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平坦化要点

10平坦化要点

10平坦化要点
10平坦化要点

平坦化教学目的:

1.了解平坦化技术的分类

2.熟悉CMP的机理、设备和工艺控制

3.熟悉CMP的质量控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

平坦化技术的作用、CMP工艺及质量控制

教学过程:

10.1 概述

1)平滑处理:平坦化后使台阶圆滑和侧壁倾斜,但高度没有显著减小,如图10-3b所示。

2)部分平坦化:平坦化后使台阶圆滑,且台阶高度局部减小,如图10-3c所示。

3)局部平坦化:使硅片上的局部区域达到平坦化。

4)全局平坦化:使整个硅片表面总的台阶高度显著减小,使整个硅片表面平坦化,如图10-3e 所示。

10.2 传统平坦化技术

10.2.1 反刻

反刻平坦化是在起伏的硅片表面旋涂一层厚的介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如光刻胶或SOG),这层材料可以填充空洞和表面的低处,将作为平坦化的牺牲层,如图10?4a所示。然后用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刻蚀,利用高处刻蚀速率快,低处刻蚀速率慢来实现平坦化。当被刻蚀的介质层达到希望的厚度时刻蚀停止,这样把起伏的表面变得相对平滑,实现了局部平坦化,如图10?4b所示。

10.2 传统平坦化技术

10.2.2 玻璃回流

玻璃回流是对作为层间介质的硼磷硅玻璃(BPSG)或其他的掺杂氧化硅膜层进行加热升温,使玻璃膜层发生流动来实现平坦化的技术,如图10?5所示。一般,BPSG在氮气环境中,在850℃加热30min就发生流动,这样可使台阶处变成斜坡。玻璃回流不能满足深亚微米IC 的平坦化要求。

10.2.3 旋涂玻璃法

旋涂玻璃法(Spin On Glass)主要是在起伏的硅片表面旋涂含有溶剂的液体材料,这样表面低处和缝隙将被填充,然后进行烘烤固化,使溶剂蒸发,即可获得表面形貌的平滑效果,如图10?6所示。

10.3 化学机械平坦化

10.3.1 CMP优点和缺点

1.优点

1) 能获得全局平坦化。

2) 对于各种各样的硅片表面都能平坦化。

3) 可对多层材料进行平坦化。

4) 减小严重的表面起伏,使层间介质和金属层平坦,可以实现更小的设计图形,更多层的

金属互连,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速度和良品率。

5) 解决了铜布线难以刻蚀良好图形的问题。

6) 通过减薄表层材料,可以去掉表面缺陷。

7) CMP是湿法研磨,不使用干法刻蚀中常用的危险气体。

8) CMP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大批量生产、高可靠性和关键参数控制。

2.缺点

1) 影响平坦化质量的工艺因素很多且不易控制。

2) CMP进行平坦化的同时也会引入新的缺陷。

3) 需要配套的设备、材料、工艺控制技术,这是一个需要开发、提高的系统工程。

4) 设备、技术、耗材、维护等十分昂贵。

10.3.2 CMP机理

CMP工作原理是将硅片固定在抛光头的最下面,将抛光垫放置在研磨盘上,抛光时,旋转的抛光头以一定的压力压在旋转的抛光垫上,由亚微米或纳米磨粒和化学溶液组成的研磨液在硅片表面和抛光垫之间流动,然后研磨液在抛光垫的传输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其上,在硅片和抛光垫之间形成一层研磨液液体薄膜。研磨液中的化学成分与硅片表面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将不溶的物质转化为易溶物质,或者将硬度高的物质进行软化,然后通过磨粒的微机械摩擦作用将这些化学反应物从硅片表面去除,溶入流动的液体中带走,即在化学去膜和机械去膜的交替过程中实现平坦化的目的,如图10?8所示。

1) 化学过程:研磨液中的化学品和硅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较容易去除的物质;

2) 物理过程:研磨液中的磨粒和硅片表面材料发生机械物理摩擦,去除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

1. CMP机理模型

(1) Preston方程从微观上来看,抛光同时是机械摩擦作用也是化学行为,理想的情况是化学作用速率和机械磨除速率相等,但这很难达到。

(2) Cook的模型Cook模型仅适用于单纯的硅片抛光,是目前描述抛光最详细的模型。2. CMP主要参数

(1)平均磨除率(MRR)在设定时间内磨除材料的厚度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

(2)CMP平整度与均匀性平整度是硅片某处CMP前后台阶高度之差占CMP之前台阶高度的百分比。

(3)选择比

在CMP中,对不同材料的抛光速率是影响硅片平整性和均匀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4)表面缺陷CMP工艺造成的硅片表面缺陷一般包括擦伤或沟、凹陷、侵蚀、残留物和颗粒污染。

1)硅片表面上的擦痕或沟。

1)侵蚀。

2)凹陷。

3)残留物。

4)残留物。10.3.3 CMP设备1. CMP设备组成

(1)抛光机运动组件(常叫抛光机)包括抛光头、研磨盘,是实现CMP的关键机械装置。

1)抛光头组件。

2)研磨盘是CMP研磨的支撑平台,其作用是承载抛光垫并带动其转动。

(2) 研磨过程的控制它是控制抛光头压力大小、转动速度、开关动作、研磨盘动作的电路和装置。

(3) 抛光垫与抛光垫修整1)抛光垫大多是使用发泡式的多孔聚亚胺脂材料制成,是一种多孔的海绵,利用这种类似海绵的机械特性和多孔特性的材料,提高抛光的均匀性。

2)抛光垫修整。

3)抛光垫寿命及定期更换。

(4)研磨液的供给与循环系统

1)研磨液由磨粒、酸碱剂、纯水及添加物构成,其成分见表10-1。

2)研磨液供给与输送系统。

①研磨液供给与输送系统与CMP工艺之间的关系:研磨液中的化学品在配比混合输送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变化,这一点,使输送给机台的研磨液质量与抛光工艺的成功形成了非常紧

