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基础化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用基础化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用基础化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用基础化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用基础化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2007.5

一、 单项选择题

1.0.0101L mol -?HCl 溶液中-

OH 浓度为 A 、2

100.1-?1

L mol -? B 、12

100.1-?1

L mol -? C 、110

0.1-?1L

mol -? D 、1010

0.1-?1

L

mol -?

E. 1.0×10-111

L mol -? 2.在酸性溶液中

(A )PH >7 (B )PH =7 (C )[H +]< 10-

7< [OH -

]

(D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存在 (E )只有氢离子而无氢氧根离子存在 3.由相同浓度等体积的HX 和NaX 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 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A )9 (B )7 (C )5 (D )10 (E )14 4.当主量子数n=3时,角量子数l 可能的取值为

(A )1,2,3 (B )0,1,2 (C )0,1,2,3 (D )0,+1,-1 (E )2,3

5.若将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 22s 22p x 22p y 1,则违背了 (A )洪特规则 (B )能量最低原理

(C )最低重叠原理 (D )能量守衡定律 (E )保利不相容原理 6.配制300ml 0.10mol L -

1NaOH (M r =40)需称取固体NaOH 的质量为

(A )1.2g (B )1.2mg (C )4.0g (D )4.0mg (E )12.00g 7.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A 、取向力

B 、色散力

C 、共价键

D 、离子键

E 、氢键

8.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 4Cl ,会使

(A )溶液PH 增大 (B )NH 3的K b 增大 (C )溶液PH 不变 (D )溶液PH 减小 (E )NH 3的K b 减小 9.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 )O 2 (B )BeCl 2 (C )CH 4 (D )BF 3 (E )NH 3

10.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 2S 3,其溶度积Ksp 表达式是

(A )Ksp =[Fe 23+] [S 32-

] (B )Ksp =[Fe 3+] [S 2-

]

(C )Ksp =[2Fe 3+]2 [3S 2-

]3 (D )Ksp =[Fe 3+]2[S 2-

]3

(E)Ksp=2[Fe3+]2 ?3[S2-]3

11.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取向力(B)色散力(C)氢键

(D)诱导力(E)取向力和色散力

12.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由α-D-葡萄糖构成的多糖?

(A)甘油醛(B)甘油酮(C)糖元

(D)乳糖(E)纤维素

13.已知某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构型为3d14s2,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四周期、IIIB(B)四周期、IIA(C)三周期、IIIA (D)四周期、IB(E)三周期、IIA

14.下列哪个化合物属于还原糖

(A)葡萄糖(B)葡萄糖甙(或甙)(C)淀粉(D)糖元(E)纤维素

15.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A)氢键(B)色散力(C)取向力(D)诱导力(E)氢键和色散力

16.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中,错误的是

(A)1s22s22p63s1(B)1s22s22p53s1

(C)1s22s22p63s2(D)1s22s22p63s23p5 (E)1s22s22p2 17.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A)正戊烷(B)正丁醇(C)正丁醛

(D)异戊烷(E)丁酮

18.烷烃的化学性质最稳定,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属于烷烃?

(A)CH3CH=CHCH3(B)CH3(CH2)4CH3

(C)(D)CH≡CH-CH3

(E)CH2=CH-CH=CH2

19.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CH3CH2CH2CH3(B)CH3CH2C ≡ CH

(C)CH3CH2CH=CH2(D)CH3C≡CCH3

(E)CH3CH=CHCH3

20.下列化合物中能与水形成氢键的是

(A)烷烃(B)醇(C)炔烃

(D)苯(E)烯烃

21.在室温下,醚类化合物(R-O-R)能与下列哪种试剂反应,生成佯盐

(A)NaOH (B)Na (C)KMnO4

(D)浓H2SO4(E)KOH

22.临床上可作为重金属解毒剂的是

(A)CH3-S-CH3(B)CH3-S-S-CH3 (C)CH3CH2SH (D)CH2-CHCH2OH (E)CH3CH2OH

23.下列化合物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CH3CH2CH=CH2(B)CH3CH2C≡CH (C)CH3C=CH2

CH3(D)CH3C≡CCH3(E)CH3CH=CHCH3

2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A)羧酸(B)酚(C)胺

(D)醇(E)醚

25.醇与醛在干燥HCl催化下反应生成

(A)醇醛(B)水合醛(C)缩酮(D)醚(E)半缩醛26.水杨酸具有抗真菌作用,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水杨酸(或称邻-羟基苯甲酸)

(A)(B)HOOC OH

(C)HOOC-OCH3(D)

CH3

(E)HOOC

27.下列哪个化合物易被弱氧化剂(Ag(NH3)2OH)氧化?

