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博士论文题目(1981-2005)

古代文学博士论文题目(1981-2005)

古代文学博士论文题目(1981-2005)
古代文学博士论文题目(1981-200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1984-2000)

索书编号题目作者导师院校时间

012000629635 公安派研究王承丹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7

012000629634 帝王文化与西汉文学张强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7

012000627524 北宋党争与文学萧庆伟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7

012000622196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李浩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8

012000621830 凌蒙初研究徐定宝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21825 中国近古叙事艺术研究高小康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21822 《左传》与中国古典文学任振镐钟振振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21818 春秋经传研究赵生群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21606 阮大铖研究胡金望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1594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吴秀华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1470 敦煌边塞文学研究邵文实卞孝萱南大 1996

012000621456 李玉时事剧研究 [韩]尹贤淑吴新雷,俞为民南大 1996

012000621453 两《唐书》文人传之比较梁承根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7 012000621438 战国纵横家的文学成就郑杰文周勋初南大 1997

012000621369 佛教与六朝文学研究许云和卞孝萱南大 1996

012000655406 文化转型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嬗变杨玉华曹顺庆川大 1999 012000625139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罗宗强南开大学 1995

012001662739 朱熹诗经学研究檀作文费振刚北大 2000

012001662733 《吕氏春秋》研究蔡艳褚斌杰北大 2000

012001662676 两汉政事文章研究廉萍费振刚北大 2000

012001662398 中国诗性文化与诗观念王南曹顺庆川大 2000

012001662396 道的承担与逃逸:六朝与唐代文论差异及文化阐释郝跃南曹顺庆川大 2000 012001661062 士族之魂:《世说新语》中的士人人格精神宁稼雨孙昌武南开大学 2000 012001661059 李渔的文化人格和文学思想黄果泉陈洪南开大学 2000

012001660973 梁陈文学编年与考论陈德才张可礼山东大学 1999

012001660931 袁枚论石玲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9

012001660884 鲍照论吕寅喆张可礼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53 先唐辞赋的文化传承与文体流变刘昆庸龚克昌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632 《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于雪棠李炳海东北师大 2000

012001660631 二十世纪清代文学研究论稿汪龙麟张人和东北师大

011998k14785 中国文学风格学吴承学王运熙复旦 1990

011998k14612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张伯伟程千帆,周勋初南大 1989

011998k13888 晚明文学初探马美信赵景深复旦 1984

011998k12740 明七子文学思想论稿章伟顾易生复旦 1990

011998k12735 明代江浙文学论稿陈建华章培恒复旦 1987

011998k09985 汉魏六朝传记文学论稿李祥年朱东润复旦 1986

012000618575 《文心雕龙》对举概念研究裴得烈童庆炳北师大 1997

012000617724 王渔洋神韵说研究朴均雨张少康北大 1997

012000617712 欧阳修学术研究顾永新孙钦善北大 1997

012000617397 苏轼对韩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及其高丽观之探讨 [韩]柳基荣王水照复旦1996

012000617396 文以载道:韩柳欧苏之道学与文学朱刚王水照复旦 1996 012000617288 明代新安地区的文学韩红根章培恒复旦 1996

012000617287 宋代文学的文化阐释蒋安全王水照复旦 1996

012000617195 言境释四章屠友祥顾易生复旦 1997

012000617193 齐梁文学,文学批评考论刘晟王运熙,杨明复旦 1997

012000617192 萧统的文学观与《文选》研究金良美王运熙复旦 1997

012000617187 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研究王少良王运熙,黄霖复旦 1995 012000617172 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化的艺术:论戏剧家李渔的文学创作张晓军章培恒复旦 1995

012000617166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语言寻根要英吴中杰复旦 1995

012000617152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鉴赏理论的对应研究彭玉平王运熙复旦 1995 012000617126 宋代文人自由人格心态张海鸥王水照复旦 1997

012000617099 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黄仁生章培恒复旦 1997

012000615768 明代七子派及其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史小军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6 012000615442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于迎春褚斌杰,费振刚北大 1995 012000615257 《昭明文选》研究傅刚曹道衡社科院 1996

012000615051 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张松辉卿希泰四川联大 1995

012000615050 乐与情:魏晋南北朝文人的人生超脱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杨明照四川联大 1995

012000653164 元和文学文论研究雷恩海蒋凡复旦 1999

012000653082 中国古代文章学赵冬梅王水照复旦 1998

012000652797 韩柳文道辨溯邹旭光卞孝萱南大 1999

012000652755 清初遗民诗群研究张兵严迪昌苏州大学 1998

012000652754 清代"盛世"布衣诗群研究田晓春严迪昌苏州大学 1998

012000652744 清代嘉道时期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陈玉兰严迪昌苏州大学 1999 012000652735 先秦汉魏《庄》学接受史:兼论此期士人心态高树海王钟陵012000652544 中西诗学对话:英语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王晓路曹顺庆四川联大 1998 012000652467 断裂与延续: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历史回顾代迅曹顺庆四川联大 1998 012000652265 论六朝吴姓士族的文化特征吴正岚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52254 韩白两大流派之比较研究李商千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52253 崔致远研究党银平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51644 欧阳修散文研究黄一权王水照复旦 1999

012000651642 乌台诗案研究温泽远王水照复旦 1999

012000651621 中印古代神话传说之比较研究莉杜·巴玛陈允吉复旦 1997 012000650963 姜白石文艺思想研究赵晶晶王运熙复旦 1992

012000650960 西汉文学思想汪耀明顾易生,蒋凡复旦 1992

012000650950 诗文批评中的对偶范畴张思齐顾易生复旦 1992

012000650946 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汉魏两晋文学嬗变论略胡令远王运熙,[日]中岛敏夫复旦 1991

012000650919 明代中期文学的发展与城市形态之关系郑利华章培恒复旦 1991 012000650886 中国文学中的雅俗观念周锋王运熙复旦 1990

012000650022 论《吕氏春秋》的编纂者及结构体系吕艺金开诚北大 1991 012000650016 世说新语研究王能宪袁行霈北大 1991

012000649755 道家与汉魏文学尚学锋聂石樵北师大 1995

012000649689 《尚书》探论王蒨褚斌杰北大 1994

012000648877 屈原与先秦士文化精神李金善詹锳,刘崇德,詹福瑞河北大学 1999 012000645194 论关陇山东文化圈的嬗变及其文学创作姜必任葛晓音北大 1999 012000645192 庄子与魏晋文学宗明华褚斌杰北大 1999