密的关系,其程度超过了与高纯化学品的联系。尽管CMP设备是控制并影响CMP工艺结果的主要因素,但是研磨液在避免缺陷和影响CMP的平均抛光速率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②研磨液供给与输送系统实现的目标:通过恰当设计和管理研磨液供给与输送系统来保证CMP工艺的一致性。研磨液的混合、过滤、滴定以及系统的清洗等程序会减轻很多与研磨液相关的问题。那么就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研磨液的供给与输送系统,完成研磨液的管理,控制研磨液的混合、过滤、浓度、滴定及系统的清洗,减少研磨液在供给、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保证CMP的平坦化效果。

③研磨液混合和输送设备的设计特点:搅动:一般来讲,研磨液中的固体颗粒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淀积,为了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必须保持桶中和储蓄罐中的液体均一,专业的研磨液系统制造商可以为每种研磨液设置特定的淀积率和分散率。

④各种CMP工艺的操作问题:在处理化学品和研磨液时,一定要理解各种化学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在系统中将这些不同点体现出来。半导体工业使用的化学品已经超过了2000种,任何两种化学品在操作和安全方面都不同。在处理研磨液过程中,其特性和问题基本上和工艺有关。研磨液参数对特定CMP应用工艺的影响见表10-2。作为成熟的工艺,氧化物和钨CMP都各自面临挑战。作为新出现的技术,STI、铜和低k介质为业界带来新的挑战。

⑤抛光研磨液后处理:作为消耗品,研磨液一般是一次性使用。

随着CMP市场的扩大,抛光研磨液的排放及后处理工作量也在增大(出于环保原因,即使研磨液不再重复利用,也必须先处理才可以排放)。而且,抛光研磨液价格昂贵,如何对抛光研磨液进行后处理,补充必要的化学添加剂,重复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或降级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抛光研磨液的后处理研究将是未来的新研究热点。

(5)终点检测设备终点检测是检测CMP工艺把材料磨除到一个正确的厚度的能力。

1)电动机电流终点检测。

2)光学干涉法终点检测。

3)先进的终点检测技术——红外终点检测技术。

(6)清洗设备与干出干进过去CMP设备只是研磨抛光,与清洗设备是分开的。

2. CMP设备的发展

(1)单抛光头旋转式系统CMP 转动设备是用以玻璃陶瓷或其他金属的磨平抛光设备为基础的,这种设备由单个研磨盘和单个抛光头构成。

(2) 多抛光头旋转式CMP系统随着生产力需求和缺陷标准提高,出现了多研磨头的旋转体系,这类设备有很多种。

(3) 多研磨盘CMP系统由于Auriga公司和Symphony公司的设备缺乏灵活性,例如加工的硅片片数是22片而不是25片硅片,就不能发挥它们生产力高的优点。

(4) 轨道式CMP系统由于对于工艺的灵活性和生产力的需求提高,IPEC公司开发出了676轨道式CMP系统。

(5) 线性CMP设备最后,有些公司开发出能够实现高线速度的线性CMP设备。

10.3.4 CMP工艺控制

CMP工艺操作虽然简单,可是CMP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所以要得到期望的效果,工艺控制就非常重要。

1. CMP工艺流程

1)前期准备:根据研磨的材料对象(如硅、二氧化硅、铝、铜等)、工艺对象(STI、ILD、LI 等)来选择合适的研磨液、抛光垫、清洗液等消耗品,并按照要求做好CMP设备、硅片、化学品(研磨液、清洗液)配置和输送系统、环境等的前期准备(例如设备和硅片清洗、检测,环境是否达到要求等)。

2)研磨抛光、清洗、甩干: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设置工艺参数进行CMP、清洗和甩干并监控工艺过程,做好工艺记录。

3)质量检测与评估:按照检验工艺文件的检测方案(抽样、质量参数、检测工具和仪器、测量点等)进行测量和计算,并按照标准判断CMP工艺的合格性,做好记录。

2. 影响CMP效果的主要参数

(1) 抛光头压力以对单晶硅片进行CMP为例来说明。

(2)抛光头与研磨盘间的相对速度抛光速率随着抛光头与研磨盘间的相对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3)抛光垫抛光垫是在CMP中决定抛光速率和平坦化能力的一个重要部件。

①碎片后为防止缺陷而更换抛光垫。

②优化衬垫选择以便取得好的硅片内和硬膜内的均匀性和平坦化(建议采用层叠或两层垫)。

③运用集成的闭环冷却系统进行研磨垫温度控制。

④孔型垫设计、表面纹理化、打孔和制成流动渠道等有利于研磨液的传送。

⑤CMP前对研磨垫进行修正、造型或平整。

⑥有规律地对研磨垫用刷子或金刚石修整器做临场和场外修整。

(4) 研磨液研磨液是影响CMP速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半导体工艺中,针对SiO2、钨栓、多晶硅和铜,需要用不同的研磨液来进行研磨,不同厂家的研磨液的特性也有所区别。

1)磨粒。

①磨粒材料:对不同的薄膜CMP和不同工艺的CMP要精心选择磨粒材料。即使是对同种薄膜材料进行CMP,其磨粒材料不同,抛光速率也不同。例如对于ILD氧化硅进行CMP ,采用二氧化铈(CeO2 )作为磨粒的抛光速率比用气相纳米SiO2为磨粒的抛光速率大约快3倍。Christopher L.Borst对含碳量不同的三种PECVD的SiOC进行了抛光实验,发现SiOC 在基于SiO2 磨粒的碱性研磨液作用下的抛光速率明显高于基于氧化铝磨粒的酸性抛光液作用下的抛光速率,而且随着pH值的增加,抛光速率显著增大。

