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目录

(合订本)

1 总则 (1)

2 通用部分 (2)

2.1机械通用部分 (2)

2.2电气通用部分 (13)

3 固定设备 (20)

3.1矿井提升机 (20)

3.2主要通风机 (30)

3.3水泵 (33)

3.4空气压缩机 (42)

4 运输设备 (53)

4.1带式输送机 (53)

4.2刮板输送机、转载机 (56)

4.3窄轨电机车 (59)

4.4斜井人车 (63)

4.5平巷人车 (65)

4.6矿车 (66)

4.7运输绞车 (68)

4.8绳牵引连续运输车 (70)

4.9卡轨车 (72)

4.10架空乘人装置 (74)

4.11齿轨车 (75)

4.12无轨胶套轮机车 (76)

4.13单轨吊 (78)

5采掘设备 (80)

5.1液压支架 (80)

5.2采煤机 (85)

5.3装煤机 (94)

5.4装岩机 (97)

5.5掘进机 (100)

5.6单体液压支柱 (104)

5.7乳化液泵站 (108)

6 电气设备 (111)

6.1开关 (111)

6.1.1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 (111)

6.1.2高压开关柜 (116)

6.1.3矿用防爆型低压交流真空开关 (121)

6.1.4移动变电站用开关 (127)

6.1.5 6-10kV成套配电装置 (129)

6.1.6 0.4kV成套配电装置 (136)

6.1.7漏电保护装置 (137)

6.2变压器 (137)

6.2.1户外6—10kV及以下变压器 (137)

6.2.2矿用油侵三相电力变压器 (140)

6.2.3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及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 (143)

6.3电动机 (145)

6.3.1交流电动机 (145)

6.3.2直流电动机 (150)

6.4辅助设备 (154)

6.4.1防爆充电机 (154)

6.4.2矿用隔爆型煤电站综合保护装置 (155)

6.4.3矿用隔爆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156)

6.4.4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 (157)

6.4.5通信设备 (160)

6.4.6监测监控设备 (168)

7 露天煤矿设备 (172)

7.1P&H2800XP电铲 (172)

7.1.1电铲机械 (172)

7.1.2电铲电气 (186)

7.2运输卡车 (200)

7.2.1 170D/730E卡车机械 (200)

7.2.2 170D/730E卡车电气 (211)

7.2.3 CA T789机械传动卡车 (220)

7.3工程机械 (225)

7.3.1工程机械通用技术规范 (225)

7.3.2卡特彼勒994装载机 (234)

7.3.3卡特彼勒DIOR(3SK系列)履带式推土机 (238)

7.3.4卡特彼勒(16H)平路机 (244)

8 附则 (249)

附录1、煤矿电气设备有关标准、规程、规定 (249)

附录2、CKJ系列交流真空接触器维修、检修技术规范 (251)

附录3、真空开关试验方法 (260)

附录4、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表 (262)

附录5、瓷套管灌注工艺 (262)

附录6、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调校方法 (262)

附录7、本规范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说明 (264)

1 总则

1.1 本《规范》依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度计划(发改办工业[2004]第1951号文件)组织制定。

1.2 本《规范》以原煤炭部1987年颁发的《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为基础进行修改制定,并增补了露天煤矿设备等检修内容。

1.3 在检修煤矿设备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安全不准检修。

1.4 煤矿设备检修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安全措施,有主管领导现场指挥。

1.5 煤矿设备检修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设备检修安全和有关规定。

1.6 本《规范》仅适用于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即大修),可作为设备检修后验收的技术依据。设备检修后及设备运行中应达到《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评级办法》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

1.7 防爆型电气设备检修后应达到防爆性能要求;有关设备、部件、材料符合“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要求,符合阻燃和抗静电的要求,符合有关设备检修资质管理的要求。

1.8 依照本《规范》检修的设备在出厂前应做整机空载和加载运行试验。

1.9 引进设备的检修应依据外企厂商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本《规范》仅供参考。

1.10 本《规范》通用部分的技术要求和计量单位等执行国家或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

1.11 本《规范》执行《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煤炭法律、法规、规程和管理标准,执行所有相关MT煤炭行业技术标准。

1.12 本《规范》可作为企业制定设备检修细则、检修操作规程和设备完好标准的依据。1.13 35kV以上的电气设备检修应执行电力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

1.14 检修人员的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劳动卫生及环境要求等必须按照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1.15 检修工作提倡设备效能、节能,坚持绿色环保和持续发展。

2 通用部分

2.1 机械通用部分

2.1.1 紧固件

2.1.1.1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

2.1.1.2 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

2.1.1.3 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

2.1.1.4 螺纹表面必须光洁,不得用粗制螺纹代替精制螺纹。

2.1.1.5 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必须一致,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主要连接部位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必须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2.1.1.6 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使用止动垫圈时,包角应稳固;使用铁丝锁紧时,其拉紧方向必须和螺栓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2.1.1.7 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叠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1/2)。

2.1.1.8 螺栓头部或螺母必须和相接触的部件紧贴。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加相同斜度的斜垫。

2.1.1.9 铆钉必须不生锈,不变形,紧固有效,铆接对口不得有错动痕迹。

2.1.1.10 稳钉和稳钉孔相吻合,不松旷。

2.1.2 键和键槽

2.1.2.1 键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规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质的抗剪切强度不得低于45号钢的剪切强度。

2.1.2.2 键和轮毂键槽规格和公差符合标准。

2.1.2.3 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平键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原槽的5%。轴及轮毂的键槽宽度应一致。

2.1.2.4 装配楔键和切向键时,键初打入键槽的长度,不得小于键全长的80%,不得大于键全长的9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键与轮毂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轮毂宽度的80%。花键的接触齿数应不小于总齿数的2/3。

2.1.2.5 平键键槽的中心线与轴的轴心线的平行度、平键和键槽配合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2.1.3 三角带传动装置

2.1.

3.1 三角胶带主、被动轮轴轴心线平行度不超过1‰。

2.1.

3.2 两带轮相应沟槽中心线应对正,轴向错位允差:当中心距≤500mm 时为1.5mm ,当中心距≥500mm 时为2mm 。

2.1.

3.3 各三角胶带松紧应基本一致,以150~200N 的力,按压每根胶带中段,压下距离之差不大于15~25mm 。运转中被动轮的实际转数,不应低于计算值的97%。

2.1.

3.4 三角胶带轮毂、轮缘及辐条不得有裂纹。

2.1.

3.5 三角胶带轮沟槽槽底与胶带之间应按规定保持一定间隙。小于规定间隙时应进行更换,或用加深槽部的方法进行修理,但轮缘厚度不得小于原厚度的80%。 2.1.4 轴和轴承 2.1.

4.1 轴

2.1.4.1.1 轴不得有裂纹、严重腐蚀或损伤,直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轴颈加工减小量不得超过原轴颈的5%。

2.1.4.1.2 轴与轴孔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超差时,允许采用涂镀、电镀或喷涂工艺等进行修复。在强度许可条件下,也可采用镶套处理,但不得用电焊修理。 2.1.4.1.3 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除技术文件规定外,必须符合表2-1-4-1规定。 表2-1-4-1 轴颈圆度和圆柱度 单位 mm 轴颈直径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圆度和圆柱度 新装轴

磨损极

限 0.015

0.100

0.018 0.120 0.020 0.0150 0.023 0.200 0.025 0.220 0.027 0.250

2.1.4.1.4 轴颈表面粗糙度Ra≤0.8μm 。

2.1.4.2 滑动轴承

2.1.4.2.1 轴瓦合金层与轴瓦应牢固粘合,不得有脱壳现象。轴瓦合金层表面不得有夹杂物、气孔、裂纹、剥落、严重点蚀或伤痕。在下列情况下不允许用焊接方法修复: 1 局部出现三个以下散在气孔,其最大尺寸不大于2mm ,且相互间距不小于15mm ; 2 仅在端角处有轻微裂纹;

3 剥落面积不超过1cm2并且不多于三处。

2.1.4.2.2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超过表2-1-4-2的最大值时,应调整垫片。垫片重叠数量不得超过4片。不能用垫片调整的轴瓦,其顶间隙超过最大磨损间隙时,应更换轴瓦。轴瓦的侧间隙约为顶间隙的1/2。

表2-1-4-2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 单位mm

轴颈直径顶间隙最大磨损间隙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0.050~0.128

0.060~0.152

0.072~0.180

0.085~0.211

0.170~0.314

0.190~0.352

0.210~0.382

0.230~0.424

0.20

0.25

0.30

0.35

0.45

0.50

0.60

0.70

2.1.4.2.3 轴瓦与轴颈的承载部分应有90o~120o的接触弧面,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轴瓦长度的80%。

2.1.4.2.4 轴瓦润滑油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

采用油圈润滑方式的轴瓦,油圈要转动灵活,油圈不得有裂纹。采用压力润滑时,油质、油压应符合规定,油路应畅通。

2.1.4.2.5 轴瓦温度探头安装位置必须准确,该探头必须与轴瓦直接接触。

2.1.4.3 滚动轴承

2.1.4.

3.1 轴承元件不得有裂纹、脱落、伤痕、锈斑、点蚀或变色等。保持架应完整无变形。转动灵活,无异响。

2.1.4.

3.2 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无具体规定时,应符合表2-1-4-3及表2-1-4-4的规定。不得采取在轴颈上打麻面或加垫的办法来处理该项配合出现的间隙。

2.1.4.

3.3 滚动轴承径向磨损间隙不得超过表2-1-4-5的规定。

2.1.4.

3.4 安装圆锥滚柱轴承时,必须用垫调整轴向间隙,使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无规定时,应符合表2-1-4-6的规定。

表2-1-4-3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k6)单位mm

轴承内径配合过盈量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002~0.030 0.002~0.036 0.003~0.045 0.003~0.053 0.004~0.063

表2-1-4-4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J7)单位mm

轴承外径配合间隙(+)或过盈量(-)

>50~80 >80~120 >120~150 >15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0.031~-0.012 +0.037~-0.013 +0.044~-0.014 +0.051~-0.014 +0.060~-0.016 +0.071~-0.016 +0.079~-0.018 +0.088~-0.020

表2-1-4-5 滚动轴承径向磨损间隙单位mm 轴承内径磨损极限间隙>18~30 0.1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15

0.20 0.25 0.30 0.35

表2-1-4-6 圆锥滚柱轴承轴向间隙 单位mm 轴 承 内 径 轴 向 间 隙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05~0.12 0.06~0.14 0.07~0.17 0.08~0.20 0.10~0.24

2.1.4.

3.5 装配轴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 ,轴承座孔的表面粗糙度Ra≤1.6μm 。 2.1.

4.3.6 轴承润滑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

2.1.4.