012000645079 茅坤研究张梦新徐朔方浙江大学 1999

012000644659 道教文化与唐明皇杨贵妃故事钟东黄天骥中大 1999

012000644237 八仙与中国文化王汉民吴新雷南大 1999

012000644116 先秦祭祀文化与文学何长文李炳海东北师大 1999

012000643903 李伯元研究丁和根吴新雷南大 1999

012000643901 六朝道教与文学赵益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42599 夏敬渠与《野叟曝言》研究杨旺生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9 012000642597 魏晋士风与诗风的嬗变刘运好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9

012000642593 朱熹诗文研究王利民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9

012000642590 八股文流派论孔庆茂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9

012000642011 王维及其山水田园诗研究内田成一启功北师大 1999

012000641903 《左传》文学价值研究朴晟镇韩兆琦北师大 1998

012000640741 永明文学研究刘跃进曹道衡社科院 1991

012000640707 论刘勰的审美理想陈咏明孔繁社科院 1990

012000640703 北朝文学研究吴先宁曹道衡社科院 1991

012000639008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李剑锋张可礼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39005 南朝佛教与文学张弘张可礼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38989 嵇康研究郑焕钟张可礼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37655 北宋党争与文学沈松勤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8

012000635922 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孙明君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3

012000635921 关汉卿研究徐子方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3

012000635909 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邓小军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0

012000632773 北宋党争与文学巩本栋程千帆,周勋初南大 1991

012000626818 论中唐诗文的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吴相洲陈贻焮,葛晓音北大 1995 012000616546 十六-十八世纪文化思潮与小说戏剧创作吴建国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1 012000624192 陆游研究许文军霍松林,尚永亮陕西师大 1995

012000624191 宋代儒学与文学马茂军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5

012000624043 儒道文学理论的冲突与互补杨乃乔王向峰,童庆炳北师大 1995 012000623709 刘禹锡与韩柳异同论:中唐三家的政治个性与文学心态张一平詹锳河北大学 1995

012000623072 战国文学研究方铭褚斌杰北大 1994

012000622932 士人乌托邦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李春青王向峰,童庆炳北师大 199 012000622921 玄学与魏晋六朝文学张海明启功,邓魁英北师大 199

012000622402 中和论:汉魏六朝文论索源王清淮杨明照川大 1994

012000622348 中国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吴兆路王运熙复旦 1993

012000622335 庄学文艺观研究陈引弛顾易生复旦 1993

012000622300 皇权政治,齐学思想与汉代文学及文学观:前汉部分汪春泓顾易生复旦

199

012000622282 中国文学表现商人的历史的研究:以明代文学为中心邵毅平章培恒复旦1994

012000620709 论李渔及其小说戏曲世界钟明奇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3 012000620605 北宋诗文革新研究程杰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4

012000620592 中晚唐政治与文学任晖卞孝萱南大 1993

012000620412 论儒释道对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周群卞孝萱南大 1993

012000616516 魏晋南北朝家族观念与家族文学张天来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6 012000605116 《庄子》神话传说的破译与解析朱任飞李炳海东北师大 1998 012000605110 论屈原与司马迁的人格悲剧曹晋聂石樵北师大 1998

012000604847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生命学阐释吴建民黄霖复旦 1998

012000604804 唐宋之际文学与思想,政局研究任元彬王水照复旦 1998 012000604801 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罗立刚王水照复旦 1998

012000603805 韩国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本研究郑玉顺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8 012000603194 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徐国荣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8 012000603190 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张智华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8

012000603115 陆机兄弟享盛誉于中古文坛的文化观照俞士玲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8 012000602620 汉代文学中的避世思想研究:附论汉代避世思想对魏晋文学,文人的影响金昌娥顾易生复旦 1997

012000602619 公安三袁论稿赵雪倩章培恒复旦 1997

012000653074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汪洪章夏仲翼复旦1999

012000622821 明代隆庆,万历间文学思想转变研究:诗文部分饶龙隼罗宗强南开 1994 012000622291 语言的文学观:中国古代形式批评初论张方王运熙复旦 199 012000616335 声韵训诂与古代文论吴琦幸王元化华东师大 1995

012000602705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传统陶礼天张少康北大 1998

012000602703 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中西文艺美学的交汇李铎张少康北大 1998

4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2000602557 明代诗文研究史:1368-1911 陈正宏章培恒复旦 1998

012000617715 桐城派姚门五大弟子的思想与古文理论研究金庆国孙静北大 1997 012000652738 清末民初文学研究:前"五四"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刘祥安范伯群苏州大学1998

012000652737 近代文学与传播包礼祥潘树广苏州大学 1999

011998k14912 中西比较诗学曹顺庆杨明照川大 1987

012001660883 近代女性文学研究薛海燕郭延礼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52 南社研究孙之梅郭延礼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2393 中西叙事话语比较研究熊木清曹顺庆川大 2000

012001660910 中国古代艺术哲学中的"气" 张义宾曾繁仁山东大学 2000 012000622396 中国诗学与语言学的共同精神孙若风杨明照川大 1994

012000629654 中古文人诗歌情感怀抱抒发研究胡大雷詹锳河北大学 1996 012000629640 金词研究刘锋焘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7

012000629639 晚唐诗风研究任海天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6

012000629638 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聂永华霍松林,尚永亮陕西师大 1996

012000629637 黄庭坚诗歌研究白政民霍松林,尚永亮陕西师大 1997 012000629636 魏晋南朝诗歌意象论祝菊贤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7 012000629027 唐宋词意象论赵梅钱仲联苏州大学 1996

012000612012 散曲学史研究杨栋袁士硕扬州大学 1996

012000611417 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陈水云王达津南开大学 1996 012000611279 嘉道年间的常州词派徐枫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6 012000611263 周邦彦《清真词》研究赵允卿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6 012000611258 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张兴武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6 012000627522 西陵词派研究谷辉之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7

012000627521 清代骈文研究昝亮姜亮夫,崔富章杭州大学 1997 012000627514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方勇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7 012000621821 唐诗艺术学研究潘百齐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21807 柳州词派金一平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7

