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11!T~1459.1-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DB11!T~1459.1-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DB11!T~1459.1-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DB11!T~1459.1-2017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ICS65.020.30

B 4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459.1—2017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第1部分:实验用猪

Laboratory animal-Microbiological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Part 1: Experimental pig

2017-09-14发布2018-01-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2)

4 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2)

5 检测要求 (2)

6 检测程序 (3)

7 检测方法 (4)

8 检测规则 (6)

9 检测判定 (6)

10 判定结论 (6)

11 报告 (7)

前言

DB11/T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实验用猪;

——第2部分:实验用牛;

——第3部分:实验用羊;

……

本部分为DB11/T ××××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康凯、姚文生、范学政、印春生、吴思捷、任小侠、刘莹、王锡乐、刘文菊。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第1部分:实验用猪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猪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判定结论和报告等。

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用猪微生物学等级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26.46 实验动物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

GB/T 16551 猪瘟诊断技术

GB/T 1809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

GB/T 1863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诊断技术

GB/T 18641 伪狂犬病诊断技术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

GB/T 19915.1 猪链球菌2型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

GB/T 19915.2 猪链球菌2型分离鉴定操作规程

GB/T 19915.3 猪链球菌2型PCR定型检测技术

GB/T 19915.7 猪链球菌2型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21674 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

GB/T 22333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

GB/T 22915 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 27517 鉴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与经典毒株复合RT-PCR方法

GB/T 27528 口蹄疫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GB/T 27540 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NY/T 537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诊断技术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 544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技术

NY/T 545 猪痢疾诊断技术

NY/T 546 猪萎缩性鼻炎诊断技术

NY/T 548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

NY/T 564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 566 猪丹毒诊断技术

NY/T 1186 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技术

NY/T 2417 副猪嗜血杆菌PCR检测方法

DB11/T 1459.1—2017

SN/T 1207 猪痢疾检疫技术规范

SN/T 144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检疫技术规范

SN/T 1874 猪细小病毒病聚合酶链反应操作规程

SN/T 1919 猪细小病毒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DB11/T 828.1 实验用小型猪第1部分: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用猪 experimental pig

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猪。

3.2

普通级猪 conventional pig

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猪烈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用猪。

普通级猪中未免疫特定的疫苗,且经检测不携带实验要求排除的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实验用猪,称为无特定抗原抗体实验用猪。

3.3

无特定病原体级猪 specific pathogen free pig

除普通级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所规定的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微生物的实验用猪。

4 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实验用猪依据病原微生物控制要求,分为普通级猪和无特定病原体级猪。

普通级猪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前8种病原微生物;无特定病原体级猪应不携带表1中所列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5 检测要求

5.1 临床观察

实验用猪外观检查应无异常。

5.2 微生物检测项目

各等级实验用猪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见表1。

DB11/T 1459.1—2017

表1 各等级实验用猪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

动物等级病原微生物检测要求

普通级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口蹄疫病毒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布鲁氏菌Brucella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无特定病原体级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s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

注1:▲应检测项目,普通级可免疫,无特定抗原抗体实验用猪和无特定病原体级不可免疫。

注2:●应检测项目。

注3:○必要时检测项目。

5.3 检测项目分类

依据实验用猪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要求,对表1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分为应检测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

5.3.1 应检测项目

对实验用猪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5.3.2 必要时检测项目

申请生产许可证、从国外引进实验用猪、疑有该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实验特殊要求时应增加的检测项目。

6 检测程序

检测程序见图1。

DB11/T 1459.1—2017

注1:宜选择耳缘静脉或前腔静脉进行釆血。釆血方法以及毛发、皮屑、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或新鲜粪便)的采样方法应参照NY/T 541进行。

注2:检测结果存疑,需要进一步确诊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前期检测结果,按照表2中检测标准的要求采集动物组织或特定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测。

图1 检测程序

7 检测方法

实验用猪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见表2。

DB11/T 1459.1—2017 表2 实验用猪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

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适用范围

日本脑炎病毒GB/T 18638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血样*)GB/T 22333 核酸检测(脑组织)

