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德语和汉语在语用中的文化差异

--09德语蒋丽英德语和汉语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在两种语言的运用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语言,主要是它的建筑材料--词汇,与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密切的直接的联系。由于各民族在历史、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就使得各民族语言的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Schuh这个德语词,译成汉语是“鞋”。德国人根据构词法的规则可以和Hand组合成一个新词:Handschuh,但它译成汉语时只能是“手套”,而不能叫“手鞋”。这两种说法就反映了两个民族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于德国人来说,脚和手是平等的,既然脚可以有Schuh,手也可以有Schuh,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不然,“鞋”专门用于脚的,是脚的专有物,手不能把“鞋”作为自己的专有物,于是创造出一个新词,叫“手套”。

Haar这个词既可以称为毛,也可以称为发,视上下文而定。中国人就要分开,长在头上的Haar叫发,长在身体其它部位的Haar叫毛,动物身上的Haar通通叫毛。这也反映了民族的不同心理状态。

语言交际是个复杂的问题,就是在被运用的最广泛的商务会话里,也体现出很多文化差异。

对此,格赖斯(H.P.Grice)的合作原理(Kooperationsprinzip)在跨语言的交际中具有特殊意义。由于不同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对于格赖斯的四项准则:量、质、相关和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量(Quantit?t):言语要适量,不说多余的信息。

量:何为适量,中国人和德国人的理解不一致。谈判时,中方往往要寒暄一会,当确信已经营造了和谐的谈判气氛时,才进入主题;而德国人看来,这些是多余的;对中国人来说可能适量的信息对外国人来说不一定足够,例如:德国人问:Woher kommen Sie?如果你的回答仅仅是:Aus Datong.德国人很可能感到困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大同究竟在哪里,甚至不知道大同是省,还是地区或城市。回答者要从对方的知识面出发,最好说:Ich komme aus der Stadt Datong, Provinz Shanxi.

*质(Qualit?t):说话要有根据,要说真话。

质:质的核心是讲真话,中国人对是否讲真话,常常顾及其后果,例如对患绝症的病人,往往不说实情,而德国人认为没有必要向病人隐瞒。另外,德国人对于别人的错误,往往直

言不讳,在合资企业中,德方领导对中国员工不满意时的生硬批评往往使中国人丢面子,心理承受不了。

*相关(Relation):所说的内容要相关。

相关:中国人喜欢从小到大,从远及近,逐步阐述一切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他们看来,这些外围信息都是相关、有必要的,而德国人并不“善解人意”。对他们认为与主题无关的那些信息表现出不耐心,没兴趣。在合作双方初次见面的情况介绍时,中方要详详细细地介绍单位的归属,行业规模、国家的政策,这些德方看来无关紧要的信息对中方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方式(Modalit?t):要以适当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

方式:中国人对德方的提问,习惯于先说明足够的理由,然后才回答问题。例如:德方问:您能否按时交货?中方先要假设各种情况,再--回答不同情况下可否交货;而有些时候,中国人又显得过于直接,令对方不便回答,例如:中国人在接待客人时,为了表示热情和关切,问对方有关年龄、婚姻、父母、孩子、住房等问题,这种直接发问的方式又使对方感到尴尬。

对“合作原则”中四项准则的不同理解会给跨文化交际造成沟通上的困难,作为日耳曼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用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去理解用德语表达的含义,并且对中德双方不同的交往习惯做适当的解释,以消除误会。例如德国人不看重午休,谈判时自己不吃午餐,也忘记顾及中方人员的感受,这时我们就要提醒德方。如果你主动向德方介绍中国的习惯,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愉快,使谈判顺利进行,德方会很感谢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语言桥梁“,而且是文化传播者。

现在我们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汉语“死”这个词,指生命的停止,所有生物界都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生命的停止,如:

树死了Der Baum ist eingegangen.

牛死了Die Kuh ist eingegangen.

他姥姥去年死了Seine Gro?mutter ist im vorigen Jahre gestorben. 但德语就不能把sterben用在所有的生物界。sterben多半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如:Der Wald stirbt. 这样的用法并不多见。

在汉语中用“看”组成的短语或句子不见得就是德语中用sehen组成的短语和句子。试看下例:

看书ein Buch lesen

看报eine Zeitung lesen

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die Interessen des Volkes über alles setzen 有空我去看你。Ich werde mal bei Ihnen vorbeikommen, wenn ich

Zeit habe.

