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绳结艺术,渊源久远,绚丽多姿,在我国民俗工艺中占有重要地历。

“绳”字“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天神文娲“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呈呈现的、《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述思维、帮助记忆,都是用绳子打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字出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不论是群策群刀的“团结”,还是牢固、安定的“结实”,甚至甜蜜的“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吉的范畴。“吉”既是人类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川至今。

中国结的外形美观复杂.目千变万化,应用范围极广。

在我国古代,人们穿戴衣服,最旱是不用钮扣的,通常是以带束衣,谓之“衿”.例如山西侯马市东周墓出土的陶范腰带上的蝴蝶结,具有纽扣的实用功能。河南信阳楚墓出工的彩绘木桶前胸佩玉上的结,正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用一只飞鸟口衔一个“结”在天空展翅飞翔,有永结“秦晋之好”的含义。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宋代的妇女穿戴的襦裙服上,美丽的结饰飘于裙侧、留传到明清两代,“结”的装饰就更为普遍,用绳做成盘花纽襻,其名目之多,工艺之精,堪称一绝。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如:双钱结、盘长结、如意结等,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剑柄上装饰一个“发轮结”有如轮转行,弃恶扬善之意。在旱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结成绳,挂于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云南的彝族,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婴诞生以后,父母就在她头上盘绕几圈红头绳、因为他们相信,红头绳是纯洁、和平、美满的象征.带上它可以免去天灾人祸,所以岁复一岁,年年更换,一直到少女出嫁。所有这些无不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采寄寓吉祥。

中国女性含蓄、端庄,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故“结”就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友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逮捕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

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大量输入。许多费时的民间技艺,在机器大量制造下消失了、绳结艺术、这门我国古代基本女红,由母亲传给女儿的一种起家庭生活用品,联想起过去,具有回忆的柔情、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接近,而目是人类已有文明形式最早的载体,传达着无限久远的文化内容和对于历史的记忆、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近乎自动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情感的补偿,因而对柔性纤维材料的选择,无疑在意识深层与社会背景相通。

《公共艺术》期末考试试卷

《公共艺术》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分数 一.填空题:(共 60 分,每空 1 分) 1.美术包含一切美的艺术领域,狭义来说,美术是专指(视觉艺术)。 2.美术一般根据创作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纯美术)与(应用美术)两大类。 3.在欧洲,纯美术主要包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在中国则还包括(书法)与(篆刻)等。(应用美术)则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和(空间设计)等。 4.绘画是一种利用(线条)、(形体)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 生活的视觉的艺术。 5.西方的传统绘画是(写实的),它强调准确地再现物体。中国的传统绘画,特别是 文人画,讲究(写意)。 6.摄影作品是摄影家运用技术手段或鲜明,或含蓄的(艺术手法),通过色彩,影调等 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7.中国的书法与篆刻是古老的(抽象艺术),由于汉字的笔法,方块结体,等自身的特殊条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更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态)。 8.建筑是(艺术)与(技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9.中国绘画按照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 (白描),等等。 10.中国文字书写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多样的表现力和书写方式,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 11.中国的传统雕塑丰富多彩,最早主要用做祭祀和生活。根据雕塑的材料可以分为(陶

雕),(石雕 ),(铜雕 ),(木雕 ),(泥雕 )五类 ;根据题材大致可以分为 (陵墓雕塑 )和(宗教 雕塑)两大类。 12.中国的传统建筑根据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庙宇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礼制建筑),(防御建筑)和(桥塔建筑)等。 1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 二.连线题:(20 分,每个 2 分) 《开国大典》米开朗琪罗 《拾穗者》唐伯虎 《兰亭序》吕德 《韩熙载夜宴图》董希文 《清明上河图》古埃及建筑 《秋风纨扇图》王羲之 《蒙娜丽莎》米勒 《马赛曲》顾闳中 《大卫》张择端 《吉萨金字塔》达芬奇 三.问答题: 1.请写出你熟悉的20 个商品标志设计名称?(10 分,每两个 1 分) 2.选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简要的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10分)

个中国结的编法

个中国结的编法

————————————————————————————————作者:————————————————————————————————日期:

52个中国结的编法 1.中国结编法(图解)——双联结 2."联",有连、合、持续不断之意。本结即是以两个单结相套连而成,故名"双联"。 联与连同间,在中国吉祥语中,可以隐喻为连中三元、连年有余、连科及第等。3.双联结是属于较实用的结,因为它的结形小巧,且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松散,因此,常被用于编制结饰的开端或结尾,有时用来编项链或腰带中间的装饰结,也别有一番风味。 4. 5. 6. 7. 8.

