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2003年7月期末考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2003年7月期末考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②》阶段测试题㈠

(当代散文部分)

说明:①本阶段性测试题适用于学生学完散文部分全部课文后测试。

②本测试题共300分。第四、五两道题为主观性测试题,判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鼓

励学生分析独到,观点创新。

一、填空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死火》是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的视角,而是从____的双向视角云想象“火”。

2、《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将“山海经”误读为____。

3、“那假设被摘下来夹在《雁门集》里的斑驳的枫叶,就是作者的自况”,这是____的构思特点。

4、《灯下漫笔》之一,作者认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是____时代。

5、《女吊》写的是戏台上的女吊,她出场前,作者先写看客,起殇和____等,为女吊作铺垫。

6、《鬼的生长》是周作人的特殊文体之一,属于____。

7、解读《水里的东西》、《女吊》等谈鬼文字的钥匙是____。

8、____是周作人写于20年代的借物咏怀的散文,代表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9、废名在《在三竿两竿》一文里,曾表示爱好____。

10、朱自清有了五个孩子后,自称家庭生活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____中描写的那样。

11、废名《三竿两竿》认为,“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文中两次提及六朝的作家是____。

12、《三竿两竿》题目的构思源于庾信____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13、废名在《放娼》中,不仅写了练猖、放猖、收猖,还写到了夜间的“____”活动。

14、郁达夫是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其创作前半段以小说知名,后半段则以散文尤其____为多。

15、在____中,被林语堂称作“显著的,传奇的人物”是张宗昌。

16、何其芳的《独语》以想象为材料,展示了特有的内心世界,其中,“我”联想到的“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的西晋人物是____。

17、《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节选自沈从文的____,文章描绘了“我”坐船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的风物和心境。

18、《烛虚·五》以片段性的、破碎的描写来表现一种失语的焦虑,表现了“____”的创作特点。(抽象的抒情)

19、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小品文”著名的代表作家是____。

20、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____”。

21、巴金的散文集____,创作于1981年,其核心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回顾与批判。

22、《十年一梦》中,“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这句话出自____翻译的英国小说。

23、《隐身衣》是____的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废话》和《代后记》。

24、汪曾祺的大多散文接近于____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态度记录人事,不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

25、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散文有《商州初录》、____和《商州再录》。

26、在《灵魂的声音》中,作者认为,对于小说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重新获得灵魂”和“____”。

27、《寒风吹彻》所传达的内涵是某种关于____的抽象体验。

28、《思维的乐趣》中,“最后被人看没了的”一本书是奥维德的____。

29、____是史铁生对公园人生百态与命运的感悟,展现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与思考。

30、____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了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

二、单项选择题(共30 题,每题1分,共3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____。

A.爱、自由、美

B.爱、自由、善

C.真、善、美

D.爱、美、真

2、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____。

A.《死火》

B.《过客》

C.《影的告别》

D.《腊叶》

3、“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是《野草》中____一文的主旨。

A.《死火》

B.《影的告别》

C.《腊叶》

D.《死后》

4、《灯下漫笔》谈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计有____。

A.可恕的一种,可憎的两种

B.可恕和可憎的各两种

C.可恕的两种,可憎的一种

D.可恕和可憎的各一种

5、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____。

A.金鱼

B.叭儿狗

C.鹦鹉

D.猫

6、“据说是身材矮小,很像是一个小孩子,平常三五成群,在岸上柳树下‘顿铜钱’,正如街头的野孩子一样,一被惊动便跳下水去,有如一群青蛙”,这描写的是____。

A.吊死鬼

B.河童

C.河水鬼

D.女吊

7、周作人的《苦雨》表现的是____。

A.二十年代五四落潮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B.三十年代京海之争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C.四十年代作者任伪职时的苦闷。