012000621605 南朝诗风演变的文化观照李宗长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1604 徽宗年间词坛研究诸葛忆兵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1595 唐末诗人群体研究尹楚彬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1591 唐中期士风与诗风研究查屏球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6 012000621590 唐代艺妓与诗歌封野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6

012000621469 宋代临安词人用韵研究裴宰奭鲁国尧南大 1996 012000621371 敦煌歌词研究金金南卞孝萱,高国藩南大 1997

012000658154 陈白沙诗学研究 [韩]申旻也张伯伟南京大学 2000 012000658146 唐末诗歌研究:自咸通至天佑张俊宁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55403 王灼《碧鸡漫志》研究岳珍张志烈四川大学 1999 012000616761 "三李"诗歌研究阮堂明詹锳河北大学 1997

012000625140 清初诗学思想研究李世英王达津南开大学 1995 012000625138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诗歌思想王济民王达津南开大学 1995 012001662734 《诗经》的解释学研究犹家仲乐黛云北大 2000 012001660927 元嘉诗歌研究胡耀震张可礼山东大学 1999

012001660916 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吴怀东张忠纲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915 汉赋研究史论稿踪训国龚克昌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906 两汉《诗经》学史专题王承略董治安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76 谢灵运研究李雁张可礼山东大学 2000

011998k19907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王小盾任半塘扬州师范学院 1985 011998k19907 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王兆鹏唐圭璋南京师大 1990

011998k19888 宋词与佛道思想史双元唐圭璋南京师大 1990

011998k19841 《诗》逸《诗》用通论傅道彬张舜徽,李国祥华中师大 1988 011998k19690 钟嵘诗品研究曹旭王运熙复旦 1987

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1998k14775 中国诗学之人文精神胡晓明王元化华东师大 1990

011998k14731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辑校林继忠萧涤非山东大学 1986

011998k14623 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历程马亚中钱仲联苏州大学 1988

011998k14400 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肖鹏唐圭璋南京师大 1990

011998k14181 屈原与先秦文化郭杰杨公骥东北师大 1990

011998k14106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陈贻焮,葛晓音北大 1990

011998k14096 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程千帆,周勋初南大 1989

011998k14032 清代诗歌史朱则杰钱仲联苏州大学 1988

011998k14024 性灵诗与明清文化沈金浩钱仲联苏州大学 1990

011998k13999 清初诗歌研究赵永纪钱仲联苏州大学 1985

011998k13926 王沂孙词研究王筱芸唐圭璋南京师大 1988

011998k13693 突破与继承:论贞元至开成年间的唐诗演变朱琦陈贻焮,葛晓音北大011998k12829 钱谦益诗歌研究裴世俊钱仲联苏州大学 1985

011998k12344 九歌新探徐志啸林庚北大 1988

011998k12301 论大雅小雅的艺术形象许志刚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6

011998k09975 汉诗综论赵敏俐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7

011998k09966 汉赋综论曲德来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8

011998k09960 韩孟诗派诗歌思想研究肖占鹏王达津南开 1990

011998k09652 江西诗派研究黄砺峰程千帆南大 1984

011998k08216 赋论:汉魏六朝篇曹虹程千帆南大 1989

011998k08174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施议对吴世昌社科院 1985

011998k08131 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廖可斌徐朔方杭州大学 1989

011998k07516 北宋词人贺铸研究钟振振唐圭璋南京师大 1988

011998k07334 大历诗风蒋寅程千帆南大 1988

011998k07282 爱国主义与近代爱国诗潮魏中林钱仲联苏州大学 1990

012000618631 汉乐府民歌之研究申柱锡聂石樵北师大 1997

012000618578 中国古代审美诗学三论魏家川童庆炳北师大 1997

012000617725 梁陈骈文艺术之演变何祥荣袁行霈北大 1997

012000617720 清代楚辞学史论林润宣褚斌杰北大 1997

012000617718 "以文为诗"与北宋诗学郭鹏张少康北大 1997

012000617710 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张宏陈贻焮,葛晓音北大 1997 012000617705 唐末五代诗歌研究刘宁葛晓音北大 1997

012000617703 南宋四家诗研究吴鸥袁行霈北大 1997

012000617154 情理·情文·情景:从关系思维考察情在传统诗学中的位置钱钢王运熙,黄霖复旦 1995

012000617153 王士祯与神韵诗学研究郭德茂顾易生复旦 1995

012000617151 宋诗体派论吕肖奂王水照复旦 1995

012000617150 宋词风格之基本范畴研究聂安福王水照复旦 1995

012000615954 宫体诗三论韩雪曹道衡社科院 1996

012000615456 苏轼诗歌艺术研究 [韩]安熙珍袁行霈北大 1996

012000615453 屈辞体研究黄凤显褚斌杰北大 1996

012000615452 宋代楚辞学研究朴永焕褚斌杰北大 1996

012000615041 中国诗学与画论的融通黄金鹏杨明照四川联大 1996

012000653180 苏诗研究史稿王友胜王水照复旦 1998

012000653174 唐孟浩然,王维,韦应物三家山水诗论郑德秀陈允吉复旦 1998 012000652739 乾嘉代表诗人研究赵杏根钱仲联苏州大学 1999

012000652451 中国诗学话语李杰曹顺庆四川联大 1998

012000652398 《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郝润华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9 012000652166 禅诗研究吴言生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9

012000651277 《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姚小鸥杨公骥东北师大 1993 012000650957 清代诗歌与王学陈居渊章培恒复旦 1992

012000650900 江浙清诗研究霍有明章培恒复旦 1991

012000650036 齐梁诗歌研究阎采平袁行霈北大 1991

012000650034 八世纪诗风考略吴光兴陈贻焮,葛晓音北大 199

7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2000601384 朝鲜刊杜诗集源流考闵庚三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8

012000649753 《诗经》文化精神论李山启功北师大 1995

012000631409 隋唐之际诗歌之演进张采民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2

012000626821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杜晓勤陈贻焮,葛晓音北大 1995 012000624190 元诗发展史王素美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5

012000610158 吴伟业与中国古代叙事诗程相占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5 012000648636 王士桢与清初诗歌思想黄河罗宗强南开大学 1999

