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

人物简介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 (1841-1904)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 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当时德沃夏克已经六十岁高龄了。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音乐家历程

一个成功者的奋斗历程

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来到纽约音乐学院当教师了。他给美国他最丰富的音乐天资,美国则以它最好的东西回敬他。他就是波希米亚人德沃夏克。他的生活读起来象一部为成功而斗争的故事书。他生于1841年,在波希米亚的一个小村庄米尔豪森,他的父亲在那里当小客店的老板和卖肉的。

他自己的习卖并帮助养家。但是他想做一个音乐家。他的国家和民族的民间音乐已经成为他血管里的血液一样的身体的一部分了。农民们不但在劳动时唱歌,他们往往在星期日做完礼拜后就开始唱歌和跳舞,而且不停地一直继续下去到第二天早晨。那里一共有四十多种波希米亚的民族舞蹈。

在波希米亚的学校里有音乐课,所以德活夏克在十四岁就已经学会唱歌、弹风琴、钢琴和拉小提琴了。这时他参加了那个在假日为婚礼演奏的村庄管弦乐队。他的父亲仍动员他放弃音乐。为了努力劝他的父亲改变主意,安东尼为村庄管乐队作了一首波尔卡舞曲。但是他不知道小号是移调乐器,(即从谱子上写的调子移到一个不同的调子上去弹奏的乐器)因此那首波尔卡舞曲是一种可悲的失败,于是他就进了那个小客店兼卖肉的铺子。

他是如此不愉快,以致一年结束时,他的父亲让他离开那儿到布拉格的一个琴学校去学习。他没有钱维持生活。他只好每星期日到教堂去,在平时则到一个旅馆去在管弦乐队里演奏。他在这里学到了不同乐器的运用和如何使它们的音匀融在一起。除了教堂音乐和餐馆里的低劣的流行曲调之外,他很少有机会听别的乐西。有时他用好话求一个交响乐队的定音鼓手让他蜷缩在一个鼓后面听一次音乐会。有一他有机会花四分钱听《自由射手》,但他连四分钱也没有。那风琴学校是一个发霉的、满是灰尘的地方,除了乐理和一些规则之外,没有教多少东西。他买不起任何大作品的乐谱,而且那里没有任何他能用的图书馆。当他二十岁毕业时,他仍然对贝多芬的交响曲知之不多。

较好的日子来到了。在小小的波希米亚,正象在那些较大的国家里一样,也有全国的音乐运动,它的领袖是今天仍然流行的欢快歌剧《被出卖的新娘》的作曲家斯美塔那。他是国家歌剧院的指挥,因此德沃夏克在那管弦乐队里获得一个位置。斯美塔那对他很和善,把所有的伟大杰作的谱子都借给他,并鼓励他作曲。

德沃夏克作歌剧、交响曲和各种音乐,作了十年。但由于他认为它们不够好,所以把它们都撒碎了。他的勇气和耐心逐得到了报偿。在重写了三次以后,他的一出歌剧成功了。等他到美国的时候,他已经作为那些美妙的“斯拉夫舞曲”的作曲者而在全世界闻名了。他也曾经在他自己的国家获得了一个荣誉学位。

德沃夏克与美国

这位曾经热受他自己国家的古老民间舞曲的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一度喜欢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以及斯蒂芬·福斯特的简单歌曲——这类新的民间音乐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就是以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之同样伴奏和弦为基础的。

德沃夏克并不是像他的风琴学校的老头们那样学究气十足,他除了教音乐的规则之外,还力图教它的精神。他认为那些年轻的美国音乐家们力图模仿欧洲音乐,做得太过分了。德沃夏克觉得他们应当从他们自己的丰富的民间旋律宝藏中给自己的国家制造一种民族音乐。为了向他们表明他们可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写了他那部伟大的交响曲《自新大陆》。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所有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之一。德沃夏克并不只是抄袭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主题。他受到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的启发,创作出他自己的主题。在第一和第三乐章的欢快的曲调的闪现中,我们甚至能不时瞥见美国移民者们朝气蓬勃的谷库舞和碾米时闲谈的景象。第二乐章那段美妙的“慢板”也许是所有交响乐中最动人的旋律,它表现了黑人灵歌的精神。并且人们唱“念故乡”这句歌词的时候往往也把它唱得象一首灵歌。

主要作品

交响曲九部

从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c小调、bB大凋、bE大凋、d小调、F大调、D大调、d小调、G大调,e小调。

歌剧

《国王与矿工》、《顽固的农民》、《万达》、《农民无赖》、《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魔鬼与凯特》、《水仙女》、《阿尔米达》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长久而广泛的欢迎,不亚于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娘》。

