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上哪有树缠藤

世上哪有树缠藤

世上哪有树缠藤
世上哪有树缠藤

赏析《世上哪有树缠藤》

——浅谈广西山歌文化发展

摘要:《世上哪有树缠藤》是音乐风光电影《刘三姐》中最经典的对唱之一。这段由著名作曲家雷振帮和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联袂打造的“壮族情歌”。这首广西爱情山歌充满含蓄,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男女情歌对唱,互相传递了彼此之间的美好情谊,“相守百年”爱的盟誓,成就了“壮族歌仙”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佳话。在美妙的山歌回荡在耳际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广西山歌文化的认识、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及提出对广西山歌歌曲发展的建议。

关键字:壮族山歌刘三姐爱情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

歌词:

《世上哪有树缠藤》

作词:乔羽作曲:雷振邦

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世上哪见树啊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哎枉过一春啊又一春

竹子当啊收你不收啊笋子当留你呀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哎空留两手啊捡忧愁

连就连哎我俩结交定百年哪

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啊等三年

1.山歌赏析

在《印象.刘三姐》电影中,刘三姐跟阿牛哥逃过了财主莫怀仁地追杀,两人泛舟在秀美如画的漓江上,刘三姐便唱了这首壮族山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呼唤另一颗深爱自己的心。是对勇气不足的阿牛的一种含蓄的鼓励和期盼,在这种鼓励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许下海誓山盟的爱情诺言。

(1)在歌词方面

歌词很有哲理而又不失通俗,充满了含蓄而又不失明了,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思绪,让人展开美好的联想。以藤和树的缠绕,非常巧妙地用在男女关系上,道出了在爱情的表达上,谁应该是主动的一方。

(2)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

除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外,刘三姐的唱段中,还调动了拈连、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在此她把抽象的忧愁表现为有重量、有形状的具体可感的物件,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很有一种调侃的意味。排比句的使用也特别有表现力,“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排比下来,让人分明感觉到她对男方该当不当的嗔怨,她对男方主动表达爱情并共接连理的渴望。这些细节也更凸显出刘三姐的机智风趣,也非常切合其声气口吻。总之,刘三姐的表情达意既含蓄又明白,既矜持又率性,既严肃又俏皮,既具体生动又意味深长,充满智慧和力量。

(3)在情意表达方面

“对歌”是壮族山歌最主要的形式,可以说,《世上哪有树缠藤》是真正充足意义上的情歌对唱。就像抛接“绣球”那样,是有互动的。刘三姐的款款递送心曲,直接引起了阿牛的热烈回应,并发下了”结交订百年“的盟誓。这一唱一和,形成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

(4)在节律上方面

柔缓和急促的对比。本首对唱,女歌部分采用的四句七字句为一首的民歌体。而男歌部分采用的是三字头加三句七字句为一首的歌体。由于男女歌体形制的不同,造成了明显的节奏上的变化和对比。女方相对徐缓,由“连就连”接续的男方唱词明显急促。这样形成了节律上的变化和对比。

(5)在表达方面

含蓄与热烈的对比。在表达上,女歌部分通篇的比兴,委婉含蓄,而阿牛的应和非常直白,是完全的直抒胸臆,“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这是最热烈的盟誓。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刘三姐的绣球左虚右晃,最终嘭嘭命中目标。阿牛一度被抑制的激情像春江水一般涌动。于是一对有情人心心相印,在爱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6)在性格上方面

灵活与憨直的对比。这一唱一和,男女性格亦凸现出来。女子灵活,在爱的表达上懂得迂回婉转;男子憨直,掏心掏肺,一条道上走到黑。他最后还来了一个老实得迸发无限喜感的收煞:“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用这样具体可感的方式极言“相伴永远”的坚定信念。如此的两相对比,使得这段对唱意趣盎然,形成了喜剧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这段对唱恰似“绣球”的一抛一接,女子抛得神奇,男子接得有力,他们互相传递彼此的情意。这一抛一接达成了心灵的契合,达成了“相守百年”爱的盟誓,成就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爱情佳话。

2.浅谈广西山歌文化

(1)广西山歌文化的概况

印象刘三姐已经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壮乡广西是刘三姐的家乡。那个歌声清脆如夜莺,优美动人的美丽歌仙刘三姐在云雾缭绕的漓江三水中的,相信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早已印记

