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化学7 动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化学7 动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化学7 动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化学7 动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动力学课后习题习题1

某溶液中反应A + B →Y 开始时A 与B 的物质的量相等,没有Y ,1h 后A 的转化率为75%,问2h 后A 尚有多少未反应?假设: (1)对A 为一级,对B 为零级; (2)对A ,B 皆为一级; (3)对A ,B 皆为零级。习题2某反应 A → Y + Z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当t = 0,c A,0=1mOl ·dm -3时,测定反应的初始速率υA,0=0.01mOl ·dm -3·s -1。试计算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浓度c A =0.50mOl ·dm -3及x A =0.75时,所需时间,若对反应物A 分别为 (i) 0级;(ii) 1级;(iii) 2级;习题3已知气相反应 2A + B →2Y 的速率方程为。将气体A 和B 按物质的量-=d d A A B p t kp p 比2:1引入一抽空的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保持400 K 。反应经10min 后测得系统压力为84 kPa ,经很长时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63 kPa 。试求: (1)气体A 的初始压力p A,0及反应经10 min 后A 的分压力p A ; (2)反应速率系数k A ; (3)气体A 的半衰期。 习题4反应 2A(g)+B(g)Y(g) 的动力学方程为 -= k B c c 。今将A 与B 的摩尔比→t

c d d B A 15.B 05.为2∶1的混合气体通入400 K 定容容器中,起始总压力为3.04 kPa ,50s 后,总压力变为2.03 kPa ,试求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k B 及k A 。

习题5已知反应2HI → I 2 + H 2,在508℃下,HI 的初始压力为10132.5 Pa 时,半衰期为135 min ;而当HI 的初始压力为101 325 Pa 时,半衰期为13.5 min 。试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并求出反应速率系数(以dm 3·mol -1·s -1及以 Pa -1·s -1表示)。习题6某有机化合物A ,在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在50℃,pH=5和pH =4的溶液中进行时,半衰期分别为138.6min 和13.86 min ,且均与c A,0无关,设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β]H [d d A A A )(+=-c c k t c a (i) 试验证:α=1,β=1;

(ii) 求50℃时的k A ;

(iii)求在50℃,pH=3的溶液中,A 水解75%需要多少时间? 习题7在定温定容下测得气相反应A(g) + 3B(g)2Y(g)的速率方程为:-=k A p A p 。在→d d A p t B 2720K 时,当反应物初始压力p A,0=1333Pa ,p B,0=3999Pa 时测出得用总压力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为-[

]t=0 = 200 Pa -1·min -1。()d d p t 总

(1) 试求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初始反应速率 -()t=0,k A 及气体B 反应掉一半d d A p t 所需的时间; (2)已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83.14kJ ·mOl ,试求反应在800K ,p A ,0=p B,0=2666Pa -1时的初始反应速率 -()t=0。d d A p t 习题8下列平行反应,主、副反应都是一级反应:

Y(主反应) 已知lg(k 1 / s ) = - + 4.00 ;-12000T /K Z(副反应)。 lg(k 2 / s ) = -+ 8.00-14000T /K (1) 若开始只有A ,且c A,0 = 0.1 mol ·dm ,计算400 K 时,经10 s ,A 的转化率为-3多少 ? Y 和Z 的浓度各为多少 ? (2) 用具体计算说明,该反应在500 K 进行时,是否比400 K 时更为有利 ?习题9对行反应A Y ,都为一级,k 1=1×10-2 s -1,反应平衡常数K c =4,如果c A ,0=0.01 mol dm -3,c Y,0=0,计算30 s 后Y 的浓度。习题10反应 2NO + O 2 → 2NO 2 的反应机理为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为: (i) 2NO N 2O 2; E 1=82 kJ ·mol -1k 1?→? (ii) N 2O 2 2NO ; E -1= 205 kJ ·mol -1?→?-1k (iii) N 2O 2 +O 2 2NO 2;E 2 =82 kJ ·mol -1?→?2k 设前两个元反应达平衡,试用平衡态处理法建立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并求表观活化能。习题11

反应 C 2H 6+ H 2 → 2CH 4 的反应机理如下: (i) C 2H 6 2CH 3 ;

(ii) CH 3 + H 2 CH 4 + H ;k 1?→? (iii) H + C 2H 6 CH 4 +CH 3。k -?→?1设第一个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为 K c ;设H 处于稳定态, 试建立CH 4 生成速率的动力学方程式。动力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 [题解]:-dc A /dt = k A c A αc B β (1)α=1,β=0,即-dc A /dt = k A c A