明天是不是开始打场,得看天气。Ob wir morgen zu dreschen beginnen, h?ngt vom

Wetter ab.

大夫出去看病去了。Der Arzt macht einen Hausbesuch bei einem

Patienten.

大夫看病很认真。Der Arzt behandelt seine Patienten sehr sorgf?ltig.

我看病去了。Ich hin zum Arzt gegangen.

这本书很有看头。Das Buch hat es wirklich in sich.

再如“打”所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和德语中的schlagen几乎没有几个可以对应的:

打稻子Reis dreschen

碗打了Die Schüssel ist zerbrochen. 打嘴巴jm. eine Ohrfeige geben

打金银首饰Gold- und Silberschmuck schmieden

打浆糊Mehlkleister anrühren

这亩地打了八百斤麦子。Auf dieser Fl?che von einem Mu hat man 800 Jin

Weizen eingebracht.

打短工als Tagel?hner arbeiten

打扑克Karten spielen

打手势mit den H?nden gestrikulieren 打喷嚏niesen

你打哪儿来?Woher kommst du?

打大老远我就看到他来了。Ich sah ihn aus der Ferne herankommen.

又如:“大”,和gro?相对应的固然不少,但不对应的也很多。

大城市die Gro?stadt

大扫除der Gro?putz

大原则das Hauptprinzip

大声说话laut sprechen

名声很大weit und breit berühmt

这孩子多大啦?Wie alt ist dieses Kind?

天色大亮了。Es ist schon heller Tag.

大红大绿strahlend rot und grün

大哥大姐?lterer Bruder und ?ltere Schwester

同时由于各民族之间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诸多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

比如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人不懂,只好硬译,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国的词语了。例如:

der Budhisattwa 菩萨,意为“觉有情”,即“上求菩萨(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或译为“大士”,即“发大心的人”。原为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广泛用作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一般对崇拜的神像,也称为菩萨。德文叫Buddha,汉语就叫菩萨。

das Nirwana,译为“涅槃”,意为“灭度”、“入灭”、“圆寂”。佛教所指的“最高境界”。佛经说,信仰佛教的人,经过长时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具备)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后世也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入灭”或“圆寂”。

汉语中“阿弥陀佛”,原是Amitabha Buddha 的译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与释迦、药师二佛并称三尊。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者感谢神灵的意思。译成德文叫:Amitabha, oh, Buddha. bewahre( oder segne) uns, oh, Buddha, sei barmherzig!

在外国词语中也保留了不少带有中国宗教色彩或信仰的词,如:道教der Taoismus,道士der Taoist,儒教der Konfuzianismus,儒家der Konfuzianer,叩头einen Kotou machen 等等,这些词早就在德语中安家落户了。

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词语。

比如汉语中许多成语,是有其民族的特色和历史地理背景的。这些词语,译成德语比较困难,不那么容易找到对应的词语进行翻译,只好做出解释性翻译了,如:

“蜀犬吠日”,出自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出则犬吠。”用以讽刺人“少见多怪”。这时蜀中特有的生活环境形成的,只好意译出来:Wenn in Sichuan die Sonne scheint, bellen gleich die Hunde (aus lgnoranz über etw. staunen, sich verblüffen lassen ).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杞人忧天Wie der Mann von Qi, der um den Einsturz des Himmels

fürchtete. (grundlose Sorge)

擒贼先擒王Will man eine R?uberbande fangen, muss man zuerst den

Anführer schnappen.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as Blau stammt von der Indigopflanze, ist aber noch blauer als

sie.(Der Schüler übertrifft seinen Lehrer)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ffentlich einen Holzsteg bauen lassen, im geheimen aber auf

einem anderen Pfad marschieren.( jn. durch

T?uschungsman?ver überlisten)

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异性还表现在多义词的问题上、言语行为的不同上、句子深层结构的差别上以及修辞手段的差别上。这里,我们就不一一缀述了。

最后,我们可以拿祝愿语来进行具体的比较。不同内容、语义与感情色彩的祝愿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与对象,但有些祝愿语语义虽然相近,甚至相同,却仅适用于特定的场合与对象。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很多,可以把交际情景划分为一般交际情景和特殊交际情景两类。一般交际情景的“一般”在于交际情景通常不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相对频繁发

