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目录

1系统架构说明 (1)

1.1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总览 (1)

2系统可靠性 (2)

2.1网络路径全冗余 (2)

2.2网络分平面通信 (2)

2.3管理节点HA (3)

2.4进程僵死保护 (4)

2.5流量控制 (4)

2.6故障检测 (5)

2.7数据一致性审计 (5)

2.8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 (5)

2.9全局时间同步 (6)

3 FusionCompute可靠性 (7)

3.1虚拟机热迁移 (7)

3.2存储冷热迁移 (8)

3.3虚拟机HA (9)

3.4虚拟机故障隔离 (10)

3.5虚拟机OS故障检测 (11)

3.6黑匣子 (12)

3.7管理节点虚拟化部署 (12)

3.8主机故障恢复 (12)

4 FusionStorage可靠性 (13)

4.1数据存储冗余设计 (13)

4.2多故障域设计 (14)

4.3数据安全级设计 (14)

4.4数据强一致性 (16)

4.5元数据高可靠性 (16)

5网络可靠性 (17)

5.1存储多路径访问 (19)

5.2虚拟化网络流量控制 (20)

5.3网卡负荷分担 (20)

5.4交换机堆叠 (20)

5.5交换机互连冗余 (21)

5.6虚拟路由冗余保护 (21)

6硬件可靠性 (23)

6.1内存可靠性 (23)

6.2硬盘可靠性 (23)

6.3支持磁盘在线定时故障检测和预警 (24)

6.4电源可靠性 (24)

6.5系统检测 (25)

6.6板载软件可靠性 (25)

1 系统架构说明1.1 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总览

图1-1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总览

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对业务系统的多个应用整合后,提高了服务器利用率和

系统可靠性,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维护效率。通过弹性主机基本服务提供方便快捷按

需使用的优质弹性服务;自助申请调度资源、查询,无需人工服务;成本低,体验

好:低于传统业务模式,自动服务显著提高响应速度。

2 系统可靠性

架构可靠性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当前解决方案是如何保证数据中心间和数据中心内各个

子系统间的业务可靠性和公共平台的可靠性。

2.1 网络路径全冗余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的网络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和虚

拟网络层。

核心层交换设备主要完成各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互联,同时提供FusionSphere对外

网络出口。可通过使用交换机集群,保证对外与防火墙/NAT和对内各数据中心汇聚交

换机连接的冗余。

汇聚层交换设备位于各个数据中心机房内部,完成本数据中心内各接入层交换机的流

量汇聚,对外与核心层交换机通过三层互通,同时对接入层交换机提供二层接入功

能。通过使用交换机集群,保证了对外与核心层交换设备和数据中心内接入层交换机

连接的冗余。

接入交换机位负责本机柜内部的服务器接入。可通过使用交换机堆叠,保证对外与汇

聚层交换设备和对内虚拟网络层连接的冗余。

虚拟网络层位于服务器内部,负责服务器内部的虚拟机之间以及对外通信功能。通过

采用多网卡绑定,避免单个网卡故障引发的业务中断。

2.2 网络分平面通信

整个云计算系统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平面:管理平面、存储平面和业务平面。为了保

证各种网络平面数据的可靠和安全,FusionSphere采用分网络平面的架构方案,不同

平面间采用VLAN进行隔离,单个平面的故障不影响其他平面继续工作。例如当管理

平面暂时故障时,业务平面还能够用于继续访问虚拟机。此外,系统还支持基于

VLAN的优先级设定,使得内部的管理/控制报文具备最高的权限,从而使得在任何时

候,管理员和用户均可以管控系统。

下图给出了从服务器-接入层交换设备-汇聚层交换设备间的网络连接图:

图2-1网络分平面通信隔离示意图

在服务器内部,可通过对多个网卡的合理绑定和分类,允许将管理、业务和存储平面

部署在不同物理网卡上,并将其连接到不同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接口上,从而实现物理

层面的网络隔离。

2.3 管理节点HA

FusionSphere的业务主备管理节点采用管理平面的心跳检测,备用节点实时检测主用

节点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主用管理节点故障,备用管理节点将立刻接管主用节点业

务,持续对外提供服务。针对管理节点上的应用进程,通过采用软件狗的方式对运行

在管理节点上的进程进行实时检测,如发现进程吊死或进入死循环,软件狗将会检测

到相关进程的异常状态,并触发相关进程的重启恢复;如果发现进程重启后仍不能恢

复正常,则进行业务管理节点的主备倒换并出主备心跳异常告警以保证应用进程的可

靠性。

2.4 进程僵死保护

由于系统原因会出现进程运行状态正常,但是不提供服务的情况,这种状态叫进程僵死, FusionSphere 增加了关键进程僵死保护的机制,可以检查出进程处于僵死状态, 并自动将出于僵死状态的进程杀死重新启动,从而让进程正常提供服务。 图2-2 管理节点HA 示意图

管理节点负责对全系统的业务进行管理,采用主备高可靠性的工作方式,如果主备管理节点同时故障,相关的新增业务会受影响,例如虚拟机的创建和删除等,但对于已经存在并运行中的虚拟机无影响,用户继续使用虚拟机上的应用程序,不会有任何感知。 虚

机 虚拟交换机

务 数据同步服务

2.5 流量控制

为向用户提供稳定的高可用的并发业务和避免大流量冲击导致系统崩溃,管理节点针

对系统关键流程设计了完善的流量控制机制。首先在VRM接入点采用操作流控措

施,从前端抑制系统过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是针对系统内部的瓶颈环节,增

加了镜像文件下载流控,鉴权、虚拟机相关业务流控(包括虚拟机迁移,虚拟机HA,

虚拟机的创建,虚拟机的休眠和唤醒,启动和停止),O&M流控,确保各个环节不因

为流量过载导致业务失效。

2.6 故障检测

系统提供了故障检测和告警的功能,同时它包括了在Web浏览器中显示故障信息的工

具。一旦集群进入正常状态,系统提供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观察集群管理和分配负载