合唱曲:《赞歌》、《圣母悼歌》、《幽灵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大调弥撒曲》、《安魂弥撒曲》,《感恩赞美诗》等。

管弦乐曲:除上面9部交响曲外,尚有《交响变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欢节》),交响诗5首(包括《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协奏曲3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合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

室内乐:钢琴三重奏4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1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13首,钢琴五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首。

由于他的作品的影响力,很多文学创作都会引用他的一些曲子。比如著名话剧作家喻荣军创作的话剧《去年冬天》里面就有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

代表作品

第七、八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Op.95)“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

大提琴协奏曲(Op.104);

小提琴协奏曲;

狂欢节序曲;

斯拉夫舞曲;

弦乐四重奏“美国”;

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歌剧《水仙女》

中文名称:德沃夏克:水仙女

英文名称:Rusalka

资源类型:APE

版本:Fleming,Heppner,CzechPO,MackerrasDECCA

发行时间:1998年

专辑歌手:AntoninDvorak

地区:捷克

语言:普通话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水仙女》,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根据剧作家亚罗斯拉夫·克瓦皮尔创作的脚本作曲的一部抒情童话歌剧。德沃夏克共创作了10部歌剧,《水仙女》是他创作的最出名的一部歌剧。该剧于1901年3月31日首演于布拉格民族剧院,那时,他正担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演出极其成功。

剧情简介:水仙女是一个在欧洲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从前,在大森林里的一个湖中,住着一位仙女,她爱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为了变成人到人间去和王子相会,她只好去求助女妖。女妖对她说可以满足她的要求,但她必须变成哑巴,同时,一旦她失去王子的爱,就必须永远生活在湖的最深处而且王子也将遭到不幸。水仙女来到人间,也的确与王子相爱了,但就在他们举行婚礼的那一天,王子却爱上了作为来宾的邻国的一位公主。水仙女痛苦万分只好遵守诺言,回到湖水深处。不久,王子后悔了,他来到湖边呼唤水仙女,并请求得到她的原谅,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最后他死在了湖边。

二、在音乐会上,常常能够观赏到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合唱歌曲———《念故乡》。这支

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青青,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共欢乐。”

《念故乡》一歌是根据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的代表作—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又译《新世界交响曲》,1893)第二乐章的主要旋律改编而成。这个乐章在整部交响曲中最为动听,所以也最为著名。因此,在音乐会上,它经常被作为一首独立的乐曲来演奏。

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由于深受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他努力发扬民族音乐,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新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之后,德沃夏克为捷克的民族音乐奠定了基石。在捷克历代音乐家中,他的名字最广为人知。

这位享誉全球的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父亲继承祖业,是布拉格郊区的一个小客栈主人兼屠夫,同时又是个优秀的业余音乐家,擅长演奏小提琴等乐器,还能谱写舞曲。儿时的德沃夏克,是在捷克民谣和舞曲声中长大的。16岁那年,他得到舅父资助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两年后这位屠夫的儿子以优异成绩毕业,担任布拉格国家剧院的中提琴师,从此走上音乐的道路。

任中提琴师时,德沃夏克开始作曲。他成为作曲家,完全是靠自学成功的。他自称:“我

向大自然学习,以上帝和自己为师。”青年时代,他写过很多作品,但对这些乐曲总不满意,许多乐谱都被他付之一炬。他对此诙谐地说:“我时常有足够的纸来生火。”

在创作过程中,德沃夏克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音乐独树一帜,有一种质朴、自然、纯净和与生俱来的透明感。奇迹终于出现:德沃夏克作为职业作曲家活跃在音乐界,并被布拉格音乐学院聘为教授。他就这样由乡村屠夫的儿子,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驰名世界的音乐巨匠。

1892年9月,德沃夏克应邀到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初到美国,这里的民主气氛博得他的好感,但是这个国家的种族歧视又使他极为不满。抵达美国不久,他便开始构思自己的第九部交响曲。由于这是在旅居美国期间创作的,因此他将作品命名为《自新大陆》。第二年5月,这部交响曲即告完成。

《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以及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欢快曲调中,能不时瞥见美国移民者们朝气蓬勃的谷库舞,以及碾米时闲谈的景象;第二乐章那段美妙的“慢板”(一般交响乐有四个乐章,每章速度各异,而尤以慢板乐章———往往是第二乐章———最为动人)则显露出黑人歌曲的特点。

创作《自新大陆》时,德沃夏克深受美国著名进步诗人朗费罗(1807-1882)那部具有史诗意义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1855)的影响。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同情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痛苦遭遇。《海华沙之歌》为他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美洲印第安民族的英雄史诗。诗人以印第安人传说为素材,精心创作了这部长诗。在宏大的史诗里,他描绘了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种种英雄业绩,塑造出印第安人的民族英雄海华沙的光辉形象。

