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

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

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
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

附件五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接触式脉搏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院 (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吴兆春学号 0930117112 指导教师吴永芝

2013年 3 月 2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论文正文写作;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6年9月2 5日”或“2006-09-25”。

织的光吸收量是恒定的。而在血液中,静脉血的搏动相对于动脉血是十分微弱的,可以忽略,因此可以认为光透过手指后的变化仅是由动脉血的充盈而引起的,那么在恒定波长光源的照射下,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将可以间接测量到人体的脉搏信号。当光源和光敏元器件置于被测部位(如手指)的同一侧(或两侧),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组织上,经折射、反射(或透射)后被光敏元器件接收。检测系统中将变化量与直流量相互分离,从而得到光电容积脉搏波。

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引起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早期,尽管患者还没有感觉到症状,但是血流、血压、血管弹性、血管阻力和血液黏性等一系列心血管血流参数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能及早检测出这些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对血流特性信息进行分析,就有可能在患者还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诊断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这两个心血管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这对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脉搏波的波形变化能反映心血管的血流参数的变化。因此根据健康人群和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脉搏波的分析比较,就有可能诊断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人的心脏有节律性的舒张和收缩,使得血管中的血液按照一个方向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的舒张与收缩推动血液沿着血管流动产生了脉搏信号。大量研究发现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心血管系统中的很多生理数据密切相关。脉搏波是一个天然的信息源,对人体脉搏信息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如果可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出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血液流动规律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来诊断人体心血管参数。脉搏信号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信号,脉搏波信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生理状态信息。脉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准确有效的脉搏信号检测和分析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脉搏波是一个天然的信息源,对人体脉搏信息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如果可以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出脉搏波的传播特性与血液流动规律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来诊断人体心血管参数。已有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脉搏波的波形变化能反映心血管的血流参数的变化。脉搏信号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信号,脉搏波信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生理状态信息,因

此根据健康人群和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脉搏波的分析比较,就有可能诊断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脉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准确有效的脉搏信号检测和分析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是数字人体心率监测仪的设计,我所设计的检测仪,它使用方便,只需将手指端轻轻放在传感器上,即可实时显示出你的每分钟脉搏次数,特别适合体育训练和外出旅游等场合使用。采用红外光学检测法,摒弃了不便于运动状态下测量脉搏的听诊器和吸附在人体上的电极等老式测量方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随着心脏的搏动,人体组织半透明度随之改变:当血液送到人体组织时,组织的半透明度减小:当血液流回心脏,组织则半透明度增大。这种现象在人体组织较薄的手指尖,耳垂等部位最为明显。因此,本心率检测仪将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红外线照射到人体的上述部位,并用装在该部位的另一侧或旁边的红外光电管来检测机体组织的透明程度并把它转换成电信号。由于此信号的频率与人体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成正比,故只要把它转换成脉冲并进行整形,计数和显示,即可实时的测出脉搏的次数。 心率与脉搏的联系:心率与脉搏在身体正常的时候是相等的。在房颤等心脏疾病时候可出现不等。因此心率测量问题可以转化为脉搏的测量,而脉搏的测量有更容易实现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本检测仪的有效测量范围为50次—199次/分钟。 2 方案设计 2.1 心率采集处理电路 心率采集处理电路如图1-1所示。该部分电路主要由脉搏次数红外检测采集电路模块、信号抗干扰电路模块、信号整形电路模块等三个主要的电路模块组成。其中,红外线发射管D1和红外线接收管Q1组成了红外检测采集电路:R2与C1、C2与C3、R4与C4和ICA共同工程了信号抗干扰电路组,他们分别承担了对信号的低通滤波、干扰光

线的光电隔离、参与高频干扰的滤除等任务。另外,I CB、C5与R10、ICC则共同组成了信号整形电路模块。 图1 光电式脉搏波传感器的原理 其原理是利用光电信号来测量脉搏容量的变化。当血管内容量变化时,组织对光的吸收程度相对发生变化,利用光电传感器可测出这种变化,该变化反映出血液动脉的基本参数情况。根据朗伯特—比尔(lambert—beer)定律,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和他的浓度成正比,当恒定波长的光照射到人体组织上时,通过人体组织吸收、反射衰减后测量到的光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照射部位组织的结构特征。 光源和光敏元件分别处于被测部位的两侧,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指尖部组织投射到光敏元件所在的窗口,从而有光敏元件检测出脉搏的波动信号,这样纪录的波也有将其作为指尖容积波处理,通常称这种传感器为透射型光电式脉搏波传感器。 本次设计原用的透射型光电式脉搏波传感器,其电路如图2 所示。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1

