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思考概要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思考概要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思考概要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思考概要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思考

〔摘要〕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已成为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埋下了巨大的社会危机隐患。究其根源,既有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又有现行体制下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的因素;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又有地方“政绩工程”和管理缺位的促动。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切实做大地方财政“蛋糕”,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范围,规范财政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和激励机制。〔关键词〕政府债务;风险隐患;财政体制;责任机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并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澄清债务家底,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是贯彻实施“与时俱进,后发赶超”战略,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对湘中某市的调查,就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出路谈点粗浅的看法和思考。一、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表现所谓政府债务,是指各级党政群团机关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公益事业部门直接举借或担保、需以财政收入或拨款为还款来源的各项欠款,但不包括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项目和自行筹资、自行还贷及以自有资产(经营收入)为还款来源的欠款。截止2004年底,该市政府债务累计达413937 .19万元,相当于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 .9倍。其中市本级59733 .66万元,县市区354203. 53万元,负债最多的某县达93250万元,最少的也有49504万元。(一)债务构成情况。按债务用途分,用于发放工资41720万元,占10 08%;政权机关建设13179. 94万元,占3. 17%;城市建设88591 .14万元,占21. 5%;科文支出34738 .18万元,占8 .39%;交通支出1782万元,占4 .3%;医疗卫生支出6960万元,占1 .7%;其它支出175029 28万元,占42 .3%.

按举债项目分,外债(主要是世行贷款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12333. 19万元,占2 .98%;国内债务401604万元,占97 .02%. 按举债部门分,各级政府举债293394万元,占70 .9%;财政举债17973. 2万元,占4 .34%;政府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举债85754 .54万元,占20 .7%;政府所属公益事业部门(企业)举债43406 9万元,占10 .49%.按偿还期限分,一年以下80700. 94万元,占19 .4%;1-3年72352 .44万元,占17. 5%;3-10年184495 .56万元,占44. 6%;10-20年51831 .66万元,占12 .5%;20年以上1589. 25万元,占0 .38%. (二)几点统计结论。客观地说,适度的政府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破坏了地方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1)政府债务已成为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呈现失控趋势。从全市来看,不仅国家、省级贫困县市大量欠债,而且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也负债沉重;不仅各级政府举债,而且政府各部门和部分履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公益事业部门也随意大量举债;不仅市县政府举债,而且乡镇办事处也普遍举债。可以说,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债务举借行为已呈现严重失控状态。(2)债务包袱十分沉重,偿债压力巨大。截止2004年底,该市政府债务总额相当于2004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 .9倍,约占2004年全市GDP的15.72%.按该市410万人口计算,人平负债1010元;按12.4万名财政供养人员计算,人平负债达

33382.03元。(3)基层政府运行的债务依存度高,远远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目前,不少乡镇日常运转靠举债,搞基本建设靠举债,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靠举债,保证公职人员工资发放仍然得靠举债,并形成了“挖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老债”的恶性循环。据统计,该市92个乡镇办事处有86个负债,负债面达93 .48%,负债总额达103854 .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1128. 85万元。特别是从1999到2004年,该市乡镇办事处债务由45657万元增加到82765万元(不含履行部分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公益事业部门的欠款),短短5年时间将近翻了一番。负债最多的某镇欠债已高达5289万元,用完了未来10余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影响了机关正常运转,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因债务包袱沉重,不少地方出现了长期拖欠公职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缺口巨大的现象,直接损害了干部和群众利益。有的乡镇一度出现“工资停发、发票停报、车子停转、食堂停餐、电话停机”的“五停”局面,每逢年关逼近便关门躲债,干部职工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机关正常运转。有的地方因政府财务状况恶化而导致债务不能到期清偿,直接损害了政府信用,动摇了社会投资与消费信心,酿成了普遍性的社会信用危机。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的“公”字招牌黯然失色,金融机构对政府举借纷纷亮起了“红牌”,政府举债只能以法人代表个人的名义和自有资产为担保才能借款,形成了“政府的面子没有个人面子大”的尴尬局面。有的政府部门单位因拖欠基建工程款而多次被债主封堵大门,造成人车不通,政府机关威信丧失殆尽。(5)加剧了财政金融风险,埋下了巨大的社会危机隐患。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的举债不仅呈失控状态,而且脱离了政府和财政的有效监管,最终往往又要由财政“兜底”,直接加剧了财政困难和风险;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或维持正常运转,往往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向金融机构借款搞建设、保运转,结果因无法偿还又聚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债务大都是从上级财政或金融机构直接借入的,具有明确的偿还期限,如不按期偿还,上级财政将在年终决算时予以扣还,这势必影响各级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尤其严重的是,一些自身财力不足而又无法借款的地方,往往违规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短期开支;还有极个别的地方和部门,因无法按期归还银行债务本息或工程款,甚至采取“赖”、“拖”、“顶”的蛮硬方法,既侵害了群众利益,又激发了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6)加剧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些地方政府背负债务包袱后,往往“病急乱投医”,不顾经济发展条件和自身承受能力,盲目举债投资。而在盲目举债背景下启动的投资项目往往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是重复建设,建成之日即是亏损之时,不仅不能产生“脱贫”效应,而且给当地政府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债务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实质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国民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成因———受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制约,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低水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支出需要,使得负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必然。建市以来,该市市域经济一直没有摆脱“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局面。经济发展粗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始终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升值能力弱,对财政增收的贡献无以为