012000604937 刘勰之文学语言本体论研究李显雨王运熙复旦 1998

012000602695 言意之辩及其诗学效应王柏华乐黛云北大 1998

012000631421 散曲形式发展史李昌集任中敏扬州大学师范学院 1991

012000652756 词的艺术研究祁光禄杨海明苏州大学 1998

012000652734 二十世纪词学批评史曹辛华杨海明苏州大学 1999

012000652384 北宋前期词研究 [韩]郑台业张伯伟南大 1999

012000650956 清代词学理论研究孙克强顾易生复旦 1992

012000645070 元词研究陶然吴熊和浙江大学 1999

012000645032 明清之际词学思想研究 :以词人群体为中心李康化齐森华华东师大 1999 012000644984 宋代词论研究段学俭邓乔彬华东师大 1999

012000642589 宋代词论的美学研究颜翔林钟振振南京师大 1999

012000637999 苏轼词评论刘石启功北师大 1991

012000637656 宋词的文化定位沈家庄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8

012000631416 词的审美特性孙立唐圭璋,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2

012000631410 词话学朱崇才唐圭璋,郁贤皓,常国武南京师大 1993

012000623707 敦煌情爱曲词:兼论词的起源周延良詹锳河北大学 1995 012000620609 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刘尊明唐圭璋,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3 012000610809 女性词史邓红梅钱仲联苏州大学 1994

012000609475 唐宋词与歌妓关系研究李剑亮吴熊和杭州大学 1995

012000602706 晚清词论之思想与方法研究皮述平张少康北大 1998

012000612011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许建中袁士硕,徐沁群扬州大学 1996 012000627940 李渔通俗戏曲研究 [韩]朴泓俊齐森华华东师大 1997

012000621374 沈璟剧作之研究 [韩]文盛哉吴新雷南京大学 1997

012000621373 关汉卿生平及其历史剧研究李占鹏吴新雷南京大学 1997 012000657890 元杂剧演述形态探究陈建森吴国钦中大 1999

012000657888 中国古代荒诞剧研究全秋菊吴国钦中大 1999

012000657886 近代传奇杂剧史论左鹏军吴国钦中大 1999

012000662679 古典戏曲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关于1898-1928的古典戏曲研究李简孙静北

大 2000

012000644645 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戏曲研究汪超红吴国钦中大 1999

012000644537 《玉茗堂四梦》与晚明戏曲文学观念程芸邓绍基社科院 1999 012000644117 《缀白裘》花部地方戏研究宋容仁李炳海,吴新雷东北师大 1999 012000643913 明代戏曲评点研究朱万曙吴新雷南大 1999

012000639012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研究李陆禾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31420 元杂剧发展史季国平任中敏扬州大学师范学院 1990

012000603111 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林叶青吴新雷南大 1998

011998k07446 《梆子剧目论稿》.三.梆子:农民的艺术周传家张庚中国艺术研究院 1987 012000606566 目连戏研究刘桢刘念慈中国艺术研究院 199

011998k19904 宋金戏剧论稿薛瑞兆王起,黄天骥中大 1986

011998k14626 中国古典喜剧研究郑尚宪王起,黄天骥中大 1989

011998k14525 中国悲剧史概要谢柏梁王起,黄天骥中大 1989

011998k12750 明清文人传奇综录及研究郭英德启功北师大 1988

011998k12405 论苏州派康保成王起,黄天骥中大 1986

011998k08114 负心婚变母题研究黄仕忠王起,黄天骥中大 1989

8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2000644623 瓦舍文化与宋元杂剧吴晟吴国钦中大 1998

012000620508 论中国戏剧中的人神恋神话原型章俊弟陈瘦竹,叶子铭南大 1992 012000620396 论汤显祖李恒义黄天骥,王起中大 1994

012000641274 苏州作家群论稿李玫邓绍基社科院 1994

012000620455 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周宁陈瘦竹,叶子铭南大 1992

012000606298 明代杂剧研究戚世隽黄天骥中大 1997

012000604803 明传奇研究洪恩姬章培恒复旦 1998

012000604727 元杂剧宾白研究吴庆禧张俊北师大 1997

012000603829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车泫定吴新雷南大 1998

012000603774 论目连戏剧文化朱恒夫俞为民南大 1998

012000603154 东西方戏剧格局与中国戏曲廖奔邓绍基社科院 1998

012000603113 古典戏曲本质论吕效平董健南大 1998

012000602920 中日古典悲剧研究:三个母题嬗变的研究张哲俊严绍蘯北大 1998 012000621418 明清南曲格律谱考论周维培董健南大 1997

012000623704 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王晓鹰徐晓钟中央戏剧学院 1995

012000620471 中西戏剧学理论传统研究杜隽陈白尘,董健南大 1992

012000620373 宋金杂剧论稿景李虎黄天骥,王起中大 1993

012000641911 中国近代短篇小说研究刘美景张俊北师大 1998

011998k07834 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周建渝蒋和森社科院 1990

011998k14475 《三国演义》与封建政治徐中伟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0

012000647169 《三国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研究关四平李时人上海师大 1999 012000644514 《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张宗伟刘世德社科院 1999

012000645197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及其历史渊源白岚玲张少康,陈熙中北大 1999 012000611420 明代言情小说情节结构模式研究曹盟罗宗强南开大学 1994

012000627955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和影响 [韩]郑沃根郭豫适华东师大1997

012000627926 晚清小说理论研究 [韩]金泰贲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7

012000621601 《歧路灯》研究李延年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7

012000627920 《夷坚志》研究张祝平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7

012000621593 明代话本研究傅承洲郁贤皓,谈凤梁南京师大 1996

012001662675 《醒世因缘传》研究段江丽周先慎北大 2000

012001662673 《聊斋志异》与日韩志怪传奇小说女性问题研究李京美严绍蘯北大 2000 012001662636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研究王冉冉周先慎北大 2000

012001662306 唐代传奇研究刘立云张志烈四川大学 2000

012001660932 中国古典小说女性形象探源马珏玶马瑞芳山东大学 1999 012001660925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王平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9

012001660921 吴趼人小说研究南敏洙袁世硕,郭延礼山东大学 1998

012001660877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论王海燕马瑞芳山东大学 2000

011998k14358 《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张国风吴组缃,周强北大 1984