信号检测综合训练 说明书 题目: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2)班 姓名: 钱鹏鹏 学号:11260224 指导老师:缑新科 2014.12.07

摘要 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体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机械振动在大多情况下是有害的,振动往往会降低机器性能,破坏其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事故。机械振动还伴随着同频率的噪声,恶化环境,危害健康。另一方面,振动也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工作,如运输、夯实、清洗、粉碎、脱水等。这时必须正确选择振动参数,充分发挥振动机械的性能。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除了对各种机械设备提出低振动和低噪声要求外,还需随时对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为了提高机械结构的抗振性能,有必要进行机械机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这些都离不开振动测试。 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振动信号检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精度高等优点。 信号检测的内容要求: 通过MCS-51系列单片机设计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要求如下: 1 振动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检测电路; 2 将设计完成的检测电路,通过软件防真验证; 3 主要设计指标:可测最大加速度:-5m/s~+5m/s;可测最大速度:-0.16m/s~+0.16m/s;可测最大位移:-5mm~+5mm;通频带:0.05Hz~35Hz;转换精度:8bit;采样频率:128Hz 4 利用LCD显示振动信号,有必要的键盘控制。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 本系统由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发射电路主要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接收电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外部串口以及显示部分模块三部分组成。。 硬件电路设计: (1)使用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和STC89C52单片机来实现。 一.设计目的:了解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以及单片机的各种性能; 二.设计器材:电源、proteus7.7软件、89C52,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导线若干。 三.设计方案介:该系统目的是便于对一些物理量进行监视、控制。本设计以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出加速度信号即振动信号,再通过单片机将信号从串口接入电脑显示出来,即完成振动信号的检测功能。 (2)振动传感器的分类 1、相对式电动传感器 电动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即当运动的导体在固定的磁场里切割磁力线时,导体两端就感生出电动势,因此利用这一原理而生产的传感器称为电动式传感器。 相对式电动传感器从机械接收原理来说,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由于在机电变换原理中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电律,其产生的电动势同被测振动速度成正比,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 2、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相对式非接触式传感器,它是通过传感器端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测量物体的振动位移或幅值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频率范围宽(0~10 kHZ),线性工作范围大、灵敏度高以及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静位移的测量、振动位移的测量、旋转机械中监测转轴的振动测量。 3、电感式传感器 依据传感器的相对式机械接收原理,电感式传感器能把被测的机械振动参数的变化转换成为电参量信号的变化。因此,电感传感器有二种形式,一是可变间隙,二是可变导磁面积。 4、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可变间隙式和可变公共面积式。可变间隙式可以测量直线振动的位移。可变面积式可以测量扭转振动的角位移。 5、惯性式电动传感器 惯性式电动传感器由固定部分、可动部分以及支承弹簧部分所组成。为了使传感器工作在位移传感器状态,其可动部分的质量应该足够的大,而支承弹簧的刚度应该足够的小,也就是让传感器具有足够低的固有频率。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为:u=Blx&r 。式中B为磁通密度,l为线圈在磁场内的有效长度,r x&为线圈在磁场中的相对速度。 从传感器的结构上来说,惯性式电动传感器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然而由于其输出的电信号是由电磁感应产生,根据电磁感应电律,当线圈在磁场中作相对运动

故障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10KV 母线回路故障检测控制器软硬件设计方案 徐源 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一、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根据附件一的要求,设计故障检测与控制系统架构如下: 高压支线电压送入电压互感器后获得合适的 AC 电压, 经感应电压调整器调整成两路电压,一路作为电压采集信号,一路为驱动电路和执行电路供电,为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压调整器上增加一个抑制峰值电压和反向电涌的抗干扰模块,采集到的电平信号经 A/D数模转换以后,送入 CPU 进行处理,当检测到电平信号的异常后,触发 CPU 的中断系统,在小于 0.1us 时间里对事件反应,先由 CPU 软件进行去抖动处理,滤除干扰信号, 然后判断出故障类型, 由 CPU 发出指令, 由调节执行电路完成高压线回路继电器的通断闭合,从而排除或正确判断故障类型。