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确定是否有负载均衡问题、失控进程或硬件性能下降的趋势,

将对合理调整、分配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整体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历史记录允许查看

集群每日的、每周的,甚至是每年消耗的硬件资源。

通过在每个被检测的节点包括定制化的虚拟机上运行探针程序,OM系统可以收集被

检测节点或者虚拟机的核心指标如CPU使用情况、基础网络流量和内存数据等,检测

到诸如进程崩溃、管理和存储链路异常,节点宕机、系统资源过载等各种异常,使系

统具备完善的故障检测能力。

另外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提供了健康检查工具,为技术支持工程师和维护工

程师提供的一套日常检查工具,并能输出各部件健康检查报告,方便技术支持工程师

和维护工程师快速了解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检查系统当前信息和运行状态,反映系

统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在开局、巡检、升级等维护场景中使用。

2.7 数据一致性审计

FusionSphere提供了数据一致性审计功能,除了系统本身针对关键资源提供的自审计

和恢复能力之外,还支持定时审计VM,卷,网络等关键资源的数据和状态的一致

性,发现有异常,会自动记录或出告警,并针对记录情况提供操作指导,以便维护人

员做相应的判断和恢复措施,从而保证系统内部各种相互关联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残

留资源数据对系统的影响。

2.8 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

系统提供管理节点配置数据和业务数据定期本地和异地备份能力,支持与第三方FTP

/FTPS Server对接配置的能力。当管理节点服务异常无法自动修复时,通过本地备份

的数据立即恢复;当由于灾难性的故障导致管理节点双点同时故障且不能通过重启等

操作进行恢复,可使用异地备份数据立即恢复(1个小时之内完成),减少故障恢复时

间。

2.9 全局时间同步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系统内部提供了时钟同步功能,可以保证所有管理节点、计算

节点、虚拟机等时间一致,还支持外接NTP时钟源设备,可以保证全局时间统一且精

准,方便系统维护以及各个网元的正常消息交互。

3 FusionCompute可靠性

3.1 虚拟机热迁移

虚拟机是弹性计算服务的资源实体,为保证虚拟机的可用性,规避业务中断的风险,

系统提供虚拟机热迁移能力,即虚拟机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实现迁移。虚拟机迁移

时,管理系统会在迁移的目的端创建该虚拟机的完整镜像,并在源端和目的端进行同

步。同步的内容包括内存,寄存器状态,堆栈状态,虚拟CPU状态,存储以及所有虚

拟硬件的动态信息。在迁移过程中,为保证内存的同步,虚拟机管理器

(Hypervisor)提供了内存数据的快速复制技术,从而保证了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将

虚拟机迁移到目标主机(图示如下)。同时,通过共享存储保证了虚拟机迁移前后持久

化数据不变。

图3-1虚拟机热迁移特性示意图

降低客户的业务运行成本: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客户的服务器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

对空闲状态,此时若将多台物理机上的业务迁移到少量或者一台物理机上运行,而将

没有运行业务的物理机关闭,就可以降低客户的业务运行成本,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

的作用。

保证客户系统的高可靠性:如果某台物理机运行状态出现异常,在进一步恶化之前将

该物理机上运行的业务迁移到正常运行的物理机上,就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可用性的系

统。

硬件在线升级:当客户需要对物理机硬件进行升级时,可先将该物理机上的所有虚拟

机迁移出去,之后对物理机进行升级,升级完成再将所有虚拟机迁移回来,从而实现

在不中断业务运行的情况下对硬件进行升级,保证服务的持续可用性。

虚拟机热迁移典型应用场景:

●根据需要按照迁移目的手动把虚拟机迁移到空闲的物理服务器

●根据资源利用情况将虚拟机批量迁移到空闲的物理服务器

3.2 存储冷热迁移

FusionSphere提供了虚拟机磁盘的冷迁移和热迁移,冷迁移是在虚拟机关机时候,将

其磁盘文件从一个存储移动到另一个存储,热迁移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将虚

拟机磁盘从一个存储迁移至另一个存储。

图3-2存储冷迁移原理架构

SAN

NAS L XVE LUN

图3-3 存储热迁移原理架构

3.3 虚拟机HA

当CNA 物理服务器宕机或者重启,系统可以将具有HA 属性的虚拟机故障迁移到其他计算服务器,保证虚拟机能够快速恢复。

当计算服务器宕机后,由于单个集群内可以运行上千个虚拟机,为避免大量虚拟机迁移造成网络拥塞和目的服务器过载,系统会根据网络流量、目的服务器负荷选择将虚拟机迁移到不同的目的服务器。

SAN NAS L

XVE LUN

图3-4 虚拟机HA 特性示意图

当VRM 与CNA 的心跳中断超过30秒则会触发虚拟机HA ,当一个虚拟机有运行状态突然异常消失也会触发HA 在其他正常的计算节点上快速恢复业务。

防止脑裂:通过存储层面的锁机制防止同一个虚拟机实例在多个CNA 上同时启动。 CNA 节点的掉电恢复:CNA 节点掉电恢复后,业务进程开机自启动恢复,其上之前运行的虚拟机全部故障迁移至其他计算节点。

3.4 虚拟机故障隔离

虚拟机的本质就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计算机。虚拟机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一个虚拟机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虚拟机。用户对虚拟机的使用体验和对传统物理机的体验相同。 Rack Rack Rack Rack

VRM 检测到计算节点故障或者

虚拟机故障后,会主动根据自

身记录的虚拟机信息,在正常

的计算节点上重新启动故障虚

拟机。

VM

VM

VM VM

VM VM VRM

图3-5虚拟化环境下的软件协议栈示意图

因此在一个虚拟机内的任何操作,不对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其它虚拟机和虚拟化平

台自身的可用性产生危害。即使虚拟机的运行出现故障,比如操作系统崩溃、应用程

序错误导致死机等情况,同一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化平台以及其它虚拟机仍然可以正