3.7 装配时应将轴承上注有字样的端面朝外,轴承必须紧贴在轴肩或间隔套上,不得有间隙(可调整的轴承例外)。 2.1.

4.3.8 滚针轴承的表面不得有划痕或退火现象。拆卸时不得混套,应原套装在原轴上。同一组滚针的直径差不得超过0.005mm 。滚针直径磨损量不得超过0.02mm 。 2.1.4.4 轴承在运行中应无异常响声,轴在轴承上的振幅不得超过表2-1-4-7的规定。运行中的温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oC ;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 oC ,或按厂家技术文件执行。 表2-1-4-7 轴在轴承上的振幅

转速,r/min >1000 <1000 <750 <600 <500 允许振幅/mm 0.08 0.10 0.12 0.16 0.20

2.1.5 联轴器

2.1.5.1 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2-1-5-1的规定。 表2-1-5-1 联轴器同轴度和端面间隙 单位 mm

类型 外型直径 端面间隙

两轴同轴度

径向位移

倾斜(‰) 弹性圈柱销联轴器 >70~260 >260~410 >410~500 设备最大轴向窜

量加2~3

≤0.10

≤0.12

≤0.15

<1.0

齿轮联轴器 ≤250 >300~500 >500~900 >900~1400 5 10 15 20 ≤0.20 ≤0.25

≤0.30 ≤0.35

<1.0

蛇型弹簧联轴器

≤200 >200~400 >400~700

>700~1350

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3

≤0.10 ≤0.20 ≤0.30 ≤0.50

<1.0

2.1.5.2 弹性圈柱销联轴器

2.1.5.2.1 两个半联轴器的任何两个穿柱销的孔对准后,柱销应能自由地穿入其它各孔。 2.1.5.2.2 弹性圈的内径与柱销应紧密配合,外径与孔应有0.3~0.7mm 的间隙。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2.1.5.3 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得超过原齿厚的20%。

2.1.5.4 蛇型弹簧联轴器的弹簧不得有损伤,厚度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 10%。 2.1.5.5 液力偶合器

2.1.5.5.1 泵轮、透平轮及外壳不得有变形、损伤、腐蚀或裂纹。外壳有轻微裂纹,可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

2.1.5.5.2 修理时应做静压试验,充入0.3MPa 的气压,将液力偶合器的充气口封住,保持5min ,压力不得下降。

2.1.5.5.3 有离心转阀的液力偶合器,必须加试离心转阀的动作情况,其动作应灵活可靠。 2.1.5.5.4 液力偶合器检修后应做静平衡试验,其重心对旋转轴心的偏移不超过0.02mm 。 2.1.5.5.5 液力偶合器必须采用难燃液为工作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 2.1.5.5.6 易熔合金塞必须完整,其熔化温度应符合各型号液力偶合器的规定。 2.1.6 齿轮

2.1.6.1 齿轮不得有断齿,齿面不得有裂纹和剥落等现象。

2.1.6.2 齿面出现早期点蚀,如不再发展,仍可继续使用。但达到如下情况之一时,必须更换:

1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100%;

2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30%,长度为齿长的40%;

3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70%,长度为齿长的10%。

2.1.6.3 齿面不得有严重胶合(即胶合区达到齿高的1/3,齿长的1/2)。 2.1.6.4 齿面出现轻微磨损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 硬齿面齿轮,齿面深度磨损达硬化层深度的40%; 2 软齿面磨损量达到齿厚的5%;

3 开式齿轮齿厚磨损达原齿厚的10%。

2.1.6.5 圆柱齿轮副啮合时,齿长中心线应对准,偏差不得大于1mm 。圆锥齿轮副啮合时,端面偏差不得大于1.5mm 。

2.1.6.6 新更换齿轮副的啮合,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 2 圆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50%;

3 圆弧齿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30~50%;

4 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

5 圆柱齿轮副、蜗轮副的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于齿面的中部;圆锥齿轮应在齿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

2.1.6.7 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最小侧隙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规定,或执行表2-1-6-1及表2-1-6-2的规定。 表2-1-6-1 渐开线圆柱齿轮中心距极限偏差(±fa ) 单位 μm 精度等级

5~6 7~8 9~10

齿轮副的中

心距/mm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500~630 >630~800 >800~1000

17.5 20.0 23.0 26.0 28.5 31.5 35.0 40.0 45.0

27 31.5 36.0 40.5 44.5 48.5 55.0 62.0 70.0

43.5 50.0 57.5 65.0 70.0 77.5 87.0 100.0 115.0

>1000~1250 >1250~1600 >1600~2000 >2000~2500 >2500~3150 52.0

62.0

75.0

87.0

105.0

82.0

97.0

115.0

140.0

165.0

130.0

155.0

185.0

220.0

270.0

表2-1-6-2 齿轮副最小侧隙(Jnmin)单位μm

齿轮的装配条件闭式开式

齿轮副的中心距/mm >125~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500~630

>630~800

>800~1000

>1000~1250

>1250~1600

>1600~2000

>2000~2500

>2500~4000

160

185

210

230

250

280

320

350

420

500

600

700

950

250

290

320

360

400

440

500

550

660

780

920

1100

1500

2.1.6.8 圆弧齿轮副的侧隙按JB929-67的基准齿形,模数mn=2~6,设计侧隙为0.06mn;模数mn=7~32,设计侧隙为0.04mn。经跑合后实际侧隙不得小于上述设计数值的2/3。2.1.6.9 圆锥齿轮装配时,保证侧隙(包括圆弧齿锥齿轮)应符合表2-1-6-3的规定。

2.1.6.10 蜗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及最小侧隙应符合表2-1-6-4的规定。

表2-1-6-3 圆锥齿轮保证侧隙μm

结合形式锥距/mm

>80~120 >120~200 >200~320 >320~500 >500~800

闭式130 170 210 260 340 开式260 340 420 530 670 表2-1-6-4 蜗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与最小侧隙μm

项目中心距/mm

>40~80 >80~160 >160~320 >320~630

中心距极限偏差最小侧隙±65

95

±90

130

±110

190

±130

260

2.1.6.11 齿轮副侧隙的检查。

2.1.6.11.1 用压铅丝法检查齿轮的侧隙时,在齿面沿齿两端平行放置两条铅丝,铅丝直径约为该齿轮规定侧隙的4倍,圆锥齿轮、圆弧齿锥齿轮不超过侧隙的3倍。转动齿轮挤压后,测量铅丝最薄处厚度,即为所测的侧隙。

2.1.6.11.2 用百分表检验时,将百分表测头与齿轮齿面垂直接触,转动与百分表测头接触的齿轮,测出其游动量即为所测的间隙。

2.1.6.12 更换齿轮时,应装完一对检查一对。圆弧齿锥齿轮应按照标记成对更换。

2.1.6.13 装在滑动花键轴上的齿轮,应能在轴上灵活平稳的滑动。

2.1.6.14 齿轮装完后,用人力盘动检查,转动应灵活、平稳,并无异响。

2.1.6.15 齿圈与轮心配合必须紧固。铸铁轮心不得有裂纹;铸钢齿轮的轮毂如有裂纹,允许用焊补方法修复。

2.1.6.16 齿轮轮毂轴孔与轴的配合、连接件如螺栓、键等,必须紧固,不得松动。

2.1.7 减速器箱体

2.1.7.1 减速器箱体不得有裂纹或变形,如果有轻微裂纹,允许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铸铁箱体只允许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补,如裂纹已贯通两轴孔时,必须更换。

2.1.7.2 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应平整严密,垫应平整无褶皱,装配时应涂密封胶,不得漏油。

2.1.7.3 减速器箱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过0.05mm。结合面上的划痕长度不得大于结合面宽度的2/3,深度不得超过0.3~0.5mm。

2.1.7.4 减速器箱体轴孔磨损后,在强度允许条件下,可扩孔镶套修复,但与其相对应的轴孔的平行度、两锥齿轮的垂直度允差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2.1.7.5 盖板不得有裂纹或变形,接触面应平整严密,平面度不得超过0.3mm。

2.1.7.6 机壳及盖板所有隔爆面,应符合GB3836.2《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规定。

2.1.8 减速器试验

2.1.8.1 减速器应按技术文件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油量适当,油压正常。

2.1.8.2 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运转各半个h,应无异响,温升正常。

2.1.8.3 做3h满负荷试验,减速器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

2.1.8.4 试验时,减速器的结合面和各轴头无渗漏现象。

2.1.9 圆环链及链轮

2.1.9.1 圆环链节距伸长量应不大于原节距的3%。链环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3mm。

2.1.9.2 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变形,最大磨损量:节距64mm及以下不得大于5mm;节距86mm及以上不得大于6mm(用圆环链平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

2.1.10 密封件

2.1.10.1 密封件的拆装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各部密封件齐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

2.1.10.2重复使用或新更换的密封件,其质量应符合《GB2452.1-92》、GB9877.1-88》的规定。

2.1.10.3 浮动油封的密封环不得有裂纹、沟痕,必须成对更换,成对使用。

2.1.10.4 更换密封件时,应检查密封件的性能,如发现发粘、变脆、变色时,不得使用。密封表面无损伤,油封骨架不变形。

2.1.10.5 各部接合面的纸垫、石棉垫、耐油胶垫应平整,无褶皱,眼孔一致,符合原设计的尺寸和材质。

2.1.10.6 油封弹簧松紧适宜,油封硬度应为邵氏85~90度,在弹簧压力下其内径比轴颈小的压缩值应符合表2-1-10-1的规定。

表2-1-10-1 油封内径压缩值mm

油封内径名义尺寸>30~90 >90~180 >180

油封内径比相应轴颈小 1.5~2.0 2.0~2.5 2.5~3.0

2.1.10.7 “O”型密封圈松紧适宜,装在槽内不得扭曲、切边,保持性能良好。

2.1.11 高压胶管与管接头

2.1.11.1 新的或重复使用的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头无严重锈蚀、变形、毛刺,能顺利插入配合件,在无压工况下应可以自由旋转;

2 检修时必须重新更换“O”形圈和挡圈;

3 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其破损不多于两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1cm2,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未被破坏;

4 胶管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

2.1.11.2 胶管内部必须严格清洗,不得有污垢。

2.1.11.3 严重损坏的胶管,可切去损坏部分,重新扣压接头。

2.1.11.4 新扣压的接头应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试验,保持5min,不得有渗漏、鼓包或接头位移等现象。

2.1.11.5 胶管接头的拨脱力应符合表2-1-11-1的规定。

表2-1-11-1 高压胶管接头的拨脱力

序号胶管型号拨脱力不小于,kN/根

1 2 3 4 5 6 7 8 KJR6-600/L

KJR8-420/L

KJR10-380/L

KJR13-300/L

KJR16-210/L

KJR19-180/L

KJR25-150/L

KJR32-110/L

6

8

10

10

10

15

18

18

2.1.12 涂饰

2.1.12.1 设备经过大修后均应涂刷防锈漆(已有防锈层者例外)。

2.1.12.2 涂漆前,必须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脏物。

2.1.12.3 特殊部位如油嘴、油杯、注油孔、油塞、防爆标志等部件的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在用设备上的油管、风管、水管,应分别涂不同颜色,以示区别。