2,A 21,A 1A 11ln 111ln 1x t x t k -=-= ln()ln()ln(.),,11210752211-=-=-x t t x A A 1-x A,2=0.0625=6.25% ; (2)α =β =1,-dc A /dt = k A c A c B = k A c A 2)111(1)111(12,A 21,A 10,A A --=--=x t x t c k 1111207510751722111-=?-+=?-+=x t t x x A A A ,,,..1-x A,2=0.1429=14.29%; (3)α =β =0,-dc A /dt= k A t x c t x c c c c t k x A 0,A A 0,A 0,A ,A 0,A A )1()(1=--=-=x A,2 =t 2·x A,1/ t 1 = 1.5x A,2 >1无意义 ,说明反应物在2h 以前已消耗完。[导引] 首先写出微分速率方程经验式的通式-dc A /dt = k A c A αc B β,再根据具体条件得出不同级数的积分速率方程,然后将转化率有关的数值代入,得出结果。本题包括了零、一、二各级反应的速率方程的应用,是综合性强,考研题目中出现概率较大的题型。 习题2[题解]: (i) 0级 υA =k A c 0A =k A ,υA ,0=k A c 0A ,0=k A =0.01mOl ·dm -3·s -1,x A =0.50时,由式, A 0,A A

1x c k t =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

s 50s dm mol 01.050.0dm mol 11133A 0,A A 1=???==---x c k t x A =0.75时,由式, A 0,A A 1x c k t =s 75s dm mol 01.075.0dm mol 1113-3A 0,A A =???==--x c k t (ii)1级 由式,υA =k A c A ,υA,0=k A c A,0 ,则 A A A d d c k t c =-

13130,A 0,A A s 01.0dm 1mol s dm 0.01mol ----=???==c υk 由式,当x A =0.5时,A A 11ln 1x k t -= 69.3s 0.01s 0.693693.01A 2/1===-k t x A =0.75时, s 6.13875.011ln s 01.0111ln 11A A =-=-=-x k t (iii) 2级 由式,υA =k A c 2A ,υA,0=k A c 2A,0 2A A A A d d c k t c υ=-= 131231320,A 0,A A s dm mol 01.0)dm mol 1(s dm mol 01.0-----??=???==c υk 由式,当x A =0.5时,)1(A 0,A A A x c k x t -= 100s dm 1mol s dm 0.01mol 1131310,A A 2/1=????==---c k t x A =0.75时,300s 0.25dm 1mol s dm 0.01mol 0.75)1(3131A 0,A A A =?????=-=---x c k x t 习题3

[题解]:(1)

2A + B → 2Y t=0:

p A ,0 p A ,0/2 0 t=t : p A p A ,0/2-(p A ,0-p A )/2

p A ,0- p A p(总)=p A ,0+p A /2,

p A =2[p(总)-p A ,0] t=∞,p A =0, p(总,∞)= p A ,0=63kPa

t=10min , p A =2×(84-63)kPa=42kPa

(2) p p p p A B A B A B ,,0

021

===υυ -==d d A A A A A A p t k p p k p 222(

=1.59×10-3 kPa -1·min -1k t p p A A A =-2110(), (3)。

min 20)2(1

0,A A 2/1=?=p k t [导引] 反应完毕系统内只有Y ,Y 的值应按2A + B →2Y 物料衡算而得,不是p Y = p A ,0=63kPa ,而是p(总)= p A ,0=63kPa 。第(2), (3)问考察的是二级反应的典型特征,要特别注意,当反应计量式反应物不是1:1的关系时,其积分速率方程的形式与计量比的关系有关。

习题4

[题解]: 则 2B A =n n 2B A =c c B A 2c c =()2B 2B B 5.15.0B 5.1B B B 22d d c k c k c c k t

c '===- kPa 01.1310==∞p p 34311300,B dm mol 1005.310K 400mol K J 314.8Pa 1004.33131----??=??

??????????=RT p c ()()1

133400,B s mol dm 0.65kPa 1.012.03kPa 2.033.04dm mol 1005.35011----∞??=??