常运行,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3.5 虚拟机OS故障检测

当虚拟机本身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故障处理策略,通过主机定

期检测虚拟机是否蓝屏,并决定在本地或异地重新启动虚拟机,尽快恢复业务的运

行。用户也可以设置为虚拟机发生故障后不作处理,在这种故障处理策略下,系统即

使检测到虚拟机发生故障,只上报告警。对于虚拟机OS内部故障,如Windows虚

拟机的蓝屏故障,这类故障系统能检测到并处理。

●增强系统的自动化维护手段,减少了维护人力投入。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虚拟机业务中断时间,缩短了平均故障恢复时间,提升系统可

靠性。

3.6 黑匣子

虚拟化软件和虚拟化管理软件支持黑匣子功能,在管理节点或者计算节点出现系统崩

溃、进程死锁或异常复位故障时,会将“临死信息”备份到本地目录,用于后续故障

定位。

黑匣子主要用于管理节点和计算节点上收集并存储操作系统异常退出前的内核日志、

诊断工具的诊断信息等数据,以便操作系统出现死机后,系统维护人员能将黑匣子功

能保存的数据导出分析。为了让这些系统定位数据不丢失,黑匣子支持把操作系统死

机前收集的数据通过netpoll方式实时发送至远端服务器进行备份,如果网络异常则

会保存在本地。

3.7 管理节点虚拟化部署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管理软件可以选择部署到虚拟机中,即管理节点支持虚拟化部

署模式。管理节点部署到虚拟机上,其本身支持主备冗余,热迁移,HA,另外:

●主备管理节点虚拟机支持使用本地存储,除了主备管理虚拟机本身高可靠性之

外,主备管理虚拟机存储还支持使用RAID组,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FusionCompute支持管理节点虚拟机开机自启动(即管理节点虚拟机所在主机

上电,VRM管理节点虚拟机支持自启动)。

3.8 主机故障恢复

CNA节点故障更换支持如下场景:整机,硬盘,主板,网卡,RAID卡。

当整机或者CNA节点操作系统故障,通过重启或者对应的告警处理无法恢复时,

FusionCompute支持对该节点进行更换,并支持一键式或命令行方式恢复其上原有

的业务和配置。主机恢复后其上绑定主机的虚拟机能够自动被拉起,并且之前在添加

主机时进行的网络,存储,计算,ntp等公共配置能够自动恢复。

4 FusionStorage 可靠性

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作为一种与计算融合的存储软件,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该

软件,可以将所有服务器的本机磁盘组织成一个虚拟存储资源池,在某些使用场景下

完全替换外置SAN。FusionStorage使计算和存储高度融合,达到高性能、高可靠、

高性价比。

4.1 数据存储冗余设计

FusionStorage支持用户数据按照设定的两副本、三副本进行冗余存储。如下图所

示,以3个节点组成一个资源池,存储数据为两副本的简单模型,1个节点上的主副

本数据,其备副本数据会均匀分布在其他节点上,单点故障系统不会丢失数据。

图4-1FusionStorage 数据两副本存储示意图

Pool

Node1Node2Node3

主副本

备副本

●两副本场景下,在FusionStorage一个资源池内,出现一块磁盘故障,整个系

统不会丢失数据,不影响业务正常使用。

●三副本场景下,在FusionStorage一个资源池内,出现两块磁盘同时故障整个

系统不会丢失数据,不影响业务正常使用。

FusionStorage 系统数据持久度在两副本场景下,达到4个9,在3副本场景

下数据持久度达到7个9。

4.2 多故障域设计

FusionStorage 默认一个资源池为一个故障域。如下图所示,FusionStorage 存储系统创建了两个资源池,默认为2个独立的故障域,当不同资源池(故障域)各出现一块硬盘同时故障时,不会出现双点故障或三点故障,即全系统不会数据丢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双点故故障或三点故障的概率。

图4-2 FusionStorage 多故障域示意图

4.3 数据安全级设计

同一个资源池内,数据存储支持Server 级或Rack 级粒度的安全分布,可有效降低两副本双盘故障或三副本三盘故障的概率。

1. Server 级安全级别。系统默认为Server 级安全界别。同一节点内主副本数据,对

应的备副本数据,仅会分布在该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上。这样,同一Server 内任意磁盘故障,整个系统不会丢失数据,不影响正常业务使用,如下图所示。 Node1 Pool-1 N1-D1 N1-D12 …… Node2 N2-D1 N2-D12 …… …… Node n Nn-D1 Nn-D12 …… Node1 Pool-2

N1-D1 N1-D12 …… Node2

N2-D1 N2-D12

…… ……

Node Nn-D1Nn-D1…… FusionStorage 存储系统

图4-3 FusionStorage 数据安全级示意图(Server 级)

2. Rack 级安全级别。同一Rack 内主副本数据,其对应的备副本数据,仅会分布在

该Rack 之外的其他节点。这样,同一Rack 内任意刀片或磁盘故障,整个系统不会丢失数据,不影响正常业务使用,如下图所示。

图4-4 FusionStorage 数据安全级示意图(Rack 级) Node1

Pool-1

Disk1 Disk12 ……

Node2 Disk1 Disk12 …… …… Node n Disk1

Disk12

…… 主副本

备副本

主副本

备副本

S

e Node1 Pool

Disk1 Disk12

…… Node2 Disk1 Disk12

…… Node n Disk1 Disk

……

…… Rack1 Node1 Disk1 Disk12 …… Node2 Disk1 Disk12 …… Node n Disk1 Disk ……

…… Rack2

R

a

4.4 数据强一致性

FusionStorage采用强一致性复制协议来保证多个副本数据的一致性,即只有当所

有副本都写成功,才返回写入磁盘成功。正常情况下FusionStorage保证每个副本

上的数据都是完全一致,从任一副本读到的数据都是相同的。如果某个副本中的某

个磁盘短暂故障,FusionStorage会暂时不写这个副本,等恢复后再恢复该副本上

的数据;如果磁盘长时间或者永久故障,FusionStorage会把这个磁盘从群集中移

除掉,并为副本寻找新的副本磁盘,再通过“rebalance”机制使得数据在各个磁盘

上的分布均匀。

4.5 元数据高可靠性

卷、快照等配置信息的元数据,在系统中存放在两个元数据卷上,每个元数据卷是2

份拷贝,全系统为4份副本,确保元数据的高可靠。

5 网络可靠性

网络子系统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措施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分别是:通过网卡绑定技术提高服务器端口的可用性;可以通过交换机堆叠技术将两台交换机虚拟成一台使用在提高链路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接入交换机的可靠性;同时通过Trunk后的SmartLink技术接入汇聚交换机。最后在核心路由器侧,采用VRRP技术部署主备两台路由器以便提高网络核心部分的可用性。

