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

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

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
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附件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1) 2、可靠性保证 (2) 2.1操作系统的安全 (3) 2.2系统架构的安全 (3) 2.3设备安全 (4) 2.4网络安全 (4) 2.5物理安全 (5) 2.6网络设备安全加固 (5) 2.7网络安全边界保护 (6) 2.8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6) 2.9信源安全/组播路由安全 (7)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均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及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网络运行维护部、电视宽带支撑中心、网络维护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全省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管理工作。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两个层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 工作制度和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通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标准,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已将IPTV等宽带增值业务的安

全保障工作纳入到统一的制度、考核及应急预案当中。内容涵盖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域名信息登记管理制度IP地址溯源和上网日志留存等。并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三网融合下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技术方案进行建立和完善。 2、可靠性保证 IPTV是电信级业务,对承载网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可靠性分为设备级别的可靠性和网络级别的可靠性。 (1)设备级可靠性 核心设备需要99.999%的高可靠性,对关键网络节点,需要采用双机冗余备份。此外还需要支持不间断电源系统(含电池、油机系统)以保证核心设备24小时无间断运行。 (2)网络级可靠性 关键节点采用冗余备份和双链路备份以提供高可靠性。网络可靠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主要利用STP/RSTP协议在OSI二层实现网络收敛自愈。 ?汇聚层:在OSI第三层上使用双机VRRP备份保护机制,使用BFD、Ethernet OAM、MPlS OAM来对链路故障进行探测,然 后通过使用快速路由协议收敛来完成链路快速切换。

通信网络架构2G3G4G

saffsdfa GSM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 900MHZ 频段 工作频率:上行 890—915(MHZ ) 下行935---960 (MHZ ) 工作带宽:25MHZ 双攻间隔:45MHZ MS :移动台 BTS :基站收发器 BSS :基站子系统 BSC :基站控制器 NSS :网络子系统 EIR: 设备识别登录器 OSS :操作支持子系统 AUC :鉴权中心 VLR : 拜访位置寄存器 OMC:操作维护中心,主要负责网元 的监控,操作和维护... dBd=2.15+dBi 0dBd=2.15dBi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PDN:-GW:分组数据网管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也是一个数据库,保存着关于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的三份名单:白名单、黑名单和灰名单。 3G ITU:国际电联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TD-SCDMA 特点:,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等独特优势。 优势:中国自有3G技术,获政府支持[1]

WCDMA 特点:宽带码分多址,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 优势:有较高的扩频增益,发展空间较大,全球漫游能力最强,技术成熟性最佳。[1] CDMA2000 特点:CDMA2000是由宽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公司为主导提出。 优势:可以从原有的CDMA1X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 LTE(长期演进技术) 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系统分为FDD-LTE和TDD-LTE,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的物理层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

xx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设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平台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与各级政府网站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与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与省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与市(州)、部门政务服务系统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与重要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与实体政务大厅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体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四川省政务服务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全省政务服务办理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 3 -

网络安全体系方法论

网络安全体系方法论 这一年来,网络安全行业兴奋异常。各种会议、攻防大赛、黑客秀,马不停蹄。随着物联网大潮的到来,在这个到处都是安全漏洞的世界,似乎黑客才是安全行业的主宰。然而,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世界,正如医生看到的都是病人,警察看到的都是罪犯,唯有跳出自己的角色去看待世界,世界才还原给你它真实的面貌。网络安全从来都不只是漏洞,安全必须要融合企业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安全必须要进行体系化的建设。网络安全,任重而道远。 安全牛整合多位资深安全顾问的一线咨询经验,首次公开发布《网络安全体系方法论》,旨在给企业或机构提供一个最佳实践的参考,以帮助企业真正提升对网络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安全建设和运营中不断成长。 本架构方法论参考了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SABSA,ISO27000,Gartner 等报告资料,并与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相结合。 一、企业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是面向企业未来网络安全建设与发展而设计。

