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高考时政热点简析(提纲)一构建和谐社

2005年高考时政热点简析(提纲)一构建和谐社

2005年高考时政热点简析(提纲)一构建和谐社
2005年高考时政热点简析(提纲)一构建和谐社

离高考才20天了,帮你政治提高20分

2005年高考时政热点简析(提纲)

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背景材料]

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

3、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扩大(效率优先;分配不公);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分治;农业效益差;农民负担重);地区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人失业(企业改制;市场竞争);农民失地(非法征地);腐败(权钱交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侵权(城市拆迁;农村征地;不依法行政;司法不公);公共保障缺位(安全、健康、社保);诚信缺失。

4、措施:(1)依法治国:宪法修订“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城市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颁布实施;有关农村耕地保护、城市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2)坚持“五个统筹”;“绿色GDP”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4)2004~2006年,全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起,向部分农村贫困地区提供全免费教育,2007年面向全国贫困地区。

(5)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奖金支持再就业。(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坚持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分配问题,贫困问题)(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交易原则(机会均等、公平正义、诚信等问题)

(3)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诚信问题)

(4)财政的作用(贫困问题、统筹城乡、地区发展问题、再就业问题)

(5)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7)社会保障制度。

2、哲学常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意识反作用(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3)内外因关系(再就业问题)

(4)抓主要矛盾(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6)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

3、政治常识

(1)党的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党的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

(3)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4)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专题训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回答1~2题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①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2、我国政府着力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表明我国政府: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坚持依法治国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④积极履行政治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当前,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应顺应这一趋势①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②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③加大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④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

A.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回答5~6题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要体现了以下哲理

A.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6、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这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的本质B.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我国的分配制度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回答7~8题

7、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部分比整体要更重要

D.办事情要以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8、近年来,全国各地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成效显著。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稳定。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接近4:1,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住房等补贴和公共投入,实际差距更大。

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积累。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成为必然。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各级

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通过人才招聘、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一系

列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不断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职

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等途径,实现了再变业。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观念和技术落后,

没能实现再就业。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如何有效地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3)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A

7、A

8、C

9、(1)①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②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2)①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要实现再就业,必须树立先进的理念,改变落后的就业观。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解决就业问题,政府要创造必要条件,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职工自己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要把政府安排就业和职工自主创业结合起来。

(3)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背景材料]

1、人口:“13亿人口曰”;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2、资源:我国的资源供应短缺状况(水、电、煤、石油等);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西气东输;资源储备;

3、环境: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保风暴”;防灾减灾;“绿色GDP”;生态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价值规律,市场调节(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2)加强宏观调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源利用)(4)财政的作用(资源开发利用)(5)积累与消费(能源储备)

(6)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能源国际合作)(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哲学常识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联系和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人与自然关系)

(3)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环保;防灾减灾;人与自然关系;资源开发利用;)

(4)对立统一,两点论重点论统一(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并举,节约为首)

(5)坚持适度原则(人口、资源、环境)

(6)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防灾减灾)

(7)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生态价值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8)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防灾减灾;环保;资源开发利用)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人口、资源、环境;防灾减灾)

(2)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人口、资源、环境、防灾减灾)

(3)国际竞争(资源开发利用)

[专题练习]

据世界银行测算,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2004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量的30%,水泥总量的40%,煤碳总量的31%,但GDP仅占全世界的4%。回答1~2题

1、上述事实表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 D.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以粗放型为主

2、要改变上述现象,必须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在长江三角洲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地面沉降现象。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存在因果联系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B.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要重视量的积累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回答5~6题

5、目前,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油价上涨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

A.使经济运行成本提高 B.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C.必然引起经济衰退 D.将促使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6、我国正有计划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这有利于:①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②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③保障原油供给;④从根本上改变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7、能源问题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高消耗,低效益,供应紧张,是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突出问题,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有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8、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防灾减灾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1)说明防灾减灾的经济意义。

(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如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参考答案:1、D 2、B 3、A 4、A 5、A 6、A 7、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压缩高能耗产业,发展节能型产业;③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新能源;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8、(1)减少经济损失,带来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减少危害,造福人类;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强防灾减灾方面的国际合作;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生命健康

[前景材料]

1、食品安全

2、安全生产

3、公共卫生健康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2)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3)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市场交易原则(6)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制度(8)社会保障制度