系统信息适时通过 LED 屏幕或者 LCD 屏幕进行指示,并且延时参数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面板的控制键盘进行设置,必要时可以用红外遥控器进行设置。 为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 CPU 死机,采用“看门狗”来防止软件意外的发生;为获得系统的适时故障检测信息, 采用 RTC 时钟并对系统进行适时监控, 并把故障信息存储在 8K 的 EERPOM 中去,防止掉电信息丢失,并可以适时对系统历史信息进行查询;数据通信采用 485总线和综自计算机进行通信。 此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相对来说很高,功能更强大,稳定性也比较高,可以实现时时故 障显示和判断,甚至是简单故障的排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因为系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排除故障或显示故障类型,对电力设备的安全有更大的保障。 二、故障检测控制器走线图

WiFi信号及手机信号检测方法及标准

WiFi信号及手机信号检测方法及标准 一、技术参数说明: 1、信号功率绝对值dBm: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值是负的,也就是说手机会显示比如-67(dBm),那就说明信号很强。科普一个小知识:中国移动的手机接收电平≥(城市取-90dBm;乡村取-94dBm)、(中国联通的手机接收电平≥-95dBm)时,则满足覆盖要求,也就是说此处无线信号强度满足覆盖要求。-67dBm 要比-90dBm信号要强20多个dB,那么它在打电话接通成功率和通话过程中的话音质量都会强很多(当然也包括EDGE/GPRS上网的速度那些),所以dBm值越大信号就越好,因为是个负值,而且在你手里的时候它永远是负值。如果感兴趣且附近有无线基站的天线的话,可以把你的手机尽量接近天线面板,那么值就越来越大,如果手机跟天线面板挨到一起,那么它可能十分接近于0。(0是达不到的,这里0的意思不代表手机没信号)。 2、移动设备信号发射功率概念:由于手机不断移动,手机和基站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手机的发射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基站根据距离远近的不同向手机发出功率级别信号,手机收到功率级别信号后会自动调整自身的功率,离基站远时发射功率大,离基站近时发射功率小。手机中的数据存储器存放有功率级别表,当手机收到基站发出的功率级别要求时,在CPU的控制下,从功率表中调出相应的功率级别数据,经数/模转换后变成标准的功率电平值,而手机的实 际发射功率经取样后也转换成一个相应的电平值,两个电平比较产生出功率误差控制电压,去调节发射机激励放大电路、预放、功放电路的放大量,从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调整到要求的功率级别上。也就是说,手机信号强度不是越强越好,也不是起弱越好,它是在一定标准范围内的。 3、Kbps、KBps:又称比特率,指的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就是每秒钟传送多少个千位的信息(K表示千位,Kb表示的是多少千个位);Kbps也可以表示网络的传输速度,为了在直观上显得网络的传输速度较快,一般公司都使用kb(千位)来表示,如果是KBps,则表示每秒传送多少千字节。1KByte/s=8Kbps(一般简写为1KBps=8Kbps)。ADSL上网时的网速是512Kbps,如果转换成字节,就是512/8=64KBps(即64千字节每秒)。 二、店家检测各类信号强度的方法: 1、移动设备类型:检测设备可以是:iOS系统移动设备、Android系统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 2、检测软件:

便携式心率监测仪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目的和意义 便携式医疗设备正不断改进数以百万计患者的医疗保健条件。未来,还将有众多能显著改善医疗效果的创新型医疗应用产品。多年来,心率检测仪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它们所记录的心脏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检测心率的仪器虽然很多,但是体积大,功耗大,不易于携带。有些医院使用的各种心率监测仪器抗干扰性差,开发成本高,价格昂贵,即便用于心率信号采集的传感器也价格不菲。如果心率监测的仪器能够做到体积小,制作成本和销售价格低、操作简单,能被普通家庭患者接受,这无疑为临床诊断和个人保健使用提供了方便。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廉,可随身携带,可长时间记录,显示和存储心率值,可与微机通讯并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心率检测仪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探究研发了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和社区医疗保健使用的便携式心率检测仪。 二、国内外现状 心电监护(ECG Telemonito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1903年,“心电图之父”荷兰教授Einthoven通过1500米的电缆线,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份完整人体心电图,这在后来被广泛认为是心电监护的雏形。其后数十年间,伴随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大肆流行,心电采集和监测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

