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实践讲义

主讲:戴开尧

目录

第一讲导论(1-)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三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第四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五讲当代各类社会主义思潮

第一讲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讲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初步了解目前国内在该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动态;学会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

①从社会主义思潮到社会主义学说

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的科学含义(变革、建设)

③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学科特点(综合、开放)

2、揭示社会主义运动及其社会制度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①理论界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条件、过程)

②关于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

③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

④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反映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本质

①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本质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2、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分支

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逻辑结构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实践价值

三、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

1、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①标志

②理论形态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①标志

②理论形态

3、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到多国模式

①标志

②理论形态

四、学习意义和主要方法

1、意义(略)

2、方法(略)

3、主要研究机构和动态简介

(1)主要科研机构

博士点:中央党校、社科院、华中师大、人大、北大、上海社科院

硕士点:北师大、湖南师大、华中师大等

主要院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述高校研究所

(2)主要刊物(国内)

湖北:《社会主义研究》;

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3)理论动态(国内)

社会主义模式与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世界现代化运动与当代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流派和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等

第二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第一次飞跃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讲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形态问题的一般认识;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发展中的三种初级形态——16-17、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及其实现飞跃的标志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

义。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对共产党宣言》的现代解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自学、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关于社会主义形态问题

1、社会形态与社会主义形态

(1)自古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古代思想家按政治权利结构类型而划分的社会形态类型;近代民族国家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当代学者按生产和生活方式划分的三类社会形态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依据问题;5种社会形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对未来社会形态的预测。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问题

(1)关于社会主义形态问题的学术争论。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其独特的社会形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及其起源

(3)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与社会主义模式。经典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空想社会主义

1、16至17世纪的“共产主义的微光”

(1)、莫尔及其《乌托邦》

生平及主要学术著作。托马斯.莫尔,1478-15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父约翰.莫尔曾任英国皇家高等刑事法庭法官,深受英王爱德华四世器重,获得贵族爵位。莫尔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4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拉丁文和形式逻辑。大学时代对希腊拉丁古典文学研究造诣颇深,受到前辈学者的器重。曾担任过律师、政府官员、下院议员、下院议长、大法官,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因不满英王朝对中下层人们群众的残酷统治,写成了《乌托邦》,英文名为Utopia,其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该书的出版和流行,在当时英国的学术界甚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强大的学术反响。作为大法官,据说曾因宗教问题反抗英王亨利八世、并对国王离婚案提出异议,后被迫辞去大法官职位,1535年被诬陷以“叛国罪”

处以死刑,走上断头台。莫尔之死也成了英国历史上评价英王亨利八世心胸偏狭的代名词。至今,英国人们仍以多种形式在纪念他,称他为英国历史上的伟人,在英国许多地方都建有莫尔的纪念碑。

《乌托邦》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乌托邦》写成于1516年,时值英国“圈地运动”倍受欧洲诟病和新航路开辟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莫尔以与一位航海家对话的形式表述了他的政治主张。Utopia,系莫尔根据六个拉丁语字母虚造而成,在书中指的是航海家所发现的大西洋上的某个海岛,后被理解为“无何有之乡”的意思。

《乌托邦》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其中地名、人名皆用拉丁文虚造。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黑暗的批判,是对英国社会现实的影射。第二部分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包括城市、官员、职业、社交与生活、奴隶、战争、宗教等7个问题。其主要内容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A、实行财产公有、议事民主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以家庭为单位的平等生产劳动,经济发展中以务农为本。劳动时间为每天6小时。奴隶和仆人主要从事家务劳动。C、取消商品货币,主张按需消费,反对浪费。以高尚的娱乐、正义为主要幸福追求D、反对战争。E、重视卫生健康工作。F、发展教育与学术研究事业等。

《乌托邦》与《理想国》的比较。《乌托邦》的成书显然是受《理想国》的影响。但其学术贡献也是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A、对待家庭问题的认识。B、对待贫富问题的认识。C、关于社会成员中的等级问题。

(2)、康柏内纳及其《太阳城》

生平及主要学术著作。康柏内纳,17世纪意大利进步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太阳城》的主要内容及与《乌托邦》的比较。康柏内纳深受莫尔学术思想的影响。《太阳城》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与《乌托邦》有许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太阳城》也被称之为《乌托邦》的姐妹篇。

主要观点。相对于莫尔《乌托邦》思想的主要进步之处在于:A、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单位不同。太阳城突破了以血缘关系为扭结的家庭生产单位,代之以生产小组为基层生产单位,B、更重视生产劳动技能。主张使用“巧妙机械”,缩短劳动时间至每天4小时,其他时间从事科学、文化和体育活动。C、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反对采用奴隶和仆人。D、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其他早期科学社会主义者: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略);法国的德尼.维拉斯(略)

(4)、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A、在资本主义尚处在原始积累初期、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矛盾还未充分暴露的前提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是近代无产阶级先驱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理想社会的最初呐喊。

B、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未空想社会主义学术奠定了基础,

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深远的影响,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被恩格斯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微光”。

C、它们以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思想粗疏,缺乏理论论证。特别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理想,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

