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FES方法_蒋雪梅

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FES方法_蒋雪梅

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FES方法_蒋雪梅
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FES方法_蒋雪梅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 投入产出系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工具。投入产出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各种诱发系数。由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这里只介绍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j去除该产品部门(或产业)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 ij,用公式表示为: a ij=x ij/X j (i,j=1,2,…,n)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并为构造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从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a ij <1之间,a ij 越大,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a ij 越小,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a ij =0则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111111++++=∑∑∑∑∑∑======kj sk ts n t n s n k it kj sk n s n k is kj n k ik ij ij a a a a a a a a a a b (i,j=1,2,…,n) 式中的第一项ij a 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二项kj n k ik a a ∑=1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三项kj sk n s n k is a a a ∑∑==11 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四项kj sk ts n t n s n k it a a a a ∑∑∑===111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依此类推,第n+1项为第n 轮间接消耗量。按照公式所示,将直接消耗量和各轮间接消耗量相加就是完全消耗系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1]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三章投入产出表

第三章投入产出 一、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产品部门 二、思考题 1、投入产出表第Ⅰ象限每一个元素在行向和列向分别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含义? 2、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3、试述产品×产品表,产品×产业表(U表)以及产业×产品表(V表)各自的构成和经济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 2、同质生产单位与基础单位的区别在于() A两者都只包含主要生产活动 B前者既包含主要生产活动也包含次要生产活动,而后者仅包含一种生产活动 C后者既包含主要生产活动也包含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仅包含一种生产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 A钢铁业B炼焦业 C煤炭开采业D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4、中国目前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 A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B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 C产业部门部门×产品部门表 D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 a的数值是0.2864,则它的意义是()5、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 21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比重 D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比重 四、多项选择题 1、第Ⅲ象限的行标题包括() A固定资产折旧B劳动者报酬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存货增加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B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D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总投入=总产出 2、投入产出表上的最终产品包括() A进口B出口C固定资本形成总额D存货增加E最终消费 3、下列关于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口径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口项可以作为一列处理,也可以以矩阵形式表示 B投入产出表的价格一般选择生产者价格 C中国目前投入产出表中应用的部门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大体一致 D现有统计制度所提供的数据大体符合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E以上说法都正确 4、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相比,其差异体现在() A前者是产业部门口径,后者是产品部门口径 B前者采用生产者价格,后者采用购买者价格 C前者仅包括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后者包括全部企业的数据 D前者是价值量,后者是实物量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 A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B实物转移C自有住房服务D金融保险服务E自产自用的货物 五、判断题 1、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同属于生产核算的范畴,前者是后者的进一步延展() 2、第三产业行、存货增加列的数据是85亿元,该值表示当年第三产业部门的存货投资额为85亿元() 3、第Ⅳ象限的功能一般认为是反映分配关系,但它并非是第Ⅲ象限与第Ⅱ象限的简单交叉,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是一个空象限() 4、把进口品放置在第Ⅱ象限,是为了表示它仅与最终使用有关() 5、一英国旅游者在游览故宫时,购买了一瓶矿泉水,由于这没有通过海关进行交易,所以不能认为是我国货物的出口() 6、直接分配系数是第Ⅰ象限每个元素除以所在行的部门总产出,其含义是i部门产品分配给j部门使用部分所占的比列() 六、计算分析题

