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同步练习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同步练习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同步练习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同步练习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同步练习教科版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祖国积

备受欺凌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神农力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时代,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1.2012年的中国春节,全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有组织地举办了红红火火的大型“欢乐春节”活动。300多项由中国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2012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被中国春节的欢乐所感染!2012年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春节的欢乐与祥和,展示和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和其独特魅力。悠久的中华文化是由()

A.历代英雄豪杰和领袖人物共同创造出来的

B.历代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C.历代有知识、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出来的

D.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的

解析:本题考查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知识点。解答本题,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采用优选法直接选出即可。

答案:D

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我国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解析:本题通过马克思的话考查中华文化曾领先于世界这一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代表着中华文化,“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据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3.“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这首诗说明()

A.我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人类活动的区域

C.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

D.我国是最早有文字可考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结合历史知识,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不是唯一。B、D两项排除,C项仅仅突出文明古国,没有体现最早,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4年是鸦片战争174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154周年。回顾百年屈辱历史,近代导致中国备受屈辱的原因有()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闭关锁国”造成国家的落后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④中国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原因: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排除说法错误的④。

答案:B

5.观察漫画《弘扬传统文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说明了什么?

(2)请你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答案:(1)漫画说明了党和国家重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到从孩子抓起,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2)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九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途径(程序)?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3.人们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6.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并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二、依法治国 9.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10.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性)?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11.依法治国的要求(括号内是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1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13.为什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公民应该怎样做(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5.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的作用):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_教案教学设计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重点读准“祁黄羊中军尉晋悼公解狐压根儿落下了毛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以课文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支点,通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祁黄羊中军尉征伐落下毛病 晋悼公准许辞职合适接替推荐举荐郑重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1、纠正不准的读音;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师: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师: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师: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师: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师: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期末测试1

郴州苏仙中学2010年下期九年级期终考试试卷 思想品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 ?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纷纷派遣使者和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但近代中国却 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成为其蹂躏的对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长期独领风骚 ②落后就会挨打,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中 国为推动世界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过突出贡献 ④圭寸建皇帝穷兵黩武导致战争灾难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句子有(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 .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政治处藏族民警拉巴东周在地震中失去外婆和儿子。他强忍悲 痛,五天五夜没有回家,和战友们救援、抢险、维持秩序,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小家为 大家,展示了一位好民警、好干部的品德和风采。这说明了他( ) ①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国家利益的真挚情感 ②为国分忧、勇于奉献的精神 ③舍 小家、为大家的精神④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在我国现阶段,我们所建设的小康的奋斗目标是指( ) A. 不愁温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总体小康 B. 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在 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 C. 只要所有老百姓富裕就好的全面富裕小康 D. 经济翻两番,收入超八千 5. “ 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揭晓。陈光标获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 称号。此次入榜慈善家121位,共计捐赠18.84亿元;入榜慈善企业899家,共计捐赠117.95 亿元。这表明() A. 每个人必须合法生财 B. 扶贫济困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C. 越来越多的人回报社会,“富而思源” D. 企业家们不断锐意进取,“富而思进” 6. “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费少一点;孩子学费 降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 ”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与人口众多的矛盾 B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矛盾 D .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7. 中国南车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断挑战世界速度的 发展之路。该公司依靠技术创新不仅使中国高速铁路机动车组拥有了 “中国心”和“中国脑”, 而且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更多的产品订单。 可见,该公司在逆境中依 然保持高增长的法宝是() A. 广大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B. 坚持创新,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 C .坚持诚实守信,完善售后服务 D .重视职业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 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把“蛋糕”分好就要( )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 同富裕 ③坚持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 ④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促进社会 名姓级班 级年 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完整版)苏教版政治九年级全一册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全一册 考点33.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亲近、服务社会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离不开社会。因为:①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②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2)社会离不开个人。因为: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②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青少年应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1)亲近社会必须:①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②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③善于明辨是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2)服务社会要:①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②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考点34.知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 (1)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2)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激励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35.了解挫折对个人的影响,知道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 1.挫折对个人的影响: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给人以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挫折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挫折。 2.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 (1)认知调整训练。如:确立奋斗目标;树立自信;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找准基点,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等。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 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 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改革创新推 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2015新六年级美术下册《三百六十行》教学设计_苏少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2)、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六、布置下节课工具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3、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九年级政治 全一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

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3.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4.让学生了解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5.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 6.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教材分析 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思想品德课程应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学习人类文化所必需的基础。因此将本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首先引导学生回溯中国历史的长河,领略祖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初步感受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百年屈辱的诉说、不断抗争的记录,让学生了解历史,从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上一课的自然延伸,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然就转接到对青少年学子的期望。本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能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本单元建议教学8课时。 单元主题前后联系 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方面,本单元是七年级《情感世界》的主题延续,也是对八年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深化;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单元更是与各册诸多单元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如七年级《在分数的背后》《共同的责任》中,涉及了责任感的问题,八年级将责任问题提升,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将这些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从七年级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一直到九年级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都贯穿了理想教育,本单元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 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认识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等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懂得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的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4.懂得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