2、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摩莱里的平均共产主义及其《自然法典》

生平与代表著作。摩莱里的生平及其著作。摩莱里平民出身,当过教员,生卒年月不详。他写过不少著作,其中重要的是1752年以诗篇形式发表的《巴齐里阿达》和1755年以直接的理沦形式发表的《自然法典》这两部著作,尤其是后一部著作,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前一时朗的空想社会主义,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观点。 A、摩莱里同其他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是以理性论的历史观来论证空想社会主义的,他在《自然法典》中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是符合人类理性的黄金时代,但那是人们无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并不认为它是最好的社会,以致发生一连串的理性失误,使原始公有制变质,私有制出现,待到人们蒙受私有制祸害之后,人类理性才逐步成熟起来,终于发现,任何状况都不能比单纯的自然状态更美妙。于是,人们便试图改革法律去逐步接近黄金时代。摩莱里深信,人类社会最终会回到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理性的公有制社会上来。

摩莱里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发展过程的见解颇具新意,但他把这种发展完全归结为人类理性的发展,则是唯心主义的。

B、摩莱里从上述历史观出发,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私有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说: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母,是造成一切政治上和道德上罪恶现象的原因:私有制使富人对穷人进行残酷治上和道德上罪恶现象的原因:私有制使富人对穷人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使贪婪、残暴,凶恶,阿谀奉承、虚荣、伪善、野心、妒嫉和懒惰等一切恶行,像瘟疫一样流行。摩莱里还进一步揭露私有制国家只不过是维护剥削阶级私利的工具,因为它逼使穷人忍受少得可怜的报酬,却使游手好闲的富人得到优厚的收入。

C、在批判私有制的基础上,摩莱里首创用法律条文形式来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他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基的压迫和剥削,使贪婪、残暴,凶恶,阿谀奉承、虚荣、伪善、野心、妒嫉和懒惰等一切恶行,像瘟疫一样流行。摩莱里还进一步揭露私有制国家只不过是维护剥削阶级私利的工具,因为它逼使穷人忍受少得可怜的报酬,却使游手好闲的富人得到优厚的收入。

在批判私有制的基础上,摩莱里首创用法律条文形式来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他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其特征是:

a、按行业组织生产。整个生产分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除科学,艺术界少数教师、学生外,凡20一25岁有劳动能力的入,都必须务农,期满后方可从事原来所学或从事的行业,年满30岁才得到批准从事科学和艺术,且有一定限额。

b、平均分配生活消费晶。生活消费品“均按同一规则”分配。30岁以下的公

民,穿同样的衣料和服装,同一行业的服装颜色一样,不能过于华丽,甚至连病人.犯人的待遇,也毫无差别。某一产品不够时停止发放。其按需分配制度,比起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带有更严重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

c、“宗法式”的政治静度。全国最高领导是元首,还设有最高参议会和政务会。各省.市体制与此基本相同,育省.市长和省、市参议会、政务会。省.市长以下设旅长.家长。国家元首、族长、家长实行终身制,其他职务一年一换.这种轮换制和终身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反映了封建行会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未来社会中,摩莱里对教育、科学、文化、都同样给予重视。

(2)马布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生平与代表著作。加布里埃尔·博诺·德·马布利是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1709年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市的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耶舞会学院。先后担任过神职和外文官,后弃官潜心社会科学研究,1785年病逝。他著述甚多,其中影响较大的社会主义著作有1758年写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768年写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对政治社会自然的和公然的秩序的疑问》、1776年发表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马布利的泎多著作以论战的形式阐明自己的理论体系,富于理论性和逻辑性.

主要观点。马布利同其他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也是用理性论来论证共产主义的正义性和必然性的。他认为.理性。自由和幸福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本性,理性是引导我们走向幸福的唯一指导者,它引导我们逐步实现财产公有、联合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A、马布利认为:人类在原始社会曾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团结互助的生活,生产由渔猎发展到农业而后到手工业,人人是平等的,这是符合自然状态的黄金时代。但后来由于公务员失去公正,化公为私,公权变为私权,最后成为统治者,导致公有制瓦解。

B、认为私有制社会的建立,违反了自然状态,它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少部分人压迫大部分人和暴君专制的出现;它造成贪欲竞争、惊夺、游手好闲等种种腐败现象和不平等,带来人品降低的一切不幸;它造成了频繁的对外侵略战争。马布利指出,既然私有制造成暴君专制的出现,那么人民就有权拿起武器恢复自由.反抗暴政。但是,他并未由此进一步得出应当以暴力革命消灭杜有制的结论。

C、在批判私有制的基础上,马布利提出了他的理想共和国的设想:“在这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按需分配。马布利指出,由于私有贪念对人们侵蚀太深;理想社会不可能很快达到.只能逐步实现。据此,他制定了一套改造社会的立法方案。这些方案,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具有“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特点。

a、实行限额土地法。限定人们占有土地的数量,禁止超额占有,以保证公民之间的平等。

b、改革税制,减少税收。只征收直接土地税,废除各种苛捐杂税;有财产者纳脱,无财产者免税;以免滥征、超征课税,使执政者产生不公正的念头。

c、制定“取缔豪华法”,反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d、限制遗产继承权,使财产逐步分散.以利于实现财产平等。

e、禁止经商。因为商业是一种罪恶勾当.使人堕落。

从上述改革措施看,马不利对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是坚决反对的,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把贫富拉平,限制大私有者,改善贫苦群众的生活。但是,他不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原封不动的情况下,实行这些措施只能是幻想。