D.二十年代作者的休闲雅趣。

8、俞平伯在《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的表达的情绪是____。

A.游历新地的兴奋

B.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C.对故乡的热切向往

D.告别故乡的恋恋不舍

9、关于废名的《放猖》与《三竿两竿》,较正确的分析是____。

A.《放猖》基本是虚写,《三竿两竿》是实写。

B.《放猖》题材与《女吊》、《水里的东西》相类,文字也相类。

C.《放猖》是刻意为文,《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

D.《放猖》结尾借景抒情,《三竿两竿》结尾似结非结。

10、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____。

A.比较清朗

B.比较豪放

C.潇洒

D.浓郁

11、下列作品,不属于废名的是____。

A.《放猖》

B.《桥》

C.《中国文章》

D.《钓台的春昼》

12、下列作家,均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是____。

A.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

B.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杨绛

C.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何其芳

D.林语堂、郁达夫、史铁生、汪曾祺

13、“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这是作家____理想中的散文。

A.贾平凹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周作人

14、《烛虚·五》是沈从文在昆明期间所作,题名意为“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属于____散文。

A.自传性

B.回忆性

C.议论性

D.写景性

15、下列作品,属于写景散文的是____。

A.《商州又录》

B.《午门忆旧》

C.《我与地坛》

D.《苦雨》

16、“生命之火熄了又熄了,一片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这一段文字节选自____。

A.《寒风吹彻》

B.《我与地坛》

C.《大地上的事情》

D.《烛虚·五》

17、“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这段话出自____。

A.《画梦录·梦后》

B.《画梦录·弦》

C.《独语》

D.《十年一梦》

18、作品对孤独的心境、瞬间的意境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不能表达”的终极体验,与上述艺术特点对应的作品是____。

A.《烛虚·五》

B.《独语》

C.《思维的乐趣》

D.《大地上的声音》

19、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____。

A.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何其芳《独语》、废名《蝇》

B.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何其芳《独语》、废名《儿女》

C.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生命》、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林语堂《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张爱玲《天才梦》、沈从文《潜渊》、废名《苦茶》、何其芳《画梦录》

20、张爱玲《更衣记》对于男装的陈述,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的打扮往往较中程式。

B.民国四年至十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

C.直至十九世纪,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

D.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

21、《十年一梦》中,“我”欠了她一笔多么深切的爱,这个“她”是指____。

A.觉慧

B.鸣凤

C.黄妈

D.萧珊

22、下列作品,不属于汪曾祺的作品是____。

A.《午门忆旧》

B.《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C.《城隍、土地、灶王爷》

D.《游戏、平等、墓地》

23、杨绛在散文《隐身衣》中推崇的一种人生态度是____。

A.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B.烦恼皆因强出头。

C.万人如海一声藏。

D.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午门忆旧》中关于“忆旧”的成分很少,叙述的主体是物。

B.《午门忆旧》作于北平解放后。

C.《午门忆旧》虽为散文,却更接近宋代的笔记。

D.《午门忆旧》更多的展现了午门建筑的风俗、掌故,不追求抒情效果。

25、“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这是作家____理想中的散文。

A.贾平凹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周作人

26、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是____。

A.《商州又录》

B.《我与地坛》

C.《灵魂的声音》

D.《更衣记》

27、《商州又录》借季节的变化,描绘了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其中季节变化的顺序大致是____。

A.春――夏――秋――冬

B.冬――春―――秋――夏

C.冬――春―-夏――秋

D.冬――夏――春――秋

28、下列作品,不属于史铁生创作的是____。

A.《命若琴弦》

B.《游戏、平等、墓地》

C.《我与地坛》

D.《公寓生活记趣》

29、“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沉,也没有他的脚印”(《商州又录》)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夸张

30、《思维的乐趣》中,被称为是“一尊微笑着的菩萨”的人是____。

A.张承志

B.史铁生

C.尼采

D.罗素

三、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散文诗集《野草》,下列说法比较正确的选项有____。

A.野草是生命的象征,鲁迅借此题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

B.《死火》表现了冰与火的交融,冷与热的叠加,是鲁迅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

C.《影的告别》中连续用四个“然而”,表达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

D.《腊叶》中将死与生并置,可以看作鲁迅的遗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长妈妈”是我儿时的保姆,她质朴善良,但也有繁琐,粗俗的一面。