中国结编法(图解)——双钱结 古钱币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古今中外都被视为宝物。中国人对于钱币的看法,却没有完全沾满铜臭的俗气,这可由许多古钱币上铸有的吉祥文字及图案上看出。钱在中国不只代表某种货币的价值,而且也是吉庆祥瑞的宝物,每到农历除夕,小孩子都可以领到所谓的"压岁钱",因此钱币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有除妖避邪的寓意。 双钱结又称金钱结或双金线结,即是以两个古铜钱状相连而得名,象征"好事成双"。古时钱又称为泉,与"全"同间,可寓意为"双全"。 本结常被应用于编制项链、腰带等饰物,而利用数个双钱结的组合,更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如云彩、十全结。

单线编结发>> 三、万字结 "万",象征着很大、众多的数目,如"日理万机"、"腰缠万贯",同时也代表着绝对的意思,如"万无一失"。 "万"也常写作""。""原为梵文,为佛门圣地常见图记,在武则天长寿二年,被采用为汉字,其间读为"万",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如以""字向四端纵横延伸互相连锁作为各种花纹,意味着永恒连绵不断,这就叫作" 字锦"。 本结的结心似""字而得名,其形状与酢浆草相似,故又称之为"酢浆草结",同时又有一名称为"**式桅杆结"。"万字结"常用来当做结饰的点缀,如编制吉祥饰物可大量使用,以寓"万事如意"、"福寿万代"。

我国历史朝代歌[大全]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五种 [香港版本]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六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中国结的基本结法(全51种) (1)

中国结编法(图解)(转) 中国结编法(图解) (1) 1.中国结编法(图解)——双联结 (1) 2.中国结编法(图解)——双钱结 (2) 二十八、龟背结 (18) 三十四、寿字结 (22) 三十六、双喜结 (23) 三十七、戟结 (24) 三十八、磬结 (25) 1.中国结编法(图解)——双联结 "联",有连、合、持续不断之意。本结即是以两个单结相套连而成,故名"双联"。联与连同间,在中国吉祥语中,可以隐喻为连中三元、连年有余、连科及第等。 双联结是属于较实用的结,因为它的结形小巧,且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松散,因此,常被用于编制结饰的开端或结尾,有时用来编项链或腰带中间的装饰结,也别有一番风味。 线双联结单线双联结横双联结 1-主线双联结: 2-单线双联结 3-横双联结

2.中国结编法(图解)——双钱结 古钱币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古今中外都被视为宝物。中国人对于钱币的看法,却没有完全沾满铜臭的俗气,这可由许多古钱币上铸有的吉祥文字及图案上看出。钱在中国不只代表某种货币的价值,而且也是吉庆祥瑞的宝物,每到农历除夕,小孩子都可以领到所谓的"压岁钱",因此钱币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有除妖避邪的寓意。 双钱结又称金钱结或双金线结,即是以两个古铜钱状相连而得名,象征"好事成双"。古时钱又称为泉,与"全"同间,可寓意为"双全"。 本结常被应用于编制项链、腰带等饰物,而利用数个双钱结的组合,更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如云彩、十全结。 单3、中国结编法(图解)---万字结 "万",象征着很大、众多的数目,如"日理万机"、"腰缠万贯",同时也代表着绝对的意思,如"万无一失"。 "万"也常写作""。""原为梵文,为佛门圣地常见图记,在武则天长寿二年,被采用为汉字,其间读为"万",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如以""字向四端纵横延伸互相连锁作为各种花纹,意味着永恒连绵不断,这就叫作" 字锦"。 本结的结心似""字而得名,其形状与酢浆草相似,故又称之为"酢浆草结",同时又有一名称为"**式桅杆结"。"万字结"常用来当做结饰的点缀,如编制吉祥饰物可大量使用,以寓"万事如意"、"福寿万代"。

