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浅析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梁式转换层的主要结构形式及特点,阐述转换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要求越来越具有完善性,住宅高层楼房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下部受力比上部大,按常理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就要考虑下部的刚度要大于上部结构;采用的措施就是下部增加墙体、增加柱网,而上部逐渐减少墙柱的密度。显然,这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是不现实的,因为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对空间要求却是下部大空间,往上部逐渐减小,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就要考虑反常规设计方法。

1.1 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

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梁式转换层结构有多种形式,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

1.2 梁式转换结构受力机理分析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墙)的形式,传力直接,便于分析计算。转换大梁的受力主要受上部剪力墙刚度、剪力墙与转换大梁的相对刚度和转换大梁与下部支撑结构的相对刚度影响。为弄清转换梁结构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的性能,对转换梁承

高层建筑转换层

一、有结构转换层和功能转换层两种。 二、常见的是功能转换层。也就在高层的中间拦腰一断,设一个设备层。如果楼层太高,用水、用电等都从地下室向上供,存在距离太远、主电源不在负荷中心、供水未端与起始点压差过大等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中间部位对电负荷进行重分配,对水系统进行减压处理等,而这些处理都需要占用空间,占用谁家的地盘谁都不乐意,干脆在中间拿出一个整层做功能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因为通常是设备层,所以许多设计院在设计时将其高度限定在2.2m以下,以减少占用规划指标。 二、结构转换层通常是在不同的结构方式之间进行。比如下部是框架结构,上部为砌体结,这是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将上部部分砌体墙在底部变为框架而形成较大的空间,底部一般作为商业用房,上部仍然用作住宅。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转换构件(如托墙梁)将上部砌体墙承受的内力转移至下部的框架柱(框支柱),具备该功能的楼层我们通常称之为结构转换层。 如果你的是高层建筑,4层以上(不包括4层)是标准层,同时该高层建筑有裙楼,那么四层就是转换层。 转换层 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设备)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设备)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设备)转换层。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转换层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 结构转换层的分类 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建筑高层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优化,结合了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工程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方法,以达到控制转换层整体质量效果。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架;方案优选;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building high-rise structure transit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eme selection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a square building housing project engineering conversion layer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formwork support how to set, the reinforcement assembling and mass concrete casting quality control,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rol of conversion layers overall quality effect. keywords: structural layer; templates support; plan optimiz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9280㎡,地下室2层,地上23层(其中地下室2层为人防及车库,地上1~5层为商业用

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转换层的概念与特点,然后探讨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分类,最后提出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望能为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建筑设计;转换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概念与特点分析研究 转换层是建筑施工领域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由于建筑物不同层面之间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设置转换层的方式作为过渡,对楼层的上下部的结构与设施进行转换。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常常会采用商业功能与住宅功能结合的设计模式,在建筑物下部构建举架较高的大跨度商用建筑空间,而上层则采用更加紧密的设计,体现建筑的居住功能。为了对不同的实用功能和建筑结构进行划分,便需要在建筑内部设置转换层,以调整不同结构之间的受力情况,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转换层主要功能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体系进行转换,实现剪力墙与框架之间的变换;改变建筑物上下受力柱的分布情况和分布密度;同时转变建筑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形成上下结构的不对齐布置三种。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合理的选择转换层的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出转换层在建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转换层的结构需要同时承受上部构造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垂直荷载,以及悬挂下部结构产生的多层荷载,导致转换层结构内部长期存在有较大的内应力。此外,转换层的存在会对建筑物整体的受力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一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不能单纯遵循传统的建筑设计原则,而是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设计,以满足转换层对刚度和强度的需求,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原则及分类分析研究 1、转换层的设计原则。首先,由于转换层的设置会造成建筑物纵向刚度的突变,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因此,在进行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减少需要结构转换的纵向构件,并相应的增加直接落地的纵向构件数量,从而降低建筑刚性突变的程度,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其次,当转换层高度较低时,对建筑物重心与受力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建筑物也因此更加稳固。所以,在进行转换层结构设计时,应当尽量降低转换层所处的位置,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最后,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应当采取强化下部结构,弱化上部结构的设计思路,并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设计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转成的施工难度,控制转换成的施工成本,更好的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的分类。一是梁式转换结构。梁式转换结构采用剪力墙、框支梁与框支柱相结合的结构布置方式来提高转换层的强度与刚度,具有结