B.《灯下漫笔》先在《莽原》发表后,收入杂文集《坟》。

C.《女吊》中对女吊的正面描写很少。

D.《影的告别》在构思上以物喻人,展示了死亡的生命哲学。

3、下列散文,属于描写“异类”或“鬼物”的有____。

A.《女吊》

B.《水里的东西》

C.《放猖》

D.《三竿两竿》

4、有关《苦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有____。

A.反映了五四落潮时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

B.使用了“书信体”。

C.文章的后半部分显示出了淡淡的哀愁。

D.所用材料一般是不入诗文的,而作者却能写出味道来。

5、关于《女吊》和《水里的东西》,正确的说法有____。

A.两篇文章都写出鬼的可敬或可爱。

B.《女吊》写出吊死鬼的“讨替代”,不及河水鬼可爱。

C.《女吊》中对“女吊”的描绘是浓墨重彩。

D.《水里的东西》的结尾,违背了《伊索寓言》的写法。

6、关于《灯下漫笔》,比较正确的理解是____。

A.“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本句是从作者自身兑换银元的心态,想到整个民族的心态。

B.“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太阳何时死亡呢?我和你都逃亡!”

C.“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明的实质的认识。

D.“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本句是全文的高潮。

7、《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对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____。

A.影子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

B.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

C.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

D.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

8、关于《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性格的描写,正确的分析有____。

A.絮叨

B.粗俗

C.愚昧

D.心善

9、周作人《鬼的生长》后半部分大量抄写《乩乱日记》,出现的部分人物有____。

A.杏宝

B.鼎宝

C.寿春叔祖

D.康节公

10、林语堂《忆狗肉将军》的艺术特点主要有____。

A.全篇皆用反语,追求幽默的效果。

B.多有“欧化”句法。

C.显出活泼、俏丽和富有讽刺性的特征。

D.语言平淡,淡中有味。

11、关于废名的《放猖》,下列陈述正确的是____。

A.《放猖》与《女吊》、《水里的东西》均取材于“鬼物”。

B.《放猖》主要描绘了放娼的整个过程,呈现出纯粹的写实风格。

C.文章结尾提到了“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是一处败笔。

D.《放猖》刻意写作,而《三竿两竿》则属于不经意为文。

12、关于郁达夫游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郁达夫在20世纪30年代将较多精力转向游记的创作。

B.《雁荡山的秋月》在艺术上以情韵、意境、个性见长。

C.《雁荡山的秋月》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好的杂糅起来,形成了隽美、清丽、秀逸的特征。

D.《雁荡山的秋月》中混用了些许的文言字句,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作品的可读性。

13、何其芳的《独语》有相当多的想象成份,下列人物属于这种想象的有____。

A.维特

B.阮籍

C.陶渊明

D.庾信

14、下列陈述正确的是____。

A.沈从文《烛虚》旨在表现“美丽的人生哲学”。

B.《独语》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好用修饰语的毛病。

C.《更衣记》描述了自满清以来服饰的变迁,服饰与文化间的关联。

D.《潜渊》在写法上处处采用第一人称,追求“有我之境”。

15、下列作品属于沈从文创作的散文有____。

A.《烛虚·五》

B.《潜渊》

C.《看虹录》

D.《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16、下列陈述正确的是____。

A.《月下老人祠下》着重表达了一种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B.《儿女》表达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语言质朴。

C.《三竿两竿》以纯粹的写实见长。

D.《忆狗肉将军》在艺术上以幽默、讽刺为主要特征。

17、下列作品中,属于抒情散文的是____。

A.《寒风吹彻》

B.《商州又录》

C.《我与地坛》

D.《烛虚·五》

18、下列作品中均选自《湘行散记》的是____。

A.《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B.《鸭罺围的夜》

C.《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D.《边城》

19、下列作品属于郁达夫创作的散文有____。

A.《雁荡山的秋月》

B.《沉沦》

C.《钓台的春昼》

D.《迟桂花》

20、下列关于《更衣记》的陈述,正确的是____。

A.是张爱玲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

B.对自满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服饰作了一个回顾。

C.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服饰的变迁、文化氛围及社会心理均作了一定的描绘。

D.艺术上表现了取喻和用词的准确与灵动。

21、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将自己看作____。

A.历史的受害者

B.有责任的文化英雄

C.奴在心者

D.奴在身者

22、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用处是____。

A.斩首示众之地。

B.举行大典,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

C.献俘。

D.举行廷杖。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隐身衣》在叙述方式上采取走出事态的平静手法,获得了举重若轻的效果。