《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是德沃夏克从朗费罗长诗里的一章———《森林中的葬礼》中获得创作灵感的。该诗篇描写海华沙心爱的妻子明内哈哈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远方丈夫诀别时的痛苦心情。那种动人的感情强烈震撼了作曲家,他将自己的感受全部注入到作品里,因此从他笔端流出的旋律极其感人。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整部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并将它誉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欧洲十大交响曲之一”和“捷克第一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似乎成了德沃夏克的代名词。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一开始,管乐器演奏出一连串阴郁的和弦,随后由英国管缓缓吹出那如泣如诉、优美而又伤感的旋律———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尽管这个新大陆很精彩,但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

这一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感人至深,很快便被作曲家们纷纷改编为思念故乡的歌曲。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三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优秀的当属德沃夏克的学生、美国音乐家费西尔改编的《念故乡》。费西尔的合唱曲首先在美国广为流行,家喻户晓,后来唱到了各个国家,同时也传入中国。

中文版《念故乡》的词与曲珠联璧合,十分成功。那么中文版《念故乡》的译配者究竟是谁呢?近年出版的《念故乡》CD里附着的歌词本上只写道:“选自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并未署改编者和译配者的姓名。翻阅老歌本,上面写得也不清楚,甚至上网都没查出结果来。这令人不禁怀疑:难道它已经“佚名”啦?经过向音乐界人士请教,终于得知英文版《念故乡》的改编者确是美国音乐家费西尔,中文译配者则是我国早期的音乐人李抱忱(1907-1979)和他在燕京大学时的同学郑萍因(郑骞)。看来早在20世纪前半叶,我国那些有眼光、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工作者,就已经参与创作了这首优美动听的世界经典歌曲。这一发现令人感到欣慰与自豪。

德沃夏克的创作特点及其风格

本文通过对民族乐派兴起的历史背景的探索和对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的异同的比较,揭示了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

[关键词]德沃夏克;创作特点;风格特征;民族乐派

西方音乐史学家认为,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一直延续到1910—191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然而,音乐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从创作的意义上来说,它是音乐风格的艺术化、人性化的永恒的基础。

19世纪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以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音乐风格特色来表现的。很多国家的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进行,在音乐史上人们称之为民族乐派。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的欧洲,人们怀有一种强烈的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和为之牺牲的情结。这些民族主义情结兴起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社会动荡时期,当时法国军队侵占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作为革命性的政治运动,民族主义导致了国家的统一如德国和意大利,民族主义激发了被外国统治的国家的反抗斗争,如波兰和波西米亚(后来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民族主义也是强有力的文化运动,尤其涉及语言。在外国势力为主的地区,民族的语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科书、报纸和官方文件中。例如在波西米亚,由于奥地利统治者说德语,捷克语在1800年前就已失去了地位,此时又兴起了一股捷克语言的复兴运动。19世纪30年代至四十年代重要的教科书如化学和天文学都用捷克语编写,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捷克民间诗歌集。在每个地方,“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感觉扎根与“乡间”。民族的过去成为历史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同时还兴起了对民歌、舞蹈、传奇、神话故事的新的热情。

二、民族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异同

我个人认为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但透过民族性仍然可以看到作曲家的个性,他们的美学观点和创作手法和浪漫乐派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区别民族乐派更强调音乐的民族因素,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乐派在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中,贡献巨大,强化了音乐的大众化、群众化特质,促进了欧洲音乐旋律语言、和声语言、节奏语言、题材信息的多样化和音乐风格的发展与时代创造性,并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增添了色彩缤纷的新成分,为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乐派音乐家们出直接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进入创作外还以如下方式显示其音乐的民族主义思想:a采用本民族的传说、史诗b 根据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创作的源泉c 用音乐来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d用本民族文学家的文学作品进行配乐谱曲。

三、各个民族乐派创作的共同特点

其一,他们都以民族民间的歌曲、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使音乐语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色彩;其二,选择民间传说或农民生活内容作为歌剧的题材,创立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戏剧以表达民族感情和体现民族精神;其三,他们从本国民族诗人、戏剧家、文学家的作品里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声乐或器乐作品里表现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其四,他们基于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观念和情趣,有时追求音乐异国情调的表现,如东方神话般的景象、风土人情。其五,大量运用民歌风格,作品歌唱性很强,旋律纯朴上口。

四、德沃夏克的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

1、德沃夏克生平简介

德沃夏克1841年9月8 日,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泽维斯镇,1857年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就读,学习作曲理论,课余演奏小提琴为生。15年完成第一首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歌曲《柏树》,弦乐四重奏《晚歌集》,1866年经斯美塔那推荐,如布拉格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有机会大量接触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从那时起他的创作就很快名扬四方了。1892年,德沃夏克前往纽约,任纽约民族音乐学院院长,在美国期间,除了在城镇,德沃