点击可看大图 企业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总体思路:针对企业防护对象框架,通过企业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风险识别能力、安全防御能力、安全检测能力、安全响应能力与安全恢复能力,最终实现风险可见化,防御主动化,运行自动化的安全目标,保障企业业务的安全。 二、网络安全体系的驱动力 任何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在制定具体网络安全体系规划时,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1. 业务发展规划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需要与企业业务的发展保持一致,要充分了解企业未来3-5 年的业务规划,并根据业务特点,分析未来业务的安全需求。 2. 信息技术规划 网络安全体系是企业的信息技术体系的一部分,需要根据企业总体的信息技术规划来设计安全体系 3.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安全体系设计和建设的基础,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机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的协议及 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点说就,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网 络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网络协议的,网络协议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计算机通信其实讲的 就是协议,这节课实际上是这本书的总纲它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有多个计算机节点和通信设备组成,他们直接 为什么可以通信呢!就是遵守相同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之下他们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像我们在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选择一种语言,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要么汉语,要么英语,这就是网络协议。)协议有以下三个要素。 语法(syntax):就是规定一些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传 输有效信息同时也要传输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对信息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或者是对地址 信息和路由的一些辅助信息。编码是:比如我们在物理层传输一些比特序列,在传输的过程 中0和1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控制信息,那么控 制信息里面包含不同的内容,地址信息,检错,纠错等等,计算机阶段或者是设备节点当收 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它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知道它的地址是什么含义,这个信息是不是给自己的,是自己的进行接收,不是自己的要想办法转发,传输过程中是不 是有错误你要看的检错,纠错信息,要完成以定的检错,纠错计算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正 确的信息,是不是发送方想要发送的,让后接收方送到正确信息时候接收,收到错误信息的 时候,是否要向发送方发一个应答,是否对数据中的数据进行纠错等,这些都是语义所以处 理的。) 时序(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网络中的设备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设备传 输速度快,有的设备传输速度慢,所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做一个速度匹配,发送的要知道 接收端的接受能力) 分成设计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一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屏蔽。(我们在 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 件事情分层,把一个大的问题,分层若干小的问题,分层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 功能分成不同的层,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样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每个小问题 解决以后,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这就是分层好的好处。) 1.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 以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3.易于标准化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模型。该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即ISO。在这一框架 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中的互连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QCSG 110017.22-2012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架构 第2篇:主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 技术规范 第2-2部分:架构 主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ion smart system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 Part 2-2: Architecture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ystem architecture in control centers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Q/CSG 110017.22-2012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主站系统建设原则及要求 (2) 4.1开放性要求 (2) 4.2可靠性要求 (2) 4.3安全性要求 (2) 4.4集约化要求 (2) 4.5易用性要求 (3) 4.6可维护性要求 (3) 4.7可管理性要求 (3) 5主站系统架构 (3) 5.1体系架构 (3) 5.2功能架构 (3) 6主站支撑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 (4) 6.1ICT基础设施 (4) 6.2平台引擎 (5) 6.3运行服务总线 (6) 7主站业务应用结构和功能要求 (6) 7.1智能数据中心 (6) 7.2智能监视中心 (8) 7.3智能控制中心 (12) 7.4智能管理中心 (13) 7.5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 (17) 7.6镜像仿真测试系统 (18) 8容灾备用要求 (19) 8.1数据备份 (19) 8.2应用备份 (19) 9总体技术指标 (19) 9.1规模指标 (19) 9.2可用率指标 (20) I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 标: 