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探讨

许正虎李一峰陈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规划设计、技术体系以及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对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系统建设

1 引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涉密单位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开展。随着涉密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保密建设任务更加紧迫。由于涉密单位的业务特殊性,如何设计并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安全高效、可靠可控的涉密信息系统,成为安全保密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

2安全保密规划设计要点

在进行安全保密规划设计时,应准确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应掌握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面的有关政策,二是明确安全保密建设内涵。

2.1 准确掌握国家政策

涉密信息系统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国家对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用以规范和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国家在涉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强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风险管理。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实行等级划分,有利于国家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等级划分需按照国家关于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划分指南,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涉密信息系统定级。

风险管理贯穿于涉密信息系统建设整个生命周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现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技术体系方面,需要采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加以控制。风险管理依据等级保护的思想和适度安全的原则,平衡成本与效益,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的信任体系、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确定合适的安全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成效。

2.2 明确安全保密建设内涵

在规划设计涉密信息系统时,除应准确掌握国家政策之外,还应明确安全保密建设内涵。涉密信息系统除了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等特点外,还包涵了安全保密。

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建设包括三方面:一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二是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三是运行保障安全体系建设。其中,技术安全体系设计和建设是关键和重点。

确定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内涵,应注重: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单位所属的行业特性及自身的业务特点;投资和建设规模;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成熟度。

在涉密系统规划设计时,应做到准确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政策,明确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内涵,把保障国家秘密安全和单位生产和经营信息安全作为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定级指南进行准确定级。

在系统具体建设中,尤其是在技术体系建设中,强化风险管理,采取防病毒、入侵检测、身份认证、主机审计以及防火墙等切实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保证技术体系的建设效果。

3技术体系建设要点

按照信息系统的层次划分,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以及用户终端安全等内容。

3.1 物理层安全

物理层的安全设计应从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屏蔽,电源接地,布线隐蔽,传输加密。对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国家都有相关标准和实施要求,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具体开展建设。以下重点讨论布线系统安全。

布线系统处于整个涉密信息系统的最底层,负责涉密信息的传输,该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布线系统除了传输速度有要求外,还要求具有抗干扰性、抗窃听性等。

单模光纤技术是几种传输介质中技术最先进、传输速度最快、安全保密性最好的一种。从长远考虑,在投资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单模光纤是涉密信息系统布线设施的首要选择。选择单模光纤线路作为传播载体,不仅在主干线路做到光纤传输,而且实现单模光纤到桌面。从而,可以杜绝涉密信息因传输而引起的泄露、被干扰、被窃听的安全保密性问题,确保综合布线安全。

3.2 网络安全

对于网络层安全,不论是安全域划分还是访问控制,都与网络架构设计紧密相关。网络架构设计是网络层设计主要内容,网络架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网络层安全。网络架构设计需要做到:统筹考虑涉密信息系统系统安全等级、网络建设规模、业务安全性需求等;准确划分安全域(边界);网络架构应有利于核心服务信息资源的保护;网络架构应有利于访问控制和应用分类授权管理;网络架构应有利于终端用户的安全管理。

网络层安全主要涉及网络安全域的合理划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域划分包括物理隔离、逻辑隔离等,访问控制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

(1)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及逻辑隔离措施逻辑隔离主要是利用VLAN技术将内部网络分成若干个安全级别不同的子网,有效防止某一网段的安全问题在整个网络传播[1]。因此,对于一个网络,若某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受信任,或某网段安全保密性要求更高,就将它们划分在不同的VLAN中,可限制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全网造成影响。

(2) 身份认证技术及访问控制措施

身份认证技术即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是由硬件、软件、各种产品、过程、标准和人构成的一体化的结构。PKI可以做到:确认发送方的身份;保证发送方所发信息的机密性;保证发送方所发信息不被篡改;发送方无法否认已发该信息的事实。PKI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2]。构建PKI将围绕认证机关(C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客户端证书处理系统等五大系统。