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浅析

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浅析 摘要转换层在不同建筑结构转换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同一平面的上下层建筑结构类型以及功能不一定相同,这会对建筑整体性造成影响,转换层结构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楼层结构成功过渡转换。转换层种类不止一种,每种针对的建筑结构也不同,相关人员在转换层施工中,还要做好区分,合理使用转换层,并对转换层施工重难点进行确认,高效落实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转换层不仅可以连接不同的结构,还可以使建筑内部空间变大,所以其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相关人员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除了要关注重难点之外,还要对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了如指掌,对转换层的设计内容进行具体了解,此外还要遵循相关原则和要求,使转换层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进行浅析。 1 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重难点 将转换层落实在梁结构中时,相关人员需要考虑两者关系,在分析转换层时,需要考虑其自重以及相关荷载带来的压力,这些负荷会对梁结构产生压迫,梁结构需要施加支撑系统,否则很难保持稳定可靠[1]。比如对于模板支架,要使其保持在5.9米左右,而对于梁支撑杆,则需要对其跨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0.45米左右,立杆步距以及位置、数量也要得到保证。梁顶托中会涉及钢管,相关人员还要对其尺寸和型号进行确定。其二控制模板施工中的位移偏差问题。首先确定监测线,监测线主要架设在钢管两端,这些监测线主要对目标对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监测标记,如果出现严重位移偏差现象,相关人员还要及时弥补修复。 2 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 2.1 模板及支撑工程施工 模板及支承结构施工是转换层施工的首要步骤,其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三方面,其一合理调整梁模板尺寸。对梁结构安装模板时,需要检查该模板是否与安装对象相适应,主要检查其截面尺寸以及强度等[2]。在剪刀撑作业中,相关人员需要借助钢管来完成,钢管型号以及尺寸都要满足要求。侧模水平杠,也需要由该种钢管来完成。侧模安装时,相关人员需要用钢螺栓来紧固梁与模板。对于大截面梁,相关人员需要控制梁各个方向模板尺寸,还要落实各种模板安装技术。其二做好底模工作。底模在梁结构中要处于起拱状态,相关人员在落实起拱施工技术措施后,还要对施工措施落实效果进行检验,主要检查拱形角度等是否满足模板稳定性要求。底模起拱处理对跨度较大的梁模板很有效,可以使此类模板在受力复杂状态下,依旧保持稳定可靠。其三控制回顶支撑水平。回顶支撑作为重要的支撑结构,对转换层下层楼板安全稳定有直接加固效果,相关人员在利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的转换层结构设计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的转换层结构设计 先进科技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在现代建筑技术的支持下,高层建筑工程的大量建设与实施得以实现,现代高层建筑不仅在高度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增加,同时在建筑外观及结构的复杂性上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要充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受力的稳定性,保障高层建筑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强对转换层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将对此展开探讨。 标签: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设计 现代城市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功能的日益丰富和完善,对于城市建筑工程的建设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一方面,要求城市建筑工程要在有限的开发土地面积上,创造更多的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空间,这可以通过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予以满足,同时还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可靠性,这就要求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转换层机构的优化设计予以保证。 一、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的主要类型 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现代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转换层结构形式,尤其适用于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中,此类转换层结构形式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将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而框支梁则是通过稳定的框支柱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形成较为稳固的转换结构体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设计简单,便于施工操作,结构传力十分明确,且施工成本较低,具有着良好的经济性优势,因而受到许多建筑企业的青睐。 2.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相对适用范围要小于梁式转换层,其主要应用于转换梁截面超出一定范围,不能够通过一层楼板的设置来满足其需要的刚度要求情况下的转换层构建。为充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通常是在转换梁的顶与底分别设置一层楼板,两层楼板和四周围护的墙壁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箱式的空间,从而使转换层结构的形式整体呈现为箱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中能够有效的保障对转换梁的较强约束力,同时转换梁的刚度也相对较大,从上到下整体结构在传力效果方面相对更为均匀,同时箱式结构中间所形成的空间也可以满足建筑设备层设置的功能需求,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相对的,此类转换层结构形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转换梁中进行较多的开洞处理,相对施工操作的复杂性更高,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一般。 3.厚板式转换层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发表时间:2017-03-24T15:31:16.