夏克还再衣阿华斯皮尔维尔度过一个夏天,以此感受美国的精神和灵魂。德沃夏克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民族特色的音乐。他对美国本土音乐旋律和非裔美国宗教圣歌日感兴趣。为此,他向他的学生、黑人作曲家和男中音歌手伯莱学习。1895年德沃夏克回到祖国,重返布拉格音乐学院,不久被任命为该学院的院长,他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2、德沃夏克的作品

其一,交响曲: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G大调第八号交响曲、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其二,管弦乐曲:、交响诗《水妖》、《金纺车》;其三,协奏曲: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其四,室内乐:A大调钢琴五重奏;其五,钢琴曲:降A大调幽默曲;其六,歌剧:《水仙女》、《阿尔米达》;其七,合唱曲:《白山后裔》康塔塔、《圣母悼歌》;其八,歌曲:《柏树》、《摩拉维亚二重唱》

3、德沃夏克作品的风格特点

其一,植根于民族土壤,音乐明朗欢快,清新自然,洋溢着民族气息;其二,常用三拍子切分节奏和欢快的捷克舞曲题材;其三,五声音阶、民间调式,以及美国黑人、印第安人音调大量使用,音乐通俗性很强;其四,配器色彩丰富,主题音调的旋律感很强;其五,音乐恳切厚朴而情态宛然,处处如妙手偶得而又天成。

作者简介:崔保亚(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

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 主调音乐的发展是大提琴独奏乐曲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改变了大提琴在乐队中所扮演的角色。安東·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大提琴协奏曲享誉世界。德沃夏克的创作融入了捷克民间色彩,反映出作为复兴祖国民族文化做出的巨大努力。大提琴独奏乐曲的迅猛发展,促进大提琴演奏技术的更新与技巧的多变,大提琴的演奏音域不断扩大,在器乐演奏中扮演的角色更加多变。巴赫、舒伯特、德沃夏克等无数作曲家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独特见解,推进大提琴性能与演奏技巧的完善,为大提琴艺术长远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一、大提琴的音色特征 大提琴属于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是抒情乐器的典型代表,也是交响乐队中常见的一种乐器。大提琴的音色气质比较接近人声,几乎涵盖人声所能达到的所有音域。音乐语言包含调式调性、节奏速度、音色和声等多种要素,利用大提琴可以演奏出不同力度的音乐语言,如深沉且浑厚的低音与激昂且明朗的高音等,从而在器乐演奏中表现出多种气质,承载多种体裁与风格的音乐作品,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张力。 大提琴的音色具有包容性,四根琴弦像四个不同声部,表现出富有磁性的音色特征。节奏和旋律与和声是大提琴音乐语言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而在器乐演奏中大提琴能够为和声声部提供色彩支持,引导器乐演奏的节奏律动,演绎歌唱性旋律,并在室内乐与交响乐中扮演低音角色,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及运用 作曲家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音乐风格跨越地域限制。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是在捷克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造个性的音乐风格,而德沃夏克的器乐作品中普遍融入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

自新大陆交响曲

自新大陆交响曲 课题自新大陆交响曲 年级第五册第六课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言:本学期来,我们欣赏了交响音乐中的序曲、交响诗、组曲、协奏曲等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的作品。 2.听一音乐主题《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此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何种情感?是哪个国家、那一位作曲家的什么作品? 导入本课将欣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二、介绍作品、作者 1.简介交响曲 (1)提问交响诗的特点?(交响诗是一种内容比较具体的、有标题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它多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 (2)介绍交响曲的特点(课件):交响曲是结构宏伟、庞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它通常包含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交响曲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曲中几个乐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乐章可以单独演奏,但连续演奏时几个乐章的顺序不能改变。 2.介绍德沃夏克(课件一组配乐画像)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3.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

分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分类号:J6 密级:公开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分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姓名:谢嘉 学号: Y1214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导师:王学诗 二〇一六年五月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作品,知识产权归属西北民族大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民族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北民族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2016.3.2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6.3.24

中文摘要 德沃夏克…安托宁(Dvorak Antonin)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领域广泛,成果颇丰。在他一生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中,《e小调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时期的作品,在德沃夏克的交响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德沃夏克民族化表现手法形成的三大条件基础,即捷克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欧洲民族乐派音乐创作氛围的推动、个人音乐创作思想的促成。 本文以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为研究对象,由微观角度着眼,来进行整体分析,从作品的主题一动机角度出发,对全曲整体的结构进行了横向、纵向以及纵横结合的贯穿分析。 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介绍以及《e小调第九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分析;第二章是对主题一动机理论的表述和对《e小调第九交响曲》中心主题的材料分析;第三章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核心所在,即逐步分析与解释主题一动机贯穿是如何体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最后是综述,概括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而得出的结论,证明在这部作品中主题一动机贯穿的论点。 关键词:德沃夏克,民族化表现手法,《e小调第九交响曲主题》动机,发展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介绍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 1892年,M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M。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M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M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Q烈而热情的节奏,暗Y了M国那种J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片段1);乐章的主部主题(片段2)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片段3)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S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片段4),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片段5),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片段6)。 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片段7);第二主题清