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是指: 预警(Warning )、保护(Protection )、检测(Detection )、反应(Reaction )、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 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 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 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 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 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 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8T10:11:21.387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作者: 1赵瑞海 2崔晓飞 3康建国 [导读] 近年来,在国土区域防空领域,对雷达组网技术和多雷达区域协同探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雷达一体化探测网络体系的建设,构建各类信息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等互连互通,构成空地一体化网络信息体系架构,才能体现空地资源的战略性、全球性、隐秘性、广域覆盖性、大容量与远距实时性等特点,确保充分发挥空地资源的整体作战效能。本文就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展开探讨。 身份证号:13010419780801**** 引言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持续深入,为了快速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及防御技术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机构、工业设计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是当今世界强军强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雷达系统作为战场探测系统的核心装备,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先进的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雷达截面积极大减小的隐身目标出现,单雷达或者单平台雷达系统受频段、视角、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探测性能受到严重制约,已经很难适应体系作战需求,亟需通过多平台多雷达探测资源整合和重组,弥补单平台单雷达探测能力的不足,实现雷达网络化架构,达到区域整体探测效能最优。 1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组成 (1)网络中心站。网络中心站是整个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对各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指挥各站工作。以防空为例,网络中心站首先对各一体站下达侦察的命令(有的进行有源探测,有的进行无源侦察),通过网络传输获取各站所测量的目标数据与信息,并进一步结合自身侦察所得信息,对数据进行关联并处理信息,从而得到对来袭目标较为完整信息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导一体站对目标进行干扰压制,达成对重点地段的保护。网络中心站还将所得数据上报上级指挥部门及友邻单位,更好地辅助指挥与协同作战。(2)一体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雷达与雷达对抗一体化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站发射的信号不仅可以对雷达进行干扰,还可以对雷达进行探测。与传统的雷达对抗系统类似,各站也配有侦察设备,具备一定的侦察能力。仍以防空为例,一体站在网络中心站的命令下对目标进行侦察,当一部或多部一体站发射探测信号,本站或其他一体站接收信号时为有源侦察,当一体站不发射信号只接收信号时为无源侦察,各站将所得信息汇报与指控站。当各站得到对目标实施干扰的指令后,发射信号对目标进行干扰,此时侦察设备不接受信号。 2网络的雷达的系统网络设计 系统的网络设计采用Client+WebService(客户端+网络服务)和B/S(浏览器端/服务端)两种架构体系来实现。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采用云计算主机,保证服务器端的处理能力与数据的稳定可靠。服务器端采用性能优异的SQL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处理系统采用https://www.doczj.com/doc/cf16597715.html,平台开发,提供账户管理、学员训练管理与资料存娶教员评阅信息存取以及教员与学员互动等功能。学员训练端与教员评阅端采用https://www.doczj.com/doc/cf16597715.html,平台开发,并且结合流行的图形引擎给学员展示形象逼真的仿真效果。 3体系架构分层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以相控阵雷达为支撑,通过高速信息传输通道将海陆空雷达设备互联,并对多雷达探测资源进行重组和调度,采用分布式处理架构,实现组网探测的具体应用。空地一体化相控阵雷达网络体系架构应具备开放性,能够随机接入,具有组网能力的相控阵雷达。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包含设备层、核心层、应用层3个层次。设备层能够形成有效的探测,是一体化组网探测的基础和前提。核心层构建信息传输通道并进行探测资源的协同控制和调度,以及对网络节点统一管理,是组网探测的必要手段。应用层以设备层和核心层为基础,实现组网探测模式应用,完成探测任务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 设备层以雷达为单位进行构建,主要由具备组网功能的空基、陆基和海基雷达设备组成。设备层可包含星载雷达,运输机、无人机、飞艇等机载平台上具备组网能力的相控阵雷达,地面情报雷达以及舰艇平台上具备组网能力的相控阵雷达。核心层主要由系统决策中心和分布在各空基平台、陆基平台以及海基平台上的数据传输单元、网络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等组成。核心层主要任务为对作战任务和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协同调度,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以及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通过核心层,不同平台的同型雷达以及异型雷达可达到互联互通,协同工作。应用层面主要由分布在各空基平台、陆基平台以及海基平台上的数据中心单元、数据综合处理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安全: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现代信息系统,其安全定义较为明确,那就是: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 2.VPN:一般是指建筑在因特网上能够自我管理的专用网络,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共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早公共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级别。 3.安全策略:是有关信息安全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组织所颁布的对组织信息安全的定义和理解,包括组织的安全目标、安全范围、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和安全责任的界定等。 4.