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中国四川,西连帕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 --- 唐古拉山脉,南面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②距今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赤道以南俯冲过来与欧亚大陆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迅速隆起,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边界地带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的怀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

③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的中原政权发生紧密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北缓南陡及海拔自西向东缓慢下落的地形,将西藏北与青海、新疆,东与云南、四川等地紧密连为一体,因此西藏动荡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朝遂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五十九年(1720年)两次发兵进藏平叛。“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问题就是全局问题。

④青藏高原对中国的影响也是辐射性的。从青藏高原之巅俯瞰,丝绸之路从亚洲由东向西伸向欧洲。至其中腰,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南,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北,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

⑤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描述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一项是(2分)

A.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 B.海拔高于印度板块

C.西面依山,东面傍水 D.北缓南陡,西高东低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作用的一项是(3分)

A.天然屏障 B.怀抱 C.冲天石堡 D.青春

材料二

①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②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③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过程中,人类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

④有关资料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西藏自治区已有三分之一的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约有10%的草地明显沙化。青海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面积达到73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其中约20%为重度退化的草地。草地的沙漠化加剧了高原气候的干旱和风沙侵蚀;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

重,中华母亲河出现了季节性断流现象。由于长江中上游林地资源破坏严重,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 ---- 长江正面临着沦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量每年约5亿吨,是黄河输沙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的泥沙总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高原的环境问题置于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 B.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

C.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D.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

4.根据材料二,下列论述不能为青藏高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谷梁传》)

B.数罟不入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

C.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

D.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横亘:横卧,横跨;“亘”读作“gèn”。

B.逶迤:连绵不绝;读作“wēi yí”。

C.堪忧:特别忧虑;“堪”字含义与“苦不堪言”的“堪”相同。

D.滥伐:过度砍伐;“滥”字含义与“陈词滥调”的“滥”不同。

材料三

①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变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园,以保护“最后一片净土”。这是与该项目相关的科学家们透露的信息。这片被称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区域主要涵盖西藏和青海,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它将取代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

②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按照正为此做准备的研究人员的说法,帮助划定这个新国家公园的边界将是这次考察的重要使命之一。

③但该项目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景时教授说,美国花数十年才摸索出如何管理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而中国的这个国家公园将是前者的250倍,且自然地貌复杂得多,建成后可能难以管理。与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不同,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乡镇和游牧部落。建国家公园会限制很多经济活动,还要搬迁一些居民。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此外,青藏高原富含自然资源,设立国家公园或许意味着大多数甚至所有采矿活动都将结束。

④但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领导人敦促保护青藏高原并视之为势在必行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要务。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参与“第三极环境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将青藏高原设为国家公园有助于缓解周边国家对水供给的担忧,还有助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⑤经济活动正危及该地区脆弱的环境,某些地区的采矿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政府已决定将西藏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王世平说,“子孙后代将感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是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 B.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

C.尚未最后划定边界 D.意在保护生态环境

7.建立“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质疑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管理面临挑战 B.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C.影响原住民生活 D.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

8.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郑大纯墓表①

闽县郑君讳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君意顾充然。邻有吴生者,亦介士,死至不能殓。君重其节,独往手殡之。将去,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母知君无馀衣,弗忍受也。君置衣室中趋出。

君既中乡试,将试京师,行过苏州。或告之曰:“有闽某举人至此,发狂疾,忽詈②大吏。吏系之,祸不测矣。”君瞿然曰:“吾友也!”即谢同行者,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③之。适君有所识贵人至苏州,求为之解,某始得释。君即护之南行,至乍浦,乃遇其家人,君与别去。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

君文章高厉越俗,其乡举为乾隆丙子科。同考④知龙溪县阳湖吴某得君文大喜,以冠所得士。及君见吴君,吴君曰:“吾不必见生,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然已矣!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君自是三值会试,一以友故不及赴,再绌于有司。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

君有弟字曰大章,少与君同学,同执家苦,长而同有名。君殁八年,大章登进士为编修。去年,余与大章同纂修《四库全书》。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而止。今秋,余疾请假,大章乃凄然曰:“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以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今吾兄没十四年矣,君又将去,安得君文传之?”余为恻焉。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贵。吾乡前辈皆告余: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异是!