2、哲学常识

(1)意识反作用(2)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政治常识

(1)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

(2)国家性质、职能(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专题训练]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频发的国家。回答1~3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在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煤价上扬的情况下不顾安全条件突急生产,盲目超产,这是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资源的浪费 B.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是错误的

C.要把行政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

2、矿难频发,根源在于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公平乃至矿工的生命权利。从政治学角度看,减少矿难关键是要①坚持以人为本和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政府职能②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减少事故损

失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④贯彻依法治国原则,重视保护人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我国的煤炭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层气,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煤层气,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充分考虑客观条件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2005年1月,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2005年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

活动作出部署。通知要求,要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优质服务。回答4~5题

4、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存在说明

A.发展市场经济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C.必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国家应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5、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是因为

A.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健康地工作愉快地生活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活理念。回答6~8题

6、现代人已不再只注重吃好穿好,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身心健康的意义,健身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的时尚,人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这表明

A.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B.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更加科学合理

C.物质生活消费已不是现代人的追求 D.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消费主流

7、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8、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体现了: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政府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依法治国原则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材料一:当前由于煤炭市场趋旺、煤价上涨,部分地区已关闭、报废的小煤矿受利益驱动,又出现非法开采的现象;一些煤矿企业不顾安全生产条件突击生产、盲目超产问题也时有发生。近斯连续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材料二:200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

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常识道理?

(2)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3)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在确保生产安全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D 2、C 3、A 4、B 5、A 6、B 7、A 8、A 9、(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生产与安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只有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生产与安全统一起来。(3)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积极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发展环境;②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法行政,杜绝安全隐患。

(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

[背景材料]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

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

长远。

2、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3、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4、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5、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任务、手段

(3)财政的作用(4)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2)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坚持适度原则

(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把握整体联系和因果联系

(6)尊重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2)坚持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原则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执政能力

[专题训练]

2004年,针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有保有

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抑制了经济运行中

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控制了投资规模过快增长,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回答

1~3题

1、“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体现了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调控。这说明

A.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惟一有效形式

B.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3、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材料主要体现了

A.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作用

C.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004年12月3日~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①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②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③我们党履行国家职能的能力在不断提高④国家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

5、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材料一: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1)分析材料反映的政治现象。

(2)分析我国财政政策调整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3)运用哲学常识说明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B 2、B 3、C 4、C 5、A

6、(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决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表明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②国家有效履行经济职能,搞好经济调节,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2)①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经济稳定、全面、协调发展。

②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财政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做到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后作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关注农业,关爱农民

[背景材料]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3、取消农业税。

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农业的地位作用(2)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3)财政的作用(4)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6)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2、哲学常识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内外因关系

(3)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2)对人民负责(3)党的领导,“三个代表”

[专题训练]

据报道,福建省将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推广农业科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回答1~2题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①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②增加农民收入;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④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2005年,福建将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

A.科技是现实的生产力 B.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C.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D.科技进步能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

产粮大省河南的粮食年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省粮食总产量的近63%实现转化,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①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③稳定粮食播种面积④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行以工带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④

4、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一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得到快速扩张,“南街村”、“思念”、“三全”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名牌食品脱颖而出,也因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D.

②③④

5、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食用的一种主要蔬菜,价格一直较稳定。然而,2004年冬,山东济南等地的大白菜批发价却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每斤几分钱,菜农增产不增收。而在胶州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三里河”牌“原种胶白”以其高品质赢得了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6元。原来,为了重新开发胶州大白菜这个历史名产,在政府支持下,当地农民在开发新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上狠下功夫,成立了从事大白菜加工销售的工贸公司,并注册了“三里河”商标。菜农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实施科学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生产出了优质“原种胶白”,畅销市场,菜农也增产增收。

(1)分析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2)胶州地区发展大白菜生产的做法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D 2、C 3、D 4、C

5、(1)①政府运用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2)①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②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③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④政府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搞好宏观调控,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背景材料一: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长治久安。

[考点分析]

(一)哲学常识

1、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二)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

2、加强党的建设

[专题训练]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答1~4题

1、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D.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因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B.是党和国家迫及需要解决的中心工作

C.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准,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B.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担任领导职务20多年,心系群众,勤政为民,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说明