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5期作者:李淑娟[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采用了转换层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但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逐渐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高层建筑采用了转换层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但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逐渐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该工程结构布置的特点和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对转换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能为今后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底部需要设置大空间,上部楼层的部分剪力墙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从而需要设置转换层,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造成建筑物的刚度发生突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转换层上下易形成薄弱环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把握好抗震设计是关键。因此,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抗震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下文就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该旧改项目由高层住宅、商业裙房、幼儿园和地下室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86271m2。1栋B座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上41层,转换层位于第3层,结构主屋面高度为128.20m,建筑高宽比为5.8;商业裙房共2层,屋面高度为9.500m;地下室3层,底板面标高为-14.800m。1层层高为6.2m,2层层高为4.8m,3层架空层(转换层)层高为6.6m,转换层上一层层高为3.25m,标准层层高均为2.95m。建筑剖面图见图1。 该工程设计基准期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Tg及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分别为0.35s和0.087s(安评报告取值);框支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框架及一般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地面粗糙度为C类,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水平位移计算时基本风压为0.75kN/m2,承载能力计算时取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选择中~微风化粗粒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2 结构布置 本工程结构布置采取如下措施:1)在建筑端部布置落地剪力墙,在增加整体结构侧向刚度的同时,增大了结构的抗扭承载能力;2)沿核心筒周边布置框支柱,减小了转换梁的跨度从而减小梁高,同时避免了二次以上的转换,可有效地降低转换层的造价;3)由于采取了第2)条措施,核心筒墙厚承受竖向荷载明显较小,墙厚得以减薄,有效地减小了对建筑走廊净宽的影响;4)标准层剪力墙对齐布置,形成连肢墙受力提供更大的侧向刚度,从而减小了墙厚对套内有效使用面积、设备管线竖向布管及凸出墙体影响美观的影响。转转层、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2,3,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1。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5-09-21T12:00:19.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作者:陈芳 [导读]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地下两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六级人防,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建筑。 陈芳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不断以多样化、不规划的建筑形式出现,这些不规则给结构抗震设计也带来的很大难度。多样化以转换层为主,多样空间结构、体形怪异等建筑如雨后春笋。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建筑厚板转换层的设计及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厚板转换层;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地下两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六级人防,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建筑。裙房顶部设置室内游泳池,住宅楼的正方形平面与裙房柱网形成30 角扭转,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同时让两幢楼更富有空间特色。 二、结构选型项目A、B 座塔楼(图la),四层以上为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下为商业用房,要求有较大的柱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上墙体除楼、电梯间墙体落地以外,大部分墙体未落地,其内力需经转换构件来传递(见图lb、c)。 图l 项目东A、B 座塔楼剖、平面图由于转换层以上两个剪力墙结构的塔楼,其平面与四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柱网扭转30 角,塔楼墙体除一小部分落至下层外,其它墙体大部分不在柱网之上。如果用梁式、桁架转换或箱式转换,转换构件太多且很难布置,部分剪力墙需经几次传递方能传至柱网的主要转换构件之上,形成转换梁连接转换梁的多次传递,使传力途径过于复杂。根据分析,本工程采用厚板做为转换构件。 三、结构整体设计及分析(一)主要设计参数本工程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 度;III 类场地土。基本风压为0.45 kN/m2。 本工程为双塔楼大底盘厚板转换层结构体系。转换层厚板板厚1.9m。 转换层上住宅双塔楼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厚200mm;转换层以下的框支柱选择为Φ1300mm 圆柱,采用螺旋箍筋,体积配箍率 ρ ≥1.2%。由于圆柱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延性及截面刚度的无方向性,对本工程的转换层以上塔楼平面与底盘平面非正交的结构平面布置极为有利。 (二)转换层上下剪切刚度比 γ 值的控制由于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双塔楼剪力墙落至转换层以下的墙体不多。 本工程通过加设底盘主楼范围以外的附加剪力墙,即加强大底盘内两塔楼之间的刚性联系,使底盘平面内剪力墙布置均匀,又有利于控制主体结构的刚度变化率。同时,由于本工程转换构件采用了厚板,其转换板刚度及质量均很大,从而引起该处产生的地震效应也很大,有应力集中现象(参见图2a 剪力包络图)。为此,保证主体结构竖向刚度的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本工程转换层上塔楼剪力墙下落较少(建筑功能要求),且塔楼扭转30°角,致使塔楼所处部位的局部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很难控制,故设计中采用缩小柱网、均匀布置框支柱的方案,以改善并提高转换层以下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本工程的大底盘较小且柱网较密,转换层上两塔楼距离较近,转换层厚板刚度很大,所以整体结构刚度较好。因此,剪切刚度比按整体控制。 根据JGJ3 -9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第2.4.5条规定,上下层刚度比γ 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 γ 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 不应大于2,其值按下式计算:

浅析高层建筑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0T11:57:40.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黄桂生 [导读] 摘要:复杂的建筑结构常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来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 身份证:45252819750527XXXX 摘要:复杂的建筑结构常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来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这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时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设结构体系的工程实例的分析,从结构选型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得到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转换层构造 在当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合建筑物的各部楼层所体现的安全使用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在各楼层之间布置转换层以消除楼层中间的较大差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 结构设计不仅是对建筑物本身功能的设计,还关系到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其优化目标就是实现建筑的本体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与环保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的从事结构设计者将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四位一体的设计思路,真正实现未来建筑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物质生存与发展环境。 转换层的结构应按“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弱化转换层上部”的原则,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抗震设计时。控制转换层上下主体的结构侧向刚度,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将转换桁架置于整体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分析。此时,腹杆作为柱单元。上、下弦杆作为梁单元,按空间协同工作玻三维空间分析程序计算整体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转换桁架按实际杆件布置参与整体分析,但上、下弦杆的轴向刚度、弯曲刚度中应计入楼板的作用。整体结构计算需采用两个以上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进行抗震计算。还应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并宜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校核。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中应按转换层“强斜腹杆,强节点”。桁架转换层上部框架结构接“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以保证转换层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确保塑性饺在梁端出现,能够满足工程抗震的要求。转换桁架的相邻层楼板宜双向双层配筋,每个方向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且在楼板边缘、孔洞边缘应结合边粱设置予以加强。转换桁架上、下弦杆的配筋应加上楼板平面内弯曲计算引起的附加钢筋。 2.转换层商层建筑结构实例分析 对于大跨度的钢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受力。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结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它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实际意义,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特点。以期充分利用钢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好的特点,使其承担较多的荷载作用。以调整端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荷载作用,使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更为合理。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层转换桁架的受力影响因素及其受力特点,某高层建筑为地上24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72788m2,其中地上58300m2,地下14488m2。平面长92.1M,宽49M。结构檐口标高为108.80m,中间有电梯、楼梯、机房等的高层建筑。 2.1梁式转换与精架转换的比较确定 与最为常见的转换结构形式粱式转换相比,本例中转换粱的跨度很大而且上部荷载较大,采用梁式的转换结构,转换梁的截面必然很大,一方面导致转换梁下部空间无法再利用、自重大、配筋多、不经济等缺点;另一方面导致沿竖向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在转换层的变化不连续。发生突变,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利。因此,需要另一种形式的转换构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转换桁架具有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虽构造和施工复杂,但转换桁架不仅为开洞和设置管道创造了条件,而且它们的位置与大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的建筑空间,而且桁架转换层的节间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填充甚至可以外露不填充,有利于减轻结构的自重;转换桁架的抗侧力刚度比转换粱要小,也就是说。具有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其质量和刚度的突变要比带转换粱的高层建筑缓和。因此带转换桁架的高层建筑其地震反应要比带转换梁的高层建筑小得多,由此可见,在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采用转换大粱的结构形式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将很好的避免了上述的多个问题且将节约混凝土用量近30%。将是一个较为合理正确的选择。 2.2转换桁架的具体形式的确定 在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采用确定桁架结构后,设计人员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桁架的结构形式。根据前面的论述,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根据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何种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则必须加以比较分析后方可确定。 2.2.1单层转换桁架与双层转换桁架的确定 采用精架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转换构件时,一般情况是取出一层层高的高度作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对于本项目,转换桁架位于结构的边缘,建筑师为了使转换桁架对于立面的影响降至最小,希望桁架仅在中庭设置,即取一层高度(4.00m)作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在本例中各层的层高情况分别是:底层:6.44ml,二层:4.80m,三层以上:4.00mt,而结构的柱距为9.0m,若仅取4.00m为桁架高度时,在柱与柱之间必须另设一个桁架节点以保证桁架斜腹杆与水平弦杆的角度在合理的450~550之间。若取建筑的两层层高即8.00m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则在柱与柱之间可以不必设置多余的桁架节点,使桁架的结构形式趋于简单。 2.2.2空腹桁架、斜杆桁架、无竖杆桁架的比较确定 作为高层建筑中的转换结构一桁架结构有如下的主要结构形式:空腹桁架、交叉斜杆桁架、无竖杆的交叉斜杆桁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结构形式,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该说都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建筑师来说,空腹桁架如果在构件尺寸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当然是首选,当然,采用无竖杆的交叉斜杆桁架形式,结构上可以使桁架的构造节点趋于简单,在建筑师看来,也可以接受。 2.2.3单跨桁架与多跨桁架的确定 在确定了以交叉斜杆桁架作为本次项目的转换结构的结构形式后,结构工程师尚发现在这个计算模型中的框架柱的内力较大。作为抗震设计“强柱弱梁”的一般设计原则,框架柱中的内力相对越大,则在柱中率先出现塑性铰的可能性将越大。而在模型计算中同样可以发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既集吃、住、办公、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由于空间功能的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也就是转换层。因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转换层也呈现多种形式。 关键词:高层结构转换层多样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 高层建筑功能综合化的优点: (1)将各种使用功能的建筑单元集中布置并上下组合在一起,使用上更方便省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2)集中紧凑的建筑布置,达到建筑面积最高利用率,相应集中紧凑的管道线路,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及减少能源消耗,也有利于物业管理,