2.1.12.4 电动机涂漆颜色应与主机一致。

2.2 电气通用部分

2.2.1一般规定

1 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各项技术性能的要求。更换的零部件,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要求;

2 设备外壳或隔爆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

3 电气设备检修后,除按规定进行出厂试验外,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2h;

4 设备检修后应带有铭牌,如铭牌数据有更改或字迹不清,应更换新铭牌。

5 保护插件安装处,防止自行松脱的装置完整有效;

6 检修中各项质良测定记录、试验记录、零部件检修记录和技术检验证明书等应随设备出厂,交使用单位存档。

2.2.2 紧固件规定

1 紧固件材料应适用于外壳材料,除含轻金属外壳外,紧固件螺栓或螺母不允许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制造;

2 紧固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等应进行喷涂防腐漆、电镀或其它化学方法的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

3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须有防止松脱的措施。可根据设备部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加装弹簧垫圈、背帽或开口销等。弹簧垫圈的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螺母的紧固程度应达到GB3836.1要求的力矩为合格,弹簧垫圈符合其性能要求;

4 同部位的紧固件,其规格应一致;垫圈、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适应;

5 螺栓或螺钉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螺孔时,螺栓或螺钉与螺孔底部应留有螺纹裕量;螺栓拧入螺孔的长度不小于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6 螺母要上满扣为合格,一般螺栓长出螺母的扣数应在1~3扣范围内;

7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的上端不得超出护圈的高度;

8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须使用由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装置;

9 在防爆型专用标准中要求使用特殊紧固件,应按原设计要求配置。

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壳的任何部件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壁。孔周围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且至少为3mm。

2.2.3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

执行GB/T12173-199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第4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

2.2.4 隔爆接合面

接合面的结构参数应符合GB3836.2-2000Ι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的规定,详见表2-2-4-1。

1 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L须不小于25mm;

2 靠外壳壁支撑的操纵杆或轴,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表2-2-4-1规定的最小结合面宽度;

3 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表2-2-4-1规定的最小接合面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大于25mm;

4 当操纵杆与杆孔配合间隙因磨损而增大时,可采取在杆孔处嵌镶衬套等措施进行修复。特殊情况下,加设一个正常使用中不易磨损的封盖;

5 在检修中除去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厚度,不得超过维修裕量的数值;

6 隔爆接合面表面平均粗糙度Ra≤6.3μm,操纵杆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μm;

7 隔爆接合面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油等,但不准涂油漆。

表2-2-4-1 Ι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注:Ι类为煤矿用)

接合面宽度与外壳容积V/cm3 对应的最大间隙/mm 1) V≤100V>100

平面接合面和止口接合面

6≤L<12.5 12.5≤L<25 25≤L 0.30

0.40

0.350

0.40

0.50

操纵杆和轴2)

6≤L<12.5 12.5≤L<25 25≤L 0.30

0.40

0.50

0.40

0.50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3)

6≤ L <12.5 12.5≤ L <25 25≤ L <40 40≤ L 0.30

0.40

0.50

0.60

0.40

0.50

0.60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

6≤ L <12.5 12.5≤ L <25 25≤ L 0.450

0.60

0.750

0.60

0.750

1)对于操纵杆、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2)对于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单边间隙应不小于0.075mm。

3)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 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

4)在确定带油封槽的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其油封槽部分不应计算在内。

2.2.5 螺纹隔爆结构

1 螺纹的公差配合不低于GB/T-9145的7H/8g,螺距不小于0.7mm;

2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符合表2-2-5-1的规定。

表2-2-5-1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

外壳净容积V/cm3 最小轴向啮合长度/mm 最小啮合扣数

V≤100 V>100 5.0

8.0

5

2.2.6 绝缘套管及增安型设备绝缘绕组极限温度

2.2.6.1 绝缘套管在拆、接线中可能承受扭矩时,应安装牢固,保证所有部位不转动。能承受GB3836.1-2000中2

3.

4.5规定的连接件扭转试验。

2.2.6.2 绝缘套管应采用吸湿性较小的材料制成。对电压高于127V的电气设备,不得采用酚醛塑料制品。

2.2.6.3 增安型电气设备在额定运行状态时,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不超过表2-2-6-1的规定。

表2-2-6-1 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

运行方式绕组类型测量方法

不同绝缘材料等级的极限温度/℃

A E

B F H

额定运行时所有绝缘绕组

电阻法(R)

温度计法(T)

90

80

105

95

110

100

130

115

155

135 单层绝缘绕组

电阻法(R)

温度计法(T)

95

95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155

155

2.2.7 接地连接件

2.2.7.1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必须设有外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〨”。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连接件,但必须采用具有接地芯线或等效接地芯线的电缆。

2.2.7.2 设备接线空腔内部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〨”(在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及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设备除外)。

对不必接地(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或不必附加接地的电气设备(如金属外壳上安装金属导管系统),可不设内、外接地连接件。

2.2.7.3 内、外接地连接件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

2 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一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

3 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12;

2)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

3)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8;

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6。

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4 接地连接件必须进行电镀防锈处理,其结构能够防止导线松动、扭转,且有效保持接触压力。

5 接地连接件应至少保证与一根导线可靠连接,导线截面积见表2-2-7-1。

6 在连接件中被连接部分含轻金属材料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例如钢质过渡件)。表2-2-7-1 接地导线截面积

主电路导线每相截面积S/mm2 对应保护线最小截面积S/mm2

S≤16S

16<S≤3516

S>35 0.5S

2.2.8 接线

2.2.8.1 连接件和接地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连接可靠,虽受温度变化、振动影响,也不应发生接触不良现象。

2.2.8.2 如采用铝芯电缆,必须采用过渡接头,以免发生电腐蚀。

2.2.9 隔爆设备的接线盒、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隔爆设备的接线盒、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2.2.9.1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2-2-9-1的规定,对外部导线连接时其最小值为3mm。

表2-2-9-1 电气间隙

额定电压/V 最小爬电距离/mm

最小电气

间隙/mm 材料级别

Ⅰ1] Ⅱ1] Ⅲa1]

U≤15 1.6 1.6 1.6 1.6

15<U≤30 1.8 1.8 1.8 1.8

30<U≤60 2.1 2.6 3.4 2.1

60<U≤110 2.5 3.2 4 2.5

110<U≤175 3.2 4 5 3.2

175<U≤275 5 6.3 8 5

275<U≤4208 10 12.5 6

420<U≤55010 12.5 16 8

550<U≤75012 16 20 10

750<U≤110020 25 32 14

1100<U≤220032 36 40 30

2200<U≤330040 45 50 36

3300<U≤420050 56 63 44

4200<U≤550063 71 80 50

5500<U≤660080 90 100 60

6600<U≤8300100 110 125 80

8300<U≤1100125 140 160 100

注:Ⅰ、Ⅱ、Ⅲa是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分级,其中

Ⅰ为上釉的陶瓷、云母、玻璃、石英;

Ⅱ为三聚腈胺石棉耐弧塑料、硅有机石棉耐弧塑料、不饱和聚酯团料;

Ⅲa为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腈胺玻璃纤维塑料、表面用耐弧漆处理的环氧玻璃布板。

2.2.9.2 爬电距离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电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必须符合表2-2-9-1的规定。外部导线连接时其最

小值为3mm。

2.2.10 联锁装置和警告

2.2.10.1 检修后的矿用电气设备,为确保其安全供电和防爆性能,必须实现两防(防止擅自送电,擅自开盖操作)保证非专用工具不能解除的联锁功能,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结构性能按有关厂家或产品技术文件执行。

2.2.10.2 当设备外壳打开后的带电部位,应设“带电”“危险”等字样的警告标志。或者在外壳的门和盖醒目位置设置“严禁带电开盖”的警告标志。

2.2.11 隔爆外壳的修理

必须按《煤矿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修理规程》及GB3836.15的规定执行。

3 固定设备

3.1 矿井提升机

3.1.1 主轴装置

3.1.1.1 主轴轴向水平度不得大于0.1‰,三支座的轴以两端轴颈水平为准。

轴承座的纵、横向水平度不得大于0.2‰。

轴向窜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3.1.1.2 检修时主轴及制动系统的传动杆件应进行无损探伤。

3.1.1.3 滚筒

3.1.1.3.1 滚筒的组合连接件,包括螺栓、铆钉、键等必须紧固,轮毂与轴的配合必须严密,不得松动。

3.1.1.3.2 滚筒的焊接部分,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或未焊满等缺陷,焊后须消除内应力。

3.1.1.3.3 筒壳应均匀地贴合在支轮上。螺栓固定处的接合面间不得有间隙,其余的接合面间隙不得大于0.5mm。两半筒壳对口处不得有间隙,如有间隙需用电焊补平或加垫。

3.1.1.3.4 两半支轮的结合面处应对齐,并留有1~2mm间隙。对口处不得加垫。

3.1.1.3.5 滚筒组装后,滚筒外径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表3-1-1的规定。

表3-1-1 滚筒外径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

滚筒直径/m 2~2.5 3~3.5 4~5

径向圆跳动/mm 7 10 12

3.1.1.3.6 钢丝绳绳头在滚筒内固定,必须用专用的卡绳装置卡紧,且不得作锐角弯曲。3.1.1.3.7 滚筒衬垫应采用干燥的硬木(水曲柳、柞木或榆木等)或高耐磨性能材料(聚胺脂、PVC、钢)制作,每块衬垫的长度与滚筒宽度相等,厚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5倍。

衬垫断面应为扇形,并贴紧在筒壳上。

3.1.1.3.8 固定衬垫的螺栓孔应用同质木塞或填料将沉孔填实并胶固。螺钉穿入部分的衬垫厚度不得小于绳径的1.2倍。衬垫磨损到距螺栓头端面5mm时应更换衬垫。

3.1.1.3.9 滚筒衬垫的绳槽深度为钢丝绳直径的0.3倍,相邻两绳槽的中心距应比钢丝绳直径大2~3mm。双滚筒提升绞车两滚筒绳槽底部直径差不得大于2mm。

3.1.1.3.10 游动滚筒衬套与轴的间隙应符合本规范通用部分表2-1-4-2 的规定。

3.1.1.4 离合器

3.1.1.

4.1 游动滚筒离合器必须能全部脱开或合上,其齿轮啮合应良好。

3.1.1.

4.2 气动或液压离合器的气(油)缸动作应一致,不得漏气或漏油。缸底与活塞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5mm。

3.1.1.

