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郸城一高2013—2014年度高三月考(12月)--语文

河南省郸城一高2013—2014年度高三月考(12月)--语文

河南省郸城一高2013—2014年度高三月考(12月)--语文
河南省郸城一高2013—2014年度高三月考(12月)--语文

河南省郸城一高2013—2014学年度高三月考(12月)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元代社会的激烈变化,使整个文坛的审美情趣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王国维认为,元剧作为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就是?自然?。他指出元杂剧的文字,必然不事藻绘,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至于元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王国维认为是出自?自娱?与?娱人?的需要,相当准确地揭示出形成元代文坛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

不过,王国维所说的?自然?,只是元代文坛审美情趣的一个方面。从当时属于文坛主体的戏曲、散曲创作倾向看,许多作家不仅自然地抒写人情世态,而且表现出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风格。以剧本的情节安排而论,元剧作家总是把简单的故事写得波澜迭宕,透彻地表现悲欢离合的情态;以刻画人物而论,则力图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奥秘,曲尽形容,鲜明地显示其个性特征;以语言风格而论,则崇尚?本色?,大量运用俗语、俚语,以及衬字、双声、叠韵,生动地绘形绘色。剧作者往往毫无遮拦地让人物尽情宣泄爱与恨。关汉卿写窦娥呼天抢地,骂官骂吏,把悲愤怨恨的氛围推到极限,实际上是作者在发泄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对于元杂剧所表现的审美情趣,明代学者早有深切的理解。陈与郊说:?夫元之曲以摹绘神理,殚极才情,足抉宇壤之秘。?孟称舜说:?迨夫曲之为妙,极古今好丑、贵贱、离合、死生,因事以选形,随物而赋象。?他们都看到了元杂剧具有曲尽人情、透彻无遗地表现事物的特点,而且都用?极?这一强烈字眼给予形容。吴伟业指出:?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而元人传奇,又其最善者也。?所谓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显露,能让观众看得真切明白;而总体的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在元代抒情性文学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以散曲而言,其审美要求明显与诗词不同。诗词讲究含蓄蕴藉,曲则为?街市小令,唱尖新倩意?。散曲作者多以赋的手法,白描直陈,把所写的情与物展露无余,淋漓尽致。而曲的特殊体制,例如可以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诗人奔放地抒发情感,形成自然酣畅的风格,起了推毂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影响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至于诗词制作,审美情趣也有所变化。刘敏中说?诗不求奇??率意讴吟信手书?,主张自然随意地抒发感情。元代一些最有成就的诗人,像萨都剌、杨维桢、耶律楚材,其诗词创作均近奔放酣畅一路。这些重要诗人的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坛风尚。

如上所述,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在元以前,传统的文学观念注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每以简古含蓄为美。在宋代,即使被视为豪放的辛派词人,也多有芳草美人寄旨遥深之作。元代文坛的许多作家?显而畅?的做法,恰恰为传统所忌,许多作品让人痛快酣畅,魂荡神摇。有些曲作甚至使人如饮烈酒,或者如闻蒜酪味,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下列对“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国维认为元剧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相当准确地揭示了形成元代文学审美情趣变化的原因是元代社会激烈的变化。

B.无论是元剧还是散曲,很多作家都注重抒写人情世态,让作品中的人物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C.明代学者对元剧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孟称舜用“极”这个词语表现元剧表情达意的痛快淋漓。

D.元代文学无论在抒情性文学还是叙事性文学都有着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比如语言、情感等都自然酣畅、感染力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

A.在元杂剧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原因方面,王国维用“自娱”和“娱人”两个词语把作者的写作心态和作品的具体作用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十分准确、生动。

B.从元剧的角度分析,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表现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自然质朴等,特别是情感的宣泄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不满的一种表达。

C.吴伟业认为“今之传奇”是来自于古者的歌舞,并且说元杂剧更能体现“显而畅”

的特点,这里“显”的意思指元杂剧的主题明显、能够让观众看得明白等。

D.元代诗词的审美情趣与前朝有所不同,主张自然随意的抒发情感,像一些很有成就的诗人诗词创作接近于豪迈奔放,这些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元代诗坛风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元剧还是散曲,语言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都可以在曲子里增加衬字,使用俗语、叠字等,十分有利于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奔放的情感。

B.明代的一些学者认为元杂剧在表现事物特点方面有着曲尽人情、透彻无遗的特点,比如陈与郊认为元曲作家用自己的才情绘声绘色地描写事物的特征。

C.元代抒情文学十分推崇自然酣畅风格,与以往的诗词讲究含蓄不同,散曲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述等,如诗人多用赋、白描的手法等描写事物、抒发情感。

