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2019年版)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2019年版)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2019年版)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2019年版)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2019年版)

一、预防方法

1.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要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要注意防止便秘,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影响心脏,极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

2.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3.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5.心梗发作时,通常会伴有一些疼痛,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持续性的胸痛,并超过半个小时,且疼痛的程度比一般心绞痛更重,伴胸闷、窒息感、濒死感、大汗、全身无力。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牙疼、胃疼、头疼或是上腹疼等。病人出现上述情况,应呼叫120急送医院。

6.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此外,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毫克,对预防猝死也有效。

7.中药调理。中医的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益气养血、宽胸理气、芳香开窍等方法,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预防血栓形成,软化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肌梗死。

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心性猝死由原发性心室颤动所引起,因此,积极处理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合理的途径,但是,经过临床心血管医生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并未显示猝死率减低;而且,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不主张不经选择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该:①通过心电生理试验检出有猝死危险的患者,例如这类病人可诱发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②通过心电生理药物试验选用对该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效的

抗心律失常药,并观察该药是否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有这么一种人呐!大腹便便,用赵本山的话来说:“头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性格上宽容厚道,每天乐乐呵呵的,与周围的关系都很融洽,脾气好,善于结交人,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平时吃嘛嘛香,睡觉也好。即便是喝凉水也长肉,睡觉好是好,就是爱打呼噜,甚至鼾声如雷啊。这样的人像《岳飞传》里的牛皋,《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明英烈》里的胡大海,人送绰号大草包,肥儿不壮,外强中干。走进这样的人一问,除了能吃能睡外,还爱拉肚子,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他占全了。更有甚者,连感冒都没有得过,却突然莫名其妙的猝死了,难道说,这样的人就这样任命了吗?有的人说,您说的不对,我就是这样的人,既不生病,而且也长寿。你说对了,这样的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不不生病、也长寿,要不浑身是病,而且容易猝死!这是一个惊天之谜啊,老傅家即将为你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这是典型的土型人,中医上又称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人,确实存在上述问题,要不特别长寿,要不特别容易猝死,如果辨对体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养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体质,生命体验也好,幸福感也强。《易经·坤卦》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土型人,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大德”。这样的人本性宽容厚道,勤恳实干,但对新鲜事物不敏感,容易安于现状,与世无争。 运用阴阳五学说认识土型人,就是这样的人属土,土内应于脾,土为万物之母,土应长夏主万物之长养。土居中央,对气机升降有调节作用,脾土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中土的生发才能使清升浊降,生命活动才能完成。所以,土型人的生命力十分强大。长夏在《黄帝内经》是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最后一个月的后18天叫长夏。说明土不占四时但统领四时,不占四方但统领四方。这种人由于消化吸收好,食欲旺盛,容易痰湿。其长相(形态特征)、性格气质特征、事业追求、婚姻家庭及生命趋向、寿命、饮食结构、运动特点应该遵循以下轨迹:形态特征: 体态上,土型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强,消化吸收好,身体获取的营养物质比较充足,所以,发育得都很墩实。这样的人从小长得都比别人胖一些,被人称作“小胖墩”的比较多。土型人整个身体显得粗壮,每个部位的脂肪都比较厚。长大成人后土型人腹部都比较大,如果食用过多酸、甜、凉的食物,加上运动量减少,腹部还会肥满松软,体重过度超重。一般多见领导、企业老板、厨师。这样的人喝凉水都长肉,按照常规的减肥办法很难成功,甚至会越减越肥。如果要减肥,必须要有超人的毅力,不吃酸、甜、凉的食物,不吃晚餐,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猝死是指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人意料的死亡.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 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预防: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1、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 3、多运动多喝水,增强新陈代谢。 4、注意休息,不能透支体力。 5、不吃不熟的海鲜及肉类。 6、保持身体的清洁,远离病毒。 7、保持良好心态,遇事不惊。 生命比较脆弱,我们要学会爱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源性猝死健康指导