②磨粒含量:磨粒含量是指研磨液中磨粒质量的百分数。

即(磨粒质量/研磨液质量)×100%,又叫磨粒浓度。由图10-26可知,对于硅抛光,在低磨粒含量时,在一定范围内对硅的抛光速率随着磨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平整度趋于更好。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磨粒含量的提高,研磨液中参与机械研磨的有效粒子数增多,抛光液的质量传递作用提高,使平坦化速率增加,可以减小塌边情况的发生。但并不是磨粒含量越高越好,当磨粒含量达到一定值之后,平坦化速率增加缓慢,且流动性也会受影响,成本也增加,不利于抛光。要通过实验对确定的抛光对象找出一个最优的磨粒含量。

10.3 化学机械平坦化

③磨粒大小及硬度:随着微粒尺寸和硬度的增加,去除速率也随之增加。但会产生更多的凹痕和划伤。所以要很细心地选择颗粒的大小和硬度,颗粒硬度要比去除材料的硬度小。要不能使平坦化的表面产生凹痕和擦伤等表面缺陷。

2)研磨液的选择性:对确定的研磨液,在同样条件下对两种不同的薄膜材料进行抛光时其抛光速率的不同,这就是研磨液的选择性。

3)研磨液中添加物的浓度与pH值:与MRR有直接关系。

(5)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CMP在加工过程中无论是酸性液体还是碱性液体,在与去除材料的化学反应中都是放热的反应,造成温度的上升,同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抛光头的压力作用和抛光头及研磨盘的旋转具有做功的情况,所以有能量的释放,造成温度的上升。

(6) 薄膜特性CMP研磨薄膜材料的性质(化学成分、硬度、密度、表面状况等)也影响抛光速度和抛光效果。

3. CMP主要工艺控制

(1)研磨速率的控制CMP的基本工艺控制主要是改变研磨盘转速、抛光头角速度和研磨压力。

(2)硅片内抛光均匀性控制研磨均匀性是考量CMP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必须很好地优化设备、耗材和工艺。

(3)CMP后清洗清洗液的成分、浓度和清洗设备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清洗的最佳效果。

10.3.5 CMP应用

CMP技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半导体表面的平坦化处理;

②去除硅片损伤层,达成良好的表面粗度与平坦度;

③CMP用在无电镀磷化镍铝镁基板的双面抛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如镜头、薄膜

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的导电玻璃与彩色滤光片的抛光、微机电元件等制作。CMP的应用领域见表10?5。

1.浅沟槽隔离平坦化(STI CMP)

1)薄膜制作:先做一层很薄的隔离氧化层(15nm)用来在后面去除氮化硅时保护有源区。

2)STI浅沟槽刻蚀:对氮化硅、氧化硅、硅进行光刻、刻蚀、去胶,刻出STI沟槽,如图10-27c 所示。

3)STI沟槽氧化硅淀积:先在暴露的沟槽侧壁热氧化一层氧化硅(约15nm),改善硅与沟槽CVD填充氧化物之间的界面特性。

4)STI CMP氧化物:对图10-27d中的不平坦的CVD氧化硅进行CMP,如图10-27e所示。

①单液型是指在出厂前已经将研磨粒子与添加剂等混合好,可以直接使用的研磨液。这种研磨液使用相对简单、风险小,但是工艺灵活度相对欠缺。

②双液型是指研磨粒子液体和添加剂液体分别包装,IC工厂根据自己的配方现场调配。这种方法灵活度高,但是操作烦琐,增加了操作风险。

2.层间介质平坦化(ILD CMP)

3.金属钨抛光

1)金属钛淀积(PVD工艺):淀积一薄金属钛衬垫于介质沟道的底部和侧壁上。

2)氮化钛淀积(CVD工艺):淀积完钛之后立即在钛金属层的表面淀积氮化钛(TiN),阻止金属钨向硅和氧化硅介质扩散,即做扩散阻挡层。

3)钨淀积:钨填满局部互连的沟槽并覆盖硅片表面,如图10-29b所示。

4)钨CMP:钨被CMP到局部互连介质层的上表面,如图10-29c所示。

图10-29 钨金属栓塞的制作流程

4. 铜CMP

1)对层间介质层进行平坦化并蚀刻开出布线槽,如图10-30a所示。

2)利用溅射(PVD)方法形成绝缘用的阻挡层和导电用的籽铜层,如图10-30b、c所示。

3)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镀技术制成铜膜,如图10-30d所示。

4)铜CMP:磨除掉层间介质表面以上的铜,完成布线埋入工艺,如图10-30e所示。

10.4 CMP质量控制

10.4.1 膜厚的测量及均匀性分析

1.膜厚测量

(1)分光光学干涉法

分光光学干涉是利用光在介质上下表面反射的路程差形成干涉,测量干涉后的光强即可计算出薄膜厚度,如图10-31所示。

(2)椭圆偏振法

椭圆偏振法简称椭偏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薄膜纳米级厚度的方法。

2. 硅片表面的非均匀性分析

1) 转盘上的抛光垫不平将导致中间快、中间慢或一些边缘问题。

2) 磨头的压力(向下的压力)设置的不正确。

3) 检查抛光垫修整臂是否调节到恰当位置,是否破旧(没有平滑面出现)。

4) 磨料流量不够或粘滞度不正确(流动的能力)。

5) 磨头上的垫膜破损,硅片不能保持成一个平面。

6) 转盘转速的设置不对。

7) 硅片的背压设置得不合适。

10.4.2 硅片表面状态的观测方法及分析

CMP后,有必要了解硅片的表面状况,观察和测量CMP后的表面缺陷。以此来评估抛光的质量。

1.硅片表面状态的观测方法

(1)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 Electron Microscope)关键尺寸测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达到