入侵检测: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 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5.SSL协议:SSL(secure socket layer)修改密文规定协议室友Netscape提出的、基于web应用的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传输层安全的协议。传输层安全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传输层的安全,并在传输层上提供实现报名、认证和完整性的方法。SSL 制定了一种在应用程序协议,如HTTP、TELENET、NNTP、FTP和TCP/IP之间提供数据安全性分层的机制。它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及可选的客户机认证。 6.数字证书:是指各实体(持卡人、个人、商户、企业、网关、银行等)在网上信息交流及交易活动中的身份证明。 7.非对称加密:拥有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TCP/IP协议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框架是什么? 由于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根据GB/T 9387.2-1995的安全体系框架,将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映射到TCP/IP的协议集中,从而形成一个基于TCP/IP协议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什么是数字证书?现有的数字证书由谁颁发,遵循什么标准,有什么特点? 数字证书是一个经证书认证中心(CA)数字签名的包含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认证中心(CA)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负责为各种认证需求提供数字证书服务。认证中心颁发的数字证书均遵循X.509 V3标准。X.509标准在编排公共密钥密码格式方面已被广为接受。X.509证书已应用于许多网络安全,其中包括IPSec(IP安全)、SSL、SET、S/MIME。 访问控制表ACL有什么优缺点? ACL的优点:表述直观、易于理解,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 ACL应用到规模大的企业内部网时,有问题: (1)网络资源很多,ACL需要设定大量的表项,而且修改起来比较困难,实现整个组织 范围内一致的控制政策也比较困难。 (2)单纯使用ACL,不易实现最小权限原则及复杂的安全政策。1信息安全有哪些常见的威胁?信息安全的实现有 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常见威胁有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破坏数据完整性, 拒绝服务攻击,恶意代码。信息安全的实现可以通过 物理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授权技术,访问控制 技术,审计跟踪技术,防病毒技术,灾难恢复和备份 技术 2列举并解释ISO/OSI中定义的5种标准的安全服 务 (1)鉴别用于鉴别实体的身份和对身份的证实, 包括对等实体鉴别和数据原发鉴别两种。 (2)访问控制提供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3)数据机密性针对信息泄露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分为连接机密性、无连接机密性、选择字段机密性、 通信业务流机密性四种。 (4)数据完整性防止非法篡改信息,如修改、复 制、插入和删除等。分为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无恢 复的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性、无连接完 整性、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五种。 (5)抗否认是针对对方否认的防范措施,用来证 实发生过的操作。包括有数据原发证明的抗否认和有 交付证明的抗否认两种。 3什么是IDS,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IDS,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 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 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 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1)监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 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 2)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3)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4)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操作系统日志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 活动等。 4简述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 数字签名包含两个过程:签名过程和验证过程。由于 从公开密钥不能推算出私有密钥,因此公开密钥不会 损害私有密钥的安全性;公开密钥无需保密,可以公 开传播,而私有密钥必须保密。因此若某人用其私有 密钥加密消息,并且用其公开密钥正确解密,就可肯 定该消息是某人签名的。因为其他人的公开密钥不可 能正确解密该加密过的消息,其他人也不可能拥有该 人的私有密钥而制造出该加密过的消息,这就是数字 签名的原理。 5防火墙的实现技术有哪两类?防火墙存在的局限 性又有哪些? 防火墙的实现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包过滤和 应用层网关,前者工作在网络层,而后者工作在应用 层。 防火墙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 网络上有些攻击可以绕过防火墙(如拨号)。 (2) 防火墙不能防范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 (3) 防火墙不能对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和文件的传输 提供保护。 (4) 防火墙不能防范全新的网络威胁。 (5) 当使用端到端的加密时,防火墙的作用会受到很 大的限制。 (6) 防火墙对用户不完全透明,可能带来传输延迟、 瓶颈以及单点失效等问题。 (7) 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有些表面无害 的数据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送到主机上,一旦 被执行就形成攻击。 6什么是密码分析,其攻击类型有哪些?DES算法中 S盒的作用是什么 密码分析是指研究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来恢复明 文的科学。攻击类型有只有密文的攻击,已知明文的 攻击,选择明文的攻击,适应性选择明文攻击,选择 密文的攻击,选择密钥的攻击,橡皮管密码攻击。S 盒是DES算法的核心。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 数据。 7请你利用认证技术设计一套用于实现商品的真伪 查询的系统 系统产生一随机数并存储此数,然后对其加密,再将 密文贴在商品上。当客户购买到此件商品并拨打电话 查询时,系统将客户输入的编码(即密文)解密,并将 所得的明文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明文比较,若匹配则提 示客户商品是真货,并从系统中删了此明文;若不匹 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假货。