(3)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

生平与代表著作。格拉古·巴贝夫(原名弗朗斯瓦·诺埃尔·巴贝夫).是18世纪末法国平等派运动的杰出领袖和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出生于法国毕卡迪省圣康坦城的一个穷苦家庭,童年随父自学文化,15岁开始独立谋生。他留心观察社会,勤奋好学,阅读了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大量著作,其中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对他影响尤大。1789年7月14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友,巴黎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他立即奔赴巴黎,投入革命斗争。他领导革命运动,曾三次被捕,组织了“平等派密谋革命委员会”,准备武装起义。于1797年5月27日第三次被捕后被判处死刑。

主要观点。巴贝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大量散见于他为报刊所写的文章、在法庭上的辩护词和给战友的书信,以及平等派组织的文献。由于巴贝夫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主要形成于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时期,因而他已不再像摩莱里那样,只批判一般私有制社会,而是把主要批判锋芒对准资本主义这一私有制社会。

A、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雇佣劳动性质。巴贝夫指出,劳动人民是商品生产的直接参加者,晅他们什么必需晶也没有,而少数上流社会的人物,自己不劳动,只靠大多数人的血汗和劳动来生活。这些人“永远要购买群众的体力、智力和他们的劳动,同时又要让他们饿死”。巴贝夫虽然还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性质的思想,在这里已表达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思想较早的论述。巴贝夫指出,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是靠“饥饿的纪律”来维持的。他说:“好好工作,少吃东西”,甚至不给工人东西吃,这就是野蛮的、资本强加到我们身上的法则。”他还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大量产品变成废料,造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B、提出了未来新社会即“平等共和国”的构想。巴贝夫认为,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是自己的最终目标。这个真正自由和平等的理性社会,以国民公社为基层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公有制,人人劳动,平均分配,消灭不劳而获,游手好闲和因分配不公而带来的不平等。未来的共和国实行计划经济,根据精密汁算出的全社会需要,安排生产.这是对莫其尔计划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没有大城市,全体居民都住在农村,这同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是不同的。

C、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统治”的思想。巴贝夫在法国大革命刚结束不久,就从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着眼,敏锐地指出,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富人的革命”是完成了,但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人民的革命”还没有完成。因为广大群众被压迫被奴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革命必须继续下去,直到它成为人民的革命为止”。

巴贝夫认为,在人民革命之后,应当买行。人民统治,以保证劳动人民得以享受一切政治经济权利和真正当家作主,井进—步过渡到“平等共和国”的共产主义社会去。

巴贝夫关于“富人的革命”和“人民的革命”的区分,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贡献。

3、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加强。德国虽然还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井开始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现代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随着英、法、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进一步暴露和激化。反映这个时期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是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德国魏特林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

这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从而把他们、尤其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理论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批判更深刻,对未来社会提出更多的天才预见,使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资料来源。

(1)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生平和代表著作。克芬德·昂利·圣西门是19世纪初期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1760年10月17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他的老师,著名的启蒙学者达兰贝尔那里接受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宗教迷信持批判态度。他17岁入伍,19岁随法国军队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近5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促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他头脑中层主导地位。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他回国放弃伯爵爵位,积极投入革命斗争。这标志着他最终完成了从封建贵族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转变。但是,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圣西门被群众革命暴力所吓倒,终于退出革命,从事多年的金融投机活动。

资产阶级在法国建立政治统治以后,新社会的重重矛盾。又唤起圣西门“为改进人类文明”的热情。他潜心钻研科学知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形成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802年发表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和1808年发表的《19世纪科学著作导论》,初步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他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第二次转变。

圣西门成熟的社会主义著作完成于19世纪20年代。1821年发表的《论实业体系》和1823一1824年出版的《实业家问答》,论述了以实业制度作为未来理想制度代替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825年出版的《论文学、哲学和实业》一书,反复强调了无产阶级有充分的远见和理财能力,同年出版的《新基督教》,是他最后的代表作。马克思认为他在这一著作中直接以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出现,宣告他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1825年5月19日,这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逝世。

主要观点。

A、关于历史观中的深刻见解。

圣西门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系统阐述的社会历史观中,也提出了不少包含着辩证的和唯物主义的萌芽。他明确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规律的不断上升和进步的发展过程。旧的社会制度是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前提,新的社会制度是过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延续。他把人类社会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解体的“过渡时期”或“新封建制度;未来的-实业制度”社会。他指出,每个社会的存在都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每个社会都包含着衰亡和新生两种对立的因素,通过斗争,新生的力量必将战胜衰老的力量,人类的“黄金时代”不是在过去,而是在未来。是衰落中的贵族和实业活动中逐步取得领导地位的实业阶级之间的斗争。他在1802年写成的第一部著作中,就看出了法国革命时的“恐怖统治”是无财产群众的统治,了解到法国革命不仅是贵族和市民等级之间,而且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恩格斯认为“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a、指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新的奴役制度。圣西门认为,法国革命“这一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只是产生了新的奴役形式,这种新的奴役形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盘踞最上层的是少数游手好闲者,创造财富的广大劳动者被压迫在最底层。

b、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圣西门指出:穷人没有工作,工人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廉,农民的劳动收益很少,他们的物质生活十分悲惨,精神生活更加悲惨。造成工人贫困的原因,一是一小撮统治者为了豢养一大批行政的和暴力机关的官员,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无政府状态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必然结果,是无法克服的。