对产品所有线宽的准确控制。

(2)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个表面形貌仪,用一个较小的平衡探针头扫描硅片表面产生的三维表面图形,使用光学技术,直接用针尖接触,并用激光器感应出其在硅片上的位置,如图10-33所示,探针和表面的距离非常小,以致原子力影响表面,针尖的几何尺寸极为关键,必须分类以便准确测量。

(3)光散射探测仪光散射探测仪主要是根据光的散射效应,由于光的散射携带有很多丰富的信息,因此,提取这种信息将非常有助于分析其上层、下层甚至衬底的表面情况。

(4)光散射表面缺陷探测仪可以测量CMP清洗后的颗粒污染;已在第9章中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2. 硅片表面状态质量分析

(1)硅片表面上的擦痕或沟

1) 外来物质碎片(如泵的软连接及垫片的碎片)。

2) 磨料中的颗粒尺寸较大、分布不好或颗粒污染;磨料存储时间太长或使用不当造成磨料颗粒沉积而生成较大颗粒。

3) 工艺未优化或没有进行减少微擦痕的二次缓冲抛光等。

(2)凹陷

1) 抛光垫较软导致CMP过程抛光垫弯曲产生凹陷。

2) 研磨液选择比选取不当,造成软材料处抛光速率过高,导致凹陷。

3) 研磨液配比不当,造成CMP过程化学抛光速度和机械抛光速度的不均衡。

4) 抛光速率过大,导致对硬度不同的材料带来抛光速率的差异过大。

5) 研磨过程温度控制不稳,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对一些材料的抛光速率提高的多。

6) 抛光时间过长,导致速率高的区域过磨的量多。

(3)侵蚀

1) 图形密度过高,没有采用适当的补偿措施。

2) 抛光速率过大,导致对硬度不同材料带来抛光速率的差异过大。

3) 过长的时间精抛(过抛情况下)及终点检测的延迟也会导致侵蚀情况的增加。

(4)残留物对不同的材料进行CMP都会产生沿图形边沿的细长线条残留物,如钨或多晶硅细长线条。

1) 研磨液的化学成分没有优化到最佳。

2) 抛光垫的选取、研磨液的化学配置、被抛光材料的特性三者没有配合优化到最佳。

(5)CMP清洗后表面的颗粒

1) 颗粒数过多(例如检测标准0.18μm工艺,要求颗粒直径大于8μm的颗粒数要小于

20个)。

2) 在深图形中残留研磨液结垢,如在光刻对准标记和压点区。

3) 残留的铜在介质区域或有图形的表面的线条间移动。

①检查是否做了有图形硅片上残留铜的清洗。对于高图形密度来说这是很难的。

②检查双面洗擦毛刷是否污染。

③确认是否用了最合适的清洗化学药品,特别是对清洗铜残留物而言。

10.4 CMP质量控制

④确认从硅片表面上不同的暴露材料和毛刷及清洗化学试剂没有产生化学药品的交叉污染。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

2014公需培训《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正确答案: A.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 d)制度。” A、蓝印户口 B、身份证 C、暂住证 D、居住证 3.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正确答案:A.统筹城乡发展? 4.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正确答案:C.工业城市 5.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C.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 偏向? 6.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 7.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正确答案: A.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 8.健康城市是()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 正确答案: D.世界卫生组织 9.广东省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须下降()。正确答案: C.0.18 10.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 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正确答案: B.粤东地区 11.()规划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生 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加强城乡建设活动管理的重要手段。正确答案: D.“三区四线” 12、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 码为唯一(b ),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A、标准 B、标识 C、标志 D、标的 13、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 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 c)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 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A、永久 B、保护 C、永久保护长效 D、永久保护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 推进( d)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A、直辖市 B、地区 C、市 D、省 15、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 c)所有。 A、农民 B、国家 C、集体 D、个人 16、健全城市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 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为( c )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A、市长 B、领导干部 C、行政首长 D、领导成员 17.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正确答案: D.产业的集聚 18、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d ),实行与国有土地 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A、出让 B、租赁 C、入股 D、出让、租赁、入股 19.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正确答案: 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熟悉结构化绩效管理的原理; ●掌握分层管理的方法; ●了解数字化推移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面向市场抓内部改善 1.使内部管理服务于市场竞争力提升 企业的内部管理、精细化管理必须服务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通过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所以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质量改进、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抓现场抓安全,都要体现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上。 围绕两个目标 通过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主要围绕两个目标展开,一是客户的要求,一是投资方的要求。美国企业管理界称之为VOC和VOB,其中VOC是指客户的声音,即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客户满意的要求在哪里;VOB是指老板的声音,即老板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 获得差异化的竞争力 内部精细化管理的运作,目的是培养企业差异化的竞争力。 差异化竞争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因素: 第一,采取作业优势战略,实现质量、价格、交货期、功能的要求; 第二,采取客户关系战略,满足个性化需求,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采取产品优势战略,使独特产品和独特服务脱颖而出。 2.将外部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 目标管理体系,是企业的决策层根据市场环境分析制定的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战略是企业中长期的策略、想法和方向,而战略目标是战略的具体体现,会体现在很多具体指标上。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企业建立了目标管理体系以后,还要学会建立竞争意识。如果选择没有竞争力的指标,目标管理体系发挥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企业的目标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支撑的。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强化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强化基础管理提升企 业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管理工作是否扎实有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和目标。 一、实施精细化基础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培养员工的精细化观念和意识。 积极主动向员工广泛宣传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将精细化理念植根于员工的脑海,有效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 企业必须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寻找漏洞和缺陷,使企业

