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学习,增强信息意识,锻炼表达信息、捕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大量实例,以及讨论、游戏等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的环节,使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气氛中认识信息,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转变学生观念,使学生的观念从信息技术课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转变为信息技术课重点在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在举例时,实例本身所携带的情感和意义也是一种教育,例如地震灾区茂县的实例,就蕴涵了对爱心、互助等内容的思考。

③采用的实例大都注意新鲜,意在启示学生:关注时事,同样是信息意识和素养的体现。

④在每讲到信息的一条基本特征时,都启发学生从看似教条的信息基本特征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与现实紧密结合,让事实去说话,使学生获得的启迪和思考更加深刻。

二、教材分析

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1节,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要通过对信息的概念进行多角度分析、对信息基本特征进行生动讲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而不仅是学习软件操作。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所蕴涵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分析

在思想认识方面,学生在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提炼能力,因此在进行

1王雅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案例.

信息基本特征的现实意义的总结归纳时,应主要由学生去完成。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所以“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基本特征→小结。

(1)介绍新教材

(2)讲解信息定义

(3)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教材

在进行今天的学习之前,先来认识我们的新朋友,也就是我们新的教科书。大家可以看看,它与你过去计算机课的课本有什么不同?首先从目录浏览书本内容、再大致翻一下书本。

(请学生发言谈感受。)

教师归纳:过去的高中课本,很像是某个操作系统软件或者某几个应用软件的操作指南,教学的目标更强调对软件使用方法的掌握,而本学期我们新高一使用的是经过改编的新教材,从表现形式可以看到,我们的教科书更加精美,内容也更加丰富,从本质上来说,课程理念是它变化最大的地方,尽管这个课本还会涉及到一些大家在过去也许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但它更强调利用软件来加工处理信息,更强调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

除了这些变化之外,本书还增加了一张与书本配套的光盘,光盘里有教科书的电子版以及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等等在内的各种素材,还有在信息技术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的事迹和寄语。这些可以让我们从这些专家身上看到中国人在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

在这一学期,新教科书将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因此请大家把教科书和光盘都妥善保管好。除此之外,请大家准备一个练习本来做笔记。老师会定期收上来检查。

好,下面就开始我们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信息及其特征。

(二)什么是信息

首先,请大家环顾四周,你看到了什么?

然后,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感官感受着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广义上来说,我们的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就是信息。比如,风在吹,鸟在叫,有几片树叶在飘落等等都可以说是信息。但是,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又有它独特的含义。例如:

①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过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猜一猜”游戏:(逐句念出)这是一个坚强的团队。跟体育有关。尽管人员不断变换,这个团队始终由一群女孩子组成。这个团队曾经在80年代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在这届奥运会上,她们获得了铜牌。 (答案:女排)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的增加,不确定性随之减少。因而

我们可以认为信息论学家香农是侧重从信息的作用角度来下的定义。

②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物质。

举例:部队野外生存,如果只能携带……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③教科书上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举例:食用油的价格在上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同意停火。

这两个例子都包括对象和事件等具体的内容。

这几个典型的定义方式正是从作用、地位、内容等方面为信息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形象。丰富了我们对信息的认识。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①教师展示博尔特比赛时的照片,并提问: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用眼睛看到了那些信息?

通过他的肤色和外形知道他是黑人运动员,通过他参赛服装上的字可以知道他是牙买加选手,从他身披国旗举起1的手势可以知道他刚刚拿了冠军。通过北京奥运的标识知道是在本次奥运会所拍摄的照片。通过记录牌知道他刚刚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提问:博尔特本人在跟前吗?你是怎么了解到这些信息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信息是无法脱离载体而单独存在的,必须依靠载体来记录、表达和传递。

②信息的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猜词游戏。

规则:任选一组题,一人比划一人猜,再找一人计时,一人计数,游戏时间为1分钟。

食物:苹果,牛奶,瓜子,冰淇淋,玉米,鸡蛋,葡萄,矿泉水,面条。

家电: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电脑,电风扇,吹风机,电脑,电筒,洗衣机。

日用:枕头,被子,刷牙,眼镜,抹布,沙发,拖鞋,脸盆,纸巾。

动物:猴子,兔子,蛇,蝴蝶,老鼠,长颈鹿,蝌蚪,袋鼠,鸡,狗,猩猩。

运动: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竞走,游泳,体操,拳击,排球。

提问:他们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了信息?