中国历史朝代歌(歌谣

中国历史朝代歌(歌谣)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

帝分,东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五种 [香港版本]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六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七种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拉开了中国的公共艺术狂潮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拉开了中国的公共艺术狂潮的序幕。 公共艺术在中国也叫“城市雕塑”,这个不太贴切的名称实际上也象征了中国公共艺术从幼稚状态开始的起点。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这条路基本上通过市场招标来作为主要方式来进行。中国的公共艺术主要分两大块:一块只由政府建设和规划项目内设立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项目等。 这主要是通过政府城市雕塑委员会来负责实施。另一块是由企业、地方政府等通过市场进行招标的地产项目来设立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 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但这个平等在中国的公共艺术市场上并不存在。因为这是一个不完全成熟的市场,诸多非市场元素还在其中产生影响。另一个影响中国公共艺术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现代化公共艺术启蒙的缺乏。民众不太理解现代艺术和城市公共艺术,决定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项目交给谁创作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也不太具备现代艺术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素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院培养公共艺术人才是当下急务所需的。作为一名公共艺术家,一个能进行商业谈判和企业管理市场经营者,一个对中国社会和传统有深入了解的文化实践者。在公共艺术实践中,大部分雕塑家习惯将自己的架上纯雕塑作品放大做成城市雕塑,这样的雕塑往往不是过于个人趣味,就是离公众的文化心理隔得太远。这种将城市雕塑纯艺术化的做法使中国的公共艺术一直没有定位清楚真正的公共艺术概念。这也使中国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一直没有能够真正成为公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使得很多雕塑家在公共艺术市场上不是很成功,同时也让那些个人趣味极强的跟公共空间不搭调的城市雕塑在城市街头成为一种强制性和文化暴力。 “什么是公共艺术”

中国历史朝代歌及历史大事记

中国历史朝代歌 中国历史朝代歌,就是一首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串起来所形成的歌曲。这是现代人为了巧妙地记忆中国历史各朝代顺序而创造出来的,种类多,而且凸显历史特色。 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 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秦汉又三国。

两晋南北隋唐起, 五代十国宋辽金, 元明清后皇朝止。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灭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六种[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东西南北在中间, 齐楚秦燕赵魏韩。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歌诀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歌诀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诀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北南宋,元明清后帝王休。 歌诀四: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 8—23 王莽长安东汉 25—220 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洛阳蜀 221-263 刘备成都 吴 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 265—316 司马炎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隋朝 581—618 杨坚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 907-960 // 宋朝北宋 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 1127-1279 高宗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另附: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初中劳技实用结绳结

上教版六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四章绳带编织 第一节实用结 上海市徐汇中学林芳[教学设计思路] 打绳结是常用的技能。在日常生活、商业、工业、维修等领域都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提倡提高全民生存自救能力的今天,学会编结一些实用绳结更有非凡的意义。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结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意义;二是实用结的材料特性及其用途;三是识读绳结编织图,掌握实用结的编织技巧。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实用结的资料和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知道实用结的用途、特点;了解“实用结”材料的特性及用途。通过识读“编结结构图”掌握编织符号,通过范例与拓展作品的学习,练习编结实用结的技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悟实用结编结要领。 活学活用是学习技能的高层次目标。本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与实践,能灵活的运用实用结和创造新的实用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用结的概念、特征、种类与用途。了解制作实用结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2、认识绳结编织符号,学会识读绳结编织步骤图;掌握编织技法与操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与交流资料,培养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学习用语言表达图解中的含义和制作方法,提高对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技术研究能力。 情感与态度: 观察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绳结,培养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形成技术创新的意识,提高实际生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主要实用结的特征; 2、认识操作图解中的符号,看懂绳结操作的步骤图,学会正确编结行李结和救护结。 难点:

1、理解操作流程图中绳带的走势与位置关系; 2、熟练编结行李结和救护结。 [教学器材] 教具:各种实用绳结的挂图;绳结符号图;行李结、救护结编结流程图;各种材质的绳带。 学具:绳带,剪刀。 [教学流程图] [ 一、创设情景 课前编排小品,通过课堂上小品表演中系领带、购买烟酒蛋糕、高楼逃生等情节,使学 生知道实用结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资料的收集与交流 1、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实用结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2、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 3、 师生汇总、概括资料。 1) 介绍绳结的起源与发展; 2) 实用结的概念与特点;实用结的分类、运用和具体作用。 3) 结合信息库中材料部分的学习,罗列不同材料制成的绳带,进行分类归纳,弄 清各种的材料特性,适宜用来编织哪种实用结。填写工具材料架中的表格。 三、学习识图 通过收集资料,我们知道实用结的编制可以通过操作步骤图来学会,所以首先要学会看懂图示。 4、 出示 P93页编结结构图,介绍各部位的名称与符号的含义。 5、 指导学生学习理解编结的操作要领,作好练习前的准备。