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1960年研发的持续床边ECG监测仪,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被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20世纪中晚期,动态心电图(Holter)、床旁心电监护仪先后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同期,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日益兴起和成熟,心电远程监护获得了长久发展和广泛应用。20世纪60~80年代,基于传输的心电监护技术(TTM)在国外得到应用和普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TM技术的原理是将实时采集的心电信息转变为声音,通过传至医院接收机,再将声音谐调为心电信号,用心电图机描记,医生通过给予患者诊断和治疗国内的医用心电监测仪虽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某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陈颖昭、高跃明等人设计了一种一种基于STM32 的便携式家用心电检测仪。心电电极采集体表单导联心电信号,经预处理电路对心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电平抬升后,送至STM32 中进行模/数转换和数字处理,在液晶屏上实时显示心电波形、心率和分析结果。实验表明,该心电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剖析

2012年TI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微电信号检测系统

微电信号检测系统 摘要:文中基于高速DSP数字采集系统,提供一种通过仪用放大器芯片ad620及滤波处理电路实现对微弱电信号的前置处理及采集的实用性方法。经实验与检测,该设计可以有效的对微弱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且滤波、去噪、放大效果较好。 关键词:微弱信号;DSP;仪用放大器;陷波电路 引言: 微电信号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是利用电子学、信息论和物理学的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理和规律,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检测被噪声背景淹没的微弱信号。能在噪声背景中检测信号的微弱信号检测仪器,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测试手段。应用范围遍及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已成为现代科技必备的常用仪器。国外很多大学和公司都在从事不同领域的微信号检测的研究和相关芯片的研发工作。且随着仿生智能学的发展,是人们日益认识到若想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体内部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对人体各种微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及分析,所以研究微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微电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对微弱电信号采集。 一.系统原理介绍 如图所示的是系统的整体设计框图,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前置仪用放大电路[1]、中间级处理电路、信号采集识别电路。由传感器传来的微弱信号经由前置仪用放大电路放大后经由中间级处理电路的滤波、增益调节及陷波后调制成复合信号采集识别电路可采集及识别的信号,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到DSP数字控制电路后序处理。 图1系统原理框图 二、主要功能模块实现电路 2.1前置仪用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主要考虑噪声、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等的影响。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输入缓冲、高频滤波和仪用放大电路三部分。前置放大电路的最前级直接采用了电压跟随器的设计,此种设计在理论上输入阻抗无穷大,有效的将信号输入源与电路系统隔离,去除了信号源内阻高且不稳定的影响。仪用放大器因为其经典的三运放结构而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并且只需外接一个电阻即可设定增益,在生物信号处理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本文选用的AD公司的AD620。 图 2 前置放大电路 2.2中间级处理电路 中间级处理电路分为带通选频网络[2]、二级放大电路、50Hz陷波器[3]和增益调节电路[4]等。带通选频网络由RC无源网络组成,简单可靠,通带的最大范围设定为0.05kHz~10kHz(在本文设计中是对以上频率做的通带范围,若信号源信号超出此范围改变滤波电路的具体器件参数可改变通带范围)。根据不同信号的差异,可以对信号的放大倍数进行调整,以适合后续数字控制电路对数据的采集的要求。在图3-图6分别给出以上四部分的电路设计原理图。 2.3信号采集电路

