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求自然的和谐——日本茶室建筑设计分析

追求自然的和谐——日本茶室建筑设计分析

追求自然的和谐——日本茶室建筑设计分析
追求自然的和谐——日本茶室建筑设计分析

日本的室内环境设计

日本的室内环境设计 提要:本文概述了战后日本室内设计发展简况,室内设计师的职业范围和分工,居住建筑室内设计的新动向,以及现代室内意境创造中抽象化、符号化的连带意识手法。 战后室内设计的发展 日本的室内设计专业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复苏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三十年代,日本出现了家具设计家,附属于建筑行业和木工工厂,并未形成独立的专业队伍,而且所搞的设计不是为陆地上的生活服务,而是为轮船内部作设计。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大量制造轮船,向国外运送客人和货物。为了向外界显示日本的技术水平,在轮船设计制造业集中了日本各有关专业的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室内设计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另外,日本受到德国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影响。战后发展起来的大工业生产欢迎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简练造型,派人去德国留学,回国之后他们广泛地宣传了包豪斯的思想和作品,对设计界影响很大。战后新材料新技术不断诞生,为现代主义的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日本战败之后被美军占领,他们要在日本土地上为自己建造兵营、住宅、办公室和各类服务设施,由于美军不适应日本生活方式。就把美国样式和作法搬到日本建造美国式的住宅和家具,并按美国标准进行验收,因此在短时期内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达到世界水平。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只有努力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才能向海外打开销路,换回生存所必需的物品,才有生路。1945年之后,日本对于如何生存下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通产省贸易输出局把外国有名的设计师请到日本讲学,同时又派出不少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先进设计、生产技术,当时强调的重点是:一件物品也必须造型美观,同样质量的产品就要靠造型美观来赢得市场。这样在处理好质量和造型美观的关系上普遍被重视起来。 日本在把美国技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之后逐步结合本国国情和传统技术予以发展。六十年代日本开始建立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专业。有了专业设计队伍,并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专业。战后日本既注重技术质量,又注重人才的开发,为其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战后曾对室内设计师的职业范围进行过探讨,倾向于以下三个方面: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 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 茶会的成败与否。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 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 达到高潮。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 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 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 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正 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礼 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 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 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 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 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学习 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