节约管理经费; (3)可减少建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费用,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一、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从建筑使用功能而言,在设计中,通常将大柱网的购物商场、餐厅、娱乐设施设于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下层部分,而将较小柱网、较小开间的住宅、公寓、旅馆、办公功能的建筑设于中、上层部分。这种建筑使用功能的特点相应决定了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不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相应地,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何将他们之间通过合理地转换过渡,沿竖向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这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设置一种称为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来完成上下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不一样,必需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它在主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要求的同时,多数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技术性建筑功能要求。比如在结构转换层空间内布置管道、设备等等。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二、转换层的类型及其工程实例 按照不同的结构转换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种类型: 1、高层建筑上层与下层的结构形式不同,通过转换层完成其从上层至下层不同结构形式的变化。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分析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实际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分析 abstract: the author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tual technolog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 introduced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转换层可以将建筑物上下层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空间尺寸等进行转换,它在我国高层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筑向着高层化和功能复杂化发展,转换层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转换层具有主梁截面尺寸较大、钢筋结构密集、混凝土的灌入量大、留置施工缝的难度大、支承体系要求高等特点,所以认真、周密、合理地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高层建筑转换层概述 随着城市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层建筑越来越向着一种多功能的倾向发展。因为建筑物其使用的要求以及功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为了适应对于建筑物的柱网布置以及形式等等一些不同的要求时,在很多的建筑中都已经设置了一种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工艺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项目指标 含固量/%S>25%时,应控制在0.95S 1.05S;S≤25%时,应控制在0.90S 1.10S 含水率/%W>5%时,应控制在0.95S 1.10W;W≤5%时,应控制在0.80S 1.20W 密度/(g/cm3)D>1.1%时,应控制在D?0.03;D≤1.1%时,应控制在D?0.02 细度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PH值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硫酸钠含量/%不超过生产厂控制值 注1:生产厂应在相关技术资料中明示产品均匀性指标的控制值; 注2:对相同和不同批次之间的均质性等效性的其他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注3:表中的S、W、和D分别为含固量含水量和密度的生产厂控制值。4结语 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也会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选择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合理确定混凝土外加剂的最佳掺量并且充分考虑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双向适应性这一问题,以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工艺 汪礼良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对于建筑上下层之间不同结构和承重情况而选择的转换方式,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分析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探讨,以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功能形式施工技术 1结构转换层的功能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结构型式的转换。结构转换层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给下部楼层创造了较大的内部空间;柱网、轴线的转换。通过结构转换层,使下层形成大柱网,满足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出口和较大空间的需要;结构型式和轴线布置同时转换。 2转换层结构的主要形式 2.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纵向或横向)或双向托梁(纵、横向)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对于框筒或简中简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一梁一柱(墙),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等优点。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 2.2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板很厚,自重很大,材料用量很多。厚板转换层适用于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它的结构布置方便,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板式转换层一般很厚,有时可以达到3.Om,自重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这样大的质量必将引起很大的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转换层要慎用厚板楼盖。 2.3桁架转换层 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很大跨度的转换梁承托较多的层数,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很大而致使截面很大时,可采用桁架转换层,能较好地布置大型管道等设备,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转换桁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大中间节间的跨度或减小端节间的跨度来增大中间弦杆的内力,减小端节间的内力,使弦杆内力分布均匀。带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原则为:(1)整体 · 101 · 2013年第1期(总124期)江西建材施工技术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究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2T14:52:09.