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冷酷的利己主义。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利己主义占支配地位。利己主义这个人类坏疽侵害着一切政治机体,使人们道德沦丧,精神低下,贪得无厌,它驱使统治者对内千方百汁地获取特权和掠夺穷人的劳动果实:对外发动掠夺他国的侵略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d、资本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不是永恒的制度。圣西门指出,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历史进步,但它不过是旧的封建制度和未来社会制度之间的一个“中间的和过渡的体系”,必将破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把它当作永久的制度,那显然是荒谬绝伦了。

C、“实业制度”

圣西门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提出并论述了人类未来黄金时代的“实业制度”。他说: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a、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圣西门说,在新的政治制度下,社会组织的唯一而长远的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民族造福。在这里,既提出了“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未来社会唯一的长远目的,又提出了充分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知识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使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这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对许泎多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禁欲主义思想的一次大突破。

b、建立能够实现满足人们需要和造福民族这一目的的财产所有制。圣西门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于所有权的保存,而不是制定这项权利的法律,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因此,应当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规定所有制,使它既兼顾自由和财富,又造福于整个社会。他明确指出:“必须使所有制方面的革命带来使大多数无产者拥有财产的结果,以使无产者能出色地管理财产”。圣西门为实业制度的所有制规定的这些原则,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但他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无法解决为实现实业制度的目的的所有制呵题。

c、实行人人劳动,按劳动、才能、资本分配的制度。圣西门认为,实行普遍劳动原则,是未来社会实现最大限度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脑力工作也是劳动,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的重要思想。在分配方面,圣西门提出未来社会的每个人的收入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这无凝是对以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平均主义的否定,包含有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但他把工厂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都看成劳动者,并承认他们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实业制度的分配保存了剥削收入。

d、实现民主平等,能人治理。圣西门预言,实业制度已消灭了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现象,社会权力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的领导。也就是说,实业制度是废除了国家的社会。实业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最优秀的实业家组成的最高行政委员会和由最有才能的学者组成的最高科学委员会。圣西门所说的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

为保证实业制度的领导者为无产阶级谋福利,防止特权复活,圣西门提出几条原则:第一,人民领袖由人民选举;第二,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权利;第三,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实业制度的领导者和人民群众是平等关系。

e、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建立新的道德风尚。圣西门认为,建立新的道德的目的,是使每个人最大可能地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贡献给社会和大多数同胞.因此,必须反对利已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危害社会的人必须受法律惩罚。学校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还特别要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广泛了解和接触社会,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还要进行生产劳动教育,使每个人提高生产积极性。尊重别人生产,应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生平和代表著作。沙利·博立叶是19世纪初和圣西门齐名的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1772年4月7日出生在法国贝藏松的一个富商家庭。早年丧父,中学毕业后从事商业。他当过店员、推销员和经纪人,到过里昂、巴黎、卢昂、马赛和德国,荷兰、英国等地经办商务,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种种丑恶内幕,有较深的了解。

1793年,傅立叶的商品被叛乱的吉伦特党征用,后又被雅各宾党人视为叛军的支持者而遭数次逮捕。因此,他对雅各宾革命专政一直持敌对态度。

法国大革命后,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暴露,使傅立叶对刚建立

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极度失望。他立志去发现和创造新的科学,为造福人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于是,他刻苦自学,博览群书,深入调查,研究思考各种社

会问题,终于形成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从一个商人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转变。

傅立叶自称在1798年领悟到了自己理论的萌芽。到1803年,他第一次发表了重要论文《全世界和谐》,指出文明制度不合理,必将被和谐制度所代替。这标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初步形成。1808年,他在《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简称《四种命运》)中,阐明了他的宇宙现和历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未来社会的主张。1822年,他出版了《论家务一农业协作杜》(亦称《宇宙统一论》),着重描述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1829年发表的《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简称《新世界》)是傅立叶进一步考察法国工业革命和经历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全面系统和通俗地阐述自己观点的一部重要著作。1837年写成的《论商业》一文,是批判资本主义商业的杰作。同年10月10日,博立叶病逝于巴黎。

主要观点。

A、历史观中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因素。

傅立叶的历史现从根本上说仍是唯心主义的理性论和天才史现,但在他的历史观中,有着不少珍贵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他认为,人类社会是有规律地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和发展的,社会运动是一切形式的运动中最高级的运动,有着其特殊的规律。他把人类历史分为32个时期,并对前8个时期进行了具体论述。这8个时期依次称为原始时期、蒙昧时期、宗法制度、野蛮制度、文明制度、保障制度、协作制度和和谐制度。他所说的文明制度就是目前所处的历史时期。半个世纪之后,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是由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的。这个历史分期得到了恩格斯的肯定。可以看出,摩尔根和傅立叶的历史分期很相近。

傅立叶还把文明制度划分为奴隶制度、封莲制度和以“商业科学”为特征的阶段以及形成商业封建主义的阶段。后两个阶段,相当于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将被和谐制度所代替。

傅立叶还以生产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基奉标志。他认为原始时期以渔措为主,没有交换。蒙昧时期以畜牧为主,有直接交换。这两个时期是“生产活动以前的时期。宗法制度出现了小规模生产,进行间接的中间交换。野蛮制度是中等规模生产,文明制度出现了大规模生产。这3个时期的生产又部是分散的、欺诈的、令人厌恶的生产。保障制度、协作制度和和谐制度的生产是协作的,诚恳的、诱人的生产。这9个制度只是协作化的程度不同。以上分析说明,傅立叶已猜到了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生产状况相适应,表明他的历史观已经有了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恩格斯说:“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是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

