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王 铖,男,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910431172@https://www.doczj.com/doc/d02472268.html, 王 铖1 综述,李红建1,2 审校(新疆医科大学1.研究生学院,2.第五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01)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炎症;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4.030

高血压病影响到全球数十亿人口,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更是多达2.9亿。高血压会引起血管重塑和

心肌纤维化,从而使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

重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远远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大

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和靶器官

损害与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联。NLR 是白

细胞的两个亚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之

比,可作为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炎症标

志物,其中,中性粒细胞可以反映人体的炎症状况,

通过增强促进氧化剂和凝血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

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聚集[1]。淋巴细胞的减少,与生理应激有密切关系,反映了生理压力增加等健

康状况的变化[2]。NLR 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免疫途径(炎症与应激反应),反映了机体内中性粒细胞与

淋巴细胞的平衡,易获取且趋于稳定,对高血压的发

病预警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高血压与NLR 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热

点,现将NLR 与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长期血压的升高,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让动脉壁承受着较高的压力,使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壁内,并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及炎症反应,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程度决定着动脉壁承受的压力,也与血管壁内的慢性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刘建峰等[3]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NLR 差异显著(2.15±0.97vs 1.39±0.44,P <0.05),与高血压病1级比较,2级的NLR 明显增高(1.90±0.78vs 2.25±0.88,P <0.05),高血压病3级NLR

(2.91±1.29)明显高于1、2级(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NLR 与收缩压SBP 及血压分级呈正相关(r 分别为0.363,0.320,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LR 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石晶晶等[4]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增加和淋巴细胞减少与脉压增加有关,脉压的增加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NLR 可较好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是以脉压大为特点,Pusuroglu 等[5]研究显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 高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的人群,且高的中性粒细胞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老年患者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反射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出现收缩峰延迟压力波峰,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从而加速了血管壁内的炎症反应

,故在老年患者的降压治疗中,降低收缩压可延缓血管内炎症反应的发展,

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小化

。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较白天明显降低,全天血压呈杓

型改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合征(SAHS)时,会出现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

破坏,缺氧会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

加,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氧化应激,加速血管壁内

炎症反应,同时睡眠结构破坏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让夜间血压明显上升(全天血压变化呈非杓型),使

血管一直处于高压力状态,也加速了血管壁的炎症

反应。有研究发现,非杓型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6]。Demir 等[7]研究证实

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NLR 水平要明显高于杓型

高血压患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和单

核细胞计数都升高,且NLR 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NLR 可作为非杓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Sunbul ·

194·右江医学2018年第46卷第4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8,Vol.46No.4

