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1:500标准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概述

1. 1 任务来源

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毕业设计。

1.2 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长安县黄良镇下北良村,测区包括南北两个校区,形状规则,约一千亩地(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

1.3 测区概况

下北良村地处长安县的南面,沿子午大道可以直达村口,村口向西500米

到达学校。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测区地形平坦,通视条件良好。

2.已有资料

3.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4)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5) GB/T 50288-9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6)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7) GB 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8) GB/T 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9)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0)《CASS5.1测绘软件用户手册》

(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第三章使用仪器和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3.1 使用中纬5秒级全站仪,中海达双频GPS 接收机进行测绘。

3.2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3 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0.5米。

第四章成图方法、比例尺和采用的软件系统

4.1成图方法:采用全解析数字化方法成图;

4.2测图比例尺:1:500;

4.3 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7.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5版本。

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

5.1 采用GPS做E级平面控制测量

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常规静态或快速静态)观测。对接收设备的要求见表一。

各等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

基线解算采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在微机上进行。野外观测数据必须及时备份,并由专人保管。

经检验符合要求后,采用GPS网平差软件上进行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高程拟合,解算出各点的平面坐标和拟合高程。

5.2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K01、K02…等。

5.3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或其它地面上打入铁钉作标志,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

5.4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南方公司的HDS2003型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为±2cm+1PPm)。第六章高程控制测量

以测区的四等水准点WS09为起算点附合到测区北侧的四等水准点WD10。

采用DSZ3(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施测。

测量方法:中丝读数法,读上、下丝计算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图根点相对于D002,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第七章地形测量与成图

1.1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中纬ZT80型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项目要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

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

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3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4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5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

1.6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78 房屋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

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1.9 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10 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11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12 测量数据编辑

(1)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7.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

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

(3)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第十章检查验收

一、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然后由指导导师二级检查制度。

二、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三、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保证成果的质量。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 技术设计书壹份

2 控制点成果表壹份

3 控制点点位略图壹份

4 1:500数字化地形图全图数据文1份

5 数字化地形图 (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6 技术总结

凡海娃;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