4.3 采用手动离合器时,离合器的连接和传动部分应转动灵活,蜗轮副啮合正确,不得有松动现象。

3.1.1.5 多绳提升绞车主导轮

3.1.1.5.1 主导轮的焊接部分,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或未焊满等现象,焊后须消除内应力。

3.1.1.5.2 主导轮筒壳圆度:主导轮直径为1.85~2m时为2~3mm;主导轮直径为2.25~4m 时为3.5~

4.5mm。

3.1.1.5.3 主导轮摩擦衬垫的固定块和压块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固定块和压块均应可靠地压紧摩擦衬垫,用螺栓紧固后不得有窜动;

2 固定块与主导轮筒壳应接触良好。压块与主导轮筒壳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隙,以便螺栓紧固时,能均匀地压紧摩擦衬垫;

3 固定块和压块应按顺序打上标记,按号装配。

3.1.1.5.4 摩擦衬垫和绳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衬垫与主导轮筒壳、固定块及压块应靠紧贴实,接触良好;

2 绳槽中心距差不得大于1.5mm;

3 绳槽磨损深度不得超过70 mm,衬垫磨损余厚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

4 各绳槽车削后,其直径差不得大于0.5mm或者用标记法检查各绳槽直径的相互偏差值,其任一根提升绳的张力与平均张力之差不得超过10%;

5 车槽装置的水平度不得大于0.2‰;车槽装置工作应平稳,不得有跳动现象。

3.1.2 制动系统

3.1.2.1 块式制动器

3.1.2.1.1 制动机构各种传动杆件、活塞等必须灵活可靠,各节点销轴不得松旷缺油。

3.1.2.1.2 闸瓦要固定牢靠,木质闸瓦的木材要充分干燥,纹理要均匀,不得有节子。

3.1.2.1.3 制动时闸瓦要与制动轮接触良好,各闸瓦接触面积均不得小于60%。

3.1.2.1.4 松闸后,闸瓦与制动轮间隙:平移式不得大于2mm,且上下相等,其误差不超过0.3mm;角移式在闸瓦中心处不大于2.5mm。每副闸前后闸瓦间隙应均匀相等。

3.1.2.1.5 松闸后,气动传动装置工作缸的活塞与缸底应有3~10mm间隙;保险制动时,保险制动缸的活塞与缸底间隙不得小于50mm。

3.1.2.2 盘式制动器

3.1.2.2.1 同一副制动闸两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得超过0.5mm。

3.1.2.2.2 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不得小于闸瓦面积的60%。

3.1.2.2.3 松闸后,闸瓦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不大于2mm。

3.1.2.3 液压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残压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液压站残压/MPa

设计压力≤8>8~18

残压≤0.5≤1.0

2 油压应稳定,压力振摆值不得大于表3-1-3的规定:

表3-1-3 压力振摆值/MPa

设计压力≤8>8~16

指示区间≤0.8Pmax>0.8Pmax ≤0.8Pmax>0.8Pmax

压力振摆值±0.2 ±0.4 ±0.3 ±0.6

3 对应同一控制电流的制动与松闸油压值之差不得大于0.3MPa;

4 液压站用油的性能应符合表3-1-4的要求:

5 油的过滤精度不得低于20μm;

6 使用和试验时,不得搅动油液。加油时应使用带滤油网的加油器,并放在回油管一侧;

7 不得漏油。

表3-1-4 液压站用油性能

运动粘度50℃(cSt)粘度指数

不小于

氧化安定性

不小于(h)

抗泡沬性每

分钟不大于(ml)

27~33 130 1000 20

注:氧化安定性指酸值达到:3.0mg KOH/g的时间,均以h计

3.1.2.4 压制塑料闸瓦:在线速度7.5m/s、比压=0.9Mpa、对偶材料16Mn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

1 摩擦系数:温度120℃以下,摩擦系数f≥0.5;温度120℃~250℃,f≥0.4;

2 耐磨性:温度在120℃以下,磨耗△≤0.05mm/30min;温度120℃~150℃,磨耗△≤0.15mm/30min;

3 耐热性:温度在250℃以下不应有裂纹、烧焦等现象;

4 硬度:HB≤40;

5 吸油率和吸水率:浸泡4h应小于1%;

6 闸瓦材料组织细密,各种成分分布均匀,不得有夹渣、裂纹、气孔、疏松、凹凸不平等缺陷,工作时不应损伤对偶表面。

3.1.2.5 块式制动的制动轮的圆度不大于1mm;盘式制动的制动盘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0.5mm。

3.1.2.6 制动轮和制动盘不得有裂纹和油污,工作面沟深不得超过1.5mm,沟宽总和不得超过有效工作面宽度的10%,否则应更换或车光。切削总厚度不得超过5mm。

3.1.2.7 车削制动轮或制动盘工作面时,表面粗糙度Ra≤1.6μm。

3.1.2.8 闸的工作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3/4。

3.1.2.9 制动系统的机械电气联锁装置,动作应灵敏可靠。

3.1.2.10 保险闸(或保险闸第一级)的空动时间(由保护回路断电时起至闸瓦刚刚接触到闸轮上的一段时间):压缩空气驱动闸瓦式制动闸不得超过0.5s;储能液压驱动闸瓦式制动闸不得超过0.6s;盘式制动闸不得超过0.3s。对斜井提升,为了保证上提紧急制动不发生松绳而必须将上提的空运时间加大时,上提空动时间可以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保险闸施闸时,在杠杆和闸瓦上不得发生显著的弹性摆动。

3.1.2.11 在立井和倾斜井巷中使用的提升绞车的保险闸发生作用时,全部机械的减速度必须符合表3-1-5的要求。

表3-1-5 全部机械的减速度规定值

减速度倾角m/s2

运行状态<15°15°≤θ≤30°>30°

上提重载下放重载≤Ac※

≥0.75

≤Ac

≥0.3 Ac

≤5

≥1.5

Ac※=g(sinθ+fcosθ)

式中Ac-自然减速度,m/s2;

g-重力加速度,m/s2;

θ-井巷倾角,(°);

f-绳端载荷的运行阻力系数,一般取0.010~0.015。

摩擦轮式提升装置,常用闸或保险闸发生作用时,全部机械的减速度不得超过钢丝绳的滑动极限。

在下放重载时,必须检查减速度的最低极限。在提升重载时,必须检查减速度的最高极限。3.1.3 微拖装置

3.1.3.1 气囊离合器的摩擦片和摩擦轮之间的间隙不得超过1mm。

3.1.3.2 新更换的摩擦片应进行跑合,跑合时摩擦片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1.3.3 气囊离合器的摩擦片严禁沾油。

3.1.3.4 气囊不得老化、变质或裂纹。

3.1.3.5 压气系统不得漏气,各种气阀动作应灵活可靠。

3.1.4 深度指示器

3.1.

4.1 传动机构的各个部件应运转平稳,灵活可靠,指针必须指示准确,指针移动时不应与指示板相碰。

提升运转一次的指针工作行程:牌坊式不小于指示板全行程的3/4;圆盘式旋转角度应在250°~350°之间。

3.1.

4.2 牌坊式深度指示器丝杠不得弯曲,丝杠螺母松旷程度不得超过1mm。

3.1.

4.3 多绳摩擦提升绞车的调零机构和终端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零机构(粗针),当容器停在井口停车位置时,不管指针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均应能使粗针自动恢复到零位;

2 终端放大器(精针)的指针和指示盘应着色鲜明,不得反光刺眼。

3.1.5 天轮及导向轮

3.1.5.1 无衬垫的天轮及导向轮,绳槽不得有裂纹、气孔,绳槽侧面及底面的磨损量均不大于原厚度的20%。

3.1.5.2 有衬垫的天轮及导向轮,衬垫必须紧固地压在绳槽中,不得松动。当衬垫正面磨损深度等于钢丝绳直径或者沿侧面磨损深度到等于钢丝绳直径的一半时,必须更换。新衬垫的绳槽深度不应大于绳径的0.3倍。

3.1.5.3 天轮及导向轮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不得超过表3-1-6的规定。

3.1.5.4 天轮及导向轮轮辐不得变形或裂纹,辐条不得松动。

3.1.5.5 导向轮相互之间应能相对转动,其游动轮不得沿轴向窜动,游动轮轴孔与轴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表2-1-4-2的规定。

表3-1-6 天轮及导向轮圆跳动允差/mm

天轮及导向轮直径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

大修或新安装最大允计值大修或新安装最大允计值

>5000 3 6 5 10 >3000~5000 2 4 4 8 ≤3000 2 4 3 6

3.1.5.6 天轮及导向轮轴的水平度不得超过0.2‰。

3.1.6 试运转

3.1.6.1 经过大修后应进行试运转,检修单位及使用单位共同参加。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1 空运转:不挂绳空运转,正反向运转各0.5~1h跑合齿轮,并应进行多次制动以磨合闸瓦,检查各部运转情况,有无异常音响及不正常温度;

2 无负荷试运:经空运转合格后,将钢丝绳及空容器挂上,运转不少于2~4h,调整深度指示器,做各种保护装置试验,检查其可靠性,继续跑合齿轮及磨合闸瓦,并检查各部运转情况;

3 负荷试运:无负荷试运合格后,进行负荷试运,可分为1/4、1/2、3/4及全负荷试运,逐步加载,每次都需检查齿轮跑合情况及各部试验情况。一般每隔2h调正试验负荷量,也可按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

3.1.6.2 不更换减速器齿轮的检修,可根据具体检修内容进行相应的试运。

3.1.7 提升容器

3.1.7.1 罐笼本体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罐笼内部阻车器及开闭装置应润滑良好,灵活可靠,阻爪动作一致。

3.1.7.2 罐笼本体框架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3mm,罐笼上、下盘体十字中心线的错动单层罐笼允许偏差3mm,双层或三层罐笼允许偏差6mm。

3.1.7.3 箕斗本体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闸门转动灵活,关闭严密。立井箕斗平衡度良好,闸门卸载滚轮的最外缘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3mm。斜井箕斗斗箱口两方钢外缘间距允许偏差为±2mm,后轮的最外缘尺寸允许偏差为±13mm。

3.1.7.4 上开式箕斗闸门开启灵活,方向正确,关闭严密,不撒煤,不漏煤。

3.1.7.5 罐笼、箕斗主拉杆、主销轴、三角板、主连杆等零件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查,内部不得有裂纹、伤痕或影响使用强度的其它缺陷。铆钉不得有歪斜、裂纹、松动现象。各转动轴灵活、润滑良好、无变形。