A.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D.价值观具有重大导向作用

6、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7、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等。他们的感人事迹谱写了执政为民的动人篇章。

(1)运用有关人生哲理说明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执政为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优秀的党员干部。运用政治常识,说说你的理解。

背景材料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决定》,要求通过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从而永葆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考点分析]

(一)哲学常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二)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

2、加强党的建设

[专题训练]

1、党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决定的

A.领导地位B.性质和宗旨 C.领导方式D.指导思想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必须

①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③践行“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④保障人民群众直接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

①②④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C 5、A 6、B

7、(1)①价值观对人生有重大导向作用。焦裕禄等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焦裕禄等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培养千千万万优秀党员干部,才能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培养千千万万优秀党员干部,才能树立党的崇高威望,提高党的战斗力,率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1、B 2、C

3、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

五、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背景材料]

1、努力打造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2、哲学常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3)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人民政协

[专题训练]

2004年9月15日,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回答1~2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现在它

①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③是国家权力机关④代表人民行使立法、决定、监督、任免等权力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必须①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提高代表素质②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③使人大依法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④密切联系群众,更充分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江苏省南京市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3~6题

3、为了更好地促进政府工作,为民办实事,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其哲学依据

()

A.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B.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领导作用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群众的意见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从政治常识角度看,建设服务型政府

A.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有利于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C.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维护人民利益D.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5、据介绍,在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来自该市万人民意调查的市民意见和建议,有95%得到体现,这表明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②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人民的民主权利有了完善的法律保障④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进行大规模民意调查,有利于

A.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利的统一B.政府决策迅速有效地实施

C.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D.促进依法治国

参考答案:1、A 2、A 3、C 4、C 5、A 6、C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背景材料]

1、弘扬民族精神(长征、井冈山、延安、红旗渠……)

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打击非法网站,净化网络环境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市场交易原则(2)宏观调控(3)第三产业

2、哲学常识

(1)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价值(3)人生理想(4)内外因关系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2)党的领导

[专题训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回答1—3题1、长征途中,红军发扬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坚定的信念是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信念属于

A.崇高的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红军长征的历程表明:①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②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③经过艰苦奋斗理想一定能够变成现实;④理想不等于现实。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 .①②③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出,要动员社会资源,共建网络丈明,创造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上空间。回答4~5题。

4. 之所以要共建网络文明,是因为①不同性质的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②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③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要共建网络文明,必须①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②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③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扎实措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材料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施“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创作和播出适合广大未成年人阅读和观赏的书籍、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和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大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

(1)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创作出适合未成年人的文化产品?

(3)不良文化已成为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清理不良文化,就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D 2、A 3、A 4、A 5、B

6、(1)①国家性质,文化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党的性质、地位、领导方式(思想领导)

③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2)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产品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②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整顿规范文化市场,为优秀的文化产品的创作创造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③文化产品的创作者和经营者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创作水平),创作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杜绝生产不良文化产品.

(3)该观点是不科学的。①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不良文化已成为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清理不良文化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会起一定的作用,但这只是重视了外因的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决定因素还是要提高未成年人的自身素质。

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应从多方面着手,单一的清理不良文化是不够的。

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于2005年2月22日正式颁布实施。国家旅游局还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根据规划,中国将在全国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争取5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亿人次、综合收入380亿元;10年后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亿人次、综合收入1000亿元。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

命圣地”。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2)社会主义的本质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活消费(4)第三产业

2、哲学常识

(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联系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

(5)对立统一(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

(2)国家职能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专题训练]

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回答1-4题

1.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推出的“小平故里行”旅游线路,2004年接待游客5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7亿元,逐渐成为与九寨沟齐名的旅游目的地。上述材料表明:①红色旅游业已经成为革命老区的支柱产业②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老区的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③红色旅游已从政府主导朝着市场主导的方向转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④红色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红色旅游”通过改善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给革命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客观的联系

D.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3.“红色”是“旅游”的基调,因而必须坚持主题的严肃、定位的准确,突出“红色”特质,不能像搞其它旅游项目那样,随意“小题大做”,甚至“无中生有”。同时注重体现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发展红色旅游既要坚持政治教育规律,也要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④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①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④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国家旅游局已将今年旅游主题定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请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阐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1)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有利于继承发扬中华历史文化,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推动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八、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背景材料]

