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公输

【基础知识】

1.词类活用

①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②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③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④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⑤义不杀少而杀众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⑥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⑦犀兕麋鹿满之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⑧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2.古今异义

①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②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③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④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⑤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⑥文古义:刺花纹,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⑦胡古义:为什麽今义:姓氏。

3.一词多义

①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②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入见。

③类:不知可谓知类动词,类推,为与此同类名词,种类,④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⑤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⑥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⑦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⑧起:出发、动身起于鲁起身子墨子起,再拜;

⑨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⑩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承接。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表转折,“却”。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承接。公输盘诎,而曰——表转折,“却”。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表转折,“却”。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表转折,“却”。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表承接。

4.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②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④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中考试题】

(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于是)②公问其故(原故、原因)

③望其旗靡(倒下)④公输盘诎) (“诎”通“屈”)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B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A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答:大国,是难以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答: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孟子二章

【基础知识】

1.重点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环】围。【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固国】巩固国防。【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顺】归顺,服从。【故】所以。【畎亩】间、田地。【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恒】常。【然后】这样以后。【困于心】内心优困。【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2.通假字

【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一词多义

【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

【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以】以天下之所顺: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

4.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亲戚畔之】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

【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5.词类活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一般“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一般“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

【行拂乱其所为】一般“乱”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人恒过】一般“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一般“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国外。

【中考预测】

(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

④:原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极点)(2)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3)所恶勿施尔也(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兽之走圹(跑)

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2分)

9.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10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乙文翻译】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三)阅读甲、乙文,完成第11~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知晓(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同“弼”,辅佐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匹敌、对抗(4)悉可俯拾。完全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卒章显志

【乙文翻译】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鱼我所欲也

【基础知识】

1. 生字: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2.重点词语

①得兼:能够同时得到。②有甚于:比……更重要。③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苟得:苟且偷生。⑤患:祸患,灾难。⑥已:停止、放弃。非独:不仅仅。⑦避:躲避向:从前⑧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⑨辨:辨别。⑩穷乏:贫穷。⑵通假字得通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一词多义

①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③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⑷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①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为宫室之美(助词的)②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③于: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万钟于我何加焉(比)

4.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散文家。儒家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世称“亚圣”。【中考预测】

(四)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天祥泫然出涕涕:眼泪。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17.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②威武不能屈: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18.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答: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19.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乙文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庄子故事两则

【基础知识】

1.字音

相梁(xiàng)鸱(chī)吓(ha)鲦(tiáo)濠梁(háo)醴泉(lǐ)

2.字词解释

①相: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②国:国都、京城。③止:栖息。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④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安:疑问代词,怎么。⑥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⑦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⑧是:这。

3.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③【或惠子曰】古义:有人今义:或者表选择的连词

④【于是鸱得腐鼠】古义:两个词,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特殊句式:【倒装句】搜于国中(状语后置语)

5.文学常识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中考预测】

(五)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0~23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确定是)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③固不知子矣(固然)④请循其本(遵循)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2. 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3 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

答: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是惠子胜利者。但是从辩论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

(六)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4~23题

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③。”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④,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⑤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朋: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即孤竹国,在今河北省。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洞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④圣:精明通达。⑤不难:不以……为难。⑥圣人:古代指有智慧的人。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从桓公伐孤竹(征伐、征讨)②蚁冬居山之阳(山向阳的一面。即山的南面)

③以管仲之圣(介词,凭借)④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介词,表因果关系,因)25翻译句子: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答: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

26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意。

答: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把事情办好

27. 短文点明寓意的句子是: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8.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①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②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翻译】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

1.生字读音。

曹刿(guì)请见又何间(jiàn)焉肉食者鄙(bǐ)弗(fú)敢专也小惠未徧(biàn)牺牲玉帛(b?)小信未孚(fú)战于长勺(Chángsháo)登轼(shì)而望之夫(fú)战望其旗靡(mǐ)

2.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重点字词:

【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请]请求。【见]接见。[间]jian,参与。【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安】有“养生”的意思。【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弗]不。【专】独自专有。【对]指臣对君说话。【偏】同“遍”,遍及。[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福I动词,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察](—一)明察,弄清楚。【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乘】乘坐一辆战车。【败绩]大败。[鼓]动词,击鼓进军。[驰]驱车(追赶)。【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靡]倒下。[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遂]于是,就。[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故]原因,缘故。【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4.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5.一词多义