数据中心网络总体方案如下:

计算虚拟化的发展历程

计算虚拟化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的虚拟化技术雏形 上世界60年代开始,美国的计算机学术界就开始了虚拟技术的萌芽。1959年6月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克里斯托弗的一篇《计算机分时应用》的论文,被认为是虚拟化技术的最早论述。 1960年美国的Atlas计算机项目,以及1965年IBM公司按照以上论述进行的一些列计算机项目试验,其中的M44/44X计算机项目,定义了虚拟内存管理机制,用户程序可以运行在虚拟的内存中,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虚拟内存就好像一个个“虚拟机”。 IBM提出的虚拟机技术,使一批新产品涌现了出来,比如:IBM360/40,IBM360/67,以及VM/370,这些机器在当时都具有虚拟机功能,通过一种叫VMM(虚拟机监控器)的技术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了很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实例。 2 虚拟化技术的推广 很早以前,商业Unix厂商就在他们的企业级产品中加入了虚拟化的功能,这就是当时为什么大型主机卖得如此之火的原因了。但由于虚拟化的门槛很高,而且应用也很有限。虚拟化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有力的推广。 随着x86平台上虚拟化技术的实现,首次向人们展示了虚拟化应用的广阔前景,因为x86平台可以提供便宜的、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服务器。更重要的是,一些用户已经开始配置虚拟化的生产环境,他们需要得到新的管理工具,从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收益。 3 计算虚拟化成为流行趋势 用户对虚拟化感兴趣的底线是希望把成本降低,这是中型企业采用虚拟化架构的驱动力。许多小型企业开始进入数年前部署的Windows 2000/2003的更新期,有两种选择:买一或两台高性能的服务器或者购买6、7台普通的服务器。前者采用虚拟化技术就能达到后者所能提供的性能和存储容量,但占用的空间更小,成本也不高。 对于大型企业,虚拟化技术更吸引人。他们的数据中心往往由数十台甚至上百台机架式服务器组成,功耗很大。然而,大量服务器的CPU被闲置着。在大量调研后得出的结论:只有15%左右的资源在被充分利用。 CPU在高速发展,但操作系统却相对滞后,应用就更不用说了。这使得用户花大量的钱买新的服务器,运行的却是老的应用。那些已经运行数年的应用可能并不需要更大容量的内存和最新的CPU,但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和对新硬件的支持,用户别无选择。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最新整理)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存在着差异及差异存在原因是什么,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比较;会计环境 【Abstract】Listed companies implement new standard mark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existence the reason, thi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Compar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一、绪论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筹驾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 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也由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可靠性评估方法(可靠性预计、审查准则、工程计算)

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培训 课程介绍: 作为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产品可靠性的量化评估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机械、电子、软件一体化的产品。针对此需求,本公司开发了《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课程,以期在以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基于寿命鉴定的试验评估法两个方面提供对电子产品的评价数据。并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质量评价的方式,通过设计规范审查、FMEA分析发现评估中的关键问题点,以便更好地改进。 课程收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导致产品可靠性问题的问题点,为后期的质量管理统计和技术部门的解决问题提供工作依据。 课程时间:1天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对象】本课程适于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技术工程师、测试部门等岗位。 课程特点: 讲师是可靠性技术+可靠性管理、军工科研+民品开发管理的综合背景; 课程包括开展可靠性评估工作的技术措施、管理手段,内容和授课方法着重于企业实践技术和学员的消化吸收效果。 课程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所检验”的思想,可靠性设计培训面向设计生产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充分结合同类公司现状,提炼出经过验证的军工和民用产品的可靠性

设计实用方法,帮助客户实现低成本地系统可靠性的开展和提升。 课程大纲: 一、可靠性评估基础 可靠性串并联模型 软件、机械、硬件的失效率曲线 可靠性计算 二、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依据的标准 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输入应力条件 可靠性分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 三、寿命鉴定试验评估方法 试验依据标准要求 试验过程 判定方式 四、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审查准则 基于失效机理的可靠性预防措施 系统设计准则(热设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接口设计准则) 机械可靠性设计准则 电路可靠性设计准则(降额、电子工艺、电路板电磁兼容、器件选型方法)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接口设计、代码设计、软件架构、变量定义)五、DFMEA与PFMEA过程的潜在缺陷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存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虚拟化套件存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目录 1简介/Introduction (3) 2解决方案/Solution (4) 2.1 FusionSphere 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 (4) 2.1.1架构描述 (4) 2.1.2特点描述 (5) 2.2存储虚拟化的磁盘文件解决方案 (6) 2.2.1厚置备磁盘技术 (6) 2.2.2厚置备延时置零磁盘技术 (6) 2.2.3精简置备磁盘技术 (6) 2.2.4差分磁盘技术 (7) 2.3存储虚拟化的业务管理解决方案 (7) 2.3.1磁盘文件的写时重定向技术 (7) 2.3.2磁盘文件的存储热迁移 (8) 2.3.3磁盘文件高级业务 (8) 2.4存储虚拟化的数据存储扩容解决方案 (9) 2.4.1功能设计原理 (9) 2.5存储虚拟化的数据存储修复解决方案 (10) 2.5.1功能设计原理 (10)