D.元代文学创作有其独特性,比如元代文学的审美倾向问题,像有些元曲给人的感觉如饮烈酒,意思是这些曲子情感十分浓烈,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君行状

归有光

君姓许氏,讳志学,字逊卿。其先苏州之嘉定人;讳庆赐者,为昆山魏氏馆甥①,遂为昆山人。自庆赐始迁,再世而有兄弟数人,勤于治生,多蓄藏。延礼耆儒沈同庵先生于家塾,

以教诸子。当是时,一时名贤,皆往来其家。故许氏富而子孙多在衣冠之列。君少勤学强记,善为文词。累举不第,以上舍②选为同州判官。六年,凡署州县事五:同州、夏阳、临晋、征、重泉。同州以守缺,其余诸县,即令去,必以君摄。士大大皆为文纪之曰:?承上使下,悉有成度.;奸轨壹迹,境内肃清;不于分外征索以阿上官意。修黉舍,励学者。?此朝邑之所纪者也。

今世州县官,悉简自天朝。唯权摄则监司得自用,类前世之辟举者。故或其人不称.,必不以摄;或少试之,旋即牒去。君之署篆,至于四五,可以知其选矣。其子给事君言,今重泉、临晋间,民有肖像而拜祀者。又言,溪田马公、苑洛韩公,皆关中名士,每见君,未尝不加敬也。

既解官,则治亭圃于先茔之侧而居之。岁时食新,先以奉亲,然后敢尝。与人交.,不设城府;然不能容人过恶,然亦往往寡合。令有科徭及君家,君自以尝任州县为七品官,与争论无所诎。令欲重因之,会给事发解报至,以故得免。君始为太学生游间,及官同州沙苑,登览华山之胜,甚自乐也。至为乡社会③,饮酒笑谑无虚日。吴中田土沃饶,然赋税重而俗淫侈,故罕有百年富室。虽为大官,家不一二世辄败。许氏自国初至今,居邑之柴巷无改也。有屋庐之荚,田园市肆之人。又以诗、书绍续,及给事君而贵显。

初,给事令分宜④,已敕封如其官。及是人方贺.君将更有加封之命,而不幸已矣。君卒于嘉靖己未年六月初六日,得年六十有三。(选自《归震川全集》,有删改)[注]①馆甥:女婿。②上舍:读书人。③乡社会: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④分宜:地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承上使下,悉有成度.度:考虑

B.故或其人不称.,必不以摄称:称赞

C.与人交.,不设城府交:交往

D.及是人方贺.君将更有加封之命贺:祝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许志学“刚直”的一组是(3分)[ ]

①一时名贤,皆往来其家②其余诸县,即令去,必以君摄

③不于分外征索以阿上官意④民有肖像而拜祀者

⑤然不能容人过恶⑥君自以尝任州县为七品官,与争论无所诎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④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志学的祖先是苏州嘉定人,名字叫许庆赐,因为做了昆山魏家的女婿,他们家最终成为昆山人,后来,许庆赐请老师教家里的孩子,他们家的人有很多都成为了士

大夫。

B.许志学年少时就十分用功学习,擅长写文赋诗,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最终因为读书人的缘故,被选为同州的判官,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五个州县的长官。

C.许志学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做官期间修建学校、鼓励学习的人等,过了很长时间,也有人能够记得他做过的事情,也有士大夫写文章记录他做过的一些事情来赞美

他。

D.许志学家十分富有,但他家以诗书传家,到了许志学儿子许给事时就比较显贵了,做了分宜县的县令,可惜的是许志学还没有等到朝廷进一步的加封就去世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庆赐始迁,再世而有兄弟数人,勤于治生,多蓄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中田土沃饶,然赋税重而俗淫侈,故罕有百年富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商山麻涧

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搏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8.诗歌的首、颔两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的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________________,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给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棉外褂

[日]三浦哲郎

昨天,乡下的母亲给我来电话说东京这里怕是用不着棉外褂,让送回乡下去。正赶上管电话的妻子出门了,是大女儿接完电话转告给我的。

?什么棉外褂??女儿问。

大女儿和几个妹妹不同,她是在乡下而不是在东京的医院出生的。或许是母亲抱着带大的缘故,母亲的一口家乡话她大体都能听懂。但有时也会遇上不懂的词,就给难住了。

母亲说的?棉外褂?就是厚厚地絮了很多棉花、不带翻领的棉袄。每年到了秋季,母亲都亲手做好,寄到东京来。即使在外,我工作的时候,光穿贴身汗衫,外面不加和服就感到不踏实。母亲做的就是套在工作时穿的和服外面的棉外褂。

母亲到6月1日就满80岁了,但仍然自己做针线活儿。虽然不能像从前一样做夹衣跟和服短褂了,但像家常外褂和小孩的夏衣之类的衣物,不要别人帮助还是能做的,甚至连穿针引线也都是自己来。一次纫不上,便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纫它几回,即使我回乡去看她,坐在她身边,也从来不叫我帮她纫。我看不过去,说:?来,我给您纫!?母亲就显出难为情的样子,呵呵地笑着说:?真的,这阵子,眼睛不中用啦。?