3.1.7.6 罐笼、箕斗更换后必须进行空、重载试运,全面检查各部位,必须动作灵活可靠,且无其他不正常现象。

3.1.7.7 平衡容器连接装置按提升容器连接装置的要求进行检查。

3.1.8 钢丝绳悬挂装置

3.1.8.1 钢丝绳与杯形体联接浇注的合金成分与方法符合设计要求。钢丝绳与桃形环卡接绳卡数量与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钢丝绳绕过楔形绳环的尾部余留长度不小于300mm。紧固件可靠紧固。所更换的零部件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每次换绳时必须对主要受力部件探伤检验。

3.1.8.2 螺旋液压调绳器的管路、油缸密封良好,调绳器的圆螺母和防松螺母齐全紧固,油质合乎要求。

3.1.8.3 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首绳悬挂装置

3.1.8.3.1 悬挂装置的中板、换向叉、销轴和外侧板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查,不允许有影响强度的腐蚀和损伤等缺陷。

3.1.8.3.2 悬挂装置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允许有气孔、砂眼、裂纹、毛刺、划伤、锈蚀等缺陷。各活动部件应运转灵活,不得有卡滞现象。

3.1.8.3.3 平衡缸、阀门、接头、胶管、连通器、油泵等最大许用应力不得小于技术文件规定,且不得有渗漏现象。连通缸活塞杆都能均匀伸出总伸出量的1/4-1/2。

3.1.9 平衡绳悬挂装置

圆绳与杯形体联接浇注的合金成分与方法符合设计要求。圆绳悬挂装置转动灵活,钢丝绳无打弯或扭曲现象。扁绳与绳环卡接绳卡数量与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钢丝绳无拧劲现象。

3.1.10 罐道导向装置

3.1.10.1 罐耳与导向套无严重磨损,罐耳与罐道间隙符合规定。

3.1.10.2 在同一竖直基面上,上、下罐耳各导向面位置偏差钢轨罐道不超过2mm;组合罐道不超过4mm;木罐道不超过2mm;四角罐道不超过2mm。在同一水平基面上,两对应罐耳槽底导向面的间距偏差钢轨罐道不超过±2mm;组合罐道不超过±2mm;木罐道不超过±3mm;四角罐道不超过±12mm(单侧布置罐耳的罐笼为两罐耳中心线的水平间距偏差)。3.1.10.3 钢丝绳罐道的上、下导向套轴心线的不重合度不超过1mm,导向套中心线与提升中心线水平距离偏差不超过±1mm。滚轮罐耳轴心线应保持水平,径向中心线应与罐道面垂直,滚轮转动灵活。滚轮罐耳每次解体检修必须更换所有密封件。

3.1.11 防坠器

3.1.11.1 抱爪式防坠器弹簧工作高度符合技术文件要求,传动机构润滑良好,抱爪动作可靠。经脱钩试验,抱爪刺破罐道后的滑行距离不超过250mm,全行程的滑行距离不超过400mm。

3.1.11.2 制动绳式防坠器每年大修一次,大修时需将抓捕器拆开,清除全部零件上的污垢及铁锈,检查各零件是否完好。检查测量各活动部件磨损情况及磨损量,发现有过度磨损应更换。所有轴承与轴的间隙,磨损后不应大于1.0mm。抓捕器楔子的圆弧表面磨损不应大于1.5mm,楔子背面及楔背表面磨损不应大于0.2mm。大修后的防坠器必须进行脱钩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11.3 更换缓冲绳和制动绳时,缓冲钢丝绳和制动钢丝绳的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原设计要求。

3.1.11.4 缓冲器固定和连接用的紧固件,应紧固牢靠,螺栓露出螺母1~3个螺距。缓冲器末端留绳长度不应小于10m。

3.1.11.5 抓捕器十字线和拉杆及上部弹簧座(挡板)中心与罐笼竖向轴心线的重合度严禁超过1mm。

3.1.11.6 同一抓捕器两制动绳中心与罐笼提升中心的距离偏差,严禁超过1mm。

3.1.11.7 弹簧圆盘与挡板之间的间隙偏差严禁超过1mm。

3.1.11.8 抓捕器的销轴、连杆、杠杆和滑楔应动作灵活可靠,轴销齐全。

3.1.11.9 罐笼防坠器试验,必须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当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试验:罐笼带煤车时,缓冲绳抽出长度,必须为捕绳器自由降落高度的1~1.3倍;罐笼对井架的降落高度不得超过400mm。

3.1.12 保护装置

各项保护装置齐全,安装位置正确牢固,动作灵敏可靠,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

3.1.13 井筒装备

3.1.13.1 罐道材质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齐全完好、紧固可靠,防腐良好。

3.1.13.2 钢轨罐道弯曲度每米不超过1mm,但每根罐道不应超过6mm;组合罐道对称平面内的弯曲度每米不超过2mm,但每根罐道不应超过12mm;木罐道弯曲度每米不超过3‰;罐梁弯曲度当梁上挂一根罐道时不应超过1‰,当梁上挂两根或两根以上罐道时不应超过0.5‰。

3.1.13.3 罐道磨损量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386条规定。

3.1.13.4 罐道的不垂直度钢轨罐道不超过±5mm;组合罐道不超过±7mm;木罐道不超过±8mm。

3.1.13.5 罐道接头间隙钢轨罐道2~4mm;组合罐道2~4mm;木罐道不超过5mm。

3.1.13.6 钢轨罐道与罐道卡子斜面接触良好;组合罐道固定螺母必须有防松保护;木罐道固定螺母拧紧后嵌入罐道面深度不小于15mm。

3.1.13.7 钢丝绳罐道钢丝绳张紧程度及井架上预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1.13.8 井筒梯子间梯子、平台板、隔板、立柱和梁的连接牢固可靠。钢梯子间防腐良好,玻璃钢梯子间不脆化。

3.1.14 井底箕斗装载设备

3.1.1

4.1 定量斗不漏煤,装载闸门开启灵活,汽缸动作无卡阻。称重装置重力传感器紧固可靠,测量控制柜数据显示正确,称重数据无漂移。

3.1.1

4.2 回转溜槽开启灵活,蹾座弹簧无断裂,蹾座及配重钢丝绳状况良好。称重传感器接线无破损,控制柜内端子接线无松动。液压站、管路及接头不漏油。液压站工作正常,闸板动作平稳无卡阻。

3.1.15 过卷防撞、安全承接装置、托罐闸装置

3.1.15.1 防撞梁与井架连接可靠,无开焊现象。

3.1.15.2 各转动、活动部件必须处于灵活状态,不得有卡滞现象。

3.1.15.3 托罐装置复位弹簧不断裂,不疲劳,状况良好。

3.1.15.4 阻爪应处于同一水平面,误差不超过±3mm。阻爪平面距离容器过卷防撞梁后底平面200mm。

3.1.15.5 保护装置每半年检查一次,并注油润滑,发现过度锈蚀零件(锈蚀深度0.2mm)应予更换。

3.1.15.6 缓冲器制动力调整适当,缓冲绳无断丝、无锈蚀,绳卡数量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件要求。

3.1.16 罐座与摇台

3.1.16.1罐座安装牢固,动作灵活,无卡阻。罐座支承爪平面高低偏差不超过2mm,落罐时接触均匀。

3.1.16.2 罐笼在罐座上时,罐笼内外轨道接头轨面高低偏差进车侧不超过±03mm,出车侧不超过±30mm。

3.1.16.3 摇台主轴润滑良好,转动灵活。主梁无断裂,无严重锈蚀。

3.1.16.4 摇台与罐笼轨道接头左右错差不超过3mm。

3.1.16.5 操作机构灵活可靠,风压或液压装置不泄漏。

3.1.17 仪表部分

3.1.17.1 供电电源电压应符合规定要求,允许±15%范围内,必要时需加稳压装置。

3.1.17.2 屏蔽地线的接地电阻在规定调整范围4~8Ω内,接线牢固可靠。

3.1.17.3 各紧固部件不得松动,脱落。

3.1.17.4 各接线必须牢固、可靠、安全。

3.2 主要通风机

3.2.1 机座及壳体

3.2.1.1 机座安装在基础上的水平度,纵向及横向都不得大于0.2‰。

3.2.1.2 通风机壳体不得有严重变形开裂、腐蚀剥落等缺陷。

3.2.1.3 两半壳体的结合面或轴穿过壳体部分,应密封严密,不得漏风。

3.2.2 轴

3.2.2.1 主轴及传动轴的水平度不大于0.2‰。大修时主轴及传动轴应进行无损探伤。

3.2.2.2 大修后主轴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圆度、圆柱度及径向圆跳动均不得大于表3-2-1的规定;

2 键槽歪斜不大于0.07mm。

3.2.2.3传动轴如用中空管焊接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保证焊接质量,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或未焊透现象;

2 焊后消除内应力;

煤矿机电设备年度检修计划

1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为完成年度生产计划任务,确保机电、运输设备无事故,特制定本年度预防检修计划,对矿山机电设备和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性的综合管理。 一、目的: 进行预防性检修是设备未损坏前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其方式可以防止设备的损坏,保证设备安全运转,提高设备效率,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一种设备维修方式,但同时要考虑“过分维修”的现象,这样会造成维修费用增高,也不利于提高设备维修性和经济性。 二、依据: 1、根据煤矿生产条件,战略布署调整制定计划。 2、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地质状况和灾害情况制定计划。 3、根据法定节假日无主要生产任务时制定计划。 4、在生产正常情况下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三、方案: 1、按照不同检修内容和检修工作量的大小,分为日常检修(小修)、一般检修(中修,项修、年检)、大修三种,小型移动设备可分为大,小修两类。按时间进度安排的修理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份计划。 2、按修理类别编制的修理计划,分为设备大修理计划、中修理计划、小修或二级保养计划、精度定期检查调整计划等。 3、按原则性与企业生产计划衔接平衡,突出设备修理为生产服务原则,优先安排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充分利用生产间隙时间,通过更换、修补零部件、机构调整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其运转和效能恢复正常。 4、我矿机电设备以预防检修为主,事后检修为辅,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

运行提供保障和依据。 四、预防性检修内容: 1、小修:指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修理。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的,通常只修理或更换个别的磨损零件和填料;清洗部分解体检查和局部修理个别部件;调整部分机构的串量和间隙,局部恢复其精度;清洗部分润滑部位,加油或更换油脂,清扫和检修电器部分,做好全面检查记录,为大、中修提供依据。 2、一般检修(中修、项修、年修)是对机器设备的某些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主要内容包括修理或更换较多的磨损零件或更换成套部件以及更换电动机的个别线圈或全部绝缘;清洗复杂部分的机器零件;清洗、疏通各润滑部位,换油更换油毡、油线、治理漏电部位;喷漆或补漆;按部颁检修标准或出厂精度检验标准,对修完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大修:是对机器设备进行的全面修理,需要把机器设备全部解体,进行彻底修理。主要内容包括:全部拆卸设备的各部件,对所有零件进行清洗,作出修复更换的鉴定;更换或加固重要的部件或构件,恢复设备应有的精度和性能;调整整个机械和电路操作系统;检修主要底座基础架子和外壳;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重新喷漆或电镀;按设备出厂或部颁大修标准进行检验。 综合以上要求,结合当前公司机电人员的技术素质,作出月度检修计划安排。层层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个人,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把关,以班组为考核目标,进行全方位验收,切实完成各项计划任务。 五、机电设备预防检修计划周期安排规定: 1、大型设备和机电设备的大修已作月度具体的时间计划安排,可参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2015年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周期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周期 表二: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周期表 一、电机车