B.《十年一梦》流露了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

C.《独语》在叙述上关注个人内心世界,较多采用冥想式文字。

D.《午门忆旧》在叙述上较多采用闲谈的态度和手法。

24、关于《商州又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商州又录》是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散文。

B.大致以季节为线索连贯全文。

C.艺术上以描写意境见长。

D.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25、下列作品,采用了反讽手法和语言的是____。

A.《忆狗肉将军》

B.《大地上的声音》

C.《思维的乐趣》

D.《十年一梦》

26、《我与地坛》中,被“我”回忆和想象的人有____。

A.一对老人

B.一个女孩

C.一个女工程师

D.唱歌的小伙

27、《我与地坛》对下列____几组生存悖论进行了思索与探求。

A.健康与残疾

B.幸运与不幸

C.生与死

D.苦难与救赎

28、下列作家,属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是____。

A.汪曾祺

B.史铁生

C.贾平凹

D.王小波

29、下列陈述正确的是____。

A.《我与地坛》中,“地坛”具有极强的象征性。

B.《灵魂的声音》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文笔犀利,有尖锐的批判性。

C.王小波的大部分文章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大地上的事情》关注的是易被人忽略的事物。

30、《寒风吹彻》中,“我”坐在炉边回忆到的人和事有____。

A.寒夜的经历

B.冻死的陌生人

C.姑妈的死亡

D.抵御寒冬的母亲

四、阅读与分析(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要求:结合文本抓住知识点作答。文字通顺,逻辑清楚。

1、阅读教材中《死火》全文,然后对以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作者为什么将描写“(死)火”置于“冰”(冰山、冰天、冻云、冰谷等)的背景下?

②作者怎样描写“死火”的形象?有些反常、反常规的想象与描写的语句,传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独特体验与思维?

③对于“死火”生存的两难困境:不动就将“冻灭”,跳出继续燃烧仍不免“烧完”,以及最后的选择:“那我就不如烧完”你是怎样理解的?

2、《秋夜》作于1924年,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第一篇,阅读作品,分析《秋夜》全文。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着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杆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厅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目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每间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铁合金厂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猩红色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笔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3、阅读何其芳的《独语》,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的理解?

4、结合张爱玲的《更衣记》,分析下列语句:

——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得叮当,象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

——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

5、阅读巴金的《十年一梦》,联系文章对“文革”十年的批判与回顾,回答问题:

①文章如何对历史进行反省的,作者是怎样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与逐渐觉醒的过程的?

②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是什么?

6、“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四五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试析作者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哲理?

五、综合题(共6题,每题20分,共计120分。)

(注:该题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恰当合理,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鲁迅的《灯下漫笔》之一,出现了三个逐渐升级的论断,试述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引出这些论断的,并谈谈你对这些论断的观点。

浅析周氏兄弟笔下的“鬼”

———《女吊》与《水里的东西》比较阅读

3、比较废名的两篇散文《放猖》、《三竿两竿》,体会二者在写法上的区别,并分析废名的语言风格。

4、阅读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从“我坐到后舱下,向着河流清算我对于这条河水的旧帐……”到“我有点儿担心地方虽一切没有什么变动,我或者变得太多了一些”,它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境,结合本文写作的时间,谈谈你对“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与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理解?

5、史铁生《我与地坛》对人类普遍生存的困境进行了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展示了史铁生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选取其中任一组,谈谈你的理解?