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

(《惜抱轩文集》卷十一)【注释】①墓表: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碑文。②詈:骂。③掖:扶持。④同考:明清乡试、

会试中协同主考阅卷的官员。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置衣室中趋出趋:疾走 B.即谢同行者谢:辞别

C.君自是三值会试值:遇上 D.百川死而宗伯贵贵:看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靡弗思焉余为恻焉 B.虽奔走营米以奉父

母以求其文之用意

C.长而同有名每如欲有言而止 D.余固不惮为

辞大章为镌行之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于举人终于成为举人

B.君意顾充然郑君却觉得很满足

C.再绌于有司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

D.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

②今大章何以异是!

1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姚鼐为郑大纯撰写墓表的原因。(4分)

14.郑大纯的学行符合《论语》中“君子”的标准,请从下面两则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分)

①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④!

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释】①问遗:赠与。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

⑤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果断、决绝的态度。

D.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呜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16.“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两句借助饰物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C.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繁钦《定情诗》)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7.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分析。(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写了对恋人的思念,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②“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③“秋风肃肃晨风飔”句,运用叠词增强表现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也使用叠词,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盎然生

机。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苏格兰的风

①一直很喜欢宗白华的一句话,他说晋人在山水中,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我而言,每一次旅行就是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的过程。被各种文字图像规训过的现代人,其实最难唤起的是感动,因为有些美景来得太容易,那些旅程太流水线。也许只有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有意无意的困境中,才能唤醒原初的遇见的感动。

②今年夏天去了苏格兰,比北更北的地方。提及最早工业化的英国,一般都会想起伦敦这样的大都市,或是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城,可我心中念念的却是苏格兰。在牛津的古老学院里坐久了,觉得那些历史似乎都化在骨子里,懒得抬眼从迷思中醒来。似乎英国从来都是如此这般温文尔雅,带着古旧的华丽印记。英国中产阶级休闲时最爱的温德米尔湖区,有最纯正的英国乡村范儿。漫步湖区小路,到处是苍苔冷冷,绿意朴拙,偶尔可见一人一狗安静走过。英国的乡村就是这样带着【】和尊严慢条斯理地存在着,但都太符合想象,一种【】不禁从心底蔓延开来。

③苏格兰高地则迥然不同,剥离华美的历史和文明的外壳,那种粗粝雄浑,让人一见就说不出话来。眼前的风景似乎早已见过,前世今生,有一种心心相印的熟悉感;但又在某个节点无穷惊喜,刷新了原先的想象。计划自驾去苏格兰高地之前,其实没有料到旅程会那么漫长辛苦。

④在沉默的无边无际的公路上,看到了苏格兰高地最美的一部分风景。高山,深林,疾风,劲草,大海,平原;云层那么低,那么厚,几乎压在山峦和平原之上,带着海洋饱满的水分,丰盈流动,变幻万端。前方的路延伸得无穷无尽,虽然是八月,草地已然尽是黄色。感觉自己像被包裹在天地之间的一个大玻璃盒里,只有置身于这样的场景,才能理解英国风景画家笔下的云层为何那样丰富;只有亲眼见到苏格兰的风景,才能理解这个民族为何那样坚忍强悍。

⑤一路向北,温度很低,八月里,穿着薄羽绒服还是觉得冷,这是比漠河还要北的地方。路过的因弗里斯小城像停留在17世纪,整个城市清冷,冷清。市中心桥边的古堡和尖顶教堂,朴素安静。因为靠近北海和尼斯湖,城中盘旋着无数体形硕大的海鸥,锐利地鸣叫。因为太冷,这里行人稀少,抄着手走过方正低矮的街道,暮色中浓厚的云影投在穿城而过的河里,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个荒谬的时间节点。

⑥听说苏格兰的城堡最值得看,于是千里迢迢去看斯通黑文城堡。在全球旅游旺季的八月,这里游人寥寥。城堡位于悬崖边的海岸上,早已沧桑遍体。还未走近它,就被海风吹得站不住脚。海边的峭石上,城堡孤零零的,脚下是北海的惊涛,一拍拍地咬噬着岩石。屋顶和墙壁早已倾颓,千疮百孔,城堡虽形销骨立,却坚忍、傲慢。据说这个城堡曾经挡住了英格兰军队十个月的围攻,保障了苏格兰的王权。多少金戈铁马远去了,眼前海鸥悲鸣、断壁残垣,视野尽处是幽深的苍黑的北海,漫天漫地,让人突然觉得,这才是从茫茫的历史深处吹来的悲风。可怜的现代人,太久地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那些更深的感受,似乎根本进入不到心里。说起肃穆凛然的古堡,人们脑海中掠过的都是电影和小说的片段:一个中世纪的女子,凭海临风,衣袂飘飘……