日本茶室设计及案例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1绪论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对象 (1) 1.1.3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2.1研究目的 (3) 1.2.2研究意义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1国内研究现状 (4) 1.3.2国外研究现状 (5)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7) 1.4.1研究内容 (7) 1.4.2研究方法 (8) 1.4.3技术路线 (8) 1.5 论文框架 (9) 2日本茶道的历史与茶室建筑的变迁 (12) 2.1茶道空间的起源 (13) 2.1.1会所的产生 (14) 2.1.2 殿中的茶 (15) 2.1.3 足利义政和村田珠光的茶 (16) 2.1.4 武野绍鸥的四叠半和“坪之内” (17) 2.1.5“市中山居”体和草庵 (19) 2.2 草庵风的茶室和露地 (20) 2.2.1 草庵茶室的诞生 (20) 2.2.2《山上宗二记》中的茶室 (21) 2.2.3千利休的茶室 (22) 2.2.4下克上的终焉 (23) 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书院茶室 (24) 2.3.1大名茶的确立 (24) 2.3.2小堀远州与千宗旦的茶室 (25) 2.3.3片桐石州的茶与千家的道统 (25) 2.3.4近世大名茶人和激荡的茶道 (26) 2.4近世之后的煎茶与煎茶席 (27) 2.4.1煎茶道的历史 (27) 2.4.2煎茶席的演变 (28) 2.5现代化以来的茶室 (29) 2.5.1战后茶室理论的重构 (29) 2.5.1现代建筑家的建造实践 (30) 2.6本章小结 (30) 3日本茶室的空间内容、组织秩序与建构要素 (32) 3.1 日本传统茶室的空间内容与组织秩序的基础 (32) 3.1.1空间内容的创作基础——茶人、茶会 (32) 3.1.2茶事(茶会)活动的场景展开与动线的组织 (35) 3.2露地建构的本体要素 (38) 3. 2.1道路与置石 (38) 3. 2.2构筑物 (41) 3. 2.4植物配置 (43) 3.3茶室建筑建构的本体要素 (44) 3.3.1平面 (45) 3.3.3立面 (49) 3.3.3天井面 (55) 3.4内部装饰建构的本体要素 (56) 3. 4.1茶道具与千家十职 (56) 3. 4.2室礼与床之间的装饰 (57) 3. 4.3茶掛 (57) 3. 4.1插花 (57) 3.5本章小结 (58) II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大约在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到了13世纪,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日本人所热衷并渗透于文化生活的深处,对日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禅宗佛教的影响下,日本兴起了茶道。据说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坐的清醒。禅宗的和尚因此常常喝绿茶,好让自己冥想打坐的时候灵台清明。茶道由此发展而来。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茶室就是为了茶道而修建的。 日本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建筑内外素淡、纯净,家具很少。茶室是日本简约风格的代表,享受的是一面白墙前一枝插花的简单、静穆和意邃深远,同时也最大的表现出草、木、竹等建筑材料自身的美丽。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茶室建筑,不仅能感受到素朴的茶室独到的美感,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 日本茶室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 ,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 从小入口跪行进入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在柔和的线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是感受不到的。 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一书中说:“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并这样解释茶室中壁龛的由来:“禅院讲堂里除了祭坛后面的中央神龛以外,别无他物,神龛里是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的像或由禅宗的两位最早的祖师迦叶和阿难陪伴着的释伽牟尼像,祭坛下有为纪念这些圣人对禅所做的伟大贡献而奉献的花和香.”“禅宗的讲堂中的祭坛是日本式房屋中为陶冶客人们而设置绘画和鲜花的神圣地方—壁龛的原型”,由此看来,壁龛的确是茶室中规格最高的部分。壁龛内还置有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的那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人们进入茶室后,首先要跪在壁宝龛行最高的礼;拜读挂在壁龛里的禅宗墨迹,观赏插花。 千宗室先生膝行入茶室后有感说:“进入席中,脱俗的感觉更为强烈,壁龛处挂着水墨画;从釜中传来“松涛”的声音;席间缥香息。置身于这又窄又小的空间里却令人感到欲创造一个不同于世俗的异质世界。茶室的构成是简朴的,不作任何装饰,墙为只涂底灰的粗糙之壁,尚可见麻刀之痕迹;室内木纹显露,没有雕琢之感;窗户形状不一,只是在墙上打开一个孔状空间,以现出墙的土底子为好,总之,茶室不同于很讲究的处宅,而是一个尽可能排除世俗杂物的将所需凝缩到最小极限的空间”。

经营型茶楼的室内设计与功能布置

经营型茶楼的室内设计与功能布置 经营型茶室的建筑和装饰可根据周围环境,由建筑设计师和茶艺师共同讨论,可有各具风格的特色。但从茶室功能上要求而言,其建筑应包括主体建筑和附属设施两部分。主体建筑应包括茶室、茶水房和茶点房。附属设施为小型仓库、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工作室(包括更衣、化妆)、卫生间等。 (一)、茶室的设计 主体建筑设计视茶室的大小而异,一般的有如下设计方案: 1、大型茶室 品茶室:可由大厅和小室构成。茶艺馆在大厅中必须设置茶艺表演台,小室中不设表演台而采用桌上服务表演。视房屋的结构,可分设散座、厅座、卡座及房座(包厢),或选设其中一二种,合理布局。 散座:在大堂内摆放圆桌或方桌,每张桌视其大小配4~8把椅子。桌子之间的间距为两张椅子的侧面宽度加上通道60厘米的宽度,使客人进出自由,无拥挤不堪的感觉。 厅座:在一间厅内摆放数张桌子,距离同上。厅四壁饰以书画条幅,四角放置四时鲜花或绿色植物,并赋以厅名。最好能布置出各个厅室的自我风格,配以相应的饮茶风俗,令人有身 卡座:类似西式的咖啡座。每个卡座设一张小型长方桌,两边各设长形高背椅,以椅背作为座与座之间的间隔。每一卡座可坐车人,两两相对,品茶聊天。墙面以壁灯、壁挂等作为装饰。 房座:用多种材料将较大的窨隔成一间间较小的房间,房内只设1~2套桌椅,四壁装饰 精美,又相对封闭,可供洽谈生意或亲友相聚。一般需预先定座,由专职的服务人员帮助布置和服务,房门可悬挂提示牌,以免他人打扰。 茶水房:应分隔为内外两间,外间为供应间,墙上开一大窗,面对茶室,置放茶叶柜、消毒柜、冰箱等。里间安装煮水器(如小型锅炉、电热开水箱。电茶壶)、热水瓶柜、水槽、自来水龙头、净水器、贮水缸、洗涤工作台、晾具架及晾具盘。

