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说课稿

《张衡传》说课稿

《张衡传》说课稿
《张衡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首先是《张衡传》的地位和作用,《张衡传》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单元目标是学习古代人物传记。

《张衡传》出自于正史,记述全面,有条不紊,却又重点突出。同时,《张衡传》这种传记模式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2、说教学目标

(一)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文史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全面深入地了解张衡,分析其主要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

3、说教学重难点

①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

【依据】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是“文”与“言”的结合,文言实词、虚词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文言词语的积累对于今后的学习也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②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依据】利用这篇范文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特点,联系写作教学,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①点拨法。②合作探究与讨论。

2、说学法

①自学整理,完成文言知识掌握;②讨论法、提问法。

【依据】课程标准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的建议——“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设计意图】以对张衡的高度评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于传主的崇敬之情,也自然过渡到了解张衡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

(二)积累整合

1、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养成搜集整理文言知识的学习习惯。

2、教师强调重点虚词的用法

如“因”、“乃”等。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文体知识

本文节选自南北朝时南宋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张衡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传主的生平事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性格与为人之外,还必须叙述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传记的主要内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概括张衡的成就与贡献。

(三)研读文本

1、了解传主

①阅读全文,思考:文中的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张衡的成就与贡献?

②张衡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再次熟悉文本内容,学习提炼、概括主要信息,对张衡“全面发展”的特点形成初步的认识。

2、探寻原因

讨论:为什么张衡能够在多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呢?

【设计意图】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将原因进行讨论并归纳,得出“才”、“德”两方面因素,并且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张衡,分析其主要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小结:具备“才”与“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会裁剪

①张衡这样的一位“全才”让我们十分敬佩,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但是这所有的成就和贡献,是不是都要事无巨细地写进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导入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以期分层次、一步步地解决难点问题。

②在三个“善”之中,作者详细地写了张衡哪方面的成就?

③如果用文本中的一个字来评价张衡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这个字是什么?

④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人物的相关材料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步步推进,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明白文章这样处理材料,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小结:以“才”、“德”打下坚实基础,以专注执着、潜心钻研为动力,这样才能由“善”到“妙”,登上成功的金字塔尖。

(四)课堂总结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剑英《攻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张衡这种不畏险阻,勇登高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阅读《后汉书·邓骘传》。

2、搜集材料,选择一位你崇拜的名人,为他写一篇小传。

【设计意图】以阅读所得来指导写作,将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相联系,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说板书设计

“成功的金字塔”这一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思路清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说课稿复习

44.张衡传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说课讲解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 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主要包括: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2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张衡传》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莫振救之《论积贮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 1、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把握基本史实,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张衡传》是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这一单元学习的是传记文学,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二)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是本课时的难点。 关于文言字词和常识,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在课前预习解决,课堂上采用提问、点拨等方式进行强化。关于人文精神这一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加以解决。 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1、导入新课 1800多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我国东汉就已经将一个人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此完人就是张衡。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范晔的文字,解读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人物。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心理,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3、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要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张衡传》原文及译文说课讲解

13《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

《张衡传》导学练(上课版)2课时

课题:必修四第四单元《张衡传》 导学练编号: ywbx4-38 主备人:蒋海华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课时:第2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单 【教材助读】 一、古代官职升降常见字词。 1、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8、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9、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10、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1、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12、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3、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1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15、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16、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17、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18、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衡传1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用) 【温馨寄语】 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过程: 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本文节构的把握,了解张衡的人生经历及成就。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张衡对我国科学、文学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指津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①shào zhǔ②hào ③lěi ④zǎ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张衡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张衡传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传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张衡。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 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 (课件) 仿照示例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师:于天河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颁奖的盛典,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张衡致颁奖辞。 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的事业心,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楷模之所以成为楷模,并不在于我们美丽的词章,而在于他的责任心,对文学工作的无限追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高度的评价,而在于他的爱国心,对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张衡传》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张衡传》说课稿鲁教版必修2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类《张衡传》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文言文《张衡传》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张衡传》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边讲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本中的相关文学常识和重点的虚实词、文言句式,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我们来简单回顾分享一下: 2、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范晔,字蔚宗。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彭城太妇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 (2)文体知识(学生用书提取,画横线处掏空。)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精选《张衡传》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在这个美丽的金秋季节,能回到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我的老家,我感到非常开心,再加上能与同行切磋、交流,尤其能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倍感荣幸。 说课导语: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的的文明史上,国学经典名篇的百花园中可谓花团锦簇、芳香四溢。其中有一朵绚丽绽放的奇葩,它,便是宋词。宋词两大流派风格迥异。如果说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苏轼如巍巍昆仑横空出世,雄伟壮观,令世人景仰的话,那么,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如乡间明泉,碧如兰,澄如练,泽及沃野,为世人钟爱。他那融情于景的妙笔,他那至真至善的情感无不折射出艺术和人性的光芒。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构想、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但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还停留在雾里看花、囫囵吞枣的层面上,再加上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多数学生沉迷于青春小说、网络奇幻小说当中,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急需提升。而国学经典名篇的学习,无疑是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最佳范本之一。 二、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宋词二首》中的一首。它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是本单元的重点讲读篇目。编者提供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供学生赏析,就是让学生了解两大流派的风格特征。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依

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语文美育的功能及人文性的特点”,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与用人单位提出的“应加强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品读意象,体味意境。了解婉约词派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品读——美读”为主,运用抓文眼、品意象、悟真情的手法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视人间真情,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重难点: 通过品读意象,体味意境,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既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本堂课的难点。 三、教学构想 读是诗歌学习的不二法则。通过诵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比较中,感悟蕴含其中的人间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展示学习交流成果,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感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有三条主线构成: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条主线构成解读作品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方法是切入点,随着过程方法的推进,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进共生。对学生实施全人教育。 过程方法诵读诗歌品读诗歌 知识能力走入文本赏析评价展示交流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 解读学生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过秦论》说课稿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 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 解读学生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

《张衡传》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二《张衡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 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传记简介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知识梳理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小组交流。(10分钟)(重点) 难点的解决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4.三步阅读(20分钟) 1)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2)自读全文,思考重点问题一: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属文、机巧、术学、政事)此问设计用利对全文内容的掌握。 思考二: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慕当世、忧国忧民)此问既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速读全文,思考全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又如何组织材料?此问目的在总结传记特点。

【优质】《张衡传》说课稿

《张衡传》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张衡传》训练案及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á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 ..俗人(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辄积年不徙.(调动官职)D.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看、视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青,取之于.蓝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D.十年乃.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5、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好交接俗人 B 精思傅会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8、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