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学基础(04726自考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04726自考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04726自考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04726自考复习资料)

1信息概念的发展

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信息传输”的论文。

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1950年出版《控制论与社会》。

2信息的定义: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在认识论层次上,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3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Context)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表达式:数据+背景=信息 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表达公式:信息+经验=知识

4息的特征和信性质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5信息的分类

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

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

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6信息流反映物质能量流的运动,社会借助信息来控制物质能量流的运动,左右它们的运动方向,进行科学分配,实行有效管理。

7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层次:生产工具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阶段: (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3)企业信息化阶段(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包括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等。

8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

当信息生产出来(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9信息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

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研究的角度:技术,经济,人文,行政和法律。

10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总目标: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

分目标和任务

(1)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2)信息利用分目标。(3)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宏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

(1)制定信息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微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

(1)调查和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一类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搞清组织或机构内外信息来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

(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组织或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组织或机构内部的高效信息保障体系。

(4)对信息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11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信息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两个背景:一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技术、经济、人文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产物,也是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和管理中高层战略需求的角度对信息活动进行资源性质的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

①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而忽略隐性知识的管理,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

②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而忽略学习与创新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③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重视不够,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④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而忽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知识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一词出现于198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广。前提: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能够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信息。

知识管理的实质: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2.信息交流

1.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时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得信息交流

2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

3信息交流定义为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5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交流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

6目的行为可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和信息吸收密切相关,是信息行为;与信息有关,但不是以吸收信息为目的,所以称为非信息行为。

7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1) 信息发送者。(2) 信息接收者。(3) 交流通道。(4) 符号体系。

(5) 知识信息库。(6) 支持条件。

8信息一旦产出来,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或接收者,在信息产生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9 S与R之间总有一条信息的纽带联系着,称为信息链或社会信息

10信息栈(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2时间栈和空间栈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

11“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产生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特点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12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

13分析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

(1)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纯属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

(2)信息源(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是S或R得直接联系,其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如表达语言、表述方式、重点都受A 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对信息的传播具有监督和评价功能,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3)S-R直接交流时,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

(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信息传递模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1)多向主动传递。(2)单向主动传递。(3)多向被动传递。(4)单项被动传递

2.3 信息交流基本规律:守恒与扩散

信息守恒

1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量变化的规律

2我们可以把信息守恒表示为:社会信息在其生产和接受时是一种“0”或“1”的作用过程。信息一经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会被消灭。同样,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遗忘,但不会消失。3S信息守恒意味着任何信息产生者,只要需不需自他的大脑中输到外部世界,这些信息就是永恒存在的。R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接受者在接收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4信息栈应当尽可能地保证信息的保真传递,在对信息进行种种加工、处理过程中,不能篹改或损害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的保真性要求促成成了信息传递的守恒,即T 信息守恒

信息扩散原理

1信息扩散原理是描述社会信息流传过程中,信息发送者S传播信息的规律性的,它包括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和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

(1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是指,信息在传递或扩散过程中,如果信息源S所处的外围介质是同质均匀分布的话,则S的信息传递就成一种各向对称结构。

1多向对称有几种形式:传递速度对称、传递内容对称、传递空间(或距离)对称、传递的信息强度对称

2传递内容对称是指信息向各个方向传递时,只要S发出的信息是同样的内容,则传向各个方的信息内容就是一样。

3传递空间的对称主要是指社会空间的对称

4多向对称性法则的条件是:信息时在同质介质中传播。就像声、光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如果介质改变,则传播路线、速度、内容、强度都会发生改变。在介质变化时,信息传递不在遵守多向对称法则。

5多向对称的引伸原则,具体包括:1信息传递的拓扑原则:拓扑原则是指信息从S传递至R时,如果是均匀介质环境,则S-R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传递。但若是非均匀介质条件下,S-R信息流就要出现拓扑变换,即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信息栈“来传递信息,因为信息介质的每一次改变都要经过一次转换,都要经过“信息栈”予以变换。2多路传递法则:多路传递法则,又称多通道原则,它是指在S至R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S与R 的直接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道,经过或不经过信息栈而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R. (2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

1信息递减律表明:任何信息流过程中,信息都要发生衰减。衰减也就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

2.4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1信息交流过程的核心是信息传递

2载体具有变换与位移两种状态,变换是指信息从一种载体传递到另一种载体并引起记忆转换的过程,载体位移是指同一载体的空间运动或沿空间上的展延程度。

3在载体位移过程中,符号表现为保持状态。

4信息交流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表现为载体变换、载体位移、符号转换、符号保持四个方面。

变异的障碍

(1)信息失真:在S-R信息流中会发生三种形式的失真:1物理失真,所谓物理失真是指信息传递所以来的物质系统在传递信息时发生失真。2语义改变:指信息传递过程中,或多

或少地都要经过几次语义转换。3语用衰减:是指信息对于接受者R的价值。

信息失真原因:①技术或通道障碍导致信息失真②信息栈过多导致失真③社会因素导致信息失真④自然因素导致信息失真

(2信息附加

造成信息附加的原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

信息无序的障碍其具体表现是:一,信息数量大,增长快,分散程度越来越大;二内容交叉重复,载体及传播渠道多样化;三新陈代谢加速,信息质量下降。

信息传递的保真与冗余

(1)信息保真:所谓保真也就是守恒

(2)信息冗余:它是指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为了使信息准确地自S传递到R而使用的各种冗余方法来加强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效果。冗余原理的另一种形式是多路传递。,

3 信息分布

3.1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1马太效应真是地概括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惯性,描述了优势和劣势的积累过程

2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一马太效应描述信息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过度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势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走入极端,使信息工作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求变革创新,按经验和简单的规则从事复杂多变的信息管理工作。二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过度积累,高度专门化,其所含的信息就回越来越单一。三马太效应所行成的信息分布富集有时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四马太效应青睐名人,拒绝信任的习惯势力不利于新人成长,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普莱斯定律

1普莱斯提出了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均根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3.3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信息的离散分布式人类所有信息活动的基石,也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布拉德福定律

1布拉德福定律揭示论文在科学期刊中的分布

2布拉德福定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频次等级排序,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二是确定相关论文在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齐夫定律词汇是表达和载荷信息的基本单元。

3.4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指数增长律

1利用指数曲线和生长曲线来研究文献增长、预测未来文献总量必然会有局限。这是因为:一,指数增长律的产生,首先是普莱斯分析研究物理学文献数量的增长时提出的,然后把这一结果扩大到科学期刊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上,绘制了普莱斯曲线。二利用上述二曲线对文献增长所作的预测,依据的是预测学中的趋势外推法。

逐渐过时律

1文献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2普莱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小,文献老化的速度越快。

3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1)文献增长(2)科学差异(3)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4)信息环境和需求。

4信息获取

4.1信息源及其特点

1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记录型信息

1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

2记录型信息源可以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按不同的物质载体,通常分为下面五种类型:(1印刷型(2缩微型(3计算机阅读型(4网络型(5视听资料

