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方案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方案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方案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方案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执教:芜湖市育红小学李震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整个课堂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观看动画创设情境,在主题网站里查找资料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1、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2、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同学的研讨发现温度计的构造,尝试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3、通过比较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4、在比较中发现正确读、写摄氏温度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由3个活动构成: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温度计,通过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形式,认识温度计,67页下面的三个既是观察揭示,也是观察目标。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原理,通过热胀冷缩与温度计的比较图,启发学生认识是利用了温度计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运用课件,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孩子对温度的了解具有充分而且扎实的生活基础,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得到理论的上升。学生在很多的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媒体的天气预报,家用电器的空调,冰箱,电脑等等。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是教学成败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上网收集、整理、运用信息,以及在学习小组中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在主动实践中积累、感悟,培养语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利用网络,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2. 自主选择喜欢的事例,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自主释疑,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 利用科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比如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

4.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补充学生知识量,完成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拓展。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请两名同

学到讲台前,

一名把手指

放入冰水杯,

另一名同学

把手指放进

热水杯,分别

汇报自己的

感觉。

让这两名

同学把手之

从冷水、热水

中拿出,放入

温水杯中,汇

报自己的感

觉。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于温度的认识。

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汇报

学生分组研究

汇报研究结果

认识网站中的几种温度计

学生练习

学生认读

天气预报模仿秀

学生互相检验认读方法。

讨论与交流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教师】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制定活动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认识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 2.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爱好,进行合理的分工。 3.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4.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安排】教师准备好完整的小组活动方案样本、小组分工表。【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那就是—生活垃圾的研究。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现在,就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各小组介绍自己的组名和口号。 (二)确定分工 1.师:听到各组各具特色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研究信心。怎样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活动呢?接下来我们来确定一下小组分工。老师这里有一些,你觉得你能胜任哪一个,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分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组长执笔完成组内分工。 (三)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展示形式 1.师:对于各个组确定的小主题,你想深入研究他的哪个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最想知道的小问题。 2.师:对这个问题你要用多长的时间解决他呢?使学生明确时间安排。 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师生交流中明确研究方法。 怎样让同学们看到你的研究成果呢?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成果展示形式呢? 3.师:接下来我们就各个小组一起行动,制定好本组的活动计划。 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修改前)学生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教师要注意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小组的活动方式。 (四)小组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师:分工合作的确很快,每个组的活动方案都制定好了。现在哪个小组把你们集体的智慧展示给大家? 教师根据各组情况,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中评析和修改。主要是活动计划要写具体,研究方法方法与展示形式是否得当。 (五)各自完善小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考虑问题也更周到了。确实,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要考虑周到,切合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在各小组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 每个小组再次交流探讨,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六)总结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合作,尤其是采访和观察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注意安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记录下来我们下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再一起讨论。 (七)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放手让小学生自主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章《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本章所学主要内容,即所学各部分知识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己梳理本章所学知识的过程,发展总结概括能力; 反思学习过程,对蕴涵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 、“借助平面图形来认识几何体” 等思想、方法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知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尽可能在回顾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因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2 张 第一张:(记作§ 1.6 A)回顾与思考 第二张:(记作§ 1.6 B)知识框架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们已经学完,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 1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看下面几个问题(§ 1.6A): (1)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 (2)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方案的制定教学设计》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设计方案的制定 山东省高青一中吴润宗 【教材分析】 第三章是实践全过程的起始章,第一二章的知识点在这节将有具体的应用,同时,本 章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教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设计的一般过程,我将前两节内容整合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本节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设计应遵从的程序,同时还应该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的吸引力。 2、由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很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所以我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方案的制定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了解了技术及其性质、以及设计的原则等初步的设计思想, 不少学生也产生了设计自己的产品的想法,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课一定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 2、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体验设计方案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推广到所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操作和周密思考的习惯,合理评价他人设计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1、如何更好地表达方案构思 2、在选择和评价方案构思时,如何体现出正确的思路 【教学思路】 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是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一个大 的工程,很难用一节课来完成。本着“在设计过程的教学中,不要机械理解过程”的思想, 本节选取了前两部分作为一节,目的不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让学生体验设 计的完整思路,在实践中体验技术的设计工作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的。

美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五课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一、概述 本课是“设计·应用”课,在教学中要紧扣“情趣”和“立体”两个词。纸浮雕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且用材简便,制作容易,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和装饰效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成功的愉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装饰性于一体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并设计制作出一个有立体感的,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品。从而锻炼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形象的概括能力,体验纸浮雕作品的美感。并通过以上的过程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和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习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刻、折、卷、搓、组合等,学会纸浮雕的制作方法,构思、制作、画图,应用曾经学过的构图、色彩知识制作具有立体感的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品。锻炼立体造型的能力,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感受立体造型,经过讨论、分析、了解纸浮雕的制作方和技法,一起合作制作,展示评价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感受艺术与生活的丰富及不可分离的特点,感受艺术的伟大魅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以往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观察以及课堂上的一些练习测试,整理出了几个学生学习美术常见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在根本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这一科目本身存在的价值在认识上就有一些偏差,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学习生涯的调节剂、