6、《商州又录》中有许多画面感极强的意境,阅读一、二两节,分析其意境美。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②》阶段性测试题㈠

(当代散文部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生命”与“死亡”

2、三哼经

3、《腊叶》

4、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5、男吊

6、“文抄公体”

7、我不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

8、《苦雨》

9、六朝文

10、《幸福的家庭》11、庾信12、《小园赋》13、游猖14、游记15、《忆狗肉将军》

16、阮籍17、《湘行散记》18、抽象的抒情19、林语堂20、三绺梳头,两戴穿衣

21、《随想录》22、林琴南23、杨绛24、宋25、《商州又录》26、精神自由

27、生命28、《变形记》29、《我与地坛》30、《大地上的事情》

二、单项选择题(共30 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A

3、C

4、B

5、B

6、C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A 15、A 16、D 17、C 18、B 19、A 20、D 21、C 22、D 23、A 24、B

25、C 26、A 27、B 28、D 29、B 30、B

三、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ABCD

2、ABC

3、ABC

4、ABD

5、AC

6、ACD

7、BC

8、ABCD

9、ABC 10、ABC

11、ABD 12、ABC 13、AB 14、ABC 15、ABD 16、ABD 17、AD 18、ABC 19、AC

20、BCD 21、AB 22、BCD 23、ABCD 24、ABC 25、AC 26、ABCD 27、ABCD 28、BCD

29、ABCD 30、ABCD

四、阅读与分析(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参考答案要点】

①“死火”喻苦难的人生。“冰”的背景是严酷可怕的人生之渊。(2分)

②注重作者对“死火”的外形、对话、行为描写,尤其是作者对自然界的超现实的感觉:例如“冷气”象征环境恶劣;“火”的“焦灼”感,象征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学生可大胆想象)(5分)

③“死火”遇到“冻灭”与“烧完”的两难困境,表明奋斗未必有必然的理想结果,但人仍须奋斗。其实生活中的人都在许多两难处境中生存。尽管“烧完”与“冻灭”都是“灭”,但毕竟发过光,哪怕是短暂的。(3分)

2、【参考答案略】

3、【参考答案略】

4、【参考答案要点】

①表现了张爱玲在取喻和用词上的灵动与准确。(4分)

②对三个描写进行合理的分析。(各得2分)

5、【参考答案要点】

①作者先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2分)

②抓住知识分子文革期间变为“奴在心者”这一点展开,从不同时期的思想来表现痛苦与觉醒的过程(1969为时间间隔,从“奴在心者”到“奴在身者”到觉醒者)(5分)

③“奴在心者”的思想与作者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作者无法摆脱的。(3分)

6、【参考答案要点】

①作者将白描、取喻合议论三者结合在一起对麦子进行描绘。(2分)

②举例说明:(各占2分)白描,作者对麦子进行了大致的勾勒,“整整齐齐”、“麦条摇荡”。取喻,把麦田喻为黄金,从颜色上把握。议论,“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最宝贵的财富”,显示了“我”对麦子的热爱。

③麦子是自然界普通的事物,但作者却借麦子的成熟暗含了平凡的事物充满了可爱与珍贵的人生哲理。(2分)

五、综合题(共6题,每题20分,共计120分。)

1、【参考答案要点】

①“漫笔”之一主要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剖析。(2分)

②三个逐渐升级的诊断,构成了作者思维的三大跳:先从自己兑换银元的心态写到民族的普遍心态,由具体到一般,得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这一论断;然后由现实到历史,阐述造成这种普遍奴化心态的原因是中国人的奴隶地位,“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接着从原因到结果,从中国人的奴隶地位出发,把中国历史归结为两种奴隶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12分)

③论述上层层逼进,环环相扣,从具体到一般,从现实到历史,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十分周密,有较强的说服力。(2分)

④至于“你对这些论断的观点”,学生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答案略)(4分)

2、【参考答案略】

3、【参考答案要点】

①《放猖》记述了故乡放猖活动的全过程,写法上紧紧围绕放猖的各个环节,有始有终,纯粹写实,不越雷池一步,属刻意为文。《三竿两竿》以六朝人做文章入手,数法对六朝文章的认识。层次散漫,各层之间象胡乱连接又极自然,属于不经意为文。(8分)

②举例阐述:《放猖》先由猖神的扮演者入手,层层深入,写了打脸、练猖、游猖、放猖、以及最后的收猖,秩序井然,衔接紧密。(3分)

③又如:《三竿两竿》从六朝人做文章入手,却并没有大谈六朝文章,而是散漫开来,信笔由缰,写到了亡友的文章以及其他联系不紧密的事情,结尾又提及苦茶庵长老,作一小结。看似散乱,但基本上有线可循,即对于六朝文章发表自己的认识。(3分)