1 简介/Introduction 存储设备的能力、接口协议等差异性很大,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不同存储设备进行格式化,将各种存储资源转化为统一管理的数据存储资源,可以用来存储虚拟机磁盘、虚拟机配置信息、快照等信息。用户对存储的管理更加同质化。 虚拟机磁盘、快照等内存均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存储上,所有业务操作均可以转化成对文件的操作,操作更加直观、便捷。 基于存储虚拟化平台提供的众多存储业务,可以提高存储利用率,更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以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和用户价值。 华为提供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功能,用户不需要再关注存储设备的类型和能力。存储虚拟化可以将存储设备进行抽象,以逻辑资源的方式呈现,统一提供全面的存储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存储形态,设备类型之间提供统一的功能。

可靠性设计准则

可靠性设计准则 1、新技术采用准则: 实施合理的继承性设计,在原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新产品; 尽量不使用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 新技术的采用必须有良好的预研基础,并按规定进行评审和鉴定。 2、简化设计准则: 分析权衡产品功能,合并相同或相似功能,消除不必要功能; 在满足技术指标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方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尽量减少执行同一或相近功能的零部件、元器件数量; 优选标准化程度高的零部件、紧固件、元器件、连接件等; 最大限度采用通用组件、零部件、元器件,并尽量减少其品种; 必须使故障率高、易损坏、关键件的单元具有良好互换性和通用性; 产品修改时,不应改变其安装和连接方式以及有关部位的尺寸,使新旧可互换;设计须尽量使电路、结构简单的同时不给其他电路、结构增加不合理应力。 3、热设计准则: 元器件布局时应考虑周围零部件热辐射影响,将发热较大器件尽可能分散; 将热敏感器件远离热源或采取隔离(如电容器); 尽量采用温度漂移小的器件; 尽量降低接触面的热阻——加大热传导的面积、增加传导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接触面应平整光滑且必要时可在发热体表面涂上散热图层以增加黑度系数、在传导路径中不应有绝热或隔热件; 应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制造传导材料; 尽量缩短热传导的路径(加大横截面); 接近高温区的所有器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间隙及使用耐高温绝缘材料); 发热器件应尽可能置于上方,条件允许应处于气流通道上; 发热量较大或电流较大元器件应安装散热器并远离其他器件; 尽可能利用金属机箱或底盘散热。

4、容差设计准则: 设计应考虑零部件元器件的制造容差、温漂、时漂的影响; 对系统参数影响较大的器件应选用低允差和高稳定性器件; 电路的阻抗匹配参数应保证在极限温度情况下电路工作稳定; 对稳定性要求高的电路,应通过容差分析进行参数设计; 正确选择元器件的工作点,使温度和使用环境的变化对电路影响最小。 5、机械环境设计准则: 应使电路结构对机械环境的影响最小; 元器件、材料的特性应满足产品的机械环境要求; 细长或较重的元器件应予以固定,以防振动疲劳断裂; 对振动和冲击强烈的部位应进行减震设计; 接插件等可移动的点接触部位,应加固和锁紧,以免振动时接触不良; 零部件应避免悬挂式安装,以防振动疲劳断裂; 供导线通过的金属隔板孔必须设置绝缘套,导线不得沿锐边、棱角铺设,以防磨损; 对于印制电路板应加固和锁紧,以免在振动时产生接触不良和脱开; 继电器安装应使触电的动作方向与衔铁的吸合方向相同,尽量不要与振动方向一致; 接插头处尽可能有支撑物; 在绕曲与振动环境下,应尽量使用软导线。 6、电磁兼容设计准则: 应采用良导体(如铜、铝)作为高频电场的屏蔽材料; 应采用导磁材料(如铁)作为低频磁场的屏蔽材料; 多重屏蔽能提高屏蔽效果和扩大屏蔽的频率范围; 有屏蔽要求的设备,应注意开口和间断处并做屏蔽处理; 金属表面之间必须紧密接触是获得良好搭接的关键; 搭接最好选用相同材料,选用不同材料时要注意搭接腐蚀问题; 在需要的场合,必须保护搭接免受潮气和其它腐蚀作用; 应把搭接片直接搭接在基体构件上,搭接片应能承受流过的电流;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一)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一)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浅谈了几点建议与策略。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制度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和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国的商贸规则都逐步趋向统一化、透明化。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同样面临着国际化这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之后,会计应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简述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之后,分析了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涵义 国际化,指的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寻求大家认可一致的内容,达到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与之相对应,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也就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执行本国的经济业务。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状况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促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截止目前,已经发布实施(含修改发布)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1项(可以起到财务会计框架的作用),具体准则16项;《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专业核算办法等,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上述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具体会计核算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对照,在所有重大方面均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纵观二十年历程,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会计准则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应适时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 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个事实已不容否认,因而,有些人认为,可以完全照搬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不仅可以节省研究费用,也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脱离国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此产生的风险将是巨大的。下面主要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3.1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捉则国际化进程应采取渐进式而非激进式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比较薄弱,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而目前全球呼吁与之接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为基础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国情和利益。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首先,我们在修订企业基本准则和制定新的准则时,要充分参考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主要国家的经验,尤其是一些新动向,以免新出台的准则与国际惯例出现不协调,从而消除一些人为的分歧和不一致;其次,对于常规的经济业务,则是按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采取渐进式的改革,逐步缩小直至消除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最后,在整体上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接轨。 3.2正确处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不断地制定和颁布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制度》。二者各自的详简程度不同,虽然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IDC:提出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2008-04-15 04:05:24 通过多年以来对中国服务器市场的跟踪研究,IDC认为虚拟化技术--尤其是基于x86服务器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IDC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路线图,并认为虚拟化技术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有更深远的发展空间。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周震刚观点: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虚拟化1.0时代,绿色IT将推动虚拟化进程——通过多年以来对中国服务器市场的跟踪研究,IDC认为虚拟化技术--尤其是基于x86服务器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IDC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路线图,并认为虚拟化技术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有更深远的发展空间。 IDC认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在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的服务器集中化可以被看作是虚拟化发展的准备阶段,可称作虚拟化0.5时代。而从2005年开始持续至今的虚拟化热则可以被看作虚拟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将计算资源的动态集中和共享作为实施虚拟化的主要任务。从2007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虚拟化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虚拟化实施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灾备、迁移以及负载均衡上。IDC预测,在2010年左右,虚拟化将达到成熟阶段。这时的虚拟化实施,将形