伟大的旋律——聆听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有感(原创)

伟大的旋律——聆听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有感(原创) 夜已经深了,收音机忽然传出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室友们立刻停止了卧谈,静静地聆听着这迷人的乐曲,没人发出一丝儿声响,连呼吸都很轻微。夜幕笼罩下校园,万籁俱寂,一切都在沉睡之中,独有这间陋室,回响着大师的旋律。 那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一夜,仿佛大师悄然走来,他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乐声在空中流淌,小小陋室弥漫着庄严而肃穆的气氛,听者以敬畏之心,触摸大师的脉搏,倾听大师的诉说,与大师的心脏一起跳动。这旋律引起我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一切的一切,都在脑海中消失,除了《自新大陆》,除了德沃夏克。一直到曲终,没有人说一句话,似乎任何响动都会破坏这种氛围。听完全曲,我们带着对家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进入梦乡。 《自新大陆》这部伟大的艺术杰作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世界音乐史上颇负盛名的一部作品,自1893年诞生以来的一百余年间,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被无数乐团演奏过,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百年经典,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捷克音乐具有优秀的传统,德沃夏克自小就受到本民族音乐的熏陶,他的音乐来源于波希米亚,人们形容舒伯特乐曲的“天真、忧伤、甜美、真诚”等词,也适用于德沃夏克,他被称为“波希米亚的舒伯特”。 德沃夏克出生于1841年,因家境不太好,从小就自食其力,一边做帮工一边学琴,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6岁那年,他征得父亲同意,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出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次年创作了享誉全球的传世杰作《自新大陆》(《e小调第九交响曲》)。他在美国旅居三年,因无法忍受思乡之苦而辞职回国。1904年5月1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因脑溢血溘然长逝,捷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自新大陆》吸收了不少黑人音乐和印第安土著音乐的元素,意在用甜美的旋律将新大陆介绍给祖国的人民,同时在蕴含着波希米亚特色的旋律中表现出自己深厚的乡愁。 全曲分四个乐章,人们最喜欢最熟悉的是第二乐章,这是整部交响曲中最重要也最优美抒情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这一乐章,其浓烈的乡愁,正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这一乐章的旋律十分简单,前四个小节是: 稍微懂一点简谱的人,都能哼唱。这样的乐句,是不是有点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新大陆赏析

一写作背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 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二全曲赏析指南——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

音乐鉴赏——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 (1841-1904) 我听过许多交响曲,但最令我着迷的要算安东宁·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听着它,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不能全部理解里面所描述的意境,但觉得听起来很舒服,旋律很感人。思乡是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在异地的共同感受,但德沃夏克却用音乐把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只要旋律一响起,就会涌现出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意,无不令每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泛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部交响曲总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它不同的主题,时而使人潸然泪下,时而使人感觉到慷慨悲壮。尾声则是作者的自我想象,想象和家人共同团聚时的欢乐场面。更进一步升华了作者身处他乡,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听到这里,想起昔日和家人团聚时的美好时光,又透露出作者想要回家却难以回家的无奈,这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矛盾,这种矛盾则是用第一乐章的动人旋律和第四乐章的欢快旋律形成一种鲜明的反衬,把这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矛盾之意用音乐反衬的酣畅淋漓。 本部交响乐作者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而且他还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德沃夏克多次出国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媲美。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荣誉学位。在十九世纪末享受此礼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

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教案

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为《“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由谁作曲?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欣赏《“自新大陆”第四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四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第一次接触接触这首曲子是小学时的音乐课,那时音乐课本上叫做《思乡曲》(其实就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旋律,然后由李叔同填的词),当时一听到那优美动听而又带着淡淡哀伤的旋律就被深深是吸引了,从此这首曲子就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偶尔想起还是会轻声唱起:“山青青,水茫茫,微风吹细浪,看江水,向东流,记起我故乡。故乡人,今如何,念念常不忘。在故乡,菜花黄,玫瑰阵阵香,我愿意,驾小船,回到我故乡,众亲友,聚一堂,同过好时光。” 此前并不知晓这首曲子的由来,直到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这首曲子,开始还浑然不觉,但当熟悉的音乐一响起,我便立马正襟危坐,竖起耳朵,不肯漏掉一丝一毫,直到第二乐章终了。之后我就非常想要深入的了解这首曲子。遂查阅一番资料后,更反复聆听,感觉收获颇丰。 此乐曲分为四章: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不太快的快板,e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开始由弦乐、木管、圆号陈述,描绘了美洲大陆新奇景象。之后由弦乐器、定音鼓和圆号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e小调)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