GSM 900 MHz手机信号强度检测系统设计

GSM 900 MHz手机信号强度检测系统设计 姚达雯;周国平;封维忠;王鑫鑫;黄峰 【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The design is used to detect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GSM 900 MHz adopted in cellula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China. With STC12C5A60S2 as the core MCU, it designs a detection system of signal intensity. It mainly includes the small signal amplifier module, adjustable attenuator, 0900BL18B200 radio transformer, AD8362 power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LCD1602 display module and so on. With the help of ZY12RFSys32BB1 radio frequency training system to simulate GSM 900 MHz cellular signal, it determines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Then, it carries out the actual tests with antenna collecting GSM 900 MHz cellular signal. Test resulte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work stabl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设计了用于检测我国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通信采用的900 MHz 频段的信号功率强度,以 STC12C5A60S2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制作了信号强度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小信号放大模块、可调衰减器、0900BL18B200射频变压器、AD8362功率电压转换电路和LCD1602显示模块等。在用ZY12RFSys32BB1射频训练系统模拟900 MHz 手机信号进行测试并确定相关参数后,通过天线收集GSM 900 MHz 信号进行了实际测试。测量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总页数】3页(28-30)

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测试系统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体温采集系统。首先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相关配置、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其次介绍了温度传感器PT100的相关测温方法以及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TCRT5000对射的方法来抓取人体脉搏信号。此次设计的电路部分主要包括:传感测量电路、放大电路、滤波整形电路、AD转换电路、计数显示电路、控制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等。通过按键开始测试,将PT100及TCRT5000输入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整形,最后AD采集转换传送给单片机,在LCD1602上显示相关体温及心率信息。 本次硬件设计基于比较稳定可行、低成本的设计思想,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并且详细分析了红外传感器TCRT5000应用于心率测量上以及PT100应用于温度测量上的原理及优点,阐述了其他各配合电路的组成与工作特点,并且通过仿真进行电路的可行性验证,最后完成实物电路的设计,使得本次课题的预期结果得以实现。 关键词:51单片机;传感器;仿真;AD转换 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heart rate and body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that based on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First the internal configurations of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aper also tell how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works and how can we program on it. Then the method of using temperature sensor PT100 to get body temperature is introduced, and we use infrared photoelectric sensor TCRT5000 to get the pulse signal of human body.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mainly comprises sensing circuit , amplifying circuit, filtering and shaping circuit, AD converting circuit, counting and displaying circuit, controlling circuit, power supplying circuit and so on. When the keyboard is pressed, the system starts to get signal. The small signal from PT100 and TCRT5000 will be amplified and shaped. Then ad converter will change the analog signal into digital signal and send to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 At last LCD1602 will display the inform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and heart rate. Keywords: Piezoelectric sensors;control circuit;counters;Multisim2001 simulation software control circuit. II

微光信号检测系统

基于AD549的微光信号检测系统 引言 近年来,随着微光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的传感器、光电器件应运而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各大领域。然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要求研究设备对微光信号的响应程度的大幅提高。微光信号检测是发展高新技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微光信号检测精度的高低往往会对产品的性能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微光信号检测系统中,通常光电转换器件接收到的光信号都十分的微弱,转换后的电信号也非常的小(nA量级)。因此,放大器噪声,背景噪声,电路噪声,外界电磁干扰等都会对检测系统的精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选择一个合适的低噪声高精度的前置放大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的微光信号检测系统选用的前置放大器是AD549。它是具有极低输入偏置电流的单片电路静电计型运算放大器。为达到高精度的目的,输入偏置电压和输入偏置电压漂移均通过激光调节。这种极低输入电流性能由ADI公司专有的topgate工艺技术完成。这样的放大器很好的满足了系统的需要。 1.微光信号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微光信号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光信号由光电阴

极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前置放大器中,经过一级放大的电压信号由二级放大器放大之后再输入到AD转换器件中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经由单片机控制显示出来。为了防止模拟电路同数字电路间的串扰,及前置放大器屏蔽的需要,本系统将两部分的电路分离开来。光电检测电路由光电阴极和前置放大器AD549组成,数字显示电路由二级放大器OPA124PA,AD转换器件ADS7816,单片机及数字显示电路组成。 图1 微光信号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2.光电检测电路 2.1 光电检测电路原理 图2 光电检测电路