(3) 入侵检测技术(IDS)及产品

IDS通过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若干关键节点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监控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它能提供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反攻击等多项功能,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断开网络连接、记录攻击过程、跟踪攻击源、紧急告警等,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防火墙技术及产品

防火墙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设施,采用包过滤或代理技术使数据有选择的通过,有效监控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任何活动,防止恶意或非法访问,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从网络安全角度上讲,它们属于不同的网络安全域。根据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的要求,为了控制对关键服务器的授权访问,应把服务器集中起来划分为一个专门的服务器子网(VLAN),设置防火墙策略来保护对它们的访问。

基于上述网络层安全设计思路,采用核心服务器区和用户终端区的体系结构,将两个区域进行逻辑隔离,严格保护核心服务器资源。在网络层,将核心服务器群和终端用户群划分在不同的VLAN中,VLAN之间通过交换机进行访问控制。在核心服务器区和用户终端区之间放置防火墙,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防范。网络技术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技术体系对终端用户采取严格的实名制。每位终端用户配置一个用于身份认证的U SB KEY(一个存放密钥证书的加密设备),USB KEY里存放用户唯一身份信息。在规划安全技术服务器时,考虑网络情况及安全保密需求,将安全技术服务器放在用户终端区的某一VLAN,便于对终端用户进行安全保密管理。

上述网络技术体系具有如下优点:

(1) 安全保密防范有效。通过将各类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集中地存放于核心服务器区,以便于对核心服务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又能有效地将未授权用户拒之门外,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

(2) 技术体系结构可扩展。身份认证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在整个涉密信息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随着终端用户数量的增加,在实际使用中会产生访问并发瓶颈问题。基于此体系结构的网络模式,可通过增加认证服务器或安全代理服务器数量予以解决。

(3) 用户使用灵活方便。在该体系结构中,终端用户是通过USB KEY去获取系统认证和代理服务的。终端用户只要拥有合法有效的USB KEY,在任何联网的终端机器上都能访问核心服务器资源,这样即不受用户空间位置的限制,又可以使用户方便使用。

3.3平台安全

涉密信息系统平台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Email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域服务器等,应采用服务器版本的操作系统。典型的操作系统有:IBM AIX、SUN Solaris、HP Unix、Wi ndows NT Server、Windows2000 Server、Windows2003 Server。网管终端、办公终端可以采用通用图形窗口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等。

(1) 操作系统加固

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加固通过修改安全配置、增加安全机制等方法,合理进行安全性加强,包括打补丁、文件系统、帐号管理、网络及服务、注册表、共享、应用软件、审计/日志,其他(包括紧急恢复、数字签名等)。

Unix操作系统平台加固包括:补丁、文件系统、配置文件、帐号管理、网络及服务、NFS系统、应用软件、审计/日志,其他(包括专用安全软件、加密通信,及数字签名等)。

(2) 数据库加固

数据库加固包括:主流数据库系统(包括Oracle、SQL Server、Sybase、MySQL、I nformix)的补丁、账号管理、口令强度和有效期检查、远程登陆和远程服务、存储过程、审核层次、备份过程、角色和权限审核、并发事件资源限制、访问时间限制、审核跟踪、特洛依木马等。

在平台选择上应考虑:建设规模、投资预算情况、平台安全性、平台稳定性、平台效率、业务应用需求等。在实际建设中,建议选择Unix平台和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3.4 应用安全

应用层安全的目标是建立集中的应用程序认证与授权机制,统一管理应用系统用户的合法访问。建立统一的信息访问入口和用户管理机制,实现基于PKI的单点登录功能(SSO)为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也能实现应用系统内容的集中展现,保证应用和数据安全[2]。应用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内容保护和信息内容使用管理。

(1) 信息内容保护

系统分析设计时,须充分考虑应用和功能的安全性。对应用系统的不同层面,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等,采取软件技术安全措施。同时,要考虑不同应用层面和身份认证和代理服务器等交互。