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

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 一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的意义 现代茶室空间环境的营造,重要的并不是营造什么而是为什么营造。“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刘义庆会心之处不必在远。何处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会心之处?这一问题正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被忙碌的现代人所重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存在于物质文化方面,还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茶文化幽静深邃,使人内心感到宁静平和。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恰好满足忙碌的现代人,在喧闹城市之中寻找会心之处的迫切需求。人们在品茶之时,在茶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在茶中寻找历史的传承,在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茶中寻找人生的格调。品茶之时,茶叶、水与茶器固然十分重要,茶室空间作为品茶活动的发生地,同样具有其独特地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浪潮之中,人们大多早已忘记曾经恪守千年的文化传统。全球化浪潮的强势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空间营造中平和亲人的特质也早已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国际主义风格始终给人以不宜接触之感。正因如此,营造环境亲人的茶室空间更显得愈发重要。如何将当代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计思潮,更加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何构建起适于当今时代需求的茶室空间,并赋予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使得饮茶这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

展?这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便成为当代设计师在茶室空间设计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意境的确立 在构成茶室空间的众多要素之中,何种要素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答案一定非营造一种独特的属意境莫属,因此意境的营造才是茶室空间营造中的重中之重。意境这一概念本为中国传统美学所特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茶文化的茶室空间也深受其影响。可以说以中国美学为代表的东方美学,其最主要特质便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可以将其看作东方美学所独具的场所精神。林纾认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也就是说只有明确的立意,才能成功的造境。茶室空间营造中所需立之意,正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茶文化。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出发,在满足饮茶活动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富含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便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茶文化的境。意境并非由某个具体的事物构成,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元素相互融合,从而共同形成其独特的韵律。这种独特的韵律,使得茶室空间不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狭小空间,而是进入到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广阔空间。这种广阔的精神空间极大丰富了空间使用者的感受,为其带来了独特体验。一个富含传统茶文化意境的空间的成功营造,可以使人们在其间品茶之时,与茶室空间产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之感,在这种意境空间之中品茶、思考,更好地将自身融入品茶活动之中。这种饮茶者用心去感受茶室空间意境的体验本身,也可以视作饮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1)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 美观 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08商务日语(1)班 姓名:马亚利 学号:0807250108 辅导老师:范云霞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 摘要:日本文化飘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 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固有的建筑观,在建筑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日本美学,神社建筑与庭院,茶庭与茶屋,枯山水,町家住宅,禅宗,泡泡筑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审美意识。人们爱美,追求美,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审美意识与地域民族性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接下来,我就结合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民族人民的审美观。 在当今的世界建筑舞台审美情趣上活跃着一批日本设计师,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东方热。其之所以能得到国际范围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来的本土民族精神和审美风格。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但是却很少能看到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只是保留了材料的本来质地,没有粉刷纹饰,错落搭配而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直至现代,日本的建筑物中仍保留了草木材料的风格。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在每一次文化交流中,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之处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出新的特色。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在日本的绘画设计中有着明显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出日本艺术以柔和、内敛为主,重精神气质的表达,其特点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遵循自然手法,以抽象表达具体——不重感性重悟性。 ②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表达丰富情感——不重形式重精神。 ③追求不对称布局。 ④设计一技艺完美为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将技艺本身也视为一种美。 本文即以神社、庭院建筑、茶庭、枯山水、町家住宅和透视自然美的泡泡筑为例,分析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园林景观艺术