????--????=--='s p p p p tc k t t , 则

B 5.12k k ='113B s mol dm 0.23--??=k

113B A s mol dm 0.462--??==k k [导引] 首先明确k A =2 k B ,求出一个可很快得出另一个;其次所给的动力学方程以浓

度c A 、c B 表示,然而气相反应,所给的已知数据为压力,这就要解决以浓度、压力表示的速率系数之间的换算问题。

习题5

[题解]: (i)由式,有

}

ln{}ln{}ln{}ln{11.0,A 2.0,A 2

2/112/1c c t t n --+=2

)

5.10132/101325ln()

5.13/135ln(1}ln{ln{)ln()ln(11.0,A }2.0,A 22/112/1=+=--+=c c t t n (ii) 10132.5Pa

min 60s 135min 1

11

0,A 2/1,A ???==-p t k p = 1.21×10-8Pa -1·s -1 而 k A,c = k A,p (RT)2-1 =1.21×10-8Pa -1·s -1×(8.3145J ·mol -1·K-1×781.5K)

=7.92×10-5dm 3·mol -1·s -1习题6[题解]: (i) 因为在所给定条件下,即pH=5或pH=4时,c (H +)为常数,

则 αβA 'A A A A ]H [d d c k c c k t c a ==-+)(因t 1/2与c A,0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特征,即α=1,则k ′

A 为一级反应的速率系数。

β)]H ([693.0693.0A 'A 2/1+==c k k t 于是 β???

???==++121A 2A 22/112/1)H ()H ()'()'()()(c c k k t t β???? ??=--541010min 86.13min 6.138即 β=1 (ii)因 k ′A =k A c (H +)=

2

/1693

.0t 故得

3

52/1A dm mol 10min 6.138693

.0)H (693.0--+??==c t k =5×102mol -1·dm 3·min -1(iii)

)

1(1

ln )H (1ln '1A A A 0,A A x c k c c k t -==

+范与

制定

设备

0.75

11ln dm mol 10min dm mol 1051331312-?????=----=2.77min

习题7

[题解]:(1)

A(g) + 3B(g) 2Y(g)?→?

t=0 00,A p 0,B p t=t

A p ()A 0,A 0,

B 3p p p --()A 0,A 2p p -()A 0,A 0,B 2p p p p +-=总()t p t p A d d 2d d -=-总则 ()()10min Pa 100d -=?=-t t p 总1292B,00,A 0,A A ,min Pa 1069.4--??==p p k p υ

310A B A 0,B 0,A ===p p v v p p 3B A 3B B B 3d p k p k t p ==-()min 20131220,B A 1321=--=-p k t ( 2 ) ()()()()()()???????-==K 720K 800K )720800(K 720K 720K 800K 800ln K 720K 800ln 2A ,2A ,A ,A ,R E k k k k a p p c c ()128A ,min Pa 1052.1K 800--?=p k 在此条件下 。 ()120,B 0,A A ,A min Pa 288d d -?==-p p k t p p [导引] 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考察多个知识点。(i) 由分压和总压的关系导出分

压所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和总压所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ii) 关系式

可直接代入数据应用,不要千篇一律用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iii)

20,B 0,A A ,A,0p p k υp =ArrhEnius 公式的应用。

习题8

[题解]: (1) 由ln = (k 1 + k 2)t 11-x A

代入已知条件:k 1(400 K) = 0.1 s ; k 2(400 K) = 0.01 s

-1-1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

则 ln = (0.1 s +0.01 s )×10 s 11A

-x -1-1解得:x A = 0.667

因为 c Y / c Z = k 1 / k 2,c Y + c Z = c A,0x A , 所以,c Y = 0.0606 mol ·dm ,c Z = 0.00606 mol ·dm -3;

-3 (2) 400 K 时,c Y / c Z = = 10 ;k K k K 12400400()()

500 K 时,c Y / c Z = = 1k K k K 12500500()()

故在400 K 反应对主产物更有利。 [导引] 平行反应有两个关键点:ln =(k 1 + k 2)t 和c Y / c Z = k 1 / k 2。分析在何温度11-x A 下有利时,可抛开反应进行的快慢,只考虑主反应物的相对含量多少。使主反应物量多的温度则为有利。习题9[题解]:由对行反应的积分式,知:ln k k k k x k k t 111111-+=+--()()A 代入s -1, k 12110=?-k k K s c ----==?=1121111000025s 4.t =30 s ,解得x A =0.25则 c Y =c A,0x A =0.01 mol ?dm -3×0.25=0.0025 mol ?dm -3。 [导引] 1-1级对行反应的积分式ln 为基本要求的内容,考k k k k x k k t 111111-+=+--()()A 研时注意掌握。习题10[题解]:k 1[c (NO)]2 =k -1c (N 2O 2) ; 所以 c (N 2O 2)=[c (NO)]2 ; k k 11- =2k 2c (N 2O 2)c (O 2)=2k 2[c (NO)]2c (O 2) d (NO d 2)c t k k 11-