了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及那余音绕梁的歌声。全国人民记住了刘三姐,同时也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广西,一个素有“歌海“之称的民歌之乡。无论是广西壮族的山歌、那坡的“黑衣壮”以及南宁本土特色文化,例如:邕剧和粤剧等都给游客们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壮族民歌反应了广西壮族独特的文化及精神,是壮族婚姻、宗教、信仰、知识、道德、文学、艺术、审美、风俗习惯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现,其发展、变迁与壮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

(2)广西山歌特色的原因

①独特的审美志趣

广西少数民族爱唱山歌,爱听山歌,爱传山歌,把山歌当做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就有,在唐宋以来的典籍中关于壮族“嗜歌如命”的记载屡见不鲜。

②音韵发达

就拿壮族歌曲举个例子,壮族歌曲是最独特的山歌品种。壮语共有八个声调,比汉语的四声多了一倍。山歌是讲究平仄押韵的,由于壮语音韵发达,壮族山歌的韵律就很丰富。

③长期交流,取长补短

广西四周与广东、湖南、贵川、云南、越南等省及国家交界接壤,边境和边界的歌圩相当活跃。经过交融,使广西山歌既有本民族的特色,又包容与吸收周边地区的韵味,形式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

(3)现代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化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更上一层楼。以前,常常会在村口的大树下听到老人们高歌几首山歌,饭后的娱乐更少不了来一首山歌打发时间以充实平凡的生活。在田间的小路上,也时常听到农民伯伯小哼几句。现如今,电视普及了,人们大多数闭门不出而在家看电视上网等。乡村聚在一起的习惯渐渐消失,欢声笑语的日子也逐渐逝去。年轻人更是对民歌毫无兴趣,一开口便是周杰伦、蔡依林等的歌曲。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来唱自己的民族歌曲,风格异迥。歌听不懂,观众不喜欢,因此造成语言的障碍,从而使本地歌曲无法宣传出去,渐渐的就造成了山歌市场的萎靡。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山歌受到一时的冷遇。电视、电影、录像、舞厅、歌厅、洋节目、洋礼仪等文化的普及和渗透,严重地冲击了歌圩这充满人情、人性的和谐功能。近30年来,广西800多个传统歌圩基本消失。电话、手机、短信代替了以歌传情的传统手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价值观的转变,民间自发的山歌活动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报酬性山歌演唱。以前无论是节日歌圩和红白喜事的歌堂,歌手们都是本着自愿义务,以自娱娱人的原则去唱山歌,而现在必须有一定的报酬他们才出门。此外,由于打工潮的影响,壮族歌手出现断代。大量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广大农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举家出走,关门闭户。这样一来,乡间人烟稀少,鸡犬之声零落,山歌无人唱,歌

师无处传,山歌后继无人。

2007年,广西歌圩文化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是要保护好这个项目,除了国家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之外,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歌师的组织、歌手的队伍、歌圩的恢复、歌会的活动、经费的来源、观念的转变、传承的措施等。面对种种问题,难免令人忧虑。

山歌是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民族的审美花园,是民族的团结纽带。政府对山歌的支持和关心是保护山歌的一个很好的措施。所以每年的歌节活动,由政府主持,从农村转向都市举行,将之与改革开放的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即以山歌搭台,由经贸唱戏。在到后来渐渐发展变成了影响广泛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将山歌(歌节)文化推向世界。南宁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实现一个双赢的文化和经济,是发展广西歌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此,还必须加强保护和发展民歌挖掘,整理民歌的“原始”,积极开展新创作的民歌,血液继续民歌。危机是民歌传唱的断奏层,歌曲文化的民族音乐人才不能被忽略,强调救援和创作的民歌,加强的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这样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使及时抢救,使民间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

(4)广西山歌发展的建议

民间音乐是一种依赖于语言传递的传统文化,而山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必要的,所以就应该从小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要有“民歌”的概念,文化和意识。有必要适度发展和教育相结合的民歌,让每个广西人通过教育了解和学习相关山歌文化、传承山歌文化。

有意识地将歌手组织化、活动制度化、歌会商业化。政府扶持,之后以歌养歌,最后以歌养人。这是发展与建设壮族山歌文化的一种前景。山歌是一种艺术,它的最初功能是娱神,后来逐步转为娱人。它的人员是个体单一的,分散脆弱的。它的活动除了政府举办的歌会之外,民间自发的歌会是没有模式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是很难走进票房市场的。面对当前的市场经济,山歌不能老当“望天田”等天落雨,不能像过去那样,政府出钱、主家出钱办歌会,歌手才来唱歌,唱完领误工补贴。而是应该把山歌作为艺术产品,推向市场。这就要求歌手们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扣响艺术市场的大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