引出载体有声音、动作、表情等。

提问:我们应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学生讨论)

现实意义:应充分利用载体(包括现代化的、传统的、自身的)去表达、交流信息。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

②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作为学生,每天在学习的科学知识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使人们能够从理性的角度看待世界,精神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这是信息在精神领域的功能,在物质领域,信息可以促进物质的生产。邓小平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促使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除了科学知识以外,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发展的机遇。

教师举例:报纸上的招聘启事会给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机会,求职信息又给寻找人才的单位提供选择。市场供求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常常还能够救急。

四川茂县今年的樱桃大丰收,樱桃个大味甜,往年来茂县观光旅游的游客是樱桃的重要消费人群,而我们知道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茂县属于重灾区,旅游业的停滞使得当地果农面对丰收却忧心忡忡,中央台及时的报道了这个信息,深圳的某个企业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投入大量资金采购灾区的樱桃,空运到深圳以低价买给当地市民,而深圳市民当天就把所有樱桃抢购一空。这个消息的及时发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灾区果农的燃眉之急。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所知道的这方面的事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简评)

(2)价值的相对性

提问:本届奥运会的男足决赛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

有的同学比较了解,甚至还看了整场决赛,而有的同学则丝毫没有关注。这说明如果你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注意与它相关的信息。而如果不感兴趣,就可能不会注意。因此说,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在生活中,同一个信息,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举例:近日,市民孔庆林发明出可避免拎较重物品时塑料袋勒手现象的“新型拎手”获得国家专利。孔庆林是哈尔滨制药总厂技术人员,今年59岁。他平时就是个细心人,经常发明些方便实用的小型家居用品在自家使用。一次,他从超市购物回家路上,见不少拎着沉重物品的顾客因塑料袋勒手直搓手,便有了发明“新型拎手”的想法。记者看到,这个“新型拎手”非常简单,壳体用塑料制成,有手掌大小,壳内设有槽沟,两端各设一个卡簧,卡簧可以在卡簧滑道里滑动。将“新型拎手”套在普通塑料袋上,不仅可以避免因同时拎多个袋子而发生勒手的现象,还可以防止包装袋从手上滑脱。获得专利证书后,孔庆林已接连收到了4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邀请函和合作意向书。

稿源:哈尔滨新闻网提问:因为具有敏锐的信息捕捉和分析能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简评)

提问:你从这些事例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即信息价值性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应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信息的价值性。

3.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举例:《循表夜涉》——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了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按照原来的标记在夜里渡河,淹死的人有上千人。

先前标记的时候,是可以安全通过的,但后来水已经增多而变得危险了,也就是说先前派去的人获得的信息是有时效性的,而且时效短暂,部队应当根据夜里河水的情况再做决定,如果还按照旧的信息去办事,就会失败。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实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简评)

提问:你从这些事例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即信息时效性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应及时利用信息,善于把握信息所带来的机遇;面对情况的变化,应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4.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举例:萧伯纳对信息的共享性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这个例子说明了信息不会像物质一样因为共享而减少,反而可以因为共享而衍生出更多信息,由此也可见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实例?(例如互联网充分的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现实意义:在充分享受共享信息时,也要适当的拿出自己的信息,也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等的保护,例如在写论文时引用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在文章的后面应该注明。

5.信息的可伪性

(1)战争中的实例

“增兵减灶”典故是我国历史上一场典型的“示假隐真”、欺敌误敌、设伏聚歼的成功战例。为了诱使敌军进行追击,孙膑施展了“减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灶,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灶,造成在对手追击下,己方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而实际上却在暗中增加军事力量,等对方认为得势追击,却乘机借助有利形势反击获胜。