引力模型_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间贸易_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间贸易: 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行伟波李善同 摘要:区域间贸易反映了中国内部区域整合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并且可以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各种难以量化的地区间贸易壁垒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本文采取由2002年中国分省投入产出表估计出的省际贸易流量数据,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地区间贸易的结构以及省际边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同时较大的边界效应也反映了地区间贸易存在较大的本地偏好。另外,本文也估计了中国省际分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最后的灵敏度检验指出内部贸易距离的设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关键词:区域间贸易;引力模型;本地偏好;边界效应;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融入全球经济,进出口贸易屡创新高,逐渐成为世界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是,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全球化之前往往要先进行国内市场和经济的一体化。克鲁格曼(2000)认为,“理解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最好方法就是从研究国家内部的情况开始。”因此,在参与全球市场的背景下,对于中国国内市场是逐步一体化还是持续分割、哪些因素引起了或阻碍了市场一体化、地区间的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是否明显改变,以及市场分割是否增加了省际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也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内部市场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关键的意义,其好处显而易见。例如,通过保障货物自由流通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竞争和增进社会福利,而且能够扩大市场规模,进而扩大有效需求和化解失业等问题。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出现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各地区的保护主义非常严重,出现了棉花大战、汽车大战和啤酒大战等区域经济冲突,即所谓的“诸侯经济”。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促进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等反对地方保护的法规,试图逐步走上协调区域经济和市场整合的道路。 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在现实中地区间依然存在许多障碍,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跨省际边界商品的流动,全国缺乏合理布局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例如,The Economist(2006)的一项报道显示,从中国商品零售业来看,几乎没有全国范围内的零售商和全国性的品牌,大多数零售商都是从大量的小供货商采购货物。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中国内部的省际贸易也获得了更快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国家实施的一些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也推动了省际贸易的发展,如对重复建设的控制促使区际分工,对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促进了空间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则加深了区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地区协调发展及区域政策分析模型研究”(70233002)。 行伟波: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100081电子信箱:xingweibo@https://www.doczj.com/doc/cf1014835.html,;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2 -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免费下载】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及代码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及代码 I 级分类II 级分类代码部门名称代码部门名称01001农业02002林业03003畜牧业04004渔业 01农林牧渔业05005农、林、牧、渔服务业 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0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0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0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4金属矿采选业090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10010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13011谷物磨制业13012饲料加工业13013植物油加工业13014制糖业13015屠宰及肉类加工业13016水产品加工业13017其他食品加工业14018方便食品制造业14019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14020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14021其他食品制造业15022酒精及酒的制造业15023软饮料及精制茶加工业06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16024烟草制品业17025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17026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业17027麻纺织、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17028纺织制成品制造业 07纺织业17029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业1803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8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1903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03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1033家具制造业22034造纸及纸制品业 10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303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基于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聚类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杨俊丽、范宇超、周伟超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现状及评价 (3) (一)国外研究综述 (3) (二)国内研究综述 (4) (三)评价 (5) 三、模型的建立 (5)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5) (二)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描述 (6) (三)工业经济区域的聚类分析 (7) 1、聚类分析过程 (7) 2、聚类结果描述 (16) 3、各类工业经济区域指标差异分析 (18) 四、结论与发展建议 (22) 参考文献 (24)

摘要 从建国至今,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过程在不断变化,每一种经济区域划分都是从不同角度、适应不同需要、使用不同标准、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经济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评价和划分我国工业经济区域发展状况一直是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界关心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选择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划分标准对我国工业经济区域进行重新划分,目的是为我国工业区域的划分提供新的视角,对工业发展的策略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我国现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学中聚类分析的方法,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搜集整理我国31个省份单元2007年的各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现状进行评价。选取2007年的数据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根据各省的工业经济效益发展的相似性将我国工业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对新区域类型进行特征分析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经济区域按照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可分为六类地区。最后根据理论论述和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区域划分,工业经济效益,聚类分析

投入产出表基础知识

一、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 (一)基本表式和结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象限。基本表式如下: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计量单位:万元

1.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投入产出表三大部分相互连接,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摘要:近年来,广东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同时面临经济转型,导致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基于2007年广东和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服务业进行分析。通过对广东服务业部门间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广东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房地产业产出比重过高。第二,广东服务业中的中间产品型产业部门理应是服务业增长乃至整体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目前其产出比重不高。第三、广东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关联程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投入产出;服务业;产业关联;产业波及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entering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fac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Guangdong pays more attention on servic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using input-output tabl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 we apply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services in Guangdo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indicators about services’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Fir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uangdong services is irrational, particular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output. Second, the sector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in Guangdong services should be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output is not high. Third, the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 Guangdong dose not match the average level in China. Keywords: input-output analysis, services industry,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dustrial-spread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3.1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济系统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分析 ⒈产业结构分析 ⒉投入结构分析 ⒊使用构成分析 ⒋消费结构分析 ⒌投资结构分析 ⒍进出口结构分析 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分析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用经济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得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⒈部门之间各种结构的比较 主要是投入结构(中间投入结构和最初投入结构)的比较。 ⒉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 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在经济结构、技术水平迅速变化的时代,更具重要性。 为了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必须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为什么? ⑴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具有以下特点: ①部门分类一致。例如18个部门和30个部门的1981、1983、1987、1990、1992和995年的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②价格基准年一致。例如都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准价格。 ⑵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编制 步骤: ①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归并; ②将部门分类相同的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的各部门总产出进行价格缩减; ③将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按比例调整; ④可比价的总投入减去可比价的中间投入得到最初投入。 关键是各部门相对于基准年价格指数的确定。 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应用 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 ⑴作用 ⑵注意可比性