附属品,并没有太大作用。 曾经就有学生在课上进行物象多视角绘制练习时,将数学作业拿出来写,问其理由以后,学生是这么回答的:“美术又不中考,有什么用?” 其次,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美术兴趣满满的学生,但由于本身的美术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技能上也缺少一定的天赋,使得其中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实际作品效果不佳从而气馁、放弃。 比如在纸浮雕的构图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是做好就随意粘贴,且普遍都偏小,因此在完成的作品当中,无序、无焦点的画面效果最为常见。学生在点评作业时一边觉得优秀作品漂亮,一边又觉得自己的作品相比之下不好看而积极性大减。 第三,现在随着网络的越发便利,学生已经能够接触、吸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理念。他们对于自己在没有将想法具体实施之前是空前自信的,不会轻易的听信别人的忠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教授技法的时候,学生未必愿意耐心听完并尝试去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题的设计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纸浮雕的艺术特质,更好的体会其装饰性,并在绘制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内心世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在教法上,本人采用对比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创设情境法、实践指导法。其中创设情境会采用学生既熟悉也有兴趣的事物,从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对比观察法则是为了强化学生记忆,让他们通过对比进行思考。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思考、讨论、观察。课前可以让学生先决定好小组成员,通过组员间的取长补短,总结看到的物体特征,发现彼此间遗漏的细节。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范图 学生用具:各色卡纸、2B铅笔、橡皮、剪刀、刻刀、双面胶、 六、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教学设计 永年县第十三中学李美茹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生活中的基本立体图形,能把生活中的图形抽象到数学模型中,并能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点,学生对生活经验缺乏深刻的认识,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仅限于表面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极强,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我在本节课中大量收集了生活中的立体几何图形,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而对同一类物体的特征进行提炼,同时,为了是这节课更贴近生活,我们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看、说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特点。 一、教材与学习任务分析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是新课改之后的重要内容,是步入中学的第一课,学生之前对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掌握柱体、锥体、球体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及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利用电子白板,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二来通过立体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几何想像能力。作为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自信,反映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有很多实践活动,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和境界,多鼓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勇于发言。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让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创造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能根据它们的几何特征,通过观察与交流,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几何体,了解棱柱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过程与方法】 由实物联想出几何图形、能从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考虑而得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实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多媒体运用】 为使本节课更有效率,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作用,本节课内容一直借助多媒体完成,其中学生借助电子白板完成活动的有3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同时结合聋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重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探究棱柱的特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简单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这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很多学生能大致比划出图形的特征,但缺乏语言的表述,在这里,对于表达较好的学生,老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用手语表达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意识到手语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同学们应该踊跃发表意见。 五、学习研究目标: 1.组织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效率,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有所收获,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讲解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二、教学设计书写

《几何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抽象得出几何图形; 2.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实物与几何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空间想象能力。 2.能把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与审美情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能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关键:能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课前准备:每人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事物。(每人至少搜集一样) 三、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创设情境 导入:同学们,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们是否留心过身边美丽的事物?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看看图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欣赏:课件出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物图片。

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建筑物的形状千姿百态,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长城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既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建筑师是怎样设计创造的呢?这其中蕴涵着许多有关图形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 学习新知合作探讨 图形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几何图形。对于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果只注意他们的形状(如是圆的还是方的?)、大小(如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关系(相交还是不相交?)而不管它们的其他性质(如颜色、重量、材料等)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都是几何图形。 【活动1】(1)出示纸盒,学生观察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等,进而引出什么是几何图形? (2)情境: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图形吗? 引出: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3)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与图形连接起来? 帐篷、金字塔、地球仪、铅笔、魔方等。 【活动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和这些图形相似?并把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小组讨论:(1)柱体与椎体之间的区别? (2)棱柱与圆柱之间的区别?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学习目标:懂得信息的作用,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包括自己如何构思和如何利用激智法来组织讨论以集思广益。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立体草图,能用草图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恰当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一节分个部分,一是收集及处理信息;二是构思设计方案;三是用草图表达构思;四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构思,我把第三用草图表达构思中连手绘画练习的基本方法提到前面,这便于教学的衔接更加紧凑。 这一节共个半课时,而今天这一课时是在徒手绘画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是讲如何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这两主题。 由于地质版教材对于构思设计方案的分析不够系统,我借用了江苏版教材中设计分析的这一部分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整。 学生可以把实践认识提高到理论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方案前对产品进行周详的设计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设计分析中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学过了设计一般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一些理论知识懂得一些初步的人机工程学。 并进行了一些感性的设计,如餐厅的设计,多功能鞋柜的设计,但是其设计的最终结果仍无法摆脱生活当中的直觉,尤其是对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设计过程中主次不分,思绪混乱,条理不清个性设计表现不出。 教学资源:多媒体(实物投影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几个步骤,多媒体展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 在学生感慨之余点明设计关键。 上节课我们已明确了设计的课题是《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按设计一般过程的步骤,今天我们进行第二步制定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字幕打出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二新课讲解(一)收集及处理信息教师当我们明确课题后,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有目的的去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只有一些功能简单的笔筒书立书架或文具盒。 我们如何把这些现有的合理组合成一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 多媒体展示各类笔筒书架文具盒,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合成多功能