⑦经过的其他城堡,几乎都是一样的破败。那些已经被时间磨损得形状模糊的兽首和神灵、武士的面容,那无处不在的八月的寒风,那些黑暗的冰冷的石墙垒出来的幽深的房间,都在提示我,这是一个苦寒之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并不占有地缘或气候上的先机,但在他们并不漫长的历史中,却出现了无数扭转人类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

⑧直到在暮色中抵达爱丁堡,连绵的壮丽高大的古建筑之城缓缓地铺陈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联想到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曾有的一句话,那个意大利人在初见昆明的时候,形容它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我的感受跟那位13世纪的意大利人是一样的,被一种璀璨的“文明的他者”的光芒震慑了。爱丁堡无愧是“北方的雅典”,它气象阔大,仪态万方,丝毫不容轻亵。在任何一个角落,爱丁堡都是典雅与得体的表率。它的城堡和大学,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和街道,

满眼的苏格兰格子和满耳的风笛声,都带着苏格兰人的骄傲和文化印记。朋友说,你一定要去酒吧,叫上一杯烈性黑啤,听他们唱歌,那才是苏格兰。不由想起了自金雀花王朝以来英格兰对苏格兰的不断征服与蚕食,想起了因《勇敢的心》而为世人熟知的苏格兰勇士的形象……

⑨结束苏格兰之旅,回到湿热的南京,回到桂子香气里,回到嗅觉和味觉都无比亲切熟悉的江南,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那些在苏格兰吹过的风,心中顿时一虚一紧,觉得这样出离现实的片刻,正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取材于朱丽丽的同名散文)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迥然不同:相差很大 B.粗粝:粗犷

C.铺陈:有层次地展现 D.仪态万方:姿态特别大方

20.依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纯正诗意 B.华丽满足

C.朴实厌恶 D.优雅倦怠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借用宗白华的话意在强调,现代人面对山水自然要用心品味、感悟,努力找寻内心深处的情感。

B.第④段画线的一组短句,勾勒出冷暖相谐的画面,描绘了苏格兰高地清新自然、辽阔壮丽的独特景象。

C.第⑤段“荒谬的时间节点”的意思:时值八月,却仿佛置身于寒冬;身处现代,却好像置身于17世纪。D.结尾处写南京的环境气候与苏格兰不同,“一虚一紧”反映出苏格兰之行给作者带来了深切的感受与思考。

22.第①段说“也许只有决然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有意无意的困境中,才能唤醒原初的遇见的感动”,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游历苏格兰时遇到了怎样的“困境”、产生了怎样的“感动”。(6分)

23.根据文意,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4.文章叙写了苏格兰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而标题却是“苏格兰的风”,请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苏格兰的风》的作者因电影《勇敢的心》想起了苏格兰勇士的形象。许多经典著作也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勇士形象,如夏瑜(《药》)、许云峰(《红岩》)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请从这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描述,表现其精神品格。要求:有特定情境,描写生动,特征鲜明。

②借物喻人,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请从林黛玉(《红楼梦》)、翠翠(《边城》)和桑提亚哥(《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人,用一种物(“花”除外)来比喻他(她),并阐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以“自制力与个人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以“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有波澜,描写要合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C

2.(3分)D

3.(2分)D

4. (3分)A

5.(3分)C

6.(2分)B

7.(3分)D

8.(6分)答案要点:

①是我国南部边界地带的天然屏障;②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③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④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⑤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⑥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 (3分)D

10.(3分)B

11.(3分)A

12.(5分)

①(3分)你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平庸)愚昧之辈争福禄。

评分标准:“文品”“峻”“庸愚”作答正确,各1分。

②(2分)现在大章与他(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评分标准:“何以异”“是”作答正确,各1分。

13.(4分)参考答案:

大章的诚挚恳求和对兄长的深厚情意让姚鼐感动;大纯学行卓越,为其撰写墓表可勉励后人。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君子”内涵理解正确,2分;结合文本内容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B16.(3分)D