1、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

2、南极科考。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第三产业(6)经济全球化

(7)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8)提高职业技能

2、哲学常识

(1)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4)意识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2)国际竞争的实质

[专题训练]

近年来,在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海尔集团致力于技术创新,围绕市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造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效益的超常规增长。回答1~3题

1、海尔集团致力于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在动力是()

A.创造社会财富B.提高商品质量

C.获得额外利润D.增加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2、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效益的超常规增长,这是因为,通过采用新技术()

A.可以缩短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可以增加本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C.可以使本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改变

3、海尔集团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品牌战略,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攀升,“海尔”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①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

③目的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④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围绕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2)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C 2、C 3、C

4、(1)①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进步和创新。

(2)①从唯物论角度看,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

②从辩证法角度看,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从认识论角度看,科技进步和创新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九、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背景材料]

1、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6省,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好,但目前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中部塌陷”)。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部地区起着关键作用。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开发就难以有效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布局就不可能完整。

2、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正式启动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2)宏观调控(3)市场调节

2、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3)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量变质变(优化结构)

3、政治常识

(1)党的性质、地位、领导方式(2)国家职能

(3)对人民负责(4)一国两制

[专题训练]

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回答1—4题

1、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与国家区域开发战略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根源在中部自身。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2、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当中,中部地区的资源型经济没有形成一定的综合竞争能力,再加上现有的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技术含量不高,技术手段粗放,致使这些省市在市场竞争中连原有的优势也日渐被东西部省区所取代。因此,解决“中部困境”必须

①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②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③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提高计划经济的比重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走出“中部困境”,实现“中部崛起”,政府必须

A.转变职能,加大参与地方经济的经营力度

B.优先发展中部,实现东中西部互动

C.鼓励中部地区为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多做贡献

D.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协调东中西关系,拓展国家中部政策空间

4、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这体现的哲理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5、走出“中部困境”,中部地区必须超越传统战略的思维惯性,进行战略理念创新。其基本内容是:其一,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增强发展竞争力。其二,在多维复合战略空间中,辨析发展的机会和风险。其三,依靠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所以,中部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要考虑如何实现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协同,使二者形成一股合力。

(1)运用哲学知识回答,走出“中部困境”为什么必须进行战略理念创新?

(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怎样实现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协同。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中部地区进行战略理念创新,有利于中部地区走出困境。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①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把握发展机会。

②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

十、祖国统一

1、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使用法律手段阻止“台独”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台商在大陆投资合同9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7%。台湾居民来大陆368.6万人次,同比增长34.9;大陆居民赴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岛内有关专家指出,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每年可省下7.3亿美元,

3、春节包机开启两岸交流新契机。

【考点分析】

1.经济学常识

(1)市场经济竞争性、开放性(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2)对外贸易

2.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国两制”构想)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联系、整体与部分关系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政治常识

(1)“一国两制”(2)国家职能(3)依法治国

[专题训练]

香港、澳门陆续回答祖国怀抱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就更加突出的摆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回答1—2题。

1.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

独立。这是因为: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一国两制”既保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又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③任何形式的分裂、独立都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岛内有关专家指出,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每年可省下7.3亿美元,这说明()

A.台湾经济严重依赖大陆B.台湾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高

C.台湾经济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D.两岸经济关系正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们感动至深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回答3—5题

3.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要和平、求安定、谋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们的共同心愿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大势所趋。两岸统一的前提是

A.一个中国B.一国两制C.经济繁荣 D.民族团结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台湾的历史和现状,采取比香港、澳门更加灵活的策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给台湾更加高度的自治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

①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C 2、C 3、D 4、A 5、C

十一、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入三周年(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以宽面对“入世后过渡时期”)

2、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3、中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

[考点分析]

1、经济常识

(1)对外贸易的作用、原则(2)世界贸易组织

(3)提高企业竞争力(4)中国的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哲学常识

(1)联系和发展(2)矛盾普遍性、一分为二

(3)主观能动性(4)内因和外因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2)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外交政策

[专题训练]

目前新西兰、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泰国、贝宁和多哥、南非、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格鲁吉亚、阿根廷等国家和组织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回答1—3题。1.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关键是看()

A.市场和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 B.商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还是由政府决定

