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其实是可以休闲一下的,当我得到《迟子建散文》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看,年到“我对黑暗的柔情”时,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这世道……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养了几盆花,引来几只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着觉看见了夜的纯黑。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感激这只勇敢

的蜜蜂,它用了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

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却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

波澜。

是呀!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在乡下,在一些农村,我们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无数颗洁白无瑕的宝石点缀,这万点繁星和皎

皎明月,不都是点缀天空的吗?即使天空像泼墨般无芒,那么这也

是夜的本质,黑暗本是纯洁的,是任何的始祖,我们在母亲肚子里

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一颗种子在土里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

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东西诞

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尝不是光明磊落

的母亲呢?

现在,黑暗只是邪恶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这两个字彻底的论为了贬义词,为什么呢?人为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纯洁,夜本是无忧的,人类即要把夜晚搞得灯红酒绿,半夜开着刺眼的路灯,去驱散

所谓的黑暗,有的人说,这是一种繁华,能显出我们地市华贵。是

真的吗?不是的,同理,这也不是光明的本质,如现在,我们受到

的教育,年过的动画片,都是什么光明战胜黑暗之类的,这和正邪

是不同的吧,为什么要纠缠不清呢?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不要用糜烂的光明去埋没了圣洁的黑暗,毕竟黑暗是光明的母亲。

读完这本书有点久了,但对它的感想似乎还没有认真梳理过,所以,借着这个阴雨连天的午后,一杯茶,一个人,一台电脑,一点

感受。

以前上学时曾经听说过她,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感觉无比亲切。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

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

的丑小鸭。当有一天,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她的

能力。

她是在比我少女时生活的北方小城还要北、还要小的地方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北极村。对于北

极村的了解,大多原于最初的想像,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玉龙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我没有去过北极村,但

那里的一切,似乎还好好的保存在儿时最初的记忆中。

那里应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那里的冬天应该有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那里的夏天应该有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原始森林,那里就是中国北陲的一个小村庄,寂寞而遥远。小村庄只有百十户

人家,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户户相连。清晨,开

始劳作,饭口时,又见炊烟。小村的人民就过着这种平静而满足的

生活。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迟考取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从北极村中走了出来。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院校位于首府。所以,她的家庭应该是

北极村里极让人羡慕的。那个学校就在离我家不太远的地方,那所

学校若干年之后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宁的母校,所以,对于迟子建,

我有隔外的亲切和钦佩。她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

文学院研究生班,后一直在黑龙江作协工作,至今以为黑龙江作协

的副会长。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称她为传奇,就是因为她后来的成就。她不但读了研究生,进入黑龙江作协,而且长居哈尔滨,因工作无数次

出访他国,成为推动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迟先后出版了几百

万字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无法一一细数,但她的倾心之作

《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茅盾)文

学奖,这是她奉献给生活在北方的那群游猎民族最好的礼物。也是

第一部反应额尔古纳河原住民生活习性和民族文化的小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心怀故乡,脚踏黑土,望眼亲情的人,无论有怎么样的文学造诣,她所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饱满的,她所歌唱的都

是动听的,她所抒发的都是最自然、最亲切、最朴实无华的。读迟

的散文,从她的文字中,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北方人那种质朴的感情,对于黑土的热爱,对于苍茫雪原的落日,对于远山近水的呼唤,对

于风土人情的理解,对于生活之中的平淡与真善,都是那么的接近

于真实。我喜欢这种文字,没有矫情,没有暧昧,一切都娓娓动听。

散文中,无论是对异国风情的描写,还是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对奇异风情、异国文化,对远山,对河流,对日落,和故乡窗前的河岸,对逝去的旧时光,都是饱蘸着那一点无华的女人的风情去感怀

一切。书中,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刨析还是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迟

都能以安祥的态度处之,我想,这和她从小生活的北极村有极大的

关系,那里的山水养育了这样的一个平静而安祥的人。

之所以这样喜爱她,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我是那么渴求她把我带回到那一片北国的风情之中。或独行在昏黄的街灯下,迎着漫

天飞舞的雪花,抬起双手,留一片晶莹在心间,回到少女时的心境,虽然漫冬寒冷,但内心充满了希望与热情。或某个夏天,没有知了

的北方盛夏,与好友欢并肩而行,说着天马行空的话,恋恋不舍的

分手各自回家。这些小细节就像此时无处不在的'雨水一样,浸湿了我,浸湿了我的世界。

喜欢迟子建,书到的那天,学校恰巧停了电。平日里总是坐在空调屋里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挥汗如雨。上完了课,在

如大蒸笼一般的办公室里打开了这本《迟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

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样,心慢慢随着那熟悉的文字风格而沉静下来。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丽的是那篇《伤怀之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

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

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

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

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

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

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

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

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

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

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

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

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

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

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特别喜欢她写的这种独自享受一种特别生活经历的动情!一种别人分享不了也无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几个月到多年前就

梦想去的丽江一样,我无需让同伴们知道我内心无法用语言描绘出

的感慨。当然,同伴也报无法理解为何我会在离开丽江后一次次的

梦见它的原因。这是一种只有独享的伤怀之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