B、对资本主义制度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这是傅立叶学说中最为出色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对雇佣工人的残酷剥削时说,文明制度创造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高度发展的科学艺术,但它却不能保证给予人民劳动和面包。因为文明制度是少数富人掠夺穷人的制度。工厂主阶级所关心的是缩减工人的工资和掩盖他们的贫困,而“一无所有的阶级”终日劳动,工资微薄,加之官吏、军人、商人盘剥,往往死于贫困造成的饥饿和疾病。傅立叶深刻地指出:在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恢

复了的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地狱。

傅立叶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及其严重后果。他说,文明制度虽然创造了大规模生产,但因分散经营却造成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混乱,供求失调,使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当英国爆发第一次全国性危机之后,正是傅立叶第一个指出了这是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危机。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这一论断,说它“中肯地说明了一切危机的实质”。

傅立叶还深刻地指出了竞争和垄断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在文明制度的最后阶段,竞争将向自己的反面转化,形成商业封建主义的垄断。马克思认为傅立叶做出这样的预言是他的“不朽功绩”。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罪恶现象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批判。他列举了资本主义商业中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买官卖官、哄抬物价、掺假掺杂、制造饥荒、偷运走私、宣告破产、贩卖黑奴等等36种罪行,又把每种罪行列举出多种表现形式。他指出,资本主义给商人以绝对自由,商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中断商品流通,把粮囤积起来甚至毁掉,迫使劳动人民在饿死威胁下,不得不以3倍价格购买粮食,商人以36种“破产”形式制造可耻的破产骗局大发横财,造成严重的社会恶果。傅立叶说,这比拦路抢劫更加可恶。

傅立叶还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文明是欺骗的王国,而道德则是它的工具”。资产阶级宪法中规定的所谓人权,都是对人民的欺骗。他认,资产阶级的道德败坏露骨地表现在两性关系上。文明制度下的婚姻只不过是金钱的卑鄙龌龊的交易。那里的上流社会以通奸、诱奸为荣,并得到法律保护。傅立叶第一个表明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傅立叶最后以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的论调。他指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短暂的阶段,不会有永恒的制度。因此,“必须怀疑文明制度,怀疑它的必要性,它的完整性

“我以及它的持久性”。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以后得出结论说:

的目的不在于改善文明制度,而在于消灭这个制度”。

C、未来“和谐制度”。

傅立叶提出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的未来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

a、和谐制度是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的协作社的总和。作为和谐制度的基本单位的协作社,称为“法郎吉”,它既组织生产,又组织生活。每个“法郎吉”由1620人组成,根据不同种类的劳动分为若干为“谢利叶”的专业劳动队;队下面又分成若干小组。“法郎吉”的领导机关称为权威评判会,由各“谢利叶”的领导人、大资本家和其他受人尊敬的人组成。各“法郎占”之间是完全平等友好的关系。

b、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傅立叶认为,只有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高度发展的科学艺术同协作结构的完善统一,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在和谐社会里,以农业为主,工业为副。工农业、教育、科学、艺术和家务等劳动都充分协作。因此,和谐社会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社会。

c、人人劳动,按比例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傅立叶认为,劳动是每

个人天生的爱好,但只有在和谐制度下,人们各种情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劳动才真正成了人们的爱好和享受。那时,人们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工作;各类社会成员、各个生产组织之间,梅自觉地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劳动竞赛。与劳动是一种享受的观点相联系,傅立叶最早提出了劳动权力,是“最主要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在消费品分配问题上,博立叶一方面彻底否定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但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按劳动占5/12、才能占3/12、资产占4/12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原则,使资产阶级凭借资本取得利润而大大超过一般劳动者的收入,从而保留了剥削。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方案,虽然是一个具有明显阶级融合倾向的空想方案,但却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对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欧文的“公社制度”。;

生平和代表著作。罗伯特·欧文是19吐纪初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771年5月14日出生在英国北威尔士蒙哥马利郡纽塘镇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因家境贫寒,只读完初小,他9岁就开始到商店当学徒。1787年,欧文到英国纺织业中心当店员。两年后,与人合办一个有40人的小工厂。不久,又独自经营一个小纺织厂,并获得成效。1791年,被聘为一个有500名工人的大厂经理。欧文从小就刻苦自学,到曼彻斯特后,更加关心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并于1793年参加当地的“文学哲学”活动,结识不少学术界人士,接受了唯物主义启蒙学者的观点,逐渐形成了他的关于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并在工厂中进行试验。4年后,他又与人合伙创办由几个工厂组成的“查尔顿公司”,自任经理,进一步扩大他的试验。

1800年,欧文从曼彻斯特到苏格兰,成为有2000名工人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的经理兼股东,开始他更大规模的改造环境和人的性格的试验。他把工人每天工作时间由13个小时减少到10个半小时,还提高工资,开办公共食堂和廉价合作商店.为工人子弟设立学校和幼儿园。经过这一系列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措施,新拉纳克厂面貌一新,工人增至2500人,成为酗酒,诉讼、警察、贫困救济等完全绝迹的模范移民区。改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股东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使欧文成为一位既赢得下层社会尊敬,又获得上层社会赞许的闻名全欧的慈善家。但是,欧文并没有在荣誉面前停步。他清楚地看到,即使在他工厂中做工的工人,他们的奴隶地位并及有改变。他发现,由于机器的采用,新拉纳克工厂2500名工人每日生产的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以前,要用60万人才能生产出来,两者消费掉的财富的差额,显然是落到了企业主的手里。这是不合理的,应该使它成为共同的财富。恩格斯指出:欧文的共产主义就是通过这种纯粹营业的方式,作为所谓商业计算的果实产生出来的。它始终都保持着这种实践的性质。