C.市场是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D.国家和政府是否完全退出对经济的管理

2.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相符的。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

A.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没有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C.违背规律客观性

D.否认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3.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共12.6亿美元。我国企业和政府要积极应对反倾销,因为()

A.反倾销斗争贯穿于世界贸易的始终

B.应对反倾销才能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C.反倾销斗争关系着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

D.中国的反倾销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中国入世已经三年,作为一个日期而言,2004年12月11日成为一个临界日。在2004年底至2006年底,我国将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与前过渡期相比,后过渡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主要的一些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加。按照承诺,在后过渡期的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三年。回答4~5题。

4.从入世到兑现入世协议书的全部承诺的两个时期看,后过渡期有着前过渡期不同的特征。这表明()A.事物存在着前后相继的联系

B.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5.后过渡期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企业要与世界跨国公司和平共处并赢得发展的空间,关键是()

A.适应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国际接轨

B.充分利用后过渡期,避免受到冲击

C.通过改制和改造,让企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D.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4年12月8日,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著名企业IBM公司全球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公司。回答6~7题:

6.联想收购行为有利于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③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④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7.材料表明

A.企业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才能发展壮大自己

B.兼并就是效益好的企业吞并效益差的企业

C.兼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D.兼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措施

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制正式取消。回答8~10题:

8.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符合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

③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④世贸组织的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9.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达到950亿美元,占世界20%份额。但我国纺织品无序竞争,价格低,档次不高等问题严重,由此造成贸易环境日益恶化。为此必须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C.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D.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中国政府自设门槛征收纺织品出口关税。这是为了

①优化纺织品出口结构,促进纺织品企业优胜劣汰②限制纺织品出口

③提高纺织品国际竞争力④提高纺织品企业经济效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上世纪末,陕西苹果因为合格率低,到手的国际订单“飞”了,损失惨重。经过思考,他们改变策略,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如今其合格率提高到99%,出口量大增,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回答11~12题:

11.这一事实表明,发展农业要靠

A.政策扶持 B.增加投入C.扩大出口 D.科技进步

12、中国与欧盟同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从“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简要说明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参考答案:1、C 2、A 3、B 4、B 5、C 6、A 7、C 8、A 9、B 10、B 11、D 12、C

6、原因: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

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主要热点典型思路

(一)就业问题

1、意义:体现维护劳动者权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2、途径: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要搞好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帮助;劳动者要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方便农民进城务工。

3、转变就业观念——意识反作用,自主创业。

4、自主创业与政府帮助就业相结合——内外因关系。

5、解决就业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宗旨、三个代表、对人民负责、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

(二)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3、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原则,以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

4、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国家性质、职能(体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途径:科技兴农(推广、素质);增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特色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

2、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与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内外因关系。

3、发展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持农业——联系。

(四)资源问题

1、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无序开采;短缺;利用率低;对外依赖性增大。

2、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措施):(1)节约(宏观调控、调整优化结构、压缩高能耗产业和产品,发展节能型产业和产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2)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3)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渠道多元化)(4)搞好资源储备。

3、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之间,系统与环节之间的联系)

4、树立节约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意识反作用,价值观导向作用;坚持适度原则。

5、开发利用与节约并重、节约为首——对立统一,两点论重点论统一。

6、能源国际合作——对外贸易,国家履行经济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

五)环境问题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经济:发展经济,提供积累。哲学: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提高预防水平,减少损失;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并指导实践,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政治:政府要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加强防灾减灾立法执法)

3、政府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履行经济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工作)

4、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对人民负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发展红色旅游

1、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识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崇高理想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宏观调控,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

3、发展红色旅游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与保护统一起来——对立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4、红色旅游要突出“红色”特色——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提出发展规划——三个代表,党的思想领导;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经济、文化职能。

(七)公共安全问题

1、食品卫生安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加强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道德手段);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市场交易原则(公平、诚信);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求偿);提高经营者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三个代表。

2、生产安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加强宏观调控;劳动者的权利(卫生安全保护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三个代表。

3、卫生安全——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消费;宏观调控;树立正确消费观;三个代表;国家职能(公共服务);对人民负责。

八)党的建设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党的性质、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价值;人生理想;改造主观世界。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性质、地位;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内容:

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认识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九)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3、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4、依法治国(主体、本质、目的、要求)。

