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养猪现状知识讲解

国内外养猪现状知识讲解

国内外养猪现状知识讲解
国内外养猪现状知识讲解

国内外养猪现状

1 国外养猪业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

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

1.1种猪资源优势明显

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

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万头。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

1.2规模化养殖

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

84.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

日本的养殖户由20世纪60年代的70.2万头减少到90年代的1.9万户,户均养殖规模由5.7头增加到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93年饲养规模在29头以下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40201日元,饲养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29990日元。

丹麦的养殖模式也不断扩大,1984年养猪场有5.2万个,1994年减少到不足2.8万个,1994年存栏数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占全丹麦79.3%,其养殖数量占全丹麦的24%,100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丹麦10%,养殖数量占全丹麦54.3%。

荷兰在2000年拥有2.92万个养猪场,而2006年养猪场减少到2.12万个,平均养殖规模则不断增加,100头以下的猪场从1998年的7454减少为1701个,而饲养规模大于1000头的养猪场从1998年的1757个增加到47378个。1998年-2008年十年间,养殖母猪头数大于250头的农场从1139个增加到1746个。据报道,2009年荷兰生猪出栏数超过1万头的养猪场有136个。

总体看来,全球养猪强国的养殖规模在不断增加,猪场数量逐年减少,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养猪道路。

1.3集约化、自动化生产

美国的养猪场大多采用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猪场不设围墙,没有专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也没有饲料加工厂等。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育肥场只负责育肥、保育场只负责保育,不同养殖场的分工明确,日常管理专业性强。同时,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

养殖场内采用全自动控制的饲喂系统,定时、自动添加饲料;自动饮水系统保证猪只24小时内自由饮水,而且可向饮水内添加药物。在美国,一个饲养1200头猪的养殖场,只需要一台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将仔猪断奶头数和断奶重、配种的繁殖母畜头数、妊娠母猪的配种日期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用计算机管理整个猪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数,节约成本。

荷兰的养猪场自动化程度很高,除了30%的养殖场应用母猪自动化饲养管理系统外,大多数的养殖场都可以施行场内自主供暖、自动通风、自动饲喂。但是,产房的自动化应用难度较大。由于荷兰的人工费用高(每小时30欧元左右),所以产房的管理较为粗放,经常发生无人接产,新生仔猪死亡率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荷兰自主研发了可升降的产床,该产床的漏缝地板可以升降。母猪站立时,产床自动下降,仔猪无法进入母猪的躺卧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母猪躺卧压死仔猪;母猪躺卧后,产床自动上升,仔猪可以随意进食。

加拿大的养猪场也采用自动化的饲养方式。生产过程分为五个环节:配种、妊娠、产仔、保育和肥育,其中,产仔、保育和育肥环节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不同的生产环节都采用计算机自动喂料、饮水、清粪、自动控制舍内温湿度和通风。

1.4完善的管理制度。

美国养猪业的管理法规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都有法规可循。例如针对猪肉产品安全卫生的《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了有效执法,联邦政府有7600多名监督员,分布在6000多个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美国生猪交易市场的管理也很健全,具有多种交易方式。其中生猪期货市场对于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产者利益均起到一定作用。

荷兰的养猪场大都有一整套完善的猪群登记制度:给每头初生仔猪建立养殖档案,直到出栏。一方面可以积累必要的原始资料,为育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跟踪制度,有力的监管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有利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荷兰养殖户

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才可以从事养猪:(1)有销售订单;(2)有粪污接收者证明;(3)有生产许可证,每个许可证450欧元;(4)在制定区域建厂。

加拿大的养猪行业具有严格的卫生和防疫制度:对种猪采用PSS DNA测试,淘汰含有PSS基因的猪只;外来人员不得接近猪场;卫生消毒程序严格。通过以上措施加拿大已经消灭了猪瘟、口蹄疫和伪狂犬等疫病。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其他的猪场疫病:(1)全面推广人工授精技术;(2)采用“三点式”生产方式,仔猪、母猪和商品猪分开饲养,距离大约在3千米以上;(3)兽医定期到养殖场抽检,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的指导猪场的采取疫病防控措施。