=[c (NO)]2c (O 2) = k [c (NO)]2c (O 2); 2121k k k ?-式中 k = 。 2121

k k k - E = E 1+E 2 -E -1

=( 82 + 82-205 ) kJ ·mol -1=-41 kJ ·mol -1 。

[导引] 从反应(i)及(ii)互为逆反应,利用平衡态法,则可得出中间物浓度c (N 2O 2)与反应物浓度c (NO)的关系,并代入以最终产物所表示的速率方程,可得最终结果。而表观活化能可利用表观速率系数k 与各元反应的速率系数的关系,结合Arrhenius 方程而得。本题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

亦可用稳态法求解。

习题11 [题解]: =K c , c (CH 3)= [K c c (C 2H 6)]1/2 ; [)]c c (CH (C H )

3262 =k 1c (CH 3)c (H 2)-k 2 c (H] c (C 2H 6)=0;所以:k 1c (CH 3)c (H 2)=k 2 c (H) c (C 2H 6) d (H d c t

) = k 1c (CH 3)c (H 2)+k 2 c (H)c (C 2H 6) d (CH )d 4c t = 2k 1c (CH 3)c (H 2)

= 2k 1K c 1/2[c (C 2H 6)]1/2 c (H 2) 。 = k [c (C 2H 6)]1/2c (H 2)

[导引] 本题是把平衡态法和稳态法相结合推导而得。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 (0000.1001 0000.100000 .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 -=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西华大学物理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理想气体,在始态和终态温度相同的条件下△U= J,在该过程中,若系统吸收热量,则W= J, 理想气体的△H J。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P 1,T状态变化到P 2 ,T状态,则△U= J;在该过程中,若系统吸收热量,则 W= J,理想气体的△H= J; 3、n(mol)物质在等压下由T 1变到T 2 ,设其C pm 为常数,则△H J;若C pm 是温度的函数,则△U J。 4、Carnot热机工作在温度为T h 和T c 的热源之间,它的效率n=。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为: 。 6、理想气体的Joule-Thomson系数u j-T 。对于真实气体u j-T 有可能 0也有可能 0,(填>,<) 它取决于真实气体的始末状态。 7、Hess定理是说等压或等容过程中反应的热效应只与 有关而与无关。 8、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是;自发过程系统和环境的总熵变 0可逆相变过程系统和环境 的总熵变 0。 9、两相达到平衡时,每种物质各相的化学势(填相等、不等)。等温等压下化学过程自发进行的 方向是(填化学势降低的方向,化学势升高的方向,化学势不变的方向),直到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势变化等于。 1、对于理想气体,在始态和终态温度相同的条件下 J,在该过程中,若系统放出热量为,则W= J, 理想气体的 J。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V 1,T状态变化到V 2 ,T状态,则 J;在该过程中,若系统吸收热量,则W= J, 理想气体的 J; 3、n(mol)物质在等容下由T 1变到T 2 ,设其C vm 为常数,则 J;若C vm 是温度的函数,则 J。 4、Carnot热机工作在温度为T h 和T c 的热源之间,循环一周时系统和环境的总熵变为,相同条件下实 用热机效率的 IR ()。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Kelven表述为: 。 6、n(mol)理想气体其f(P,V,T,n)=0的表达式是。对于1mol真实气体其Van der Waals方程式为。 7、隔离系统是指系统和环境既没有交换又没有交换的系统(填物质、能量);封闭系统是 指系统和环境有交换但没有交换的系统(填物质、能量);敞开系统是指系统和环境既有交换又有交换的系统(填物质、能量);温度为T时的可逆相变过程系统和环境交换的热量Qr与熵变的关系为。 8、循环过程系统的 , , , , , 9、多组分体系中各物质的偏摩尔量是互为盈亏关系其依据是Gibbs-Duhem公式。 10、液体混合形成理想溶液时, , , , , , , 二、判断题 1、系统(体系)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体系与环境间的界面可以是真实的界面,也可以 是虚构的界面。()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四.概念题参考答案 1.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 的分压 和分体积分别是A p 和A V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C ,问A p 和A V 的 变化为 ( ) (A) A p 和A V 都变大 (B) A p 和A V 都变小 (C) A p 不变,A V 变小 (D) A p 变小,A V 不变 答:(C)。这种情况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而不符合Amagat 分体积定律。 2.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 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A A A ,,n p V 和B B B ,,n p V ,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 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 A A p V n RT = (B) B A B ()pV n n RT =+ (C) A A A p V n RT = (D) B B B p V n RT = 答:(A)。题目所给的等温、等容的条件是Dalton 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所 以只有(A)的计算式是正确的。其余的,,,n p V T 之间的关系不匹配。 3. 已知氢气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633.3 K , 1.29710 Pa C C T p ==?。 有一氢气钢瓶,在298 K 时瓶内压力为698.010 Pa ?,这时氢气的状态为 ( ) (A) 液态 (B) 气态 (C)气-液两相平衡 (D) 无法确定 答:(B)。仍处在气态。因为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临界值,所以是处在超临界 区域,这时仍为气相,或称为超临界流体。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无论加多大压力, 都不能使氢气液化。 4.在一个绝热的真空容器中,灌满373 K 和压力为 kPa 的纯水,不留一点 空隙,这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 ) (A )等于零 (B )大于 kPa (C )小于 kPa (D )等于 kPa 答:(D )。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本性,与是否留有空间无关,只要温度定了, 其饱和蒸气压就有定值,查化学数据表就能得到,与水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word完整版)江南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两份题),推荐文档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 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 ) 9. 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 ·dm -3的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 ·m -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HAc)为 A. 0.3569S ·m 2 ·mol -1 B. 0.0003569S ·m 2 ·mol -1 C. 356.9S ·m 2 ·mol -1 D. 0.01428S ·m 2 ·mol -1 ( ) 10.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 ) 11. 一体积的氢气在0℃,101.3kPa 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多