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以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实物信息源

1这是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只是信息

2实物信息源直观生动,含有丰富的信息,易于理解和吸收。

智力型信息源

1这类信息源主要指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故又称为隐性知识

零次信息源

1这类信息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

2零次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即性、非存贮性等典型特征

3零次信息作用:第一获取零次信息可以补充记录信息和正规渠道的不足。第二可以通过捕捉零次信息加以弥补。第三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依据。第四用户的需求通过零次信息咨询人员所提出的知识经验正是他们携带的零次信息。第五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零次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空限制,传播量、速度和影响面越来越大。

4.2 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

1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获取简易性、经济性等特性。

2有价值的信息应该具备的条件: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信息具有综合性;信息容易获取;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

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

1对信息源的评价方式: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

2直接评价法:按照前述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

3,直接评价法粗浅原因:一对各指标的评分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完全取决于信息工作者个人对信息源的认识和了解。二信息源的价值只有在实际利用中才得到真正体现,这种评定方法完全不考虑信息源在实际利用中的真正状态,因而不能正确反映信息源的价值。三五指标不够完备。

4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

5信息准确度的比较评价方法:(1)从不同的信息获得同一性质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2)定期地、系统地搜集信息,调查过去同种信息是否出现并和新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评价(3)多种信息源搜集、分析同种信息和相关信息,与切题的信息进行比较评价。(4)从信息所含的六个要素出发评价信息的准确度。六个要素:内容,原因,时间,地点,人,方法、途径、状况

信息的经济性评价

1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搜集信息,可以从下述要点出发来评价信息:

(1)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2)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3)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4从信息库中检索到得相关信息的比例称为再现率,而真正所需的信息的比例称作适合率,但未被检索出来,称为漏检信息。

5出现信息错误的原因;缺乏客观性,取财不足,理解不足,调查分析不充分,思考能力不足,不可靠性大,凭兴趣评价。

4.3信息获取的途径

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费耗率

采全率:用来衡量切题信息搜集的完整程度,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采准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该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及时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速度,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搜集过程的能力。

费用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资金效率,指用于信息库中单位信息的费用的最低能力。C=f\g

劳动的好费率:信息系统搜集到的单位信息所耗费的最低劳动量。

采全率越高,采准越低;反之,采准率越高,采全率就会越低。

提高信息搜集的效率,在搜集信息时原则:(1)针对性(2)系统性(3)预见性(4)科学性(5)计划性

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1)采购(2)调查(3)交换(4)索取(5)检索

5 信息组织

5.1 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

5.1.1信息组织的概念与内容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信息的外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对象,构成信息的外在的、形式的特征;信息的内容特征就是信息包含的内容.

2.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贮。

5.1.2信息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1.(1)按信息表现形式①文字信息组织②图像信息组织③声音信息组织④视频信息组织(2)按信息加工的程度:一次信息组织(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只要是原始资料就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组织.三次信息组织(3)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把信息源分为文献信息源和非文献信息源。

2文献信息源按照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资料

3.非文献信息源通常指非记录型信息,这类信息源统称为网络信息源,这类组织成为网络信息组织。

4.网络信息源有特点:(1)类型众多(2)信息发布信息,信息来源广泛,内容庞杂,质量不一。(3)信息数量急剧上涨,信息分布极不均匀,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相对下降。(4)网络信息具有多媒体和超级链接以及交互性(5)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6)网络信息的使用与提供信息站点的软硬件和服务有关。

5.信息组织的特征①渗透性②依附性③增效性

5.1.3信息组织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把握四个关系:①宏观信息组织和微观信息组织的关系。

②信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③信息组织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④不同信息处理方

法之间的关系。(3)目的性原则(4)现代化原则信息组织标准化包括:①基本术语标准②有关信息技术标准③信息组织技术标准④其他相关标准

5.1.4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1、信息组织最基础的理论仍然是语言学、逻辑学和知识分类。

2.自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够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自主地从无序走向

有序。

5.2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1、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关于信息的信息,或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是专门用描述数

据的特征和属性,也是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发现信息资源的语言和工具。

元数据的类型:元素名称、元素描述、元素表示、元素代码、元素语义和元素分类。

2、信息描述的作用:(1)识别(2)定位(3)检索(4)选择

5.2.2信息著录与标引

1、著录

(1)著录的基本概念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的结果是款目,它是反映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所谓标目,是从文献内容和形式的某一特征指引排检线索的著录项目。标目的作用在于决定款目的性质。

(2)著录的标准化

文献著录标准化是指在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对文献著录的原则、内容、格式等做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文献著录标准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2、标引

(1)标引的基本概念

信息标引:文献标引,是指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文献标引过程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主题分析,二是转换标识。

(2)标引的类型

依据构成原理可将标引语言分为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代码语言。这是对标引语言的最基本划分,其中,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是最主要的两类标引语言。

1、标引的种类最主要的是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1)分类标引,是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用分类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文献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

(2)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内容及其他相关属性,以分类语(分类法)为工具,分门别类的系统揭示和组织文献的过程和方法。

5.2.3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相关标准

MARC标准: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机器可读目录,它是计算机能够识别和阅读的一种目录。

典型的MARC标准:USMARC(美国国会图书馆季机读目录通信格式),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VRA核心类目格式,其他的元数据规范,CDF频道定义格式(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

5.2.4通用标记语言及相关标准

(1)通用置标语言标准SGML

SGML是一种元语言,是用来描述置标语言的语言,适用于电子文档交换、

文档管理和文档发布。

(2)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功能:1、出版在线的文档2、通过超链接检索在线的信息3、为获取远程服务而设计表单4、在文档中直接包含电子表格、

视频剪辑、声音剪辑以及其他的一些应用。缺点:1、扩展性差2、交互性

差3、语义性差

(3)可扩展的置标的语言XML。特点:1、XML文档是纯文本,创建和编辑程序可以更简单。2、基于内容的数据标识。3、可格式化4、具有很强的链接能力5、易于处理。

5.3.1文献型信息组织方法

1.文献型信息组织方法: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文摘法。

2.文献组成:1、编制说明2、大纲3、简表4、详表5、辅助表6、索引7、附录

3.主题组织法:主题法,词汇控制组织法,是以语言为基础,用表达概念的词或词组来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方法。主题法的方法:1(1)标题法。A按主题(事物)集中文献;B用经过规范化的词语直接标引文献主题C用字顺序列直接提供主题检索途径。标题法优点:A 因为标题之间的顺序关系是预先组配好的,先组配式的标题在标引和检索时直接使用,不易混乱;B因为标题法以事物为中心来集中与该事物有关的文献,适合于从主题出发进行检索,易于查全一项事件的文献;C直观、易掌握,检索速度快,对新事物、范围细小的问题容易反映出来,补充修改也比较容易。缺陷:A很难查全一门学科或具有某一属性事物的文献;B使用不灵活,不能满足多途径检索。(2)单元词法。单元词指概念上不能再分的最小的词语单元。(3)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将描述主题内容的关键词抽出,不加或加以少量规范处理,按字顺序列提供检索的方法。A题外关键词索引B题内关键词索引C单纯关键词索引。(4)叙词法。是在单元词法等多种检索语言的基础上,以叙词作为标识符号,标引和检索文献信息的一种检索方法。又称为描述词、叙述词、主题词。特点:1、直观性2、专指性3、适应性强4、迅速准确5、后组式6、多维检索7、网络结构