各项经营活动有制度、有记录、有流程、有标准、有监督、有控制,最终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经营分析和预测要更加精细化。 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决策,而精细化的经营分析和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4、精打细算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连接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以及落实精细管理的重要牵引环节,并逐渐从成本目标控制手段向财务绩效评价工具和企业战略执行平台演进。 5、重视执行成本,强调效率。 财务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要慎重考虑执行的成本和效率。不能因过分追求精细化而伤害运营效率。在拓展工作领域、与其它部门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制度执行的成本,避免陷入繁琐冗杂的流程处理中。

二、从精细化管理入手,认真开展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工作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加强基础工作的核心是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经济行为。力求做到:基础管理教育以落实为目的,规章制度措施以落实为本,总结考核以落实为依据,在执行制度上人人平等。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围绕企业的自身特点,确立奋斗目标,定位准确。 2、正视差距挑战自我。 “管理粗放”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其一,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只强调效果,不注重过程。其二,有的管理单元太大,层次太多,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到位。其三,一些考核指标还缺少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还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其四,有的管理主体责、权、利不统一,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要强化基础管理,必须彻底摒弃粗放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通过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doc 5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在五年之后将要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制定21世纪的现代发展战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奋力加快发展,努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笔者认为,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战略应包括下述"十化"的内容。 一、产权股份化 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逐渐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真正的商业银行不是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而是在合法经营基础上追求利润的金融企业;然而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繁重的政策性任务。真正商业银行是责任有限的股份公司,而不是特殊类型的政府独资企业;独资企业不可能真正做到政企职能分开。中国加入WTO 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股份化改造。鉴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履行必须采取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国家资本可以采取二种不同的控股形式:l、绝对控股,国有股占整个商业银行股本的50%以上。2、相对控股,国有股在整个商业银行总股本中虽然不足50%,由于股权分散,国有股仍然处于控股地位。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行长(总经理)之间相互制衡的职责。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银行的目标和政策,挑选和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监督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等。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行长(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

决定,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协调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二、员工知识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是知识化的员工。当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的素质与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具有丰富知识、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级、高级管理人才。 必须切实抓好员工教育包括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终生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坚持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原则,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定向与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注重实效。鼓励员工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获得多个专业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创造经验。 三、市场营销特色化 21世纪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特色营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营销战略。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特色化营销战略。第一、发展模式特色化,选择与其它商业银行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海外实施进攻性战略,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服务多样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营销网络、收购或兼并当地机构等措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实施合理化战略,通过调整分支机构、营业机构布局,按经济区划设置分行,收缩甚至撤销业务量小、经营亏损、无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扩充业务量

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一)城镇化发展不能搞“大跃进”, 必须循序渐进 许多地方近年来城市无节制的扩张无异于城市化的“大跃进”, 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各类资源及环境不堪重负; 曾经普遍出现的小城镇建设中“有城无市”的状况甚至在不少大城市中也出现了; 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城市病”开始大量出现等。现在强调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城镇化, 是再及时不过了。 应当清醒的认识到, 城镇化决非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数量增长的过程, 它 还是一个质的提高过程, 包括: 城镇产业的升级及其结构的合理化; 城镇人口素质的大幅提高; 优秀的传统城镇文化得以保留并发扬; 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等。总之, 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绝大多数居民的幸福感也应不断增强, 居民的幸福感是一个与城镇化成本成相反方向变动的指标,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城镇化成本的增长,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二)必须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 我们认为, 要以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发展, 就必须牢固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这里, 我们定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是指某一特定城市的发展, 在确保当代城市居民达到并维持一个适当的福利水平的同时, 不剥夺或危及后代人和城市以外地区居民的福利和机会。即城市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和城市外居民利益与机会代价。相应, 可持续城镇化可定义为, 某一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在确保当代区域内居民达到并维持一个适当的福利水平的同时, 不剥夺或危及后代人及区域外地区居民的福利和机会。二者既区别又联系紧密, 尤其重要的是, 这二者均与上面讨论到的“城镇化成本”密切相关。就广义的城镇化成本而言, 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是成本较高的城镇化, 因此, 要大力倡导可持续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从而降低城镇化成本。 (三)构建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 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 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 必然使维系城镇发展的各类资源配置失当, 因而是高成本的城镇化。粗放型的城镇化是对城市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是高成本的城镇化。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核心是高效地利用城市资源,即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如对土地的占用, 水资源、能源的耗费以及环境成本), 求得较多的城镇发展的收益, 它与上面提到的城镇体系结构又紧密相关。其实, 所谓城市群组团的方式, 在美国也就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三个主要区域, 它们提供了美国总体经济的65%。而在我国, 提出要建设大都市的城市就达180 余个, 经济学的“短边原则”应当是“大都市冲动”的一副清醒剂, 否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五个要点

CIO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五个要点 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有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 1、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古语有云:“窥一斑而知全豹”。现在管理上极力提出“放大抓小”的原则,其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真功夫来,更好地提高效益。在企业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这样的原则——管理关注细节。小的细节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体现出能否将一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高水准”,具有超越其表面现象的价值。我们每个人努力追求自身工作的完美,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也是创造卓越的根本点和立足点。 做好“小事”是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并胆大心细,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我们所做的各种工作是由无数工作细节组成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项细小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才能够大大减少工作失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2、把简单的事做对,而且持续做对 许多人遇事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 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是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简单的事持续做对,才能不断地得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多事情,虽然很简单,但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我们要把它们看作是一件需要付出全部热忱、精力和耐心的伟大事业。当你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时,你就变得很不简单,也就是不平凡。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现代化,主要是指世界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这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大生产的一般规则、管理方法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就是说搞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国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肯定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看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则区别,照搬硬套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追赶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最早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十三大进一步概括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十四大规定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方针与政策。可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一步战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经过将近九年的努力,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翻一番的任务,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到2000年,人口控制到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人均4 000美元,那时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三步走”的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是革命胆略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问题。第一步目标解决温饱,为我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点;第二步目标实现小康,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较长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将历时大约一百年。这样的部署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定的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它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值,对改善人民生活有所忽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人民生活,特别是确立了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的目标序列,使人民每前进一步都能看到和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精细化管理办法规范表格