日本园林景观艺术 08园林景观工程陶然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摘要:日本和中国是千百年来的邻邦,中国传统文化曾对日本有过深刻影响,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曾经是日本临摹的范本。日本从明治后,吸取了大量西方有益,使得日本新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今天的日本园林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并深受国际赞扬,成为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关键词:日本园林景观尊重自然 Abstract:Japan and China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over a strip of water. The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at of Japan, especia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But since Japan adopted reform during the reign of Mingzhi, it assimilated a bulk of beneficial culture, which enabled its culture to make great head way for this nation. The modern Japanese landscape design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top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a, gaining a world reputation, thus becomes a model for us to draw upon and learn from. Key words:Japan; gardens landscape; respect for nature 为了写好这一篇论文,我翻阅了很多与日本园林设计相关的书籍,发现日本现代园林的发展步伐其实已经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列。且不去谈论这个国家的是非功过,也不去谈论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就单单从园林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两个民族有太多的渊源与太多同样令西方世界惊叹的辉煌。但是当两个民族在同样的十字路口彷徨的时候,我们还在力不从心,我们还在疼痛中挣扎,我们还在迷茫中徘徊时,他们已经引领起了世界的园林航向,现在我们满眼都是佐佐木叶二、枡野俊明、户田芳树……当我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有一种东西在心间冲击我的所有感官…… 我查阅很多书籍,写了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论文,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跟同学之间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在那个十字路口之后获得凤凰涅槃的新生。 1日本园林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在对有限景观的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化情节,造成了日本景观设计的独特风格。 日本与中国毗邻,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交流。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之后的宋、明两代也都有间接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份才逐渐形成自身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去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的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1.1日本园林的溯源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是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

日本和室风格

第三章日本和室风格 一、时间:明治时期 二、特点:优雅柔和 三、元素: 和室装饰产品及配套产品,包括:榻榻米、樟子门、樟子窗、彩绘门、天袋、地袋、顶天立地柱、壁龛、顶纸、壁纸、滑槽等。 二、榻榻米的设计说明事项: 1、榻榻米材料说明: 1.1榻榻米有标准正规矩形和非标准矩形,正规矩形的长度比为——长:宽=2:1,尺寸规格为1800㎜×900㎜,标准厚度为35㎜、45㎜、55㎜,但一般均采用55㎜厚度规格,其他尺寸很少用 2、榻榻米敷设设计说明: 2.1榻榻米不能直接敷设在水泥地面上,应镶嵌敷设在设计好的木地台上。2.2如敷设榻榻米的房间是异型(斜面、非直线或非直角的)时 ◎我们建议设计的时候异型曲线部分考虑用其他材料(木料)做成直线。 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外的部分可随时异面而变化,但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内(靠榻榻米部分)必须成90°平直,靠门套部分的榻榻米固定边线条可以省去。 在处理好以上部分后,再将正规尺寸的榻榻米进行镶嵌安装,如客户有保留异型弧线的要求,也可加工定做。 2.3标准的“和室”榻榻米的设计张数为4.5贴、6贴、8贴、10贴(也称N.贴),榻榻米房间最小的设计张数为4.5贴矩形4.5贴长型6贴矩形8 贴长型N贴 三、地台的设计说明事项: 1、地台的设计高度: ◎ 不设计升降桌时,地台高度一般设计在150㎜~200㎜之间 ◎ 需设计升降桌时,地台高度应为客户订购的升降桌完全叠和后的高度与升降桌桌面厚度之和,一般设计在300㎜~400㎜之间; ◎地台设计高度中不含榻榻米安装高度; 2、在地台上平面上须敷设木芯板或夹板,以保证地台平面的平整。 3、客户有设计升降桌的需要,且榻榻米的敷设张数大于4.5贴时,则必须将安装升降桌的中间部分设计成标准4.5贴 4、有设计升降桌的地台,在地台的中间必须预留升降桌升降孔,升降孔的尺寸按定制的桌面尺寸预留。 5、升降桌面可按要求定制,定制的升降桌面宽度不能超过900㎜,且为正规方型。 四、彩绘门、天袋、地袋的设计说明事项: 1、彩绘门、天袋和地袋的材料说明: 1.1彩绘门多用于衣柜门,也可以用于房门。 1.2彩绘门在设计时要注意相关尺寸,彩绘门的标准尺寸为——高度1900㎜,宽度800㎜。 1.3彩纭门也可按要求定制,定制的彩绘门不能超过2100㎜,宽度不能超过930㎜,如果需要做更高,可以在上面做天袋或在下面做地袋。 1.4柜体深度视房间的尺寸而定,一般均在500㎜~600㎜之间。