数据加密技术。通过采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可提高信息内容的安全保密性。

防病毒技术。病毒是系统最常见、威胁最大的安全隐患。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关键的服务器,如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应安装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客户端,由防病毒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

(2) 信息内容管理

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单点登录以及授权对各种应用的安全性增强配置服务来保障涉密信息系统在应用层的安全。根据用户身份和现实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确定访问应用资源的权限。应做到对用户接入网络的控制和对信息资源访问和用户权限进行绑定。

单点登录实现一次登录可以获得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能力。在提高系统访问效率和便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用户账号和口令管理,减少因口令破解引起的风险。

门户系统(内部网站)作为企业访问集中入口。用户可通过门户系统访问集成化的各个应用系统。

(3)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系统发生故障后能较短时间恢复应用和数据。

3.5 终端安全

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终端安全建设和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突出防范重点

安全保密建设应把终端安全和各个层面自身的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安全管理方面尤其要突出强化终端安全。终端安全的防范重点包括接入网络计算机本身安全及用户操作行为安全。

(2) 强化内部审计

对涉密信息系统来说,如果内部审计没有得到重视,会对安全保密造成较大的威胁。强化内部审计不但要进行网络级审计,更重要是对内网里用户进行审计。

(3) 技术和管理并重

在终端安全方面,单纯的技术或管理都不能解决终端安全问题,因为终端安全与每个系统用户相联系。通过加强内部安全保密管理以提高终端用户的安全保密意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和约束终端用户的操作行为;通过内部审计软件部署审计规则,对用户终端系统本身和操作行为进行控制和审计,做到状态可监控,过程可跟踪,结果可审计。从而在用户终端层面做到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4运行管理要点

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完成后,应建立运行管理体系才能使信息系统真正能安全、高效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运行管理方面的要点包括组织机构、监控体系及管理制度等三方面。

4.1 组织机构

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要求,建立安全保密运行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涉密信息系统“三员”管理制度,即设立信息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系统密钥员,负责系统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组织保障。

4.2 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包括监控策略、监控技术措施等。在涉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需要制定有效的监控策略,采用多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加强系统监控,从而构建有效的监控体系,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4.3 管理制度

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建设,是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关键。制定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包括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系统安全员工作职责、系统密钥员工作职责、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运行维护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作者:齐建伟齐润婷,PMU会员 评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项目风险评估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应用就更少了。实际上,几乎干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对于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的项目,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风险而已,而那些没有进行到底而流产的项目,则是典型的风险发作。项目中途流产,一般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客观,而不从自身的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查找原因。风险评估和天气预测相类似,是 预测项目风险的。 有了风险评估才能更的进行风险跟踪与控制,是现代化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经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到项目的中主要风险所在,如果风险过大,没有能力回避,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放弃该项目,如果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承接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不只 是简单的凭空想象,必须进行量化后才能方便操作。 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来说,项目风险的类型可分为项目的大小与范围、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与经验、管理模式、项目运作环境几大类。风险评估的模型不是固定的,还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计算机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模式。下面是根据本人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作的一套评估模型,供读者参考。 表中提及的“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模块开发与代码编写;“公司”是指项目组所属公司;“用户”是指项目完成后的系统用户;“供货商”是指向项目组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经销商。 每一项问答都有几个选择答案,答案的后面是风险要素因子,将此因子与该项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该项的风险值。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分别得到各项的风险总和,用分项的合计值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风险有分项风险和总体风险,一般认为,百分比在40%以下为低风险,40-70%为中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各公司可根据自己 的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具体控制指标。 1、项目大小与范围的风险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课程

