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刚察县52例炭疽病例分析

刚察县52例炭疽病例分析

刚察县52例炭疽病例分析
刚察县52例炭疽病例分析

刚察县52例炭疽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据文献报道炭疽

杆菌芽孢在动物皮毛、土壤、水源中存活可超过二、三十年,近几年环青海湖地

区炭疽发病较为常见。本人收集刚察县近年来的炭疽疫情,为此类地区疫情处置

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刚察县2011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炭疽患者52例,

对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论:

按照现行炭疽诊断标准,52例患者均确诊为炭疽。其中皮肤炭疽51例,占98.1%,肠

炭疽1例,占1.9%。经治疗均痊愈。我县炭疽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存在显著差异;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牧业区[1]。结论:

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特别是对乡镇、村医的专业培训,减少对此类病例误诊、漏报,做到及时上报、就近隔离病人。加强对牧民群众的宣教工作,不剥食,不贩卖病

死畜肉、皮。做好病畜尸体处理,疫点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建议当地兽医

部门加强畜间防疫、疫苗接种工作。

【关键词】炭疽;实验室检测;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40-02

炭疽杆菌人间感染,常程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常年可见,且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季多见。现收集刚察县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炭疽患者52例,对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治疗治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此类地区炭疽疫情防控提供第一手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2018年6月我县医院共收治炭疽患者52例,男性41例,占78.8%;女性11例,占21.2%;年龄16~68岁,平均28岁,藏族50例,占

96.2%;汉族2例,占3.8%;以青壮年为主,占92.3%(15~55周岁);职业以

牧民为主。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与病、死畜及染疫动物皮毛接触史,多于接触病、死畜1~7天内发病,最长潜伏期为2周。当地牧民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接

触者均为剥、食病死牦牛。目前尚未发现接触染疫绵羊而患病。

1.2 临床症状

皮肤炭疽病灶发生在手臂处21例,占41.2%;手指处19例,占37.3%;手背处11例,占21.6%。初期患者皮肤出现出血性坏死,病变部位有轻度痒感,周围

有成簇小水疱,继而水肿区扩大。水疱坏死破裂并形成浅表性小溃疡,继而结成

黑色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患者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呈正比关。患者发热

程度不一,体温保持正常者8例;39.0℃~37.5℃ 28例;39.0℃~40℃ 15例;42.0℃ 1例。1例肠炭疽患者表现为严重腹痛、呕吐、稀水样腹泻。

1.3 实验室检查

51例皮肤炭疽,取患者病灶分泌物涂片,20%福尔马林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15例可见G+粗大竹节状杆菌(典型炭疽杆菌),阳性检出率为28.8%。对其中未用

抗生素者21例取病灶分泌物,保存于普通营养肉汤,送上级疾控部门检测,经

培养检测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71.43%,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镜检,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1.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及典型的临床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51例患者确诊为皮肤炭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