[键入文字] 心源性猝死健康指导 1、定义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 2、症状 发生猝死时,患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其心电图表现为心脏骤停及心室颤动。患者如得不到有效救治,可在发病几分钟至1小时之内死亡。猝死有时发生在一般工作或生活中,有时发生在过分劳累或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时,有时也发生在睡眠之中。 3、病因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 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 4、风险因素 不明原因的昏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昏厥或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及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

?心肌梗塞后频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后频发心绞痛或疼痛剧烈,梗死面积广 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脆弱期心绞痛首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达59%。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44%~70%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16%发生 猝死。 ?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室壁瘤,可再次或多次发生心梗,心肌梗 塞后6~18个月为危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应警惕心源性猝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如ST段缺血性低血压,ST段明显抬高及T波直立高耸, 巨大U波,双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等。老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活的病人其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5、诊断手段 大多数病人应该进行全面的心肌功能评价和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性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在内的疾病很有用; ?核磁共振检查对有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症的诊断很有用; ?心肌活检对浸润性疾病如心肌炎、淀粉样变、结节病很有用。 ?应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估冠脉阻塞性疾病的存在并排除冠脉的结构异常。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心源性猝死(SC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推算,我国猝死总人数约为54.4万/年,SCD的防治任重道远。 SCD的病因有哪些?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冠状动脉异常 冠心病是SCD最常见的原因。ACS和缺血性心肌病所导致的SCD约占SCD总数的80%。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异常包括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等。 2.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尽管随着逆转重构等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得到改善,但整体的治疗结果仍不甚满意,SCD仍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诸多研究表明,LVEF减低是SCD的高危因素。新近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若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NSVT、LVEF显著减低<0.25、晕厥或先兆晕厥,则具有更高的SCD风险。 3. 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包括原发性DCM、HCM、ARVC、心脏瓣膜病、左室肥大、心肌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Chagas病和心肌炎,以及原发或转移性心脏肿瘤等。

4.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如LQTS、SQTS、Brugada综合征、CPVT、特发性室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等。 5. 其他 药物等外界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洋地黄过量、拟交感药物、抗抑郁药和锑剂中毒等。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和酸中毒等。另外,还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造影或心导管刺激等。 如何识别高危心脏骤停(SCA)和/或SCD患者? 目前认为,以下人群为SCD的高危人群,SCA幸存者、曾有过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心肌梗死后、SCA家族史、任何原因引起的LVEF低下等。 对上述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等无创性检查指标,结合遗传性标志物(如相关致病基因)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风险预测。值得指出的是,有创的电生理检查更有助于发现高危患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已有心电数据以及既往检查结果等(ⅠC)。 (1)与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事件(心悸、头晕、晕厥、呼吸困难、胸痛、SCA)、与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胸痛等)、诱发因素(低钾血症等)、合并疾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应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QT间期药物等)。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在不明原因晕厥 和心悸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1), 1266-127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17975888.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17975888.html,/10.12677/acm.2019.911196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lantable Heart Monitor (ICM) in Unexplained Syncope and Palpitations Yanfei Zhang, Jiefu Yang, Jiabin Tong, Jia Zhong, Junpeng Liu, Zhilei Wang, Xin Jin, Tong Zo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ational Gerontology Center, 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Received: Oct. 25th, 2019; accepted: Nov. 7th, 2019; published: Nov. 14th, 2019 Abstract Unexplained syncope and palpitation ar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is high, which leads to great clinical harm. At present, most patients are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 by routine examinations such as electrocardiogra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45% to 80% of unexplained syncope may be car-diogenic syncope, and many arrhythmias with occasional palpitations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to improve its diagnostic rat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plantable ECG monitor (ICM) technolog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syncope and palpitations of unknown cau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mplantable heart monitor (ICM) in syncope and palpitations. Keywords Implantable Heart Monitor, Unexplained Syncope, Palpitation, ICM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在不明原因晕厥 和心悸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张雁飞,杨杰孚,佟佳宾,种甲,刘俊鹏,王志蕾,金鑫,邹彤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心内科,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猝死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病因和治疗原则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 6 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 1 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 1 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则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一、病因 临床上猝死较常见于以下情况: (一)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二)心肌异常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病程中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三)先天性心脏病一组 3 个月至20 岁的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 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 间期延长者为猝 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 (四)心律失常先天性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 间期超过500ms 和家族有猝死者 有猝死的危险。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 危险性。窦房结病变、传导系统异常亦为猝死的原因。 (五)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高血钾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 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若伴有高钾,可导致心脏骤停。(六)药物中毒及过敏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七)电击、雷击或溺水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 行交换而发生窒息。 (八)某些医疗操作或手术引发的意外可见于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 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九)其他包括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 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二、病理生理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 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 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患者多无前驱症状,或仅有乏力、胸闷、心悸等不特异的感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常见的诱因,半数以上发生在一般活动时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 1 周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室律失常及猝死,若能及时抢救生存,预后较好,再犯机率很低(2%)。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