公共艺术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分数 一.填空题:(共60分,每空1分) 1.美术包含一切美的艺术领域,狭义来说,美术是专指(视觉艺术)。 2.美术大凡根据创作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纯美术)与(应用美术)两大类。 3.在欧洲,纯美术主要包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在中国则还包括(书法)与(篆刻)等。(应用美术)则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等。 4.绘画是一种利用(线条)、(形体)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生活的视觉的艺术。 5.西方的传统绘画是(写实的),它强调确凿地再现物体。中国的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讲究(写意)。 6.摄影作品是摄影家运用技术手段或光鲜,或含蓄的(艺术手法),通过色彩,影调等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7.中国的书法与篆刻是古老的(抽象艺术),由于汉字的笔法,方块结体,等自身的分外条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更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态)。 8.建筑是(艺术)与(技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9.中国绘画按照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可以有许多例外的分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等。 10.中国文字书写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多样的表现力和书写方式,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11.中国的传统雕塑丰富多彩,最早主要用做祭祀和生活。根据雕塑的材料可以分为(陶塑)两大类。

12.中国的传统建筑根据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庙宇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礼制建筑),(防御建筑)和(桥塔建筑)等。 1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 二.连线题:(20分,每个2分) 《xx》xx 《拾穗者》xx 《xx》xx 《韩熙载夜宴图》xx 《清明上河图》xx建筑 《秋风纨扇图》xx 《xx》米勒 《xx》xxxx 《大卫》xx 《xxxx》xx 三.问答题: 1.请写出你熟悉的20个商品标志设计名称?(10分,每两个1分) 2.选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扼要的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10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18 小绳结

18 小绳结,大学问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六种绳结,重点学会蝴蝶结、丁香结、接绳结的正确打法。 2、指导学生尝试设计并制作各种不同的打绳结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3、学会合作、体验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重点:认识常见的绳结,学习打蝴蝶结、丁香结、接绳结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结合实际,打出漂亮、实用的绳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课件、绳子、书 活动时间:四课时(参赛为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 1、验证红领巾的系法 2、同学们,你们通过打结将红领巾系在脖子上,表面上看结是一样的,可一拉开,问题就出现了。这就是绳结的奥秘。瞧,小小的一个结,学问真大啊!(贴出课题) 一、承接第一课时导入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绳结的来历和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它,学习怎样打好各种绳结。 二、汇报学习打简单绳结 (一)学生汇报并示范,全班动手跟学 1、学打单结,请学生上台示范讲解,全班一起学习学生上台边示范边讲

解方法: ①将绳端与绳子相交,穿过绳环;②打成一个结;③拉紧,完成。 2、学打活结,请学生上台示范讲解,全班一起学习 请另一名学生上台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①将绳端绕绳圈一周穿过绳环;②打成一个结;③抽紧就完成了。 3、了解单结、活结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这两个结呢?(购物袋、垃圾袋) 4、师小结,简介单结、活结 5、展示自己学会的绳结,相机学习打蝴蝶结。 (1)师:除了单结和活结,你们还会打什么绳结呢? 请拿起手中的绳子试一试吧(学生尝试打课外学会的结,老师巡视) (2)出示蝴蝶结图解,学生尝试打蝴蝶结。(师巡视) (3)(展示学生的蝴蝶结)问:你们喜欢哪个?为什么?那要怎样才能打出又美观又对称的蝴蝶结呢?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和同学分享?(生回答师相机作示范) (4)欣赏蝴蝶结的图片,了解蝴蝶结的应用 (6)师小结:蝴蝶结因为简单好系,美观大方,深受人们的喜欢,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装饰。蝴蝶结除了老师介绍的这种打法,还有其它种,请同学们回家后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学习更多种蝴蝶结的打法。 三、学习两种逃生绳结打法 1、师:绳结无处不在,绳结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们可不要小瞧一个绳结哦,有时,打好一个绳结,甚至会关乎我们的人身安全。