生;而特殊交际情景的“特殊”在于交际情景通常具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且在生活中出现频率相对较少。根据这一标准,一般交际情景可细分为用餐祝酒、相遇、告别、支持鼓励等,特殊交际情景可包括生日、结婚、度假、节日、探病等。以下拟从九个方面分析汉德祝愿语的表达形式。

1.一般交际情景

( 1)用餐祝酒

汉语的餐桌用语有“干杯!”、“为了.. 干杯!”等等。

德语的餐桌用语有“Guten Appetit!Wünsche wohl zu speisen/Guten Hunger!/Wohl zu speisen!(祝你/您胃口好)”,祝酒时说:“Wohl bekomm′s!/Zum Wohl!/ Zum Wohlsein!/Auf Ihr Wohl!/Auf Ihre Gesundheit! / Prosit!(祝你健康/ 为您的健康干杯)”,等等。

汉德餐桌祝愿语形式近似,汉语常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如“干杯!”,德语常用介词短语和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如“Zum Wohl!”,名词短语如“Guten Appetit!”。

(2)相遇

汉语中,有一些日常见面时的问候语也包含了祝愿的成份,可以纳入祝愿语中。例如,中国人日常见面喜欢说“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在德国,日常见面时,人们一般说“Guten Morgen(早上好)!”、“Guten Tag(你/ 您好)!”、“Guten Abend(晚上好)!”,再在后面加上称呼,如“Herr/Frau(先生/ 女士)..”。若只是迎面而过,并不想交谈,则不必在后面加上称呼。这三句祝愿语不受地区、年龄、职业、语体的限制。也可以省去前面的“guten”,而直接说“Morgen!”、“ Tag!”、“Abend!”,这样比较简洁,一般用在熟人之间。德国南方人则说“Grü? Gott! /Grü? dich! /Gott Grü? dich!/Gott zum Gro?(你好)!”。现在,由于交际范围的扩大,在德国南方以外的地区,也经常有人这样相互问候。“Tagchen”是“Tag”一词的小化形式,在汉诺威,人们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见面,都喜欢这样问候。“Gesegnete Mahlzeit!(你好)”及其简化形式“Mahlzeit!(你好)”原是基督教人士中午用餐时说的祝愿语,现在,它的意义有所

变化,一般作为中午12点到下午3 点间的问候语,从事各种职业和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使用。另外,原东德人见面时会说“Freundschaft(你好,本意为友谊)!”,但自从两德统一后,这一用法就很少有人再用了。可见,问候语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一些不适合社会要求的,必将被淘汰。

相遇时的祝愿语不论在汉语还是德语中,都偏向使用省略形式。语言的地理结构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德语日常生活祝愿语的地区差异明显,而且体现了传统宗教文化。

(3)告别

汉语中,在他人离开时,常说的祝愿语很多,在与将要远行的人告别时常说“祝您一路顺风!”、“一路平安!”、“多保重!”,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用“您走好!”、“您慢走!”等。中国的告别语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送乘飞机离去的人时忌说“一路顺风!”,若说了这句话,则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飞机顺风而行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德语中,在送远行的人离去时说“Gute Reise(一路平安)!”、“Glückliche Reise(一路平安)!”、“Leben Sie wohl(多保重)!”;对乘交通工具的人说“Gute Fahrt(一路平安)!”或“Guten Rutsch(一路平安)!”等。日常见面打招呼或下班时,则常说“Sch?nen Feierabend(下班后愉快)!”、“Sch?nes Wochenende(周末愉快)!”、“Kommen Sie gut heim(您走好)!”。道晚安则说“Gute Nacht(晚安)!”、“Schlaf gut(晚安)!”、“Angenehme Ruhe(晚安)!”、“Tr?um was Sch?nes(做个好梦)!”,也可说“Guten Abend(晚安)!”等。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祝愿语在当今已难见踪迹,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这些祝愿语来自德国南方巴伐利亚地区,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使用。

由此可见,汉德告别祝愿语都惯用省略形式。不同之处是,汉语一般用四字成语、短语或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如四字成语“一路平安!”、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祝您一路顺风!”。而德语则用名词短语,如“Gute Reise!”、“Sch?nes Wochenende!”等。