17.(6分)答案要点:

《有所思》情感变化:由气愤到伤感,最后无奈。(3分)

《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然。(3分)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正确分析情感变化,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②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2分)D 20.(3分)D 21. (3分)B

22.(6分)答案要点:

困境:旅途,漫长辛苦;气候,风大天寒。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

感动:看到苏格兰高地的风景,对苏格兰坚忍强悍的民族性格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动;在恶劣生存环境下,苏格兰产生了无数风流人物,这让作者感佩;爱丁堡典雅、得体、壮丽、辉煌的文明,苏格兰人拥有的勇士品格等,让作者震撼。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23.(4分)参考答案:

现代人的旅程和思维(想象)已经模式化了(1分),人们肤浅地看待风景,很难对其承载的

文化意蕴等进行感受、思考(1分),进而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1分),隐含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1分)。

评分要点:要答出“符号世界”“更深的感受进入不到心里”所指内容,“可怜的现代人”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24(6分)答案要点:

文章以“风”为题,形象生动且意蕴丰厚(1分):“风”最能体现苏格兰自然环境苦寒的特点(1分),“风”代指苏格兰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扭转文明进程的风流人物(2分),“风”喻指给在湿热环境中的作者带来思考和警醒的力量(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6.(50分)

第①题

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第②题

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描写充分、细节典型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河北省衡水2020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衡水2020届高三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暮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 兴不可捉摸 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 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D.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步延长,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把诗歌、文字、歇曲、影像乃至小说、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闻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B.把诗歌、文字、歌曲、影像乃至小说、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闻传输、再现和存储的形态,从而为豆联网美育所用。

-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高三阶段性测试题 语文 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诗品、词话、画论、书法、曲论、剧评、小说评点等等,无一不细致入微曲尽其妙。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为艺术家知音,具备精微的内行品味和深厚的艺术涵养,真的是内行看门道。 在宗教意识相对淡薄、崇尚文治科举取士的中国,文人趣味便成了审美领域的引领者,权贵和百姓均乐于附庸风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文人因本身就是艺术生产者和专业评判者,尽管常常遭受宗教道德政治文化的强势冲击,但长久看来仍始终把握圈内话语权,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传承系统。 (摘编自杨岚《当代中国美学精神理论建构的文化引领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美的倾向。 B.艺术家只有在曲水流觞的雅和渔樵唱晚的俗中才能感悟到艺术的中和之美。 C.实用艺术以器物形式支撑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却没有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D.因为文人始终把握着圈内的话语权,所以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承系统。

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2.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或读音下面画“____”。(4分) (宏 洪)伟 (消 销)售 (亥 骇)时 薄(纱 沙) 树冠(guàn guān) 香喷喷(pēn pèn) 他俩(liǎng liǎ) 一亩(mǒu mǔ) 3.补充词语,并将后两行词语按要求分类。(12分) ( )开( )笑 完( )归( ) 金( )辉( ) ( )智多( ) ( )( )沥血 ( )( )忘形 ( )心积( ) ( )( )多端 举( )闻( ) 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4分) (1)下列四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 .改进工作 改善生活 改良土壤 改正错误 B .一盏明灯 一记耳光 一缕阳光 一招妙计 C .孝敬父母 知识丰富 搜集资料 答谢来宾 D .收拾残局 环境优美 提供通道 增强收入 B .《桂花雨》一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A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这

( )从脖子下面起,越到身子后面越肥大,到最后突出的尖尖 的部位,那就是它的尾巴。 9.谈谈你的看法:现在有很多同学追求名牌,吃的、穿的、用的, 非名牌不可,你怎么看待追求名牌的行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9分) 10.《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运用____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1.《珍珠鸟》一文记叙了珍珠鸟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过 程,从中作者感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__,“相”指 ____________,文章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组成,记叙了“将”和“相”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过程。 13.我们前半学期学了民间故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课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阅读检阅台(18分) (一)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表,完成练习。 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购买食品时首要选择常喝饮品类型调查 项目 营养价值 包装好看 味道好纯净水果汁汽水白开水人数 比例 72%8%20%24%30%40%6%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

2019年建平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建平2019上半年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中吕·__________·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3)姜夔《扬州慢》上阕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扬州凄凉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 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 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行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高三语文试题(一)