(A)CH

CCH3(B)C-CH3

O O

(C)-C(D)CHO (E)CH3CCH2CH3 O

28.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NH3(B)CH2NH2

O O 2

(C)CH3NH2(D)CF3 C-NH2(E)

29.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O

(A)NH3(B)CH3NH2(C)CH3C-NH2

O

(D)CF3C-NH2 (E NH2

30.下列哪个化合物为内消旋化合物不具有旋光性

COOH COOH CHO (A )H ―――OH (B )H ―――OH (C )H ―――OH H ―――OH HO ―――H HO ―――H COOH 2OH

CHO COOH (D )H ―――OH (E )HO ―――H H ―――OH H ―――OH

CH 2OH COOH

31.下列哪一个氨基酸为碱性氨基酸

(A )CH 2COOH (B )CH 3CHCOOH

NH 2 NH 2 (C )HOOCCH 2CHCOOH (D )NH 2(CH 2)4CHCOOH

2 NH 2

(E )HO

-CH 2CHCOOH

2

32.下列哪个化合物为内消旋化合物不具有旋光性

(A )

(B )

(C ) (D ) (E )

1.共价键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特点。

2、在由NH 4Cl 和NH 3·H 2O 配制而成的缓冲溶液,其抗酸成分是____________, 抗碱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3、HPO 42-

的共轭酸是__________,HCO 3-

共轭碱是___________。

4. 油脂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酯。 5.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原子均为___________杂化。

Br

6.苯酚与苯甲酸两者中,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盐的是_____________。 7.CH 3COOH 和Cl 3CCOOH 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硫醇(RSH )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 9.

NH 2和

NH 3+

Cl -

两者中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

10、 和

两者酸性强弱相差一百万倍,哪一个酸性强____________。

11、乙醇和丙烷,分子量相近,沸点却相当悬殊,两者中沸点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12.

CHO 和 C -CH 3 两者中哪一个易被氧化_____________。 O

13、CH 3CH 2CH 2CH 2Br 和CH 3CHCH 2CH 3 两者中含有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Br

14、-COOH 和 COONa 两者中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

O O

15.CH 3 CCH 2COOH 和 CH 3CCH 2CH 2COOH 两者中,属于β—酮酸的是______________。

CH 3 CH 3

16、CH 3—C —CH 2CH 3 和 CH 3—CH —CHCH 3两者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____________。 Cl Cl CH 3

17.化合物 H ——OH 的构型(R ?S ?)是_______________。

CH 2CH 3

COOH

18、 甘油酸 H ——OH 的构型(R ?S ?)是_____________。 CH 2OH

19.一元醇(R -OH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_而降低。 20.α-D - 葡萄糖与β-D - 葡萄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体。

21、NH 2 和 CH 3CH 2CH 2NH 2 两者中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CH 3

22.丙氨酸CH 3CHCOOH 在等电点时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NH 2

23、一对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_,一对对映体的旋光方向____________。 24、氨基酸的等电点是指氨基酸分子带有 的正、负电荷时溶液的PH 值。 25. 命名下列化合物(选出正确的名称填在相应结构式后面的空格内)。 (1)

C H 3 C H C H C H 3

CH

3

CH 2CH

3

(2)

CH CH

2

(3)(CH 3CH 2)2NH ;

C H 3 C C H 2 C H O

CH

3

CH

3

(5)CH 3CHClCOOH ;

(6)CH 3CH(CH

3)CH 2COOH

(7)CH

3

CH

3

H 3C

(A) 3-甲基丁酸; (B) 2-氯丙酸; (C) 1,3,5-三甲苯; (D) 二乙胺; (E) 3,3-二甲基丁醛; (F) 苯乙烯; (G) 2,3-二甲基戊烷。

三、简答题

1.缓冲溶液是怎样控制溶液不因外加少量酸碱而改变PH 值的?(举例说明)

(4)

2. 临床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和50g /L葡萄糖溶液?

3.(1)缩醛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结构通式表示)

(2)缩醛遇下列哪一个试剂分解?

A、稀酸

B、稀碱

C、KMnO4

D、金属钠

(3)下列哪个化合物属于缩醛?