全程物流一体化平台架构分析

1前言 全程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产生了高质量的客户服务,这来源于全程物流对作业过程和营销策略的支持。全程物流策略可以支持与最小费用生产策略一致的服务,甚至为公司建立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基本战略。全程物流也可以支持更高级的服务策略。在任何情况下,全程物流创造了一种本质的、有竞争力的战略优势。 2全程物流概念的提出 “效益背反”是物流系统的一大特征[1]。当物流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地进行作业时,不同职能部门的效率会相互损害。例如生产部门通过大量生产来使单位成本核算降到最低就会提高库存成本,为了降低仓储成本采用JIT生产就会提高运输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物流效益背反问题,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在建立一种高效的内部职能协调机制后,企业间的流通和交易环节就显得非常突出,这时就需要建立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于是就提出了全程物流一体化概念。 在戴维的《综合物流》一书中把全程物流定义为:预期客户需要,为优化产品或服务而建立一个实现客户需要的网络,以及使用这个网络满足客户需要[2]。本文侧重介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所以把全程物流一体化定义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全程物流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这一管理思想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了方便。 实现全程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是实现物流的数字化,只有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才能及时地共享交换物流信息、获取客户资料、进行物流调度和物流协同。现在国内的文献中论述的物流平台多仅涉及企业内部一个或若干个流程,比如决策支持平台[3]、需求预测平台[4],少有针对供应链的全程物流平台。本文通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集成与协同搭建起全程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商务与物流的紧密协同,供应链业务自动化运作,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实时交换、业务流程的协同执行、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智能设计。 3全程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 全程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实现集团内部、集团与合 全程物流一体化平台架构分析 聂规划,张思敏,刘平峰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通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集成与协同搭建起全程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并讨论全程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法、技术方案、平台服务和市场运营模式。 [关键词]物流;一体化;集成;平台构建;协同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09)03-0137-02 Analysis on the Architecture of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Platform NIE Gui-hua,ZHANG Si-min,LIU Ping-feng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ahn430070,China) Abstract: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E-commerce with modern logistics,the paper establishes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plat-form,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technical scheme,service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platform. Keywords:logistics;integration;construction of plarform;coordination [收稿日期]2008-11-10 [作者简介]聂规划,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义网与电子商务、商务智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张思敏(1985-),女,浙江永康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聂规划,等:全程物流一体化平台架构分析网络与信息化 137 --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一.语音通信网络 (一).公用交换网(PSTN) 公共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或简称PSTN,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 交换网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 路交换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大约是8亿。 公共交换网要紧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分 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要紧是交换机,交 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进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纵横 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进展历程。传输系统要紧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用设备进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进展到光纤。 公共交换网最早是1876年由贝尔发明的开始建立的。PSTN差不多经历了磁石交换、空分交换、程控交换、数字交换等等时期,目前几乎全部是数字化的网络。为了适应业务的进展,PSTN目前正处于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传送需求的转型时期,正在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移动与固定融合的方向进展。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定,采纳E.163/E.164(通俗称作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 1. GSM通信系统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 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 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能够 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软件定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软件定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牛长喜 李春林 谢小赋 王宏 王邦礼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成都,610054 摘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要求具备灵活、快速组网与安全可控等突出特征,如何设计具有这 些特征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运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解决上 述问题,分析了 SDN 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应用优势,提出基于 OpenFlow 的软件定义天地一体 化信息网络体系架构。基于此体系架构,提出一种典型应用场景:天地一体化侦察情报系统,提出 软件定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能够满足“大数据”应用对于网络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 大数据 网络服务
1
引言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1]由多种卫星星座、飞行器及地面设施互联而成,实现侦察监视、导弹预
警、导航定位、通信指挥、空间防御与对抗等功能的一体化,具有自主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及 分发能力,将空中、地面资源紧密集成并协同运作,实现信息的多元立体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系统 的整体运行效能。 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均已开展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 定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各个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目前,美国、欧洲等发 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概念研究,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地面试验及飞行搭载试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 或建议书。 近年来,我国地面网络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地面段建设提 供了基础。但是,我国在天空段的网络建设严重滞后。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加之我国载人航 天、空间站、深空探测等空间活动日益频繁,各种航天器种类和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卫星与地面、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组网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在轨运行卫星大都只提供通信信道,星上不 具有信息交换功能,信息只能通过地面接收站处理后再重新上星才能实现星间、星际之间的信息交 换。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对灵活、快速组网要求的实现。 近年来,通过相关领域科研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空间组网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 发展, 提出了星上 ATM、 IP 交换, 星间激光通信等一系列技术和星上以太网、 星上互联网等新概念, 对推动星间、星际通信组网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也为卫星空间组网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但这 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卫星空间组网通信问题,其组网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以 及其安全可控性都还亟待提升。 目前,逐渐兴起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简称 SDN)[2]成为了网络技术 全球研究热点。SDN 是业界广泛认可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具有比传统网络更易集中管控、灵活组 网、安全可控等技术特点,已经在数据中心网络、企业网、广域网和移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减轻网络管理的复杂度,提高组网灵活性,提升网络集中管控力度和安全可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本文将 SDN 技术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加以应用,提出软件定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