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 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标准和中核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定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的系统或网络,包括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网络线路、用户终端等内容。 第三条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加强检查、落实制度”的原则,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和国家秘密信息安全。 第四条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和集团公司文件要求进行设计、实施、测评审查与审批和验收;未通过国家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公司法人代表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第一责任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保障,督促检查领导责任制落实。 第七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二)协调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重大问题,对重大失泄密事件进行查处。 第八条成立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保密办、科技信息部(信息化)、党政办公室(密码)、财会部、人力资源部、武装保卫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在公司党政和保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九条保密办主要职责: (一)拟定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各项保密防范措施; (二)对系统用户和安全保密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安全保密教育培训,审查涉密信息系统用户的职责和权限,并备案; (三)组织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要求; (四)会同科技信息部对涉密信息系统中介质、设备、设施的授权使用的审查,建立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制度,每年对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措施进行一次评审; (五)对涉密信息系统设计、施工和集成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对进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产品进行准入审查和规范管理,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性能检测;(六)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进行定密、变更密级和解密工作进行审核;(七)组织查处涉密信息系统失泄密事件。 第十条 科技信息部、财会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制定安全保密防护方案;(二)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策略、运行安全控制、安全验证等安全技术措施;每半年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措施,经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涉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立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规划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路由器、防火墙、VPN)等。要求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覆盖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满足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体系,确保智慧园区项目系统的安全保密。 安全管理需求:自主访问控制、轻质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 安全体系设计要求:根据安全体系规划,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 (2)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要求的连接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1.2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

1.2.1安全体系建设依据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标准,“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1.2.2安全体系编制原则 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现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和未来发展需求,总体应贯彻以下项目原则。 保密原则: 确保各委办局的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项目组成员在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任何用户信息均属保密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用户利益。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规范性原则:信息安全的实施必须由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要有相应的记录,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质量保障原则:在整个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之中,将特别重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流程进行,并由项目协调小组从中监督、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3体系建设内容 (1)安全管理体系

人防应急指挥系统

人防应急指挥系统 人民防空办公室不仅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担负着战时防空的重任,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又在和平时期担负着抗灾、防灾、救灾的工作。而人防指挥中心是人防体系的中枢,它在战时的防空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未来高技术的局部战争中,建设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对夺取城市防空袭斗争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具有综合、高速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为各级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指挥、决策依据,为有关人员提供详尽的资料,实施快速有效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建成后,既能满足人民防空的指挥调度,也兼顾到和平时期城市对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实现一套系统、两种用途。通过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人防指挥适应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方针,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指挥效能。 系统组成和结构: 1、通信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3、指挥作业系统 4、信息服务系统 5、人防应急指挥调度软件系统 6、显示控制系统 7、视频会议系统 8、空情接收及警报控制系统 9、配套及综合保障系统

系统功能: 1、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实现各类有线、无线通信系统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协同统一通信指挥。 应满足日常办公通信需求,具备一般电话业务功能; 应能满足处理应急事件所需的电话指挥调度功能(如组呼、群呼、热线、电话会议、优先呼叫、连选等);应能完成对相关单位的应急指挥调度; 应具备同时处理多起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无线调度系统支持单呼、组呼、广播呼叫、紧急呼叫等基本集群业务,支持用户优先级定义、用户强插、调度台强插等集群补充型业务。并应具有支持短信、低速数据等多种业务能力。 实现有线调度、无线调度、移动通信、多路传真、数字录音等系统的整合,完成跨网呼叫与调度,提供统一控制界面,为综合调度指挥提供支撑平台。 多路传真系统应支持同时收发多路传真的能力;支持接收传真自动识别分发、传真到达自动提示,人工接收确认等功能。 数字录音系统应能通过综合通信系统,实现对接入应急平台的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录音,具备对通话录音、存储、备份、查询、放音和录音监听等功能。 2、计算机网络系统 人防的业务应用十分复杂,如指挥数据下传、雷达信号数据获取及下传、警报信号、应急调度电话、视频会议等。计算机网络应建成指挥中心内高速宽带网络系统,提供数据、语音、视频传输的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整个指挥系统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互通,全面满足指挥系统业务需要,并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指挥作业系统 指挥作业系统主要是保障指挥员和指挥作业人员进行文件(文电)起草、文件打印、态势标绘、通信联络等指挥作业工作。该系统由计算机终端设备、计算机外围设备、通信话音终端、传真设备等组成。 4、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为指挥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完成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数据存储与备份等,为指挥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5、人防应急指挥调度软件系统 人防应急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急预案模型化 应急预案预警条件动态设置 应急预案自动/手动监控预警 应急事件分析审核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某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项目案例介绍 介绍内容:项目相关信息、项目实施、项目结论及安全建议。 一、项目相关信息 项目背景:随着某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陆续投入使用,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上述安全需求,需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加有效保护该公司各项目业务应用的安全。 项目目标:第一通过对该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找出系统目前存在的安全风险,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并依据该报告,实现对信息系统进行新的安全建设规划。构建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第二通过本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并需协助该公司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件处置流程、应急服务机制等。提高核心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保障能力。 项目评估范围:总部数据中心、分公司、灾备中心。项目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管理统计系统、内部信息门户、外部信息门户、邮件系统、辅助办公系统等。灾备中心,应急响应体系,应急演练核查。