1.5专业化、多样化经营

美国养猪业有4种成功的经营方式。分别是独自自营、合同生产、公司经营和生产合作社。独自自营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自产自营,家族(家庭)式,完全独立的经营模式,家族拥有(租赁)全部的资产,承担全部的债务,债权和收益。这种模式相对较少。合同生产是一种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双方签订合同,确定某一时间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提供固定数量的断奶仔猪。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猪场是自己的,与公司签订的代养合同也是自己的,另一种农户与公司签订了代养合同,但猪场不是自己的,而是由其他有猪场的人提供,代建或者合作。公司经营是由各自股东共同投资组成公司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养猪业之前并没有特别多特别大的养猪公司,随着养猪业发展,公司经营模式的出现,规模越来越大。猪场和猪场之间为了扩大规模优势,不断地联合兼并,一些原来并没有养猪的人或者投资机构加入了这个行业,与原有养猪的人合资组建了更大的公司等。生产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经营方式,通常不提利润只有管理人员工资。早年的养猪合作社中,会员养猪户大都是一条龙生产,后来不少合作社的养猪户共同建立母猪场,各农户就不再养母猪了,而是从公共的母猪场引进断奶小猪来养。

养猪业由副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养猪场主体规模将由1000头扩大到1万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成为新时期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养猪业大国不仅在繁育体系、

品种改良、性能测定、饲料营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还开发出相对完善的肉产品市场体系、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和服务组织,率先完成健康养殖模式的成功推广;美国、荷兰相继开发出SHOAT模型、畜禽舒适环境模型,成为世界上猪场环境应激的典型预警系统;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组织执行机构、控制处理等横向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另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正被世界多国借鉴并实施,主要体现在“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纵向管理体系,包括相关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的监测检验系统的形成等方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畜禽养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代谢及其调控、养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动物应激及其福利、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增值处理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及其检测技术等。当前国外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多学科集成和交叉研究;增强本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速度的数字化与标准化研究。

2 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2.1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高度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与完善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现代养猪生产的主要特征。虽然世界各国都能养猪,但是由于经济与环境保护以及动物福利等原因,生猪的生产主产区逐渐向饲料主产区进行转移,从而来节约饲料的运输成本。

2.2 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禁用抗生素

1986年瑞典已经开始在畜禽饲料中禁用抗生素,丹麦于2008年禁用抗生素,用于治疗用途的抗生素需要兽医师同意。欧盟在2006年规定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2.3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以及抗生素的逐渐禁用,动物的健康及疫病防控成为了养殖场的重点环节。养猪高度化发达的国家将采取更加科学化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体系。如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提供口蹄疫的接种疫苗,瑞典则规定猪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围,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围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 环太平洋、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 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黄廷华 审订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二、驯化野猪的过程;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四、我国养猪业概况;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 (2学时 )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二、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三、生长期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养猪设备的工艺水平目前已经从中级阶段向高端发展。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 从传统养殖到结合科技,再到脱离传统养殖彻底走向科技化,机械化,可以说,养猪设备的发展是促进畜牧机械积极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一、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比较 1、猪舍建筑及规划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 传统规划的600头母猪场与现代600头母猪场的建筑与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猪场猪舍栋数多,猪场占地多,建筑面积大,土建与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现代猪场猪舍栋数少,节约土地,建筑面积小,土建与设备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在传统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一般水平,每头母猪建场需要投资2万元,而采用现代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头母猪投资1.5万元。与传统设计规划比较节约投资25%。猪舍结构方面,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不利于猪的生长,浪费劳动力,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的气候调控,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1)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好的分娩栏工艺设计,对提高分娩阶段的饲养效果极为重要,是养猪生产成功的关键。 传统分娩母猪采用高床饲养。母猪和仔猪都生活在漏缝地板上,与低温潮湿的地面脱离。粪便通过漏缝地板很快落入粪沟,使仔猪减少了与粪尿接触的机会,保持了床面的清洁、卫

新整理养猪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养猪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 养殖闯出一片天 在养猪专业村——**县**镇**村,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举止稳重,头脑灵活.村里人一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他就是**镇**村民调,治保主任兼四组组长,共产党员**同志. **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但他在家并不”安分”种田.1988年春,他东挪西凑一点钱,砌了几座鸡圈,买来500只雏鸡,开始学着养鸡.提起当初养鸡的体会,**百感交集地说:”当时这样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因为家里穷,如果养鸡养砸了,就什么退路也没有了.”在这种心态下,他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每天起早贪黑,一门心思扑在养鸡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辛勤努力,当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后,**的信心更足了.1989年,**又买了”新扬州”品种雏鸡2020只回来饲养.可是,天不如人愿,由于那年养鸡市场行情不好,再加上买来的雏鸡品种质量不高,一年下来,钱没赚着,反倒贴了本,使他并不丰厚的家底受到了重创.之后他外出在沟墩镇蚕茧站工作了10年,期间买了不少养殖书籍刻苦钻研.2020年2月,**又重整旗鼓,回家继续搞养殖.不过,这次他看准市场行情,不再养鸡,而是投资2万多元新建了15间猪舍,买来80头仔猪,开始养猪.