5、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信访条例》、《行政许可法》)——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完善。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弘扬民族精神——意识反作用;崇高理想的作用;国家职能(文化);三个代表。

2、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意识反作用;联系;发展和创新;对立统一;国家职能(文化);三个代表;民族特征(共同心理文化)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崇高理想的作用;人生价值;内外因关系(环境与自我修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量变质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个代表;党的思想领导;国家职能(文化);对人民负责。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宏观调控;市场交易原则(诚信);意识的反作用;国家职能(文化、公共服务);依法治国。

(十一)宏观调控

1、调整财政政策(积极——稳健)——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目标、手段);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家职能(经济);党的政治领导,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执政能力提高。

2、有保有压,松紧适度,防止经济过热——宏观调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职能(经济)。

3、中国人民银行加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国家职能(经济)。

4、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假;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交易原则;宏观调控;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职能(经济;公共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十二)统筹区域发展,实现中部崛起

1、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潜力大。

2、中部地区的发展劣势:工业基础较薄弱、市场经济不发达、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观念较落后。

3、中部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和部分关系。

4、中部崛起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家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内外因关系;主观能动性;意识反作用。

5、中部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党和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党的地位、政治领导;对人民负责;国家职能(经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

(十三)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1、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规律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2、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对外开放;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创新的哲学依据——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合理想象)。

4、要把自主创新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内外因关系。

(十四)祖国统一

1、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和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发展。

2、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手段阻止“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国政府有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内容、意义);依法治国。

3、春节包机——民族具有共同心理文化

(十五)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1、邓小平主要功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1)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2)结合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观点的科学性。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成效怎样最终要用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成效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改革指标要量化,要符合实际。 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人教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2013年12月2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切入点1: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说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论: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切入点2:从哲学角度,说明应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切入点3: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打击网络谣言,服务社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和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揭开了多起网络造谣事件的真相。秦志晖因编造散布“7?23”动车事故赔偿意大利籍乘客2 亿元、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谣言被刑拘。 2013年来,公安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2013年10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国歌唱类选拔节目只能保留4档,且只有一档在黄金时段播出。 切入点4: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应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积极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②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底线。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既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把个人合法权益,他人正当利益、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④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热点专题一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生活 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确保经济请问运行需加强宏调。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加强宏调。要把人民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③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时,需加强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⒉我国怎样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调? ①制定正确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③制定正确货币政策。 ④完善市场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⒊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产品成本上涨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国家政策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投入大量财政。 ④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全球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价格上涨。 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但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需求影响不大,必然加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②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③食品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变大,影响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④有助于人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⒌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 ③为企业发展和生活消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经济波动、混乱。 ④有利于稳定汇率,树立国际信誉,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二、文化生活 ⒈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政府应加强正面宣传,让社会全面认识价格形式,增加稳定物价的 信心。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

湖南省2019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

湖南省2019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及模拟试题 (附答案) 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热点材料】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热点背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模拟题型一】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在此期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北半球白昼渐短 C.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D.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在缩短 【参考答案】B 【模拟题型二】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据此完成以下2小题。 1.为了便于在博览会的展区中找到某国的产品,应该借助( ) A.中国政区图 B.世界地图 C.上海市交通地图 D.进博会展区分布图 2.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露天广场正午旗杆影子朝向( ) A.正南 B.正北 C.西北 D.东南 【参考答案】1.D 2.B 二、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登陆 【热点材料】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 【热点背景】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时政热点背景: 2021年4月20日,电千余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越商代表,大 禹后裔及社会各界代表于上午汇聚浙江省绍兴市,共同参加了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 据悉,2021年是对大禹陵首祭20周年,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进行, 仪式共分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 行礼、唱颂歌献祭舞、礼成等13项议程。今年祭禹典礼主题是大力弘扬公而忘私、为百 姓谋福泽的大禹治水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魅力,同时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 城市特点,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典礼由中国文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浙 江副黄旭明在祭文中歌颂了大禹“疏导百川、平治水土”的丰功伟绩、“胼胝劳绩,功厚 德茂”的道德操守,颂扬了浙江大地“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中华儿 女“砥砺前行,再铸辉煌,创新创业,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长青基业,继往开来,中 国吉祥,山高水长”的良好祈愿。 时政热点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和治水英雄,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夏 启开端,中华民族便有祭禹祀典。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的事迹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祭禹典礼展示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魅力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特点,要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 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为加快美丽水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保护文化遗产。2021年,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 4.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祭大禹陵,对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弘扬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大禹以其疏导洪患 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 的重要体现,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2014全国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1.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越小。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①树立正确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政治试题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政治试题 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件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A)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图5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C)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B)