评估对象:网络系统:17个设备,抽样率40%。主机系统:9台,抽样率50%。数据库系统:4个业务数据库,抽样率100%。 应用系统:3个(核心业务、财务、内部信息门户)安全管理:11个安全管理目标。 二、评估项目实施 评估实施流程图:

项目实施团队:(分工) 现场工作内容: 项目启动会、系统与业务介绍、系统与业务现场调查、信息资产调查统计、威胁调查统计、安全管理问卷的发放回收、网络与信息系统评估信息获取、机房物理环境现场勘察、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运行状况核查。 评估工作内容: 资产统计赋值、威胁统计分析并赋值、各系统脆弱性分析、系统漏洞扫描结果分析、已有安全措施分析、业务资产安全风险的计算与分析、编写评估报告。 资产统计样例(图表)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信息安全保密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保密控制措施 保障信息安全,切实推行安全管理,积极预防风险,完善控制措施。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二、定义信息化设备:通指公司配发给每一位员工的,用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硬件设备,以及支撑公司正常运作的网络和服务器设备等,主要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网络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以及各类软件应用平台和软件开发环境等。信息化主管部门:由公司委托对公司所有信息化系统、安全、人力实施管理的部门。 三、信息化设备管理 3.1严禁将公司配发给员工用于办公的计算机转借给非公司员工使用,严禁将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使用,严禁利用公司信息化设备资源为第三方从事兼职工作。 3.2公司所有硬件服务器统一放臵在机房内,由公司指定的信息主管部门承担管理职责,由专人负责服务器杀毒、升级、备份。 3.3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批准,并登记备案。

3.4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及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 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 信息化设备进行维修及操作,不得擅自拆卸、更换或破坏 信息化设备及其部件。 3.5计算机的使用部门和个人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臵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3.6原则上公司所有终端电脑、服务器都必须设定开机登录密码和屏幕保护密码,对于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网 络设备也必须设臵管理密码。 3.7公司所有终端电脑、服务器都必须安装正版杀病毒软件,系统管理员必须对服务器进行定期杀毒、病毒库升级、补 丁修复。 四、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 4.1公司所有服务器,由公司指定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实施统 一、集中管理。 4.2系统管理员管理权限必须经过公司管理层授权取得。

人民防空办公室应急机动指挥车参数

人民防空办公室应急机动指挥车参数 1 总则 人民防空机动指挥信息系统是整个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防空指挥通信系统的有益补充,它能更好地弥补固定指挥通信系统的不足。机动指挥系统具备卫星、超短波以及宽带无线图传系统等多种通信方式,通信方式留有加密接口,满足人防通信指挥系统对计算机数据、音视频多媒体数据安全、可靠、高效传输的要求。基于完善的通信系统,人防机动指挥系统能方便可靠地实现指挥调度、移动办公、视频采集、视频会议、等功能。使指挥中心能实时了解战情灾情动态,及时下达处理指令,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仁寿县人防小型机动指挥系统由仁寿县人民防空办公室统设,本文为仁寿县人防小型机动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投标人应根据本技术要求对机动指挥信息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提供设计文本。设计文本中应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集成方案、分系统方案、结构布局图、外观/部效果图、系统设备连接图以及配置清单等。 投标人方案中应给出整车配重设计、供配电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等详细设计。 投标人对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应逐条给予偏离情况答复,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不得简单以“满足”为答复,也不能以“理解”、“明白”、“注意到”等词答复,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如有异于本技术要求的地方,应论述其理由。 本技术要求给出部分设备的技术指标,供投标人参考、比较,投标人所选择设备功能不得低于参考设备技术指标。对于明确全省统一的部分,必须按全省统一的相关技术体制进行设计和设备选型。