继。第二产业总体发展缓慢,比重相对偏低,企业规模小,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工业产品结构不优,处于初级产品多、上游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两多两少”局面。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旅游业因整体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一直没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重要的财源增长点。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国有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仅45%,比沿海发达地区低了近30个百分点。非国有制经济的不发达和欠成熟,进一步拉大了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引进和新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但目前绝大部分尚未建成投产,有的甚至还要通过税费减免或税收返回等方式予以重点支持,经济建设的成果并未直接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即使已建成投产的项目,也往往因体制原因并未体现为地方财政得利,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滞后、财政增收亮点不多、经济内源性活力不足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变。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10年间全市财政收入仅增长了1 .7倍,特别是2000-2003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仅增长6.37%,低于全省年均增幅9.64个百分点。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虽然突破了10亿元大关,但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仅居第10位;人均财政收入仅26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18元。捉襟见肘的窘迫财政,不仅无力加大对其它民生项目和重点建设的投入,而且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需要,不得不依靠从省里调度资金过日子,形成了“讨饭财政”、“欠债财政”局面。(二)财政体制成因———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彻底,形成“财力向上集中”、“事权向下转移”局面,庞大事权与有限财权之间的高度不对称迫使地方各级政府举债履职。1994年,中央对地方实行以事权确定支出、以税种划分收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财力层层向上集中”和“事权向下级级转移”的趋势,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强化中央财政在调控经济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挤压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空间,造成了基层财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陷入困境,乡镇财政更是由于主体税种缺乏、税源枯竭和事权无限扩大而运转艰难。该市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较为集中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受这种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影响尤为严重。据统计,1994-2002年间,全市因体制累计短收6 7亿元,其中“两税”返还被中央和省集中44928万元,中央财政借款未还16716万元,上解中央贡献款3250万元,“冶金”“三税”分成款少返回2351万元。某县三塘铺镇是一个以增值税为主体、各类企业近700家的工业城镇,20世纪90年代曾是“全国乡镇百颗星”之一。1993年该镇完成财政收入567万元,其中国税收入424万元,镇财政实得财力30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53 .34%.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该镇进一步加大生产、培植财源的力度,当年实现财政收入799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610万元,但通过体制测算后镇财政实得315 .6万元。在财政收入增加232万元的大好形势下,镇财政仅比上年增加财力12 .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反而下降到39 .50%.这种“划多返少”、“有借无还”、“超收不分成”、“下面养鱼、上面撒网”的体制缺陷,直接造成了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收入难增、支出难控、平衡难保,资金调度异常紧张,财政运行步履艰难。“有限财力”与“无限责任”之间的矛盾,迫使地方各级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为履行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而无奈举债。(三)宏观政策成因———受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影响,使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遇到了困难,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社会事业难免走上高负债道路。一是“五小”企业关闭,严重挫伤