猪链球菌2型GB/T 19915.1 抗体检测

GB/T 19915.2~3 抗原检测(动物组织、鼻腔拭子)

GB/T 19915.7 核酸检测(咽喉拭子、血样、动物组织)

口蹄疫病毒GB/T 18935 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动物组织)GB/T 22915 核酸检测(血样、咽喉拭子)

GB/T 27528 核酸检测(水泡液)

猪瘟病毒GB/T 16551 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动物组织)GB/T 27540 核酸检测(血样、粪便、扁桃体)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B/T 27517 核酸检测(鼻拭子、肛拭子、血样、动物组织)

布鲁氏菌GB/T 18646 抗体检测(血清或奶样)

钩端螺旋体GB/T 14926.46 抗体检测

红斑丹毒丝菌NY/T 566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动物组织)

伪狂犬病病毒GB/T 18641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动物组织)、核酸检测(鼻拭子)

猪圆环病毒2型GB/T 21674 血清、核酸检测(动物组织)DB11/T828.1附录A 抗体检测

猪细小病毒SN/T 1874 核酸检测(动物组织、公猪精液)SN/T 1919 抗体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B/T 18090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动物组织)核酸检测(动物组织、血样、精液)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NY/T 537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鼻拭子、动物组织)SN/T 1447 核酸检测(鼻拭子、动物组织)

猪肺炎支原体NY/T 1186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咽喉拭子、鼻拭子、动物组织)

猪痢疾短螺旋体NY/T 545 镜检(粪便、大肠组织)

SN/T 1207 核酸检测(粪便、大肠组织)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Y/T 548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动物组织、粪便)核酸检测(动物组织、粪便)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Y/T 544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动物组织、粪便)核酸检测(动物组织、粪便)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NY/T 546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鼻拭子)

多杀性巴氏杆菌NY/T 54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例中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

(鼻拭子或病料)

NY/T 564 猪巴氏杆菌病病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病料)

副猪嗜血杆菌NY/T 2417 核酸检测(气管分泌物、肺脏、关节液)注1:如无注明,用于抗体检测的样本均为血清。

注2: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后“()”中注明的是可用于检测的样本来源。

DB11/T 1459.1—2017

8 检测规则

8.1 检测频率

每6个月应至少检测1次。

8.2 抽样

8.2.1 抽样方式

应选择2月龄以上的实验用猪用于检测,随机抽样。

8.2.2 抽样数量

根据实验用猪群体大小,抽样数量见表3。

表3 抽样数量

群体大小(头)抽样数量

少于100 应不少于5头

100~500 应不少于10头

大于500 应不少于15头

8.2.3 方法

8.2.3.1 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检测要求可进行联合采样。

8.2.3.2 采样方法应按照NY/T 541进行。

8.3 样本要求

样本应有明显标识,写明检品名称、品系、等级、数量及检测项目等内容,安全送达实验室。

9 检测判定

9.1 抗体检测

免疫项目,群体免疫合格率大于等于70%,应判定为合格。

非免疫项目,抗体阴性,应判定为合格。

9.2 抗原和核酸检测

未见阳性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10 判定结论

在检测的各等级实验用猪中,如有任一指标不符合该等级实验用猪的标准指标要求,应判定实验用猪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

11 报告

DB11/T 1459.1—2017 应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博士□基地班硕士□ 硕博连读研究生■兽医硕士专业学位□ 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封面 (课程名称:) 学位课■选修课□ 研究生年级、姓名 2013级王磊 研究生学号 2013050689 所在学院(系、部)动物医学院 专业学科临床兽医学 任课教师姓名靳亚平 考试日期 考试成绩 评卷教师签字处