1222222222222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一、题目的认识理解 本次设计题目是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既然是系统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模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据采集模块,可用光敏电阻将光照强度信号转换为电阻信号从而进行测量计算。 测量电路模块,设置分压电路和比较电路,将电阻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分档输出,用于显示和报警。 显示报警模块,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同时设置光照过强时蜂鸣器报警。 二、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一个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实现对外界三种不同条件下光强的分档指示和报警(弱、适宜、强) 1、方案的设计 根据题目选定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所用的光电传感器类型; 1)自己设计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电传感器的输出; 2)传感器测量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较器完成,完成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下显示报警系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3)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4)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中核心芯片的选型、系统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备注:1. 含各种元件参数的计算过程或依据2. 选定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元件规格); 5)设计结束后,进行仿真调试。 2、仿真调试方案 利用:Multisim等软件仿真,得出主要信号输入输出点的波形,根据仿真结果验证设计功能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给出系统整机电路图(利用PROTEL软件做出原理图SCH文件和PCB文件)。 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所需基础知识及工具 1、基础知识 电路理论中电阻电路的分析、模拟电子线路中运算放大器、 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等知识,数字电子线路中开关特性及数 字信号等知识,传感器技术中的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 量电路等部分知识。 2、设计工具 电子电路EDA仿真软件:Multisim 电子线路设计软件:Protel99SE。

WiFi信号及手机信号检测方法及标准

店家WiFi信号及手机信号检测方法及标准 一、技术参数说明: 1、信号功率绝对值dBm: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值是负的,也就是说手机会显示比如-67(dBm),那就说明信号很强。科普一个小知识:中国移动的手机接收电平≥(城市取-90dBm;乡村取-94dBm)、(中国联通的手机接收电平≥-95dBm)时,则满足覆盖要求,也就是说此处无线信号强度满足覆盖要求。-67dBm 要比-90dBm 信号要强20多个dB,那么它在打电话接通成功率和通话过程中的话音质量都会强很多(当然也包括EDGE/GPRS上网的速度那些),所以dBm值越大信号就越好,因为是个负值,而且在你手里的时候它永远是负值。如果感兴趣且附近有无线基站的天线的话,可以把你的手机尽量接近天线面板,那么值就越来越大,如果手机跟天线面板挨到一起,那么它可能十分接近于0。(0是达不到的,这里0的意思不代表手机没信号)。 2、移动设备信号发射功率概念:由于手机不断移动,手机和基站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手机的发射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基站根据距离远近的不同向手机发出功率级别信号,手机收到功率级别信号后会自动调整自身的功率,离基站远时发射功率大,离基站近时发射功率小。手机中的数据存储器存放有功率级别表,当手机收到基站发出的功率级别要求时,在CPU的控制下,从功率表中调出相应的功率级别数据,经数/模转换后变成标准的功率电平值,而手机的实

际发射功率经取样后也转换成一个相应的电平值,两个电平比较产生出功率误差控制电压,去调节发射机激励放大电路、预放、功放电路的放大量,从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调整到要求的功率级别上。也就是说,手机信号强度不是越强越好,也不是起弱越好,它是在一定标准范围内的。 3、Kbps、KBps:又称比特率,指的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就是每秒钟传送多少个千位的信息(K表示千位,Kb表示的是多少千个位);Kbps也可以表示网络的传输速度,为了在直观上显得网络的传输速度较快,一般公司都使用kb(千位)来表示,如果是KBps,则表示每秒传送多少千字节。1KByte/s=8Kbps(一般简写为1KBps=8Kbps)。ADSL上网时的网速是512Kbps,如果转换成字节,就是512/8=64KBps(即64千字节每秒)。 二、店家检测各类信号强度的方法: 1、移动设备类型:检测设备可以是:iOS系统移动设备、Android 系统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 2、检测软件: 1)iOS系统:SPEEDTEST,可检测Ping值、下载速率、上传速率,功能亮点是可以保存往次检测记录。 2)Android系统:SPEEDTEST,功能和iOS系统的一样,功能亮点是可以保存往次检测记录。 3)WiFi分析仪:可检测WiFi信号强度、信道、寻找AP等功能。