大学物理化学课外习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 某系统恒压时功的表示式是: A. – RT ?n B. –nRTln (V 2/V 1) C. – p (V 2 –V 1) D. –np (V 2 –V 1) 2、焓的定义式H =U +pV 中的p 代表: A. 系统的总压力 B.系统中各组分的分压 C. 外压 D. 100kPa 3. 某理想气体的C p/C v = 1.40, 它是: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4. 非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向真空膨胀,下述中正确的是: A. Q = 0 B. W = 0 C. ?U = 0 D. ?H = 0 5. 某系统经不可逆循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Q = 0 B. ?Cp = 0 C. ?U = 0 D. ?H = 0 6. 两种理想气体在绝热钢性容器中经化学反应后系统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则: A. ?U = 0,?H = 0 B. ?U > 0,?H > 0 C. ?U = 0,?H ≠ 0 D. ?U < 0,?H < 0 7.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下降时热力学能将: A. 增加 B. 不变 C. 降低 D. 不能确定 8. 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 室内的平均气温将: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不一定 9. van der Waals 气体经Joule 实验(绝热真空膨胀)后温度将: A. 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不能确定 10. 某化学反应在烧杯进行时放热2000J. 若设计在电池中进行,该系统作电功500J ,若两过程的始终态 相同且不做体积功,则反应在电池中进行时的Q 为: A. 2500J B. –2500J C. 1500J D. –1500J 11. 将一真空钢筒阀门打开时,大气(视为理想气体)冲入,此时钢筒内的气体温度将: A. 上升 B. 不变 C. 下降 D. 不能确定 12. 公式?H = Q p 适用下列的过程为: A. 理想气体绝热等外压膨胀 B. 273K,101.3kPa 22H O(s)H O(l)????? → C. 2Cu (aq)2e Cu(s)+-+→ D.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13. 反应的计量方程为H 2(g)+Cl 2(g)=2HCl(g),5mol H 2(g)与4molCl 2(g)混合发生反应,最后生成2mol HCl(g),则该反应进度ξ为: A. 1mol B. 2mol C. 4mol D. 5mol 14. 在298K 时,石墨的标准生成焓f m (C )H ?,石墨的值: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无法确定 15.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 m =RT +bp (b 是大于零的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其焓H 只是温度T 的函数 B. 其热力学能U 只是温度T 的函数 C. 其热力学能和焓都是温度T 的函数 D. 其热力学能和焓不仅与温度T 有关,还与气体的体积V m 或压力p 有关 二、填空题 1. 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的(?H /?T )p = J· K -1。 2. 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 ,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所用公式 Q p =Q V +Δ(nRT ) 中的T 为 的温度。 3. 内外压力相差无限小的膨胀和压缩过程就是 过程。这种膨胀过程中系统做 功,压缩过程中环 境对系统做 功(填“最小”或“最大”)。 4. 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它的温度必须低于某一温度,这一温度称为 。 5. 把打气时气筒内的空气视作系统,假设气筒、橡皮管和轮胎等均不导热,则该过程Q 0,W 0。 三、问答题 1. 试用有关数学原理,证明: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化学热力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 1.40; 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 1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 1.解:(g) 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 (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 2.解: ) 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 H ν)mol ·(kJ 14.6272 11r -Θ-=?=H Q p K 1077.3109.9824.3733 3 m r r ?=?--= ??= -S T 转) mol ·(kJ 78.34357 .86)15.137(36.3941 f B r --=---=?=?∑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 1 6.21311B r ---=--?+==?∑ νNO(g )CO(g )+(g) N 2 1(g)CO 22+) mol ·(kJ 24.37325 .90)52.110(5.3931f B r --=----=?=?∑ H ν