卫星通信系统设备选型和配置必须满足国家防办和省人防办的相关要求。 本技术要求所附的主要设备配置表只涵盖了系统所需的主要设备,投标人应以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为目标,合理增添相关附属设备,进行系统建设所需全部设备配置。 2 概述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眉山市仁寿县人防小型机动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它是仁寿县城市应急救援及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仁寿县人民防空平时演练与应急救援、战时作战指挥的任务。它是仁寿县及各地市人防固定、机动指挥所的有效补充,与它构成地面、地下、机动一体化立体指挥体系,具有相互补充、互联互通、独立指挥的功能。该系统作为仁寿县人防应急机动指挥中心,为处置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等提供应急保障平台,是固定指挥中心的前移和延伸,成为提高应急指挥决策效率、全面夺取防空袭斗争和抢险救灾胜利的有效手段。 2.2 建设依据 眉山市仁寿县人防小型机动指挥系统的设计遵循和参照以下标准、规和文件的要求: 1)行业标准 ?RFXB 01-2006 《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 ?RFHB 01-2008 《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 ?RFHB 03-2008 《人民防空车载电声警报器通用要求》 ?RFHB **-2012 《人民防空机动指挥系统通用要求》 ?RFHB **-2012 《人民防空机动信息处理系统通用要求》 ?RFHB **-2012 《人民防空机动指挥系统装车规》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同时给全院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供了一个工作指导。为了加强我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院校园网和各个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其他经学校授权的单位及个人。 第二条我院内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校园网延伸至校外或将校外网络引入至校园内。未经批准,任何数据业务运营商或电信代理商不得擅自进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进行工程施工,开展因特网业务。 第四条各部门应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第五条各部门要规范信息维护、信息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系统运行的日常工作,做好用户授权等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章数据安全 第六条本制度中的数据是指各类信息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数据,包括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以及学院网站等网站和系统的所有数据。 第七条各部门要及时补充和更新管理系统的业务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各部门要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制定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容灾备案措施。记录并保留至少60天系统维护日志。各系统管理员和个人要妥善保管好账号和密码,定期更新密码,防止密码外泄。 第九条保证各系统相关数据安全。各部门和系统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所管理的数据负责,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漏。 第十条学校数据信息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申请数据获取的单位有义务保护数据的隐秘性,不得将数据信息用于申请用途外的活动。 第十一条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供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对于违反规定、非法披露、提供数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章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及各系统制作、复制、传播和查阅下列信息: (一)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五)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国家稳定的; (六)散步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和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含有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九)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的; 第十三条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部门不能擅自发布、删除和改动学院网站和系统信息。凡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严格审核。 第十四条校园网用户必须自觉配合国家和学校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用户若发现违法有害信息,有义务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指挥信息系统

的发展方向 xx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只有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本身构成了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整体,才能快速,灵活、高效地组织协调各种作战力量,以形成整体作战优势。为此,美军进一步调整了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通过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逐步解决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使各级各类在地理上分散的指挥机构和业务部门,甚至相关的民用系统,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指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各军兵种指挥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和用户互操作,以及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行动。 二、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综合对抗能力。由于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在现代作战中发挥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软杀伤和硬摧毁的首选目标。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美军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更大,他们强烈地意识到,一旦某些关键的节点被干扰或破坏,整个系统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因此,美军在大力开发电子战装备、反辐射导弹等

