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包括三次平时作业、社会实践活动(含考勤);平时作业、社会实践活动,分别为15%、15%。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

考试采用纸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期末考试命题的依据

1.文字教材是我们期末考试命题的依据。以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文字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陈占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为命题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书,可做为我们期末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指导书中将所有教学要点、考核要点都以考试题型形式做了提示和解答。可供学习参考。

2.考卷

所有专科各专业(包括往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生)用一张考卷,试卷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号2001

由于邓论课程已经停开,因此这部分课程考试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考试试卷。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使用试卷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号2001

一村一各专业用一张考卷,考核重点和形式完全一致。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使用试卷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号2001

3.考试时间:2014年1月11日,上午08:30--10:00

三、期末考试题型、分数比例

期末终结性考试试题包括四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考卷中单项选择题一般10道,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ABC三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选出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即可。

2.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考卷中多项选择题一般15道,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正确选项至少2个,也可能3—4个。要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全部字母选出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少选多选都没分。

选择题主要考核同学们的知识面,以及判断、分析能力,需要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辨析有关观点。

3.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论述题主要考核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1)答全要点;(2)对要点进行阐释;(3)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4.材料分析题——1小题,30分。

材料分析题需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结合自己对所学相关理论观点的理解,对分析材料内容的认识,归纳总结出几个答题要点,写成一篇短文。。解答分析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全面、认真研读试题所提供的相关材料,真正弄明白、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搞清楚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这是分析材料和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其次,在弄懂材料所表达思想的基础上,确定材料所给问题考查的理论范围,即要用哪方面的知识,去分析试题所提供材料和回答提出的问题。这里要注意的是材料分析题有时并不只是涉及一方面的单一理论,而是对有关知识和理论进行了综合,因此同学们需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再次,考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材料内容与试题的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紧扣题意,理论和材料密切相连,而不要脱离材料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泛泛之谈,脱离材料,答非所问。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折合70分入册。

四、注意的问题

1.题库量大,客观性试题几乎涵盖指导书各章全部题目,客观性试题的选项位置会与指导书上的不同。

2.论述题均选自指导书,但表述上可能会有不同。

3.材料分析题大多数选自指导书,个别选自网络课程案例库。表述上也略有调整改动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A.民主与进步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革命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科学发展观4.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基础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其继承和发展。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7.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的思想路线。A.实事求是 B.以人为本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阶段

B.我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C.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建成小康社会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A

7.B

8.A

9.C 10.B 11.C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A.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发展趋向

B.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特征

C.正确认识国际政治形势发展趋向

D.正确认识时代特征

2.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A.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B.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C.航天科技发展竞争成为焦点

D.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A.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B.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C.与党的八大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D.与党的九大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有密切历史关联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科学发展观思考和回答了中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科学发展观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D.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A.思想路线理论

B.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和发展动力理论

C.国家统一理论和外交战略理论

D.依靠力量理论和领导核心理论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参考答案:

1.BD

2.ABD

3.ABC

4.BCD

5.ABD

6.ABCD

7.ABCD

8.ABCD

9.AD 10.ABC

三、论述题

1.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材料(1)

2013年1月16日《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不足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世卫标准,空气污染经济损失占中国GDP1.2%。

报告指出: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5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分别是: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还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持续或系统的监测。

材料(2)

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8日:亚行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建议

记者陈颐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与国际社会作用”研讨会上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中文版报告。这份报告是亚行的第二份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提出,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材料(3)

新华网发展论坛2013年6月14日:

近期,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湖南的“镉米”危机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参考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联系实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主要说明:目前中国环境状况严峻,必须严格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

A. 路线、方针、政策

B. 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C. 认识方法

2.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A. 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B. 确定自己指导理论的认识路线

C. 确定自己行动方向的认识路线

3.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

A. 创建思想路线的任务

B. 创建指导中国革命理论的任务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4.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A. 解放思想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5. 1945年4月,党的()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 七大

B. 八大

C. 九大

6.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7.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8.邓小平多次强调,()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A.实践

B.群众

C.理论

9.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

A.创造

B.创新

C.创立

1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求真务实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B

7.C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早期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是在()。

A. 1927年写的一封信中

B. 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

C. 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

D. 1938年写的《论新阶段》中

2.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命题的含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认为()。