成以服务为导向、成本可控、基于策略且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数据中心,IDC把这个阶段称作虚拟化3.0时代。 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根据IDC对虚拟化发展进程的划分和对中国相关市场的研究,周震刚指出目前中国市场仍然处于虚拟化的起步阶段,即虚拟化1.0时代。在虚拟化的普及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IDC在北美市场的研究表明,在大型企业中,虚拟化应用的普及程度达到了67%以上。而在中国市场的调研显示,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城市,应用虚拟化技术的大型企业仍然不超过22%。 但是,随着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台,建设“绿色IT”成为各地企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这将带动虚拟化技术在未来几年中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技术白皮书 pg. i

1 摘要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在一个新理念的驱动下产生的技术组合。这个理念就是—敏捷IT。在云计算之前,企业部署一套服务,需要经历组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选型,下单,付款,发货,运输,安装,部署,调试的整个完整过程。这个周期在大型项目中需要以周甚至月来计算。在引入云计算后,这整个周期缩短到以分钟来计算。 IT业有一条摩尔定律,芯片速度容量每18个月提升一倍。同时,IT行业还有一条反摩尔定律,所有无法追随摩尔定律的厂家将被淘汰。IT行业是快鱼吃慢鱼的行业,使用云计算可以提升IT设施供给效率,不使用则会拖慢产品或服务的扩张脚步,一步慢步步慢。 云计算当然还会带来别的好处,比如提升复用率缩减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缩减维护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但在反摩尔定律面前,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业界关于云计算技术的定义,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基础设施标准化为相同的业务部件,然后利用这些业务部件,依据用户需求自动化组合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诉求。云着重于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FusionSphere是一款成熟的Iaas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除满足上面所述的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诉求外,秉承华为公司二十几年电信化产品的优秀基因,向您提供开放,安全可靠的产品。 本文档向您讲述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中所用到的相关技术,通过阅读本文档,您能够了解到: ?云的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这些关键衡量标准是如何在FusionSphere解决方案中体现的;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是如何做到开放,安全可靠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 班级:机制1202班姓名:杨鹤青学号:U201210570 摘 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因其可靠性题 要: 而潜在的巨大危害日益凸显。因此,设计具有高可靠性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成为必然。目前,针对复杂环境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设计已经获得了某些研究成果,且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一些通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高可靠性;系统设计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球上第一台由多达一万八千只电子管构成的电子计算机ENIAC,因其可 靠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用不是很广泛。然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很快在银行存取款、座位预定、交通管制、生产及库存管理、医疗设备、通讯以及军事武器的应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现阶段,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的及控制技术发展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新的物联网时代。由此必然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更加深入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生活更加舒适。 在物联网时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如交通管理、远程视频监控、远程医疗等等。目前,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已无处不在。在人们在享受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快捷舒适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人力财力,从而有效节约了成本。因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普及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享受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普及应用所带来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新挑战,即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可靠。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可靠性所带来的危害使其潜在巨大威胁,由此带来的担忧是正常的。例如:在被国际航天界称为“黑色96 ”的1996 年,俄罗斯质子号火箭、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法国阿里安火箭均在发射中遭到重创。

浅析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浅析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 张璐(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2007年起。中国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有了历史性的迈进,对中Ill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并对其前景做了一定分析。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改革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了全球化时代。在 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参与者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和资本的全球化.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直面而且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现实。 1、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 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随着人类社会通信、信息、网络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全球资本的统一成为可能。当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时.作为资本计量标准的会计准则逐渐走向全球化.则是资本运动从较小范围的经济合作秩序扩展到全球范围时所发生的必要沿革之一。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亦必须全球化。 2、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道路。1949.1978年,中国一直执行的 是计划经济体制。自1978年开始,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基本取向是逐步增强市场在调节经济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我国的改革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2年11月前.我国会计准则的筹建阶段。其间财政部成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后改成“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中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桌面虚拟化技术(VDI)发展分析

目录 1.1 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3) 1.1.1 虚拟桌面简介 (3) 1.1.2 虚拟化技术 (4) 1.1.3 虚拟桌面/应用的优势 (19) 1.1.4 常用三维虚拟桌面平台分析 (20) 1.1.5 虚拟桌面需求分析 (23) 1.1.6 桌面虚拟化安全需求分析 (26)

1.1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1.1.1虚拟桌面简介 桌面虚拟化“Desktop Virtualization (或者成为虚拟桌面架构“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VDI概念最早由桌面虚拟化厂商VMware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标准的技术术语。虽然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但是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 在后端,虚拟化桌面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实现: 运行若干Windows虚拟机的Hypervisor,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他们的VM (虚拟机)。 安装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服务器。(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作bladed PC(刀片PC)) 无论何种方式,都是让终端用户使用他们想使用的任何设备。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到他们的桌面,IT人员可以更易于管理桌面,数据更安全,因为它位于数据中心之内。 VDI方式最有趣的是,虽然这些技术是新兴的,但把桌面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的概念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与传统的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最主要的区别是,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在于为Windows的共享实例提供个性化的桌面,而VDI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用户提供他们自己的Windows桌面机器。 能提供虚拟桌面的厂商有国外的VMware,Citrix和微软Hyper-v,的自己研制的Cloudview,集成了虚拟桌面和云计算的功能,包括对外提供云桌面、云应用和云服务等。 将桌面操作系统虚拟化带来很多好处,包括: ●数据更安全,通过策略配置,用户无法将机密数据保存在本地设备上,只能在数据 中心进行存储,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提高网络安全,由于只使用需要开放有限几个端口,所以可以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和严格控制,在不影响应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到被授权的桌面与应用; ●终端设备支持更广泛,可以通过PC,瘦客户端、甚至是手机来访问传统PC上才