由于母亲的眼力不好,做成一件棉外褂需要很长时间。入夏一个月后的盂兰盆节,我们全家回乡,差不多该返回东京的时候,母亲就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某个地方找出我的棉外褂,开始拆洗重做。

?不絮那么多棉花也行啊,东京没有这儿冷。?

我每次都这么说过之后才回去,可是到了11月打开母亲寄来的快件邮包一看,同往年一样,棉花絮得鼓鼓囊囊的。

记得小时候,母亲坐在居室草席上铺开棉被或棉袍絮棉花。我望着轻柔的棉絮飘落在母亲的双肩上,我想,多像棉花雨啊!而此时,想必母亲如同往日一样正在为我絮棉外褂。眼下乡下已是下霜季节,母亲感到后背凉飕飕的,所以才不知不觉把外褂的两肩絮厚的吧。不管怎么说,母亲做好这件外褂不容易,我就穿着它过上一冬。其实即便不穿棉外褂,这四五年来我已胖得发蠢,再套上它,自然就更显得圆滚滚了。这副打扮实在见不得人,不过在家里还倒没有什么妨碍。

也许在被炉①旁长大的缘故,我对暖气或火炉之类总觉得难以适应。整个房间暖起来就头晕发困。因此,至今入冬后也还是只生被炉。可是即便是东京,深冬的黎明时分,外面的寒气也会侵袭双肩和后背。在这种时候,有这件棉外褂可就管用了。穿上母亲做的棉外褂,无论多么冻(我的家乡这么形容刺骨的冷风)的夜晚,两肩和后背都不会觉得冷。在被炉上打个盹儿也好,和衣睡一觉也好,都不会感冒;夜里穿它出来,还能顶件短大衣呢。棉外褂的布料大部分是母亲穿旧的和服。母亲已年近80,那些和服大体上花色都浅了一些,不过想穿还是可以穿的。母亲把这些和服拆开给我做棉外褂。做好后,就用包裹寄来,包裹里肯定会有封信,上面像记录似的写着这是用什么时候穿过的和服翻改的,曾穿着它到什么地方去过之类的话,末尾还注上一笔:?还是挺不坏的东西呢。?

看上去料子确实是上等货。无奈已经很旧了,加上我毫不吝惜地当工作服穿,每到开春,袖口和下摆就都磨破了,腋窝的里子也绽了线,衣襟磨得油光,棉花打成了细小的球儿从后背和肩头冒了出来。

每到春天,我都想:这棉外褂的寿命该结束了,便送回乡下去。可到了秋天,母亲又翻改好寄来,干净利落,焕然一新。同以往一样,棉花絮得满满当当。

[注]①被炉:旧时适用于床褥间的一种取暖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写自家电话由妻子管理,接着写接奶奶电话的是大女儿,说明“我”比较忙,而女儿也比较懂事。

B.文章交代到6月1日母亲就满80岁了,并从做衣服的角度与以前做对比,表现了母亲无论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了。

C.“母亲就像忽然想起似的”一句表现出母亲的繁忙,并想通过做“棉外褂”希望孩子在家多待上几天的急切心情。

D.母亲用自己还可以穿的和服给“我”做棉外褂,并每次都在邮寄棉外褂的包裹中写一封信,说明母亲对“我”的关爱。

E.文章质朴、纯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十分委婉地表达了目前自己不能回家看望母亲的歉意。

(2)文章第五段画横线的语句在描写母亲时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棉外褂”?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为“母亲的消息”更好,你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棉外褂”好还是“母亲的消息”好?说说你的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周汝昌:一生做着红楼的梦

启风

1939年,已过了二十岁的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但当年天津发大水,他只得要求燕京保留学籍一年,谁料到了1941年,日本占领军关闭了燕京大学。一直到1947年秋,他才得以重回燕园。