心率测试仪的设计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医学信号测量仪器日新月异。生物医学测量与临床医学和保健医疗的联系日益紧密。通过对人体各种生理信号的检测,能更好的认识人体的生命现象。脉象包含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信息, 脉诊技术应客观化、定量化。本设计利用光电式传感器, 设计脉搏信号获取的方法。本设计主要是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脉搏测试仪的具体实现方法,利用光电传感器产生脉冲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输入单片机内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测量出一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快捷方便。通过观测脉搏信号,可以对人体的健康进行检查,通常被用于保健中心和医院。本设计所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心率测试仪对推进脉诊技术客观化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脉搏;单片机;光电传感器;脉冲信号;便携式关键词: I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I........................................................................................................................................ .第1章引言....................................................................................................................... 11.1概述. (1)

1.2基于单片机的心率测试仪的发展与应用 (2) 1.3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整体方案分析.................................................................................................... 4. 2.1任务 (4) 2.2要求 (4) 2.3系统的整体方案 (4) 2.4 方案的对比和论证 (4) 2.4.1脉搏检测传感器的选择 (4) 2.4.2单片机的选择 (6) 2.4.3显示部分的选择 (6) 2.5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7) 2.5.1环境光对脉搏传感器测量的影响 (7) 2.5.2电磁干扰对脉搏传感器的影响 (7) 2.5.3测量过程中运动噪声的影响 (8) 2.6本章小结 (8)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分析........................................................................................... 93.1控制 器 (9) 3.1.1AT89S52 (9) 3.1.2AT89S52的特点 (9) 3.1.3AT89S52的结构 (9) 3.2脉搏信号采集....................................................................................................... 12 3.2.1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 (12) 3.2.2信号采集电路 (13) 3.3信号放大电路....................................................................................................... 13

一种弱光信号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

一种弱光信号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光的信息就存在于光强和相位中。而相位信息又是通过干涉转化成强度信息进行测量的,故光强的测量是很重要的检测目标。 光强变化的检测要针对光的变化特性进行设计。第一,入射光从频谱方面分析有单色的,有白光的,有特定光谱的;第二,光强有缓变和快变之分,一天之中日光强度的变化就属于缓变,再快一点的话如屏幕上木一个像素点随动画播放强度的变化,更快的还有人眼无法识别的,这将涉及到器件的响应度;第三,光强有变化幅度的问题,变化幅度有大有小针,这将涉及到器件的灵敏度;第四,光强的静态点,如果静态点在零点,且属于小幅度变化便属于微光检测。本段是对光源的分析,这是设计的目的,理想的检测是能针可以检测任意光强处,光强度的极高频极微弱变化,显然这是无法达到的,只对特定的需求进行设计。 光电检测的第一步是分析光,及其设计目标。第二步是光感应器件。第三步是配套电路。光电器件涉及到半导体,光与物质间的作用和原件制备工艺与技巧等知识,这些会影响器件的性能误差等参数。再根据电子技术知识,通过电路优化消除误差,可得出理想的电路。误差的来源有光电器件的非线性性质,外界温度,放大器件本身的噪声。 能感应光强的器件有:光敏电阻,光电池,光电二极管(PIN管,雪崩管等),复合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其中响应最慢的是光敏电阻,他不但惯性大,还具有前历效应。本实验选用光电二极管,它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通常,光敏电阻器都制成薄片结构,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当它受到光的照射时,半导体片(光敏层)内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参与导电,使电路中电流增强。 光电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一样,也是由一个PN结组成的半导体器件,也具有单方向导电特性。但是,在电路中它是通过它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二极管在设计和制作时尽量使PN结的面积相对较大,以便接收入射光。光电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在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极其微弱,叫暗电流;有光照时,反向电流迅速增大到几十微安,称为光电流。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光强的变化引起光电二极管电流变化,这就可以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成为光电传感器件。 本试验采用光电二极管,完成对低频微弱光信号的检测。对微弱或极微弱光的检测, 在科学研究,生活应用和军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将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方便后级电路处理, 设计了针对于微弱光信号检测电路。电路由光电转换和前置放大两部分组成。该放大电路设计可有效放大低于1nW的微弱输入信号, 同时对噪声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微弱光信号检测的一般办法是通过光电转换器件将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成为微弱电信号, 然后再通过电路放大, 将这个微弱电信号转变为可处理的电信号。微弱光信号检测的难点在于光电信都很微弱,所以制作低噪声、高精度光电放大器是关键所在。 现在一般采用光电转换电路和前置放大电路组成放大器的方法, 并且多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来构建电路。全部采用专用集成电路的方法缺乏灵活性, 在有些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检测系统设计