机电设备可靠性设计准则条

A1 在确定设备整体方案时,除了考虑技术性、经济性、体积、重量、耗电等外,可靠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体积、重量及耗电等于数条件下,必须确立以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整体方案。 A2 在方案论证时,一定要进行可靠性论证。 A3 在确定产品技术指标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实现可能确定可靠性指标与维修性指标。 A4 对己投入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考察其现场可靠性指标,维修性指标及对这两种备标的影响因素,以确定提高当前研制产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A5 应对可靠性指标和维修性指标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分系统(或分机)、不见、以至元器件的的可靠性指标。 A6 根据设备的设计文件,建立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进行可靠性预计。随着研制工作深入地进行,预计于分配应反复进行多次,以保持其有效性。 A7 提出整机的元器件限用要求及选用准则,拟订元器件优选手册(或清单)A8 在满足技术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方案及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减少整机元器件数量及机械结构零件。 A9 在确定方案前,应对设备将投入使用的环境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设备可靠性最重要的环境及应力,以作为采取防护设计和环境隔离设计的依据。 A10 尽量实施系列化设计。在原有的成熟产品上逐步扩展,抅成系列,在一个型号上不能采用过多的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考虑继承性。 A11 尽量实施统一化设计。凡有可能均应用通用零件,保证全部相同的可移动模块、组件和零件都能互换。

A12 尽量实施集成化设计。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固体组件,使分立元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优选序列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分立元器件 A13 尽量不用不成熟的新技术。如必须使用时应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各种严格试验。 A14 尽量减少元器件规格品种,增加元器件的复用率,使元器件品种规格与数量比减少到最小程度。 A15 在设备设计上,应尽量采用数字电路取代线性电路,因为数字电路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稳定性好、漂移小、通用性强及接口参数易匹配等优点。 A16 根据经济性及重量、体积、耗电约束要求,确定设备降额程度,使其降额比尽量减小,便不要因选择过于保守的组件和零件导致体积和重量过于庞大。A17 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体积、重量、经济性与可靠性及维修性确定设备的冗余设计,尽量采用功能冗余。 A18 设计设备时,必须符合实际要求,无论在电气上或是结构上,提出局部过高的性能要求,必将导致可靠性下降。 A19 不要设计比技术规范要求更高的输出功率或灵敏度的线路,但是也必须在最坏的条件下使用而留有余地。 A20 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小型化和超小型化设计,但以不妨碍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为原则。 A21 对于电气和结构设计使用公差需考虑设备在寿命期内出现的渐变和磨损,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A22 加大电路使用状态的公差安全系数,以消除临界电路。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2445729.html,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 作者:靳永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2期 [摘要]:分析了影响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从硬件、软件及编程组态方面,提出了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硬件方面从一次元件及接地方面进行了论述;软件方面包括:I/O信号的处理、程序设计及监视报警等。 中图分类号:TG453+.9 文献标识码:T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389 -01 1、引言 自动控制系统现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本身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针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影响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自动控制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至于外部,一方面来自于输入输出信号,另一方面来至于就地一次元件;另外逻辑组态的缺陷同样会影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1 输入输出信号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控制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如果输入到控制系统的信号不正确,系统将无法确定当前系统及设备状况,甚至给监控人员错误的信息,从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造成故障,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而造成输入输出信号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1.1辐射的干扰 控制系统输入信号的辐射干扰主要由电力网络、雷电、无线电广播、高频设备等产生的。辐射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控制系统内部的辐射,由控制系统内部电路感应而产生干扰;另一个方面是对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的辐射,由通迅及信号线路引入到控制系统而产生干扰。辐射干扰主要与电磁场的强度特别是频率有关,通常采用屏蔽或信号隔离的方法,减小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1.2来自接地系统的干扰 正确的接地可有效避免信号的干扰,提高信号的正确性。如果接地不当,不仅不能减少干扰,反而会影响信号的精度,甚至引入错误的信号。控制系统的接地主要有系统接地、设备接

机电设备可靠性设计准则1000条.

机电设备可靠性 设计准则1000条 陕西神木神源煤炭矿业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机电设备可靠性设计准则1000条 A1 在确定设备整体方案时,除了考虑技术性、经济性、体积、重量、耗电等外,可靠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体积、重量及耗电等条件下, 必须确立以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整体方案。 A2 在方案论证时,一定要进行可靠性论证。 A3 在确定产品技术指标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实现可能确定可靠性指标与维修性指标。 A4 对己投入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考察其现场可靠性指标,维修性指标及对这两种备标的影响因素,以确定提高当前研制产可靠性的有效措 施。 A5 应对可靠性指标和维修性指标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分系统(或分机)、不见、以至元器件的的可靠性指标。 A6 根据设备的设计文件,建立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进行可靠性预计。 随着研制工作深入地进行,预计于分配应反复进行多次,以保持其有效性。 A7 提出整机的元器件限用要求及选用准则,拟订元器件优选手册(或清单)A8 在满足技术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方案及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减少整机元器件数量及机械结构零件。 A9 在确定方案前,应对设备将投入使用的环境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设备可靠性最重要的环境及应力,以作为采取防护设计 和环境隔离设计的依据。 A10 尽量实施系列化设计。在原有的成熟产品上逐步扩展,抅成系列,在一个型号上不能采用过多的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考虑继承性。 A11 尽量实施统一化设计。凡有可能均应用通用零件,保证全部相同的可移动模块、组件和零件都能互换。 A12 尽量实施集成化设计。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固体组件,使分立元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优选序列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 电路-分立元器件 A13 尽量不用不成熟的新技术。如必须使用时应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各种严格试验。 A14 尽量减少元器件规格品种,增加元器件的复用率,使元器件品种规格与数量比减少到最小程度。 A15 在设备设计上,应尽量采用数字电路取代线性电路,因为数字电路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稳定性好、漂移小、通用性强及接口参数易匹配等优点。 A16 根据经济性及重量、体积、耗电约束要求,确定设备降额程度,使其降额比尽量减小,便不要因选择过于保守的组件和零件导致体积和重量过于庞 大。 A17 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体积、重量、经济性与可靠性及维修性确定设备的冗余设计,尽量采用功能冗余。 A18 设计设备时,必须符合实际要求,无论在电气上或是结构上,提出局部过高的性能要求,必将导致可靠性下降。 A19 不要设计比技术规范要求更高的输出功率或灵敏度的线路,但是也必须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虚拟化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