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9-11T11:41:01.8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黄丽萍[导读] 通过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疾病预防与抢救有效率,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介入,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抢救有效率,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人数7例,护理组患者存活人数13例,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对比,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疾病预防与抢救有效率,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源性猝死;预防抢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老年患者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并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老年群体出现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上升阶段。目前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全球猝死患者的首要病因,由于其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征,如何实施可预见性护理服务成为临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任务[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1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开展比较,目的在于探讨心源性猝死预见性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收治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62.17±5.82)岁;护理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63.41±6.2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原发性心脏病史,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 1.2 方法1. 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当患者出现剧烈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症状时,护理人员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心电图检测,为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采用吸氧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当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采用相应的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生命。 1.2.2 预见性护理 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医疗知识普及,重点在于普及心源性猝死知识宣教,向患者阐述诱发心源性猝死因素以及常见症状,例如患者在多种因素下诱发极端情绪、存在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会增加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并且需要向患者家属阐述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时急救措施,提升患者生命保障。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向患者开展疾病先兆症状讲解,当患者存在胸闷气短、心绞痛以及心慌心悸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检查,降低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生几率其次,住院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患者病房时刻巡视,针对患者病症采用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观察准确,以防止患者突发疾病。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耐性、细心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就患者反馈的不良反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源性猝死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表现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最后,由于患者病症存在急性、突发性,具有较高临床发病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在患者护理观察病房需要摆放患者急救所需的急救药物以及相应的急救设备,当患者发病时能够第一时间投入患者急救。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不慌乱,从而实现患者的有效急救。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存活率,即包含患者存活人数、死亡人数,分析两种不同方式护理措施的实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急救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14%,护理组患者存活率为2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3.结论

2021年心血管疾病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

2021年心血管疾病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有(或无)明确诊断的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心脏骤停死亡,其死亡的方式和事件是意料不到的。从症状出现到意识丧失,通常在心脏骤停后1 h内很快死亡。尽管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能生存更长时间,然后去世,但这种情况仍被认为发生了SCD[1]。每年全球有100~150万人死因SCD,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逐年的增加,SCD也将呈增加的趋势[2]。虽然SCD主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HF),但是,80%以上CVD患者死亡的原因为心源性,最常见的原因是SCD[3]。因此,如何识别CVD患者SCD的危险因素、如何对SCD高危CVD患者提前进行警示、怎样对高危CVD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对除了HF以外的有关CVD与SCD相关性最新研究进行梳理,目的是提高对CVD患者SCD 的警惕和预防。 1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PAS)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a coronary artery,AOCA)引起心肌缺血是SCD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MI)后SCD发生率是一般人群4~6倍。这可能与急性心肌缺血时电生理改变和MI后心肌电机械重构相关[4]。V?h?talo等[5]进行了一项对比活检病例对照研究,入选了5869例患者,