011998k12866 《西游记》论要刘勇强吴组缃,周强北大 1985

011998k12605 蒲松龄的理想与《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屈小玲陈毓罴社科院 1989 011998k12412 论通俗小说的发展及其创作方法的演变: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的历史考察陈大康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0

012000618577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纪德君张俊北师大 1997

012000618576 传奇的世界: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陈慧琴张俊北师大 1997 012000617716 从红楼到青楼: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研究杜志军孙静北大1997

012000617173 论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历史地位市成直子章培恒复旦 1994 012000615455 明清世情小说的叙事特质研究宋真荣周强北大 1996

012000615454 清代小说中的伦理意识研究朴永钟周强北大 1996

012000615250 娱世与醒世:论《三言》,《二拍》对通俗文学的贡献孙丽华陈毓罴社科院1996

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2000652795 《水浒》《西厢》"金批"之研究李金松吴新雷南大 1999 012000650879 试论明清小说发展迟滞的原因陈来生章培恒复旦 1992

012000649737 《三国演义》研究张志合启功,邓魁英北师大 1995

012000647173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书目研究潘建国孙逊上海师大 1999

012000647172 中国古代仙道小说的历史发展柳岳梅孙逊上海师大 1999 012000647171 巫与中国古代小说赵振祥孙逊上海师大 1999

012000647170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詹丹孙逊上海师大 1999

012000644995 两宋古体小说历史轨迹赵维国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9

012000642003 明清之际章回小说研究莎日娜张俊北师大 1999

012000641962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苗怀明张俊北师大 1999

012000641958 《红楼梦》之文学语言研究

01200063897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张庆民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37898 宋人笔记科举史料研究宫云维龚延明杭州大学 1998

012000631494 怪异世界的建构:从《聊斋志异》看志怪传统的文化特征石育良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2

012000620608 明清小说演进轨迹探索皋于厚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4

012000620604 中国古代小说主题系统论李忠明陈美林南京师大 1994

012000610796 《英雄谱》论稿:《三国》《水浒》社会心理研究傅惠生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5 012000610776 《金瓶梅》研究叶桂桐蒋和森社科院 1994

012000610164 话本,拟话本叙事学研究王昕袁世硕山东大学 1995

012000609464 论历史演义的形成楼含松徐步奎杭州大学 1995

012000605096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胡胜张俊北师大 1998

012000605095 章回小说源流论罗书华张俊北师大 1998

012000604740 中国古代小说探源:论先秦史传的小说因素诸海星韩兆琦北师大 1997 012000604446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谭帆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8

012000603976 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王进驹郭豫适华东师大 1998 012000602873 《三国演义》,《水浒》的叙事艺术:以中国古典小说评点与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参照系李哲洙周强,周先慎北大 1998

011998k1461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史"的传统:《左传》与中国古典小说孙绿怡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5

012000624783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程国赋卞孝萱,郭维森南大 1994

012000620593 唐代文士与小说孙永如卞孝萱南大 1993

012000610808 中国近现代通俗历史小说史陈子平范伯群苏州大学 1994 012000603596 中国古代梦观念与唐代小说姜宗妊罗宗强,李剑国南开大学 1998 012001660917 近代转型期的中国通俗小说张华郭延礼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83 近代女性文学研究薛海燕郭延礼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78 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郭浩帆郭延礼山东大学 2000

011998k13633 现代小说艺术与古代文学传统方锡德王瑶,严家炎北大 1988

011998k12299 论传统文学在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陈平原王瑶北大 1987

012000651645 《水浒》研究史述戴云波黄霖复旦 1999

012000602209 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的近代化程华平齐森华华东师大 1998 012000622195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张新祥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8

012000617719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程水金褚斌杰北大 1997 012000617083 宋代散文研究杨庆存王水照复旦 1995

012000641994 西汉散文研究张斌荣聂石樵北师大 1999

012000620417 韩门诸子文集自然形态研究姚继舜程千帆,周勋初南大 1992 012000620276 《世说新语》研究范子烨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

012000604806 苏轼散文研究 [韩]林俊相王水照复旦 1998

012001660632 《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于雪堂李炳海东北师大 2000

012000645403 晚明小品中的审美世界罗筠筠叶朗北大 1999

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博士论文目录

012000621824 尧舜传说总体研究陈泳超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8

012000617064 印度佛典那伽故事与中国龙王龙女故事郑筱筠陈允吉复旦 1997

011998k08012 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王元化华东师大 1988 012000653161 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李小荣陈允吉复旦 1999

012000653159 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吴海勇陈允吉复旦 1999

012000643902 敦煌讲唱文学中佛教故事类作品之研究郑炳润吴新雷南大 1999 012000620431 道教神话研究王青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2

012000620277 佛教禅学与唐代诗歌研究张海沙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

011998k12732 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陈广宏章培恒复旦 1990 012000617127 明代江西文学的演进魏崇新章培恒复旦 1997

012000618580 晚明文学思想研究朴钟学童庆炳北师大 1997

012000610432 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黄卓越童庆炳北师大 1994

012000624561 晚明士人心态研究周明初徐朔方杭州大学 1994

012000637970 两宋文学思想史张毅罗宗强南开大学 1991

011998k12818 唐代文学思想史李从军萧涤非山东大学 1985

012000645080 永贞革新与中唐后期文学研究胡可先吴熊和浙江大学 1999 012000604677 中唐文学思想研究唐晓敏童庆炳北师大 1998

012000621588 北朝文学史周建江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4

012000624563 沈约生平事迹和诗文研究林家骊姜亮夫杭州大学 1994 012000648876 魏晋思潮与文学主体精神翁杰明詹锳,詹福瑞,刘崇德河北大学012000618579 西汉文学思想研究郜积意童庆炳,孙绍振北师大 1997

012000626841 汉代经学与文学徐醒生褚斌杰北大 1995

012000603597 西汉文学思想史张峰屹罗宗强南开大学 1998

012000610433 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郭建勋聂石樵北师大 1996

011998k19753 周代文艺思想辨证结构李炳海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5

012000651647 两汉审美文化探寻宗亦耘吴中杰复旦 1999

012000651640 从冲突走向融通:晚明至清中叶审美意识嬗变论张灵聪吴中杰复旦 1999 012000621592 纬学与文学:《昭明文选》征引纬文研究王令樾郁贤皓南京师大 1996 012001661061 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复古思想孙学堂罗宗强南开大学 2000 012001659267 晚清至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方长安龙泉明武汉大学 2000 012000642715 江湖派考论费君清吴熊和浙江大学 1998

