人的婚后爱情生活的变化。第三章开始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自己对于爱情婚姻变化的心情。虽然也有埋怨的部分但是她仍然专情于那个男子。第四章开始着重写嫁与男子数年以来自己安分守己,对男子听之任之,持家,相夫教子,可以说是贤惠的典型。这样忠贞的女子最后却是被抛弃的结果,总让人为她愤愤不平。最后一章,体现了女子另一个比较好的品质——坚强和勇敢。诗歌描写了女子在婚后的不幸遭遇,男子的前后不一,家人的不关心,都使女子感到绝望。但他没有像其他姑娘一样颓废怨恨,而是果断的和男子划清界限,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这样评价《氓》: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度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6]诗歌最后女子抒发了自己的决心,当年的海誓山盟都去哪里了,没想到现在竟反目成仇。自此女子不再想那些背弃她的事情,想了也是扰乱她的心思,现在他们已经恩断义绝。女子爱情生活的变化,也促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由温润善良的变得坚强独立。受到感情打击的女子就比较容易改变她的心理。《诗经》中写了许多这类女子,她们的温柔善良,她们的纯真烂漫,她们的情意绵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递减,只是由爱情变为生活时,感情就变得不堪一击。没有温柔痴情,只有坚强独立,她们渐渐明白,沉默只会助长彼此的厌烦。

同样展现女子哀怨深沉与勇敢的诗篇最典型的就是《邶风·谷风》写的就是被抛弃的痴情的女子形象。男子有了新欢,果断地就抛弃了自己的妻子。面对这样的男子,女子就开始倾诉自己的苦衷。曾经的海誓山盟,就这样烟消云散,看到眼前的氛围,女子自然想起了他们结婚时的场景,总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自己被抛弃,一无所有,就连自己收拾东西回娘家,他也不来送一送,使女主人公心中更加痛苦。回想起以前一起生活的日子,再苦的日子也是自己一个人扛过来的,男子却从不问自己累不累,没有一点关爱,有的只是冷冰冰的一张脸,而现在日子过得好了翻脸比翻书还快。诗歌的最后,女子还去提醒男子的第二个新娘,不要被现象迷惑,让新娘子趁早独立自强。全诗以女子的回忆和哭诉自己曾经为男子和家庭的付出,而且自己从来没有改变过。诗歌最后对新娘的话也反映出女子确是一个忠贞善良的好女子,没有嫉妒与怨恨,虽然有几句怨言,只是告诫自己别重蹈覆辙。这样的勇敢深沉的女子是值得敬佩的,每一次不幸遭遇,都是一种成长,告别

过去,是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这类弃妇面对生活的打击,没有胆怯,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扰而停止前行。

总而言之,《诗经》中主要写了各式各样的女子形象和描写细致入微的男女爱情,为我们研究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提供了依据。《诗经》的音韵和谐,读起来自然顺口,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把诗歌的感情抒发的恰到好处。《诗经》中追求的高尚爱情的确是我们现代人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诗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四次印刷.

[2]张启程.《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29.

[3]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诗经恋歌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6.

[4]樊伟峻.情与礼的矛盾冲突——《诗经》婚恋诗之管窥[j].长春大学学报,2008,(5).

[5]曾运乾,周秉均整理.毛诗说[M].岳麓书社出版,1990.

[6]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致谢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论文终于完成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初期命题,还是后期论文的一次次修改完善,到最后定稿,都得到了论文指导老师——马宝记老师的细心指导。导师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语言写作能力。再此我要特别感谢老师在这段时对我的照顾。此外还要感谢宿舍的同学,对我的论文格式的修改给予很大的帮助。

王晓玲

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