九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篇一:初中初三思想品德政治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理解国策 第一部分:单元分析 一、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九年级内容的总起,是学习其他单元内容的基础。它围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讲述了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一些 重大问题。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根本任 务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 济制度有什么特点?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战略和国策?这些 都是当代青少年渴望知道且必须知道的问题,它反映现实,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为九年级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施展才干做好准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本单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材料,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教材,在 全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三课内容。 第一课,对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 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进行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更加深刻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第二课,对我国现行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分析,是上一课内容的延伸,也为下一课作铺垫。包括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第三课包括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 定的,也是与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具体说明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的必要性与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对应的课标依据是: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3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and Macau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

加强。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明珠”指的是哪里?(生:——香港) (师)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活动一:港澳一游 (师):首先我们有请xx同学,带大家一起到香港、澳门去游览一番。 学生展示《港澳一游》课件,先向大家简单介绍香港、澳门情况,然后主持港澳地理知识抢答。

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

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 识点 知识点 1.教学内容分析: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是知识性最弱、情感性最强的一课。 2.学情分析: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3.重、难点的确立: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爱国者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课后练习 1.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有( ) A.只有出生于国难危亡之际,才能有所作为 B.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才 C.只有多吃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D.振兴中华,必须要树立忧患意识 2.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我的心里始终有三件大事放不下:让孩子上得起学,让农民看得起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温总理的三个放不下从一个侧面表明( ) A、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B、我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C、我国应加快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D、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发展非常缓慢

【K12学习】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历史的足迹 .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的体现。 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中

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3.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二、历史的昭示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表现。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著称于世。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 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 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minzhu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九年级政治 问题知识归纳 教科版

问题知识归纳 一、法律问题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强制力 2、我国法律的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⑴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⑵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 6、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公平和正义的象征是:法律) (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8、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1)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小,没有违反刑法的违法行为。(2)犯罪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严重违法行为)关系: A、不同点:二者所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B、相同点: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不同的危害,都会受到 法律的惩处。 C、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溶化成犯罪。 9、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10、我们身边的诱惑:黄、赌、毒、邪教 11、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1)能辨别不良诱惑,理智地拒绝。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12、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避免违法犯罪,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13、依法治国要求我们:①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②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③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二、权利问题 一、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有序的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是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二、受教育权 三、经济权利 四、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⑴未成年人的含义: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是未成年人 ⑵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⑶未成年人保护的种类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中学生怎样同违法犯罪分子智斗? 第一.设法稳住歹徒 第二.记住歹徒的相貌(与一般人不一样独特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 第三.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五、中学生要正确行使监督权 ⑴我国建立的监督制度有:人大代表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 ⑵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 ①面谈、打电话②写信、发电子邮件 ③向人民代表反映④通过新闻媒体转达 ⑶行使监督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行为: 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 六、消费者需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树立消费者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拨打12315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③向工商部门投诉。④向新闻媒体披露。 ⑤根据与经营者签订的仲裁协议请仲裁机构仲裁⑥向法院起诉 三、国情问题 1、我国的基本国情 ⑴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总体还比较低,而且发展还不平衡,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资源国情:总量大,种类齐,人均占有量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基本路线 ⑴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⑵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4)基本路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国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6、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 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 摇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 前提 9、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四、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 速度加快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

(2020最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考点总结

(2020最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考点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考点总结 第一课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 一、(文化多样性)(一)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表现?P7(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P7~8)★(三)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P8~9)如何看待文化差异及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后两点是做法)(四)中国文化对的影响(P35)(2018.10④)(五)为什 么要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文明?(P37~39)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文明?(P37~39)如何学习人类文明成果?(中华文化如何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一)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表现?P7 1.原因: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和情感; 2.表现: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P7~8)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三)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P8~9)如何看待文化差异及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后 两点是做法)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要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宣传并弘扬本民族的文化,既不能盲目崇拜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自大,一味排斥。(补充到P9) (四)中国文化对的影响(P35) 文化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2018.10④) (五)为什么要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文明?(P37~39)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1)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明的内涵) (2)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

历史教学设计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自我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 2 - 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锦____ 前程牛郎____ 女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花拳____腿 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一)丝绸之路 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同学们充

九年级政治基础知识练习题 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是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一部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 2、西方国家曾经把强盛的中国称为“______________”。世界各国曾纷纷派遣全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破坏我国的_______________,侵犯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的祖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 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明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充分证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当代中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0、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树立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国共产党员是________________的先锋队,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锋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 1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7、面对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应怎样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