奇妙的绳结

奇妙的绳结 鄱阳镇芝田小学苏星星 活动分析: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中国的绳结艺术历史悠久,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符号,它编织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和吉祥的千年情结。它以绚丽多姿的艺术造型和色彩词汇,以小见大、以形表意的手工技艺来传达深远的民族历史文化意蕴。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了解绳结的历史文化,中国结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救自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与难点: 1.体会绳结的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2.学会常见的绳结自救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探究报告 2.红领巾、绸带、绳、剪刀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交流:了解小组汇报交流的准备情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本学期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奇妙的绳结”,前一阶段大家通过交流,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成立五个研究小队,分别是:历史、文化、生活、游戏、自护,每个小队都按照小组方案开展了绳结探究活动。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启我们的探究之旅吧! 二、探究“绳结” (一)“绳结”的历史 1.绳结起源于何时?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欢迎历史研究小队带我们揭开谜底! 2.学生提供微课视频,播放视频。 3.讨论交流: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总结:你们看,小小一根绳、一个结,承载的却是悠悠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板书:历史) (二)“绳结”的艺术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发展和演变,绳结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了,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人们相互传递吉祥,相互祝愿美好,富有精神内涵的精致艺术品。如今,绳结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同学们刚才谈到的这些知识当中,你们现在还想再深入了解关于绳结的哪些主要问题呢?1.“绳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请我们文化小队来给我们分享他们探究到的知识吧。

演变与建构-1949年以来的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演变与建构-1949年以来的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对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创新的自觉 和反省,是属于公众集体所有的重要艺术样式,代表着国家和城市发 展的常态文化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民族的民主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市都很重视公共艺术的建设,希望通过它来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建构能够被人民普遍认同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进而向 世界展示和宣传本国文化。所以,20世纪中叶以后,很多国家通过公共文化政策、百分比艺术法案、建立艺术社区等措施,推进公共艺术引导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历程研究是一种依据史料的、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来构建的、填补中国公共艺术空白的史述研究。它是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并结合艺术本体进行阐释的合乎逻辑关系的话语体系,是在现代艺术史观统摄下的,叩问历史与现状 因果关系的史学研究。其目的是对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清晰地梳理,试图在历史中呈现并寻求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路径。本文根据时间发展脉络,采用多维度、综合研究判断的方式展开分期断代。在书写每个阶段发展特征的同时着重阐述每个分期单元中概念内涵、文化政策、艺术作品、学术研究以及重要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探讨一种相对科学与客观的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分期特征。公共艺术在中国本就是一个舶来之词,但是它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发展路径。本文将公共艺术放在整个中国20世纪大背景之中,审视中国公共艺术 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及建构的过程。研究将民族解放、文化自立的新中国成立设为研究起点,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中

国公共艺术与国家政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中国公共艺术面貌的形成和生长脉络,探究其孕育土壤的变化发展因素。研究将1949年至1978年定义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萌芽阶段,其特征是以雕塑、壁画的姿态呈现的胚芽。它是在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生长的,创作的题材带有一种“运动”的意味,有着明显的革命化、政治化倾向,个性被共性所取代,作品呈现着一种万众一心的集体意识;将1978年至2000年作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探索阶段,是强调这一阶段创作主题方向开始转变,公众的思想意识逐渐得到解放,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 管理机制开始建立,公共艺术的建设和组织管理得到空前关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共艺术经历了美化城市和观念蜕变的阶段。最后将2000年至今定义为建构阶段,中国公共艺术正式进入加速的建构与完善时期,公共艺术概念在争论中逐渐清晰,艺术本体的语言形式逐步多元 与完善,公共艺术的边界在实践中得以拓展。在本文的最后,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依据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提出自 己对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本文为了更清晰的呈现中国大陆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对港澳台地区公共艺术的详细研究暂且不涉及其中,本论文将全面详细剖析中国大陆地区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但这并非是否定港澳台地区公共艺术对大陆地区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国大陆公共艺术的研究,港澳台地区的 公共艺术对大陆的公共艺术的发展其影响力是值得肯定的。