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研究发展及发展战略 姓名:王磊学号:2013050689 实验动物在高科技领域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验动物的管理方面,自本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的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将实验动物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其严格的法制化管理宗旨就是提高实验动物的自身质 量,开发品质优育的相关产品,直接为经济增长服务。 1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国内外现状 美国:1966年颁布动物福利法,由动植物卫生检疫局等部门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监督与调控。日本:1973年—1982年间,陆续出台关于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关于实验动物饲养及保存标准等7部法规与标准。英国:1986年议会通过动物法,并实行许可证制度,由内务部监察小组、动物程序委员会等部门管理实验动物工作。德国:1987年实行新的动物保护法。欧洲共同体于1986年以欧井体理事会指令86/609颁布了《关于实验及其他科研用动物的保护及各成员国类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我国的实验管理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期。1982年11月,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会议;1985年10月,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f1987年成立了实验动物学科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实验动物学会;1988年11月国夯院批准国家科委发布2号令,出台《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使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科学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1994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有关实验动物的GB14922(-25)-94等4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一、名词解释 1.MPF 2.细胞周期蛋白 3.APC 4.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 5.DNA复制执照因子学说 6.G0期细胞 7.癌基因 8.长因子 9.细胞周期10.联会复合体11.抑癌基因 二、选择题 1.G1期PCC(染色体超前凝集)为( ),S期PCC为( ),G2期PCC为( )。 A.粉末状,细单线状,双线状 B.细单线状,粉末状,双线状 C.双线状,细单线状,粉末状 D.双线状,粉末状,细单线状 2.周期蛋白中有一段相当保守的含100左右氨基酸序列,称为。 A.破坏框 B.PEST序列 C.周期蛋白框 D.PSTAIRE序列 3.破坏框主要存在于周期蛋白分子中。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4.G1中序列,与G1期周期蛋白的更新有关。 A.PEST序列 B.PSTAIRE序列 C.破坏框 D.周期蛋白框 5.CDK激酶结构域中,有一段保守序列,称( ),此序列与( )结合有关。 A.信号肽,破坏框 B.信号肽,周期蛋白 C.PSTAIRE,周期蛋白 D.PSTAIRE,破坏框 6.APC活性受到监控。 A.纺锤体检验点 B.检验点 C.Mad2 D.cdc2o 7.S期起始的关键因子是。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D D.cyclinE 8.染色质在期获得DNA复制执照因子。 A.G1 B.M C.S D.G2 9.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的蛋白质为。 A.Acp B.Orc C.Mcm D.Pcc 10.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是( ),又称( )。 A.cdc2 CDK2 B.cdc1 CDK1 C.cdc2 CDK1 D.cdc1 CDK2 11.RNA和微管蛋白的合成发生在。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E.G0期 12.有丝分裂器的形成是在。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13.对药物的作用相对不敏感的时期是。 A.G1期 B.S期 C.M期 D.G2期 E.G0期 14.CyclinA的合成发生在。 A.G1期向S期转变的过程中 B.S期向G2期转变的过程中 C.G2期向M期转变的过程中 D.M期向G2期转变过程中 E.S期 15.下列有关成熟促进因子(MPF)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MPF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B.MPF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由P34cdc2和cyclinB两种蛋白组成 C.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从G2期进入M起起重要作用 D.MPF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量较为恒定 E.在G2/M期,MPF活性达到高峰 1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是指。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C D.cyclinD E.cdkl等17.可作为MPF成分之一的是。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C D.cyclinD E.ldkl等 18.cyclinD可与cdk4、5、6结合作用于。 A.G1期向S期转变过程中 B.S期向G2期的转变过程中 C.G2期向M期转变过程中 D.M期向G1期转变的过程中 E.S期 19.在细胞同步化的实验中,秋水仙素是常用的一种试剂,其作用机制是。 A.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 B.促进胸苷的合成 C.促进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D.抑制仿垂体微管的聚合 E.抑制中心粒的复制 20.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三、填空题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ca18327658.html, 1

目录 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分析 (3) 第一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产值分析 (3) 第二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出结构变动分析 (3) 第三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4) 第四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销率与产品库存分析 (5) 第五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6) 2

3 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分析 第一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产值分析 2009-2013年我国试验动物行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的行业总产值为85.58亿元,2013的总产值为101.3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率为1.12%。2014年1-9月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总产值为76.13亿元,预测2014年全年的总产值将会与2013 年的总产值相当。 图表- 1:2009-2014年9月试验动物行业总产值分析 中元咨询整理 第二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出结构变动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实验动物产出结构中,普通级动物数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SPF 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25.64%增加到2014年的36.33%。