011998k14651 史记艺术研究杨树增杨公骥东北师大 1988

012000618635 《史记》与《左传》的比较研究梁晓云韩兆琦北师大 1997 012000644238 陈寅恪的学术渊源及其演变殷视胜莫砺锋,周勋初南大 1999 012000635920 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陈桐生霍松林陕西师大 1992 012000620441 论谶纬文献中的天道圣统徐兴元周勋初,莫砺锋南大 1993 012000604660 左传研究刘丽文韩兆琦北师大 1998

011998k14621 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汪涌豪顾易生复旦 1990

012000610772 钱穆与甲骨文及考古学傅杰王元化华东师大 1995

012001660908 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祁海文曾繁仁山东大学 2000 012001660859 秦汉审美文化研究周均平周来祥山东大学 2000

011998k13734 秦汉礼乐教化论苏志宏蔡仪社科院 1989

011998k13566 先秦礼乐文化研究吴予敏蔡仪社科院 1989

012000617307 意境: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薛富兴吴中杰复旦 1997 012000607169 中国文学原型研究程金城吴中杰复旦 1995

012000652945 隋唐美学思想史论张云鹏吴中杰复旦 1999

012000652944 先秦审美意识发展论纲罗坚吴中杰复旦 1999 012000638982 多向度中的隋唐五代审美文化韩德信周来祥山东大学 1998 012000604844 宋代美学思想史论李明生吴中杰复旦 1998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目录 ? ? ? ? ? ? ? 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从两种角度解释其结构特征和关系,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展望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其趋势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Manufacturing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包括众多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CAD、CAE、CAPP、CAT、PDM、模块化设计、DFX、优化设计、三次设计与健壮设计、创新设计、反向工程、协同产品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并行工程等。 (1)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检具等))设计现代化。以CAD为基础(造型,工程分析计算、自动绘图并提供产品数字化信息等),全面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虚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美学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2)先进的工艺规程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准备手段。在信息集成环境下,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即CAPP,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等各种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设备的计算机辅助工作程序设计即CAM等。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高效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超精密磨削、车削,细微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10~μm(相当于IT5级精度和IT5级以上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在μm以下的加工方法,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研、砂带磨、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精密导轨、精密滚动轴承等,在当前制造工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超精密加工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为~μm数量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μm 数量级的加工方法。此外,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一般都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 (2)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包括高效、精密、洁净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及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 (3)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包括高能束流(主要是激光束、以及电子束、离子束等)加工,电解加工与电火花(成型与线切割)加工、超声波加工、高压水加工等。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machining(EDM)电火花加工electricsparkmachining)是指在一定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件进行的加工。能对任何导电材料加工而不受被加工材料强度和硬度的限制。可分为电火花成型加工(EDM)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electricaldischargewire–cutting--EDW) 两大类。一般都采用CNC控制。 (4)快速成型制造(RPM).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型与制造的技术。从成型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而成。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型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堆积零件。 (5)先进制造工艺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 5)采用新型能源及复合加工,解决新型材料的加工和表面改性难题; 6)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要有创造性、科学性、完整性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要有创造性、科学性、 完整性 温诗铸: 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博士生培养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为好,很多问题要一块商量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 ,高等学校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对发展学校的学科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我个人来说 ,我的所有科研成果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培养训练研究生开始做的。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培 养了大约80个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博士后12—13个,硕士生15—16个,其他都是博士 生;我所发表的300多篇论文中绝大部分都有博士生参加。博士生是学校发展非常重要的部 分,是学校科研的一支主要力量。 我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要有创造性、科学性、 完整性。我基本是按这三方面要求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我在摩擦学实验室工作,我们主 要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摩擦学涉及机器中的摩

擦、磨损、润滑理论。我们所做的 课题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基金,也有一部分是横向题目。博士生区别于硕士生的最关键一 点是要做创造性工作。所谓创造性,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我一直跟学生讲,博 十生跟硕士生的差别不在工作量,你可以做出两个硕士学位论文,但并不是博士学位论文 。不是工作量加大了,就是博士学位论文了。博士学位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在质量上要求 不同。博士生必须做创造性工作,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创造性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有 可能是理论上的创新,有可能是实验方法创新,或者是揭示了一个新的现象。总而言之, 你的工作是过去没有发表过的,你得到的新结论是对学科的发展起作用的,这一点要求是 非常重要的。博士论文发表程度如何,水平高低是突出的反映,因此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时要特别注意“能不能做出比较前沿的工作”,这是第一点要求,让学生明确以后,他自 己会按这个方向去做。 第二点要有科学性,作风上要扎实。我们是搞工程科学

文艺学论文选题大全

文艺学最新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01~~200) 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101 禅境与诗境102 试论严羽“别才”“别趣”说103 试论严羽的“妙语”说104 严羽“气象”说述评105 严羽反对江西诗派得失谈106 曹丕与韩愈的“文气”说比较107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108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109 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之比较110 评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1 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2 从《词源》看张炎的词学观11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文学思想114 公安派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15 王夫之诗学思想述评116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诗学批评观117 黄宗羲的诗学观118 论叶燮的《原诗》119 王士祯“神韵说”得失谈120 沈德潜的诗学批评观121 袁枚“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22 明清诗学中的“诗史说”略评123 明清诗学中的“格调说”述评124 《石洲诗话》

的诗学批评观125 从《古文辞类纂》看姚鼐的古文观126 清代浙常两派词学见解异同辨127 试论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128 比兴学说与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129 传统词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130 略论中国词学中的“忏情”意识131 陈廷焯“沉郁”词说与儒家诗学132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133 《人间词话》综论134 王国维:“境界”说135 王国维“境界说”与况周颐“词境说”异同辨136 梁启超文学思想得失谈137 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近代化内涵138 从《艺术录》看钱钟书的清代诗学研究139 论叶嘉莹的词学批评特色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6、吴声、西曲的产生与发展17、南朝文学对北朝的影响18、论“盛唐气象”19、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20、李商隐诗歌的意象选择与组合特点21、唐代桂林山水诗概观22、论王维《辋川绝句》的“空”23、王昌龄与李益边塞七绝之比较24、杜甫咏物诗中的人道主义25、李商隐咏七绝的艺术技巧26、论柳宗元的柳州诗27、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嬗变140 试论中国古代的闲适思想与当前的休闲文学141 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142 柏拉图文艺思想研究143 布瓦洛《诗的艺术》144 狄德罗文艺思想评述145 谈莱辛的《拉奥孔》146 诗与画的界限——从《拉