日本茶文化中茶道建筑

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建筑 黄日胜1151005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摘要]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其核心在于茶事,茶事的舞台是茶道建筑,茶道建筑是根植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形式。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广泛兴起,造成了传统地方建筑特色的遗失与消亡,对民族性、地域性、文化多样性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就显得更加不可忽视,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文化建筑的特色、茶文化建筑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以及日本茶道建筑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复兴的启示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并介绍了日本茶室建筑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及各时期的茶文化建筑形制特点等。 [关键词] 茶道建筑,茶庭,茶室,茶文化 一、茶道建筑的定义 日本的茶道建筑由茶室与茶庭两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中茶室是主体。茶室,又名本席、茶席,顾名思义是指饮茶的房间或举行茶事的场所,日语中解释为主人邀请客人喝茶的地方。茶道所赋予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形式与礼仪表达,需要与茶室的清静脱俗、清幽淡雅相配,同时又与茶室的功能实用性相结合。我们这里以研究草庵式茶室建筑类型为主。茶庭是与茶室相配的庭院,也称“露路”、“露地”,据《南方录》记载:“露地一词得名于《法华经》中:长者褚子,出三界火宅之外,坐露地之中。”茶庭附属于茶室,是日本庭园类型中的一种,与茶室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茶庭产生于室町时代末期,至桃山时代才得以真正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景观风格。茶庭是进入茶室前的通道,充当茶室与外部世界的过渡,同时也是主人迎接客人的场所,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客人完成从闹市到净土的精神转换。日本庭园多受中国禅宗、茶和山水画的影响,加之日本传统茶室本身就追求清寂的世界,所以茶庭表现出的都是符合茶室性格特征的风情,突出“闹中取静”的特点,展示出独特的时间与空间观念。

日语毕业论文-茶室庭院中的蹲踞之美

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 题目 年级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2018 论文答辩日期 毕业论文

茶室庭院中的蹲踞之美 一、论文说明 二、参考范文 要旨:日本庭園は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一部として、その形成と発展が、時代に繋がっているようである。そして茶庭は日本の伝統的な庭園形式の一種で、室町時代末期に発生しはじめたが、桃山時代に至って、多い茶道の巨匠たちの登場に伴って、本当の発展を取っていた。 蹲踞は茶庭の中の不可欠な景観小品の一種である。それは日本の伝統庭園の中で最も多く見られたが、茶庭の蹲踞が特別の意義を持っている。同時に、日本人にも異なっていた美を現れる。蹲踞というのは、浄手や嗽用の器を指す言葉で、日本式の庭園によく

ある一種の景観小品で使われ、茶道など本格的な式典前に手洗い用の道具である。蹲踞は普通に石材で作されており、大きい石盆に似たようである。そこにいっぱい盛る清水、放置する竹スプーンや、上部は水原を提供する竹用水路も含める。 美はどこにもある。時間や場所、それとも人によっては、美に対する感情も違う。地域や、民族の違いにより、異なる文化になる。それは民族の審美に極めて重要な作用をしている。本文は日本の独特な文化の背景の下で、蹲踞の美を訪れている。それはとても高い実用性を持つだけではなく、その上にも高い審美の価値を持っている。初めに、材質の外在の美である。次にそれは人々に禅の知恵の啓発を与える。しかし、どんな美であて、人々の一心に体得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キーワード:茶庭;蹲踞;美;禅