(4)支持鼓励

国有关支持鼓励的用语延袭五千年文明,有非常深厚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例如“祝你成功”、“鹏程万里”、“马到成功”、“独占鳌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切顺利”、“一帆风顺”、“恭喜发财”、“飞黄腾达”、“更上一层楼”、“生意兴隆”、“开业大吉”、“吉星高照”、“逢凶化吉”等等,不胜枚举。

德语中,此类祝愿语也很多,如“Viel Glück!/Viel Erfolg!/Alles Gute!(一切顺利/ 祝您成功)!”、“Alles Liebe und Gute!/Alles Gute und Sch?ne!/ Gutes Gelingen(万事如意)!”、“Ich drücke dir den Daumen(祝您成功)!”、“Toi, toi, toi”(顺利、顺利、顺利/成功、成功、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等等。此外,源于德国北方的有“Halt die Ohren steif! / Halt dich aufrecht / senkrecht(祝你顺利)!”。源于德国中部的有“Mach′s gut(祝你顺利)!”。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即有些祝愿语仅适用于特定的对象,颇有行业语的味道,其语义相近,都表示“祝您顺利、幸运”,试举几例,如:

Glück auf!(矿工之间祝愿平安上井、顺利归来)

Glück ab!(祝飞行员平安降落)

Schi Heil!(祝滑雪者平安顺利)

Weidemannsheil!(祝猎人出师大捷、满载而归)

Petri Heil!(祝钓鱼者运气好)

Gut Na?!(祝游泳者平安快乐)

Gut Holz!(对玩地滚球者说祝你好运)

Hipp hipp hurra!(划船手之间互祝成功)

汉德支持鼓励祝愿语都喜用省略形式。汉语仍是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的占多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远。德语祝愿形式也丰富多彩,另外,有些行业还有独特的支持鼓励祝愿语,这在汉语中是不多见的。

2.特殊交际情景

(1)生日

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的祝福语也有长幼和辈份的差别。在中国,民间历来有给老人做寿的风俗,而对于小孩则有满一岁抓阄的传统。解放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的言行和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祝愿语消失了,一些民俗色彩浓厚的祝愿语也被当作四旧摒弃了。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社会祝愿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文革期间不再使用的祝愿语重新再现。比如晚辈祝老人生日快乐,用“健康长寿”、“寿比南山”、“鹤寿松年”、“福星高照”,而大人祝孩子生日快乐则一般说“长命百岁”、“一生平安”等等。

德国的生日祝愿语不如中国丰富多彩,也没有年龄的界限,不论对何人,一般都说“Herzlich Glückwunsch!/ Herzliche Glückwünsche!/ Herzliche Gratulation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等。

汉德生日祝愿语中,汉语祝愿语的文化特征明显,通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德语则很直接,直白祝贺。

(2)结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谓人生四大喜事。可见结婚在人生旅途中所占的份量了,此类祝愿语也特别多,例如“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恩爱美满”、“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等等。

在德国,祝贺订婚和结婚的用语不像中国那样丰富多彩,且传统寓意深厚,而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Ich gratuliere / wünsche Ihnen zur Verlobung / zur Hochzeit(祝您订婚+ 结婚快乐)!”、“Gratuliere(祝贺您)!”等等。

汉德结婚祝愿语区别较大,汉语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其内容受儒家思想(例如“多子多福”)和民俗影响,寓意深远,并且考虑到音韵效果。而德语中,则是就事论事,简单得道一声祝贺。

(3)度假

中国人在假日出游时常说“旅途愉快!”、“假期愉快!”等。

德国人特别酷爱旅游,他们会说“Sch&oum l;nen Urlaub(假期愉快)!”、“Viel Spa?! /Viel Vergnügen(玩得痛快)!”等。

汉德假日祝愿语形式相近,汉语一般采用主谓短语,德语则用名词短语。

(4)节日

在节日之时,中西方都有许多祝愿语。在中国,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了,所以这个节日的祝愿语也特别的多,而且善于使用四字成语或短语。例如“恭贺新禧”、“新春快乐”、“福寿安康”、“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恭喜发财”、“财源亨通”、“金玉满堂”等等。此外,受千百年来民间传统风俗的影响,新春祝愿语多与!" 生肖有关,如龙年祝愿新年快乐就说“龙年大吉”,马年可祝“马到成功”等等。