目录 1虚拟化平台安全威胁分析 (1) 1.1概述 (1) 1.2云安全威胁分析 (1) 1.2.1传统的安全威胁 (1) 1.2.2云计算带来的新的安全威胁 (3) 1.3云计算的安全价值 (4) 2 FusionSphere安全方案 (6) 2.1 FusionSphere总体安全框架 (6) 2.2网络安全 (7) 2.2.1网络平面隔离 (7) 2.2.2 VLAN隔离 (8) 2.2.3防IP及MAC仿冒 (9) 2.2.4端口访问限制 (9) 2.3虚拟化安全 (10) 2.3.1 vCPU调度隔离安全 (10) 2.3.2内存隔离 (11) 2.3.3内部网络隔离 (11) 2.3.4磁盘I/O隔离 (11) 2.4数据安全 (11) 2.4.1 数据加密 (11) 2.4.2用户数据隔离 (12) 2.4.3数据访问控制 (12) 2.4.4剩余信息保护 (12) 2.4.5数据备份 (13)

2.4.6软件包完整性保护 (14) 2.5运维管理安全 (14) 2.5.1管理员分权管理 (14) 2.5.2账号密码管理 (14) 2.5.3日志管理 (14) 2.5.4传输加密 (15) 2.5.5数据库备份 (15) 2.6基础设施安全 (15) 2.6.1操作系统加固 (16) 2.6.2 Web安全 (16) 2.6.3数据库加固 (17) 2.6.4 Web容器加固 (17) 2.6.5安全补丁 (17) 2.6.6防病毒 (18)

1 虚拟化平台安全威胁分析 1.1 概述 云计算虚拟化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资源提供方式,用户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性、低 成本等优越性的同时,也对其自身的安全性也存在疑虑。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和资源的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成为云计算系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云计算带来的 安全风险和威胁基础上,介绍了华为云计算虚拟化平台针对这些风险和威胁所采取策 略和措施,旨在为客户提供安全可信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1.2 云安全威胁分析 1.2.1 传统的安全威胁 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的主要表现 ?传统的网络IP攻击 如端口扫描、IP地址欺骗、Land攻击、IP选项攻击、IP路由攻击、IP分片报 文攻击、泪滴攻击等。 ?操作系统与软件的漏洞 在计算机软件(包括来自第三方的软件,商业的和免费的软件)中已经发现了 不计其数能够削弱安全性的缺陷(bug)。黑客利用编程中的细微错误或者上下 文依赖关系,已经能够控制操作系统,让它做任何他们想让它做的事情。常见 的操作系统与软件的漏洞有:缓冲区溢出、滥用特权操作、下载未经完整性检 查的代码等。 ?病毒、木马、蠕虫等。 ?SQL注入攻击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设计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设计 国增海 摘要::分析了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给出了衡量PLC控制系 统可靠性的参数及计算公式,并就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硬件措施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字:PLC控制系统可靠性干扰设计 正文 一、引言 多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因素 在工程实践中,PLC(可编程控制器)常用来组成生产过程控制系统。,PLC控制系通常由,PLC和生产现场设备组成。PLC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机箱、扩展机箱及相关的网络与外部设备;生产现场设备包括继电器、接触器、各种开关、极限位置、安全保护、传感器、仪表、接线盒、接线端子、电动机、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等。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分析其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程度,是进行可靠性设计、提高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就PLC本身而言,其工作可靠性是非常高的。有资料表明,在PLC控制系统故障中,PLC的故障仅占系统故障的5%,如图1示。

由图可见,PLC控制系统的故障主要发生在生产现场设备中,通常占系统故障的95%;与PLC相接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可靠性是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三、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硬件措施 干扰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3要素,即干扰源、藕合通道和对干扰敏感的受扰体。因此抗干扰的原则是抑制干扰源、破坏干扰通道和提高受扰体的抗干扰能力。硬件抗于扰技术是系统设计时的首选措施,它能有效抑制干扰源,阻断干扰传输通道。 1、电源的选择 电网于扰串入PLC系统主要通过供电电源(如CPU电源、I/0电源等)、变送器供电电源和与PLC系统具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等耦合而来。 对于PLC系统供电的电源,一般都采用隔离性能较好的隔离变压器;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抑制带大(如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以减少干扰。 2、输入输出的保护 输入通道中的检测信号一般较弱,传输距离可能较长。检测现场干扰严重和电路构成往往模数混杂等因素使输入通道成为PLC系统中最主要的干扰进入通道。在输出通道中,功率驱动部分和驱动对象也可能产生较严重的电气嗓声,并通过输出通道藕合作用进入系统。 ①采用数字传感器。采用频率敏感器件或由敏感参量R、L、c构成的振荡器等方法使传统的模拟传感器数字化,多数情况下其输出为TTL电瓶的脉掉量,而脉冲量抗干扰能力强。 ②对输入输出通道进行电气隔离。用于隔离的主要器件有隔离放大器、隔离变压器、纵向扼流圈和光电耦合器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光电耦合器。利用光耦合两个电路的地环隔开,两电路即拥有各自的地电位基准,它们相互独立而不会造成干扰。 ③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可采用V/F、F/V转换器。V/F(电压/频率)转换过程是对输入信号的时间积分,因而能对噪声或变化的输入信号进行平滑,所以抗于扰能力强。 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对于一个电控系统来说,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预测和预防系统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确定系统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设计预防和设计改进,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使系统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设计的方法通常包括: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元器件、零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降额设计,冗余设计,耐环境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动态设计(健壮设计)等内容。 如前述,PLC作为一种高可靠性的控制装置,在其所组成的控制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与它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接,处于生产现场的输入信号元件、输出执行元件的可靠性。因此,采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对故障率较高的元器件进行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充分利用PLC内部丰富的软元件代替某些元器件或者屏蔽输入的误信号,对关键部位采用冗余设计以确保工作可靠等,都是提高PLC 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1、尽量使用成熟技术和高质量元器件,防范和化解故障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