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总则 1)为了加强公司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的保密管理,防止和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 本部门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负主要责任。 2)公司保密办公室负责公司涉密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安全保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以及对失泄密事件的查处。 3)公司保密办公室设密钥管理员负责公司涉密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内部密码(密钥)的生成、分配和保密管理工作。

4)公司各涉密部门需设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员,按有关保密规定和要求负责公司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及其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具体落实有关涉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和措施。 3.涉密计算机的确定及变更 1)公司涉密计算机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凡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拟用于处理国家秘 ,经 环境 ,按照涉密计算机申报登记程序,报公司保密办公室。 6)公司保密办公室对申请变更为非涉密计算机进行检查,收回硬盘,到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销毁,确认计算机内不包含任何形式的国家秘密信息后,批准变更,并注销涉密计算机编号。 4.管理制度

公司涉密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的保密管理遵循“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制度、分清职责、分级管理、逐级落实。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本部门涉密计算机的保密管理工作,并负有领导责任。同时,要指定人员具体负责涉密计算机的保密管理工作。公司保密办公室对全公司涉密计算机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并负责培训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人员,查 ●数字证书机制; ●密码口令。密码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十个字符,定期更换,采用大小写英文字 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两者以上的组合。密码(钥)应与计算机分离,妥善保管。

信息系统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物流信息系统及办公网络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由于这套系统涉及到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在保密性、准确性及防篡改等安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系统着重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 一、一般措施 1、实体安全措施 就是要采取一些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破坏的措施、过程。这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机房的安全措施,计算机机房建设应遵循国标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例》和GB9361 -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满足防火、防磁、防水、防盗、防电击、防虫害等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2、运行安全措施 为保障整个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其中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恢复、应急等。

制定必要的、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去进行制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3、信息安全措施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信息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加工,传递等数据流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适用性和共亨性。 制定良好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不仅仅是数据,还应把技术资料、业务应用数据和应用软件包括进去。 二、防病毒措施 计算机病毒泛滥,速度之快,蔓延之广,贻害社会之大,为有史以来任何一种公害所无可比拟。从CIH 到红色代码和尼姆达,已充分说明了病毒的难以预知性、潜藏性和破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防毒的重要性。 本系统中采用了卡巴斯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运行在Win2003服务器上。 该软件包含卡巴斯基实验室最新的反恶意软件技术,这些技术结合了基于特征码的技

浅谈人防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浅谈人防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十二五”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防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谋求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科学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扭住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这个中心,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内容,努力建成平时有作为、战时有能力的人防指挥信息体系。 1 加大投入完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人防要立足防空,应对防灾,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指挥信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指挥体制、通信手段、队伍建设以及防空防灾应急能力全面加强。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警报多媒体集控系统,覆盖全市的短波、超短波指挥通信系统,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都需要加大投入。这些是人防事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人防指挥通信工作,需要狠抓指挥通信重点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完善指挥手段,打造通信硬环境建设这一关键点,加快人防信息化建设,树立人防形象。 一是人防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通信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大屏显示、数字会议、计算机网络、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监视、广播等12个子系统,集办公决策、作战指挥、通信保障、后勤服务于一体,可实现人防办内部,人防与政府、军队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与部队的有线通信。利用指挥中心程控交换设备,开通人防指挥中心与部队的有线通信。进一步加强同部队的联系。三是通信警报集控调度系统。结合地震抗震救灾需要,搭建一个能覆盖全市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无线短波指挥网,组网的电台全部采用短波数传电台设备,架设短波、超短波天线、确保全市抗灾抢险人防应急通信需要。建成的人防超短波调度网通信距离基本覆盖主城区,可确保市人防指挥中心与基层人防以及专业队之间的通信调度保障。四是市人防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各地市人防办可参加全省、全国人防应急指挥会议,实现全国高清图像、语音及传真、计算机信息等其他综合数字业务的双向传输。 2 提高认识强化指挥信息系统管理 确立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理念。理论是思想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一是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在充分谋划建、用、训、管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力求应急、应战两不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二是强化使命意识,确立“双应一体”发展理念。战时组织防空袭斗争,平时为抢险救灾服务,这是党和国家赋予人防部门的职能任务,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原则、模型、方法以及通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提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剪裁,完成自己的风险评估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越来越依赖基于信息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信息技术带给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该领域“潘多拉盒子”已经不止一次被打开。由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影响不断加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 信息安全问题单凭技术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标准、技术等方方面面,任何单一层次上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应该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项工作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信息系统资产因为自身存在着安全弱点,当在自然或者自然的威胁之下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事件会造成的影响来进行综合衡量,在信息安全的管理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采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对安全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有针对的防护对策及整改措