④语言风格略。(6分)

4、【参考答案要点】

①反映了“我”离别家乡十六年的怅惘、失落的情怀。游玩过程中,童年美好的生活在美丽的景物中浮出视线,展示了“我”对于故乡的依恋、热爱之情。(3分)

②这一段对历史和人的关系作了辩证的说明。(2分)

③“被文字写成的”历史表明湘西这个净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如战争的洗礼等。“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人表明湘西人的生活未发生改变,依然质朴、温馨,但“他们”不变的状态也表明了生活的艰辛与贫苦。(3分)

④沈从文将“历史”与“人”并置于一起,展现了他对湘西这块土地的爱恋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思索。(3分)

⑤本文作于1934年,是沈从文离别湘西十六年整。这时,他对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有了更多的感悟,湘西仍是他理想的世界,城市的变迁也给他更多的启示。由此,历史与人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在文中也有体现。(4分)

⑥其他观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5分)

5、【参考答案要点】

①《我与地坛》对健全与残疾、幸运与不幸、生与死、苦难与救赎等关系进行了追问与思考,显示了史铁生对人类生活特有的认识。(3分)

②学生可选择任一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17分)

答案略。

6、【参考答案要点】

①文章一、二两小节描写了商州冬天的景致,冬天的山、冬天的雪、冬天的山民,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3分)

②描绘意境方面注重画面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转换。(4分)例如,从山的描写到冬天的动物,进而转换到回家的山民、屋里的小妞,随着视点的转换,呈现了整个冬天的生活。

③意境的描写还表现在语言上。(3分)。举例分析(5分),如“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起的瘦”等。

④学生可以选择其它角度分析。(5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①》阶段性测试题㈡

说明:①本测试题适用于学生学完诗歌单元和戏剧单元之后测试。

②本测试题共300分。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被誉为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奠基作是郭沬若的____。

2、“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诗出自郭沬若的_____。

3、《猛虎集》的作者是____。

4、闻一多的《发现》形式上整齐,体现了他追求_____。

5、表现了戴望舒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得的惆怅之作是____。

6、卞之琳的诗作_____,诗名是一种乐器名。

7、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调,形成全诗的_____。

8、艾青在狱中的怀念、赞颂自己的乳母的一首名作是____。

9、“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痉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这节诗选自海子的____。

10、穆旦《诗八首》第1首中:“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不看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这节诗的关键词句是____。

11、冯至的____主要表现了诗人生命的体验。

12、牛汉诗作____借助一棵被伐倒的枫树,寄托诗人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

13、“我的忧伤因为你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这是舒婷诗作____的题记。

14、我国当代诗坛,在表现开工形式上追求一种把“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熔于一炉”的综合创造的一首著名长诗是西川的____。

15、于坚《尚义街六号》,曾被文学史家称为“第三代”或____诗人的口语写作。

16、丁西林的《酒后》中的一个人物,在剧中几乎不说话,对所发生的一切处于完全无知状态,这个人物是____。

17、《一只马蜂》、《酒后》和____都是丁西林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独幕喜剧。

18、《日出》、《雷雨》和《原野》都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被一些研究者称为____。

19、《北京人》中,漂亮、能干、凶狠的王熙凤式的女人是____。

20、《茶馆》第一幕中,台词最少的人物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都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是____。