5.3.2网络信息组织技术与方法

方法: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组织方式;超媒体方式

5.4信息组织的发展方向----知识组织

1.狭义的知识组织是指文献的分类、标引、标目、文摘、索引等一系列整序。广义的知

识组织是针对知识的两要素进行的,是知识因子(结点)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

2.特征:1、自动化2、集成化3、智能化

5.4.2知识表示

1知识表示有主观知识的表示和客观知识的表示两种。主观上:1、逻辑表示法2、产生式规则表示法3、语义网络表示法4、框架表示法5、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6、客观知识的表示。客观上;分类标引法是语法组织和语义组织的综合,基本上属于族性组织体例。

5.4.3知识组织技术与方法

1分类法和主题法是客观知识组织的基本工具,是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也是知识组织的基本工具。

2数据仓库和知识挖掘是主观知识组织的基本工具。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数据仓库的组织过程是:数据的抽取---数据的存贮和管理----数据表现。

3知识挖掘技术主要包括联机分析处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特征:快速性、分析性、多维性和信息性。

4搜索及模式抽取方法是KDD的核心技术,它是基于不同的知识组织方法而采取的方法。

6.1信息检索的沿革与发展

1信息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描述信息资源或信息对象,以便于能被需要他们

的人高效地利用。

6.1.1信息检索的涵义

1、穆尔斯首次提出了信息检索的概念。

2、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是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6.1.2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征

类型:按存贮和检索的内容划分:1、文献检索2、数据检索3、事实检索;按检索系统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1、全文检索2、多媒体检索3、超媒体检索;按检索要求,查全率(弱相关检索)与查准率(强相关检索)往往是成反比的。一段时期内有关特定主题信息的检索,也称为追溯检索;按检索方式,有手工,机械,计算机。

信息检索的特性:1、信息检索的相关性2、信息检索的不确定性3、信息检索的逻辑性:信息检索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

6.1.3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

1分为三个阶段:1、手工信息检索阶段:信息检索起源于参考咨询工作。2、机械信息检索阶段:(1)机电信息检索系统(2)光电信息检索2、计算机信息检索阶段:(1)、信息检索系统(2)、产生并发展的联机信息检索系统(3)产生并发展的网络信息检索阶段

6.2.1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

1词汇是指登录在分类表、词表中的全部标识。

2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检索语言可以表示文

献内容、数据或其它信息形式。(2)有专用概念表示用户的信息提问。(3)能

够指示计算机执行查询与检索。

6.2.2信息检索策略

1、常用信息检索策略包括:分块概念组配检索策略、逐步组配检索策略、

对偶组配检索策略、增长组配检索策略。

2、三个方面取得进展:1、以检全为目标的检索策略的调节与控制2、以

检准为目标的检索策略的调节与控制3、以最小投入为目标的检索策略的调节与控制。

3、研究重点是:1、检索策略失误分析2、降低检索费用的研究3、用户

检索行为及用户培训4、现代信息技术在检索策略制定中的应用。

6.2.3信息检索效率的评价

1、检索效率是指全、准、块、便、省(检全率、检准率、检索速度、检

索方便性、检索成本与效益)最主要的是全和准。

2、若欲提高检全率,则检准率会降低。

3、选择信息检索工具:是人们为了充分、准确、有效地利用己有的信息

资源而加工编制的用来报道、揭示、存贮和查找信息资源的卡片、表册、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特定的出版物。

6 .3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

1、索引、标题和文献有误差。(计算机检准率低于手工原因)

2手工信息检索的工具:1、目录2、索引3、文摘:文摘主要类型包括:指示性文摘、报道性文摘、统计性文摘。4、年鉴:年鉴是以描述和统计的方式逐年提供某年度某一领域信息的工具书。5.手册6百科全书

3手工信息检索工具的排检技术:1、字顺排检技术2、分类排检技术3、主题排检技术4、时序排检技术5、地序排检技术。

4手工信息检索方法:1、顺查法2、倒查法3、抽查法4、追溯法,有叫回溯法。5、循环法。

5光电信息检索系统:1、寻址检索方式2、编码检索方式

6.3.3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

联机信息检索

1、联机信息检索,优点是:1、检索速度快

2、检索范围广而全面

3、检

索速度多、质量高;4、检索内容新、实时性强5、检索辅助功能完善、使用方便,检索结果输出方式灵活、实用。缺点是:1、主机负担重2、信息组织方式以线性为主,不灵活,3、联机检索不想Internet是面向最终用户的,操作也不方便。

2、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第一部分是检索服务机构。第二部分是国

际通讯网络。第三部分是终端。

3、联机信息检索的技术原理。

4、联机信息检索的服务方式:1.定题信息提供。2专题回溯检索3电子邮

件。

光盘信息检索

5、①光盘信息检索特点:使用关盘检索系统,可免除联机检索系统必须

使用电讯设备,免除有通信线路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失误,光盘系统向用户随盘提供相当于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功能的软件,并提供菜单驱动与命令驱动,光盘存贮容量大、耐用、复制费用低。可以把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及动态结合在一起。如果光盘数据库量不够多,则信息资

源就显得有限,购买大量光盘数据库,又要受到经费限制。在信息需求的适时性上,光盘检索不如联机检索系统,因为光盘只能定期提供。

数据库费用大。②光盘信息检索技术:有计算机、驱动器及连接设备、CD-ROM数据库(光盘)及其检索软件构成。

网络信息检索

6、网络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是:信息量更大,需要处理各种

不同的语言,信息检索的范围更宽,信息查询的时效应要求更高,检索结果是检全率较高,而检准率较低。

7、网络信息检索模式:广义理解为如何对网络上的海量多态信息进行组

织,如何对这些信息建立索引。狭义网络信息检索模式则只是以网络为媒介。狭义的信息检索模式是在现实世界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核心。

1、信息的含义及内容信息服务:一是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收

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

二是对用户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信息服务活动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