十三、电缆、开关及小型电器: 十四、未列入定期检查检修表的设备,参照以上规定进行检查检修; 十五、设备润滑按各类设备润滑表要求进行。附表如下: 一)、刮板输送机 须填满油脂,以保证防尘作用,在轴承填油时,每次注油量以占轴承面积的2/3为宜。

输送机的减速器在发货时将油、放出,试车运转时必须按规定加油,对减速器油面的检查必须是刮板机静止和油、水冷态时进行。 各润滑及要求见下表: 五)、JD—系列调度绞车 绞车应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在使用1—2个月后,应把钢丝绳拆除,用油枪通过两

油堵孔向卷筒体内挤入半公斤润滑脂,JD-25型绞车的润滑脂选用1号或2号钙钠基脂(ZGN-1或ZGN-2),注油量为空腔的1/3-1/2左右。拆下挡盘和大内齿轮联接的螺钉,并通过螺孔挤入一定数量的润滑脂。加油时,必须仔细清除油孔处的灰尘、污垢,勿使其随油进入绞车在运转三个月后,必须更换卷筒体内的润滑油,更换时应将零件清洗干净。绞车如较长时期搁置不用,应采取防潮措施其裸露部分应涂上保护油,以防锈蚀。润滑脂的工作温度不应超过70℃。 绞车必须根据实际使用安排小修和大修,按实际使用时间累计计算,一般小修周期为300小时,大修周期为1800小时。 小修的内容是调整、更换或修理刹车装置外部零件,紧固联接零件,补充或更换润滑油,发现漏油时须更换有关的毡封油圈或纸垫。小修在现场进行。 大修的内容是拆全部零件,将零件清洗后,检查其磨损程度,更换或修复已磨损的零件;更换各处润滑油,全部恢复绞车工作能力,修理后要试运转,刷漆更新。大修宜在机修厂进行。 六)、JD—11.4型调度绞车 及时、充分的润滑对保证绞车安全运转,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很大意义。润滑油质必须合乎要求,不能混有灰尘。污物及水等杂质。 电动机端盖上的2218滚柱轴承及轴承支架(17)中的224滚珠轴承用III号钙基润滑脂润滑,其余传动部位均以2:1比例配制的III号钙基润滑脂和30号机油混合润滑脂,注入滚筒体及行星齿轮腔内,其注油量为4公斤。 加油时,必须仔细清除油孔处的灰尘、污垢,勿使随油进入部件内部,注油完毕后,应将油堵拧紧。 新的或大修后的绞车,在运转8-10天后,必须更换润滑油,以清除零件在传动过程中磨落金属微粒屑,防止零件的加剧磨损。 在正常情况下,每三个月换油一次。润滑油温度不超过70℃。 八)、蓄电池式工矿电机车润滑图表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电气通用部分)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电气通用部分) 一、一般规定 1.1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各项技术性能的要求。更换的零部件,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要求。 1.2设备外壳或隔爆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璧和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其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 1.3电气设备检修后,除按规定进行出厂试验外,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2h。 1.4设备检修后应带有铭牌,如铭牌数据有更改或字迹不清,应更换新铭牌。检修后应增加检修企业标识牌和检修时间标示牌。数据更改的铭牌应在检修企业标识牌中标明更改数据。防爆电气设备检修后铭牌、标示牌等按GB3836.13的要求制作。 1.5保护插件安装处,防止自行松脱的装置完整有效。 1.6检修中各项质量测定记录、试验记录、零部件检修记录和技术检验证明书等应随设备出厂,交使用单位存档。 二、防爆结构紧固件的规定 2.1紧固件材料应适用于外壳材料,除含轻金属外壳外,紧固件螺栓或螺母不允许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制造。 2.2紧固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等应进行喷涂防腐漆、电镀或其他化学方法的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 2.3紧固用螺栓、螺母须有防止松脱的措施。可根据设备部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加装弹簧垫圈、背帽或开口销等。弹簧垫圈的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螺母的紧固程度应达到GB3836.1要求的力矩为合格,弹簧垫圈符合其性能要求。 2.4同部位的紧固件,其规格应一致;垫圈、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适应。 2.5螺栓或螺钉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螺孔时,螺栓或螺钉与螺孔底部应留有螺纹裕量;螺栓拧入螺孔的长度不小于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2.6螺母要上满扣为合格,一般螺栓长出螺母的扣数应在1~3扣范围内。 2.7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的上端不得超出护圈的高度。 2.8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须使用由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装置。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周期教学文稿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周期 表一:电气检查、检修、试验周期表 序号检查调整项目检查周期备注 1 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 每月一次 指机电科组织的互查(工区班班检查) 2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核定 每3个月一次 井上下由各使用单位检查并上报,技术组负责监督 3 高压电缆的泄露和耐压试验 每年一次 电工班负责,保存试验记录 4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 检查,现场开盖详细检查 每6个月一次 1、所有井上下变电所、机房(采掘工作面配电点)高低压设备,地面固定设备电气设备均按主要电气设备进行管理; 2、责任工区负责,并建立台帐,逐月上报检查结果; 3、井上下设备由设备组负责督促落实。 5 固定敷设电缆绝缘和外部 检查、电话接线装置检查 每3个月一次 责任工区负责,并建立台帐。 井上下设备由设备组负责督促落实,逐月上报检修结果。 6 移动电气设备和橡套电缆的绝缘和外部检查 每月一次 责任工区负责,并做记录,逐月上报检修结果。 设备组负责督促落实。 7 接地电网接地电阻测定 每3个月一次 电工班进行,并记录备查。 8 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绝缘电 阻和接地电阻的测定 新装时 绝缘电阻由工区进行,接地电阻由工区进行,设备组 配合和监督,投入使用前上报。 9 开掘队用风机及相关联电气设备升井大修 每6个月一次 责任单位负责,并做记录,设备组负责监督落实,逐月上报大修(或安装)时间。 10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图及设备布置图绘制 每月更新一次 机电工区绘制、技术组负责监督

表二: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周期表 一、电机车 序号检查调整项检查周期备注 1 走行装置三个月一次 2 司控器及电气线路半月一次 3 制动装置每班一次 4 撒砂装置每班一次 5 司控器及电气二周一次 6 空气制动系统储气罐 6个月一次 7 电源装置每班一次 二、矿车平巷人车 序号检查调整项目检查检修周期备注 1 连接装置每班一次由挂钩工检查 2 轮对三个月一次 3 人车体及防护链每班一次信号工检查 三、主提升绞车 序号检修内容检查检修周期 1 齿轮连轴器检查与注油日检一次 2 各部连接螺丝检查每班一次 3 减速器各部分检查日检一次 4 润滑系统及润滑情况检查班检一次 5 检查制动系统各部件班检一次 6 检查深度指示器及各保护装置班检一次 7 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班检一次 8 安全制动闸检查日检一次 9 减速机齿轮间隙测定每季一次 10 调整制动闸月检一次 11检查压力调节器日检一次 12 检查盘形闸班检一次 13 检查蓄压器漏油半年一次 14 各部传动连杆检查日检一次 四、主扇风机 序号检修内容检查检修周期 1 检查扇风机各部连接件及开口销钉护罩仪表每班一次 2 机壳叶轮、传动部分检查倒风机盘车一次 3 电动机开关柜接地装置检查每半月一次 4 检查主轴承清洗换油对轮尺寸测量间隙每季一次 5 电机轴承换油每季一次 6 检查风叶、紧固、检查风轮每月一次 7 轴承温度试验每季一次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公司准旗弓家塔 煤矿 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二〇一一年度》 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公司准旗弓家塔煤矿 机电设备检修制度 为贯彻国家及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并排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加强我矿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年度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一、领导机构:为保持机电设备完好,检查设备是否定期维护,特成立领导组: 组长:侯占(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公司准旗弓家塔煤矿任科(技术科长)燕三仁(安检科长) 成员:候志兵张培龙王新印 于国社陈秀兵王海波 二、职责分工: 1、组长是设备计划检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检修的组织及实施。负责大型设备的检修现场管理。

2、副组长任科负责检修计划制定并监督其实施。副组长燕三仁负责按检修计划制定情况具体实施。 3、侯志兵负责机电系统的检修维护及保养;张培龙负责运输设备的检修维护及保养;王新印负责设备入井检验及井下防爆检查;于国社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负责日常运行设备的巡视;陈秀兵负责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负责日常运行机电设备的巡视;王海波负责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及保养。 4、各维修成员应按检修计划所要求的内容认真开展检修工作,并负责检修记录的填写。 三、大型设备的分类: 一类设备:主通风机,主水泵,提升绞车,瓦斯抽放泵,空压机。 二类设备:掘进机,采煤机,液压泵站,回采工作面刮板机,皮带机。 大型设备要逐台建立大修档案,将大修时间、故障情况、所需零件规格型号、数量、试运情况及大修的工作情况记录存档。 四、检修内容依据设备说明书进行,检修内容分大修和小修和日常检修。 五、机电设备的检修在有备用设备的时候,原则上在用设备及备用设备轮流检修,不得将在用及备用设备全部停机检修。对大型设备的检修,在检修并应制定检修措施,措施经会审并贯彻至检修人员后方可实施。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DOC 158页)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DOC 158页)

目次 1 总则 (1) 2 通用部分 (2) 2.1 机械通用部分 (2) 2.2 电气通用部分 (12) 3 固定设备 (18) 3.1 矿井提升机 (18) 3.2 主要通风机 (24) 3.3 水泵 (27) 3.4 空气压缩机 (36) 4 运输设备 (38) 4.1 带式输送机 (38) 4.2 刮板输送机、转载机 (40) 4.3 窄轨电机车 (42) 4.4 平巷人车 (47) 4.5 矿车 (48) 4.6 运输绞车 (49) 4.7 绳牵引连续运输车(无极绳) (51) 4.8 架空乘人装置 (52) 4.9 无轨胶套轮机车 (54) 5 采掘设备 (55) 5.1 液压支架 (55) 5.2 采煤机 (60) 5.3 装煤机 (73) 5.4 装岩机 (77) 5.5 掘进机 (79) 5.6 单体液压支柱 (83) 5.7 乳化液泵站 (87) 6 电气设备 (89)

