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生产与经营上课讲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上课讲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上课讲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上课讲义

种子生产与经营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结题报告按本研究项目任务书中“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社会调查,确定现阶段我省“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要求,完成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研制创新并完成了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实施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方案,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等。一、项目研究情况说明(一)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了本科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培养模式,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搬,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亦不例外。近年虽然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办学目标为导向,构建培养模式,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需要经过“通识教育、技术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应用教育”四环节所构成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同时又经过认知、综合、应用、创新“四阶段”所形成的学科实践培养过程,具备相应的种子生产与经营应用能力,并遵循专业的学习特点,将实践训练放于实验与实习、实习与设计、设计与农业生产实际“三结合”中,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本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师资、实验设备、实习场所和生源质量等条件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二是教学体系改革不彻底,仍有明显的学科教育痕迹,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 - 2 - 建立起来,体现不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色;三是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不明确,缺乏时间、环节、进程和机制上的保障;四是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内容缺乏或不对路,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脱节。因此,研究、改革、创新具有农业高职院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通过社会调研、国内外比较研究和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总结出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创新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应用型农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为实现这一结构应采取的培养方式、方法等。研究任务具体是:1、根据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需要,开展人才需求调查研究,提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2、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实际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对实施创新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在师资、实验、实训基地、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意见;4、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方案。(三)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归纳提炼。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据此制定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创新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方 - 3 - 案付诸于教学改革试点实施,不断调整、完善。本项目研究方法以调查法、实验总结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主要运用比较法、归纳法,辅以实地调查法;定量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辅以文

献查阅法。(四)项目研究的总体时间安排本项目研究期限为2年,即从2008年12月起至2010年12月完成。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查资料、确定调查点,采用典型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确定现阶段我省“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要求,完成调查报告。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查阅资料并根据调查报告,完成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2008级、2009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中实施方案,同时建设本专业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做好本项目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项目的结题报告。(五)项目计划变动情况加强研究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即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应用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的具体描述理论。进一步充实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调研,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找出目前的现状和不足。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增加研究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的理解,领悟理论中可操作的成分。增强设计者和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 4 - 3、观察法:通过观察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4、访谈法:通过和农民、农村干部和职业学校的老师访谈了解情况,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等;5、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实验之初,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其次是用来帮助开展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验证实施效果。(六)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现阶段我省“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

规格要求调查报告;2、创新本专业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3、建设本专业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七)项目完成情况本项目研究实施计划中的主要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例如补充了对我省新农村建设农业人才需求状况的系统研究;制订并实施试点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课题围绕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大素质,构建了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农业创新人才的新型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框架,创新了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一)开展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课题组于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对宿州市及周边地区、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和本省江南的部分种子行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经 - 5 - 营户共63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暑期发放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部分,主要调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所有问题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设计,以便于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表63份,其中机关单位5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48家,个体经营户10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种子行业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如下特点:1、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从调查结果看,所有种子行业都需要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特别是对种子营销人员需求量最大,占调查岗位的56.20%。其次是种子生产人员,占调查岗位的20.67%。同时,示范性生产、技术推广和新品种选育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说明种子行业进一步意识到

示范性生产、技术推广和新品种选育对提升其发展后劲的巨大作用。种子营销岗位人才需求的巨大增长,体现了整个种子行业正处于全面的复苏中。2、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的技术要求较高。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种子营销方面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种子生产方面人才。同时,对这二类人才的技术要求也很高,既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处理常见的技术问题,又要求具备营销学知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发展。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不但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3、对本专业人才的关键技术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掌握本专业关键技术要求达39.68%、常规技术要求达31.75%。这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意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也应注意专业知识传授的广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专业关键技术。调查结果还进一步显示,要求毕业生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增加,表明种子行业 - 6 - 正在进行技术高端领域的竞争,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多涉及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情况,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较新的专业知识与技术。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毕业生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综合技能过硬(专业综合技能要求达到36.51%)、综合素质较高(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开拓创新意识达到55.55%)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开展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研究研究认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现场性、操作性、创新性”的特点。据此研制

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作物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必备知识和作物育种、繁种、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营销等方面专业技能,适应种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适应岗位群是:1、基本岗位:1)种子生产操作指导岗位:具备高级农艺工、高级良种繁育工、种子检验员技术资格,可胜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种子生产企业管理和片区经理职务。2)种子市场营销与新品种推广岗位:具备农艺工、良种繁育工和种子检验员资格,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可胜任种子企业销售部业务员和片区经理职务。3)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试验岗位:具备高级农艺工、高级良种繁育工技术资格,可胜任种子生产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新品种选育、良 - 7 - 种繁育、试验示范等岗位工作。2、拓展岗位:1)农药、化肥、生物制剂和农资产品推广与销售岗位: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营销技巧、农资产品物流管理和仓储技术、农资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能吃苦耐劳,可胜任种子生产与经营企业销售部业务员和销售部片区经理职务。2)园艺苗木生产技术岗位:掌握园艺苗木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备高级园艺工技术能力,具备园艺苗木生产与经营销售业务员和生产管理员职务。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要素。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是:1、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是: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2)掌握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的基本

理论知识;3)掌握种子加工、贮藏、包装的基本知识;4)掌握种子检疫检验的基本知识;5)掌握种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2、能力结构

熟练掌握种子生产技术能力,作物育种技术能力,种子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力,种子检验技术能力,种子贮藏加工技术能力,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能力,种子市场营销与新品种推广能力等。专业核心技术能力:作物育种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市场营销技术。 - 8 - 3、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体育、健康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创新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了种植类专业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四环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根据就业岗位要求,经过“通识教育、技术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应用教育”四环节构成科学知识学习过程,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三阶段:根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经过“认知、综合应用、创新” 三阶段形成学科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具备相应的专业应用能力。(详见图1)2、研制了种植类专业“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课程体系的总框架下,根据农业 - 9 - 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完善形成适合种植类专业的“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详见图2)

3、探索实践了“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