易用性原则4、成本/效益原则

7.1.3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

1(1)信息检索服务

(2)信息报道与发布服务。常见的信息报道方式有下列三种:①文字报道②口头报道服务③直观传播报道服务

7.2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内容

1、信息用户是指在科研、生产、管理、商业、贸易、军事、外交以及日

常生活中需要利用信息的个人或团体,前者称为个人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7.2,1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研究将对信息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可以达到下述目的:第一,调查和研究用户及其信息需求是信息机构开展服务工作的依据,是提供优化信息服务的条件。第二,调查和研究信息用户及其需求是设计和建立新的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的基本依据。通常采用两种办法将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情况反映到信息系统或信息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去:一是让用户直接参加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工作,二是以各种方法调查和搜集有关用户及其需求的情况。适用性、针对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有效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第三,调查和研究用户及其信息需求,可以争取更多的用户更全面的利用信息服务,扩大信息机构的服务对象和范围。第四,调查和研究用户及其信息需求,有助于发挥信息交流的非正规渠道传递信息的效能。

7.2.2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1、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用户构成及分类研究(2)用户信息需求调查

分析(3)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心理规律研究(4)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5)影响信息用户需求的因素研究(6)用户的信息保证研究

7.3.1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

1、用户所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或所需要的信息的价值的大小,是决定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否转化为信息行为的根本原因。2.信息和信息服务的

可获得性以及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是决定情报用户是否利用某

种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存在着著名的“穆尔斯

(Mooers)定律”。3.用户寻求信息的过程,首先从个人的资料库中查询,

然后转向非正规渠道,取得同行的帮助。这种行为特点具有两种原因:

一、易用性所致二、可获得性所致4.任何信息用户,既通过正规渠道,

也通过非正规渠道寻找所需要的信息。5.用户对提供信息服务及信息资

料的时间要求有一个总趋势,更快更新。6.用户向信息中心的服务工作

者提出咨询,会产生信息两种现象:第一,用户在向信息服务人员提出

咨询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信息系

统的功能不能令用户满意,二是新用户初次利用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

第二,用户用书信方式提问比直接向信息人员提出质询更能准确的表达

其信息需求。

7.3.2信息需要和信息需求行为的互逆性

信息需求与信息需求行为的关系突出表现为二者是互逆发生的。

1(1)从信息需要到信息需求行为的发展过程。①信息需要②信息需要的

问题化。③信息需求的目标化④信息需求目标的作业化⑤行动方案的实践

化。这种信息对用户来讲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得到相关信息,二是获得

了相关信息(2)从信息需求行为到信息需要的回归过程:包括:1、没有获

取真正反映问题的实质性内容2、选择不合适的获取时间、地点与方式3、

客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制约。

2信息用户获得了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中没有用户所需的信息,出现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信息需求目标不够明确,二是信息利用动

机偏离实际。

3.当信息用户获得了所需的信息时,就出现了信息的利用过程:1、获得所需信息,解决了某一问题。2、对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组合,实现信息需求目标和信息利用动机。3、解决需求问题,并可能提出新的信息需求,知道满足信息需要。

7.4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和调研必须考虑到:1、

用户到信息中心提出咨询2、用户的潜在需求3、用户通过个人资料库获

得所需信息的需求4、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需求5、用户通过个人之

间的接触书信往来、出席学术会议

7.4.1用户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包括;

1、用户本身的特性指标

2、用户所需信息的主题内容特点

3、用户所需信息的内容

4、用户所需信息资料的数量指标,即用户所需信息资料的总量

5、用户需要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提供信息的时间性指标

7、用户获取信息的方法和习惯的评价,是评价用户信息需求极为重要的

方面

8、用户所需信息的阶段性特点

7.4.2用户及其需求的调研方法

1、这些方法可归纳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大类。1、直接调查法。直接

调查法是必须有用户本身参与的调查研究方法。优点:调查面广,获

得的资料比较详细具体可靠。缺点:需要用户响应,因而有时对调查

的问题答复率不高。

2、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接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下面介绍这三种方法:

①调查表法,用户本身的特点,确定信息的题材特点等。要注意的三

个主要环节:1、正确选择被调查对象2、调查表的设计与填写3、调

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②询问法。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交互性。

③观察法。

3、间接调查法分为:1、文献分析法2、用户资料分析法3、信息业务资

料分析法

8.1.1信息的系统

1、根据系统的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将系统分成不同的类型:(1)按构成

系统的根本内容区分,有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物质系统亦称为实体

系统,而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理论、方法、程序等非物质的实体系

统所组成的系统。(2)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分有自然系统、人造系

统及两者相结合的复合系统。(3)按系统的构成或环境的关系来分:则

有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4)从系统的运动状态参数与时间的关系上来

看,又可以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8.1.2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1、将信息系统的结构描述为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等模块组成的逻辑

结构.

2、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五个基本功能。下面对这五个功能分别说明:

一,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二,存贮功能,存贮功能之的是系统存贮各种信息

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三.处理功能:处理是信息系统内部的产生过程。

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四.输出功

能: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都是旨在满足各类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要而

建立的。五.控制功能: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层是对构成系统的各

种信息处理设备,其二则是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输入、输出等环节

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8.1.3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类型

1、发展道路划分为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统一阶段、数据管理阶

段、成熟阶段六个阶段。

2、从管理过程和功能角度,可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操作控制和事物数

据处理四个层次。

3、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虚拟办公五种类型。(1)数据处理系统。数据

处理系统(DPS)DPS执行基本的数据处理任务:数据搜集、数据操作、数据存贮和文档准备,常称为会计信息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MIS是

一种能使信息被有相似信息需求的用户获得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这里的信

息包括历史信息、现有信息和对未来的预测信息。它通常以同期报表、特

别报表和数字模拟的形式被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在需要是输出。1、企业资

源计划(ERP)2、供应链管理(SCM)物流管理(LM)客户关系管理(CRM)(3)决策支持系统:DDS利用人的智慧有效地解决了MIS中不能解决的

半结构决策问题,即现代管理决策中目标含糊不清,多个目标相互冲突,

方案的比较和选却没有固定规则和程序可循的问题。问题结构,决策支持和决策的有效性是DDS的三个基本原则。群体决策支持系统。(4)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集。专家系统由用户界面、知识库、推理引擎和开发引擎组成。(5)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OA系统的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基础,由办公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8.1.4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结

构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三种。在C/S模式下应用被分为前端(即客户部分)和后端(即服务器部分)。

8.2.1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的总称。

(1)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贮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结构。

显示卡用于连接并驱动显示器。

软驱是用来读写软盘的,而光驱是用来读取光盘的,软盘和光盘都是存贮介质。

衡量显示器的性能有刷新频率和分辨率。

打印机有三种:点阵式、喷墨和激光打印机。

(2)计算机软件技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两部分,软件系统则帮助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及存贮等活动,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指为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外设,以及提供计算机与用户界面的软件。

1、各种语言和他们的汇编或解释、编译程序。

2、计算机的监控管理

程序。3、程序库和数据库管理程序。4、操作系统(OS)。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具有两大功能。其次,OS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3)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管理和运行信息系统的基础。计算