A、OCH3

B、CH3OCH2CH3

C、

CH3CH

OCH3

4、(1)什么叫末端炔烃?

(2)下列哪些炔烃为末端炔烃

A.CH3C ≡ CCH3B.CH3C ≡ CH

C C ≡ CH D.CH

3

CHC ≡ CCH3

CH3

(3)有一炔烃A,分子式为C4H6,A能与硝酸银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炔烃A 是下列哪个炔烃?

CH3C ≡ CCH3CH3CH2C ≡ CH

5.(1)对映体的含义是什么?

(2)试从下列几方面比较(-)-乳酸和(+)-乳酸的性质:(相同,不同?)

A、熔点

B、溶解度

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反应速度

D、旋光方向和比旋光度

四、计算题

1、计算0.050mol/LNH3-0.10mol/LNH4Cl缓冲溶液的PH值。(K b(NH

3)

= 1.79?10-5)

2.将10.0g某大分子物质,溶于1000ml水中配成溶液,在270C时测得该溶液的渗透压为0.37KPa,计算该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量?

3、1L溶液中含5.0g马的血红素,在298K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2

10

1.80?Pa,求马血红素的相对分子量。

4.浓盐酸含HCl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1

mL

g?。计算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HCl 分子量为36.5)

五、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

1.CH=CH2+HBr

2.CH3-CH=CH-CH3+HBr

3.CH3CHCH2CHO

OH

稀酸

O

4.CH

3CCH 2COOH

5.CH 3-CH -

COOH + NaOH

NH 2

6.CH 3CHO + 2CH 3OH

7.CH 3-CH --

CHCH 3

CH 3 OH

8.CH 3COOH + HOCH 2CH 3

C H 3C H 2O H + H 2S O

4140o

C

CH 3CH 2OCH 2CH 3

CH 3-C =CH 2 + HBr

3

C H 3C O O H +

CH 2OH

H

+

加热

CH 2OOCCH

3

CH 2COOH

+ N H 3

CH 2CONH

2

加热

CH 3CH 2CHO CH

3CH 2CH 2OH

H /Pt 干燥HCl H 2SO 4

85%H 3PO 4

100℃ 9. 10、11. 12.

13.

14. 15.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副本

学好大学化学很简单就是要学会“穿线”正文如下: 大学化学 第一章热化学与反应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

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 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反应热的测定:T C T m c T T m c q s s s 12s s ??-=???-=-??-=)( 所用到的仪器是弹式热量计又称氧弹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前一部分的热用)(O H q 2表示,后一部分热用b q 表示,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告诉了则直接求得b q 。 13.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298.15K ,100kPa 下进行的。 14.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 15.能量守恒定律:在任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16.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检验、生物监测、正常值、生物接触限值的定义; 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是生物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尿液、呼出气)、毛发和试验动物脏器组织的总称。 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是研究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分析测定方法。 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导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监测评价的是毒物的内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强调空气、水等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含量水平,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接触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该是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供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基础资料。正常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是指正常人(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生物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常通过对某地区的正常人抽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取95%上限值( 职业接触只引起升高的时候)或97.5%和2.5%上下限之间值(过高或过低均有一定的危害的时候)。(本底值)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对生物材料(尿、血、呼出气)中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生物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范围。其值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 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3.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生物材料检验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 (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 (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 4.生物样品的选择原则 (1)选用的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浓度与环境接触水平或与健康效应有剂量相关关系; (2)样品和待测成分(指标)足够稳定以便于运输和保存; (3)采集生物样品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检者所接受。 目前用得最多的生物材料是尿液,其次是血液和呼出气。 尿样的收集 随机尿样:收取方便,但由于尿中待测物浓度波动较大,分析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4小时尿样:所得结果不受某些成分排出无规律的影响,也不受饮水和排汗的影响,但收集24小时尿样较麻烦,在夏天尿样易腐败; 晨尿:收集受检者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样进行分析,对多数测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收集方便,应用最多 4.尿样测定结果的两种校正方法; 校正方法有比重校正法和肌酐校正法两种。 (1)比重校正法:将尿中被测物浓度校正为标准比重(我国规定尿样的标准比重为1.020)下的浓度,校正公式为:C校=C×(1.020-1.000)/(d-1.000)=C×K 式中C校--经校正后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C--测得的尿中待测成分的浓(mg/L); 1.020--为我国采用的尿的标准比重;d--实际测得的尿样比重;K--校正尿比 1.020的系数。 (2)肌酐校正法: 在一般情况下饮食、饮水量和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健康人一天排尿所排出的肌酐量变化很小,一般在1.8g左右。因此,可用经尿液排出1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表示尿中待测物的浓度,或经尿液排出1.8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代表全天尿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校正公式为: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g肌酐)=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d)=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1.8g/d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化期末复习资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 (共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答案写在试题第8页)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变构效应 3. 透析 4. 增色效应 5.糖酵解 6. 三羧酸循环 7.半保留复制 8. 激素水平代谢调节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蛋白质可受 酸 、 碱 、或 酶 的作用而水解,最后彻底水解为各种 氨基酸 的 混合物。 2、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因团称 结合基因 ,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因团称 催化基因 。 3、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磷酸 , 含氮碱基 和 戊糖 。 其中 含氮碱基 又可分为 嘌呤 碱和 嘧啶 碱。 4、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16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 __6.25__%。