其中3122例既往有冠心病史。结果显示,发生SCD的74.8%冠心病患者以往有隐匿性心肌梗死(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SMI 患者合并心肌肥厚并且在运动时发生SCD;SMI后发生SCD者67%有心电图异常。Feng等[6]分析了4个队列人群并随访11.5年,结果显示,HF、MI、卒中和心房纤颤(AF)患者SCD发生率最高。SCD与HF、MI、卒中和AF独立相关。 Hess等[7]对APPRAISE-2、PLATO、TRACER和TRILOGY ACS 试验中37 55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受试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SCD与MI复发(HR=2.95)和任何住院(HR =2.45)有关。相反,那些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发生SCD危险显著降低(HR=0.75)。该研究提示,NSTEACS后,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SCD。血运重建可以预防和降低NSTEACS患者SCD的发生。此外,Merinopoulos等[8]研究证实,冠状动脉慢性主干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也是SCD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PAS)家族中的SCD通常归因于MI期间的致死性心律失常。然而,这种心律失常也可能是由非缺血性遗传易感性引起的。Bruikman等[9]分析了所有因不明原因的家族性SCD而接受Ajmaline检测以筛查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在出现SCD的PAS家族中,Ajmaline测试的阳性率与SCD发生率相似。SCD和PAS家族的SCD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作出粗略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内抢救的心源性猝 死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心源性猝死病因中冠心病及其并发 症,约占77.6%,发病前约94.9%存在一定的诱因,66.3%的存在先兆症状,发病季节冬春 季60.2%,时间上午发病占57.1%,患者男性占71.4%。结论:识别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病 因主要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具有诱因(以吸烟、情绪激动为主)、先兆症状、 及季节和性别特点,临床上可通过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诱因;先兆症状;病因;特点;预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已基本稳定, 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 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 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SCD的发生率报导尚不一致,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常为交通事故的三倍在美国每年约45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占总人口数约0.1%而日本报道占总猝死人数的78% 在我国SCD发生率为41.8例/10万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 - 31.6%, 而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6% - 80%, 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80% - 90% 以上[1]。SCD在运动性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尤其是中青年SCD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近10年内抢救的9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其高危因素及相关病理疾病,以期提高临床对SCD的快速识别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 男70例(71.4%), 女28 例(28.6%)。年龄27 - 89岁, 平均58.17 岁, 其中45 岁以下10 例, 46 - 55岁19例, 56 - 65岁34 例, 66 - 75岁23例, 76岁以上12例。 (二)入选标准 1、病例全部为急诊抢救患者; 2、发病6h内死亡; 3、既往体健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但病情稳定; 4、排除非正常死亡, 如交通事故、中毒等; 5、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心脏病。 (三)发病诱因 入选病例中只有5例没有明显诱因,其余93例具有一定的发病诱因,约占总病例数的94.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两到三项诱因。其中吸烟者,有51例(约占52.1%);其次为情绪激动和运动,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 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 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复发意味着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精神科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因此,应注意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 一、并发肺结核 因为精神科的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送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如并发肺结核,首先应该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的各自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科病情已趋近稳定,而肺结核正处于活动期,则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一般来说,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从而促使结核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并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在50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吗,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 二、合并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异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目前,我国较完善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收治肝炎的传染病区。当精神科疾病合并传染性肝炎时,可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科治疗药物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为所有精神科治疗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解毒的,而在肝炎使肝功能下降或衰竭的基础上,药物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使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而不治疗精神病人得兴奋症状,