高三语文试题(一) 2020.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那时,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旅游成为少数人的“幸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国家休假制度日益完善,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过去的59天增加至现在的115天。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长。中国人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居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18年的28228元,实际增长近60倍。人们不仅有“闲”了,而且有“钱”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几十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国人素质的提升,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开花结果。从乘坐绿皮火车自带干粮出行,到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从出远门怀揣介绍信,到如今出门只带一部手机,中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旅游消费的火爆升级,靠的是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靠的是社会民生的不断改善,这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中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有力见证。 (尹贵龙《70年,中国人拥有更多的“诗意和远方”》)材料二: 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把景区、游客、年卡运营公司及主管部门连接在一起。据介绍,部分旅游卡是福利性质,由政府主导,交给运营公司以PPP的方式操作。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 以武汉旅游年卡为例,花200元就能畅游44家景区,这些景区门票总价超过3100元,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最新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积累与应用(一)(39分) 一.读下面的句子,并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lǒng zhào ào mì hú li shú xī ( ) ( ) ( ) ( ) qīan zī bǎi tài wú kě nài hé ( ) ( ) 三、拼音节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3分) (fan)渔()()号()滚 (xu) ( )要必()胡() 四.查字典(5分) 1.“泊”的部首是______,除去部首有______画,是______结构的字,在“湖泊”一词中应读,它 还有一个读音是。 2.“悬”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第五画是______,“悬”在字典里的 解释有①挂;②无着落,无结果;③公开揭示;④距离远,在“悬在堂屋中央”应选。 五、我能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4分) 衤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礻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六.比一比,再组词。(4分) 幻()蓝()慢()刻() 幼()篮()漫()该() 七.按要求写词语。(10分) 1.ABAC式:例:越来越好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ABCC式:例:气喘吁吁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例:鼠目寸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表示颜色的词语:例:灰蒙蒙 5.词语接龙:(2分) 例:留(留心)→(心意)→(意思)→(思考)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公主岭实验高中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C【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A【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3.D【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 4.B【壮:意动用法。认为……勇敢。】 5.D【①是说刘洁有气节的;②这是他信奉迷信的表现。】 6.C【群臣是赞成刘洁建议的。】 7.(1)太武帝即位,认为他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臣,把大事委托给他。(注意:“奇”“柱石”“委”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刘洁暗中叫人惊吓军队,劝皇上丢下军队轻装回京,皇上没有听从。(注意:“阴”“惊”“劝”各1分,整体通顺2分。) 8.小小的海燕在春天到来之际,款款飞回;它们衔着泥滓穿梭于玉堂门户之间,为筑新巢而勤劳不息。(3分)悠闲自得,一心筑巢,心无旁骛。(2分,意思对即可) 9.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借写燕子乘春回来筑巢的悠闲行为,表达了作者无心与李林甫争宠和有意归隐的情怀。(4分,意思对即可) 10.(1)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3)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每空1分) 11.(1)AD【A 这些描写里没有一点赞赏的味道,而且含有点点的讽刺味道。D表述过于绝对,里面还有对血腥场面的描写。】 (2)湖水清澈透亮,湖面静谧和谐,(2分)与下文天鹅悲惨地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美好环境即将消逝时的悲凉心境。(4分) (3)他威吓他们去队部,结果他们说是包主任布置的任务,这使他没有了上级的依靠;他内心虽然十分愤怒,但面对这两个没有“艺术细胞”、不懂得“生态平衡”的盲流,他知道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天鹅已经死去,要想救下那两个天鹅蛋,只能智取才能得到。(每点2分,共6分) (4)我会给老王头,(2分)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不能失信,这是为人的根本;老王头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不给他会惹来一些没必要的麻烦;稳住老王头会为后面拯救更多的天鹅和天鹅蛋打好基础。(意思对即可,6分)12.(1)BE【B称其“率真”是因为他“敢于玩命”的性格。E他是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来发表的。】(2)做事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来去;苏曼殊言行怪诞;非常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种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种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每点2分)(4)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率真”的表现。(2分)虽然苏曼殊做的很多小事情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他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之,并且在大是大非上他态度非常鲜明;他的身上处处充满了一种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做任何事时都不会考虑后果,显得有些怪诞;他为了革命,敢于玩命,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孙中山先生都认为他这是一种率真。(意思对即可,6分) 13.B【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A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C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D倚门倚闾: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初一语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啜.()泣嫌恶.()憔悴.()霎.()时颠bǒ()玩nì()贮xù()衣jīn()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横线上订正。(4分) 急遽奔流轰托绯红苦心孤旨酣畅决别喧腾瞭亮 3.根据提示,用课文内容填空。(9分) ①,。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咏雪》) 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 4.名著阅读。(4分) (1)在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有一则“卖炭者与绅士”的故事,其中诺琵斯的父亲坚持让诺琵斯给培谛道歉的原因是。(2分)(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冰心这首小诗的理解。(2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5.根据课文内容或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1)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却一声不响。《金色花》 (2)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形容力量巨大)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生命生命》 6.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小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郑毅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7.请充分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再写两句恰当的话,与前句构成排比。(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我将驱走所有的燥热。,。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6分) 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 ②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 ③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 ⑤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 ⑥其.恕乎 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 广东省广雅中学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