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祝小雄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拔地而起,间接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拔地而起,间接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虽然建筑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结构转换层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基于这一现象,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对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 在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多数城市在建筑的工程中会选用高层建筑的形式,利用更多的空中支援,以应对土地资源的匮乏。而转换层技术往往会被应用于高层以及多功能性的房屋建筑工程之中。作为建筑物两个不同部分的重要连接部位,转换层所体现出来的优点是成本低,传力更加直接以及受力明确的特点。本人将通过转换层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便能在本行业中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1 结构转换层概述 现代房屋建筑几乎都是综合性的建筑,就拿高层建筑来说,下面是商业房,上面则是居民房。这种类型的建筑必须借助一定的结构承受重力,也就是本文中所研究的结构转换层。转换层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梁式、板式等。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众多的房屋建筑中,85%都采用的梁式转换层。一般而言,转换层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有:钢筋、预应力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这种类型的转换层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说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2 工程概况及转换层特点 2.1 工程概况 某大厦为高层建筑,总面积为50900平方米,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建筑物高度为98米,地下2层,地上30层,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为停车场,1—5层是商场,6—30层是居民住宅。其中,商场主要是框架结构,居民住宅是剪力墙结构。 2.2 转换层特点 该建筑1—5层为框架结构,转换层设置在6层,为梁板式结构,是整个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该工程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1)截面尺寸大、数量多。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量比较大,属于大型施工。结构布置复杂,转换层的梁也纵横交错,并且各个梁之间布置完全不同,所承受的力相对复杂。(2)混凝土强度高。该建筑所设计的框架梁、柱等级为 C45。并且,由于构件内外温差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免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大量裂缝,针对此类现象,可以适当的采用抗裂措施进行预防。同时,混凝土浇筑量也相对较大,还需要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措施浇筑,以便保证浇筑整体性能的发挥。 3 施工方案 3.1 钢筋施工 由于该工程结构钢筋多、密度大,因此,也就间接的导致在某一部位,对钢筋绑扎存在较大的难度,比如:如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较为普通的搭接法,就会造成节点过渡密集,无法进行正常的浇筑和振捣。针对此类现象,绑扎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镦粗等强直螺纹接头,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所出现的节点密集问题。并且,这种连接头的质量高、速度快,不但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还能够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使工程质量达到相应施工标准。 3.2 混凝土施工 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温差导致的裂缝,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采用普通水泥和煤灰来减少用量。同时,为了能够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可以使用缓凝减水剂,这样有利于延长其覆盖时间。另外,浇筑过程中还应该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浇筑。当然,还应该在浇筑过程中针对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措施,以免浇筑不连续,而产生裂缝。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应该根据该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可以适当的采用分层支撑,并留置相应的施工缝,这样可以减少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进而降低支撑费用。 4 施工措施 4.1 钢筋工程 (1)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正确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绑扎钢筋的安全性。并且,计算下料长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钢筋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在相关规定中按照先后顺利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确保钢筋能够到达指定位置。 (2)由于钢筋比较重,因此,可以借助钢管制作支架,来辅助绑扎。绑扎完毕后,还应该在安装模板时将其拆除。 (3)一般情况下,钢筋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转动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施工。因此,可以采用直螺纹套筒进行连接,也就是将钢筋的两端和套筒连接在一起,根本就不必转动钢筋,只需要拧动套筒即可。 4.2 混凝土工程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中的转换层大部分断面在1.2m×1.2m以上,该断面的强度比较高,并且温度也相对较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混凝土中心的温度可以达到70OC以上。由于该工程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是11月份,气温低,就会间接的导致内外温差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内外温差在30OC以上就会产生裂缝,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抗裂措施。 (2)混凝土养护。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裂缝,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养护,主要措施为:蓄水养护。混凝土初次凝固后,就应该在其表面洒水,2小时后再进行养护。这样可以确保该混凝土的湿润性和饱和性;蓄热保温。混凝土升温阶段进行湿度上的保护,降温阶段进行温度上的保护;内降外保。所谓的内降外保也就是降低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温度,以便减少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裂缝现象。首先,在体积相对较大的混凝土下面埋设管道,然后再通水冷却,使其降温。 4.3 配比量控制 (1)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适当的采用性质良好的骨料,以便控制砂的含泥量。(2)混凝土配合过程中适当的掺入减水剂,可以减缓混凝土的凝固,使时间延长5h以上,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裂缝现象。