1820年,欧文发表了《致拉纳克郡报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空想让会主义观点,标志着欧文已由资产阶级改革家转变成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

1824年,欧文到美洲置地,进行“新和谐公社”试验,失败后1829年回国,又积极投入和领导工人掀起的合作社运动,企图以此逐步实现改造社会的计划,但

也失败了。此后,他逐渐脱离工人运动,试图把工人运动引向温和道路。尽管如此,欧文毕竟是“-英国共产主义的代表”,是“社会主义者运动的创始人”,他对解放无产阶级的信念是始终不渝的。1858年11月17日在故乡逝世。

主要观点。

A、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欧文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同圣西门和博立叶一样,也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之间具有连续性。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从最初的渔猎时代经过游牧时代而进入犁耕时代的。前两个时代,人人享有自然权利,没有私有财产。到了犁耕时代,人们承认谁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谁就有权占有这块土地。因而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产生了私有制,人类进入了没有理性的阶段。但是,私有制社会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私有制社会必将被文明幸福的公有制的理性社会所代替一样。欧文比圣西和傅立叶高明的地方,是他考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然性。

欧文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最集中表现在他的“关于人的性格形成”的观点上。他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由他出生后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由此,他得出了必须把恶的资本主义环境改造为共产主义善的环境,从而把社会成员都变成善良、聪明、有用的人的革命结论。但是,欧文的社会历史观根本上说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他虽然提出人的性格决定于社会环境,却认为恶劣环境是由“没有经验和无知的人”造成和支持的,是没有受良好教育的结果。因此,社会环境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B、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欧文的批判,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这在社会思想史上还是第一个。

a、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揭露和批判。欧文以李S图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他认为,既然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那末劳动者就应占有自己创造的全部价值,他在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剩余严品”的概念。他说,工人除了生产出自己的生活资料外,还生产出剩余产品,这部分剩余产品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这说明,欧文已初步触及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从这点出发,欧文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的社会后果,是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他说,工人阶级创造出来的机器,本来可以成为人类最大的福星,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的使用却成下人类最大的祸害。这种祸害就是大量的工人被机器排挤而失业,大量的童工和女工成为资本榨取的对象。工人劳动时间延长,工资却下降了,劳动阶级遭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沉重的苦难。欧文进一步指出,由于拥有资本的“雇主把雇工只看成获利的工具”,占有工人在机器生产中创造的大量果实致富,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富有与贫穷。豪华奢侈与忍辱受苦这样两种极端现象的反常结合。

a、论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欧文指出,由于劳动阶级日益贫困,劳动力价格又很低,而科学发明所造成的生产力却迅速地增长.其结果必然是为市场而生产的行业很快就会发生危机。和博立叶一样,欧文主办的《危机》杂志也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看作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

b、指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贫困化和现代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欧文猛烈批刘资本主义私有制。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是贫困的唯一根源;私有制和宗教以及资产阶级婚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三位一体的祸害,私有制则是其中的主要祸害。

它使人产生利己主义,使富人变成“衣冠禽兽”,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惊夺,它引起专横和奴役,仇视和战争。欧文认为,宗教是维护私有制的,它起着欺骗、毒害人民思想的作用;婚姻制度则是以私有制和宗教信仰为基础,给妇女和儿童带来极大痛苦。因此,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制度必须一起废除。

c、严厉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欧文说,各国政府都是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生产阶级的结构,任何政体都没有为人民造福,现存的法律制度都是强者欺负弱者的工具。

C、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未来新社会的方案

欧文指出,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对现存制度。进行极其彻底的改造。为此,他从他的关于人的性格形成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以公社为基层单位的未来理想社会的方案。

a、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欧文认为,在公社里,除了纯粹个人日用品外,一切东西都是公有财产。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之间利益一致,促使人们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在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劳动和、资本的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公社中,机器和发明将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生产力将迅猛发展,每个社员劳动时间将大大缩短,丰富而优质的产品将不断增加。

b、公社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成员既从事工业生产,又从事农业生产,既参加工农业生产,又参加行政管理工作。这就体现了欧文关于消除城乡对立以及脑力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思想。

c、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由于产品极为丰富,每个社员可以到公社仓库里领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因此,公社内部没有商品、交换。各公社之间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不同,可根据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交换剩余产品。

d、公社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欧文明确指出,为了使新社会的人得到全面发展,所有的人生下来就要受到良好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方面最完善的人。儿童从7岁起就把智育和体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未来的社会中,由于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方面实现了普遍的平等,男女的结合不再有人为的障碍,真正实现了婚姻的自由。为了使人们健康和幸福,欧文还提出新社会应当制定必要制度,适当控制生育。

4、卡贝、德萨米、布朗基、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

背景。埃蒂耶纳·卡贝、泰奥多·德萨米、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威廉·魏特林是19世纪30、40年代法,德两国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们从以往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著作,特别是从三大空想家的著作中吸取了思想材料,形成了各自的空想共产主义体系。他们在形成自己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卡贝以外,都程度不同地继承了巴贝夫主义的革命传统,布朗基更是继承了巴贝夫的暴力革命思想。这一情况,反映了这一时期法、德两国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也反映了无产阶级力图通过革命斗争实现自身解放的愿望。30-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在尝试把空想共产主义理论与现实运动相结合方面,还是在革命和专政等理沦问题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方面,都提出了新的东西,具有新的特点。