在德国,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和新年了,人们祝福的话语也特别多,例如用一句话“Ich ”或是短语“Fr?hliche Weihnachten!/ Gesegnete Weihnachten! / Frohes Weihnachtsfest!(圣诞快乐)”、“Glückliches Neujahr! / Prosit Neujahr! / Frohes neues Jahr! / 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 /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新年快乐)!”等等。德国节日多与宗教有关,除了圣诞节外,还有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等。复活节时大家会互祝“Frohe Ostern!/ Ein fr?hliches Osterfest.(复活节快乐)!”。一般的节日则说“ Frohes Fest(节日快乐)!”。

汉德节日祝愿语都常用省略形式,汉语尤其喜欢使用四字成语或四字俗语,如“恭贺新禧”,而德语除了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外,有时还用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补足语的形式,如“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

(5)探病

汉语中,在探病时一般说“多休息!”、“好好养病!”、“祝您早日康复!”等。

德语中,在探望病人时习惯说“Gute Besserung(早日康复)!”、“Baldige Besserung (早日康复)!”。

另外,在德语中还经常用到“Gesundheit”、“Zum Wohl”,意为祝您健康,但其交际情景是在别人打喷嚏时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而在汉语的语言风俗中,则通常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和“谁在想你”,这些话语都不在祝愿语的范畴内,它体现了汉德民族的文化差异。

汉德探病祝愿语也使用省略形式,但在表达形式上有差异,汉语中一般使用动词谓语句省略形式或兼语句,如“祝您早日康复!”,在非正式场合表达婉转,如“好好养病!”,而德语则用名词短语,表达比较直接。

语言结构,如书面语和口语,也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不论是哪种交际情景之下

的祝愿语,都体现了这一点。“时绥”、“戎安”、“康吉”、“商祺”、“此致敬礼”等祝愿语一般都用于信函、传真等书面语中。而且书面语一般使用较完整的形式,开头惯用动词“祝..”、“恭喜..”等。如“预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面对面交谈或打电话时,则多用简洁的省略形式,如一个短语或一个词。

3、汉德祝愿语比较

1.句法结构对比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汉德祝愿语在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不论是在德语还是在汉语中,许多表示祝愿意义的语句,在用词与搭配关系上,常具有固定的或相对稳定的套式。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汉语祝愿语通常使用“祝愿”、“祝福”、“祝贺”、“预祝”、“祝”等动词,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常使用完整句。如“我代表全体同仁祝您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从句法上看,这是兼语句。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则普遍使用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变为“祝你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或“祝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动词,简单地说“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就变成了主谓短语或短语,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频繁使用这类短语,尤其是四字成语、四字短语或四字俗语。

德语祝愿语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也常用完整句。如“Ich wünsche dir ein glückliches Neujahr(我祝愿您新年快乐)!”。在口语中,省略形式,即带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使用频率极高,如“Glückliches Neujahr(新年快乐)!”,有时名词短语后带有介词修饰成份,如“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此外,也常用介词短语,如“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新年快乐)!”也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如“Grü?Gott(你好)!”。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汉德祝愿语在书面语中都惯用完整句,在口语中,都倾向使用省略句。不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表达都趋向简洁、明快,因此,连有些书面语中,也常使用省略形式了。汉语和德语中,都具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但是,汉语很少有德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而德语则不具有汉语中特有的四字成语、四字俗语。

2.文化背景和传统对比

祝愿语是对未发生事情的祝愿,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民间一直就有福、禄、寿、喜、财(或者寿、富、贵、康、宁)“五福”之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向来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和长寿的象征。祝愿语离不开幸福、健康、和睦、财富这些主题,这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追求的理想。因此,汉语祝愿语的内容自然与“五福”有关。例如,“福星高照”、“五福临门”、“五福骈臻”、“长命百岁”、“阖家安康”、“节节高升”、“恭喜发财”、“财运亨通”、“飞黄腾达”、“吉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等。

另外,它还蕴含着封建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如“多子多福”、“榴开百子”、“儿女满堂”、“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早生贵子”等,这都是深受封建宗法观念中的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生育观的影响。现在,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这些陈旧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了,所以,这类祝愿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孔子云:“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在表达祝愿时,人们也遵循了这条宗旨,例如“寿比南山”、“更上一层楼”、“鹏程万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都不是直接表达祝愿,而是间接地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达到一种修辞效果,实现一个交际目的。