古代文学论文

浅析《西京杂记》艺术特色 摘要《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佚事传闻的笔记体小说,主要包括帝后公卿的奢侈好尚,宫殿苑林,珍玩异物,以及兴服典章,文人轶事,民间民俗等都多有所叙。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清秀隽永,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多方面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从体制特点、人物塑造、语言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京杂记》体制特点人物塑造语言特色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史领域的人都明确表明《西京杂记》是一部“伪书”,“现存之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1,但却在其史学和文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故,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还保存了有关西汉这些人事的奇说轶闻,后反映了某些人的感情和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价值所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思怨,但看往事却可以比较分明,因为她穷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2而在这个意义上,野史杂说正有正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所谓“西京”,系指当时西汉都城长安,此书就是杂记当时以皇帝位中心的种种趣闻轶事,所以写宫廷生活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现存共六卷132条内容,这些记载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体制特点 《西京杂记》作为杂史著作,属于志人小说,“杂史传记者皆野史之流”3亦称野史,它同时兼有笔记小说,叙事生动、引人入胜的长处。鲁迅先生曾许之为“意绪秀异,文笔可观”,4笔记小说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观点,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25页 2鲁迅:《鲁迅全集﹒华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138页 3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汉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卷三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30页

先进制造技术毕业论文新精编版

先进制造技术毕业论文 新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先进制造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锦华 班级 09机电一体化 专业机电一体化 指导老师张锦华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谈谈我国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途径………………………………………………………………………………… 谢辞………………………………………………………………………………………………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论文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 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及参考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 ●一、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 ●二、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 ●不断细化,小而具体,有感而发 ●三、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如何使行文更加合乎文体规范 ●(一)标题:1、揭示课题;2、揭示论点 ●(二)段落的组织 ●(三)整体结构合乎规范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 三层次: (一)填补学术空白 (二)达到学术研究的前沿 (三)有后续研究的潜力 填补学术空白: ●了解研究状况:1、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全文);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中所附的论文篇目索隐 ●2、作者原著(可能含有某些线索,如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有相关的版本目录信息) ●3、相关研究论著 ●如《苏轼年谱》中就有大量关涉苏轼的文章或书籍介绍 ●4、相关学科研究 ●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言语研究之类

●5、学术期刊网 ●认真阅读原始材料: ●1、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2、查找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达到学术前沿: ●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研究方法);资料的细致辨析(发常人之所未见) ●有继续研究的潜力: 对课题内涵、外延有清楚的意识和界定 ●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撰写写作提纲: ●论《花间词》的艺术 ●写作提纲 ●标题:《论<花间词>的艺术》 ●内容纲要: ●一、温庭筠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一)、花间词人的分派:温庭筠派和韦庄派 ●(二)、温庭筠等人词的特色:秾丽绮艳与蕴藉含蓄 ●1、温庭筠等人词秾丽绮艳风格的阐释 ●2、温庭筠词等人蕴藉含蓄风格的阐释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清·沈祥龙《词论随笔》) ●(三)、温庭筠等人运用含蓄表现手法做词的五种表现方式。 ●1、以动作见内心(通过能够反映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描写来

优秀民商法博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优秀民商法博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每年的6月份是大学生毕业之际,毕业免不了需要写毕业论文,今天小编在这里为博士生提供了部分优秀民商法博士论文题目,供各位参考学习。 1、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 2、土地征收立法研究 3、非婚同居的法律问题研究 4、婚姻契约观念的限度与嬗变 5、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研究 6、意思表示瑕疵理论与立法比较研究 7、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8、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 9、中国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10、着作权转移规则研究 11、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 12、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 13、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障碍与重构 15、非传统商标国际注册问题研究 16、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研究 17、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 18、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比较研究 19、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 20、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21、一元处理机制下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研究 22、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 23、我国消费者保护中的冷却期制度研究 24、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重述与裁判研究 25、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 26、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理论基础研究 28、食品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研究 29、新闻侵权责任研究 30、私法自治视域下的老年人监护制度研究 31、知识产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 32、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33、我国民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 34、无主财产法律问题研究 35、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 36、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 37、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8、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 39、隐私的限制与保护 40、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研究 41、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论文选题题目

中文系2009级语文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文学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 蒲松龄的鬼怪情结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古代文学元明清论文选题方向

作业共分知识介绍型、论文型两种。除此之外,尚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须限于元明清文学的范围)。 一、知识介绍型 1、介绍《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全元散曲》 2、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书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3、介绍《六十种曲》、《古本戏曲丛刊》 4、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作过评点的重要评点家 5、介绍《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选刊》 6、《长生殿》主题的争论 7、“红学” 8、南戏、杂剧、传奇的异同 9、公案小说 10、话本与拟话本小说 11、章回小说 12、临川派、吴江派、昆山派、苏州派等传奇流派(任选其一) 13、公安派、性灵派、唐宋派、桐城派等诗文流派(任选其一) 14、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诗歌主张(任选其一) 二、论文型 1、元杂剧在形式方面对既有文学艺术作品的继承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3、元杂剧初兴的时、地 4、元杂剧的衰落及其原因 5、也说“元曲四大家” 6、从《窦娥冤》看关汉卿杂剧艺术作品的风格 7、浅论窦娥形象 8、从《救风尘》、《望江亭》看关汉卿的喜剧风格 9、关汉卿剧作下层女性形象论 10、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论 11、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12、关剧“官吏”形象论 13、也说《西厢记》的作者 14、“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5、莺莺形象论 16、红娘形象论 17、论《西厢记》的喜剧风格 18、从“昭君投江”说起 19、浅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差异之原因 20、南戏兴起的时与地 21、说《张协状元》的“团圆” 22、论张协(或王贫女)形象 23、试论《琵琶记》的思想倾向 24、论蔡伯喈形象 25、说《拜月亭》与《幽闺记》的关系 26、元杂剧“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27、论《三国演义》之(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形象