(完整版)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A )。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D )。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联网的迫切需求,通过Modem在电话网中传送低速数据的通信方式,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的要求。电信部门早在1988年就建设了独立于公共电话网的公共数据网。公共数据网根据数据通信的突发性和允许一定时延的特点,采用了存储转发分组(包)交换技术。随着计算机联网用户的增长,数据网带宽不断拓宽,网络节点设备几经更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新老网络交替,多种数据网并存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将遍布世界各地各种类型数据网联成一个大网的TCP/IP协议应运而生,从而使采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或IP网)一跃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 在各种实时信息进入Internet的今天,Internet已不仅是一个纯计算机互联网络,未来Internet所承载的多媒体业务量有可能超过计算机通信业务量,故本讲座中将Internet广义地称为IP网。应该说离开IP网去了解现代数据网只能得到一些零星的概念,只有通过对IP网的剖析,才能看到现代数据网的整体。下面引入分层的概念来剖析IP网。 从纵的观点看IP网可分为4层: 第一层:通信基础网; 第二层:数据网(L2数据网); 第三层:IP网(L3数据网); 第四层:应用层。 通信基础网(传送网) 通信基础网属OSI模型第一层物理层范畴。现代数据网与现代电话网共用一个通信基础网,通信基础网的网络节点设备主要为配线架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网传输电路的电路调度、故障切换和分离业务,故可以看成基础网的组成部分。但如用在非拨号连接的业务网中(如DDN网和专线网)亦可看成为业务节点设备。 数据网(L2数据网) 在IP网中其低层的数据网可视为L2数据网,虽然低层计算机子网的通信协议也可能有组网、寻址、路由等三层功能,但对IP网中所传输的IP包而言,其第三层功能全部由IP协议来完成。 (1)公用X.25分组网(PSPDN) 我国早在1988年就开通了公用X.25分组交换网。该网由一个网管中心(NMC)、3个节点交换机(NS)和8个远程集中器(RCU)组成。在NS之间、NS与RCU之间采用速率为kbit/s的中继电路互连,使用X.25规程。随着计算机联网业务的发展,1995年建成了包括32个节点机的新分组交换骨干网,后几经扩容。X.25分组网曾作为早期IP网的基础网络。 X.25分组网适用于通信线路误码率高的情况下接入低速(64Kbit/s以下)数据。 目前主要向对数据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商业、银行、股票等行业提供低速联网业务和虚拟低速专网业务。 (2)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利用传送网中的E1分支传输线路和节点DXC1/0设备,可组成一个DDN网。该网提供N×64kbit/s~2Mbit/s的数据业务。 公用DDN网属TDM电路交换网,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中、低速数据通道。公用DDN网的主要应用为提供专线(包括Internet的接入专线、局域网互联专线等)、专网,也可作为X.25网、帧中继网、电信支撑网等的基础网络。 (3)帧中继(FR)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