三、产业关联分析 ⒈ 产业关联分析是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主要用于产业选择 ⒉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j F 的计算公式如下: n j n b F n i n j ij n i ij j ,,2,11111 ==∑∑∑=== 其中,ij b 为矩阵1)(--A I 的元素。 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原理分析 (2) 1.1 原理方法 (2) 1. 2 模型表及公式 (2) 1.2.1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2) 1.2.2 模型分类 (2) 1.2.3 公式 (3) 1.2.4 投入产出原理有如下三个假设 (3) 2 区域投入产出经济预测模型 (4) 2.1 反映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 (4) 2.2 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 (5) 3 原理的简单应用 (7) 4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唐东亮 指导老师王微 摘要投入产出方法,是旨在探索和解释国民经济的结构及运行的一类经济数量模型。用它分析国民经济间的比例,可以了解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出的地位和做用,以便做好计划和安排。而投入产出表又能很好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有效的工具。 文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预测分析、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作一些应用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预测直接消耗系数 Application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tic Method in the Economic Calcul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math department Tang Dongliang Tutor Wang Wei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was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explore and explian the strructure of national economal and operation of a class of economic model. It is well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of departm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s status and role in order to make plans and arrangements by us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mong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in proport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is well revealed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checks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partment, So it is an effective tool in maccroeconomic analysis. A discussion about bo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alculation and setting the input-output pattern is presented. Key words input-output analyticmethod economic calculation coefificients of direct consumption 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法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三十年代的一项研究成果。曾利用这一分析法编制了美国经济1919年、1929年、1939年的投入产出表,受到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高带重视[1]。以后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一技术,主要利用经济数学 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区域、部门及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问题;编制最优计划方案;工程建设项目或工程项目的合理组织及统筹安排;检测区域经济未来时期发展情况及部门、企业、各种产品需求量等经济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经济预测方法之一。 1

案例二: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及其分析

案例二: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及其分析(一)案例背景 投入产出的编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表一般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各5年期间的投入产出表则是在前一次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正。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方法按修正的全面程度,可分为全面修正法和局部修正法。全面修正法通过重新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全面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局部修正法只选择变化较大的直接消耗系数,根据技术、经济、自然等因素和有关统计资料,局部地进行调整。世界大部分国家一般都在5年左右重新编制,在编制新表期间则采取局部调整,RAS则是一种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RAS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本案例运用RAS法修订2001年A市投入产出表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2001年A市投入产出情况、预测2002年A市的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 (二)案例分析 1.数据:2000年A市40个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2001年A市统计年鉴提供的16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出(见附表一)。 2.部门分类调整与合并 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对2000年我国A市投入产出进行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因此,本案例不按行政管辖系统或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分类,而是以产业性质为基础,进行产业部门分类,将40个部门合并为16个部门。 2000年我国A市合并后投入产出的部门分类如表3.1: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表 青岛大学国际贸易学刘红霞200902136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导致彼此间产品、要素交流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而形成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回波效应会加速发达地区的发展,扩大区域差距,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又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区际经济联系的特征、模式、强度和方向,有利于更为深入地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发展规律,更深层次地把握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依存关系和区域差距的演化趋势。但目前文献大多是从区域经济地理因素和区域政策等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导向和区域差距演化,从区际产业联系视角来研究区域发展仍然是一个研究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是区域经济分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国家信息中心(2005)编制了我国第一份8区域17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联系的研究。利用这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联系进行全面分析,并测度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这两类效应。这一研究将为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的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二、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状况 根据区域间产业不同的维系关系,我们从产业直接前向关联、产业直接后向关联和产业间接前向关联三个方面对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状况进行分析。 (一)区域间产业直接前向关联 产业前向关联是指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可能向各区域各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形成了区域间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我们首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的合并,简化了投入产出表,然后利用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的计算方法对区域间产业前向关联的效应进行测度。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数据计算得到中国8区域之间产业关联指数如表1所示。 8大区域的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北部沿海、中部、东部沿海和京津区域。除中部区域外,其余均为沿海区域。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区域经济发达、产业齐全、产品质量较高,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各区域的中间需求。同为发达地区的南部沿海区域的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相对较低(仅为63.45,居第五位),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经济外向度高,其出口需求与总产出之比远远高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1]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8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山西省统计局编制了山西省1979年投入产出表,为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验。 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和实物表。 1984年,在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编制了1983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 1987年,除个别地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编制了本地区投入产出表;一些管理部门还编制厂部门投入产出表;一些企业也编制了企业投入产出表。 1987年3月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7]18号),明确规定每五年(逢二、逢七年份)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198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成功和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