机网络包括:1、网络介质2、协议3、节点4、链路。从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讯子网两部分。按照通讯系统的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结构和广播式传输结构两大类。1、点对点传输结构:它有星形、环形、树形、分布式四种拓扑结构。2、广播式传输结构。局域网(LAN)指传输距离(一般在0.1-10km)较小的一种网络。广域网(WAN)一般由相距较远的局域网经由公共电信网络互联而成。

(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贮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

集合。包括:数据集合、硬件、软件和用户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实体联系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抽象联系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忽略了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地描述。

步骤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四个阶段。所谓范式,是指关系满足一定的条件。条件越严格,则关系的规范化级别就越高。

8.2.2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

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制,也称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不单

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人机系统。该系统就像万事万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更新)的过程,即所谓的生命周期。

2、信息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在研制与开发信息系统时,要秉承以下几

个思想: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2、最优化原则。3、对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8.2.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基于信息系统开发规律来组织、构造和管理信息

系统的,包括人们的思维方法、知道策略、技术途径、活动规则及步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法是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2、信系系统开发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数情况下是综合运用各种方

法:(1)结构化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结构化方法最关键的两个时期。(2)原型法,原型法的思想基础在于系统所有的需求并非都能首先定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打量反复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也是系统具有更强适应性所需要的。(3)面向对象方法,是在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CASE方法,它是由环境和硬件环境两部分组成。

8.3.1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是指项目管理标准方法的开发。运行这种方法有如

下优点:1、使组织上下保持步调一致。2、为组织的所有管理层提供一个沟通整体目标的工具,减少变革的阻力。3、提供了所需的思维过程---基于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决策。

8.3.3质量管理

1、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信息系统生

命周期的全过程。它包括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质量管理、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与该产品相关的客户、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信息系统质量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可用性、正确性及适应性。

8.3.4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评价

1、系统运行管理2.系统维护管理:具体的维护工作包括软件维护、硬件

维护、数据维护和集成维护技术工具等。3.系统的评价。

8.4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概述

1、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有计算机病毒和信息攻击两种。

2、信息安全的内容不仅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信息行为的不可否认性等信息安全需求,还包括信息系统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评估、检测报警和攻击后的系统恢复等方面。

8.4.2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1、(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是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保

证本地网络资源安全的一个系统和系统集。它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2)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是一种传递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所有商业与社会契约的一种核心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在网络应用中一般采用对称密钥和公开密钥两种。对称密钥的加密、解密是同一把密钥。Diffie-Hellman提出的数字签名实际

上就是一种公开密钥密码技术。原理是:当信息传送方的密钥加密之

后,任何拥有与该密钥相对应的公钥的人均可以将之解密,但因为密

钥只有传送方拥有,且是保持秘密不公开的,所以此密钥所加密的信

息科看成传送方对该信息的签名。

(3)PKL认证技术。PKI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密钥管理信息或安全平台,

它能为所有的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密钥服务。分为

三个组成构成:1、认证中心2、注册中心3、存取凭证及凭证废气列表数

据、数据库的目录服务。其中认证中心CA是PKI的核心。

(4)VPN技术。VPN是通过公共物理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终端或局域网连接而成的一个虚拟的专用网络。

(5)信息隐藏是将秘密信息地隐藏于另一非机密的文件内容之中。其形式可为任何一种数字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8.4.3下列几点可作为对制定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建议;

1不要最求完美无缺的安全性2不要误认为问题解决了,根本的问题依然

存在3不要使用太复杂的方法4不要使用太贵的设备5不要使用单一防线

6不要忽略了可能发放的生米攻击法7不要过分地依赖系统操作8不要过

分地依赖人的忠实

9信息机构管理

1、信息机构管理是实施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

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时我们也把某个企业里专门从事信息管理与

市场研究的部门成为信息机构。公益性普遍信息服务为目标的图书情

报机构。

9.1信息机构管理的非营利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在于:第一,要找到有利

于推进其信息服务事业更有效率、更经济的管理模式。第二,要在政府投

资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吸引或获取足够的经费,以保证信息机构完成它们的

社会使命。

9.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

1、有两方面的好处足以使非营利信息机构去冒此风险:第一,用从事商

业行为获取的收入来代替本来就不稳定的政府资助是最好不过的;第

二,非营利信息机构从经商中得到其部分收入这一事实,很可能会促

使私人捐助者甚至政府部门给该机构一更高的评价。

9.2.2利用相对优势

1、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在那些方面可以相对的比它的竞争者干的

更好,在那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以及在那些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它的

天生实力。

9.2.4投资

1、投资是非营利信息机构的一种非常重要而又普遍不受信息机构重视的

营利方法。

2、一个非营利信息机构可以按下列方式凑措投资资金:1、用现在正在进

行的创收活动所得到的收入进行投资。2、用风险资金或其他传统的公

共或私人资金来资助高质量的心的商业活动。3、同某个商业信息公司

联合投资来发展商业。4、有商业公司提供所有的资本和直接管理。

1、非营利信息机构为什么要另外设置专门营利的部门?原因有二:第一,

非营利信息机构如果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令顾客担心,它很难改变顾

客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固有认识,人们通常认为非营利信息机构在商业活动中是缺乏经验的。第二,机构的宗旨可能被混淆。它们的目标和经营方式被互相混淆的可能性较大

9.3.1战略计划

1、战略规划是确定一个信息机构发展方向的关键。构想一个成功的战略

计划,应遵循以下几个相协调的步骤:1、任务的确定,核心在与明确信息机构所要完成的任务。2、评价竞争对手的行为。3、外部环境的评价4、支出和收入的预测5、制定具体目标6、建立工作范围和反馈机制。信息机构文化的一部分:使每个人都承担起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达到目标的义务。

9.3.2营销计划

1、营销计划是总体战略规划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确定该组织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同一竞争领域中相对于其他组织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位置,即确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设计一些实施战略的具体战术,以实现销售目标。

2、考虑一下几点策略:1、市场定位策略;对市场的有效细分,对目标市场

的界定.2、产品和服务策略;产品和服务定位,产品和服务类别组合,营销计划报中需要对以上产品和服务策略作出详细的具体描述3、价格策略;

价格定位,使整个价格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制定价格政策的指导原则.价格组合.定价策略,赢利空间4、渠道策略,渠道策略思想,反映最核心的策略原则,以对具体措施进行知道喝揭示。分销网络建设。5、促销策略:整体促销策略、促销推广形式、推广内容整合。

9.3.3预算

1、预算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组织未来一段时期内全

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

2、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编制的程序如下:第一,动员与讨论。第二,

划分不可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第三,划分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

3、零基预算法的优点是:1、不受现有费用项目限制。2、能够调动各方

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机构未来发展。

4、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

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12个月的一种方法。

5、滚动预算的优点是:1、透明度高2、及时性强,切合实际,能够充分

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3、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