中文摘要:日本庭园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时代密不可分的。而茶庭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园形式,最早产生于室町时代末期,但直至桃山时代,伴随着多位茶道巨匠的出现,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蹲踞是茶庭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小品之一、在日本的传统庭园中最为多见,而茶庭中的蹲踞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在日本人眼中也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美。所谓“蹲踞,是对净手漱口用的器皿的称呼,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蹲踞通常为为石材制作,形似一个大石盆,里面盛满了清水,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供水源的竹制水渠。 美,无处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对于美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地域,民族的差异,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对于整个民族对于美的认识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以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探寻日本人的眼中的蹲踞的美。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首先是外在的材质的美,其次便是给予人们启迪的禅的智慧。但不论是怎样的美,都需要人们去用心的体会。

茶室创业计划书[1]

目录: 1 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1.2雅舍名称 1.3雅舍结构 1.4经营范围 1.5服务宗旨 1.6人员及组织结构 1.6.1人员能力分析 1.6.2人员分工 2 产品与服务 2.1产品介绍 2.1.1产品种类 2.2收费设定 2.3特色服务 3 市场分析 3.1可行性分析 3.2 目标市场 3.3 环境分析 4 竞争性分析 4.1竞争者分析

4.2 SWOT分析 5 经营策略 5.1 营销策略 5.2 推广策略 5.3 创新机制 6 财务分析 7 结语 前言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

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品味生活,讲究口味的多样化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大学生便属于这一范畴。现代大学生对我国古典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一种特定情况下人文雅舍成为学习茶艺,感受茶道的好去处,是大众休闲,同学交流的好地方! (茶艺大厅茶盘意向) 1.雅舍概况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 抹茶道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主流,抹茶道是由中国宋时期的点茶法传入。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日本的文化带着一种令人顿然间肃然起敬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从茶具就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茶道中成套的茶具包括陶碗、茶筅和茶杓。 茶筅,是将竹切成细刷状而制成,形如喇叭状,用以调搅粉末茶。在日本也称为茶荃。按照日本传统,茶筅需纯手工制作,这也体现了日本对于抹茶的敬重。 茶入,盛浓粉末的小罐。在中国叫茶仓或茶罐。在日本,茶入分为“唐物”和“和物”。日本战国时期只使用从中国进口的“唐物”茶入,非常珍贵。拥有一定级别的茶入,也是武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 茶碗,饮用茶的器皿,有各种形状和颜色。品茶人对茶碗的使用很重视,有“唐津烧”、“萨摩烧”、“响马少”、“仁清烧”,尤其对“乐烧”特别重视。“乐烧”是由千利休倡议,完全用手工制作的茶碗,并由其本人亲自定型。 茶杓,在日本茶道中也作茶匙。茶杓一般来说长度在18厘米左右,主要质地有金属、象牙、漆片龟片和竹子,现在多为竹子。茶杓的节在上端称“行”、无节为“真”、节在中间段为“草”。

柄杓,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段多有竹节,用来取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日本抹茶道的起源日本的《类聚名物考》中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说法。 在此之前的镰仓时代,荣西法师把宋代的禅宗和饮茶习俗带入日本。那时的饮茶方式,正是现代“抹茶”的雏形:将干燥的茶叶磨成极细的粉,加入热水,以茶筅快速搅动起泡沫。不过这种茶,在宋代被称为“末茶”。 说来有趣,最早使末茶在日本风靡的原因倒不是品茶本身,而是宋代的“斗茶”游戏。斗茶是宋代风靡的一种游戏,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痕来衡量效果。色、香、味三者俱佳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同于宋代斗茶品鉴茶品质的优劣,日本的“斗茶”是通过饮茶猜出茶的产地是否正宗来评判胜负。当时所说的正宗茶,都是京都的(木母)尾茶,这是荣西法师赠送给他的友人明惠上人种植的。在(木母)尾茶最盛行的时代,这个产地的茶才能被称为“本茶”。今日的抹茶圣地宇治一直到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才得到认可,在当时只能被称为“非茶”。 开庆元年(1259年)南浦绍明入宋,归国时将一套径山茶台子(制