对他来说,养猪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可他并不灰心,找来多种关于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边学边干,慢慢摸索猪的生活习性,掌握猪的生长特点.仔猪生下来什么时间打什么疫苗,生病用什么药,如何预防,如何配制饲料配方,他都虚心向养猪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老兽医请教,并结合自己以前的养鸡经验,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当年出栏肥猪300头,获纯利3万多元.养猪燃起了他新的致富希望,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怕吃苦,把学到的科学养猪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在养殖上做出一篇大文章.第二年,他又投入资金3万多元新建了20间现代化的猪舍,装上了纱窗,配制了自动饮水器,还给母猪产房安装了吊扇.由于他刻苦钻研,辛勤照料,连续几年肥猪出栏量均达600多头,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2020年,**盖起了两层崭新的小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 **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养猪致富路后,时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挂在心里.2020年4月,**当选为**村四组组长后,他更是想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靠养猪起家的,他的养猪规模在周围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他被村里人公认为[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好范文 HAO-◇好范文 HAO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养猪专家.如果哪家猪拉稀,不吃食或不肯长,他都不厌其烦,主动上门”会诊”,对症下药.市场上生猪饲料的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总是主动先试验,从中筛选出好的饲料品种,再向群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Profile of China pig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 President, China National Sw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Vice Chairman of Chia Tai Group Agro-industry Business China Area 姚民仆 Yao Minpu

目录Content 一、中国养猪业现状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二、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Mai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acing China pig industry 三、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Prospect of China pig industry

p 中国养猪业现状------基本情况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In 2008,pig inventory is 463million heads,slaughtered 609million heads,5.17%and 7.88%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previous year. 2000-2008全国生猪出栏与存栏情况单位:百万头610565612604 573 557541533519416 420 418 414 421 433 419 440 463 100 2003004005006007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出栏存栏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猪业;现状;战略与政策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位置。 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但是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市场价格波动,成本持续上涨,疾病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饲喂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向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就全国而言,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但是饲养规模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辽宁等平原农业区年出栏49头猪的分散养殖农户数量快速下降,出栏大于50头的小规模养殖农户快速增,而福建和四川受土地规模限制,50头以下的生猪饲养户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玉米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四大地区。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猪养殖业正逐步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势头,越是规模化饲养的地区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也越快,农民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保靖职中向秀媛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

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

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左应鸿1邹胜华1黄贵川2刘宗惠1 (1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重庆荣昌 402460) (2 重庆市农业局重庆 400015) 摘要:养猪业是重庆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分析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是重庆市养猪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对策 Solution on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Zuo Yinghong Zou Shenghua Abstract The pig prod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and study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asure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Key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ctually, Solution 1. 前言 重庆是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典型二元结构直辖市,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粮猪型经济结构突出,尽管畜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积极发展小家畜家禽”方针,但在当前以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猪生产仍然是全市畜牧业中的最大支柱,仍然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据较大比重,仍然是我市农村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面临市场相对饱和、外销不畅、效益下降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潜伏着我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挑战等诸多危机和隐忧。综合国内国际形势和因素来看,养猪业走产业化道路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2. 产业化现状调查 重庆市生猪产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在产加销、贸科农一体化经营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从横纵向分析来看,有发展,但发展不快,有力度,但发展不均,有探索,但效果不佳。 2.1 专业经营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够。 2000年,全市养猪专业大户发展到2814户,与1990年同比,增长56 %。但专业户规模较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见表1 表1 1998年重庆与全国生猪规模饲养情况对比表 地点年出栏50-99头年出栏100-499头年出栏500-2999头年出栏3000-9999头年出栏1万-5万头年出栏5万头以上