附件1 项目业主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目业主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格编号 0201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项目规模投资额度 项目用途预计开工时计划竣工时间 业主情况 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办公地点公司规模所属行业上级单位项目主要负责联系电话社会信誉合作方评价 业主资金情况资金来源有无垫资要求 资金到位情况垫资数额支付条件有无预付款进度款支付方 投标保证金额履约保证的方式及数 建设方对承包商要求 与建设方接触情况描述 竞争对手与业主关系描述 工程设计情况 建设方倾向性 项目所在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建设方供应物资情况调查 建设方指定分包的调查 调查人审核人批准人 时间时间时间 附件2 项目施工现场情况调查表

项目施工现场情况调查表 表格编号 0202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现场条件拆迁情况场地平整通水情况通电情况道路情况污水排放主要桥梁是否扰民地质条件周边社区周边环境政府机构施工材料当地劳务 现场情况及周边环境简 图 施工现场总

体评价 现场施工时 可能遭遇的 疑难问题 制表人审核人批准人 时间时间时间 附件3 项目投标评审表 项目投标评审表 表格编号 0203项目名称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风险程度 可采取的措施低 高

10斜坡、土壤、堤坝等风险 11特殊建筑材料定货及规格风险 12运输及场外制作的风险 13施工图纸不齐引起的风险 14工程完工交工前的成品保护风险 15业主对修补工作要求的风险 项目预测毛利率 安全、质量、进度的保障程度 资金流能否保证需要 综合性结论 参与评审人 员会签 营销副总经理意见: 附件4 项目投标总结表 表格编号项目投标总结表 0204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建设单位 质量要求工期要求

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

1、论述题“12大集中”主要内容,答:物资集中采购配送设备集中采购和租赁劳务分 包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限价集中管理管理策划集中进行责任成本集中管控二次经营集中组织合同集中管理业务流程集中制定督导检查集中进行。(不含自由发挥部分) 2、简答,《项目管理策划书》内容:项目概况管理目标产品清单管理责任矩阵现金流分 析及资金计划责任成本预算机构和部门责任书项目部一般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分包模式实施要点资源配置计划进度计划风险分析与对策变更索赔主要施工方案及大临工程布置方案安全质量管控重点及措施成本管理等。 3、简答,施组编制内容:编制说明(主要指编制依据、原则等)、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主要资源配置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进度控制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各类附图及附表 4、简述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劳务分包模式与分包价格材料采购价格与现场消耗机 械设备租赁单价与消耗施工技术方案与资源配置项目工期与进度安排质量标准与施工控制水平施工安全状况大小临设置方案与标准项目外部环境项目资金支付情况技术创新能力与应用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与管理水平等,作为成本管控重点。 5、公司范围内所有工程项目建立的拌和站、试验室、民爆物品库、工程控制测量和重要工 程技术资料,必须由项目部自管自控,严禁分包给劳务企业。 6、取得公司颁发的《施工分包准入证》,劳务企业的验工计价必须做到“三统一”(统一分 包合同文本、单价和台帐)、“四不结算”(没有签订分包合同、超出约定数量、超出分包单价、超合同清单费用项目不结算),劳务分包每月收方,项目生产副经理主持职能部门参与,项目部每季度对劳务企业进行履约考评(子公司每半年,分包工程结束时综合考核评定。公司每年综合能力履约考评) 7、逐级落实测量复核制,确保重点工程三级复核,一般工程二级复核。 8、坚决贯彻未经复测的工程、未经审批的工程测量成果不准开工;上一道工序结束、下一 工序未进行测量放样确认时不得继续施工。 9、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必须每天审阅监测日报并签署下步施工意见。 10、所有工序实施前,应当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未进行技术交底,不得施工。在应急情况下 对非关键工序可先在现场进行口头交底,随后应在当日补上书面交底,并取得接受方签字确认。 11、项目交验清算小组应由原项目经理、书记、总工、工程部长、财务部长、工经部长等 组成,包括已分流到其他单位的关键岗位人员。按合同约定完成保修责任,收取尾款及质保金后,方能撤销项目部。 12、公司承建的所有项目在项目策划前都必须进行现场施工调查并编制施工调查报告 13、施工调查报告内容:工程基本情况、施工条件、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措施、施 工总体目标、总体施工部署与安排、主要物资采购、供应、安全、质量、环保、水保管理重点及措施、项目成本管理、附图 14、公司承建的所有项目在施工调查完成后,应及时开展项目策划工作,严格执行先策划后 开工的施工组织原则。 15、项目策划一经上级批准,未经审批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公司各级项目 经理是项目策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16、管理交底采用现场交底和岗前培训两种方式。 17、设计文件核对内容:1.设计总说明书和分项说明书核对;2.工程数量核对;3.平面图、 纵断面图核对;4.结构图、建筑图等相关图纸核对;5.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工艺核对; 6.相关标准图核对; 7.交付的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定。 18、公司各级项目经理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持施工组织设计研讨会,确定 编制思路,并组织编写。项目经理是施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施组批复稿的实施负总责,总工程师负分管责任,生产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 19、关键控制性工程进度滞后节点工期20天以上,或总体施工进度滞后45天,公司对承 建该项目(工点)的子公司发出“黄色预警”通知,要求子公司分管领导带领工作组赴现场帮扶,直到施工生产按照施组正常推进后方能撤离。(30天、60天,橙色预警,子公司主要领导,45天、90天,红色预警,子公司主要领导,公司领导) 20、各级管理机构的技术负责人为本单位技术交底的总负责人,技术交底工作包括设计文件 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安全专项方案交底、施工技术方案交底、施工作业技术交底五部分内容。交底对象: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含测工、试验工、领工员、安全员、班组负责人);具体施工的全体作业人员。 21、实行专业分包与劳务分包相结合;禁止大包、规范专业分包、推进工序分包;实行资 格准入,分级管理。公司范围所有分包的项目应在公司《合格协作队伍名录》中采用公开竞(议)标选用协作队伍。200万元及以上由子公司组织集中招议标,200万元以下的可由项目部组织,报子公司审批。施工分包作业必须先签合同后进场施工。工经部是项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责部门,同时负责合同履行过程管理。 22、分包结算原则:“三统一”: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单价、统一台帐,“四不结算”:没有合 同不结算、超出技术交底数量不结算、超合同单价不结算、超合同清单项目不结算。量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前言:21世纪的大国战略 21世纪的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是:首先,促进人类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口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指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较高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的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其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包括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军事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成熟技术应用大国,并在若干重要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迅速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差距。第四;在全球格局中不称霸,但积极扮演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大国角色,对全球事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中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大国。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