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绳结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绳结艺术,渊源久远,绚丽多姿,在我国民俗工艺中占有重要地历。 “绳”字“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天神文娲“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呈呈现的、《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述思维、帮助记忆,都是用绳子打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字出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不论是群策群刀的“团结”,还是牢固、安定的“结实”,甚至甜蜜的“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吉的范畴。“吉”既是人类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川至今。 中国结的外形美观复杂.目千变万化,应用范围极广。 在我国古代,人们穿戴衣服,最旱是不用钮扣的,通常是以带束衣,谓之“衿”.例如山西侯马市东周墓出土的陶范腰带上的蝴蝶结,具有纽扣的实用功能。河南信阳楚墓出工的彩绘木桶前胸佩玉上的结,正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用一只飞鸟口衔一个“结”在天空展翅飞翔,有永结“秦晋之好”的含义。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宋代的妇女穿戴的襦裙服上,美丽的结饰飘于裙侧、留传到明清两代,“结”的装饰就更为普遍,用绳做成盘花纽襻,其名目之多,工艺之精,堪称一绝。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如:双钱结、盘长结、如意结等,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剑柄上装饰一个“发轮结”有如轮转行,弃恶扬善之意。在旱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结成绳,挂于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云南的彝族,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婴诞生以后,父母就在她头上盘绕几圈红头绳、因为他们相信,红头绳是纯洁、和平、美满的象征.带上它可以免去天灾人祸,所以岁复一岁,年年更换,一直到少女出嫁。所有这些无不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采寄寓吉祥。 中国女性含蓄、端庄,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故“结”就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友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逮捕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 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大量输入。许多费时的民间技艺,在机器大量制造下消失了、绳结艺术、这门我国古代基本女红,由母亲传给女儿的一种起家庭生活用品,联想起过去,具有回忆的柔情、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接近,而目是人类已有文明形式最早的载体,传达着无限久远的文化内容和对于历史的记忆、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近乎自动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情感的补偿,因而对柔性纤维材料的选择,无疑在意识深层与社会背景相通。

2017尔雅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考试答案(供参考)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关于《贝多芬纪念性雕塑》,认识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作者是鲁宾 B、 落成于1990年 C、 能够适应多角度观赏 D、 由卡尔的《贝多芬像》衍生而来 我的答案:D 2SkecthUp软件中的推拉工具,可以赋予图像以()。(1.0分)1.0 分 A、 色彩 B、 形状 C、 厚度 D、 长度

我的答案:C 3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1.0分)1.0 分 A、 毕加索对现成品艺术的探索程度远远超过了杜尚 B、 贾斯帕的《两个酒瓶》,采用了青铜雕塑复制啤酒瓶 C、 在单体现成品的选择中,要注意产品外形的完整与光滑D、 大众、短暂、廉价,都属于波普艺术的特点 我的答案:A 4关于《几何鼠》,描述不恰当的是()。(1.0分)1.0 分A、 模型和落成的作品,其各部分的比例是一样的 B、 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公共艺术更适合用暖色而非冷色 C、 模型和落成的作品,其颜色是一样的 D、 作者是奥登伯格 我的答案:C 5关于公共艺术作品《波浪》,认识不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A、 出于社区改造的目的而修建 B、 位于纽约 C、 使用了高强度陶瓷 D、 可供儿童攀爬 我的答案:B 6位于日本的《天空之门》,与地面结合部分的材质是()。(1.0分)1.0 分 A、 不锈钢 B、 陶瓷 C、 石材 D、 木材 我的答案:C 7亨利·摩尔《斜依像》的原型取自()。(1.0分)1.0 分

斯芬克斯像 B、 恰克莫尔雨神像 C、 沙普尔神像 D、 亚平宁巨人像 我的答案:B 8大地艺术的标志是()。(1.0分)1.0 分 A、 依附自然环境 B、 改变自然面貌 C、 与自然环境对立 D、 反射自然环境的特点 我的答案:B 9关于横向排版,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A、 适合系列公共艺术作品展示

中国结的详细编制方法

中国结的详细编制方法 1.中国结编法(图解)——双联结 "联",有连、合、持续不断之意。本结即是以两个单结相套连而成,故名"双联"。联与连同间,在中国吉祥语中,可以隐喻为连中三元、连年有余、连科及第等。 双联结是属于较实用的结,因为它的结形小巧,且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松散,因此,常被用于编制结饰的开端或结尾,有时用来编项链或腰带中间的装饰结,也别有一番风味。

2.中国结编法(图解)——双钱结 古钱币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古今中外都被视为宝物。中国人对于钱币的看法,却没有完全沾满铜臭的俗气,这可由许多古钱币上铸有的吉祥文字及图案上看出。钱在中国不只代表某种货币的价值,而且也是吉庆祥瑞的宝物,每到农历除夕,小孩子都可以领到所谓的"压岁钱",因此钱币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有除妖避邪的寓意。 双钱结又称金钱结或双金线结,即是以两个古铜钱状相连而得名,象征"好事成双"。古时钱又称为泉,与"全"同间,可寓意为"双全"。 本结常被应用于编制项链、腰带等饰物,而利用数个双钱结的组合,更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如云彩、十全结。