养猪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养猪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养猪设备的工艺水平目前已经从中级阶段向高端发展。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 从传统养殖到结合科技,再到脱离传统养殖彻底走向科技化,机械化,可以说,养猪设备的发展是促进畜牧机械积极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一、养猪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比较 1、猪舍建筑及规划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 传统规划的600头母猪场与现代600头母猪场的建筑与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猪场猪舍栋数多,猪场占地多,建筑面积大,土建与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现代猪场猪舍栋数少,节约土地,建筑面积小,土建与设备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在传统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一般水平,每头母猪建场需要投资2万元,而采用现代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头母猪投资1.5万元。与传统设计规划比较节约投资25%。猪舍结构方面,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

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不利于猪的生长,浪费劳动力,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的气候调控,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1)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好的分娩栏工艺设计,对提高分娩阶段的饲养效果极为重要,是养猪生产成功的关键。 传统分娩母猪采用高床饲养。母猪和仔猪都生活在漏缝地板上,与低温潮湿的地面脱离。粪便通过漏缝地板很快落入粪沟,使仔猪减少了与粪尿接触的机会,保持了床面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但母猪上床比较困难。钢管隔栏不能做到仔猪隔离,增加了仔猪相互感染的机会。保温箱为封闭的装置,大多设置在限位架一角,远离母猪躺卧位置,尤其距母猪乳房部位较远,不利于仔猪出生后寻找保温箱和从保温箱出来后迅速到乳房跟前。

养猪学基础——产房管理

作者:Graeme Taylor和Greg Roese, 塔姆沃斯集约化产业发展部养猪业官员 e> 新生仔猪 仔猪生出来后,先将其口、鼻上的粘液擦干净。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脐带切口上蘸上消炎药,然后再将仔猪置于仔猪区或暖床当中晾干。或者也可让较大的仔猪先哺乳一小时,然后再限制两小时。大个的仔猪第一个小时可摄取100ml以上的初乳,不会因短时间的限饲而影响生长。 弱小仔猪可留在母猪身边。关进仔猪区之前可让它们占据充足的乳头,尽情哺乳。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换句话说,除死产之外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仔猪缺乏活力或出生体重过低,从而吃不上奶,造成死亡。 出生重对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断奶前死亡率8-10%是很平常的,其中40%左右的死亡仔猪出生体重都不及1.0kg。这些弱小仔猪面临的风险最大。由于出生前母猪几乎无法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仔猪,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要摄入初乳,以便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要想仔猪存活,出生时就要将其置于温暖的环境当中,以便让它们保持身体里仅有的一点能量,并尽快找到母猪,安全地哺乳。 供暖 仔猪初生头一周的死亡率可高达20%,其中大部分不是冻死的就是压死的。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非常弱,其调节系统直到3周龄时才能发育完全。 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至40℃。仔猪出生后,体温在半个小时内就可能下降1℃,视环境条件而定。如果条件适宜,24-48小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同时,仔猪出生时体内可供随时动员的能量非常有限,出生后需及时哺乳才能维持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无法维持,仔猪就会陷入休克,进而死亡。寒冷的环境会迅速耗尽仔猪的能量储备,使仔猪衰弱,存活机会降低。 对5kg的仔猪来说,普遍认为,环境最低临界温度为29℃。随着仔猪长大,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体重10kg仔猪的环境临界最低温度是24℃。(上述为低气流速度下的温度要求)。在仔猪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母猪会感到不舒服。为了保证仔猪适宜的出生环境,产房的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8至20℃范围内。在远离母猪的仔猪区,需要给仔猪提供额外的供暖。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经过九十年代两次明显的涨落,让更多人的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加明白盲 目和冲动,使企业受到的打击更大。 在市场逐渐趋于好转时,更多人又开始犹豫了,是投资、技改,还是再观望一下。吃一堑,长一智,人之本能,为避免养猪业再出现大的波折,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必要与同行进行有关养猪业发展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存栏数下降。经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的洗礼,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猪场倒闭,农村散养户因养猪不赚钱而宰杀了一批母猪,使目前母猪群体减少,商品猪存栏减少。同期比较,较1998年下降10%左右。全国规模猪场的存栏量占整个存栏量不到1%。 2.原料价格同样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猪粮比价是说明盈 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成本控制得越好,技术水平越高,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近期国家对进口原料的宏观调控,将有助于大家渡过难关。 3.投资心理更趋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前均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可行性报告,在选择是生产种猪还是商品猪,是供内需还是 出口,是深加工还是卖活体均比较慎重。在投入技术改造、开发和完善销售体系方面也做 了大量的工作。 4.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识。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优势,激活国内市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使养猪生产者和猪肉消费者均获利。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放心肉)。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是强制执行, 可见这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长时间内会有收益。 5.产、供、销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将使卖猪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很多省市都有经营较好的 肉联加工厂、火腿肠加工厂(公司)与农户联合,这样一方面农户销售收入得到了保障,另 一方面,技术方面也有大公司的支持,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增强了。 6.西部大开发将拉动西部各省市的消费。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在资金、种猪、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西部。西部经济的发展将改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形式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所以养猪业是 大有可为的。 7.行业协会的规范将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在一些省市成立了养猪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对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秩序起到指导作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行业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还担起了技术推广、种猪推广、经验交流等任务。