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是一国存的基本需要。第二,稳定需要。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第三,发展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第四,平等需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富贫,也不论国家制渡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五,正义需要。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 中国如何实现21世纪的国家发展目标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战略。21世纪中国的大国战略,应吸取新的原则和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它的核心是保证国家利益:第一,中国地缘战略是确保国家安全,保证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第二,提高综合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第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相互促进的战略。第四,确定以人为本的改革与发展战略。第五,实施面向未来发展的知识发展战略。第六,城市化战略。 第一章、中国地缘战略构想 一、转移中的力量枢纽 1.过渡性格局:超级、主导、内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

中国城镇化的意义

近年来,城镇化几乎成为举国上下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他不但是学者们在论文中经常讨论的主题,而且成为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一项重要选题。通过传媒,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心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尤其重要的事,自从1998年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决策和在国家“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和对我国几 十年不变的城市发展方针作了一定调整后,人们普遍认识到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 重要措施之一。自此,“城镇化”从学者们的论坛走上了各级政府的计划和议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很多地方的领导开始注意本地的城镇化率,与国内、国外多方比较,找差距,订目标,提出提升城镇化率的计划,表示了若干年后要达到或超过某某水平的豪迈决心。前不久,某特区城市(在特定条件下)提前“消灭”了农村人口,达到100%城镇化,曾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就是这方面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市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过程无不和他们各自的国情(包括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和不同的特点。城镇化是受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动,但是它的推进,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待城镇化,既不能“人为抑制”,也不能“拔苗助长”。根据世界各国和我国自己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是比当前纷纷“提指标”,“搞攀比”更有意义的事情。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而20世纪初只有13%,100年间提高35个百分点。全球城镇人口达到28.6亿。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城镇化,其中一部分国家出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缺少生计,大量涌入缺乏就业岗位的大城市而造成所谓“过度城镇化”现象,一部分发达国家则基本达到了城镇化相对停滞的阶段。这些国家的城镇化率不再上升,但并不意味着城市停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全球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他们在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城镇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城市的不断增长。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71座,2000年增加到388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20世界后半期出现的。1950年只有1座,2001年已有17座,其中13座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上海、北京)。这种巨型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是“区域性的城市”,城市的“范围”就是一个“区域”,其影响范围就更大了。从区域范围看,有些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测验答案

精细化管理方法 1. 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力的因素不包括:√ A制度流程战略 B作业优势战略 C客户关系战略 D产品优势战略 正确答案: A 2. 企业生产绩效指标的选择要服从于:√ A管理制度的需要 B行业的市场状况 C生产能力的高低 D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正确答案: D 3. 生产流程的孤岛式生产需要关注的是:√ A生产效率 B各环节的循环时间 C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 D设备的运转情况 正确答案: C 4. 在数字化推移管理中,加强全员达标意识的要点不包括:√ A员工作业日报 B业绩管理看板 C按团队统计业绩

D自主研究活动 正确答案: C 5. 企业实施分层管理的角度不包括:√ A备用资金 B设备 C工艺方法 D测量系统 正确答案: A 6.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益处不包括:√ A有效把握现状 B发现改进空间 C增加企业资源 D做到横向优势 正确答案: C 7.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不同侧面,从不同方位、角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属于:√ A结构分析法 B PDCA循环 C分层法 D比较对照法 正确答案: C 8. 在生产流程化能力分析中,运用线平衡分析的第一步是:√ A作业时间分析 B作业速度分析 C作业人员分析

D作业损失率分析 正确答案: B 9. 在利用分层法细化管理时,对人的细化管理差别不包括:√ A态度风气 B技能水平 C管理状况 D调整范围 正确答案: D 10. 企业细化管理Y(QCDSF)时需要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5M1E分层 B单位成本管理 C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D不同工艺/条件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1. 企业实施内部管理精细化,目的是为了培养企业差异化的竞争力。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物品的使用寿命是指物品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制造型企业的优质客户是指对企业产品与服务十分满意的客户。此种说法:√ 正确