A.《死水》、《发现》、《太阳吟》、《残诗》

B.《死水》、《发现》、《忘掉她》、《心跳》

C.《死水》、《发现》、《忘掉她》、《黄鹂》

D.《死水》、《发现》、《心跳》、《印象》

2、《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在形式上的一个特点是____。

A.前三句用排句,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B.精心选用“言前”辙。

C.前三句完全重复,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D.精心选用“发花”辙。

3、都是新月派诗人的一组是____。

A.徐志摩、闻一多

B.徐志摩、郭沫若

C.郭沫若、闻一多

D.闻一多、穆旦

4、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____。

A.《我用残损的手掌》

B.《雨巷》

C.《乐园鸟》

D.《我的记忆》

5、下面诗歌中,写于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的一首诗是____。

A.《凶年逸稿》

B.《乞丐》

C.《悼念一棵枫树》

D.《母亲》

6、把口语作为主要诗歌语言的一首诗是____。

A.《母亲》

B.《发现》

C.《尚义街6号》

D.《尺八》

7、“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段诗出自____。

A.《再别康桥》

B.《残诗》

C.《雪花的快乐》

D.《黄鹂》

8、在闻一多先生的诗中,颇为特别的,甚至在现代新诗中都不多见的诗作是____。

A.《死水》

B.《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C.《发现》

D.《忘掉她》

9、卞之琳《尺八》在抒情方式的变化表现在____。

A.借物抒情

B.直抒胸臆

C.诗的小说化与戏剧化的努力

D.抒情结合议论

10、艾青《黎明的通知》叙述语调的显著特点是____。

A.平缓式

B.低沉式

C.高亢式

D.呼唤式

11、冯至《十四行集》之十六和二十六两首诗具有____韵味。

A.沉思的诗

B.欢快的诗

C.悲伤的诗

D.激昂的诗

12、1928年,年仅20岁的穆旦写下了在现代诗歌史上很有影响的诗作____。

A.《诗八首》

B.《赞美》

C.《出发》

D.《五月》

13、都是穆旦创作的一组诗是____。

A 、《赞美》、《春》、《五月》、《斯人》 B.《出发》、《控诉》、《冬》、《慈航》

C.《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五月》、《冬》、《春》

D.《五月》、《春》、《冬》、《女人》

14、翟永明的《母亲》,叙述方式上具有_____。

A.时间上的顺叙性

B.时间上的倒叙性

C.“自由诗”的任意性

D.“自白诗”的倾诉性

15、都是《北京人》中的一组人物是____。

A.曾思懿、曾皓、愫方、袁任敢、曾文彩

B.曾思懿、曾皓、愫方、方达生、曾文彩

C.曾思懿、曾皓、江泰、王福升、曾文彩

D.曾思懿、曾皓、愫方、周萍、曾文清

16、出场人物众多,对白之精到,属中外话剧罕见的一幕是____。

A.《日出》第一幕

B.《茶馆》第一幕

C.《雷雨》第一幕

D.《龙须沟》第二幕

17、都是《日出》中的一组人物是____。

A.潘月亭、陈白露、李石清、江泰

B.顾八妈妈、胡四、张乔治、刘麻子

C.黄省三、王福升、小东西、黑五

D.金八、胡四、黑三、方达生

18、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是____。

A.《原野》

B.《北京人》

C.《日出》

D.《梅雨》

19、丁西林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多幕喜剧是____。

A.《一只马蜂》

B.《压迫》

C.《妙峰山》

D.《酒店》

20、《茶馆》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出现过的重要人物是____。

A.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

B.王利发、秦仲义、庞太监

C.王利发、常四爷、马五爷

D.王利发、二德子、秦仲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郭沫若的《天狗》一诗的艺术特点,比较正确的选项是____。

A.运用了排比、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B.想象与思想不受拘束。

C.不受旧诗中格律、平仄、长短的拘束

D.不受押韵的拘束。

2、新月派诗人追求诗歌的____。

A.意境美

B.图画美

C.建筑美

D.音乐美

3、对于卞之琳的《断章》,与作者创作者创作意图不相同的阐释有____。

A.人生不过是一种别人的“装饰”

B.着重在相对和相互联系上,“你”和“看风景人”互为风景。

C.写出了“人”对“情”的无奈,及“情”对“人”的捉弄。

D.是一首情诗。

4、关于艾青《黎明的通知》,比较突出的艺术特点有____。

A.采用了“呼唤式”的叙述语调。

B.运用了两行一节的快节奏,与《乞丐》相同。

C.精心先用排比句式。

D.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及历史黎明期欢乐感。

5、穆旦的《出发》充满了对立概念,正确的选项有____。

A.“和平”与“杀戮”

B.“希望”与“失望”

C.“个人的哀喜”与“被蔑视、被否定”

D.“善良”与“僵硬”