【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安】养(衣食所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7.成语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4)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中考预测】

(七)(2012·黄石)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完成第29~33题。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2)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3)虽千里不敢易也( 交换) (4)今日是也( 这样)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B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答: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33.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从人物性格特点何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曹刿:深谋远虑(远谋)语言描写。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知识】

1. 生字读音。

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u)余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

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

2.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4.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今:讽刺。)(2)窥镜(古:照,看。今:偷看。)(3)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地点。)(4)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谤讥于市朝(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6)臣之妻私臣(古:偏爱。今:自私)(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大约。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8)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9)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第二天或未来。)(10)朝服衣冠(古:穿戴。今:穿)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忌不自信。(语句可调整为“忌不信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语句可调整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省略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中考预测】

(八)(2012·盐城)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文侯从谏》,完成第33~36题。

【甲】(见教材原文)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3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2)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3)不以封君之弟(用、把、拿)(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3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齐地方千里今齐地/ 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文侯/ 问于群臣(曰)

3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

36.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1)方式相同处: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方式不同处: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3)规劝结果: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乙文翻译】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国,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国封给他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认为,如果一个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愚公移山

【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

(1)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2)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3)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4)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5)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6)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7)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10)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矩形

(11)惩古义:苦于,被... ...所苦今义:惩罚(12)苦古义:愁今义:痛苦

2.一词多义

(1)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2)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3)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且焉置土石【况且】(4)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5)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3.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②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④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⑤何苦而不平?

(2)被动句

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省略句

①(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③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④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中考预测】

(九)阅读《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完成第37~40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37.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苦于)(2)固不可彻(顽固)

(3)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4)虎亦寻卒去(不久)38.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答: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40.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答: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 诗经二首

4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 tiáo)()好逑(hǎo qiú)寤寐(wùmai)

溯洄(sùhuí)坻(Chí)荇菜(xìng)

4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_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4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

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既可以说是指追求心仪的女子而不得,也可以理解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诗中的伊人既可以是指人,也可以指代美好的事物或者崇高的理想。

4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4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答: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4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一)《从军行》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二)《月下独酌》 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 的孤独和苦闷。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 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三)《羌村(其三)》 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兵戈既未息,。”请为父老歌,。,四座泪纵横。 (四)《登楼》 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 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 (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六)《望月有感》 1、《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2、《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 3、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卜算子》.,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 2、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之句,“眉眼盈盈处”, (八)《别云间》 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专题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答案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 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4、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6、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7、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9、《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10、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1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1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 14、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 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再拜 ..明白事理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 ..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 ..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 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 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凭借 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通“叛” 威.天下不以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之利威.威慑兵革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 ..被选拔衡. ..恒.常;过.犯过失傅说举于 于虑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这而后作.奋起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 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 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3)负箧曳展()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5、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6.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传□□□□ 上联:弟子□□□□成□□□□ [二]《出师表》节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测试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按诗文原句填空 1、求之不得,;优哉游哉,。(《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角声满天秋色里,。《雁门太守行》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 6、,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7、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8、,,故逐之。《曹刿论战》 9、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爱这土地》 12、而现在,,我在这头,。《乡愁》 二、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关雎》中表现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诗句:,。 2、《蒹葭》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 3、《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及战士们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4、《雁门太守行》中写自己愿意为报君主提携,宁可战死沙场的忠心的诗句是: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给国家带来危害的句子是:

,,。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 7、《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做到“取信于民”具体指的是鲁庄公所说的 ,,。 8、《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漂亮的外表的语句是: ,。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明齐王纳谏除蔽,从而使齐国强盛,威震诸侯的语句是: ,,。 11、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秋”有关的完整诗句: 1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梦”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13、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秋”运用比喻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14、根据语境,在文段上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我爱读书。书引领我与古人对话:“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 。”这跨越千年时空的诗句,让我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爱情的纯真;“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令我体会到曹操老当益壮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使我感受到游子思乡的惆怅;我在心中描摹王维笔下 “,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图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家经典之一,孟子,名,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时宋国人,是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 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 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2《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8、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9、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0、《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1、《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考古诗文复习资料精编 (一)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__孟子__,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_》。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2. 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 一词多义 (1)故 (2)是 (3)由是 4. 重点实词 (1)鱼,我所欲也:想要。(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5)凡可以得生者:凡是,一切。(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不只是。(8)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9)蹴尔而与之:踩踏。给。(10)妻妾之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5. 重点虚词 (1)与 (2)而 (3)则 (4)于 (5)为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与后面的“欲”连用,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 (7)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什么。 6. 重点句子翻译 (1)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我)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7. 文章探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舍生取义(或:舍生而取义者也)。__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 (二)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__宋濂__,字__景濂__,号__潜溪__,__元末明初__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就是一篇__赠序__。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 2. 古今异义 (1)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2)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假。 (4)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5)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6)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7)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再次。 (8)右备容臭古义:气味,这里指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古代学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硕士后的学位。 3. 一词多义 (1)色 (2)若 (3)故 4.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①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着破旧的衣服。 (2)名词作状语①手自笔录:用笔。②日侍坐备顾问:每天。 5. 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嗜学:就。喜欢,特殊的爱好。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借。 (4)弗之怠:懈怠。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越过、超过。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指男子二十岁。更加。学说。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忧虑。交游,交往。 (9)尝趋百里外:曾经。(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11)先达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未尝稍降辞色:言辞和脸色。 (13)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 (14)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5)色愈恭,礼愈至:更加。周到。 (16)俟其欣悦:等待。 (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所以。最终。 (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19)至舍:到。 (20)寓逆旅:寄居。旅店。 (21)主人日再食:两次。供养,给……吃。 (2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 (23)略无慕艳意:毫无。(24)缀公卿之后:跟随。 6. 重点虚词 (1)且 (2)以 (3)之 (4)故余虽愚:连词,表示转折,虽然。 (5)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示转折,却。(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连词,表示转折,却。 7. 重点句子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我)常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不可以弯曲,也不敢懈怠抄书。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的时候,(我)就又向他请教了。 8. 文章探究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默写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名句积累 名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句,。 3.《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6.《鱼我所欲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 7.《鱼我所欲也》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8.《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 。 9.《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 。 10.《鱼我所欲也》写出“有所不辟”的原因的句子。 11.《鱼我所欲也》一文演化出的成语。 12.《曹刿论战》一文曹刿求见庄公的根本原因,。 13.《曹刿论战》中曹刿的乡人劝阻曹刿的原因是,? 14.《曹刿论战》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15.《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16.《曹刿论战》“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17.《曹刿论战》中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18.《曹刿论战》一文的成语有;。。 19.《关雎》中写纯洁美丽好姑娘的句子。 20.《关雎》中小伙子追求姑娘没有达到目的,他的心情怎样,。 ,。 21.《关雎》中写君子翻来覆去难成眠的句子,。 22.《关雎》中写为美丽姑娘弹琴吹瑟的句子,。 23.《从军行》情真意切感慨句,。 24.《月下独酌》邀明月与身影饮酒句,。,。 25.《羌村三首》父老语至沉痛句子,。,。 26.《登楼》描写成都锦江名句,。 27.《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平沙茫茫的大漠景象的句子,。 28.《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塞外狂飚卷地飞沙走石句子,, 。 2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朝奏夕贬”句子,。 3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思乡的句子,。 31.《望月有感》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句子,。 32.《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 33.《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离别之情的句子,。 ?。 34.《卜算子》将“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句子,。 ,。 35.《别云间》之千古名句,。 36.《别云间》表示死后仍将抗清的句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 一、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编排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等六首新诗,这六首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土地情思”的主题编排,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孔乙己》《薄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等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发掘课文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第四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所以编排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即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还有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变脸》,一个话剧小品《枣儿》,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重点在于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单元:本单元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长期被尊为文章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有选自《墨子》中的《公输》,选自《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有选自《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及都喜欢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二、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阅读方法。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旨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还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等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指导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帮助学生巩固小说的阅读方法,即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再理解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学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阅读、欣赏小说,培养复述小说情节、尝试小创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背诵或摘抄其中精美的篇章、段落或句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内容理解 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用“”向“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生活常理就近设喻,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引出论题。 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略)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4.“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5.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7.请概述一个“舍生取义”的典故或例子。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 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复习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 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 一、复习《公输》: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三、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