章,前半段在弦乐颤弓的伴奏下由圆号吹出,后半段经过发展由铜管乐器全奏。这个主题被认为和黑人灵歌《流吧,约旦河》有连带关系,也有人认为,切分音与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第二主题(g小调-G大调)透露出浓浓的乡愁,开始由长笛奏出,然后同样发展到铜管乐全奏。发展部以第二主题为核心,由铜管乐器奏出,进行频繁转调,情绪颠簸、慌张。再现部第一主题更为激动不已(仍为e小调),第二主题更为悲切(#g小调-bA大调)。第一在铜管乐器的急躁演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最缓板,b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个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部分铜管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在高音木管乐器演奏后,旋律接着由小提琴陈述。事实上,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那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已闪耀出璀璨光彩的岁月,一位叫作哥伦布的航海家在地球的另一面航行。晨成中,他惊异地发现一条新的地平线,一块新大陆犹如从海底升起,这就是美洲,一个出现在航海家地图上的新大陆,一个出现在艺术家笔下的新世界。 “如果你爱听民族的传奇, 爱听民间的歌谣一一 那仿佛是遥远的声音在召唤, 叫我们凝神静听,那声调是那么纯朴天真,叫你简直辨别不出:那是他们的话语,还是歌声,你若当真喜爱,那么就请把这印第安人的传奇,这海华沙之歌,细细静听!”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1807—1882),在1855年写成美洲第一部歌颂印第安民族的史诗《海华沙之歌》。诗中新大陆,即指西半球陆地。十五世纪末,欧洲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到达南美洲,证明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的“新大陆”,而不是东方。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泰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或“新世界”称呼美洲。歌颂了印第安民族传说中的半人半神的传奇式人物海华沙,抒发了对草创美洲大陆的历史拓荒者的赞颂之情。 如果说,《海华沙之歌》是嵌在美洲本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那么,遥在欧洲大陆,在波希米亚山川沃土中,也生出一株与海华沙相关的音乐之花一一 《新大陆交响曲》。这是一位异邦作家初到美洲的感受的结晶。 这部交响曲的作者,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1892#应琴妮?瑟勃夫人之邀 赴美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侨居三年中,作曲家对美国各民族的历史和音乐文化作了研究,并在1893年完成了《e小调第九交响曲》。1893年12月15 日,交响曲在纽约首演。作曲家接受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上“新大陆”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洲大陆写出的第一部作品。音符中鲜明地烙印上他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度繁华生活的印象,也反映出他读《海华沙之歌》所受到的深刻感染。他说:“如果我没有看见美国,我是永远也写不出象现在所写的交响曲来的。”但是,对于美国报刊称这部交响曲是“美国的交响曲”,德沃夏克坚决反对。他在一封写给学生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 摘要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更是他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佳作。其中的《自新大陆》更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本文将就《自新大陆》和作者、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引言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雾般的雨丝飘落在伏尔塔瓦河上,打湿了河畔的石阶,也给查理四世的雕像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泽。通向河边的小巷曲折幽长,巷口的酒吧里透出朦胧的灯光,一位老妇蹒跚前行,摇曳的身影在石路上拖得老长。河对岸高处的城堡区,雨雾中的旧王宫和圣维特大教堂如同悬浮在半空中的圣殿,成为夜空中最璀璨的地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在深巷中听见卡夫卡忧郁的叹息,可以在广场的长椅上感受到昆德拉锐利的目光,可以在“临时剧院”的舞台上瞥见斯美塔那的背影,也可以在整座城市的光下,沉浸在德沃夏克的每一曲交响乐中。多么幸运的,德沃夏克和他的音乐在这里相遇。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音乐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这部作品以及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历程。人、音乐、城市在此汇聚,交织出了最完美的篇章。 德沃夏克的简单介绍