A.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D.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很好地揭示了()。

A.党的思想路线的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B.党的思想路线的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C.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D.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

4.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下列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事实出发

B.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实践出发

C. 从实际出发包括从群众出发

D. 从实际出发还包括从国情出发

6. 应该辩证地看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终标准

B. 实践标准不排斥逻辑标准

C. 实践标准不否认逻辑标准

D.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7. 实践检验真理也发展真理。因为()。

A. 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

B. 实践手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

C. 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检验真理标准的多样性

D. 实践的过程无限性决定了真理发展的无限性

8.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 解放思想是前提

B. 与时俱进是品质

C. 求真务实是条件

D. 实事求是是精髓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

A. 体现时代性

B. 把握规律性

C. 富于创造性

D. 蕴含实效性

10.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 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 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 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答案:

1.BC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BCD

7.ABD

8.ABCD

9.ABCD 10.ABCD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题要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正确认识。两大理论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逻辑起点。其理论的创造过程、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和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

四、材料分析题

请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材料(1)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又离不开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思想解放这一本质要求。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这一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去掉了精神桎梏,才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能够解决温饱奔小康的路子。正是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消除了长期束缚人们的许多困扰,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它的直接历史成果就是十四大,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就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材料(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军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要点:

(1)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3)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真理,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历史阶段。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

C.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6.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7.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8.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自力更生

9.四项基本原则是()。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基本国策

10.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参考答案:1.A 2.C 3.B 4.A 5.A 6.A 7.B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三大()。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3.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各方面,包括()。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思想文化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路线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8.十七大、十八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的内容是()。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基本内容分析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四、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材料,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理论,说明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意义。

材料1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2

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是国情。”

材料3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也一再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要点: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虽然列宁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分阶段进行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苏联和我国后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二,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到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而如果搬动了这块基石,那么这个理论就不可能存在。

第三,这一理论为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按照这条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的基本纲领和适合各方面情况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后,我们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还要推出适合变化了情况的方针政策,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

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A.对外开放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体现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是()

A.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B.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1992南巡讲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在()。A.1975年 B.1978年 C.1988年

5.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6.党的()对“三步走”思想作了完整的阐述。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7.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8.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

A.2010年 B.2020年 C.21世纪中叶

9.我国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成()。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C.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明确提出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习近平

参考答案:1.C 2.C 3.B 4.C 5.B 6.C 7.C 8.C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在1980年指出社会主义有两条压倒一切的标准是()。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收入

C.单一的公有制 D.是否按劳分配

3.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对内改革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4.“三步走”的战略()。

A.是对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

B.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C.表明我们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

D.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

5.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十分富裕

参考答案:1.BD 2.AB 3.CD 4.ABCD 5.ABC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题要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的重任。

四.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

材料(1)

中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10.7%,西部地区为663万平方公里,占69.1%;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草原资源占全国94%以上,森林资源占51%,煤炭资源占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而东部上述资源奇缺,占全国的3-8%左右。应当说,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上,有相当的优越性。

材料(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材料(3)

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李文蕊)日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主办了2013可持续消费论坛。论坛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就食物与可持续消费、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主持论坛。

联合国驻华系统气候变化与环境专题组主席 EDWARD CLARENCE-SMITH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可持续消费的目的是在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要点:

(1)我国资源丰富。但应看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材料与现实都告诉我们:第一,我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第二,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三,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的具体安排,勤奋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为把我国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科技 B.改革开放 C.阶级斗争

2.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3.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革命 B.建设 C.改革开放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打破铁饭碗 C.政企分开

6.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文化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C.实用主义的标准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全方位、宽层次、多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

9.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A

6.C

7.A

8.B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有()。

A.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3.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即()。

A.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B.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D.将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 服务的东西,判定为姓“资”,不予吸收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是指()。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D.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

6.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不同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C.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D.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

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对内改革

8.把握多元平衡的战略方针,要求()。

A.我国同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

B.从注重规模速度向讲求质量效益转型

C.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

D.不仅要重视出口市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

9.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

A.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B 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C 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D 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参考答案:

1.ABCD

2.ABC

3.ABD

4.AB

5.ABCD

6.BC

7.ABC

8.CD

9.ABCD 10.ABC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你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题要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