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 ,2 2p nRT 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 定温变化,0=?U 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 CaO(s) + SO 3(g) = CaSO 4(s) 求得 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但由于该反应 ,故存在一个能使反应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该 温度为 一般的炉温是1 200℃左右,所以热学上,用CaO 来吸收SO 3以减少天气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已有应用。 5.解:(1) ) mol ·kJ (4.116108.21515.29874.18013 r r r --=??-=???T )K 298(r ?) (J 1.247150 100100 50300314.8150RT 2112e 21 e e e e -=?-? ???=? ??? ??-=? ??? ??--=?-=?-=p p p p n p p nRT p nRT p V p V p W 7 .10676 .25675 .39) k ·mol ·(J 79.321106.37103.604)mol ·(kJ 11.434172.39509.634)mol ·(kJ 111f 1f -------?---?S G H 11r 1r K ·m ol · J 81.189,m ol ·kJ 7.346----=?-?S 11r mol ·kJ 42mol ·kJ 7.346---<<-?℃8571 K 0.130281 .189103.4043 ==-?-==H T )mol · kJ (74.180) 37.90(21f B r -=-?-=?=?∑ ν0,0r r ?? < ) K ·mol ·J (8.2150 .7220.2044.77211B r --=?-+?==?∑ ν1 3f 3f 4f r mol ·kJ 3.404)09.634()72.395(11.4341)CaO )SO )CaSO --=-----=?-?-?=?H H H H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 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 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不同压的H2与N2,P(H2)=20kpa,P(N2)=10kpa,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H2 3dm3 P(H2) T N2 1dm3 P(N2) T (1) 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压力; (3)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体积。 第二章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 设:相对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1mol某理想气体与27℃,的始态下,先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在恒容升温至℃,。求过程的W,Q, ΔU, ΔH。已知气体的体积Cv,m=*mol-1 *K-1。 容积为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

t及过程的。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 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冰(H2O,S)在100kpa下的熔点为0℃,此条件下的摩尔熔化焓 ΔfusHm=*mol-1 *K-1。已知在-10~0℃范围内过冷水(H2O,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H2O,S)=*mol-1 *K-1。求在常压及-10℃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 O, l)在100 C的摩尔蒸发焓。水和水蒸气已知水(H 2 在25~100℃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 (H2O,g)=*mol-1 *K-1。求在25C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的热化学数据,计算 25 C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要求:(1)应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_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 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 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 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 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 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

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 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0.045 g,能溶解N2 0.02 g。现将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大学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2. (1) (2) (5)易溶于水;(3) (4) (6)难溶于水。 4.80*45%/12=3 80*7.5%/1=6 80*47.5%/19=2 C3H6F2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本质及构性关系 1.(1) sp3(2) sp (3) sp2(4) sp (5) sp3(6)sp2 第四章开链烃 1.(1) 2-甲基-4,5-二乙基庚烷(2) 3-甲基戊烷(3) 2,4-二甲基-3-乙基戊烷 (4) (顺)-3-甲基-3-己烯or Z-3-甲基-3-己烯(12) 3-甲基-1-庚烯-5-炔 2. 7. 11.