5、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分子结构中含有__共轭__双键,所以在波长__280nm__处有特征性吸收峰,该特点称为蛋白质的__紫外吸收__性质。 6、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Km__不变__,Vmax__降低__。 7、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一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氨基酸残疾__的排列顺序。 8、最适温度__不是__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__降低__。 9、DNA分子中,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__氢键__相连,碱基间的配对原则是A对__T__、__G__对__C__。 10、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___4______次脱氢和_____2____次脱羧反应;该循环的三个限速酶是___柠檬酸合成酶___、__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____ 11、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中,其中氨基酸臂的功能是__与氨基酸结合___,反密码环的功能是__识别并结合mRNA__。 12、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前导链__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后随链__链。 13、RNA的转录过程分为__起始___、___延长___和__终止__三个阶段。 14、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线粒体。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好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D ) A.精氨酸 B.甘氨酸 C.色氨酸 D.谷氨酸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内容的是( C ) A.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B.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键链方式 C.多肽链中主肽链的空间走向,如a-螺旋 D.胰岛分子中A链与B链间含有两条二硫键,分别是A7-S-S-B7,A20-S-S-B19 3.下列辅因子中,不包含腺苷酸的辅因子是( C ) A.CoA B.NAD+ C.FMN D.维生素C

品牌管理全套试卷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品牌内涵变化的第一阶段是()。 A、标识阶段 B、标识、传播和象征阶段 C、品牌资产阶段 D、品牌体验阶段 2、将品牌划分为地方品牌、国家品牌、国际品牌等是根据()不同来划分的。 A、品牌主体 B、品牌产品生产经营所属环节 C、品牌市场占有空间范围 D、品牌自主性 3、劳力士“高贵、成就、完美、优雅”的定位属于() A、档次定位 C、经营理念定位 4、消费者在想起品牌时能够回想起的唯 A、品牌认知 C、品牌主导 5、品牌的产品识别的核心要素是( A、产品属性 C、产品用途 6、“长安福特”品牌属于()。 A、合作品牌 C、多品牌 7、在下列品牌要素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B 、差异化定位 D 、情感定位 品牌指的是品牌知名度中的()B 、品牌首选 D 、品牌回想 )。 B、产品品质/价值 D、产品范围 B、中间商品牌 D 、新品牌 )。

A、品牌标志 B、品牌口号 C、品牌名称 D 、品牌标志物 8、护肤品品牌兰蔻的命名方式属于 )。 ( A、以姓氏人名命名 B 、自创命名 C、以地域命名 D、以物名命名 9 、下列对于电视广告描述错误的是 )。 ( A、适宜做企业形象宣传广告 B 、成本低廉、延续时间长 C、形象生动、感染力较强 D 、市场反应快,娱乐性强 10 、将原产品的品牌名称毫无变动的运用到延伸产品上的延伸被称为() A、单一品牌延伸 B 、亲族品牌延伸 C、主副品牌延伸 D 、以上都属于 11 、被称为“沉默的推销员”是是品牌的() A、名称 B、广告 C、包装 D 、图案 12 、下列造成的品牌危机原因中,不属于品牌策略因素的是() A、盲目延伸 B 、定位失误 C 、产品无差异化 D 、产品质量因素 13 、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资产评估公司是() A、浪涛公司 B 、Interbrand (英特品)公司 C 、麦肯锡公司 D 、美国整体研究公司 14 、在品牌国际化战略中,将目标国视为一个完全相同的市场,所有的营销组合要素中,除必要的战术调整外,实行统一化的战略,这样的战略属于()