了地方财源建设的“筋脉”。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五小”(小水泥、小煤炭、小玻璃、小钢铁、小造纸)为特色的乡镇企业红极一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规定,从1999年开始对“五小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至2001年底全市共关闭取缔非法煤矿778处,炸毁单证矿128处,吊销小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66户。“五小企业”关闭后,全市工业产值每年减少近10亿元,地方税收减少5200万元,其中仅煤炭一项就减少2700万元。“五小”企业关闭后,由于缺乏后续骨干财源企业支撑,县乡财政运行更加难以为继。二是中央出台税收减免政策,直接影响了地方财力。据统计,全市因税费减免每年减少地方税收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减少848万元(剔除专项补助1556万元),公有单位职工首次购房契税减免减少500万元,屠宰税取消减少144万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减少1600万元。三是政策性增支因素不断出台,增加了各级地方财政的平衡难度。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增加公务员工资、实施出口退税改革、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计划生育、公共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投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9年义务教育“一费制”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以及公安部门实行最低保障等增支“口子”。据有关方面统计,如果把上级所开政策“口子”全部加起来,将达到整个地方财政收入的120%以上。这种“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的作法,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四是部分金融风险转嫁,使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损失。据统计,全市为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负债达87797万元,其中清理“两会一部”(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供销社员股金服务部)77597万元,清理信托投资公司借款4930万元,清理城市信用社借款5270万元。某县为确保撤销城市信用社后全县社会稳定,不得不以2 .25%的年利率从省财政借入5184万元用于存款兑付,成为全省唯一没有并入农村信用社,而由县财政承担资产损失的县。某市茅塘镇为清理基金会负债264万元,分别按12%、18%、21. 6%的高额利息从个人手中借款124 .8万元,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近20万元。其实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组建是上级统一部署的,但在清理整顿中却要地方政府接手承担其全部债权债务,其结果必然是“挽救了一个基金会,创伤了县乡两级财政”。受上述种种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使本来经济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的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调控经济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支出需要,不得不走上举债道路,而当举债行为缺乏强劲有力的机制约束时,债务规模便难免失控。四、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对策以上分析了企业实施ERP项目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以及在对应外部环境时所产生的决策风险。既然知道了风险,就可以针对性地考虑风险对策。从广义上来说,企业实施ERP项目所面临的一部分外部风险,如上述的社会环境条件风险需要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对策,例如,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改进企业应用和实施ERP的大环境,需要致力于清理调整一些陈旧的、不利于企业应用实施ERP的政策规定,明确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催生国内龙头软件企业,整顿和规范咨询机构,加强对这些机构的培育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但是,更重要的是 ERP实施企业如何对应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根据所处环境的具体特点来考虑如何防范和化解以上这些风险。1.软件选择风险的应对策略企业在进行软件选型时首先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自己的实施能力之上,明确自己的业务需求到底是什么,想利用ERP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与拟选择的ERP系统要求的管理水平是否存在差别,差别多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软件。这是需要企业自己把握的问题,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即使软件供应商或者咨询服务提供商看到了这些问题,他们为了不丢掉合同也不愿意主动地说。其次,企业在选型时既要立足于当前的需要,更要放眼未来。由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软件时要考虑到发展的需求,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所选择的ERP软件系统是否适合。再次,了解整个ERP软件供应行业的情况,对重点厂商全面考察,不能只关注其产品本身。企业需要把ERP软件的选择作为一次战略选择,未来的软件厂商应该符合作为战略伙伴的条件,并且要有与实施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意愿,而不仅仅是将产品卖出了事。对于国外软件厂商,更需要了解其进入国内的时间,有无成功案例和升级准备以及提前公布新版本功能的信息。最后,企业有必要提防和避免该过程中的腐败行为。2.咨询公司选择风险的应对策略对咨询公司的选择,由于国内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实施企业往往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一个建议是,即使费用比较高昂,也宁可选择既懂管理又有能力进行选定软件实施的咨询公司,也就是说,不能怕花钱。麦肯锡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在一个 ERP实施项目中,企业所付出的总费用中,往往是咨询公司所得到的比软件公司所得到的还要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选择一个好的咨询公司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在具体选择上,企业应重点考察咨询公司对于合作的观念和意识,考察其以往的项目实施情况以及人员素质。在人员素质的考察上,尤其应重视其人员从业的经验和相对稳定性。3.合作风险的应对策略对于合作风险,最根本的一条是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来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坚决防范和尽早消除错位风险。只有增强企业主体意识,企业才能在三方合作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合作的方向,发挥合作中的主体作用,领导项目的实施,在项目中积极学习与转变,致力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坚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与热情,也只有坚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给合作方以压力和驱动力,更好地促进知识转移,保证实施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必须正确把握咨询公司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咨询公司的专家在企业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应该是辅助实施,主要职责是知识转移,即把咨询公司所掌握的 ERP理论,ERP系统的流程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这个领域的其它有关知识都通过ERP的实施过程,逐步转移到企业中,使企业自己的人员融会贯通,使企业能够在合理时间期限内摆脱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在有些情况下,错位风险会因为下列因素而减弱甚至消除:(1)合作方负责任地唤起了实施企业的主角意识;(2)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实施企业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角色;(3)在项目交付后,实施企业被逼着成长。但是,与其这样被动地化解风险,毋宁及早意识到风险并防范风险。参考文献:[1] kanet,J.,and V.Sridharan,“The Value of Us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Planning Materials Require ments.”,Decision Sciences Vol.29,No.2(1998).[2] Turbide,D.A.“MRPⅡ:Still Number One!”IIE Solutions(July 1995).[3] Bancroft,Nancy,Implementing SAP R/3:How to Introduce a Large System into a Large Organization,Greenwich,CT:Manning,1996.[4] 温咏棠.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系统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 金达仁.ERP应用的八个瓶颈 [J].中国计算机报,2000.9-2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研究.pdf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研究 作者:c h u n t i n g y u e 【摘要】: 作为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以相关概念的基础涵义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表现形式,深入剖析现状、成因、危害,同时,结合经济体制、财政、金融、债务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寻找对策,提出防范和化解该类风险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 【正文】: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概念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因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引起的政府现有责任,这种责任将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外流。 要进一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涵义,我们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此类债务不单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具有一定票面价值的债券而形成的债务;其次,此类债务除了包括地方政府通过信用手段取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了地方政府的某些欠款(如应付未付款项等);再次,此类债务还应包括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对外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形式。 按照债务是否属于法定义务,可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是指建立在某一法