单线编结发>> 三、万字结 "万",象征着很大、众多的数目,如"日理万机"、"腰缠万贯",同时也代表着绝对的意思,如"万无一失"。 "万"也常写作""。""原为梵文,为佛门圣地常见图记,在武则天长寿二年,被采用为汉字,其间读为"万",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如以""字向四端纵横延伸互相连锁作为各种花纹,意味着永恒连绵不断,这就叫作" 字锦"。 本结的结心似""字而得名,其形状与酢浆草相似,故又称之为"酢浆草结",同时又有一名称为"**式桅杆结"。"万字结"常用来当做结饰的点缀,如编制吉祥饰物可大量使用,以寓"万事

中国公共艺术奥登伯格

中国公共艺术(一) 2010-04-01设计师:分类: 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 公共艺术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雕塑家奥登伯格正是这个领域重要的代表人物,因为其对日常品的大体量雕塑而闻名。 本文将以奥登伯格为切入点,从作品出发讨论其中的艺术理念,以及理念形成的艺术史和城市发展史背景,从侧面反映,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本文将把奥登伯格与中国语境下的公共艺术做对比,试图揭示在中国文人画传统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的公共艺术与奥登伯格的共性和异质性,侧面反映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中西思维模式和文化逻辑。 论文最后总结了奥登伯格对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几点启示:在兼顾公共性和艺术性的同时,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和艺术品的周边环境研究,从而发展处适合自身的艺术语言。论文虽然一篇着眼于奥登伯格的个案研究,但同时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奥登伯格,公共艺术,波普艺术,文人画 Abstract Public Art, known as the important connection of art and society, has a very deep historical social background. Claes Oldenburg is the representative guy in the area, who is best recognized with his large scale replica sculptures of every objects. Th is thesis will take Oldenburg?s artworks as a special aspect to reveal his art viewpoints and the background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art history, which help to form his ideas. It also tries to give a snapshot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Western public art. Meanwhile, the thesis provides a comparison between Oldenburg and Chinese public art also with the visual tradition and city transform, hoping to figure out the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 of both. Through this way, the hidden morality and cultural logic may be discover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the thesis comes to conclution about the inspirations from Oldenburg's public art that Chinese contempary public art should concern the both the publicity and aesthetic values, while the same time, put an emphasis on Chinese particular visual culture and the connections of surroundings. This theis, though a mainly study on Oldenburg, provides a different view to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aspects of contempary public art and offers suggestions to 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 Oldenburg, Public Art, Pop Art, Intellectual Painting --------------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奥登伯格的公共艺术研究 2.1 奥登伯格作品中的艺术理念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之反观