化工原理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0℃的水不需要再加热就可以变成100℃的水蒸气。(×) 3、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4、泵的效率随流量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6、用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往高处的高度差称为扬程。(×) 7、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愈大。(√) 8、气体的密度随温度与压力而变化,因此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 9、流体的粘度越大,表示流体在相同流动情况下内摩擦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能越差。 (√ ) 10、热量衡算式适用于整个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部分或某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 11、物质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所以潜热与温度无关。(×) 12、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 13、流体的静压头就是指流体的静压强。(×) 14、液体的质量受压强影响较小,所以可将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15、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体积流量相等。(×) 二选择题 1、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2、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 A、α小的一侧; B、α大的一侧; C、管内; D、管外 3、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 A、虚拟膜层; B、缓冲层; C、湍流主体; D、层流内层 4、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热交换能力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5、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D )。 A、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节约钢材; C、增强美观; D、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6、管壳式换热器启动时,首先通入的流体是(C )。 A、热流体; B、冷流体; C、最接近环境温度的流体; D、任意 7、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 B )。 A、冷物料流量下降; B、热物料流量下降; 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λ1>λ2>λ3 ; B、λ1<λ2<λ3; C、λ2>λ3>λ1 ; D、λ2<λ3<λ1 (二)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关系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就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她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就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与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与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与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与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就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就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就是B 的化学计量数, 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就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就是相等的。 12.习惯对不注明温度与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就是在298、15K,100kPa 下进行的。 13.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 14.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15.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6.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统放热值为负。 17.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她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pdV W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 18.功与热都就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就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与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19.化学反应热就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整理好的)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A 权威B公平 C正义D 民主 2、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D)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A 人格素质 B 心理结构素质 C 情商D心理功能素质 3、员工的(AB)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A培训B教育 C激励 D管理 4、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 战术性人力资源规 C 指令性规划 D 指导性规划 5、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B)A 德尔菲法 B 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6、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B)。A排序法 B分类法C因素比较法 D 点数法 7、(AB)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日本 8、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C)。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9、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CD),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A 道德 B 法律 C 意识态 D风俗习惯 10、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 A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 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 劳动力的参与率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 A 前期投资损耗 B 制度性损耗 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 12、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BC)。A 韦伯B 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13、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BC)。 A 公益企业 B 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14、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BC)。 A 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 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 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 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CD)为基础。 A市场机制B竞争机制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16、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BC)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B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D 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17、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ABC)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ABC)。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D竞争的需求 19、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CD )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D工作关系 20、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ABC)的准则。A 清楚B准确C专门化D全面化 21、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BCD )A权威原则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 22、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BC )的特征。A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B 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 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D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困难性 23、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 ABC )构成。A工作数量 B 工作质量 C 工作适应能力 D 工作效益 24、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人员比较严重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ABC)A减薪B停薪C停升D降级 25、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CD )的特征。A 约束与监督以“道德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B 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C 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D 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2、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3、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4、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6、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7、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职报酬。(×)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2学习要求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掌握平衡分离与速率分离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各自有哪些主要类型。 平衡分离:借助分离媒介(热能、溶解、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两相中,各组分达到某种平衡,以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气液传质过程(2)汽液传质过程(3)液液传质过程(4)液固传质过程(5)气固传质过程 速率分离:借助推动力(压力、温度、点位差)的作用,利用各组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2)场分离: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 2、掌握质量传递的两者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对流扩散: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3、理解双膜理论(双膜模型)的论点(原理)。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z G和z L)的流体膜层(气膜和液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