2021毕业论文写作攻略大全毕业论文不同专业的选题参考日语博士论文题目大全

最新日语博士论文题目大全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cf92102.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doczj.com/doc/cf92102.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首先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相对传统制造技术在应用范围上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在于,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指各种将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加工工艺,而先进制造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但由于其组成中包括了设计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因而则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并且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间的界限分明;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间的不断渗透j交叉、融合,界线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先进制造技术还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集成过程。先进制造技术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生产和经济效益持续稳步的提高,能对市场变化做出更灵捷的反应,以及对最佳技术效益的追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模式。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全球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的建立,制造业将形成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格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必将是全球化的模式。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有人称其为制造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及对最佳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先进制造技术十分重视生产过程的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一)1. 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 2. 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3. 《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 4.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5. 《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 6. 《左传》所写的女性 7. 《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 8. 《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 9. 《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 10. 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11. 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12.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13. 《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二)1. 屈赋“兮”字解 2. 屈赋对汉赋的影响 3. 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4. 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 5. 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 6. 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 7. .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8. 荆楚文王考 9. “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10. 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 11. 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12. 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13. 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14. 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 15.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16. 《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17. 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18. 《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 19. 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20. 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三)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 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 4.治水神话的蕴含

古代文论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选题 一、先秦部分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 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 4.治水神话的蕴含 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 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 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 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 10.《诗经》与妇女问题 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12.“思无邪”辨 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 14.《诗经》与行役问题 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 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 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 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9.孟子“仁政”说评议 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 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 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 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 27.《左传》所写的女性 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 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 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 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 35.屈赋“兮”字解 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 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 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 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 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42.荆楚文王考

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二、汉魏六朝文学 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 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 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 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 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 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 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 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 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66.曹操乐府诗评说 67.曹操其人与其诗 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 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 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 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 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 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 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 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 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 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 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 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 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 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山东省高校教学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2010年-2011年对全国30多所不同层次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高校虽然普遍重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但是,管理不善、穷于应付、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我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近些年来论文质量持续走低。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高校创新教育活动中最活跃因素的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选题到写作规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真正实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本课题组对我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两个中文本科专业2008至2012届毕业生(不包括专升本、第二专业)1755

人的论文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研究,从学生预选题目到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历来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点,这个方向更改为其他方向的人数也很少。从这五届学生1755篇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包括文献学)方向420篇,约占24%;现当代文学方向598篇,约占3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139篇,约占8%;语言学(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349篇,约占20%;文艺学与美学方向70篇,约占4%;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方向136篇,约占8%;选其他方向(包括秘书学、新闻学等)者约占2.5%,见下表: 曲阜师范大学2008届至2012届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分方向统计 中国现当代 文学中国古代 文学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语言学文艺学 与美学教学论其他 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篇数比例 2008届 401 166 41.4% 96 23.9% 38 9.5% 85 21.2% 6 1.5% 10 2.5% 0 0.0% 2009届 445 164 36.9% 116 26.1% 34 7.6% 78 17.5%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题目: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分校(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年级: 考试科目:高新技术基础 试卷号: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2018年1月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及其特点,并结合国内制造企业,论述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 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20%- 55%。专家认为, 世界上各国家经济的竞争, 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 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这种竞争日趋激烈, 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制造技术的研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更亦是如此。 一、先进制造技术及其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 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的成果,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先进制造技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进制造技术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它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强调技术、人、管理和信息的四维集成,不仅涉及到物质流和能量流,还涉及到信息流和知识流,即四维集成和四流交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成和管理的合理化和革新,它是硬件、软件、脑件(人)与组织的系统集成。 二、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

古代文学论文怎么选题

毕业论文怎么选题 很多人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三天憋不出七个字,连选题依据都不知道,百度一搜,那么多繁杂又不系统的资料,是否让你头晕?那么记住论文援助中心,看看本文。 我不是专家,所做的只是把可用的资源结合经验进行提炼整理,以此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搞明白选题依据是怎么回事,怎么写的。 你为什么要写这个论文题目,是什么影响了你选该论题,这就是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选题意义+选题背景 选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在研究“怎么写”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写什么”,而一切都是以“为什么写这个”为根据的。论文选题的依据通常情况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 1、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 2、(您所熟知领域)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3、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 4、本领域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否存在其他领域先进的方法可引入等; 5、请教身边的同学朋友。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就能掌握选题依据的内容: 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已有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解决的、半解决的、未解决的); 问题:你要为你所在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方案:你所有的研究方向、思路,是找到了新方法,还是对旧的方法进行改进,又或者是从其他领域引入本领域未用过的方法,将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意义:写这个题目的意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你所要突破的难题,对本领域研究发现有什么积极作用?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实例 1.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 论《诗经》中的史诗 5.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博士论文格式要求内容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格式 一、论文各项容排序 1.封面 2.封 3.英文封面 4.原创性声明 5.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7.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8.目录 9.图表目录 10.正文 11.附录 12.参考文献 13.致 1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如文中存在图表和附录,需设立第9项“图表目录”和第11项“附录”,否则可以不设立这两个项目。 二、论文章节形式 论文的章节按照以下形式排列: 第1章绪论 1.1 1.1.1 1.1.1.1 1.1.1.1.1 …………….

1.2 1. 2.1 1.2.1.1 1.2.1.1.1………………… 1.3 1.3.1 1.3.1.1 1.3.1.1.1………………… …………………………………………………. 第2章………………………………… 2.1 2.1.1 2.1 .1.1 2.1.1.1.1…………. 2.2 2.2.1 2.2.1.1 2.2.1.1.1 …………… 2.3 2. 3.1 2.3.1.1 2.3.1.1.1…………….. ……………………………………………. 第3章………………………………………. 3.1 3.1.1 3.1.1.1 3.1.1.1.1……………… 3.2 3.2.1 3.2.1.1 3.2.1.1.1……………… 3.3 3.3.1 3.3.1.1 3.3.1.1.1……………… …………………………………………………. 三、第1章的名称为“绪论” 该章主要包括的容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安排、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 如有必要,文献综述可以单独列为一章。是否单列由作者自行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