律或者合同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债务;隐性政府债务是指不以某一法律或者合同为基础、产生于公众预期或者 政治压力地方政府债务(由政府承担偿付责任)。 按照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又可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不需要特定事项的发 生,在任何情况下,地方政府都需要承担支付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基于特定事件发生而产生的地方政 府债务(如提供担保所形成的或有债务)。 两种形式的分类较为明确,但这两种分类形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着,由此组 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四种基本类型,即——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和或有隐性 债务。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凡是“债务”,必然使人联想到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也不例外。它的风险既包括地方政府无法清偿到 期债务的偿债风险,也包括由偿债风险所引发的其他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规模 风险。即债务规模过大而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完全支付的风险。某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有的甚至已 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若再将这些地区一些无法统计的因素考虑在内(欠发工资、违规担保、民间集资 所形成的债务),债务总规模必然更为庞大;二是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所显示的隐患; 三是效率风险。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偿债资金能否从债务资金的投资回报中有效获得,仍有待观望;同 时,债务资金的管理效率也不高,造成了债务资金无法有效使用;四是外在风险。主要指由于地方政府无法 清偿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其他风险(如为了清偿债务而挪用其他财政支出资金,势必造成其他项目供应短缺, 或增加税费,使纳税人和收费对象的负担加重,又或者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等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在其他支出项目正常保证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不能按期偿付到期债务;二是挪用其他支出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从而造成其他支出项目 资金保证程度下降;三是开辟不正常的资金来源渠道用于偿债(如加重税负等);四是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 因而给上级政府造成损失。这类风险的危险虽不言而喻,但也具备一定的可控性。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在于: 1.区域性(中西部地区的债务风 险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2.复杂性(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3.层次性(省一级的债务风险相对 较小,越往下一级风险越高); 4.传递性(地方政府难以弥补的债务负担最终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一部分,

【文献综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重视,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也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许多作者,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和管理对策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也都获得了各种结论。我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特点,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 1地方政府债务涵义的界定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具体来说,它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 在国外,真正深入政府债务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是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她(2002)提出:根据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条件而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根据债务发生是否属于法定义务而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这一概念就表示为她所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 Hana Polackova(1999)认为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财政赤字和政治压力的环境中,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偏好一些预算外政策。“政府可能对带来了更多财政风险但是要求较少的即时融资的预算外政策情有独钟。”这些预算外政策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模式下并不需要即时的财政支付和预算内列支。在实践中,政府的预算外政策通常是采用国家担保、直接贷款等或有负债形式。财政机会主义的行为增加了长期公共融资的不确定性,也损害了长期财政的稳定性。她把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短期行为称为“财政机会主义”。 但是国外学者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债务的角度上的,我国学者可以根据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界定。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及风险概述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违约风险剧增,政府破产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对我国政府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企业破产和政府破产关系,提出解决地方债务的建议对策。 标签: 政府破产;地方债务;土地出让 D9 1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的现状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的创造历史新高,很多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2014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13年度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20.7万亿元。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把经济发展控制在合理区间,政府有意的控制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GDP快速增长达到两位数,已经不再可能。2014年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应该在7.3%-7.5%之间。很多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特别大,加之全国房地产业遇到了寒流,全国房价普遍下降。而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土地和房屋的税收会大大降低。随着地方政府的收入减少,很多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或间接担保的债务会暴露出来。由于地方政府很多资金是来源于银行,银行担心政府债务违约而承担过多的风险,不仅不会再借款给地方政府,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快速的回笼资金。这样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也会变得十分困难。一旦进入恶性循环,政府融资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政府债务违约和破产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中,济南政府债务危机已经给全国敲响了警钟,在齐鲁银行2013年的年报,披露了济南市历城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3507万贷款本金违约,并欠息高达613万元。此外,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曾经是全美第五大城市、“汽车之城”的底特律向州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自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美国至少有15个城市申请破产。而自1937年以来,美国有约600个城市申请破产。由此可见,一旦我国地方政府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我国地方政府也就存在破产可能。 2 地方政府破产与企业破产的关系 地方政府破产,就是政府债务出现违约,首先受影响最多的就是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中损失最多的银行,因为很多地方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银行是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主要的出资人就是地方政府。还有就是通过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为地方政府融资,发行政府抵押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一旦无法按时归还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