78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之反观 公共艺术的概念及相关实践在中国已 经走过了约十多年的路程,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涉及到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乃至乡镇。尤其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以“城市雕塑”为名目的公共艺术项目建设广泛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似乎担当着城市形象及地方文化主题的视觉标识,其中也产生了一批为人们熟悉、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成果之一。然而,以公民参与和公民受益为根本属性的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尚处于一个初级和缓慢的阶段,这是由多种现实因素所决定的。若问及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中“缺乏什么”的问题,我们试就此话题进行有限的议论和分析。其用意在于使人民看到主要的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是在制度上的滞后与短缺。公共艺术建设资金的主要出处来自政府支配的公共资金的支持,也即在政府主持下动用纳税人的税金而进行公益性(及福利性)的社会艺术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美国各州政府先后建立了公共艺术建设的“百分比法案”,以法律的方式规定了涉及公共建筑及其环境建设项目的预算中必须留有百分之一(或依据各地情况可高于此比例)资金用于设置艺术品。这就为公共艺术的资金来源及其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社会性保障。这使得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在二战之后公共艺术的兴起和推广运动成为国家和全民的行为并得到持续发展的可能,其性质和内涵是服务于全民国家的艺术文化发展战略和公民社会的文化福利,同时为了增强广大公民对于自身文化及身份的认识和认同。而中国近20年来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的公共艺术虽然在“树立城市形象”以及改善城市视觉环境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成效,但在公共艺术建设的专项资金、规章制度、专业咨询机制和管理体系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建构和保障。目前的城市雕塑(或景观雕塑)发展的基本动因,尚在于各地政府为改建和扩建城市或由于房地产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环境配套工程的需要,或为了招商引资、开 ■ 翁剑青 by Weng Jianqing 发旅游、拉动经济的需要,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也在于为了体现一届政府官员的“政绩”。显然,在思想观念方上还局限于利用艺术去“美化城市环境”的认识阶段,尚没有把公共艺术的建设作为全民国家当代艺术发展战略以及推进全体公民文化及美学素养的重要举措来看待。实际上,公共艺术法律制度的滞后与短缺所形成的缺憾,并非仅仅是公共艺术资金保障的问题,而是部分地反映出当代社会公共文化及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尤其是社会权力的主持以及社会主体意识的缺位问题。形成这样的缺陷的原因来自长时间的和多方面的,除了全国各地公共资金使用分配上的抉择以及目前国民经济收入人均占有指数所存在的制约等问题之外,在社会公共领域和制度建设的观念形态上及前瞻意识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短缺,因此在公共艺术的法律制度建设上就必然受到制约和局限。公民意识以及以公民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意识的短缺。在以往众多公共空间的雕塑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的遴选与评审过程中,很少真正依循公共参与的原则及社会评议的方式,而是由少数政府官员或其他投资者及管理者独自来决定艺术方案的存亡。一般市民公众很难真正拥有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性质、内涵及形式选择、建议的参与权和批评权。因此,长官意志、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屡见不鲜,而把公共参与作为形式和口号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实际上,当代公共艺术的原点及其文化内涵在于使艺术为全体社会公民服务,使广大公民(包括乡镇的公民)在公益性的艺术文化实践和建设活动过程中得到益处,并有利于其自身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公共艺术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核心在于倡导和体现公民社会之公共文化生活的民主、公平、自由与包容,激发和彰显公民社会对于合乎民主、民意及当代多元结构的社会共同利益的文化及道德精神。而这一切都只能是建立在具有民主、包容和理性的公民社会基础及其道德价值之上。但当我们把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社会民众的公民意识、市民素养(及社会主体意识)的成长状态进行比较时,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不对称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我们的社会中似乎只有笼统的“老百姓”概念(即区别于处于统治地位的官宦阶层),而没有真正树立起现代社会的“公民”概念及其相应的权力与义务的自觉意识。这种情形的产生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权力意志的影响,而削弱了社会公民作为全民国家之主体地位的自觉意识。这反映到艺术文化的公共领域之中就必然显现为社会公众的民主与平 等参与的权力薄弱。因此也就难以成就和推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公众舆论及艺术批评的缺失。公共艺术的实践及其社会过程和社会效果的得失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公众舆论的体现以及开放的艺术批评的参与状况。因为艺术的公共性不仅仅是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公开展示,更重要的是在于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参与和展现,在于社会各方对于艺术作品及其社会意义的看法和不同思想的对话。但目前中国的公共艺术无论在本体问题或社会文化问题方面均严重缺乏理论批评的介入,缺乏建设性、争鸣性及监督性的学术介入。而较多呈现的是为某些作品及作者做“标签”化、商业化乃至庸俗化的吹捧和市场操作,并不注重探讨艺术与公民社会利益及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不关注艺术与当代社会及审美问题之对应关系的探究;不关注公共艺术文化特性与艺术家个体精神诉求之关系的评析; 不关注公共艺术与人文生态及自然生态的对应关系及其价值体系的研讨;或不关心公共艺术创作及其制度建设的创造性和合理性等问题的商榷与批评。简言之,当下尚缺乏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史及艺术社会学的多种视角去参与公共艺术的讨论,因此,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及其价值体系的建立就会欠缺理论的批评和引导,就不免会陷入某种混乱和盲目。应该说,公共艺术理论和批评在中国社会的生发和成长,是促进公共艺术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之一。公共艺术建设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规划的缺乏。这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客观上由于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广度和速度的巨大,并由于不同地域和城市形态及具体条件的差异。如若在特定时间阶段没有整体和较为长期的公共艺术规划就会造成大量的人、财、物和空间资源的浪费,就无法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及其艺术个性,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或盲目建设的弊端。实际上,必要的公共艺术规划可在时间、空间、内涵、样式、规模以及资金等系列问题上进行有序、有节奏、有节制的理性化控制,有利于其长期性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建设。同时,这将有利于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区文化建设、景观环境设计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与城市生态维护的需要形成整体而有序的相互关系,使得公共艺术的建设 L andscape 景观 Reflection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ublic Ar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