生平和主要著作。

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空想家们的理论与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往往是脱节的。以莫尔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注重对理想制度的描述,而以闵采尔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则注重行动和实践。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空想社会主义,在30-40年代的空想家们眼里,得到了初步的结合。德萨米是第一个把巴贝夫主义的革命传统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乌托邦的理想同现实的运动结合起来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不仅创立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对这个理论体系进行了不倦的宣传。他积极投入当时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去,组织了共产主义聚餐会,领导了当时法国比较有影响的秘密团体“平等者协会”、“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者协会”。

与德萨米同一时期的布朗基和魏林,更是积极地把空想理论与当时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空想社会义者。

布朗基先后组织革命团体“家族社”、“四季杜”和“中央共和杜”,积极宣传他的共产主义和发动与领导工人群众推翻资阶级统治的斗争。为此,他多次被捕,先后被监禁30多年,但为无产者和劳动群众的解放斗争,意志始终如一。

魏特林,1836年巴黎成为刚刚建立的德国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主要领导之后,开始他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家的生涯。一方面著书立说,建立他的空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在工人中宣传共产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的罢工斗争,推动了德国早期的工人运动的发展。

主要观点。

在理论方面,30年代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们,除了承认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外,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A、进行社会革命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德萨米认为,要消除私有制和现代关系中的一切罪恶,就必须进行暴力革命,为此他呼吁无产者起来向资本主义旧制度冲击。布朗基认为,一切革命都是由社会内部的矛盾、由阶级斗争的激化引起的,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只有通过革命,特别是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才能改变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他指出,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为此他还呼吁:革命是我们所必需的,“革命万岁!”

魏特林还指出了革命有物质的与精神的,暴力的与和平的,流血的与不流血的两种方式。在这一点上,尤其是暴力革命不可避免的思想,他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甚至超过了法国革命家布朗基。但是,魏特林也和布朗基一样,所主张的暴力革命,只是少数人的密谋暴动。魏特林也不懂得真正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有组织的革命群众运动。他把革命看作闪电般的行动,把第一个带头和坚持斗争的人看作革命领导者。可见,他心目中的革命还没有摆脱工人群众自发暴动的性质。

B、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卡贝发挥了巴贝夫等人提出的有关过渡时期思想的幼芽,把它发展成更为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他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立即实现,在私有制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之所以必需,一是富人和私有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放弃私有财产和接受共产主义;二是穷人的管理才能不可能很快培养出来;三是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准备。

那么什么是过渡性的社会呢?卡贝解释说:这是一种既保留私有制,又尽可能迅

速消灭贫困和逐步废除财产与权力的不平等现象的制度;它通过教育为共产制度培养新一代或者若干代人;它实行普选制,并首先开放言论和结社自由。

卡贝还认为,既然在过渡时期还存在私有制,就必然会出现犯罪行为。因此,专政手段是必要的。

德萨米和卡贝一样,也认为从现存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要有一个过渡时期。但他坚决反对卡贝主张在过渡时期保留私有制和通过和平方式进入共产主义。他主张在过渡时期里必须剥夺敌人的所有权和货币,建立和发展公社组织,以便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布朗基明确指出,在过渡时朗中,必须建立强大的革命政权,实行革命专政。他反对在革命胜利后过早地举行民主选举,反对给敌人以任何自由,必须铲除旧的国家制度和暴力机构,代之以“巴黎专政”的政府和人民武装;剥夺敌人财产,加强对工商企业管理,并逐步推行共产主义协作制度。但他所说的专政不是整个无产阶级的专政,而是那些实现了变革的少数人的专政。

魏特林也认为,从推翻旧制度开始,到新制度建成,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他提出在革命胜利后立即建立革命政府,组织革命军队,实行专政;没收剥削者财产,改善人民生活;组织生产,发展经济,逐步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但是,魏特林不是依靠无产阶级,而是认为只有他这个“第二救世主”才能实现过波时期的专政任务。

C、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德萨米超过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不仅把无产阶级看作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还逐步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基于这种观点,他主张“要往无产者的头脑里灌输真理”。无产者只有研究革命理论,才能在同旧制度的斗争中团结一致,取得胜利。可以说,这是无产者不能自发地在头脑里产生共产主义,必须从外面加以灌输的思想的最初表述。

德萨米还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党,把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是,由于德萨米把城市小手工业者和农村的贫苦农民都看作无产阶级,所以,他所要建立的政党还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魏特林对无产阶级作用的认识,不仅远远超过三大空想家,而且比德萨米前进了一大步。他第一次发现并论述了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力量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本身。

D、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萌芽的论述。魏持林指出,私有制产生以后才产生祖国的概念。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祖国是与私有财产紧密相联的,谁有祖国,谁就有一份私有财产;谁要没有财产,谁就没有祖国。无产者的财产早已被资产阶级剥夺光了,所以他们现在没有祖国。