14. (5) > (3) > (2) > (1) > (4) 即: CH 2=CHC + HCH 3 >(CH 3 )3C + >CH 3CH 2C +HCH 3 >CH 3CH 2CH 2C +H 2> (CH 3)2CHC + H 2 16. (1) (2) (3) 17. 21 A B . 10.(1)CH 3-CH=CH 2?????→?+ H /KMnO 4 CH 3COOH (2)CH 3-C ≡ CH+HBr (2mol ) CH 3CBr 2CH 3 (3)CH 3-C ≡3-C=CH 2??→?2 Br CH 3CBr 2CH 2Br Br 第四章 环 烃 2. 1-戊烯 1-戊炔 戊 烷Br 2/CCl 4 室温,避光 √ 溴褪色√ 溴褪色× × √灰白色1-丁炔 2-丁炔 丁 烷 Br 2/CCl 4 室温,避光 √溴褪色 × Ag(NH 3)2+ √灰白色↓ × × 1,3-丁二烯 1-己炔 2,3-二甲基丁烷Br 2/CCl 4 √ 溴褪色 √ 溴褪色 × Ag(NH 3)2+ × √ 灰白色↓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 2分,共32分) 1、用Ag 电极电解AgNO 3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外加压力下,用希托夫法测定AgNO 3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阴极区Ag +量减少了0.605g ,阴极析出Ag 为1.15g ,则Ag +的迁移数为:( ) a 0.474 b 0.526 c 0.516 d 0.484 2、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在阴极上析出铜为:( ) a 5.9克 b 2.95克 c 11.8克 d 8.2克 3、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欧姆(Ohm )定律 b 法拉第(Faraday )定律 c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d 能斯特(Nernst )定律 4、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m -3和0.1 mol.m -3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电阻分别为1000Ω及500Ω,则其摩尔电导之比( ) a 5:1 b 1:5 c 1:20 d 20:1 5、某反应速率常数k 为0.107min -1,则反应物浓度从1.0mol.L-1变到0.7 mol.L -1和浓度从0.01mol.L -1变到0.007mol.L -1所需时间的比值为( ) a 10 b 100 c 1 d 0.01 6、0.1mol/kg 的CaCl 2水溶液其平均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α±为( ) a 4 10476.3-? b 2 10964.6-? c 2 10 476.3-? d 2 10386.1-?

7、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43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21 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 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三级 c 二级 d 一级 8、已知25℃时NH 4Cl 、NaOH 、NaCl 的无限稀摩尔电导分别为: 12122210265.110487.210499.1-----??Ω???mol m 、、。则NH 4OH 的无限稀时的摩尔电 导:( ) a 277.0121210---?Ω?mol m b 251.5121210---?Ω?mol m c 253.2121210---?Ω?mol m d 721.21 21210---?Ω?mol m 9、.当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溶剂中产生的结果是:( ) a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正吸附; b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负吸附; c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负吸附; d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正吸附; 10、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水(水润湿玻璃),在毛细管中水平水柱的两端呈凹液面,当在右端水凹面处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向何端移动?(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难以确定。 11、某反应的速度常数为4.62ⅹ10-2min -1,若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1mol.L -1,则反应的半衰期t 1/2为( ) a 216min b 30min c 15min d 1.08min 12、若某反应的活化能为80kJ ·mol -1, 则反应温度由20℃增加到30℃时, 其反应速度常数约为原来的() a 2倍 b 5倍 c 4倍 d 3倍 13、胶体粒子处于等电态时,电泳电渗的速率:( ) a 必然为零 b 一定增加 c 一定减少 d 无法确定 14、已知某复合反应的反应历程为 A B ;B + D k 2 ? →?Z 则 B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 d B c t 是:( )。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p- nR)dT进行计算的是: ( C )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2.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B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因为绝热可逆ΔS = 0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绝热不可逆S > 0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所以状态函数 S 不同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故终态不能相同 3.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ΔF。 ( C ) (A)>ΔG (B) <ΔG (C) =ΔG (D) 不能确定 4. 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 C ) (A) S (B) (G/p)T (C) (U/V)T 容量性质除以容量性质为强度性质 (D) CV 5. 273 K,10p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C ) (A) μ(l) >μ(s) (B) μ(l) = μ(s) (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6.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和纯水 (B)。经历若干

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μ(纯水)>μ(糖水中水) ,水从(B) 杯向(A) 杯转移 ) ( A )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7.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 D ) (A) 1 (B) 2 (C) 3 (D) 4 * Φ=C+2-f=2+2-0=4 8.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C )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 S = 5 , R = 3 , R' = 0,C= 5 - 3 = 2 f*= 2 -Φ+ 1 = 0, 最大的Φ= 3 , 除去硫酸水溶液与冰还可有一种硫酸水含物与之共存。 9. 已知 A 和 B 可构成固溶体,在 A 中,若加入 B 可使 A 的熔点提高,则B 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 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不能确定 10. 已知反应 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C ) (A) 4 (B) 0.5 (C) 2 K (D) 1 * $p(2) = [K $p(1)]= (0.25)= 2 11. 若 298 K 时,反应 N2O4(g) = 2NO2(g) 的 K $p= 0.1132,则: (1) 当 p (N2O4) = 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_( B )_____; (2) 当 p (N2O4) = 10 kPa,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 A )____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 201560635462.F ???=5.527 g n Cu =201560 2F ??=0.09328 mol (2) 2Cl n =2015602F ??=0.09328 mol 2Cl V =00932830015 100 .R .??=2.328 dm 3 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21.66×10-2g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 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 =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 21078682 ..? =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 t +(Pb 2+ )=4 4 36823107685310..--??=0.4791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 =1151 3312098 ..-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 mol t -(3 NO -)=4 4 40030107658310..--??=0.5209 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求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考虑Ag +: n 迁=n 前-n 后+n e =3233760236739101698731(..)..--??-023********..+00781078682 .. =1.007×10- 3-1.3893×10- 3+7.231×10- 4