9.4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

9.4.2吸引管理人才

1、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年轻人。

2、非营利信息机构往往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用来吸引优秀管理人才

的经济补偿,特别是奖励性补偿。

3、政府补贴有三个政策:1、支付有竞争力的工资2、在支付报酬上,保

证机构内部公平合理。3基于表现的补贴。

10.1.1信息政策的含义

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2从决策的角度出发3、从信息活动出发

2、我们认为,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

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益、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1.2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构建

1、根据国家信息政策的五个要素,即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问题、

政策内容、政策形式来分析我国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问题。

2、政策主体:政府是国家信息政策的主体,这是非常抽象的。这种保持

独立性的好处是:第一,可以减少利益集团的影响,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并且可以做出公平的政策;第二,具有独立性的政策制定机构将更加趋于专业化;第三,还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性。

3、政策目标:信息政策目标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所实现的利益协调和

分配关系。信息服务社会化和通用化以实现公平;信息产业市场化以实现效率。信息管理科学化以保证安全。

4、政策问题:信息政策问题是指能够列入政策制定议程的客观社会问题,

即信息政策应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信息政策问题往往具有复合型和关联性。任何政策问题一定会涉及到效率问题,即经济问题。制定政策就是制定规则,成熟的信息政策最终会形成法律规范,即信息政策的法规化。

5、产业经济发展问题:1、信息产业发展与投资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

信息资源管理4、信息技术管理5、人力资源的投资6、信息经济测度标准和信息化指标的制定问题。

6、经济层面:1、宏观产业发展经济问题:国家信息政策是国家管理和发

展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方针、措施及行为准则。2、微观市场经济问题:对于微观信息市场应遵循规制与放松规制原则。应实行如下政策:第一,价格政策。第二,税制改革。第三,规制和有关政府组织改革。

第四,法规改革。第五,企业的公司化兼并与国际接轨,使企业按商业规制运行。

7、法律层面:1、知识产权保护2、信息自由流通与信息安全

10.2.1信息法律的含义;信息法律是指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在现有的国家信息法律中

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第二,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另行制定专门的法规。第三,我国还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和政府规章。

10.2.2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

1、修改适应模式

2、专门立法模式

3、谨慎暂缓模式

10.3.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

答:1,市场驱动,放松规制。以市场为导向,放松规制,通过竞争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方针。因此,在其有关的政策法律中处处体现了市场导向,放松规制的指导思想。2.技术中立。第一在政策法律体系中包容技术范围。第二在具体的政策法律制定中排出技术的影响。3国际化合作,国家的信息经济发展与信息交流存在

于开放的世界环境中,因而,一国的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征。

10.4信息政策的评估

答:信息政策评估是信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用于衡量具体政策的优势.大部分的评估标准都可归入四种综合类型:(1)技术可行性。这类标准是从技术的角度衡量政策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2)经济与财务可能性。这类标准衡量的是政策规划成本的大小以及规划生产收益的多少。(3)政治可行性。这类标准根据政策对决策者,立法者,政府管理人员,公民联合体,地区集团,工会和其他政治联盟等权利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规划的成效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期末4卷第一套

建筑初步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建筑类型:、、。 2、城市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内容。 3、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斗栱、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4、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画、和。 5、建筑设计表达的类型有、、文字表达设计说明这三种。 6、建筑设计表达的特点:、、多元性、。 7、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组成构架。 8、点画线为等细线,主要用来画轴线。 9、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包括和 10、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建筑三要素() A.建筑功能 B.建筑艺术 C.建筑技术 D.建筑形象

2、建筑设计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尺度是() A.人体的活动范围 B.人体的身高 C.人体静态尺度、人体动态尺度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建筑工程制图中长仿宋字的高宽比为() A.3:1 B.2:1 C.3:2 D.2:3 4、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接触 B.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C.对色彩的艺术表现 D.对色彩的遐想 5、色彩的三属性不包括() A.色距 B.色相 C.明度 D.纯度 6、萨伏伊别墅的设计者是()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安腾忠雄 D.路德维斯·密斯·凡·德罗 7、平面构图要素中包括() A.块 B.点 C.面 D.线 8、央视大楼新址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善于运用的造型是() A 曲线 B 体块 C 直线 D 柱形 9.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是()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空间 C. 建筑技术 D. 建筑形象 10. 空间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A. 并列关系 B. 动静关系 C. 主从关系 D. 综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

(完整版)自考【版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立体主义:具有主张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2.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5.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6构成主义: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8.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即将版面进行标准化的分割,将字体、插图、照片等按照划分的骨骼编排在其中,取消编排的装饰,采用朴素的无线装饰字体,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编排。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 10.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是全面的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使版面获得趣味与韵味,充满活跃、纷乱、生动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以及一种设计观念。 什么是点?:将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称其为点。 什么是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什么是面? 面是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 什么是骨骼设计? 骨骼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什么是变形骨骼? 变形骨骼是在骨骼设计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在骨骼的基本形上,通过并合、取舍部分骨骼、寻求新的造型变化,它产生的造型无穷无尽,并且富有活力与生命,富有设计的魅力,

设计基础复习题库 带答案

设计基础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13. “新北京,新奥运”宣传画的设计者是【A 】 A. 陈幼坚 B. 韩美林 C. 松永真 D. 陈绍华 14. 《读者》的刊徽的形象是一只【 B 】 A . 蜻蜓 B. 蜜蜂 C. 青蛙 D. 蝴蝶 15视觉识别系统的简称是【D 】 A. “AI” B. “MI” C. “CIS” D. “VI” 16.欧洲现存最大的教堂是莱茵河畔的【 C 】 A. 亚琛大教堂 B. 哥特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亚眠主教堂 17.文人参与后,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C 】 A. 天人合一 B. 道法自然 C. 诗情画意 D. 如歌如画 18. 被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儒莲称为“技术百科全书”的是【A 】A.《天工开物》 B. 《考工记》 C. 《矿冶全书》 D. 《周礼》 19. 丹麦家具设计的最大特点是【 A 】 A. 简洁实用 B. 富丽堂皇 C. 色彩丰富 D. 沉稳大气 20.下列属于3D动画制作软件的是【 A 】 A.3dsmax B. Coreldraw C. Dreamwaeave D. Flash 21. “新包豪斯”学校的创建者是【B 】 A. 法宁格 B. 莫霍伊·纳吉 C. 康定斯基 D. 克里 22.下列不属于设计艺术美特点的是【 C 】 A. 功能美 B. 形式美 C. 结构美 D. 文化美 23. 人们一般将企业行为识别称作【D】 A. AI B. VI C. CI D. BI 24. 下列不属于招贴分类的是【C】 A . 社会公共招贴 B. 文化体育招贴 C. 娱乐资讯招贴 D. 商业招贴 25下列属于现代设计艺术的是【D 】 A. 展示设计 B. 企业形象设计 C. 标志设计 D. 个人形象设计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1)电子教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七)掌握运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及修改的能力。(重点)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重点)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完整版)自考课程平面设计及答案