1947年,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来信说,他在胡适的一篇文章中得知,胡适已有敦诚的《四松堂集》,而敦敏的《懋斋诗钞》却遍寻不见,周汝昌见信后就跑到燕京大学图书馆,谁知一索即获,而此前竟从未有人借阅过。读完《懋斋诗钞》后,周汝昌发现书中有六首诗是咏及曹雪芹的,而《四松堂集》中只有三首。周汝昌据此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胡适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给周汝昌写了一封信,肯定他发现《懋斋诗钞》是一?大贡献?,但不同意文中?推测雪芹大概死在癸未除夕?的观点。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在这些信件中,他们讨论的大都是有关《红楼梦》的学术问题。为了提携后学,胡适不但在家中约见了周汝昌,还将作为?海内孤本?的《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

头记》)慷慨相借。

1948年底,胡适离开北平,从此周汝昌与之再无联系。几年后,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出版之时,政权早已鼎革,胡适成了被批判的对象。编辑为让此书顺利出版,就将对胡适的原有敬称一律删去,改称?妄人??风头主义者?云云。很多人时常以此责难周汝昌,其实书中的这些改动,他事前是毫不知情的。当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深表理解,在其给小说家高阳的信中说:?他在形式上不能不写几句骂我的话,但他的?新证?里有许多向我道谢的话,别人看不出,我看了当然明白的。?

虽然有了批胡的表态,但周汝昌依旧因为同其兄周祜昌合作校勘了真本《红楼梦》,被人告密说是?写作反动的书?,告密者还说周汝昌与胡适有政治联系,让他三次遭抄家之苦,最后更是被?扫地出门?。在这种情势下,20世纪七十年代时周汝昌不得不再次批胡适。

周汝昌对胡适的人格至为钦佩,说?他是有仁者之心的厚道人,不计较那些历史造成的琐末细故?,而且在其交往的所有鸿儒、名士中,如果?称量其为人的气度气象、胸襟视野,我感到唯有胡适之能够得上一个‘大’字。?但如果言及学术观点,毫不掩饰自己对胡适大力推崇?程乙本?(被大量篡改,但胡适认为这种改写?更白话化?了的《红楼梦》版本)言论的不屑。

1950年,周汝昌从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当起了编辑。1954年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已然在酝酿之中,它的导火索正是《红楼梦》。胡适和俞平伯是被批判的主要对象,与胡适有关系的周汝昌自然没法臵身事外。但毛泽东在读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后,对其中一些章节十分欣赏,所以指示要周汝昌写文章,与胡适划清界限。后来据率先批判俞平伯的李希凡说,当初他只奉命写过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评红楼梦新证》就是为了将周汝昌与胡适、俞平伯做一个区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在胡适指引下,走进红学研究大门的周汝昌,后来以两大创见,奠定了自己红学泰斗的学术地位。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为曹雪芹?写实自传?的观点,否则红楼梦的作者何必费尽心机地?以讥为赞?,来写贾宝玉这样一个性格乖张的怪物?其次,周汝昌开创性地指出,为《红楼梦》做批注的脂砚斋,就是小说中的史湘云,这是他?自觉最为得意而且最重要的一项考证?。

周汝昌的这些学术观点,在当今主流红学界是饱受争议,乃至于被批判的。事实上,很多红学研究者都得益于周汝昌对《红楼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为写《红楼梦新证》一书,他查阅了上千种文集、笔记、地方志等各种史料。作家刘心武说,因为周老?一不懂政治,二不善人际经营,因此申请退出红学所……学刊这些年基本成了‘批周园地’。?周汝昌自三十岁起听力就大为衰退,只能依靠助听器与人交谈;后来一目视网膜脱落,另一目也仅存0.01的视力,读书要在阳光下,以两面放大镜叠放,才能勉强看清书上的字。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已是完全失明,连微光也看不到了,遗著《寿芹心稿》是通过口述写成的。

(选自《文史参考》,2012年12期)相关链接

周汝昌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考证派的新红学家,有红学著作多种,其中《红楼梦新证》影响很大。是被称为自传派大将胡适的得意门生,但其观点与胡适有些不同甚至对立。(?维基百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题目内涵丰富、概括性强:“做着红楼的梦”点明周汝昌一生研究的对象是《红楼梦》,“一生”写出了他致力于《红楼梦》研究的追求和毅力。

B.周汝昌读《懋斋诗钞》并能发表文章的细节可以证明周汝昌读书的认真态度和对《红楼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开篇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C.周汝昌对胡适的批判是当时的政治形势造成的,为了能够继续研究《红楼梦》,周汝昌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不过因为与胡适的关系他也被抄了家。

D.文章引用了刘心武的话,主要是交代周汝昌作为红学家退出红学所的具体原因,并为周汝昌在为人上受争议做辩解,比如他对恩师胡适批判的辩解等。

E.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周汝昌的听力、视力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赞美周汝昌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暗示人们不要再责怪周汝昌年轻时的一些做法。

(2)文章主要叙述了周汝昌哪些方面的内容?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适对周汝昌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汝昌成为中国著名红学家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常常会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是适合成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

....。

B.作为生产关系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交通工具的汽车生产商,生产合格的产品,保障消

费者的人身安全就是企业的底线,这并非无可置疑

....。

C.与客户第一次会面,如果客户坚持谈论政治话题,你可以用这样的问题让谈话言归

..