6.1 开关 (89) 6.1.1 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 (89) 6.1.2 矿用高压开关柜 (94) 6.1.3 矿用隔爆型低压交流真空开关 (99) 6.1.4 移动变电站用开关 (104) 6.1.5 6-10kV成套配电装置 (106) 6.1.6 0.4kV成套配电装置 (113) 6.1.7 漏电保护装置 (114) 6.2 变压器 (114) 6.2.1 户外6—10kV及以下变压器 (114) 6.2.2 矿用油侵三相电力变压器 (117) 6.2.3 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及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 (119) 6.3 电动机 (122) 6.3.1 交流电动机 (122) 6.3.2 直流电动机 (127) 6.4 辅助设备 (130) 6.4.1 隔爆充电机 (130) 6.4.2 矿用隔爆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131) 6.4.3 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 (132) 7 煤矿地面工程机械 (134) 7.1 工程机械通用技术规范 (134) 8 规范性附录 (143) 附录A 煤矿电气设备有关标准、规程、规定 (143) 附录B 真空开关试验方法 (144) 附录C 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表 (146) 附录D 瓷套管灌注工艺 (147) 附录E 本规范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说明 (147)

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5430 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规范和加强青铜峡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电站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 青铜峡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 3 职责 3.1 宁电分公司 3.1.1 贯彻黄河水电公司设备检修管理的规划和要求,执行本制度。

3.1.2 组织编制机组检修需要的各项管理制度,负责设备检修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 3.1.3 严格执行黄河水电公司招投标及资产管理控制程序。 3.1.4 接受黄河水电公司的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 3.1.5 向黄河水电公司提出设备检修管理的改进建议。 3.2 专业分公司 3.2.1 落实黄河水电公司设备检修管理要求,执行本制度,实现宁电分公司提出的检修管理责任目标。 3.2.2 对设备检修的安全、质量、工期、现场文明施工负责。 3.2.3 严格执行宁电分公司物资管理控制程序及

煤矿机械设备故障及维修与养护研究

煤矿机械设备故障及维修与养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8T10:33:37.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李霞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总体工业化水平提升,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扩大,当前形式各异的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煤炭生产行业,开采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山西杰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的总体工业化水平提升,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扩大,当前形式各异的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煤炭生产行业,开采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对煤矿机械设备维修及养护工作的忽视,致使故各类故障频发,不仅降低了煤炭开采效率,也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本文简述了煤矿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类型,然后针对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维修保养方案。 关键词: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类型;维修方案;养护措施 现阶段,煤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离不开先进的煤矿机械设备。煤矿机械设备不仅全面提升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也给煤矿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由于煤矿公司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总体机械化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但是在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周遭环境、使用方式以及维修保养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随之便会出现形变、断裂以及损耗等各种问题,不仅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性能,也给煤矿的生产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煤矿机械设备制定科学的维修及养护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煤矿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类型 生产煤炭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以及作业工具。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各类煤矿机械设备多多少少都会出现相应的磨损,致使损耗的程度存在差异。当损耗累积至一定标准时,机械便会出现故障。而且在不一样的环境下,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程度以及故障类型也有所不同。 1.1以故障原因为划分依据 若是以故障的出现原因作为划分依据,那么则可以将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分为五种类型。其一是损坏类故障,该类故障是由于机械出现断裂、形变以及压痕现象所导致的。其二是退化类故障,此类故障的发生原因是机械剥弱、老化或是非正常损耗。其三是失调类故障,主要是源于机械压力的失衡。其四是松脱类故障,一般是煤矿机械设备中的零点出现的松动或者是脱落情况。最后一种则是功能类故障,通常是因为在机械生产环节发生了机械堵塞、泄露现象,致使功能丧失的一类机械故障[1]。 1.2以故障程度为划分依据 若以故障程度作为划分依据,那么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以及耗费故障期。故障的程度有损耗的时间长短而定,换言之,故障程度即阶段性故障。首先是早期故障期,也就是机械设备的磨合阶段,在这时所产生的故障通常源自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漏洞。其次是偶发故障期,此时出现的故障存在损坏程度深和偶然性的特征,属于机械作业环节的正常现象。最后是耗费故障期,这是机械设备故障程度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设备应用的晚期,故障率极高且机械的老化速度非常快。 2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未对前期养护给予高度重视 在使用煤矿机械设备的过程之中,很多人员仅仅是重视后期的维修工作,没有对前期的保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尚未制定科学规范的机械使用细则,致使在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及使用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损耗程度逐渐扩大,大大延缓了煤炭生产进度。以往我国因为经济层面及技术层面的限制,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而如今这些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减小,然而却因为缺乏对养护工作的重视,致使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难以达到理想的利用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对设备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比方说有些设施的轴承在运作过程之中,存在时间以及温度方面的要求,然而很多施工人员却对这些因素视而不见,胡乱使用,加深了对设备的损坏程度[2]。 2.2维修力度及维修技术有待提升 纵观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现状,发现在维修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维修力度;现阶段绝大部分煤炭公司都没有对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落后的观念,致使其认为对设备进行维修不仅会提升施工经济成本,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只有在机器彻底损坏乃至无法正常运作时才会考虑维修。而且在维修时存在很多短期行为,致使机械设备出现了极大程度的磨损,严重降低了使用的寿命。另一方面则是维修技术过于老套;许多煤矿公司在维修煤矿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未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没有灵活运用现代科学高端的维修技术,致使设备燃料的消耗总量超标,设备效率持续低迷。而且检测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升,很多维修工人仅仅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是个人的直觉进行修理,故障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在一般情况下,煤矿施工皆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方便,所以采购维修零件较为困难,修理进度往往会被推后。与此同时,因为维修的环境过于恶劣且工作量巨大,所以煤矿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清洗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煤矿机械设备的主要维修方案 3.1灵活运用现代科学高端的维修技术 现阶段,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者必须充分掌握煤矿机械设备的核心设计理念,灵活运用现代科学高端的维修技术,让维修工作的效率更上一层楼。首先,在维修时应当严格遵循设备使用的安全规范及管理规范,避免发生操作事故。维修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还需从诱发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来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制定进一步的维修方案。其次,维修人员还需借助于自身的维修经验,在相关仪器的帮助下展开辅助检查,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立足于煤矿机械设备各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制定科学有效的维修模式,防止由于设备机械老化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3]。 3.2做好事后的维修应对措施 倘若煤矿机械设备在出现故障之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维修计划,就会延长机械维修的时间,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煤矿机械设备,还需要做好事后的维修应对措施。所谓的事后维修,就是在发现机械故障之后,立刻进行相应的处理,隶属于非计划性设备故障维修的范畴。维修人员应当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维修方式,在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运用动态化的修复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安全、效率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修复的手段。此外,还需尽快构建完备的煤矿机械设备管理规范以及可行性强的管理标准,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相应的监督检查,充分把握设备检测维修标准,打造系统化的煤矿机械设备维修模式。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检修标准)

机电队设备检修标准 一、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 1. 真空断路器 (1)真空断路器真空管无裂纹、点蚀,清洁无污秽,紧固件齐全紧固、无损坏。(2)断路器真空管与操作杆保持垂直同心,操动灵活可靠,不得有卡阻现象;运动摩擦部位加注合格的润滑油脂。 (3)更换断路器时,同型号的真空断路器使用的真空开关管,其安装和端部联接方式、尺寸应统一。 (4)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防跳装置和电磁操动机构的自由脱扣装置完好可靠。 2. 母线室 (1)绝缘瓷瓶清洁,无油污及灰尘、无裂纹及损伤。 (2)更换的绝缘材质应符合原厂家的技术标准,用2500V兆欧表测得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000MΩ。 (3)母线表面清洁无污秽,固定牢固,连结良好,安全距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3. 外形结构 (1)配电装置应具有安全可靠的机械、电气联锁。 (2)隔离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箱门不能打开;只有当隔离开关分闸到位,箱门才能打开。 (3)箱门处于打开状态,隔离开关不能合闸;对弹簧储能合闸机构,在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不能再进行合闸操作。 (4)配电装置的隔爆盖板均须设置“严禁带电开盖”字样的标牌。 (5)配电装置的金属外壳底架上应有防锈蚀、导电性能良好、直径不小于12mm 的接地螺栓。 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配电装置中主回路相间、主回路对地电气间隙不得小于600mm,爬电距离必须保证85mm(A级绝缘材料)、110mm(B级绝缘材料)、135mm(B级绝缘材料)、160mm(C级绝缘材料)。 (2)配电装置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得小于6mm和8mm。

5. 保护装置 (1)配电装置检修后,分别进行过载、短路、漏电、监视、自检功能试验,保护装置动作灵敏,断路器应可靠分闸,同时显示相对应的故障指示灯,并具备故障记忆闭锁功能。必须进行“复位”后,配电装置方可再进行合闸。 (2)保护装置所具有的保护系统中,任一脱扣动作缺陷,均不应影响其它保护脱扣动作的功能。 (3)短路和过流保护的整定误差值不超过±10%。短路保护在1.2倍整定值时,其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二、矿用隔爆型真空开关 矿用隔爆型真空开关,包括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以下简称馈电开关)和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以下简称电磁起动器)。 1. 主电路及控制电路 (1)控制变压器变比,符合设计要求、铁芯无松动、无局部过热现象。 (2)控制电路接线正确、整齐、紧固、标识清晰。 (3)开关内部电源侧应设置有“带电危险”警示标志的绝缘隔离盖板,隔离盖板完整、可靠。 2. 外形结构 (1)开关操作手柄闭合和断开位置有清晰的指示标志和可靠的定位。 (2)开关的分闸(停止)按钮应为红色;其它按钮、发光按钮和发光指示器的颜色,馈电开关按GB/T13534的规定,电磁起动器按GB2682的规定执行。 (3)馈电开关门盖与断路器之间联锁机构完好可靠,应保证只有馈电开关处于断开位置,主腔才能打开;主腔打开后,以正常的操作方法不能使馈电开关闭合。(4)电磁起动器的隔离或隔离换向与隔爆外壳的机械联锁,保证隔离处于断开位置时,主腔才能打开;主腔打开后,正常的操作方法不能使隔离开关闭合;隔离开关与真空接触器之间的电气联锁,保证只有真空接触器控制电路断开时,隔离开关才能转换位置。 3. 保护装置 (1)真空起动器的漏电闭锁保护,当主电路对地绝缘电阻降低到表83动作值时,应实现主电路漏电闭锁。当对地绝缘电阻上升到动作值1.5倍时,应解除主电路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1)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山东盛泉矿业有限公司:张国宾邵华一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对于煤炭企业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要从基础工作做起,用经济杠杆为手段,以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性为中心,扎实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地运行。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1.管理理念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 来越暴露出其不足: 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 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性能改进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 的位置,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才使机电设