《财政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6 月 XXXX制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和分类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世界银行汉纳·普拉科瓦(HanaPolackova)发展和完善的财政风险矩阵模型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政府债务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或有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据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四项:显性的直接债务、隐性的直接债务、显性的或有债务和隐性的或有债务。传统的财政分析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显性的直接债务上,对其余三种政府债务则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接债务是指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是后果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养老金的偿付等等。或有债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需要承担和履行的责任及义务.其出现与否取决于特定事件是否发生,而这一特定事件的发生可以内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政府项目带来的道德风险),也可以外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自然灾害)。 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债务所作的划分。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处理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隐性债务与之相反,它代表了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公众的期望或政府压力决定。在某些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经过事后的得失权衡,通常会对事件进行干预,承担事件的最终职责,以减少损失。例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拓展各种招商引资渠道,推进举债建设,加快了本地经济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负债融资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断增大。我国很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界出现了研究潮流,但是学者的研究有很多重复。因此,如何正确的把握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制度安排 尽管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分税制,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的划分一直不明确。如今,我国地方财政赤字迅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地方政府仅靠财政预算和少额的转移支付,无法承担其所有支出的责任。从而,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领先,尽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有各种限制,各级地方政府仍通过非正规渠道大量举债,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又使得财政债务风险累增。因此,本文拟对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并展开评论,试图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些建议。 一、政府债务融资的理论基础 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地方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可表示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转移支付流入+新增地方债务。学者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讨论也是围绕上述核算等式中各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然而,Musgrave(1959)提出了经典的财政联邦理论,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支出比单一的中央政府决策更为有效。所以,地方政府利用投资项目融资比使用当期的财政收入更为可取。 基于经典的联邦财政理论,根据“政府或有负债”理论(Hana Polackova,1998;Allen Schick,2002;Ashoka Mody,2003),通过结合各国实际,学者普遍认为只要能够理清政府债务产生的特殊原因,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防范相关风险。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成果进行国外和国内的分类研究。 二、国外政府债务理论及其研究 国外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较早,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弥补财政赤字和短期资金不足而导致的短期债务规模巨大 John L. Mikesell (2002)认为:弥补财政赤字,为资本性建设项目融资和弥补短期资金不足是形成政府债务的三大主要原因。Thomas P. D. Napoli (2008)通过实证得出美国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增幅很大的结论。Qian(1997)、Wildasin (1997)都是运用预算软约束理论和不完全财政联邦主义,解释了地方政府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 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

六张表告诉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真相

六张表告诉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真相 从总量上看,中国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但市场普遍担忧的是“是否会在一些局部区域出现问题”。本文将对全国30个省市(西藏没有公布数据)地方政府债务的横向对比分析,从各自债务规模及在全国中的占比、债务在不同层级(省、市、区县、乡镇)的分布结构、举债主体特征、债务类型、债务投向、偿债压力及风险等六个维度展开。 一、债务区域分布:东部占半壁,江苏省为首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11省市)占比47.5%,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和山东占比较高;西部地区(11省市)占比28.7%,其中,四川、重庆占比较高;中部地区(8省市)占比23.6%,其中,湖南、湖北占比较高。分省看,江苏、广东、浙江、四川、上海和山东,依次是中国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合计占比三分之一。

二、债务层级分布:不发达地区在省级,发达地区在区县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市级层面,占比40%,其次是省级和县级,乡镇债务占比较低。与地方财力直接挂钩的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其在不同层级的占比结构差别比较大,省级较低,为34.2%,市级66.4%,县级78.5%、乡镇84.2%,这反映出:层级越下沉,债务偿还对财力的需求越大,这与中国目前地方基层政府财力吃紧形成“倒挂”局面。

区域比较看,总体上,经济不发达省份,省级负债占比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区县负债占比较高,其中,山西省级负债占比最高,达到62.4%;浙江、四川、贵州、内蒙古、重庆区县级债务占比较高,占比在50%以上。这给出的提示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省份,省级平台及其他负债单位的偿还资金来源和再融资能力是关注的重点,而发达省份(特别上述重点省份,包括几个西部省份),由于负债层级下沉,而且较为分散,债务整顿和管理,财力的纵向平衡更为重要。 三、举债主体:不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和机构占比较高 分省/市看:第一类负债主体是融资平台,其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主要是湖南、重庆、安徽、湖北、广西,占比在60%以上,江苏、陕西和海南占比也比较高,分别为57%、53%和52%。这些区域大部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省份。 第二类负债主体是政府部门和机构,欠发达省份该类负债主体负债占比较高:山西、新疆、宁夏、吉林占比50%以上,内蒙古、青海占比45%以上,云南占比35%以上。 第三类负债主体是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省市,该类债务占比较高:福建、甘肃占比40%以上,上海、浙江和天津占比近35%以上。 第四类负债主体是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少数几个省市占比较高,北京占比近50%、河南占比2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与启示_童香英