养猪必知的知识点

养猪必知的知识点 1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 2使用抗生素的目标是不再使用抗生素,使用疫苗的目标是不再使用疫苗 3养猪并不存在什么高科技 4最重要的是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5中国的劳动力用之不竭 6越是科学的饲养方式越是简单的。 7很多猪场因为待遇低没人愿意干或者干不长久或者没有工作情绪,只好雇佣老弱病残的员工或者用自己的亲戚,结果因为不懂饲养,很多相对有“经验”的人又比较倔强,而雇佣外人做厂长又管不了内部员工。结果猪场到处是漏洞。 8一件简单的事,一个猪场母猪舍因为换了一个岁数大点的员工,本来10分钟的喂料时间延长到30分钟,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出现气喘病。究其原因是因为猪应激过大。 9猪粮比价5.5:1和每头生猪的利润作为参数,仔猪与白条肉价之比0.7:1、生猪存栏量4.1亿头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低于4100万头等作为辅助参考 10添加磷酸型酸化剂和乳酸型酸化剂可显著增加仔猪日采食量、日增重,改善饲料消化率,减低腹泻率。0.3%乳酸型酸化剂效果最佳。

11母猪终身生产力的潜力为80-90头断奶仔猪的水平。 12由于现代母猪瘦肉率更高,产仔更多,其每天摄入的能量和赖氨酸也有必要增加。 寡聚糖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包括出生重,断奶重,缩短断奶到发情间隔。是取代抗生素的低公害,低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13饲料中适当添加酶可以分解一些谷物的纤维素种皮,释放3%-5%的额外能量。a-半乳糖苷酶可以降低豆粕中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每千克饲粮的消化能可提高0.4-0.7 兆焦。 14教槽料直径400-500微米,育肥猪为700-800微米,成年母猪和公猪1000微米。 10-14日龄仔猪生长开始超过母猪泌乳能力。 15青年母猪首次配种体重在125-145kg,p2背标厚度为18-20mm,5胎次的生产性能可达到最佳。连续5胎次的产仔数差异达9头,相当于多产一胎。 16首次配种体重与p2背标厚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7最为三大“绿色添加剂”之一的复合酶制剂,添加量达0.3%以上,即可显著提高断奶猪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中最佳添加水平为0.5%。 181-2岁的公猪,每周采精量可达510亿-1500亿个精子或足够制备21-40份人工授精用精液。

猪生产学

猪生产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两次。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24小时再配一次,育种场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增加产仔数,又不会混乱血统关系。 2、育成猪: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仔猪。 3、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 4、检定公猪:指12月龄左右从初配开始至第一批与配母猪产仔断奶阶段的公猪。 检定母猪:指从初配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 5、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眼肌宽度(㎝)×眼肌厚度(㎝)×0.7 6、后备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猪。 7、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0分钟各配一次。实践证明,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采用双重配种产仔数可比单次配种提高10%~40%,从而提高了断乳窝重。 8、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9、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成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10、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11、饲料转化率(料肉比):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要的饲料来表示。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12、轮回杂交:指由两个或三个品种(系)轮流参加杂交,轮回杂种中部分母猪留作种用,参加下一次轮回杂交,其余杂种均作为商品育肥猪。 13、短期优饲:是指生产上为提高种母畜的排卵数,而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给予其较高能量水平的日粮(一般在维持能量基础上提高30~100%),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14、人工辅助交配:先把母猪赶入交配地点,后赶进公猪,待公猪爬跨母猪时,配种员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使阴茎顺利插入阴户中。 15、一次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其中一次断奶法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使用。 16、分批断奶法:在母猪断奶前数日先从窝中取走一部分个体大的仔猪,剩下的个体小的仔猪数日后再行断奶,以便仔猪获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断奶体重。 17、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开始控制哺乳次数,第一天让仔猪哺乳4~5次,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使母猪和仔猪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最后到断奶日期再把母猪隔离出去。 18、隔离式早期断奶法(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国家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国家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国家,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国家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环太平洋国家、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讲稿