尊老爱幼、三从四德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一些祝愿语也反映出了这一思想。例如有许多在特定场合专门向老人祝愿的词汇,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松年”、“鹤寿遐龄”、“富贵寿考”、“日月长明”、“松柏同春”、“庚星永辉”、“多福多寿”、“德硕年高”、“蓬岛长春”、“南极星辉”、“义方垂范”等。而从前祝贺新婚会说“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等,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语语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充实和积累起来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接受了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印度的佛教文化。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发展,把中国的道家和玄学与印度大乘佛教的宇宙论会通结合,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说教之中。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祝愿语里,甚至也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心心相印”即出自禅宗。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心心相印,印印相契。”原指学人开悟,要由祖师印可,也指禅宗传法世系。今指彼此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德语祝愿语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远。纵观德国历史,宗教史的发展犹如精髓,贯穿了整个德国历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联。从德国文化的起源,本为异教徒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皈依罗马天主教,到十字军东征,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哪一件不是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在德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祝愿语“Fr?hliches Weihnachten(圣诞快乐)!”、“Fr?hliche Fastnacht(狂欢节快乐)!”、“Fr?hliches Ostern(复活节快乐)!”、“Frohe Himmelfahrt(耶酥升天节快乐)!”、“Frohes Pfingsten(圣灵降临节快乐)!”、“Frohes Fronleichnam(圣体节快乐)!”、“Grü? Gott / Gott grü? dich / Gott zum Gru?(你好)!”、“Mahlzeit(你好)!”等等,不一而足。只不过有些用法现在已几乎不用,如“Geh mit Gott!/Gott mit dir!/Mit Gott!(上帝与你同在)”、“Bemüht dich Gott!/Gott bemühte dich!/Gott segne dich!/Gott befohlen(上帝保佑你)!”等。

德国文化本身的民族性是祝愿语的根源,其特点是:尊重妇女,注重忠诚、名声、荣誉和勇敢。再加上受中世纪骑士文化的影响,现代德国人在日常交际礼仪中,十分讲究“女士优先”原则,这一点在祝愿语中时有体现,例如“Ich wünsche Ihrer Frau und Ihnen einen sch?nen Urlaub(祝您和您的夫人假期愉快)!”这句话一般用于书面语,从这句话及其中文翻译中可以看出,德语句中把女士排在先生前面,而汉语则正好相反。表达重视名声、荣誉和勇敢的祝愿语,如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说Viel Erfolg(祝您成功)!”、“Hals- und Beinbruch(吉星高照)!”、“Mach′s gut(祝你顺利)!”等,都是通过祝愿语的形式达到祝愿和鼓励的效果,以期对方最终取得个人荣誉和声望。

德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实现自我价值,这与汉民族的注重团体和谐、贬己尊人的儒家思想正好相左。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祝必有答,从对祝愿语的回答,也可窥见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德国人回答祝愿语时总是先道谢,说“Danke!”,然后也礼貌地祝愿对方,这已经成为日常交际礼仪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了;而中国人则有时带上一些自谦之辞,如“托您吉言”、“托您的福”、“过奖”之类的话语,然后也祝愿对方。

德国人对待老人的祝愿语也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自古推崇忠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我们仍提倡尊老爱幼,此类的祝愿语很多,而德语中相关的词句则很少见,专门涉及老人的祝愿语很少,而且主要是祝愿身体健康的,如“Gesundheit und ein langes Leben(健康长寿)!”。

4、结语

汉德祝愿语是一种民俗语言现象,在用词、句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着共性与差异,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是造成差异的关键所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交际的有效性,避免交际失败,必须考虑到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经历“描绘->解释->评价”的过程,对于祝愿语的跨文化交际也应如此,在当今这个世界文化交融的时代,成为“第三种文化人”或“跨文化人”,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抱持一份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这样,也许各民族之间没有国界的所谓Weltdorf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实现?

