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发表时间:2013-04-23T14:39:28.57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莉

[导读] 职专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简单粗暴的斥责并不能让他们信服。

张莉(辽宁省大连市女子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21)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的成功和魅力,就在于促进每个接受教育的个体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不满意,不如我们小时候听话,不理解我们的苦心,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找到一大堆缺点和错误,因此,我们越来越不喜欢他们,经常批评,甚至是责骂。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吗?为什么他们与我们如此不同?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么多让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把通向学生心灵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门,知道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喜乐,分担他们的烦恼,解决他们的困扰,他们还会排斥或者抗拒我们的教导吗?

因此,教师应该有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像照亮世界万物的阳光一样的爱,要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欣赏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学生。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起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我们敞开心扉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我们

职专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简单粗暴的斥责并不能让他们信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只有行为稳重、道德高尚、人格完美、和蔼可亲,学生才能于内心真正对其产生温情与敬意,才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非常重要。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素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的人格根基,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的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二、学会赞扬,让学生亲近我们

花有花的美丽,叶有叶的光荣,根有根的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任何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阳光应该属于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学生是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决不能成为左右教师好恶的理由。作为老师,要学会赞扬学生,尤其是我们看起来不那么优秀的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让他们的求进心理得到体现、得到升华。不要吝啬赞扬的话,也许你会惊讶于一句表扬的功效,老师批评了无数次,却还不及一次真诚的表扬所带来的功效!再细细思量,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个学生都需要你的表扬,特别是“差”生更需要。“差”生不是天生的,也许你一个小小的表扬,就能使他在人生中有一个重大的转折。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认可,都渴望获得成功,一次次的认可和成功体验能使人变得自信而阳光,愿意愉快地不断重复这种体验。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平时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他们便愿意充满自信地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出最佳水平,更愿意接近你,与你做朋友。我们应该认真想一想,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在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在什么时候?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声酷暑寒”,要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就从平时对他们持续不断的小小的赞扬开始吧。

三、学会信任,让学生信赖我们

信任跟教育的成功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不服管教,总感觉到我们为之付出了许多,却很难走进这部分学生的心中,为教育成效低下而烦恼。其实信任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信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持续的力量,信任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到老师的信任,他会去克服;当遇到挫折时,想到老师的信任,他会重新振作,会自觉地产生一种行为矫正心理,会按照教师的暗示方向去努力,去达成教师的预期目标。信任搭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空间。能与人真诚交流、交往,信任是前提。人之初,性本善,不要因为学生有意无意的过错而讨厌他们,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对他们的信任,信任他们自我纠正、自我改善的能力和决心,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害怕或者反感而远离教师,才能在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心扉。

四、学会尊重,让学生理解我们

美国思想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说过:“尽量地对人要求严格,也尽量地多尊重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要求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尊重与被尊重是每个人精神层面最基本的需要。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很单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深入、那么透彻,只要他们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他们就会义无返顾地去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都比较固执,比较容易犯错误,他们会遇到许多的困惑、迷惘,不成熟的思想常常会导致一些盲目、冲动的行为。这时,教师不要动辄批评、指责,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们的思想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和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要允许他们有解释的权利;在讨论问题时,要允许他们有争论的权利;在做事时,要允许他们有思考、选择的权利。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我们在教育中不只是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更应该扮演好对话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善于尊重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更是作为人师的一种素养,表现了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要尽可能地在教育过程中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人情味。由于理解和尊重,思想才能沟通,心灵才能交流。

五、学会宽容,让学生感激我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犯错是很正常的,但有的老师往往抓住不放,要么面对全班学生把他批个体无完肤,要么把他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还有的教师借题发挥,抓住一点带出一串,把学生搞得羞愧难当,抬不起头,毫不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也许教师这么做有光明正大的理由,认为“我是为了学生好”,但是没有想过,恰恰是这种“好心”损害了学生的人格,用“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演绎出了一幕幕的悲剧。爱学生,就要对学生有一颗宽容之心。对于他们,我们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