《平面广告设计》 作业题 学生姓名: 学生身份证号: 学生准考证号: 完成作业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造型上所谓比例是指( B ) A.长度的比率 B.量的比率 C.宽度的比率 D.面积的比率 2.广告与受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是【 B 】 A.听觉形式 B.视觉形式 C.嗅觉形式 D.触觉形式 3.均衡的最佳状态是指【 B 】 A.平衡 B.对称 C.安定 D.静止 4.交通信号灯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放行,是色彩的【 C 】 A.影响情绪作用 B.增强识别力作用 C.传达理念作用 D.增强记忆力作用 5.在葡萄牙,象征君主的颜色是【 C 】 A.黄色 B.红色 C.青色 D.黑色 6.首先总结出字体图形风格的基本设计原理的是【 C 】 A.泰奥·巴尔默 B.马克斯·比尔 C.厄斯特·凯勒 D.霍夫曼 7.在photoshop中的通道数共有【 B 】 A.8 B.16 C.32 D.64 8.石版印刷开始用来印刷商品招贴广告是在【 A 】 A.1812年 B.1822年 C.1832年 D.1842年 9.在平面广告中出版量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是【 A 】 A.报纸广告 B.招贴广告 C.杂志广告 D.邮寄广告 10.一个人在沙漠中狂饮某品牌饮料的镜头使人们记忆深刻。这是利用了联想的【 B 】A.接近律 B.对比律. C.相似律 D.因果律 11.货币的印刷工艺是【 D 】 A.网版印刷 B.平板印刷 C.凸版印刷 D.凹版印刷

12.广告色彩对比中最基本的对比关系是【 C 】 A.位置对比 B.质感对比 C.明暗对比 D.主从对比 13.最早的广告视觉传播形式为【 C 】 A.报纸广告 B.图形广告 C.招贴广告 D.文字广告 14.造成视觉不随意运动的原因是【 B 】 A.主体内在要求 B.环境变化 C.刺激强烈 D.广告具新异性 15.广告的文本和画面面积与整页面积的比例关系称为【 B 】 A.分辨率 B.版面率 C.页面率 D.图文率 16.广告创意过程中联想的种类有【 C 】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7.用过去感知的材料来创造新的形象指的是【 D 】 A.分析 B.联想 C.记忆 D.想象 18.非常适合于文字、页码较多的刊物,如杂志、图书等组页排版的软件是【 D 】A.Photoshop B.Illustrator C.Freehand D. Pagemaker 19.枪管变弯、酒瓶口变成管弦乐器,这是一种【 A 】 A.物的自身变异设计 B.物的反复设计 C.反透视设计 D.多物合一设计 20.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理论认为,认知的基本因素是【 C 】 A.统一 B.均衡 C.归类 D.对比 21.广告的目的是( C )。 A.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B.广告的对象是消费者、公众、用户,活动主体是广告主;

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简答汇总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4.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风险性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 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新)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谢耀华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一、古代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示图片):宫殿、宗教建筑、陵墓、园林、住宅、桥梁等。 宫殿、 宗教建筑、 陵墓、 园林、 民居、 桥梁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之美: (一)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四根柱子组成“间”,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和屋身的过渡部分,还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版面设计试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版面设计中视域的概念是什么? 答: 在版式设计中,存在着最佳的视觉区域。根据人们对阅读习惯的总结经验可知,物象被摆在不同的位置,会使画面置现出不同的视觉印象。明确了画面的主题信息诉求的主次关系,在视域内摆布视觉元素,才能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感。信息内容超出视域宽度,眼睛必须不停地移动才能延续阅读,如字行过长不仅容易造成阅读的疲乏,更影响阅读速度。 在同一水平线上,左边的事物总是比右边的事物先进人人的视线;视图的上部与下部比较起来,上部给人以轻浮、虚无的感觉,下部则给人以踏实、稳定的感觉。 2、版面设计中视觉流程的概念是什么? 答: 视觉流程是指平面上各种不同元素的主次、先后关系,是设计上处理起始点和过程的一种阅读节奏,是人的视觉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的空间流动程序。版面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人们不能同时接收所有的物象信息,所以要按照一定的流动顺序进行运动,这些信息需要一个最佳的组合与合理的编排。因此,视觉流程设计尤为重要。 版面设计的视觉流程也被称为是一种“空间的运动”,就是视线会随各个视觉元素在空间内沿一定的轨迹运动。这种流动的线条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出现,而是引导人的视线,依照设计师的意图来获取相关信息的“虚拟的线”。 3、版面设计中什么是版面率?设计时应如何运用? 答:

年视觉传达设计专科《版面设计》试卷Array由于版面率设定 ,所以需要适当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版 ,内容丰富实用,也比较大众化,版面 ,极易显得整个版面过于拥挤和无 ,图文信息量少,会给人简洁大方、格调高雅的恬静感 ,不是几何学中的“点与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定义,它 ,一幅画面的视觉中心位于画面左上部和中上部的位置最能引,所要传达的信息重点应优先选在这里。人们视觉认知中,图比文字更 ,所以设计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把图作为版面的视觉中心。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定义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 1管理基本特征?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 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 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4管理学内容? 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 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 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建筑初步》期末复习资料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 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 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 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 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 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电脑印刷设计》2014.4自考本科考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脑印刷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1013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_______位数字组成。 A.10 B.11 C.12 D.13 2.利用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作为印刷工作原理的是 A.凸版印刷 B.凹版印刷 C.平版印刷 D.孔版印刷 3.印刷原稿可分为彩色原稿和 A.线条原稿 B.连续调原稿 C.图像原稿 D.黑白原稿 4.在印刷的CMYK图像中,当Y的百分比为70%,100%的M及50%C多的网点三色组合则会得到 A.胭脂红色 B.草绿色 C.柠檬黄色 D.黑色 5.色彩渐变,制版称之为_______,就是在指定的面积里,体现有规律的,由深至浅的印刷效果。

A.化网 B.挂网 C.撞网 D.去网 6.特殊网屏常用的有沙目网屏、波浪网屏、直线网屏等,是印刷设计人员进行_______的重要手段之一。 A.快速拼版 B.增加网目 C.文本处理 D.图形创意 7.多图层文件便于排版和以后文件再修改,应该选择存储图像格式是 A.JPEG B.GIF C.BMP D.TIFF 8.电子分色版中,如有大面积的厚重底色和光泽色时,就需设置 A.分色版 B.专色版 C.黑色版 D.品红色版 9.下列属于色版创意因素的有 A.线图版描绘 B.拆色工艺 C.贴花纸印刷 D.色版重换 10.印刷工艺中,为了增加文字和图片的鲜艳度和浮雕感的是 A.过胶 B.印金银 C.UV印刷 D.压纹 11.为了避免“撞网”,四色胶印的印版网线分别采用不同的 A.粗细线条 B.颜色 C.角度 D.形状 12.雕刻凹版印刷可用于印刷 A.教科书 B.海报 C.立体图象 D.邮票 13.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陷印的规则是青色和_______对等地相互扩张。 A.黄色 B.品红色 C.黑色 D.白色 14.分辨率的单位是 A.dpc B.ppc C.lpi D.dpi — 2