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酝酿(niàng)羞怯(què)着落(zhuò)卖弄(lóng) B . 粗犷(kuàng)莅临(lì)棱镜(léng)憔悴(cuì) C . 分歧(qí)流转(zhuùn)倜傥(tì)搓捻(cuō) D . 殉职(xùn)坍塌(tān)晕眩(xuàn)蜷伏(quán)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 大相迳庭参差不齐怪诞不经神采弈弈 B . 惊慌失措刨根问底拈轻怕重来势汹汹 C . 见异思迁提心掉胆不求甚解油然而生 D . 人声鼎沸咄咄逼人畏罪潜逃喜出忘外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盘锦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的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C .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 .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 《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 . 《济南的冬天》

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①③④ 6.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B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 C .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D .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 二、新添加的题型 7. 名著知识 ①《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一篇________(体裁)。其中有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如________。(篇目) ②《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 8. 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的《观沧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高三语文 语言运用 练习题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各地最新高三语文试题中语言运用22题 1.【2018级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 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5分)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 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 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 3.【江西省2018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 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 有一种病叫“开学恐惧症”,儿童和青少年是此症的多发人群,国内有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中女孩比男孩稍稍略多,比例为4:3。学习压力大是开学恐惧症的唯一原因,患者最常见的是头晕、胸闷、肚子疼等躯体症状和手抖、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然而,家长常常会忽略上面出现的症状,建议家长们,一旦发现此种症状,最好还是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孩子的症状就一定会消除。 4.【肇庆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在我们迟到的时候,李老师会严肃地说:“鲲鹏班的人还会迟到,那就太无聊了!” 在我们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李老师会严厉地说:“鲲鹏班的人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那就太无聊了!” 在我们获得成功的时候,李老师也会风趣地说:“鲲鹏班都不能取胜,那就太无聊了!” 请你根据上述情境写一段话,阐释李老师的口头禅所隐藏的教育理念及意义,要求内容得当,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7.【成都市七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某高校对近年来自主招生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请阅读图表,回答问题。(5分) 答: 答: 8.【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下面是近十年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图,请结合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概述近十年来中美两国间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3分)答: (2)针对中美两国可能进行的贸易战,结合上图,你有何看法?(2分) 答: 9.【烟台市2018年高考诊断性测试】根据材料内容,从逻辑角度看,最为合理的一条结论是()最近几年,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为占领市场,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质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日益增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为此发布了新的、强制性的电动车国家标准,对旧标准进行了一定调整。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 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妥善解决办法,如通过自然报废、以旧换新、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进行淘汰,或暂时将其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 A.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车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B.部分最高标准的上调,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导致更多交通事故发生。 C.新标准实行以后,国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将会大幅减少。 D.部分电动车可以参照新标准纳入机动车管理,暂时免于强制报废。 10.(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对下面语段的主旨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混淆一谈。而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A.浮华年代,真实不再。B.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率真。 C.人的颜值与其价值不成正比。D.真实生活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 11.【2018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下面文段有两处在概念方面或推断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①屏幕活动和非屏幕活动与孩子的幸福感存在某种关系。②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把时 间花在阅读和交际等活动的孩子比把更多时间花在屏幕上的孩子更有幸福感。③那些更有幸福感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通常少于1小时。④超过1小时,时间越长,孩子的幸 (1)第一处(填序号)修改: (2)第二处(填序号)修改: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