目录 1.引言 (2) 2.系统基本方案 (2) 2.1.系统总结构 (3) 2.2.各个部分电路的方案选择及分析 (3) 2.2.1.脉搏传感器部分 (3) 2.2.2.单片机选择 (3) 2.2.3.显示部分 (4) 2.3.系统各模块的最终方案 (4) 3.系统硬件设计 (5) 3.1.单片机处理电路 (5) 3.1.1.STC89C51系列单片机的主要性能特点: (5) 3.1.2 .C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6) 3.2.复位电路 (9) 3.2.1.单片机复位电路 (9) 3.3.振荡电路 (10) 3.4.脉搏传感器部分 (10) 3.4.1.HK-2000A 集成化脉搏传感器 (10) 3.4.2.脉搏传感器接收电路 (12) 3.4.3 .电源电路 (12) 3.5显示报警部分 (13) 3.5.1.数码管显示电路 (13) 4.系统软件设计 (14) 4.1 主程序流程的设计 (14) 4.2 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程序流程的设计 (15) 4.3 显示程序流程的设计 (16) 5.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1.引言 心率是最为常见的临床检查与生理研究的生理现象,且包含两个人类生命的重要信息,那就是血管和心脏的生理状态。人体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疾病等信息将以某种方式出现在脉冲的脉冲条件。许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比如有关心脏、内外循环和神经等系统的动态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对脉搏波检测脉冲图包含大量的诊断价值信息,也可以用来预测一些身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转变趋势, 通过对脉搏的检测可以对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引起的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同时脉搏测量还为血压测量,血流测量及其他某些生理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理参考信号[1]。 在医院临床护理和日常的中老年保健中,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活指数,因此脉搏测量是最常见的生活特征提取。近年来在日常监护测仪器,如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可以完成脉冲测量。但是这种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利用微型气泵压力橡胶气球,每次测量都需要一个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有体积庞大、脉搏检测的精确度低、加减压过程会有不适等等的不足。 人类心室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使血流压力可以能够以波的形式从主动脉根部,就开始沿着人体整个动脉系统流动,这种波称为脉搏波。脉搏波所呈现出的不同强度、各种形态、速率不一和跳动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血液流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特点。 本设计使用系统使用HK - 2000集成传感器转换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调节使用后AT89S51单片机对信号采集和处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测量人体每分钟的脉搏数,和心率实时显示,便于携带。达到的目的, 快速、方便、准确地测量心率。脉搏测量系统性能好,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稳定的输出显示,更适应流行,适合家庭每天自我反省和医院护士的临床记录。 2.系统基本方案 心率检测系统的设计,一定要通过收集脉搏的跳动变化反映出人体的生物的信号,然后生物信号转变成物理的信号,能使物理信号表达人体的心率变化,最后要的出每分钟的心跳频率,就一定需要相应的硬件电路及芯片来处理物理变化

人体脉搏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查是对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手段。在医院里,通过检查必要的生物医学数据,医生可以对病人健康程度做一个评估,并且根据数据诊断出病患所得的疾病以及康复状况。同时,医药保健类产品早已经不是医院的专利,以家庭为单位,几乎每个家庭都配备了必要的医疗保健类用品[1-3]。在适宜的医疗设备条件下,病人可以不依靠医生的辅助,自己采集医学生理数据,通过医学根据对此参数分析,评估健康水平或者诊断自身是否有疾病。现代的医疗仪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便捷,在智能化、便携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仪器在实现功能的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仪器便于携带,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当然,结合众多优点的仪器无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医院为单位,因为测量出来的数据可以直接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断或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参考,所以这类医疗仪器性能高、功能强大、测量数据准确。而对于以家庭或个人来说,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方便测量生理数据、便于携带、价格低廉、智能化这些特点是此类医疗仪器发展的趋势。 作为诸多生理信号的一种,脉象信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 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4]。许多中医文献分析脉象的形成和西医分析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是有相同的科学原理。 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1]。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