安东尼·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来自于波西米亚之地——布拉格。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青年时期因为音乐天赋突出而被送入音乐学校学习。后来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中工作,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妙的相遇。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同时也深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为他的音乐添上了独特的印记。同时斯美塔那在德沃夏克自己的创作中也给予了他不少的指导,两位大师的相遇必将创造出新的奇迹。之后的三十年中,德沃夏克的创作逐渐成熟,主要作品有《斯拉夫舞曲》、《交响变奏曲》、《捷克组曲》、《D大调第六交响曲》、《G大调第八交响曲》等。同时他也开始担任乐队指挥,为他的音乐事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892年,德沃夏克受邀离开布拉格,前往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 当德沃夏克踏上这块陌生的新大陆时,如同孩子般涌出了无穷的好奇心。欢迎他的有3 00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和多达80人的管弦乐团,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德沃夏克在回忆中说道,对主人的热情好客他并不感到意外,倒是纽约港口停泊的大轮船让他印象深刻。德沃夏克的音乐才能之一,就是他能够随时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转化为他的音乐灵感。当他初次接触美洲的音乐时,最吸引他的是古老神秘的黑人音乐,原因恐怕也是两者同样的浓浓乡思所引起的共鸣。故乡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灵感源泉,第一次离开故土来到遥远的新大陆,这种思念自然而然的逐渐化开。当他看到黑人和印第安人惨遭剥削和压迫时,听到充满了民族旋律的“黑人灵歌”与“印第安民谣”时,思乡之情迸发而出。由此,在1893年5月,他完成了一部注定载入史册的“思乡之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他将其命名为《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 四年任期结束后,德沃夏克回到了故乡,继续进行创作。他在之后完成了许多交响诗、室内乐、管弦乐、歌剧等作品。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离世,死因是心衰竭,享寿63岁。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为他举行了国葬。 《自新大陆》赏析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那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已闪耀出璀璨光彩的岁月,一位叫作哥伦布的航海家在地球的另一面航行。晨成中,他惊异地发现一条新的地平线,一块新大陆犹如从海底升起,这就是美洲,一个出现在航海家地图上的新大陆,一个出现在艺术家笔下的新世界。 “如果你爱听民族的传奇, 爱听民间的歌谣—— 那仿佛是遥远的声音在召唤, 叫我们凝神静听, 那声调是那么纯朴天真, 叫你简直辨别不出: 那是他们的话语,还是歌声, 你若当真喜爱,那么就请 把这印第安人的传奇, 这海华沙之歌,细细静听!”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1807—1882),在1855年写成美洲第一部歌颂印第安民族的史诗《海华沙之歌》。诗中新大陆,即指西半球陆地。十五世纪末,欧洲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到达南美洲,证明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的“新大陆”,而不是东方。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泰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或“新世界”称呼美洲。歌颂了印第安民族传说中的半人半神的传奇式人物海华沙,抒发了对草创美洲大陆的历史拓荒者的赞颂之情。 如果说,《海华沙之歌》是嵌在美洲本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那么,遥在欧洲大陆,在波希米亚山川沃土中,也生出一株与海华沙相关的音乐之花—一《新大陆交响曲》。这是一位异邦作家初到美洲的感受的结晶。 这部交响曲的作者,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1892#应琴妮·瑟勃夫人之邀赴美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侨居三年中,作曲家对美国各民族的历史和音乐文化作了研究,并在1893年完成了《e小调第九交响曲》。1893年12月15日,交响曲在纽约首演。作曲家接受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上“新大陆”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洲大陆写出的第一部作品。音符中鲜明地烙印上他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度繁华生活的印象,也反映出他读《海华沙之歌》所受到的深刻感染。他说:“如果我没有看见美国,我是永远也写不出象现在所写的交响曲来的。”但是,对于美国报刊称这部交响曲是“美国的交响曲”,德沃夏克坚决反对。他在一封写给学生的信中说:“送你一份克雷奇马尔对此曲的分析评论,供参考。其中说什么这个作品的素材是美国黑人及印第安人的,那是瞎说,你不要听他。我不过在写作过程中常联想到美国民间音乐的一种风格而已,我的笔锋始终没有离开波希米亚。”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片段。 二、欣赏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