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4、理解对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掌握典型传质设备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第8章吸收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了解吸收的用途。 吸收概念: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的基本原理:当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即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的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名词解释微生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123 细胞膜124 细胞壁125 细胞质126 原核127 中间体 128 菌落129 菌苔130原生质体131 球状体132 L型细菌 123. 细胞膜是外侧紧贴于细胞壁而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124.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125. 被细胞膜包围着的除原核外的一切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可总称为细胞质。 126. 原核又称核质体、拟核、核区等,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的原始细胞核。它只有DNA,不与组蛋白结合。127. 中间体是由细胞膜局部内陷折叠形成的不规则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的中间。 128.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129.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即为菌苔。 130. 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131. 球状体:指经处理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 132. 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发生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陷菌株。许多G+和G-细菌都可形成。当诱发突变的因素去除后这些缺壁细菌又可回复到正常细胞状态。 56 节孢子57 厚垣孢子58 分生孢子59 孢囊孢子 60 游动孢子 61 子囊孢子62 接合孢子63 无性繁殖64 无性孢子65 匍匐枝(匍匐菌丝) 66异宗配合67 同宗配合68 菌核69 假根 70 吸器 71 初生菌丝72 次生菌丝 56.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其菌丝顶端停止生长后,产生许多横隔膜,这些隔膜处断裂开后便形成一节一节的细胞,这些节状细胞即为节孢子。 57.一些真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原生质收缩变成近圆形,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总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雷诺数的表达式如何?如何判别流体的流型?Re=dup/v 答: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2、如何理解和计算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d e? 答: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 3、流体在管中作层流流动时,摩擦阻力损失如何计算?P33 4、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达到匀速沉降的条件是什麽?层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ζ为多少? 5、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对其保温效果有何影响?其原因是什麽? 6、SI制中压力、密度、黏度、温度的单位?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管中心处点速度与管内平均速度的关系? 8、离心泵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用改变转速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 答: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保温层中,某层材料的热导率与该层的热阻和两侧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10、在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特征数关联式中,__雷诺数____________代表了流动类型和湍流程度对对流 传热的影响;___普朗特数______________代表了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11、计算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损失时,应采用小管还是大管的流速计算? 12、套管冷凝器的管间走饱和水蒸汽压力一定,管内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K 如何变化? 13、在间壁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过程中,热阻较小而常可予以忽略不计的热阻是什麽? 14、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2 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 x=4 kmol/(m2·h),由此可判断该过程 为什麽控制? 1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成何关系? 16、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加,则亨利系数E如何变化?相平衡常数m 如何 变化? 17、在吸收塔设计中,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对吸收塔设备效能的高低和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何影 响? 1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什麽?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什麽? 19、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如何变化?塔顶温度如何变化?塔釜温度如何变 化?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复习总 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H H OH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 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 构型。 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 然后分别标出其R/S 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 二. 有机化学反应及特点 1. 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包括催化加氢):烯烃、炔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环氧化);炔烃高锰酸钾氧化,反应类型 (按历程分) 自由基反应 离子型反应协同反应:双烯合成 自由基取代:烷烃卤代、芳烃侧链卤代、烯烃的α-H 卤代自由基加成:烯,炔的过氧化效应 亲电加成:烯、炔、二烯烃的加成,脂环烃小环的开环加成 亲电取代: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卤代烃、醇的反应,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醚键断裂 反应,卤苯的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卤代烃和醇的反应 亲核加成:炔烃的亲核加成

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大题

1.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的差别。 答:原核生物启动子:Pribnow box(-10序列):共同序列TATAAT,-4~-13bp之间。决定转录的方向,是RNA pol的牢固结合位点,称为结合位点。Sexfama box(-35序列):共同序列TTGACA,TTG十分保守,RNA pol全酶依靠σ因子的起始识别位点,也称识别位点。  真核生物启动子:TATA box:TATAAAA,两侧富含GC,位于-26~-34,-30左右,决定转录起始的选择。CAAT box:GGC/TCAATCT,位于-75,-70~-80,开头两个G的重要性等于CAAT部分,非常保守,可能是真核生物RNA pol II的结合部位,决定转录起始的频率。GC box:GGGCGG,位于-80~-110,GC区与sp1等转录因子结合,可提高转录起始的频率。 2.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差异 ①RNA pol的差别:原核生物只有一种DNA pol负责转录所有类型的RNA;而真核生物有三种RNA pol(RNA polⅠⅡⅢ),负责不同类型基因的转录,合成不同类型的RNA。 ②转录产物的差别: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与Pr序列成线性关系。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包含内含子序列,因此转录产物需经过剪切,连接等过程除去内含子。 ③转录产物的加工:真核生物转录产物要经过修饰作用,即与5ˊ端帽化和3ˊ端聚合化。 ④与基因结构相吻合,原核生物mRNA是多顺反子,而真核生物mRNA是单顺反子。 ⑤时空差异: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在细胞的同一部位进行。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转移到细胞质内参与Pr的生物合成,转录和翻译相对独立。 3.什么是基因表达?可用哪些技术来检测一个基因是否表达? 基因表达,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检测:Northern杂交、RT-PCR、荧光定量PCR 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检测:Western杂交、含量、酶活等。 4.mRNA前体加工中加尾和加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