参考书目:

*《德语语言学教程》王京平编著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钱文彩编著

*东方教育网--汉语和德语的比较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试论,功能,语言学,其他论文文档]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功能语言学概述 1.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是由Halliday在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伦敦学派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是从社会文化和人文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符号性、普遍性、特殊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功能语言学还涉及对语境和语类的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功能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94)的出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它在如语域和语境、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语篇衔接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2.功能语言学的语法观 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交际系统,并认为对语法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交换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说明语言系统表现为一种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各种选择中的结构,语义是在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后者旨在阐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功能语法主张诉诸意义来描写语法,原因在于语言形式是意义或功能的体现形式,是将意义现代化的机制(张德禄,2005)。 二、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语法与功能语法对词组的定义及其观点 汉语中,词组指两个或更多的词的一种组合,所以短语指的就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这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词组与短语是一个意义相同的概念。但是,在功能语法中,词组(group)和短语(phras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认为词组是词的扩展,而短语则是对小句的压缩(Halliday,1994;Thompson,1996)。在功能语法中,词组被分为四类,即名词词组(nominal group)、动词词组(verbal group)、副词词组(adverbial group)和形容词词组(adjective group),而短语只被用来指“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这种对词组和短语的定义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创新和独特之处。 根据功能语法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开始的,而语言则是通过语法系统中的名称或名词词组(Noun or Nominal Group)来表达事物的,名词词组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了的名词。名词词组中至少应有一个充当主词(Head)的名词或代名词构成,名词前后的成分分别为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和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 r)。主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Thing),是名词词组语义的核心。前置修饰语分为指示语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语言学论文

浅析会话含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及不足 姜丽 (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本科(1)班33号) 摘要:无论是社会生活中学习中,谈话都不是毫无章法无逻辑可循的简单交谈模式。谈话总有一个目的,一个能传达信息得到对方反应的方式,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而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也就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一、引言:语言的意义寓于社会互动交际中,其表达及使用遵循一定原则及规则。会话研究主要从剖析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贾I生两个方面进行H J。多数会话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结构特征(如问候、致谢、课堂提问一回答等),并在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但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礼貌或修辞等需要并不总是使用直接言语而是使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使话语呈现字面意义不连贯、但言外之意连贯的特点。 二、会话含义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 f ice )于1 9 6 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提出了语用学面的一种新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谈话是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即了解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1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2 语言系统的结构 3 文字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4 语言单位的区别特征 5 概括性语言单位(音位、义位、词位、句位等) 6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书写规则的比较研究 7 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的语言生活的比较研究 8 古代欧洲的拉丁文和古代中国的文言文的相似性 9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普及的历史经验 10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启发 11 国语运动和中国语言共同化 12 白话文运动和中国的书面语改革 13 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现代化 14 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正确关系 15 文言文和普通话学习的相同和不同目的 16 中国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7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与中国语言的发展 18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 行业语言环境和行业语言的使用 20 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 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22 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和对策 23 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4 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25 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研究 26 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27 对儿童母语能力发展速度不一致的调查研究 28 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等)语言艺术 29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名词的比较研究 30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动词的比较研究 31 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32 三峡移民和方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考察 33 一个“方言岛”的考察 34 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比较研究 35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6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7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8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9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成分的探讨 40 一个方言词的地理研究 41 方言词语的文化研究 4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价值 43 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语言学论文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典型中国式英语句型现象探析 An Analysis of Chingiish in English 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摘要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中国式英语的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的汉语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体现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语言现象.本文探讨的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拼造出来的语法正确但不合英语语义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正确辨认和分析此类错误的类型和来源,对今后的外语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发现并描写中国式英语现象,为教师提供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步骤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倾向,真正掌握规范英语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迁移;过渡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文化 ABSTRACT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hinglish, a linguistic term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 system of inter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 target language used by English learners of Chinese when they haven't mastered Standard English. Chinglish is an inevitable mental disposition and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nd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cultural and language transfer of Chinese. Chinglish discussed here is influenc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semantically ill-formed but syntactically well-formed in English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sis of such kind of errors is of practical meaning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Chinglish error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e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of Chinese students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语言学重要论文和着作-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认知,语言学,语言,其他论文文档]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的符号单位组成的清单库,词库与语法构成一个连续体。结构有序意指语言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规约性意义意指与各种知识、语言实际使用密切相关;清单库意指语言本身不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语言使用者的特征;符号单位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的全部内容。能用来描写语言系统的单位是:实际出现的语义、音系或符号单位;允准结构的图式。 语言能力是人类总体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语言能力观意味着语言能力以具体的语言项目为基础,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语言项目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语言项目是一个一个习得的。 二、语言识解与语言产出 语言使用事件是一个实际的语言使用行为,无论是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语言资源的利用,还是非语言资源如记忆、规划、问题求解能力、各种知识以及对社会、文化和话语语境的把握,都是由语言使用者控制的。易言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主体性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语言使用中的语义建构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识解。语言使用者的识解对解释外语学习中的语言产出具有核心意义。只有从语言使用和说话者识解的视角来考察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型式才能充分理解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与语言习得的良性互动关系。(王寅,2005) 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而语义的核心又是识解。识解使得语言使用者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来看待相同的和不同的事件和语言行为。语言由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灵活。人们使用语言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隐喻的。隐喻是思维和语言运行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在词和构式的多义性、习语的形成、语篇的建构、表达方式的选择、新词新语的创造等各个方面都无所不在。(刘正光,2010) 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取决于语言学习者的识解,一方面意味着语言的约定性本质,另一方面表明使用者对话语中语言表达式的分布具有选择决定权,即语言使用者处于语言使用事件的中心地位。学习者不断发现所学语言的理据性结构和原则,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文旭,2007) 三、语言理据与语言教学 研究表明,洞察性学习比机械性学习要有效得多。认知语言学的语义中心观实际上就是强调语言的理据性。关于理据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论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都有明确、中肯的论述。有理据的词语学起来比没有理据的要容易得多,同时有理据的知识记忆使用起来也要比没有理据的要容易。明确地理解语言的工作方式,将经验服从于分析的需