自学考试系列书籍装帧设计真题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世纪装帧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554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4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没题1分,共5分) 1.中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时期是【B 】 A.远古时期 B.春秋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书籍形态的物质构成因素是【D 】 A.纸张 B.粘合剂 C.材料 D.裁切 3.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他必须具有【A 】 A.广告性 B.特殊工艺性 C.特殊材料性 D.主观性 4.通过测试证明最佳行宽是【B 】 A.70—80毫M B. 80—100毫M C. 80—90毫M D. 90—100毫M 5.纤维结构疏松,表面无光泽的书刊纸适宜作【B 】p123 A.凹印印刷 B. 凸印印刷 C. 拼印印刷 D. 胶印印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6. 书籍装帧中的插图具有从属性,没有书籍的文字内容就没有插图可言。 7. 胶印印刷彩色图片,分红、黄、蓝、黑四个版印刷,制版是对图片的色彩分解,印刷时吧分解的色彩组合起来。 8. 书籍页面与页面的转换要保持视觉元素的连续性, 就需书籍本身的版面语汇来完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3分) 9. 精装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0.如何对全书版面进行整体控制?P43 1)通过黑白\色彩\空与满\图与文的节奏变化来控制 2)由网格分割来实施风格统一性. 3)由开本制约版面 11. 挑选书籍的纸张应注意哪些方面?p123

(1)纸张表面 (2)纸张厚薄 (3)纸张纤维结构方向 (4)纸张规格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世纪装帧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554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4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没题1分,共5分) 1.东汉以后,书籍装帧形成卷轴的艺术形式是由于【B 】 A.印刷术的发明 B.造纸术的发明 C.木活字的发明 D.铅活字的发明 2.书籍装帧艺术的出发点和终点是【D 】 A.纸张 B.设计 C.工艺 D.阅读 3.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部分是【D 】 A.色彩设计 B.文字设计 C.图形设计 D.版面设计 4.一般性读物与版心在版面面积中的比例为【A】 A.2:3 B. 3:2 C.1:3 D. 3:1 5.书籍物态是有什么构成的【A 】 A.材料和工艺 B. 文字和插图 C. 版面和色彩 D. 平印和凹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6. 书籍装帧导入插图有两个目的:一是出于书籍的形式美,增加读者兴趣,二是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帮助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p43 7. 凹印是极不普通的印刷工艺,因其造价高,一般用于艺术品和票证的印刷。 8. 书籍封面、环衬、扉页等可以根据书稿主题对文字排列的上下左右位置、色彩跳动关系以及纸张 材料 的穿插,营造与书稿相宜的气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3分)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题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题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立体主义:具有主张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2.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5.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

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6构成主义: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8.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

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即将版面进行标准化的分割,将字体、插图、照片等按照划分的骨骼编排在其中,取消编排的装饰,采用朴素的无线装饰字体,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编排。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 10.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是全面的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使版面获得趣味与韵味,充满活跃、纷乱、生动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以及一种设计观念。 什么是点?:将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称其为点。 什么是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精品文档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范例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管理者所拥有的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属于 ()。 A. 概念技能 B. 人际技能 C. 技术技能 D. 学习技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等,都属于技术能力的范畴。参见教材 P44。 2. 第一次提出管理五要素的是()。 A. 梅奥 B. 法约尔 C. 西蒙 D. 泰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五要素。法约尔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组成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参见教材P60。 3. 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属于宏观环境因素中 的()。 A. 政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技术环境 D. 社会环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环境分析。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参见教材P81。 4. 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 呈()。 A. 正相关关系 B. 负相关关系 C. 不相关关系 D. 不确定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大量的实践表明:企业遵守严格的环境标准、从事环境公益事业,短期内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参见教材P101。 5. 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特点的决策是()。 A. 战略决策 B. 战术决策 C. 业务决策 D. 程序决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是指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是最重要的,通常包括组织目标与方针的确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换代等,这些决策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特点。参见教材P110。 6. 计划制定时强调适应性,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体现的是()。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自考版式设计(04472)复习资料

版式设计FO R M AT DESIGN 04472 SERIES

第一章版面设计概述 一、版面设计概述 编排设计研究的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艺术风格,在注重创意的同时,我们讲究编排的表现手段与形式风格的探索,使设计得以完美尽致的发挥。版面编排设计的范围涉及包装、广告、报纸、书籍、产品手册、宣传单、公关赠品、网页设计等各类平面设计。 二、平面设计的历史发展 20世纪的艺术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第二个时期以“一战”后兴起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三个重要设计运动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为“二战”后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设计风格;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1.立体主义:主张不模仿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对理性的规律探索。2.未来主义:主张对工业化极端膜拜和高度的无政府主义,反对任何传统艺术形式,蔑视社会文化、文明,极端的追求个性自由,探索在时间、空间与机械美学方面的表现。在版面编排上,未来主义鲜明的提出反对严谨正规的排版方式,提倡自由组合,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形式;倡导“自由字体”毫无拘束的编排。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对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何规律可遵循,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的思想动机更真实。 5.现代主义设计: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主张“少则多”,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现代主义在平面设计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①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得以广泛应用。②在平面设计史上开始对简洁的几何抽象图形进行探索设计。③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形式进行研究。④将数学和几何学应用于平面设计的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6.构成主义: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整体上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高度的理性化,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排版方式;字体完全采用无装饰线体;版面编排采用非对称方式,但追求非对称的视觉平衡;尝试在版面上进行直线的骨骼分割构成。 8.包豪斯:平面设计的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形式上以“少则多”的减少主义的特征为宗旨,其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缺点是过于严谨,版面单调、冷漠而缺乏生气。10.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发展,反对“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的手法来传达视觉上的丰富,而不是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 第二章版面设计的编排构成 一、点的编排的构成 点的缩小起着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而点的放大有面之感。将首行放大起着引导、强调、活泼版面和成为视觉焦点的作用。 点在版面上的位置:1.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庄重,但呆板。2.当点居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平衡与舒适感。3.当点偏左或偏右时,产生向心移动趋势,但过于边置会产生离心之动感。4.点左上、下边置,有上升或下沉的心理感受。 二、线的编排构成 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线的形态很复杂,有形态明确的实线、虚线,,也有空间视觉流动线。 线的分割:将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形态进行空间等量分割,以获得秩序与美。图文在直线的空间分割下,获得清晰、有条理的秩序,同时求得统一和谐的因素。在骨骼分栏中插入直线进行分割,使栏目更清晰,更具条理,增强沉闷文字版面的弹性和可视性。通过不同比例的空间分割,版面产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