最新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 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2分) 1、用Ag 电极电解AgNO 3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外加压力下,用希托夫法测定AgNO 3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阴极区Ag +量减少了0.605g ,阴极析出Ag 为1.15g ,则Ag +的迁移数为:( ) a 0.474 b 0.526 c 0.516 d 0.484 2、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在阴极上析出铜为:( ) a 5.9克 b 2.95克 c 11.8克 d 8.2克 3、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欧姆(Ohm )定律 b 法拉第(Faraday )定律 c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d 能斯特(Nernst )定律 4、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m -3和0.1 mol.m -3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电阻分别为1000Ω及500Ω,则其摩尔电导之比( ) a 5:1 b 1:5 c 1:20 d 20:1 5、某反应速率常数k 为0.107min -1,则反应物浓度从1.0mol.L-1变到0.7 mol.L -1和浓度从0.01mol.L -1变到0.007mol.L -1所需时间的比值为( ) a 10 b 100 c 1 d 0.01 6、0.1mol/kg 的CaCl 2水溶液其平均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α±为( ) a 4 10476.3-? b 2 10964.6-? c 2 10 476.3-? d 2 10386.1-?

7、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43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21 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 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三级 c 二级 d 一级 8、已知25℃时NH 4Cl 、NaOH 、NaCl 的无限稀摩尔电导分别为: 12122210265.110487.210499.1-----??Ω???mol m 、、。则NH 4OH 的无限稀时的摩尔 电导:( ) a 277.0121210---?Ω?mol m b 251.5121210---?Ω?mol m c 253.2121210---?Ω?mol m d 721.21 21210---?Ω?mol m 9、.当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溶剂中产生的结果是:( ) a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正吸附; b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负吸附; c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负吸附; d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正吸附; 10、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水(水润湿玻璃),在毛细管中水平水柱的两端呈凹液面,当在右端水凹面处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向何端移动?(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难以确定。 11、某反应的速度常数为4.62ⅹ10-2min -1,若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1mol.L -1,则反应的半衰期t 1/2为( ) a 216min b 30min c 15min d 1.08min 12、若某反应的活化能为80kJ ·mol -1, 则反应温度由20℃增加到30℃时, 其反应速度常数约为原来的() a 2倍 b 5倍 c 4倍 d 3倍 13、胶体粒子处于等电态时,电泳电渗的速率:( ) a 必然为零 b 一定增加 c 一定减少 d 无法确定

暨南大学物理化学习题集修改版

物理化学概念辨析题解 物理化学教研组编写 2008,10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 在100 ℃,101325 Pa下,1mol水全部向真空容器气化为100 ℃,101325 Pa 的蒸气,则该过程( ) (A) ΔG<0,不可逆(B) ΔG=0,不可逆 (C) ΔG=0,可逆(D) ΔG>0,不可逆 2. 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B) 两个铜电极 (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 3. 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 (A) T,p,V,Q (B) m,V m,C p,?V (C)T,p,V,n(D) T,p,U,W 4.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当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膨胀所做的体积功:( ?? ) (A) W > 0 (B)W = 0 (C) W < 0 (D) 无法计算 5. 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6. 对于封闭体系来说,当过程的始态与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无确定值:( ) (A)Q (B) Q - W (C) W (当Q = 0时) (D) Q (当W = 0时) 7.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8. 在等压下,进行一个反应A + B→C,若?r H m > 0,则该反应一定是:( ?? ) (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 (C) 温度升高(D)无法确定 9. 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2、Ar、CO2、NH3中一种,在298 K时由 5 dm3 绝热可逆膨胀到 6 dm3,温度降低21 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 ) (A) O2 (B) CO2 (C) NH3 (D) Ar 10.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 (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 热容C与途径无关 (C) 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 (A)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 (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 (C)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D)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 12. 1 mol H2(为理想气体)由始态298 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 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 ) (A) 562K,0 kJ (B) 275K,-5.49 kJ (C) 275K,5.49 kJ (D) 562K,5.49 kJ 13. n mol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等温可逆;(2)绝热可逆两个过程压缩到达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和H2分别表示(1)和(2)过程终态的焓值,则: ( ) (A) H1 > H2(B)H1 < H2 (C) H1 = H2 (D) 上述三者都对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