2016年7月刊第19期当代经济 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较快增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对正确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防范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从古典经济学的债务“有害论”到凯恩斯主义的债务“有益论”,再到李嘉图的债务“中性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处于争议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典型的特征事实。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的梳理分析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风险。 一、不同性质的债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债务支出的预期生产力。资本性支出(生产性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债务的资本性支出解决了资本投资的资金约束问题,增加了经济中的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政府债务的增加可能导致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决定政府债务是否会挤出私人投资的关键是资本回报率与利率的相对大小关系(Woodford,1990),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最终的作用取决于政府债务带来的正效应和“挤出效应”之间的相对大小。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甚至带来负影响,政府债务用于消费性支出不能形成固定资本,不增加资本和生产力。根据李嘉图的等价定理,政府债务的消费性支出相当于一种变相的税收,会对未来税收体系造成高度扭曲,不利于经济增长。 二、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阀值效应 Rehinhart和Rogoff(2010)的研究首先发现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其研究认为当政府债务与GDP的比重低于90%时,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当这一比重超过90%时,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之后的很多研究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扩展,但在不同的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下,债务阀值水平不同。Cecchetti等(2011)对OECD的18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85%时会阻碍经济增长。Baum 等(2013)以欧元12国1990—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阀值模型得出结论认为,在短期内债务比率小于67%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介于67%和95%之间时,对经济的影响几乎为零;超过95%时,继续增加债务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张启迪(2015)以欧元区16国1970—2012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阀值水平约为54%~78%。程宇丹等(2014)利用1960—2010年间113个国家的数据检验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当政府债务与GDP之比的规模低于20%时,政府债务的增加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当高于20%时,会降低经济增长率,但直到低于35%之前,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是正的;当超过35%后,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则是负的。邱栎桦等(2015)的研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下,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阀值是20%,低于此阀值时,地方政府债务促进经济增长;大于此阀值时,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关系。 三、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同一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债务阀值不一样 债务阀值与一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要素禀赋、财政收支状况、经济周期区位、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强、实体经济越健康、发展潜力越大,要素禀赋优势明显、财政收支结构合理、处于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地区),债务阀值较高。不可能存在一个适用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优债务阀值。刘洪钟等(2014)基于61个国家1980—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债务阀值的大小存在差异,债务阀值不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随利率、通货膨胀率、经常账户和金融发展的变化而显示出动态性特征。程宇丹等(2014)的研究也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与启示 童香英 (漳州市财政局,福建漳州363000)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2期 137 一作者简介:秦一菲(1994-) ,女,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 进程与热点分析 秦一菲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一要: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进入收支矛盾加大二赤字持续增长的 新常态 .因此通过文献梳理,深刻认 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演进逻辑,对于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以2000- 2018年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地方政府债务的495篇期刊论文为样本, 借助可视化网络分析工具,对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现状二演进脉络与热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 中图分类号:D 9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32.0661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制止违规举债,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目标.2014年8月国家出台了新? 预算法?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首次明确中央对地方债务实施不救助原则.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问题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因此从理论角度深刻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逻辑,分析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对于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00-2018年C N K I 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地方政府债务的495篇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可视化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 i t e s p a c e V ,对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现状二演进与热点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2一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现状概述 2.1一载文数量与趋势 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在2000-2018年 的载文数量及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得出:在2000-2007年间,整体的发文数量较少,并且每年的数量差距也不大,处于峰值的2006年也仅有17篇文献.然而,2008年以后,发文数量开始呈现倒 U 型趋势,2011年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在2015年达到最高76篇, 后三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也还是保持较高的发文数量.发文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受到各界关注.2.2一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某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的标志.2000-2018年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高被引文献 主要集中在2011-2013年.从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 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因素二规模度量及控制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从期刊来源来看,这些高被引文献均来自国内高水平期刊,如财经研究二财贸研究二管理世界二中国行政管理及中国软科学等. 3一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进程与热点 3.1一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演进的三个阶段 将495篇文献导入C i t e s p a c e V 中,时间切割设置为1年,节点类型设为关键词,绘制每一时期的高频关键词,最终形成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演进的三阶段 知识图谱.图谱中节点圆环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由此可对其演进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2007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文献有:呼显岗(2004)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二风险成因,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裴育等(2007)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流程图,测量各债务的风险度. 第二阶段:研究的爆发阶段(2008-2015年):这一阶段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角度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开始多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因素,如潘俊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政府融资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影响效应,即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地区财政权力越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就越大;另一方面,具体研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以及在规模测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如刁伟涛(2016)通过构建债务可持续性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进行估算,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压力存在着 极大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第三阶段:研究的稳定阶段(2016-2018年):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与GDP增长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与GDP增长研究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二,其中地方政府的GDP也逐年递增,但在经济发展下,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呈现递增的趋势,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基础设施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要求地方政府的投入加大,债务也就不断增加,近十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在地方GDP的占比不断加大。本文分别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债务与投资间的关系作了研究,以新疆为例,列举十年政府GDP与债务作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债务在一定可控范围内能促进GDP的增长,也分析得出为什么落后地区的债务占比高。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GDP;融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29日 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析 由于我国没有具体机构来执行地方政府债务,所以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一般在2011年审计公署上判断。所估计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从审计署的11万元到IMF的50万元不等,有较大的金额差异,但基本得出两种情况:第一,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余款从2008年后积累,县乡级政府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第二,地方政府有必要加强其防范机制的管