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16.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D)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2012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共470个。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是(C) ①提升社会组织地位,弱化政府管理职权的体现 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手段 ③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的举措 ④政府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移交给社会组织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D) 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 19.《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B)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C)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专题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一:时政热点的考查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

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⑷哲学生活角度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二:出题方式的设计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携手G20+合作又共赢

携手G20 合作又共赢 【热点扫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随着中国迎来G20时间,数十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即将聚首西子湖畔,共绘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新图景。邀请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别具深意的安排,突显中国主张,诠释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世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 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是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重要力量。从华盛顿到杭州,国际金融危机绵延8载、余波未平,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保护主义抬头、多边合作受阻等挑战层出不穷,阻碍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从历史驶向未来,G20巨轮如何汲取合作共赢的精神动力,怎样以包容联动式发展破解增长瓶颈、完善全球治理,考验着各成员的决心与行动,更让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充满期待。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讲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是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表现。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二十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合作共赢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是时代的主题。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展开讨论与合作,符合时代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时政热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那么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有哪些?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高考有所帮助!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四、哲学生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备战2014高考】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背景材料】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来说,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参与国家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具体体现。 (2)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这是政府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性的体现。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微专题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白皮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 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的相关情况。此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在卫星导航领域发 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共约5800字。其中正文共五章,包 括发展目标与原则、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北斗系统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发 展历程,阐释了北斗系统的理念主张,展示了北斗系统的进展成就和广阔前景。据介绍,北 斗系统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0部白皮书。中国政府为某一系统发布白皮书是很罕 见的,北斗系统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北斗系统或者说卫星导航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建设北斗系统的决心和信心。白皮书还正式公布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 分性能。白皮书称,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据专家介绍,其定位精度 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目前中国共发射了2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4颗试验卫星,也叫北斗一号,剩下的都是北斗二号。该专家称,未来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由3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组成,性能将优于现在的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有突出特色,性能上各有千秋。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 取得全面突破,掌握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北斗芯片跨入40纳米新时代。 2.财政的巨大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积极培育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一批北斗关 键技术获得突破,如研发成功国产高水平北斗导航芯片、国产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 机等,引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入创新和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4.公司经营与发展。我国相关卫星公司确定了以惯性导航、环境控制、无人平台为主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围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工作主线,秉承“唯实、创新、 开放”的企业精神,全面实现建设中国兵器导航与控制技术研发、核心系统生产基地的目标。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外,其它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 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里结出累累硕果。 6.宏观调控。近几年,我国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军方应用工程 推广、国家专项、区域和行业的应用示范项目、以及提供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的羲和系统和地 基增强系统等建设和应用,促进了全面发展。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北斗系统兼容业务的显著拓展,北斗+互联网服务将具有更大空间,交通、气象、渔业、林业、测绘、应急救援等民用市场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北斗系 统正在方便地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手机信息、自驾车辆等导航服务更加及时快捷。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鼓励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支 持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超宽带等信号的融合定位及创新应用,推动卫星导航

2019年高考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2018年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1、《经济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经济生活热点有: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家点家电下乡、新医改等);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对策,国际的金融体系改革,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绩,三聚氰胺对社会影响等。从经济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企业的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建立新的货币体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创新和科技进步等。 2、《政治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政治生活热点有:全国两会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会晤。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中国第一号网民,泰国政局动荡,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护航,08年宁夏、广西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09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9年3月28日)”的设立,二十国伦敦峰会历史意义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性质宗旨,我国政府的职能、性质宗旨、工作原则作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制度保障,我国人权的观点),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包括国际维和在内的一系列对外军事合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展示了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我们要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也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 3、文化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文化生活热点有:两会中关于整顿文化市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山寨”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汶川地震后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神舟飞船升空、两岸三通等的文化意义等。从文化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文化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两岸三通从文化生活来讲,会涉及到我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两岸人民对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神舟飞船的升空体现了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