猝死原因及预防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17975888.html, 猝死原因及预防方法 作者:陈和茂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的情况称之为猝死。猝死具有发病突然、高发病率的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一般猝死都发生在医院外,而对于患者而言,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所以猝死的发生率非常高。为了能够降低猝死发生率,我们就必须对猝死这一疾病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比如要了解猝死的原因,掌握猝死的预防方法,这对于降低猝死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猝死的原因 1.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常见原因和主要原因。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冠心病,而冠心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冠心病的发病了也越来越高。很多患者虽然平素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具有冠心病一项或多项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就会增加猝死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发生急性心肌缺血,而突发的心肌缺血就会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发生猝死。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就器质性心脏病而言,包括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等,就非器质性心脏病而言,包括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1]。这是因为器质性心脏病 和非器质性心脏病很容易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使得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促发心搏骤停,最终导致猝死的发生。 1.2非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脑出血、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猝死的预防方法 猝死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的特点,且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医院外发生猝死,所以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为了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就必须加强对猝死的预防,我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猝死预防方法。 2.1坚持锻炼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图特征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图特征 刘杰吴永全胡大一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心电图特征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识别和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对长QT 综合征(LQTS)、肥厚型心肌病等遗传学研究以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防治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应用。同时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心电图作为一种临床常规的诊断技术,实施方便快捷,是其他任何技术无法取代的。它是对心电活动的整体描述和综合反映,其内部所蕴涵的心电活动规律仍值得人们去挖掘。近年来在这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进展,如Brugada综合征的发现,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心电复极活动的新思考。本文描述几种与猝死相关的心电图特征,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LQTS 先天性LQTS从临床的角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伴有耳聋)[1]及Romano-Ward综合征(不伴耳聋)[2,3]。前者很少见。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已发现先天性LQTS有4个突变基因[4],其中3个基因编码钾通道、1个基因编码钠通道。对于LQT1和LQT2,钾通道功能的负性缺失是潜在的分子机制;而对LQT3则为钠通道功能的放大(附表)。它们所对应的心电图T波形态也有明显的不同(见图1)[5]。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心电图类型是QT电交替,其具有诊断意义[6],甚至可见间歇依赖性U波电交替(见图2)。该综合征猝死危险性高,主要由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所致。先天性LQTS具有肾上腺素依赖性的临床特征,TdP常于运动、激动、惊恐等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时发作。这类病人平时的QT间期可正常,U波也不明显,而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出现明显的QTU延长、U波增大与TdP。TdP发作前虽不一定有长间歇(图3A),但在窦性心动过速时TdP也常以间歇依赖的形式发生[6],即TdP紧跟着早搏后间歇或间歇后的窦性心跳之后发生(图3B)。这种在肾上腺素能刺激下QT间期频率适应性的异常可能缘于基因异常所致的动作电位控制机制的缺陷。三种基因型LQTS静息时T波形态的不同也提示这种缺陷。针对不同基因型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7号染色体异常的LQT2(钾通道基因缺陷)运动期间QT间期延长,TdP为肾上腺素依赖性发作;而3号染色体异常的LQT3(钠通道失活缺陷)在运动期间QT间期明显缩短,TdP发作常为心动过缓依赖性[6]。LQTS 的另一种心电图表现为随运动出现的窦性心动过缓和心率减慢。有这种心动过缓的人心动过缓的程度个体差异很大,提示在某些基因缺陷上或修饰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对疑似病例,肾上腺素试验有助于诊断。TdP若短期内自行终止,则患者仅发生晕厥,若恶化为室颤则极可能导致猝死。未经治疗的有症状(晕厥)的患者1年死亡率超过20%,10年死亡率达50%。若给予治疗,5年死亡率可下降到3%~4%[7]。先天性LQTS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病人可耐受的大剂量β受体阻断剂,对于大约75%的病人可预防晕厥发作,也可联合使用苯妥英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预测、预防及治疗 豫西协和医院李秦予 1猝死概述 1.1 概念: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的急速、意外的死亡。 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 (1)、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2)、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者; (3)、男性体力负荷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广、精神和生理应激较为复杂。猝死的两个高峰期:1、出生后至6个月;2、30-50岁。 1.2猝死的特点 (1)、死亡急促 从症状的发生或恶化到死亡之间的时间短暂,24小时内。 (2)、死亡发生出乎意料 指死亡发生是其家属、甚至经治医生都未预料到的。 (3)、死亡是自然疾病(排除人为因素) 猝死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的、能致死的自然疾病。 1.3猝死的原因 1.3.1 成年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次之。 新生儿和婴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1.3.2据统计: 心血管疾病猝死40-50%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6-22% 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5-18%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8-10% 泌尿生殖疾病猝死5-10% 其他疾病猝死5- 8% 1.3.3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主动脉瘤、原发性心肌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心包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暴发型脑膜炎、癫痫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大块肝坏死、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生殖系统疾病: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子宫破裂 其他:外伤、药物中毒或药物反应、暴发性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菌血症)、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性变、白血病、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1.3.4 原因不明的猝死 1.3.4.1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特点:①死于睡眠中;②多为青壮年,主要在20-49岁;③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比例13.3:1;④死者生前多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死前多无明显诱因;⑤死亡迅速,多为即时死;⑥尸体解剖多无明显致命性病变,共同性改变为急性心功能衰竭。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但病情已基本稳定,而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的死亡。发病一般不超过6小时并排除非正常死亡(自杀、他杀、中毒、外伤等)。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中老年人猝死的比率达50%~80%。心源性猝死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 冠心病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根部夹层破裂冠脉畸形高血压特发性左室肥厚心脏手术后并发症1.3 先心病 其他 一、心源性猝死常见病因: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占70%~90%,其次是心肌炎,心肌病(特别是梗塞性心肌病)、心脏动脉瘤破裂、先天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二、心源性猝死常见诱因: 主要包括用力排便、跌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高血压、吸烟、酗酒等。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精神紧张、情绪过度激动可使交感-肾上腺素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增加心脏负担;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多,病变的心肌不能担负交感神经兴奋等所造成突然增加的代谢负担,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者,容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斑块破裂出血、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局部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中国人中猝死的死因