理。在2010年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4,066亿元,2012年为38,475.81亿元,增长12.94%,而全国在2010为107,174.91亿元,到2012为175,261.37亿元,此时地方远高于全国增速。这说明地方政府的债务需求大,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占全国的债务比重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债券,这两项分别占地方政府债务的56.56%、10.32%。在我国,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用以吸收农村人口,借贷规模加大使政府能够即时进行投资建设,而不必等到有可供收入再进行建设。在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大约占负债总额的30%;在法国,政府投资已占公共投资70%以上;在我国,这一指标也接近50%,所以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因而需要加大借款,从而导致债务增大。据审计署公布文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1.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2012年全国总税收。2012年估算中央政府显性负债为6.75万亿元,中央隐性负债规模约为10.94万亿元左右。地方政府显性负债规模达6.7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规模达4万亿元。这使得我国的负债在同等发展中国家的占比处在较高水平。 二、地方政府债务投融与风险和强化管理 (一)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模式。一般来讲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模式大约有三种常用类型:PPP、BOT、TOT模式。其中,在我国的PPP模式为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为某个公共基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多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早已经有所表现,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文献综述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深厚,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龚强,201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发行地方债务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借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强大融资能力,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相当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数量。考虑到中国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导致的巨额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构成中国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风险。 对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及其风险预警评估、风险成因等问题,国内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探讨。 (一)如何看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从方法论来看,要正确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危机,需要和偿债的公共资源联系起来,孤立地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依据债务增长速度、债务绝对规模这样的指标是无法判断风险状态的,要正确判断地方债务风险,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使用产生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刘尚希,2010)。 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及其风险到底有多大,国内学者在估算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指标后,与国际上判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了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本级财政的运转,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张成,2011)。魏佳宁(2007)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通过面向政府及相关机构和单位放贷的金融机构转化为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威胁到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各界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地方债危机已经如剑悬空,如不加清理整顿和有效治理,则会引发严重的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债务风险并触发社会危机。 然而,很多学者则不这么认为,巴曙松(2011)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依照国际惯例,虽然个别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但大体来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上处于可以承担的水平。呼显岗(2004)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始在局部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不应当被忽视,应当注意防范和化解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毋晓雷(2013)、封北麟(2013)也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对可控,我国地方政府通过法律合同或各种形式承诺而无条件兑现的债务义务(显性直接债务)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二)地方政府债务特点的研究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于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等密切相关,因而呈现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马海涛(2004)在其文章中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为四个特点:(1)区域性,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不同;(2)复杂性,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3)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债务风险各不同,(4)传递性,我国地方政府的难以弥补的债务均构成中央政府的隐性债务。 依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特点表现为: (1)总量不清,但规模巨大。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还缺乏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往往是通过融资平台暗中举借的债务,而且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机构分散,合法与不合法的债务并存,因此地方债数量难以衡量。但是从某些地区的典型调查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已较大,有的甚至已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马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年 月(下)行政事业资产财务 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荣涛 (安阳县财政局河南安阳)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新《预算法》颁布实施,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成绩显著。但同时,部分地方仍存在落实债务管理责任不力的现象,违法违规举借债务和担保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规范。本文阐述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新颁布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处理作出新的规定,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防范区域性系统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我行我素,未能严格按造国务院43号文件的要求执行。一、现阶段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1)政府债务总的规模逐年增大,地方偿还政府债务的能力降低。近年来,受国家行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及治理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整体呈下行趋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趋缓,但预算支出逐年增加,硬性缺口逐年增大。地方财力难以承担较大的道路、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每年预算安排时因财力不足,一些应该安排而未能安排的硬性支出,不得不靠政府举债来解决,这也是政府债务逐年增加的原因,导致政府性债务总额增加,偿债压力不断加大,债务风险增大。(2)政府性债务管理未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按照新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全部政府债务收支均应纳入预算管理,但目前,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除上级财政部门代发的债券资金纳入预算外,其他债务收支尚未纳入预算管理,部分债务资金还存在举借、使用不规范现象。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取消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职能,但仍有部分融资平台将所融资金提供给政府使用,并且地方政府违规为融资平台的借款提供担保。也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向银行贷款举借政府债务。国务院43号文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一种途径,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增加政府债务就是违法违规的现象。(3)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颁布43号文件后,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将拖欠工程款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没有将政府回购(BT )项目的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没有将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的项目信息填报进入管理系统。由于管理系统是依据债务数据分析债务风险和预警的,数据不真实,所分析的 风险和预警也就没有意义,使系统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控形同虚设。 (4)异化PPP 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违规变相举借政府债务。国务院43号文为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搞项目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政府不承担投资者和项目公司的偿债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PPP 项目却是不伦不类,变相成为政府债务。对于许多公益性、非营利性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来保证项目本金的收回和利润的形成,部分地方政府便以回购、明股实债方式与社会资本签订合同,保证社会资本的本金和利润的收回,实际上变相成为了政府买单,背离了PPP 项目的实质。另一个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自行公布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将基本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投资金额大、购买期限长的项目纳入指导性目录中,然后授权某个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购买主体,代表政府与项目的承接主体签署购买服务合同(且均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由地方人大出具将所需购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支出的决议,以此决议作为担保,由承接主体向银行申请办理项目贷款。这些流程,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政府举借债务,增加了以后年度政府的财政压力。(5)借新还旧现象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大,财政预算普遍存在收支缺口,当银行贷款到期后,往往不能安排财政资金进行偿还。这时,地方政府会与银行协商,先由政府偿还贷款,然后再办理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