施,从而有效地化解及防范信息安全的风险,或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信息安全及网络保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充分体现,它能够把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控制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针对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使用、维护等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行,可以使企业在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目标的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系统发展的安全需求,有效的避免事后的安全事故。这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它很好地体现了“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整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的基础性、预防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3.1 使命

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发展能力演化路线

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发展能力演化路线 摘要:近几十年,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显著。一方面,指挥自动化建设 取得突出成就,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示等环节均已成型,指挥信息 系统已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作战仿真及数据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模型建设有了 质的飞跃,数据工程建设积累了大批基础性数据,同时经过军事运筹界十余年的 努力,作战任务规划系统也取得初步进展,战役层的作战任务规划已经展开。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能力演化 引言 当前指挥信息系统正处于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时期。系统智能化的核心 是自主化,指挥信息系统从自动化转为自主化的重要标志是从基于固定规则转为 系统规则可变,逐步具备知识获取、环境理解及方案制定与优选能力。随着人工 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分阶段赋能下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以及实现智能化 水平的全面提升成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1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应用等级 1.1人工干预程度 衡量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核心是考察系统不依赖于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因此将人工干预程度作为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核心评价属性。 1.2智能化应用的可靠性 美国国防部于2016年公布的《自主化夏季研究报告》指出,信任问题是 事关国防部能否拓展智能化应用的核心问题,设计智能化系统时,应建立可信度,确保系统以可靠方式执行任务,因此将智能化应用的可靠性作为指挥信息系统智 能化等级评估的另一个评价属性。 1.3指挥信息系统智能 化水平等级内涵如下:1)0级(人工控制):系统完全是一个信息化工具,仅具备存储和转发等基本功能,所有的分析、判断、理解、决策和控制均由人承担。系统可提供探测手段、指挥节点、武器平台和基础设施等各类资源和信息化 功能,需要人根据系统获得的探测信息分析、理解和判断战场态势,做出决策, 制定方案和计划,调动资源和武器。2)1级(机为辅助):系统可提供一些信 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功能,为人进行态势理解和指挥决策提供帮助。系统可对收 集的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等),提供辅助决策产品(如提供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编辑工具、检测作战计划是否冲突等),人可基于 系统分析处理结果理解和判断战场态势,借助系统辅助决策产品制定方案和计划,从而提高决策效率,而武器平台和资源的调度完全由人控制。3)2级(人为指导):系统针对部分特定任务,部署专用智能算法,基于先验信息和规则,实现 态势信息按需搜索和智能分发及作战方案主动推荐等不同业务领域的“点”智能。 系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大部分决策和控制任务仍由人完成,系统为人提供态 势理解结果、多套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等,由人选择并确定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4)3级(人为辅助):针对不同任务环境对智能算法需求不同的问题,搭建算 法库,根据任务对算法资源进行管理调度。系统仅需基于少量规则,通过智能博 弈试验对智能算法进行训练,积累海量样本数据并生成新规则,实现面向战术级 的态势理解、威胁估计和方案生成,同时系统具备自诊断和自恢复能力。系统具 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可靠性,一些简单任务(如在决心图确定后的具体计划可由系 统直接生成并执行)可直接由系统完成,但对于关键性决策和控制仍需要由人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