三种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识字4》 作者: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黄晖 (一)概述 ·课名是《识字4》,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识字4》是一首韵文,描写夏天的动物特点。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朗读、扩展阅读以及网上作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地再认出课文的20个生字; ·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 ·能够借助拼音比较准确地朗读6-8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材料的大意跟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描写夏天、描写动物或改编儿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形声的构字方法,能掌握根据构字方法拓展生字及正确认读拓展出来的生字的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说出韵文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写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小动物的喜爱。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一(5)班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实验班,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网络留言板 (六)教学过程环节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巩固生字,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扩展识字。 第二阶段:学习课文,通过范读、引读、自读、赏读,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第三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五阶段:启发学生,再创情境,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模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4.11《几何图形》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正方体、圆柱、直棱柱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2、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互相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抽 象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观察、制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发展学生运用几 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交流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主动与他人合作探 究交流的意识。 2、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制作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正方体、圆柱、直棱柱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2、多媒体;3、正方体、圆柱、直棱柱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实物,欣赏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制作包装盒子?怎样制作呢?谁会制作演 示一下(让学生台上演示) 3、观看包装盒子的制作过程(显示) 二、自主学习,互助合作,探究课文 1、自主学习 提问:(1)同学们,你认为制作一个包装盒子,需要了解什么?你会制作吗? (2)让学生动手制作正方型盒子(必须时教师加以引导) 2、互助合作,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相互交流。(尽可能得到不同的展开图) (2)以组为单位,展示成果——不同的展开图

音乐 春晓教学设计方案

春晓教学设计 一.前段分析 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了以古诗春晓为主题的音乐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存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图片贺音乐引出古诗春晓,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或节拍曲调表现《春晓》,然后教学生用两种曲调学习歌曲,最后已合作的方式,男生女生合作一起演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图片和视频呈现出来,是学生深切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曲调的唱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创作表现春晓及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内容,古诗春晓几乎人人都会背诵,,但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富有灵活性和吸引力。

本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古诗深切理解和感受春天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以诗为词进行各种曲调的学习与创作,全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起展开活动。 ①教学重点 。对古诗春晓的理解 。对春晓用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 ②教学难点 。对春晓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出来 。感受古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用自己的方式创编春晓 3.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起点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学习风格一般为对于有趣且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一般处于被动,内部动力相对较少,所以在面对他们呢讲课时,尽量要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传授其技能。对本课主题春晓这首诗几乎从会被的基础

上,着重于理解,和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但是对于不同节奏和曲调的创编春晓会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目标 ⑴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特征 ⑵体会古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掌握歌曲的唱法与节奏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春晓中体现的场景图片和音乐) 让每个学生会背古诗春晓,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中期设计 教学过程分析 一.组织学生,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引出古诗《春晓》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内容如何?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4.1.1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2、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新的课改理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过程,环环相扣,互为联系,突出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翁的根本地位,体现新教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为此,我安排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采用学生抢答、分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在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后就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PPT制作成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这种整合,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高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观察到的现象、交流研究结果。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策略: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确定好记录人和中心发言人。 六、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直观感知,获得新知; 3.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4.运用新知,深化认识; 5.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边长为4米的正方体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天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幻灯“我会读”读生字词。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师: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师:3、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4、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三、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3、交流 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幻灯随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四、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怎样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小学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思。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曾经有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做出了形象的描述: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有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很关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远期目标重视不足。在教学中放眼长远,学生会获得更“高”的发展。关注近期目标的同时,关注远期目标可以使数学课更为厚重。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备课,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从而对教学材料进行再组织,设计出教学方案的过程。尽管这一系列活动的具体任务完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际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识词认字、阅读课文,即做到新课标指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 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必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学设计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帮助老师顺利地实施教学目标。 3. 教学设计要有一定针对性。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体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 教师在准备教学时,按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起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撰写等。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分别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设计好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一双眼睛看不住孩子们几十双眼睛,但是,教师的一颗心可以拴住几十颗孩子的心;一句生动有趣的话语,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孩子们喜欢的歌,一件奇特的物品 ??能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有时比你反复地“命令”效果好得多。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9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

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钉)、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排球等物体和图片若干。 【预习要求】 学生收集蕴含大量几何图形的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实物及图片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选择一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图片,如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等。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立体图形 (1)教师出示(或提出)问题①:书上思考中的问题,图3.1-2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 (2)教师提出问题②:书上思考中的问题,能在生活中找出与图中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3)认识棱柱、棱锥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图,进行比较,找出与物体相类似的图形,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说明棱柱与棱锥也是立体图形。 提出问题:能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出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 2.平面图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观察书上上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回顾上课一开始看的图片,并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图片,与小组同学一起找出本课学过的几何图形。(包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 在下列6个几何体中,棱柱有 个,它们是 (填几何体下的代号)。 2.用一个平面将棱锥切开(如图所示),得到两个几何体,这两个几何是 (填几何体的代号) 3. 如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