战略管理重点整理

1、21世纪的企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冲击 经济全球化 信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 超级竞争 2、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主要有二: 渐进性的自然竞争 革命性的战略竞争 3、战略管理所面临的基本挑战 帮助企业人员突破因专业教育及部门经验所形成的局部思维,以动态、发展及综合的眼光,正确理解组织战略定位、选择与执行的动态复杂性(dynamic complexity),确保组织的长期成功, 4、企业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5、何谓“利益相关者” 依靠企业的成功运营来实现其自身目标和期望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6、利益相关者分类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组织部利益相关者 7、战略的基本特点 关注企业竞争优势;关注长期发展方向;关注组织活动围;关注组织战略适应;关注战略延伸;关注资源调整;关注运营决策;关注利益相关者期望 8、核心能力的四个标准: 有价值的 高度稀缺 难以模仿 不可替代 9、战略决策的本质 决策本质的复杂性;决策环境的不定性;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外部环境的依存性;组织变革的艰巨性10、战略决策的本质 a决策本质的复杂性 b决策环境的不定性 c战略思维的整体性 d外部环境的依存性 e组织变革的艰巨性 11、战略类型 最常见的多元化公司由四个基本层面所构成 不同的层次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故而,企业战略(公司层战略)也可分为四层 公司层战略——高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业务单位战略、竞争战略 职能战略——职能者,功能也 运营战略——一线管理者 战略管理课程的重点: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 12、公司层战略的定义 也称总体战略,关注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活动围。 13、公司总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决定是否进入某一产业,怎样增加业务单位价值。其基本角色包括: a、组合管理者 b、业务重组者

浅谈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浅谈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都对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作了设想和探索,本文试就几代领导人的现代化战略思想做简单概述和分析,揭示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提出过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想,并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以毛泽东为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于1956年,1964年和1975年先后三次制定和规划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建国初期,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历史的教训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就没有人民的幸福,也不利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巩固。所以毛泽东等人非常重视中国的工业化,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952年毛泽东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在我国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宏伟目标。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构想。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基本精神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964年月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又根据毛泽东的思想,向全国人民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我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概念的最完整的表述。报告还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向全国人民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步骤。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源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源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7-06-09T10:50:01.263Z 来源:《建筑知识》2016年22期作者:陈华新王晓琼 [导读] 城镇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综合实力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25010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source Intensive Type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Chen Hua-xin Wang Xiao-qiong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183-02 1.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城镇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综合实力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而高度现代化的城镇活动及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反向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集聚是城镇的本质,城镇的所有功能都加强了集约化,提高了城镇的服务效率。城镇的集约化程度越高,自我更新能力就越强。城镇的集约化客观上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还要与相对静止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相匹配。加强城镇集约化是城镇发展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必然而又关键的历史进程。 城镇发展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一个涉及经济、人口、空间、社会、资源、环境六个维度的共生发展的过程。资源集约型城镇化是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基准,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以人的无差别化发展为核心目标,最终实现城镇体系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城镇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紧凑、人口规模渐次合理、产业集聚度逐渐提高、产业支撑能力逐渐增强、经济发展能耗日趋减少、生态环境不断美化以及现代文明城乡全面和谐共享的过程。 2.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城镇化发展转型提出更高要求的现实阶段背景下,开展集约型城镇化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其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措施。集约型城镇化发展主张空间结构、产业发展、人口集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城镇化发展必然涉及的内容要有集约化的要义,这恰恰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所在。 其二,是加快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都处于滞后状态,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既要求发展速度,又看重质量提升;不仅要求城镇智能发展,也要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必然推动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与城镇化一同走上集约、协调发展的道路。 其三,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集约型城镇化融入了生态文明和资源承载的理念,要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容纳度,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重视自然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开发利用,体现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3.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3.1 破除制度约束,保障创新制度 第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在落户依然需要诸多限制条件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大城市的户籍管理,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改革。 第二,要继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要素的市场配置。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的有效分离;规范土地征用行为,提升农村集体土地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权益比重;加强农地、耕地保护,避免大量挤占农地,破坏城镇化的农业基础。 第三,要继续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集约型城镇化发展。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第四,要继续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等级化的体制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地方行政管理层次,优化合理配置资源,要从提高人口密度、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强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扭转城镇发展方向。 第五,要继续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对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借助创新型金融工具,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运作,重视金融、保险和财政三大机制的融合和协作。 3.2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安排 (1)加强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促进“扁平化”城镇体系结构的形成。立足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从宏观上加以设计,强化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的支撑作用和小城镇的基础作用,引导人口和产业活动有序的良性集中,优化宏观层面的城镇空间布局。 (2)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城镇极核,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格局的重构。参照中国既有的四大经济区划格局,在大区内选择城镇加以培育,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区域性的城镇群,促进大区城镇化中心的形成。同时打造次区域城镇群,形成四足鼎立格局。 (3)注重微观层面的功能规划,优化城镇内部的空间布局。依据城镇内部各区域的特点,加强城镇土地的多功能混合集约利用,提高容积率和时间效率,合理划分地理空间区域,打造有机统一与健全完善的城镇内部系统组织结构。 3.3 加快模式转型,发展集约产业 其一,要推动传统农业发展的转型,加快集约型城镇化发展。使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强化城镇化的农业支撑能力。引导工商资本适度进入农村,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约型结构的形成,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二,要加快非农产业的集约发展,提高非农产业对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使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城镇功能区划分,引导产业有序集中布局支撑城镇化发展,营造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产业链整合,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其三,要强化微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要重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对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保护创新的法律约束机制和行政约束机制的融合,加大保护力度,打造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格局。 3.4 夯实发展基础,高效利用资源 中国多年的粗放的城镇化发展依赖于丰富的资源储量,如今资源越来越匮乏,这就要求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必须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