《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变之为“增灶减兵”。因为船大难调头的缘故,为了能够顺利撤兵,通常来说,主力部队都会采用一种所谓的“增灶减兵,且战且退”战术。

(2)现代假信息的危害

一条关于“海南香蕉有SARS病毒”的短信在迅速流传,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海南香蕉价格暴跌,大量香蕉腐烂变质,蕉农走投无路。目前,海南全省直接损失已经在5000万元以上。(2007年6月3日央视国际)

提问:同学们还能否列举一些事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简评)

提问:同学们对涉及他人的流言怎么看待?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出,对待流言、谣言各人持有不同的态

度。有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仅因为他有理智的头脑去判断是非,更因为他懂得宽恕造谣者的浅薄、无知。如果造谣者或者散步谣言的人就在跟前,可以当面驳斥,而如果对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起这个谣言,即使是在批判,但无形之中又充当了谣言的散播者。

提问:从信息的可伪性这个特征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现实意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前面信息的共享性联系起来看,在信息共享方面要有所选择。不真实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危害的信息不能传播。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探讨了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并且在学习信息的每一个基本特征时都获得了一定的启示。充分应用信息载体,善于发现和挖掘信息的价值性,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明辨信息的真伪性,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锻炼自己获取、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强者!本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六、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比较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在分析信息的概念及特征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启示,即应当重视自己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善于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利用信息,以此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本堂课由于跟现实结合紧密,且采用的方式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上课的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在于,在学生讨论时,还应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在小游戏或者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评价还需要更到位,在给予学生正确评价的同时还要能不断的点题。

【案例点评】教学案例设计和选用了很多生动的实例,具有针对性,超越了教材;教学过程紧凑、娓娓道来,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课为理论课,通过大量生动、有趣,且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信息及其特征,但缺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且教学反思略显不足。本节课有一定难度,但作者能这样设计已经难能可贵。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孙冬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技术及其特征》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这课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的编排。所有这一切都围绕信息而展开,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此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为后面围绕信息的一切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仅由老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下举出现象,学生进行探讨,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与同学们进行补充,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即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习惯。 (说重难点及三维目标)本节的重、难点是信息的一般特征,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丰富多彩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发现身边多种多样的信息及他们的共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说学生 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编码一

进制转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进制代码的优点 2、了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 3、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练完成进制的转换,进行简单的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不同进制的转换 2、二进制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不同进制的相互转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特征。我们说过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存在的,那么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通常用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比如说身份证号码,330501************,通过前六位可以知道居民的户籍所在地,接下来的八位是出生年月日,而最后的四位是序列号及校验码。从这个可以看出,每个代码都有它特别的意义。比如说,十字路口的路灯,红灯表示停,绿灯表示行等等。那么,在计算机领域中,代码是特指的,是指由0和1组成的数字代码。对于计算机而言,它只认识由0和1 组成的代码,其他的符号它一概不认识。那么,为什么要想将其他的符号代码给计算机处理,就必须要将符号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代码。那么这个由0和1组成的代码,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书本第4页。 学生:由0和1组成的代码叫做二进制代码。 教师:是谁提出二进制的?又是谁提出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代码? 学生:由莱布尼兹提出二进制。冯。诺依曼提出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代码。 二、新授 在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首先要将信息进行编码,把问题转换成二进制代码的计算问题。我们已经学过十进制、六十进制,那么今天来一起认识学习下二进制。 (一)十进制的特点 十进制有0、1、2、3到9的基数,逢十进一,就变成10。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的权值不同。这句话什么意思呢?456,4表示4个100,5表示5个10,而6表示6个1,那么,4所对应的权值就是100,5所对应的权值是10,6所对应的权值是1。这是十进制的特点。 (二)二进制的特点 二进制只有0和1,也就是基数是0和1,在所有的二进制数当中,只会出现0 和1,而不会出现其他的符号,比如说(11010) 2、(0101110) 2 (1011111) 2, 。 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二进制数都用括号括起来,并且下面标了一个2,这是为了避免与十进制数相混淆。 (三)二进制数相加 二进制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在十进制中,当25+9的时候,5加9等于14,逢十要进一,所以个位为4,而十位的一与25的2相加等于3,最后等于34。那么在二进制中,逢二进一,道理是一样的。