6、关于《悼念一棵枫树》,分析比较正确的选项有____。

A.借助被伐倒的一棵枫树,寄托诗人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

B.具有咏物诗的传统表现方法。

C.充分体现了诗歌音乐美与建筑美。

D.诗篇以客观的物象表现主观情感。

7、《日出》中,黄省三哭喊:“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比较正确的理解是____。

A.这是被潘月亭等人逼出来的,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B.是这场戏的高潮。

C.嘴上说不怕,其实心里特别害怕。

D.是这场戏的结局

8、关于《北京人》,正确的说法有____。

A.剧中第一个上场人物是曾思懿

B.戏剧的主要冲突表现在曾皓与曾思懿,以及曾思懿与曾文清、愫方之间。

C.愫方是生活在曾文清和曾思懿之间的苦恋者

D.作者最用心刻划的人物是愫方。

9、《茶馆》分为三幕,所表现的三个时代是____。

A.戊戌政变

B.军阀混战(民国初期)

C.抗日战争后

D.抗战时期

10、关于《龙须沟》,比较正确的说法有____。

A.全剧共三幕

B.第三幕着重解决人与沟的矛盾

C.主要写了三户人家

D.程疯子刻划得较为生动感人。

四、阅读分析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阅读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一节诗,然后分析其艺术特点。

(本诗为扩展性阅读篇目)

“……

大堰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在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2、阅读下面这首诗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提示,谈谈自己的看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3、穆旦《诗八首》第2首,分析其情境。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五、综合题(共6题,每题30分,共180分)

1、试析穆旦《赞美》诗的艺术特色。

2、试析徐志摩《再别康桥》

3、赏析戴望舒的《乐园鸟》思想情境。

4、赏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音乐式结构。

5、试析闻一多的《发现》的艺术特色。

6、从《日出》中李石清的台词,分析李石清人物性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②》阶段性测试题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女神》

2、《天狗》

3、徐志摩

4、建筑美

5、《雨巷》

6、《尺八》

7、主旋律

8、《大堰河—我的保姆》9、《麦地与诗人》10、“我的相隔如重山”11、《十四行集》

12、《悼念一棵枫树》13、《会唱歌的鸢尾花》14、《致敬》15、“后朦胧诗”16、客人

17、《压迫》18、“生命三部曲”19、曾思懿20、马五爷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C

3、A

4、C

5、A

6、C

7、A

8、B

9、C 10、D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A 19、C 20、A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題2分,共20分)

1、ABC

2、BCD

3、ACD

4、AC

5、ABCD

6、ABD

7、AB

8、ABCD

9、ABC 10、ABD

四、阅读分析題(共3題,每题20分,共60分)

1、【参考答案知识点】

⑴、基本艺术特征是抒情和叙事的有机结合。(10分)

⑵、采用了重复与排比相结合的方法,并和抒情与叙述结合的特点相一致:诗节首尾重复,显示出情感流动的基调,而中间排比句,则以铺陈具体事实来渲染这一基调。这种复沓与排句相交错的形式,使诗很谦虚呈现出变化中求统一,参差中求和谐的韵律美。

2、【参考答案知识点】略

3、【参考答案知识点】

⑴、头两行是写创造“你”“我”,而又不允许他们成话的残暴行为。自然,这是上帝的残暴。在这一节的四行中“生”与“死”并存,“希望”和“绝望”并存,两个相互斗争的力量却被上帝同时运用着,这样就使情人受着不能忍受的刑罚。“水流”是省略,但成胎后却被监禁在“死的子宫里”,因此“永远不能完成自己”,这是上帝对自己的造物的惩罚。

⑵、第二节写上帝在暗笑情人的真挚情感,使他们不断地变化,在变化中因为有新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但也同时面临推动爱情的危险,这里又是矛盾的力的结合和相克,上帝、你、我在不可控制中相冲撞,好象落在轨道外的天体。

五、综合题(共6题,每题30分,共180分)

1、【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

2、【参考答案知识点】

⑴、风格洗练而清丽。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情景交融,丰富了诗的内涵;语言华丽,音调柔美。(15分)

⑵、诗体具有音乐和建筑的形式美。全诗分七节,每节四行,大都是每行三顿,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诗行参差错落又有规律,富有建筑美。

3、【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

4、【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

5、【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

6、【参考答案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