于好

..:“你觉得目前的局势对你的业务有什么影响?”

D.张择端作为皇家画师,将眼光落在时值清明的开封街头,跳出宫廷的繁文缛节

....,走进市民的平凡世界,不能不说是一种别具慧眼的革新创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孩子出生后和父母就应该建立依赖关系,缺位的父母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会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障碍。

B.“青年人才大使”由知名高校和社会有关行业的优秀青年担任,采用“以人才识人才”

的方式,破解人才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C.网易公开课产品经理介绍,公开课是以公开的形式将知识和智慧展示出来,任何一名有志于自我学习的用户,都可以使公开课得到自我提升。

D.经过十多年精心打造“大地飞歌”已经成为南宁递给全国,甚至是东南亚和全世界的一张闪亮的民歌名片。

1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3分)[ ]

人类虽然属于第三营养级,但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强大,______________,必然也会对营养级产生重大影响。

①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更加肆无忌惮

②有人甚至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纪?

③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④人类活动正毫无疑问地成为影响和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

⑤现如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⑥目前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人类足迹的地方了

A.②③⑤①④⑥B.③④②⑤①⑥C.⑤②③①④⑥D.⑥③①⑤②④

16.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上的句子相同并组成排比句式。(6分)

看树有讲究。阳春三月,宜看杨柳:春风十里、婆娑袅娜、风情万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右面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徽标,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字数不超过30)及其寓意(字数不超过100),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本京都有家开了一千多年的小食肆,几乎与京都同岁,可能是世上现存时间最长的食肆。他们家只卖一样东西:用竹签串起来蘸酱烤着吃的日式小年糕。尽管看似简单,可他们一家还是全力以赴,老奶奶总是严肃地盯着年纪已不小的女儿,生怕她调控炭火的动作不对。有客人对老板说:?对面那家年糕铺也很古老,也是家名店呀。?老板先是赞同,然后又带着一副好像要说人坏话的神情悄声补充:?可是他们前阵子换店主了。??哦!真的吗?什么时候??老板继续放低音量说:?两百年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答案:D 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扎”应读“zā”;C项,“孱”应读“ch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答案:B 解析:A项,“精萃”应为“精粹”;C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D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 ..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 观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 大,大而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 解析:A项,“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使用正确;B项,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D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 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 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 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 B.○1反应○2蔓延○3总算 C.○1反映○2蔓延○3终于 D.○1反应○2曼延○3终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2014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4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 ..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 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 大而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语文 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做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 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 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山西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萃孚fóu 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 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嘉恪kè 【答案】 D 【解析】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指同类丛聚。后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萃?字从?草?不从?米?,据义定形。 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读fú,褒义词。 深负众望: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负:辜负,读fù,贬义词。 懿行嘉言:嘉,?美好?的意思,不能写作?佳?。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2009年湖南卷字音题曾考过?嘉言懿行?(yì)。 恪守:谨慎而恭敬遵守。?恪?读kè,形声不能套读半边。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一题多考,既考字音、字形,又考成语运用。题目新颖,含金量极高。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答案】C. 【解析】一看搭配,?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主谓搭配不当;二看语序,按由实到虚的顺序,先?必备的要素?再?精神财富?, 试题分析:本题选料紧扣热点和经典,出自《光明日报:家风乃吾国之民风》,作者系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原文是:?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一题三考,考病句辨析、句式选用和简明连贯。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及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

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 第 1 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 (r ěn )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 (g āi ),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 ín g )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 丰富, 丙 (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 (j ùn )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秋稔. (r ěn )冬祥 意蕴. B. 楹. (y íng )联 齿颊..留香 C. 言简意赅.(g āi ) 撰.写 D. 镌. (j ùn )刻 锒锒..上口 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万户杨柳依依 B. 千家喜气洋洋 C. 春回爆竹声声 D. 春来微风缕缕 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题写 内涵 吟咏 B. 题签 内涵 涵泳 C. 题写 蕴涵 涵泳 D. 题签 蕴涵 吟咏 4.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适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