信息技术基础章节练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填空 1. 请同学们将下列信息归类。 A.书本 B. 电脑游戏 C. 路标 D.照片 E. 电视节目 F.通电话 G. 收音机的广播节目 H.鸡叫 I.Flash 音乐 J.国画 K.音乐 L.霓虹灯 M.报纸 请将以上的信息归类: 文字类信息: 声音类信息 : 动画类信息 : 视频类信息 : 参考答案: 文字类信息:A、 C、 M 声音类信息:F、 G、 H、 K 动画类信息:I、 L 视频类信息:B、 E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时效性___。例,_天气预报____。 2)依附性___。例,_交通信号灯__。 3)价值性___。例,远程教育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参考答案:C 3.人们对“红灯停,绿灯行”的理解,主要突出反映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信息及特征》巩固训练题

---------------------------------------------------------------最新资料推荐------------------------------------------------------ 《信息及特征》巩固训练题 《信息及其特征》巩固训练题 1.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 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 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2. 分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A 3. 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都进行鉴别和评价。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4. 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相同的。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B 5. 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1/ 7

】 A 6. 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 2019 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版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A 7. 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 2005 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8. 张勇打电话查询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为自己出远门旅行做好相关准备,这主要是从信息的( )进行考虑。 A.时效性 B.价值取向 C.来源 D.实用性【正确答案: 】 A 9. 小明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中奖信息,他是否应该回电话询问相关事宜。 ( ) A.是 B.否【正确答案:】 B 10. 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这说明要从( )进行慎重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A.信息的价值取向 B.信息的价值性 C.信息的来源 D.信息的时效性【正确答案: 】 C 11. 同一信息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无用,这说明( )。 A.信息具有时效性 B.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C.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D.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正确答案:】 D 12. 小小很喜欢书法。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物质、能量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有目共睹,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质能量的同时,缺乏了信息将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引出最终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既然信息对人类这么重要,那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又有哪些?引出本节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其实,我们对信息并陌生,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信息,下面师生共同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一:丰富多彩的信息(5分钟) 教师可以先回顾自己的感受,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进入一中之后感受到的信息,来体验信息的丰富多彩。 既然信息这么丰富多彩,那究竟什么是信息呢? 二、信息的定义(难点)(5分钟)

1.1__信息及其特征_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 5、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6、下列叙述中,(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信息的价值总是永恒不变的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_________。 A、可开发、存储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可压缩 D、可处理、再生 8、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 A、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可以共享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的 9、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天气预报、军事情报等信息会因时间的推移失去原有的价值,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 令狐采学 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

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物质、能量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有目共睹,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质能量的同时,缺乏了信息将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 一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集 浙教版 台州新桥中学信息技术组编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判断性的内容应在教学中处理好,比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对于学生认识生活的现象,解释信息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认识到,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一,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是很明朗。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必须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案例分析,从中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定义进行比较。 ②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探究

《信息及其特征》巩固训练题

《信息及其特征》巩固训练题 1.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2. 分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3.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都进行鉴别和评价。( )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4.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相同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5.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6.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2012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版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7.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2005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A.对 B.错【正确答案:】 A