禅宗文化与日本庭院景观

禅宗文化与日本庭院景观日本庭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它以 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为植物覆盖得 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所以称为“枯山水”。以山石主导庭院风格,日本庭 院布置的基本元素植物、山石与建筑。在植物配置方面,早期的日本庭院重常 绿树而轻花卉,江户以后才有所改进。庭院内地面常用细草、小竹类、蔓类、 羊齿类、辞苔类等植物覆被。 在此三种基本元素中,山石在日本庭院的布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山石的配 置很少用石块叠成假山,一般多用土石或石组. 石组的样式非常多样,且多用 大石块,以形成一种宏大稳重的气派。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在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沿镰仓时代的佛寺方丈庭发展,到了室叮时代形成禅宗枯山水庭.一支则是受中国宋元画影响i‘模拟中国的山水画,形成写意性很强的池 泉式庭院。对禅宗的信仰者来说,通过作画赋诗、鼓琴弹歌和感受自然来抵达生活的真谛是有益的,并且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 这种超越了戒律和仪式的佛教形式于是被希望获得心灵上的平静的仕途失 意的知识分子愉快地接受了,因为它如此完美地适应了文人们的要求,信仰它 又不至于失去日常生活的愉悦。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体验与自然接近的愉悦正是禅宗的境界,~甚至也明白地体现了佛教的真正精神。禅的概念似乎是专门为那些既热爱现世又向往来生的人设计的。所以,禅宗作为佛教最为重要的分 支在中国以至整个远东地区广泛地流传。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庭院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院,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醉、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 水庭院,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随着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 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盯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 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 枯山水庭院。到了室盯时代,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庭院艺术的创作。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将日本庭院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神僧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庭院;一种观照 式的庭院,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 让人们通过静坐、观照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推向纯净、抽象的

日本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日本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市场越来越大的今天客户的需求己经不仅仅是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还包括日式景观设计、欧式景观设计等等多种源自国外的景观设计风格。日本独具特色的日式园林设计风格,源自从汉末开始日本持续向中国派出的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使得日本园林景观风格在中式园林景观风格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变。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其中日本园林艺术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公元六世纪中式园林景观艺术随佛教传入日本。日本园林初期相当于囿的苑园因输入了中国较为成熟的技法,除动植物外更多的是人工山水即更接近于人工园。由于结合了日本国土性质采用舟游的形式其内容有山水部分的池、矶、须弥山等动物部分的龟、鱼、狗、马等建筑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园林活动有狩猎、舟游、其水宴等。 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日本民族独有的自然式风格的山水园。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以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式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

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者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

日本景观庭院——日式庭院的分类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日式庭院的分类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斥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限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自然与纯净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枯山水庭 1

日本庭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枯山水,也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枯山水庭也称石庭。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其本质意义就是无水之庭,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它是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其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成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在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

日本建筑设计理念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思想在建筑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使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声誉。看日本建筑,感受日本建筑文化,值得我们中国建筑师的深思。 [关键词]日本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文化;内核;外缘 去年底到日本的放送大学、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立命馆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参观学习,感触很深: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无论走在日本的繁华都市还是幽静小城,从服饰到茶道,从建筑到遗迹,你都能在那些精致的细节中体味到似曾相识的文化蕴涵。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相互影响深远,但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俱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透过日本建筑,看日本建筑文化,值得我们品味。 1日本建筑 1.1日本的设计理念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了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受到政府的关注。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这种思想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理念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设计本土化的精髓所在。日本设计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他们对于东方理念贯穿于设计作品中的成功。虽说大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华夏文明的遗留痕迹,而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东方文化的“归一”性却比中国的设计师们吃得更透。日本设计大家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从这个观点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倒好处”有某一 个共通的契合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