失常及心功能障碍,若再存在精神诱发因素、用力排便时,均有较高的猝死发病率。 三、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等。吸烟 与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 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 成倍增加。 2、应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缓解 自己的精神压力。 3、切忌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通便的药物或甘油灌肠等措施,减少便秘的发 生。 4、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1)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 (2)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 (3)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 (4)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 (5)用餐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5、防止肥胖: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 担增加10%。因此,要不遗余力的防止肥胖。 6、生活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劳逸结 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入住抢救室病房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 8、家属应密切配合医务人员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遵守探视时间,共同为患者提 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4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临床分析_吴家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1月第23卷第1期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3No.1January 2016 ·临床研究· 4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临床分析 吴家辉 1 钟伟济 2 杨笑芳 1 吴轶赟 1 1.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急诊内科,广东中山528415; 2.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中山528415 [摘要]目的探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特点以及死亡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治过 的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应临床记录资料的整理与非心源性猝死人群对比,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上的特点,探讨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从而找出预防、减少该疾病的方法。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60岁之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之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心源性猝死患者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8∶1。本研究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 64%,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死因明确的患者中死于情绪波动的患者占多数。结论心源性猝死患者(尤其是50~60岁)应当入院进行治疗,避免由于过度操劳等情况带来的情绪波动。[关键词]心源性猝死;临床分析;病因;发病特点[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1(a )-0026-03 Clinical analysis on 400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WU Jia-hui 1ZHONG Wei-ji 2YANG Xiao-fang 1WU Yi-yun 1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Cheng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15,China; 2.Chen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1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and causes of death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Methods 400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8to April 2014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materials were arrang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n-cardiac sudden death cases.The ages,gender propor -tion,and disease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Results The SCD patients were mainly 50to 60years old.Before 60years old,the incidence of SCD increases along with age,while after 60years old,the incidence goes down.As to the gender of patients,males were more than females,with a ratio of 2.8∶1.In this study,64%of the SCD patients ha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ccording to interview and inves -tigation,among patients with explicit cause of death,emotional fluctu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Conclusion SCD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between 50~60years old )should be treated in hospital to avoid emotional fluctuation caused by overfatigue and other reasons. [Key words]Sudden cardiac death;Clinical analysis;Pathogenesis;Clinical characters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急性症状发作后1h 内患者丧失意识导致的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具有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的特点。研究发现,心源性猝死率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剧增,心源性猝死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心源性猝死作为一种突发性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由此可见,对其临床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选择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其发病特点及死亡原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08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治的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 WHO 关于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从症状开始 到死亡时间间隔不超过6h )[2]。上述患者的年龄19~ 75岁,平均(48.23±2.77)岁,其中男性患者296例,占74%,女性患者104例,占26%。为了准确地判断心源 性猝死患者所患疾病特点,本文随机抽取我院同期间 343例非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非心源性猝 死患者的年龄24~68岁,平均(43.22±1.77)岁,其中男性患者201例,占58.6%,女性患者142例,占41.4%。分析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上的特点,探讨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整个研究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找出所选患者的死因并做好相关记录。为找出患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