8. 张勇打电话查询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为自己出远门旅行做好相关准备,这主要是从信息的()进行考虑。 A.时效性 B.价值取向 C.来源 D.实用性 【正确答案:】 A 9.小明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中奖信息,他是否应该回电话询问相关事宜。() A.是 B.否 【正确答案:】 B 10.“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这说明要从()进行慎重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A.信息的价值取向 B.信息的价值性 C.信息的来源 D.信息的时效性 【正确答案:】 C 11. 同一信息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无用,这说明()。 A.信息具有时效性 B.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C.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D.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D 12.小小很喜欢书法。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书法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就结束了。要是能早些看到这消息,那该多好!他从信息的()方面判断出这个信息已没有价值了。 A.价值取向 B.来源 C.时效性 D.增值性 【正确答案:】 C 13.人真的可以随意增高吗《家庭医生》杂志、某不知名医院网站刊登了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你认为哪则消息更可靠 A.网站 B.《家庭医生》杂志 C.都可靠 D.都不可靠 【正确答案:】 B 14.你最关心下列哪些信息为什么会关心这些信息 ①山东省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新举措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信息及特征练习题1.1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C )A.价值性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D ) A.价值性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8.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 B A. 书 B. 文字 C. 光盘 D. 网络 9. 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 报上登载"神七成功进行出舱活动"的消息 B.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 C. 电视中播出的奥运会各国金牌数 D. 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成绩 10、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电视机就是一种信息 B、一本书就是信息 C、网络就是信息 D、报上登载的招聘广告是信息

11.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C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可伪性 D. 共享性 12. 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学业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往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多选) C,B,A A. 价值性 B. 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 共享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练习题一含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试题(必修部分)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A.依附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

《信息及其特征》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真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都是一成不变的;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2、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 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阅读。这都说明信息具有()的特征。 A)传递性B)变换性C)共享性D)时效性 3、“刘翔12’88夺冠,破尘封13年世界纪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 南北,体现了信息的。() ①传递性②共享性③时效性④真伪性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4、下列()属于信息。 A.报纸B.教科书C.因特网D.新闻内容 5、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二、判断题(请在菜单中点“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选择√,×”) 6、虚假的情报不是信息。() 7、信息经过人的思考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8、信息的传递,必须依附于载体。() 9、文件可以共享,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10、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个动作等都属信 息。() 三、讨论题 每2人为一组,从下述参考选题中选择一项或多项作为研究题目,从生活、经济、战争等领域中搜集与此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 参考选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如:田忌赛马故事。 ●真假难辨。 例如: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 ●老黄历看不得。 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一传十,十传百。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班级_____姓名____ 1、在我国古代,使用“鸣金收兵”来传递信息,此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媒体是( )。 A、声音 B、图像 C、文字 D、空气 2、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 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3、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 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 C. 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 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5、广东气象台2006年5月14日发布台风“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 A. 时效性、价值性 B. 可存储、可转换 C. 独立性、广泛性 D. 增值性、共享性 6、"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个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A. 共享性 B. 时效性 C. 多样性 D. 发散性 7、《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这说明信息具有()。 A. 共享性B. 时效性C. 真伪性D. 价值相对性8.气象台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了台风“珍珠”将要登陆的消息,使得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体现了信息的()。 ①时效性②载体依附性③价值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9.得知小曼被困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小曼得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 B.共享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压缩性 D.信息是一种物质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教师节祝福语】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就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加深,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就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与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与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她人协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就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就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就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物质、能量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有目共睹,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质能量的同时,缺乏了信息将会就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引出最终结论:信息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既然信息对人类这么重要,那究竟什么就是信息,信息的特征又有哪些?引出本节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其实,我们对信息并陌生,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信息,下面师生共同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一:丰富多彩的信息(5分钟) 教师可以先回顾自己的感受,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进入一中之后感受到的信息,来体验信息的丰富多彩。 既然信息这么丰富多彩,那究竟什么就是信息呢? 二、信息的定义(难点)(5分钟) 对信息定义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对信息的定义,不同的课本,定义不同,让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

1.1信息及其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电子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物质、能量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有目共睹,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质能量的同时,缺乏了信息将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引出最终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既然信息对人类这么重要,那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又有哪些?引出本节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其实,我们对信息并陌生,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信息,下面师生共同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