系统功能语言学论文

A Metafunctional Analysis of Martin Luther King’s I Have a Dream Chapter I Introduction This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reat speech I Have a Dream, delivered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it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author successfully develops it, strengthens the theme and reaches the ideal effects. Such a powerful English political public speech has long been repeatedly studied and excerpted ever since it was first delivered in Washington. Many scholars have also analyzed either the oral or the written speech tex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However, few of them have ever tried to apply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SFG) to analyze it. As SFG will become the backbone theoretic support in this paper, it is important to start with the following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For their own research purposes, linguists present different methods for analyzing discourses. Here are some examples: Schiffrin in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introduces 6 methods for discourse analysis: speech act theory, international sociolinguistics,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pragmatics, conventional analysis, variation analysis, socio-cultural analysis,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y can be roughly categorized as Structuralism and Functionalism according to their theoretic base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ical and general linguistics were well established as academic discipl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some linguists begin to do some research on language from functional prospective. These linguists stress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language, emphasize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function of lingual forms and interpret lingual phenomena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contexts. SFG is the 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Functionalism. SFG, mainly developed by M.A.K. Halliday in the 1960s, is “a theory of meaning as choice, by which a language, or any other semiotic system, is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题目:浅析英语词汇巧记法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3班 学号:201313010309 姓名:黄旷静 完成时间:2015年1月14号

浅析英语词汇巧记法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高水平的掌握英语这门外语,而浩瀚的词汇海洋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背,记忆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没有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词汇。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律性的,英语单词的组词与构词方法也有规律,了解了它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有效甚至高效学习英语单词。为了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本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科学记忆规律效率 一.读音记忆法 1.拼读法 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中的单词的读音大多是有规律的,熟悉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掌握正确的拼法与读音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降低记忆难度,正确地拼写单词。 例如ay读[ei]。带有ay字母组合的词,如say,day,way,pay,may,play,spray,不仅发音容易,而且拼写也没有任何困难。Sh ch tion ture 等也都有固定读音,ee发音为i: culture 文化pasture牧场mature 成熟的architecture 建筑学带有true的单词也都能很方便的记忆下来

2.谐音法 尽管有些人认为用这种谐音记忆法记忆单词不科学,不利于正确掌握发音,但实践证明,对尚未掌握外语的构词特点和记词规律的初学者来说,采用谐音法记单词确实能有效地记住一部分难记的单词。但是,在用谐音法记单词时需要特别注意,绝不可将其作为模仿发音的依据,只能作为记忆单词时的谐音联想手段,以加强记忆,而必须按照单词的标准发音去读记,以避免这种记词法干扰正确发音。用谐音法记单词是,根据外语单词的读音到中文中寻找与其读音相似的谐音,寻找到谐音与单词的联系。用这种方法甚至可能达到终身不忘,这也正是谐音记忆法的绝妙之处。 例如:mouth嘴[联想:说话“冒失”的就是嘴] think想[联想:想时要“深刻”] 二.联想法 1.拆分联想 科学研究表明:联想是记忆的基础。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联想法是联想记忆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它是指学习者展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知识生动、形象化,通过联想在新旧知识(如英语熟词词义与生词词义)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