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熊进刚

收稿日期:2002-04-15 基金项目:南昌大学基础理论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熊进刚,男,1970年生,博士. 文章编号:1006-0456(2002)04-0015-04 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熊进刚,李艳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功能、主要型式、特点及工程应用,并结合厦门市某带梁式转 换层的高层建筑,介绍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整体分析与计算、转换梁的设计及有关构造要 求,供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转换梁;高层建筑 中图法分类号:TU 973+.1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上部是住宅、旅馆,中部为办公用房,下部用作商场、餐馆等,多功能及综合性用途的高层建筑已经愈来愈多.楼层建筑功能的改变,往往需要改变竖向结构型式或改变柱网、轴线,甚至两者都改变.这样,在竖向结构体系发生变化的楼层就要设置转换层(transfer floor ),转换层也称为过渡层. 2 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和主要型式 2.1 结构转换层的功能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结构型式的转换.这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结构转换层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如图1所示,给下部楼层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空间. 2)柱网、轴线的转换.转换层的上、下部结构型式没有改变,但通过结构转换层,使下层形成大柱网,如图2所示,以满足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入口和较大空间的需要. 图1 结构型式的转换 图2 柱网、轴线的转换 图3 梁式转换层 3)结构型式和轴线布置同时转换.上部楼层剪力墙通过结构转换层改变为框架,同时,下部楼层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部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2.2 结构转换层的主要型式 第24卷第4期 2002年12月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ol .24No .4Dec .2002

结构转换层

结构转换层:简称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楼层因上部与下部的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结构类型,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 消防避难层:简称避难层,因消防需要在高层建筑中每隔一定高度留出某楼层作消防避难用。 技术设备层:简称技术层(设备层),专用于为安装布置水、电、暖、卫系统等设施的楼层。 假层:位于两自然层之间,在房屋外部难于判断的局部楼层。 夹层:亦称附层。位于房屋自然层内的局部楼层,未形成完整楼层结构但属于房屋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插层:位于房屋两自然层之间与房屋整体结构不相关联而加插进去的局部楼层。 自然层:房屋的主要层次,即计入房屋总层数的各楼层。 阁楼:坡屋顶下方空间加以利用的楼层、局部层高可能达到2.20m以上可计算建筑面积,但不能计入房屋总层数。 挑楼:是楼房向外悬挑出底层的封闭楼层房屋,层高不低于2.20m,按楼房处理。 骑楼:建在道路旁,部分底层面积用作行人公共通道的房屋。 过街楼:部分跨街道或街道穿过的房屋,称为过街楼。 阳台:具有底板、顶盖和围护结构,且与户室开门连通,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封闭阳台:采用木质、金属质或塑钢和玻璃等材料对阳台完全封闭,作为永久性使用的空间。

平台:亦称露台,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跃层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复式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以上的住宅,居室内厅高为两楼层高。 错层住宅:套内部分空间地板与其余部分形成高差,但该套内空间水平投影仍为一层,无重叠面积。 廊:与房屋墙体相连,有顶盖和围护结构,作为通道的空间。 柱廊:有顶盖,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通道。 檐廊:房屋檐下有顶盖,无支柱和房屋相连的作为通道的伸出部位。 挑廊:是指挑出房屋墙体外,有围护物,无支柱的外走廊。 门廊:是指房屋门前突出的有顶盖和支柱的通道。 门斗:房屋门前有与房屋相连的顶盖,且由承重墙体支撑顶盖进出通道。 楼梯:是指供房屋各层间上下步行的交通通道。 梯间:内有电梯或楼梯,供载人、载物或人员上下的空间或房间,或称为楼梯间、电梯间。 屋面梯间:突出房屋天面(指屋面)有顶盖,四周有围护结构,供房屋维修、消防安全出口用的梯间。 屋面水箱间:指突出房屋天面(或顶层)的水箱周围有围护结构,有顶盖的房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