4 图表- 2::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出结构变动分析 中元咨询整理 第三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图表- 3: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中元咨询整理 2009年我国实验动物产能为1899.32万只,2013年实验动物产能增加到2011.74万只,同比2012年增长率为14.27%。2014年1-9月我国实验动物产能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动物实施各项操作,获得科研所需 的样品、数据和结果。其中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各项实验操作规程等。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 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6.3R: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 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7.5大自由: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 水,使其免受饥渴。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同类一起自由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8.实验动物的四大特点:遗传限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特点、适宜环境和 均衡营养、应用于科学研究。 9.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①在生物学研究上,实验动物用于研 究生命现象的奥秘,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②在医学研究上,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生物医学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等特点,用于疾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与手术等)研究,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放射病研究和新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和实 验动物学的分类(品种和品系)两部分。 11.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doczj.com/doc/ca18327658.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第二章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欧洲、北美洲、澳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相关的实验动物 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立法和监督机制,分析了各国在实验动物饲 养管理、使用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我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条例和管理 体制;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实验动物教育、培训的不同特点。目的在于树立爱 护和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自觉在法规要求下开展动物实验。 关键词:实验动物;法规;条例;培训;教育。 第一节国外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 法规是以立法的形式管理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质量。 它带有强制性,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随着国际间实验动物研究、检验和教学 相关的交流不断增加,必须加强了解和熟悉国际间普遍认可的实验动物相关标准 与法规。 一.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医学组织联合会(CIOMS)、国 际生物学协会(IUBS)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ICLA)。1961 年,ICLA 的活动得到WHO 的合作,并于1979年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ICLAS的组成包括国家会员、团体会员、科学家会员、学会会员和荣誉会员。ICLAS的决议由常务理事会和管 理委员会做出。常务理事会四年一届,管理委员会由常务理事会从国家会员、团 体会员和科学家会员中选出并对其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ICLAS提出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并先后在日 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和巴西设立了遗传、微生物检测中心,并依据有关标准 开展检测工作。1988年我国加入ICLAS,现有国家会员和科学家会员各1名,并在第十二届理事会担任常务理事。 二.欧共体实验动物法规 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实行的“反虐待动物法”(Cruelty to Animal Act)是欧 洲第一部有关动物实验法规。法规颁布后引发了科学家和动物权益积极分子长期 的争论。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立法保护动物用于科学 研究的国家。1985年,经过长期的争论,欧洲26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达成了“保护脊椎动物用于科学实验和其它科学研究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简称为 20 ETS123。起初这项公约并不是法规性文件,也不具有约束性具有宽松性。1986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议会在上述公约的基础上,颁布了“欧洲实验和科研用脊椎动 物保护公约”(86/609/EEC)。各个国家签约加入欧盟后,各成员国议会认可这项公约,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遵守这项协议。其目的旨在保证各个成员国所从事 的动物实验遵从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以避免影响已经建立的共同体体制运行,特 别是防止不正当竞争或贸易壁垒。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连孝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军事科学等方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而且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实验动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 1.1 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 1.1.1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1]。 1.1.2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旧。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2]。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1.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课稿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1.近交系: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2.封闭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1.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或SPF 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保种。 2.无菌级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无菌级大鼠和小鼠比普通级寿命长。普通级动物受辐射后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造成动物死亡,无菌级动物不存在这一问题,抗辐射的耐受量高。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实验动物学考试整理

医学实验动物学 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10年):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简言之,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4.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以上。 5. 亚系(Substrain):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6.支系(Subline):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其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 同源导入近交系(10级)(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11. 封闭群(Closed colony)(10级):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每代近交系数F增加量少于1%,即:ΔF<1% 12.杂交一代动物(F1代)(10级):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3.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饲养于开放系统。 14.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饲养于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5. 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除了普通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6.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的。饲养于隔离系统。17.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分为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动物。 18.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0级):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19.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10级):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