吞噬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白细胞(WBC):包括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小吞噬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因此,三者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为白细胞里面的两种不同细胞。 1.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的功能:①吞噬消化作用: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2.靶细胞即目标细胞,为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目标。 靶细胞的前身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如HIV病毒)后即成为免疫系统能识别并之产生免疫应答的靶细胞。 靶器官也同样意思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3%,含有较少的细胞质和一个较大的细胞核。寿命最短的淋巴细胞可存活几个小时,最长的可达数年。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在功能上T 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1)T细胞T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40%~60%,T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具有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作用。 (2)B细胞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0%~30%,当B细胞初次与某一抗原接触而被致敏后,一部分B细胞将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即抗体,释放入血液中;另一部分发展成为记忆B细胞,寿命可长达一年以上且保持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能被迅速激活为特异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后所表达的抗原特异性受体,称为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据估计一个B细胞膜上约含有104~105个BCR。 (3)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NK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它具有T细胞和B细胞所不具备的特征。NK能识别并攻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任何膜表面发生变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或受到病毒攻击的细胞。NK与靶细胞膜相接触时,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靶细胞膜穿孔,并最终将膜分解。参考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 (2007-04-16 18:37:47) 分类:医海无涯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白细胞 白血球,或称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除白血球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 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 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1~0.04,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 0.3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 二、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搞原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522 Chin J Hemorh.2012;22(3)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12.03.057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 应用价值 李 斌,张周良,杨珍珍,张惠中*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临床实验与检验、输血科,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6例呼吸科发热待查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NLR;并连续进行痰培养及血培养。结果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WBC、Neu无显著性差异(P>0.05),Lym、NLR有显著性差异(P<0.01)。N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各组最高(74%、62%、66%、71%);Lym(62%、59%、60%、61%);WBC(48%、53%、51%、51%);Neu(43%、57%、50%、50%)。NCR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06);Lym(0.530);WBC(0.487);Neu(0.324)。结论 NLR对早期预测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预测;细菌感染 中图法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12)03-0522-03 The Value of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 Ratio in th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LI Bin,ZHANG Zhou-liang,YANG Zhen-zhen,ZHANG Hui-zh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angdu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 ratio(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 as a predictor of bacteremia in the respiratory infections.Methods 1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were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for testing the blood routine,and recording the total count of white blood cells,neutrophils,lymphocyte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NLR,sputum culture and blood culture consecutivily.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were dete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lymphocyte count and NLR(P<0.01),but not regarding WBC count and neutrophil count(P>0.05).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highest for the NLR(74%,62%,66% and 71%,respectively);Lym(62%,59%,60% and 61%,respectively);WBC(48%,53%,51% and 51%,respectively);Neu(43%,57%,50% and 50%,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highest for the NLR(0.706;confidence interval:0.611~0.800);lymphocyte count(0.530;0.424~0.636);WBC(0.487;0.380~0.595);neutrophil count(0.324;0.227~0.422).Conclusion NLR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respiratory bacterial infections are better than routine parameters like WBC count,neutrophil count,and lymphocyte count. Key words:neutrophil count;lymphocyte count;ratio;predictor;bacterial infection 收稿日期:2012-05-22 作者简介:李斌(1972-),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 *通讯作者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呈现无色或者极浅的淡红色的特有颗粒。它的细胞核是杆状或者是2-5分叶状,叶之间有细丝相连着。中性粒细胞是来源于骨髓,胞浆内也会含有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含有丰富的酶类。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跟其有关,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的功效。那中性粒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的百分比大概是在0.40-0.75之间,也就是40%-75%之间。而中性细胞绝对值是(1.80-6.30)*109/L.,根据这两项指标看中性粒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就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不然有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身体。 当细菌入侵我们人体时,中性粒细胞会最先出现,在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要看白细胞的是否低于正常值,还要去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的计数较高时,表面单纯受到细菌的感染,若如果是淋巴细胞百分比高的话则表明是病毒感染,而如果是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时,就表明病毒和细菌都受到感染。 中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那么大家知道中性粒细胞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机体抵御细菌病毒的病原体。若有化脓性的细菌入侵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或者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就会被细菌入侵部位或者炎症部位的趋化性物质所吸引过来。它们形成的细胞毒能够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另外中性粒细胞的能量是从糖酵解获得的,因此即使是肿胀及缺氧的情况下也能存货。 中性粒细胞内有很多溶酶体酶,可以分解细胞内的细菌或者组织碎片。它会将入侵的细菌包围在一个局部,然后再消灭,这样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进一步在体内扩散。但是中性粒细胞在解体时,释放的溶酶体酶类将会溶解周围的组织而导致脓肿。 另外中性粒细胞中的细胞膜还会释放出花生四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酶作用下会释放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的旁分泌激素物质,可以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也会造成炎症反应和疼痛,并会使血液凝固受到影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王 铖,男,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910431172@https://www.doczj.com/doc/d02472268.html, 王 铖1 综述,李红建1,2 审校(新疆医科大学1.研究生学院,2.第五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01)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炎症;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4.030 高血压病影响到全球数十亿人口,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更是多达2.9亿。高血压会引起血管重塑和 心肌纤维化,从而使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 重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远远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大 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和靶器官 损害与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联。NLR 是白 细胞的两个亚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之 比,可作为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炎症标 志物,其中,中性粒细胞可以反映人体的炎症状况, 通过增强促进氧化剂和凝血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 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聚集[1]。淋巴细胞的减少,与生理应激有密切关系,反映了生理压力增加等健 康状况的变化[2]。NLR 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免疫途径(炎症与应激反应),反映了机体内中性粒细胞与 淋巴细胞的平衡,易获取且趋于稳定,对高血压的发 病预警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高血压与NLR 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热 点,现将NLR 与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长期血压的升高,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让动脉壁承受着较高的压力,使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壁内,并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及炎症反应,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程度决定着动脉壁承受的压力,也与血管壁内的慢性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刘建峰等[3]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NLR 差异显著(2.15±0.97vs 1.39±0.44,P <0.05),与高血压病1级比较,2级的NLR 明显增高(1.90±0.78vs 2.25±0.88,P <0.05),高血压病3级NLR (2.91±1.29)明显高于1、2级(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NLR 与收缩压SBP 及血压分级呈正相关(r 分别为0.363,0.320,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LR 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石晶晶等[4]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增加和淋巴细胞减少与脉压增加有关,脉压的增加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NLR 可较好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是以脉压大为特点,Pusuroglu 等[5]研究显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 高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的人群,且高的中性粒细胞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老年患者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反射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出现收缩峰延迟压力波峰,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从而加速了血管壁内的炎症反应 ,故在老年患者的降压治疗中,降低收缩压可延缓血管内炎症反应的发展, 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小化 。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较白天明显降低,全天血压呈杓 型改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合征(SAHS)时,会出现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 破坏,缺氧会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 加,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氧化应激,加速血管壁内 炎症反应,同时睡眠结构破坏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让夜间血压明显上升(全天血压变化呈非杓型),使 血管一直处于高压力状态,也加速了血管壁的炎症 反应。有研究发现,非杓型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6]。Demir 等[7]研究证实 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NLR 水平要明显高于杓型 高血压患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和单 核细胞计数都升高,且NLR 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NLR 可作为非杓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Sunbul · 194·右江医学2018年第46卷第4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8,Vol.46No.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