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后,才开始实施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对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管理理念造成的。 2.设备日常维修存在较多问题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通常带病运行,安全措施跟不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的发生。 当前煤矿设备维修模式的不足长期以来制约着煤矿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事后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处理对策。事后维修多属于在无充分条件和准备的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很难彻底消除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后设备故障隐患仍然较大。 (2)虽然技术人员在计划性定期维修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采取较 为简易的监测方法,但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周期,主要还是依靠他们 的经验来确定。这种维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管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客观上是否真的需要检修,但按照计划必须到一定时间就要检修一次。这样一来,就限制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故障,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过剩检修情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规定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规定 为使机电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更趋科学化、规范化,明确维修、保养职责,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维护费用,有效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机电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 一、维护保养 (一)维护保养职责划分 详见表一 (二)维护保养要求 1.公司调度监控中心每年12月15日前根据设备技术规范、运行环境要求和设备运行状况,制定公司机电设备下年度保养计划,编制JX/JH-13-1 ---年度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负责组织完成一级维护保养工作;监督检查各管理处设备科二级维护保养工作落实情况和质量。 2.各管理处设备科每年12月25日前,根据调度监控中心下发的《――年度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制定本单位所属范围内下年度机电设备的二、三级保养年度计划,填写JX/JL-13-1 ----管理处年度机电设备二、三级保养计划,根据管理处年度机电设备二、三级保养计划,编制JX/JL-13-2 管理处月度维护计划表,组织完成二级维护保养工作;编制JX/JL-13-3 收费站月度维护保养计划表下发所属各站,监督检查各收费站三级维护保养工作落实情况和质量。 3.收费站依据管理处下发的JX/JL-13-3 收费站月度维护保养计划表,做好三级维护保养工作。 4. 收费站维护人员进行维护作业时,要现场向监控员上报。 5. 监控员对收费站维护员的作业进行监督,填写JX/JL-13-21 收费站设备维护保养监督记录。 6. 设备科负责核查,以确保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 (三)工作记录 JX/JH-13-1 ---年度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调度监控中心) JX/JL-13-1 管理处-年度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 JX/JL-13-2 管理处月度维护计划表 JX/JL-13-3 收费站月度维护保养计划表 JX/JL-13-21 收费站设备维护保养监督记录

煤矿机电技术标准(三大标准)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技术标准 (Q/ZMXJ-JSB 2017版) 中煤新集三大标准编写委员会编制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技术标准(2017版) (Q/ZMXJ-JSB) 2017-12-1发行2018-1-1实施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大标准编写委员会编制

序言(领导作序)

目录 Q/ZMXJ-JSB 05-2017 煤矿机电运输技术标准(责任单位:生产技术部) 标准共有子目录4个,次级子目录28个,主要内容包括煤矿机械、煤矿电气、煤矿窄轨运输、新型辅助运输等内容。新增创新点:架空乘人装置、单轨吊车、立井无轨胶轮车、GIS免维护室内高压组合电器、SVG静止型同步补偿有源滤波装置等。 0601 煤矿机械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 通用部分 3.2 主提升(立斜井绞车)系统 3.3 主运输(带式输送机)系统 3.4 主通风机系统 3.5 给排水系统 3.6 压风系统 3.7 地面供热系统 3.8 热害治理降温系统 4 安全 4.1 通用部分 4.2 环境 4.3 一般机械设备、设施 4.4 锅炉压力容器 4.5 特种设备 4.6 个体防护

4.7 灾害防治 5 安装 6 操作 7 检修 0602 煤矿电气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运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煤新集股份有限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 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2017版 MT5010-9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417-2007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10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低压变配电室运行管理规范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10 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 GB/T12668调速电气传速系统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矿井机电管理规定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浅谈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

靛!塑璺.凰 浅谈煤矿机械没备的维修 程聪张晓东 (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喃要】正确使用与维护煤炭机械设备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枳械设备自身运动的客坝要豢。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炭机械维修的方法与技术与在煤矿实施现代设备维嗲管理对策。 鹾罐词】煤矿;积僦放备;维修 煤炭机械检修主要分为事故检修、预防检修和预知检修。正确使用与维护煤炭机械设备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由操作工人和专业检修人员根据设备的技术资料及参数要求和保养细则来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也是机械设备自身运动的客观要求。 1煤炭机械维修的方法与技术 1.1煤炭机械状态诊断技术 设备状态诊断技术就是应用现代技术方法,对设备的现在状态进行赶查和测量从而判断出设备的现在状态,以合理确定其检修水J-t f t的综合技术方法的总称。是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故障隐患,要否需停机检修的技术方法。 现代煤矿拥有大量技术设备,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总值占固定资产的60%左右,如何使它们正常运行,在它们发生故障之前进行检修。使检修的时机合理,既能发挥设备的正常运转能力,又不使设备发生突发故障影响生产,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的措施。 1)设备状态诊断技术的内容。根据设备振动、温度、噪声状态判断其工作状态的技术。根据积累的经验,可以用振动测量中得出的数值准确判断运动部件的检修时机:同时可以根据振动、温度、噪声频谱等综合判断设备的现在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合理确定检修时杉k 用铁锗仪测定润滑油中含金属屑的粒度和置的变化增多的趋势来判断齿轮或轴承工作状态的方法。 无损探伤技术。无损探伤技术已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技术,在我们公司内部的检修中,有的单位已经能够用无损探伤的方法整体探绞车的主轴存在的发展中的裂纹:从而可以避免突发的绞车断轴事故。 2)无损探伤技术包括如下几种方法。磁粉探伤方法:主要用于磁性材料的局部探伤:滑流探伤方法,主要用于长线材(磁性的)的探伤:渗透法:可用于磁性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部件的局部裂纹的探测方法:超声探测方法是应用比较普遍的金属部件的表面裂纹和内容缺陷的探测方法。无损探伤技术中还包括射线探伤技术,主要在检测高压容器 焊缝中使用。 12主动维修和故障根源分析 主动维修以故障根源分析为基础,给出了故障根源的种类(材料变形、超常液体污染、液体泄漏、转子不平衡、不对中、严重的磨损状况、原始设计缺陷等),认为通过对可能引起装备产生故障的故障根源进行系统化的识别,在系统的性能和材料退化之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整体维修需求,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与其他维修方式不同的是,主动的计划维修是在设备失效之前的某一最佳时间进行,而被动维修是由于突发故障而进行的,预防维修则是完全按时间间隔进行的维修。 1-3以可靠.1生为中心的维修 这是~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强调对设备的异常工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旱筋台疗,以设备状态为基准安排各种方式的计划维修,以啦!最高的设备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其定义为:“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它的基 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程序,确定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 2010年7月(_下,下,以最小的维修停机损失和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1.4全员生产维修 全员生产维修的含义是:1)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的: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3)包括与设备有关的部门,如设备规划、使用、维修部门等等;4)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工人全体人员都参加:5)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全员——月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都要参加到全员生产维修系统中来。 15最优化计划维修 最优化计划维修是最新发展的一种设备维修管理方法,起源于澳大利弧。最优化计划维修注重维修需求(法规、经济、技术等)和维修资源(人员、备件、消耗品、设备、设施等)之间的平衡。优化的目标是为系统中的每一台设备制定出适当的维修方案并确定维修周期,以保证设备满足规定的要求,运行安全可靠,使整个系统保持高有效性和低运行成本。通过有效的实施最,尤化维修,就会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降低总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改善系统的安全。 2在煤矿实施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1)建立适应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架构,培养企业内部的维修管理专家,改进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设备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事后维修,预防维修,预知维修及主动维修等不同的维修方式,以达到整个维修系统最佳的目标。2)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计算机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完善设备档案和基础数据管理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建立健全各种台账,严格设备管理,认真执行设备故障报告制度,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和故障危害性质,逐级进行报告,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各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3)广泛使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采用在线监测和寓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关建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从时间维修模式逐步向以状态监测为核心的多种维修模式转变。提高状态监测管理水平,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传递、查阅和审核,及时准确做出维修决断,保证设备处于忘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4)建立和完善煤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各项标准,根据煤矿企业同类设备的最好维修实践,对关键设备建立起一套样板维修管理标准,使维修工作的管理有据可依,能够根据比较判断找出自身设备维修的薄弱环节,不断的加以改善和提高。5)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要处理好的关系。正确处理预防为主与计戈0检修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哺肖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如检修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1南常忽视检修-r.f乍,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运行、保养、维护检修制度 坚持执行设备的维护保养与预防检修相结合的检修制度,积极推行故障诊断的状态检测技术,按设备运行状态合理确定检修时间和检修制度,按步向预知检修和专业化修理方向发展,以提高检修质量,降低检修费用,缩短检修时间。以保证我矿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 一、设备的日常检修(除法定假日) 1、设备日常检修为每日强制检修制。时间为早班8:00—12:00。 2、设备日常检修应做好主要设备的擦拭、清洁工作,紧固易松动的螺丝。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完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音、漏油等现象。维护和保持设备状态良好,保证每日生产的正常进行。 3、设备日常检修维护保养工作要实行区域性负责制,对设备做好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4、使用的设备要建立严格的润滑制度,坚持进行日常润滑工作,主要设备的润滑必须专人负责。 5、主要设备为采煤机、前部运输机、液压支架、转载机、顺槽皮带运输机、刮板输送机、主井强力胶带运输机、乳化泵站、移动变电站、井下变电所、掘进机、主通风机、主排水泵、主提升机。 6、设备日常检修要保证有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检查、维修、保养时间。若发现设备故障在2小时内无法排除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力量进行检修。设备使用单位未切实落实设备日常检修制度而导致设备不能正常生产的按影响生产时间200元/小时进行罚款。

二、设备的定期检修(月检) 1、设备定期检修计划的内容及检查时间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定期检查内容和试验内容;(2)、根据设备制造厂家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定期检修内容;(3)、根据运行记录、维护检查记录和技术监测数据所发现的问题;(4)、上次检修发现的问题,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而列入本次检修的。 2、设备定期检修计划由使用单位提供,机电部审核,列入月检修计划。检修单位制定检修的项目、时间、安全措施、安全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等,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3、设备定期检修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检修质量由机电部进行考核,并列入经营考核中,做到保质、保量、保工期。 4、设备定期检修后电气设备要保证能够连续正常生产使用一周以上、机械设备要保证连续正常使用一个月以上,如设备检修部位出现问题对设备使用单位或维修单位按影响生产时间200元/小时进行罚款。(时间按当班影响生产时间累加计算) 三、设备的停产检修 1、各设备使用单位应对设备精度、性能进行测定,发现效能降低或精度降低,应进行调整或列入停产检修计划。 2、停产检修应集中力量解决日常不能检修的主要设备缺陷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和整定。停产检修确定后应编制检修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检修项目、时间、安全措施、安全负责人及参与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