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讲稿(一) 农户养猪的基本措施 宜宾美来养殖公司贾泽凡 怎样养猪才快大、无病或少病,经济效益高,这是广大农村养猪户的追求。因此要把科学养猪的技术向广大农户传授,使他们不但学到养猪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相信了科学技术,懂得高投入高产出的道理,敢于、也舍得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来养猪,如选养高质量的猪苗,喂高效、质量好的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定期给猪打预防针、驱虫、洗刷、消毒;猪舍、猪身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舒适,冬天不寒冷,夏天不受热。要做到这些,当然要投入一定资金(成本),但产出(得到的回报)往往大大超过投入。所以“四改一添”是农家养猪基本措施。 一、改品种,选养杂交猪 养猪学认为“养猪快大三关键,一种、二料、三管理。”猪种是第一关键,是养猪快大的基础。同一饲养水平(条件),猪种好,饲养起来大得快、效益高;相反,猪种不好,大得慢、效益低。因此,在增加收入为主的养猪生产中,必须利用具有产肉性能好、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体重、瘦肉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两品种杂交猪(二元猪)比纯种猪多增重15-20%;三品种杂交猪(三元猪)比二品种杂交猪好,比纯种猪更好,增重率提高30%以上。因此,农户养猪以三品种杂交猪效益最好。 二、改圈舍,创环境 要有良好的猪生长环境,关键在于猪舍的结构与饲养设备。科学技术包含着设施。所以要做好猪舍的改造,增加设备设施,保持通风干燥,做到夏季能降温,冬季能保暖。猪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26℃,低于20℃增重慢,仔猪低于4℃就容易得胃肠道的疾病;高于26℃,增重也慢;超过37℃,不但不增重,体重还要下降;超过39℃,生命就有危险。实践证明,猪舍最好是座北朝南,偏东16°,屋顶最好用4层(瓦片、隔热层、保温层、木板),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猪舍内还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创良好环境,提高养猪效益。 三、改饲料,应用饲养标准 饲料是养猪学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作用于饲养成本,因此只有科学地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广大农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单一饲料”这套古老的方法来养猪,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配合饲料,但是饲养者都没有实行标准化饲养,降低了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群居行为:群体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公斤后,停食24h(不停水)的空腹体重。 3、眼肌面积: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4、系水力:值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5、肌肉大理石文: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6、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奶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也可用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 7、断奶窝重: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 8、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9、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10、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趾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 11、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12、总产仔数:指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 13、产活仔数: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14、初产日龄:指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15、初生重:指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16、出生窝重: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17、存活率: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 18、配套系: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19、假死:有的仔猪产下后呼吸停止,但心脏仍在跳动,称为假死。 20、产仔间隔:母畜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畜2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 21、育种值:影响表型值的各项因素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可以遗传,故称为育种值。 22、选择反应:选择所引起的群体表型值均数的变化称为选择反应。 23、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24、断奶仔猪: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25、育成猪:指70日龄至4月龄留种用的猪。 26、后备公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公猪。 27、后备母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28、种公猪:凡已参加配种的公猪均称为种公猪。 29、初产母猪:指生产第一胎仔猪的青年母猪。 30、经产母猪:指生产两胎和两胎以上的母猪。 31、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32、空怀母猪:指仔猪断奶后至再次妊娠前的母猪。 33、妊娠母猪:指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前的母猪。 34、哺乳母猪: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前的母猪。 35、SPF猪:无特定病原猪。是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

国内外养猪现状

1 国外养猪业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 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 1.1种猪资源优势明显

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 万头。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 1.2规模化养殖 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 84.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 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 日本的养殖户由20世纪60年代的70.2万头减少到90年代的1.9万户,户均养殖规模由5.7头增加到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93年饲养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