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三、课堂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我们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聆听、演唱、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创造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交响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难点 初步了解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 多媒体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交响曲) 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老师由此引出新课《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二)初步感知 1.初听:多媒体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 2.复听:老师弹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思念家乡,对家乡的热爱) 3.拓展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大型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至 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急板或快板。 (三)深入了解 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演奏乐器(管乐) 2.聆听A段,老师弹唱主题a,提问主奏乐器(英国管),感受音乐情绪(忧伤、平静) 播放主题b,提问乐器(弦乐、小提琴),比较和主题a情绪的变化(明朗秀丽,更加欢快活泼) 3.聆听B段,播放主题C,提问主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更 加柔和) 播放主题d,对比主奏乐器(单簧管)又加入长笛,情绪更加高涨,再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4.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歌剧《水仙女》等。 (四)音乐活动 播放歌曲《念故乡》,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主题a填词,学生分组有感情演唱 歌曲《念故乡》。 (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旨:认识交响曲,感受了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为家乡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板书设计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 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在1841年9月8日生于布拉格附近伏尔塔瓦河畔的尼拉霍基维斯村一个兼做屠夫的小客 店老板家中。小德沃夏克自幼开始学小提琴,对捷克民歌和民间舞曲特别感兴趣,他在教堂唱诗班和客店节日的表演,常为听者所赞赏。十三岁时,因为身为长子必须继承父业,德沃复克被送到邻近市镇当屠户学徒,这期间他同时学习音乐,才赋大有发展。1857年起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先后在布拉格的一个乐队和“临时剧院”的乐队工作,一直到1871年。在乐队的工作,使德沃夏克有机会接触斯美塔那的早期歌剧,包括《勃兰登堡人在捷克》和《被出卖的新娘》等,还有幸观赏到柏辽兹、瓦格纳和李斯特等名家的演出,熟知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六十年代,德沃夏克已经开始尝试作曲,写出范围广泛的各类作品,包括交响曲、弥撒乐、歌剧、声乐套曲和室内乐曲,但是由于没有上演,基本上不为人所知。1871年,德沃夏克辞去剧院乐队的工作,婚后以教课为生,此外还兼任布拉格一所教堂的风琴师职务,但主要时间则用

以创作。七十年代,他的两部作品——爱国主义颂诗大合唱《白山的子孙》和声乐套曲《摩拉维亚二重唱》,是他进入创作成熟时期和成为民族艺术家的重要标志。《白山的子孙》在1873年由著名的“布拉格赫拉霍尔”合唱团首演成功,成为德沃夏克创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或者说一个重要的转机,自此之后,他的一些作品,如《第三交响曲》(E大调)等都相继获得演出。1875年,由于申请奥地利政府发放的“清寒天才青年艺术家”国家补助金,他附送的作品为当时参加补助金评议委员会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赏识,就此,这两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终生保持深厚的崇高友谊。勃拉姆斯热情地关心德沃夏克的成长,具体帮助他提高作曲技巧,推荐他的作品给出版商出版,使他得以开始名扬国外;德沃夏克后来把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还把自己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题献给他——人们认为勃拉姆斯在德沃夏克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如舒曼在勃拉姆斯的创作生活中的地位一般。1878年,德沃夏克在布拉格举行他的作品演奏会,生平第一次担任乐队指挥,又为他的艺术活动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德沃夏克的主要创作,除上述几部作品和七十年代未写的第一套《斯拉夫舞曲》、三首《斯拉夫狂想曲》和《圣母哀掉曲》外,大多在八十年代问世,其中包括《第六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德米特里》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这部交响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 引子由大提琴演奏的一段沉缓的曲子,使人的心灵先平静下来。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乐章强烈、热情的节奏。由圆号吹奏出果断而坚定的第一主题,可以体会到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尔后出现了具有乡村舞蹈色彩的第二主题,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这与第一主题完全矛盾,主题走向两个极端。而后以长笛引出清新悠扬的第三主题,小提琴相呼应,流露出更忧伤的心情,让人听后可以感觉到悲凉气氛。第三主题是第二主题的升华,可使其的矛盾更剧烈。以后,这三个主题在展开部分交替出现,进行不断的分裂和展开,使得异国他乡的环境同思念家乡的心情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冲突。最后再现,出现一种相对和谐的状况。 第二乐章最缓板,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其中充满了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中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第一主题,由双弦管演奏,让人感觉前方迷路重重,不知所措,而后小提琴反复演奏一段旋律,心中无限迷茫。这一主题体现了底层人民,在向死神招手时的心情变化,曲调激动、悲伤、孤独又痛苦。这是悲凉、伤感的主题,是作者思乡的一种表现。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曲调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最后,第二乐章以泣不成声的曲调诀别,在神秘的气息中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该乐章的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具有舞蹈性的调子,它轻快而活泼,带有上下起伏的、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先演奏的是歌唱性音乐,它具有东方性旋律,让人明亮,眼前一新;而后音乐慢慢沉积下来,又演奏了捷克舞蹈性的音乐,欢乐的心情由此而来。这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题再现,同时孕育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曲调轻快,音乐为歌唱性音乐,心情在此时澎湃起来。总的来讲,这一乐章的气势威武而雄壮,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最后以柔美、抒情性的旋律,形成辉煌的结尾。

德沃夏克

人物简介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 (1841-1904)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 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当时德沃夏克已经六十岁高龄了。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音乐家历程 一个成功者的奋斗历程 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来到纽约音乐学院当教师了。他给美国他最丰富的音乐天资,美国则以它最好的东西回敬他。他就是波希米亚人德沃夏克。他的生活读起来象一部为成功而斗争的故事书。他生于1841年,在波希米亚的一个小村庄米尔豪森,他的父亲在那里当小客店的老板和卖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