美国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国家,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利与责任,地方债券的发行是州政府集资的重要工具,不但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美国在地方债务发行上经验丰富,在管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地方债发行起步较晚,还处于实验阶段,缺乏相关的经验,从而可以借鉴美国的地方债发行和管理的方法,从中规避一些教训并吸取经验。本文通过对美国的地方债发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且依照我国地方债务发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范;债务监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分析 2.1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2.2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类型 2.3 美国市政债券的特点 第三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与管理 3.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 3.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第四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4.1 美国市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 4.1.1信用评级制度 4.1.2 债券保险制度

4.1.3 信息披露制度 4.1.4 社会监督 4.2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与化解 4.2.1 建立偿债准备金 4.2.2 政府债务担保 第五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 5.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5.2.1 美国地方债务出现的表面原因 5.2.2 美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给我国的启示 6.1 我国政府的债务现状 6.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6.2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思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正在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地方各级财政的运转,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因此,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标签: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对策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作为债务人,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 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1.1 省级财政不再稳当 据四川省政府研究室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省由省级政府承诺偿还或直接作为债务主体借入的债务总额为394.36亿元。在东部某沿江经济发达省份,截至2001年末,当地各级地方政府的逾期债务达到280亿元,逾期率高达29%。逾期未还债务以及当年到期还本付息额的合计数已高达478亿元,相当于当年地方财政支出年初预算数的70%。 1.2 市级财政更加摇晃 安徽省的一份统计表明,1995年~1999年,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债务总计11.1亿元,到2002年尚有债务余额7.8亿元。 1.3 县级财政益发艰难 据2003年政府决算统计,四川省县级政府债务总额达739.2亿元,平均每个县负债4.11亿元。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截至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赤字10.6亿元,为当年决算反映赤字7.2亿元的147%。49个县(市)累计债务达163亿元,相当于当年可用财力的2.1倍。截至2002年9月,有42个县(市)累计欠发国家规定的工资18亿元(其中当年1至9月新欠1.32亿元),是1998年底欠发工资额的3倍多。 1.4 乡级财政濒临破产 2001年,农业部的统计认为我国乡级债务已达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但从目前各地的一些典型调查的结果看,这个数据还是非常保守的。据安徽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乡级政府负

全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解读

全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解读 来源:金融界网站2014-02-11 ?分页: ? 观点简述: 2014年1月23日起,各省市审计厅陆续公布了各自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1月27日,共30个省级行政单位和3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债务规模和结构方面,国内省级行政单位债务规模、债务类型和增长速度差异较大,江苏、广东、浙江债务规模较大,甘肃、安徽等部分地区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从债务结构来看,大部分地区债务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主,但重庆、山西、甘肃等部分地区债务以或有债务为主;从债务层级来看,各省份中市级和县级政府是主要的举债主体,但部分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省级政府或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以省级政府债务为主,并且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县域经济强,县级政府债务占比较高。 举债主体方面,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最主要的举债主体,但山西、新疆、云南等中西部地区政府机构是主要举债主体。资金来源方面,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最主要融资方式,但部分中西部地方政府近年来BT、信托等“影子融资”快速增长,政府债务或有风险较大。债务投向方面,大部分地区债务以市政建设领域为主,但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的中西部省份债务以交通行业债务为主。 债务指标方面,各省市地方政府负债率均较低,但重庆、云南已接近国际警戒线,各省自己公布的债务率均低于100%,总债务率超过90%的有北京、重庆、贵州、云南;但是如果考虑全口径政府性债务的话,重庆、云南、湖北、吉林、甘肃等债务指标表现较弱,而广东、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区债务指标表现较好;湖南、云南、内蒙古、陕西、河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逾期率较高;浙江、海南、福建、重庆等地的偿债对土地依赖程度很高,偿债资金稳定性较弱。 江苏、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方政府面临的集中偿付比例较高,但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对到期债务覆盖倍数较高并可利用外部融资进行债务周转,整体上到期债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率先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然后,各省市陆续开始公布其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4年1月27日,除西藏外,全国大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