魏特林揭露,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掠夺更多的财富,往往打着“爱国”的旗,驱使各自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战场上互相厮杀。他指出,对于无产者来说,不论是本国的资产阶级还是外族的资产阶级,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都必须反对。各国的无产者都是被资产阶级剥削的奴隶,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各个资产阶级国家,都不是无产阶级的祖国,而是他们的监狱。因此,各国无产者不要受本国资产阶级的欺骗,要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只有到那时,社会以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方式照顾到它的一切成员的生活的时候,无产阶级才会有祖国。对于这样的祖国,应该颂扬它,为它而死,为它而斗争。

魏特林的这些思想,闪烁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火花。

三、社会主义理论的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1、飞跃的主、客观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三大革命运动)

(2)理论思想基础(三大理论学说和三大思想来源)

(3)马、恩个人的历史功绩

A、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835年10月就读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不久,就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推崇者。此时德国的黑格尔派知识分子中,因黑格尔本人的逝世而分裂成左、中、右三派。右派即老年黑格尔派,他们强调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强制性,将黑格尔哲学视为绝对真理,力图在哲学和宗教之间进行调和。青年黑格尔派主要由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反对老年黑格尔派的上述观点,在政治上他们反对粉饰现实,认为现存秩序同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与实在的统一相差太远,因此主张彻底地批判和改造这个不合理的现实。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1841年完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提出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批判现实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论证了自我意识与现实、哲学与世界、人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核心就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德国当时的封建统治及其精神支柱——宗教神学,表现了其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恩格斯1820年出生于巴门市一纺织主家庭,中学是辍学经商,来到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不来梅。由于青年恩格斯酷爱文学,不久参加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捍卫信仰和出版自由的文学社团,成为了当时那些具有鲜明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特点的青年德意志运动中的一员,加速了其摆脱其家庭所受的宗教虔诚主义影响的进程。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的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指出了虔诚主义的伪善,认为虔诚主义是工厂制度的精神支柱,是工厂主的护身符。《乌培河谷的来信》正式标志着恩格斯与宗教虔诚主义的彻底决裂。不久,他脱离了青年德意志运动,投身于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9月,到柏林服兵役,同“博士俱乐部”的核心成员鲍威尔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在普鲁士政府的红人、德意志封建专制的辩护士谢林到柏林大学讲学的期间,恩格斯连续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哲学》、《谢林和启示》、《谢林——基督的哲学家》等文章,尖锐地批判了谢林对黑格尔的攻击以及所宣扬的非理性主义、蒙昧主义,捍卫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最终导致谢林被迫辞去柏林大学教职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B、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本想在波恩大学谋取教授职位,从事学术研究。由于其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反专制立场,受到了政府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排挤,使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最后只好转而从事报刊工作,直接投身现实斗争。

莱茵时期。1842年10月,马克思受聘《莱茵报》主编,从此开始了他的莱茵时期。在此期间,他曾参与了著名的“林木盗窃”问题,先后发表了《关于林木盗

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开始关注人们的物质利益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认为在人的意志和行动背后存在着一些象“呼吸一样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社会关系,它对国家制度和管理制度起支配作用,是一切国家生活的客观基础。这些认识,使他脱离了从人的理性去认识社会正义的青年黑格尔派观点,开始了向唯物主义转变。马克思在莱茵期间,也是德国的共产主义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时期,马克思发表了《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主张的赞同,指出了共产主义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并试图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莱茵报》被查封后,1843年5月,马克思专门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罗茨纳赫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写成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批判地分析黑格尔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开始了探索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问题,为创立唯物史观铺就了第一块基石。

巴黎时期。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与青年黑格尔分子卢格一起创立《德法年鉴》,马克思为首期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此时恩格斯也已服完兵役,来到了曼彻斯特,在此研究了大量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并十分支持马克思创办《德法年鉴》,亲自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由于马克思与卢格在观点上的差异,《德法年鉴》出了第一期就停刊了。

《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受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借助黑格尔的“异化”命题,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的自我异化”、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等命题,对青年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伟大的合作。1844年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从此开始了亲密的合作。合作的第一项成果就是《神圣家族》。1845年春,马克思又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久,两人又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唯物主义史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1847年,马克思第一次公开发表《哲学的贫困》,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主义所阐述基本立场批判了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批判蒲鲁东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初步结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批判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

(1)《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他们受大会的委托起草了后来被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不仅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而且是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恩格斯在谈到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德国社会主义时曾经写道:起初它有两个独立的派别。一方面是纯粹工人运动,即法国工人共产主义的支流;这个运动产生了作为它的发展阶段之一的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其次

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而产生的理论运动;在这一派中马克思的名字从一开始就占有统治地位。1848年1月出现的‘共产主义宣言’标志着两个派别的融合。这个融合是在革命熔炉中完成和巩固起来的。这里说的“融合”,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公开发表的纲领,正是这个结合过程的产物。《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阐述。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A、《宣言》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下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目的。它指出,在一切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各个对立阶级之间不断地进行有时隐蔽的、有时公开的斗争,正是这种斗争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并提出了-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的著名原理。

B、《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于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佯不可避免的。”

C、《宣言》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指明无产阶级所担负的是埋葬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井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D、《宣言》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规定了党的纲领和斗争策略;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攻击和诽谤,论证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批判了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并对空想的批判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作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产生的条件及其历史作用;提出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等等。

E、最后,《宣言》提出了充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对《共产党宣言》的现代解读

A、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每一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共有的原始氏族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B、关于社会变迁的思想

a、生产方式的变革是考察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

b、资本主义以前的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