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化学试卷

上册期末化学化学试卷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

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

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

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g B.50g C.100g D.150g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

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

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CO点燃

A.A B.B C.C D.D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

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7.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3个C.4个D.5个

8.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9.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9.2g

B.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8g

C.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4:1

D.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 0.8g 氧气

10.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11.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12.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13.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5.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

反应后质量/g007.2 4.4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1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

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7.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8.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B.

C.D.

19.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114 B.61 C.175 D.289

2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甲乙丙丁

起始80g5g100g5g

t1a55g60g5g

t2b c40g 5g

A.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 70g,c = 80g D.该反应可能是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1.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

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2.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2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4.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 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 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查阅资料得知:MgCO3+2HCl=MgCl2+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25.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在一定条件下

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纳米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纳米与普通的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制备纳米的反应:

26.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

C.D.

2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一直向左移动直至停在8mL刻度处28.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2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X 和 O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

B.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D.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

30.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_____。

蒸馏蒸发结晶吸附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_____、_____、烧杯(洁净的)、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杀死水中的细菌

B 减少水中的氧气

C 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 分解有毒物质(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

3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

5

的结论。

(4)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3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

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

5

,可能

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5.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______(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 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 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___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B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浆检验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或者说根据压强判断麻烦,故D错误。

故选:D。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据此结合碳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分析计算: ①2CuO+CO Cu+CO 高温

;②Ca(OH)2+CO 2=CaCO 3↓+H 2O 。

【详解】

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40g×30%=12g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由于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接下来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整个过程中,碳元素质量守恒,则得到的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2g ,又因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2

100%=12%40+12+163

??,所以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12g÷12%=100g ,即得到的白色

沉淀的质量为100g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明确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从而可得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具体是哪种物质,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3.C

解析:C 【解析】

A 、加水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反应,错误;

B 、铁和铝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错误;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灼热的铜网反应,而氧气可以,正确;

D 、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着,错误。故选C 。 【点睛】

除杂时要求所选试剂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也不能引入和生成新的杂质。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B 、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煤中还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5.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二氧化锰、加热2KCl+3O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选C

6.D

解析:D

【解析】

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能除掉氧气,不引入杂质;B除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生成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只有氧化铜;C、除碳酸钙粉末的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氯化钙溶解成为溶液,碳酸钙沉淀不溶,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的碳酸钙;D、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氢气,会在硫酸铁溶液中引入硫酸亚铁杂质;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D

解析:D

【解析】

根据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D。

8.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

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 ,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15克,B 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 的质量为6克,又生成D 的质量是30g ,则反应中A 、B 、C 、D 的质量比为5:3:2:10,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克。A 、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错误;B 、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故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是50g ,正确;C 、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为5:3,错误;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5:2。错误。故选B 。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乙醇中,10.8g 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2

18

=1.2g ,含有1.2g 氢元素的乙醇的质量为;1.2g÷

6

122616

?++=9.2g ,故正确;

B 、由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H 2O 的质量为10.8g ,其物质的量为

10.8g

18g/mol

=0.6mol ,则n (H )=0.6mol ×2=1.2mol ,乙醇中N (C ):N (H )=2:6=1:3,故CO 、CO 2

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1.23

mol

=0.4mol , CO 、CO 2的总的质量=27.6g-10.8g=16.8g ,令CO 、C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ymol ,则: x+y =0.4

28x+44y =16.8

解得:x=0.05、y=0.35,故CO 的质量为0.05mol×28g/mol=1.4g, CO2的质量为0.35mol×44g/mol=15.4g,故错误;

C 、燃烧产物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等于乙醇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

122

6

? =4:1,故正确;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7.6g-9.2g=18.4g 。 设9.2g 的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4696

9.2g x

= x=18.2g 18.4g-18.2g=0.2g 故正确。故选B.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根据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根据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求出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并确定甲中是否含氧元素。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27g?48g=23g,①正确;由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设丙的化学计量数为x,丁的化学计量数为y,由题可知:

解得x:y=2:3,②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就等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g=1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g=3g,则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g:3g=4:1,③正确;由上分析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3g,生成的丙质量为44g,则甲:丙=23g:44g=23:44,④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上述分析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共(12g+3g),但实际上甲物质是23g,所以甲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⑤不正确;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A正

确;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故B正确;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故C错误;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D正确。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A.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C.由图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B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质量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甲反应前的质量为6g,反应后为1g,质量减少了5g,属反应物;乙反应前为4g,反应后为2g,质量减少了2g属反应物;丙反应前为3g,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丁反应前为1g,反应后为8g,质量增加了7g,属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表示为:甲+乙→丁。

【详解】

该反应为:甲+乙→丁,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化合反应,正确;

丙反应前为3g,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正确;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正确;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2:7,错误。故选D。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

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

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

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

14

1412

?

?+

×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12

1216

?

?+×

100%=0.8g,

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

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为:4.4g ×

2

2

12116+?×100%=1.2g ;故X 中应含有2.4g-1.2g=1.2g 碳元素,又因为X 的质

量为2.8g ,故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故X 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 正确。 故选:D 。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 、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故固体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B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C 、反应中氯化钾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错误;

D 、刚开始加热时,温度不足,没有氧气生成,过一段时间有氧气生成,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D 。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A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A 错误;

B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

C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 正确;

D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 错误。 故选:C 。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B 。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80g+5g+100g+5g=a+55g+60g+5g ,a=70g ,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 、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c-55g ):(60g-40g )=(55g-5g ):(100g-60g ),c=80g ,a=70g ,不符合题意;

D 、在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5:4,22

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中,三种物质的

质量比为:(14×2):6:(17×2)=14:3:17,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 的结论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 ,故B 结论合理;

C 、设生成1.6g 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

22

22MnO 2H O 2H O O 6832x 1.6g

6832=x 1.6g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 ,故C 结论合理; D 、由化学方程式2H 2O 22

MnO 2H 2O+O 2↑可知,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9:8,故D

结论合理; 故选:A 。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B 、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

C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正确;

D 、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正确。故选B 。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且只有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氧化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 3中含有氧元素,它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 不正确;

B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与水分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0,故选项B 不正确;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故选项C 不正确;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D 正确。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 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7.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

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2O 2点燃 CO 2+H 2O+CO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 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氧气验满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6.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 C.CH4D.C2H4O 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g B.50g C.100g D.150g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6.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期末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 分,共18 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水质会恶化,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A.磷肥B.钾肥C.复合肥D.氮肥 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迹 C.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D.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钠,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B.酚酞C.二氧化碳D.碳酸钠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CO+Fe2O32Fe+3CO2B.Cu+AgNO3=Cu(NO3)2+Ag C.Cu+H2SO4=CuSO4+H2↑D.CuCl2+K2SO4=CuSO4+2KCl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气体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 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 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 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8.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干冰、冰B.石灰石、大理石 C.纯碱、小苏打D.生石灰、消石灰 9.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无色B.都具有毒性C.都能燃烧D.都含有氧分子10.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铝合金门窗B.不锈钢餐具C.塑料洗衣盆D.景德镇瓷器1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化学与安全 D 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 .A B .B C .C D .D 2.在反应X + 2Y → M + 2N 中,已知M 和N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 和N 的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3.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5.“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消毒剂 D.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 8.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CH4 →C(金刚石)+2H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燃烧 C、衣服晾干 D、菠萝榨汁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 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 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 D.5个钠离子—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6、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该实验表示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10.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 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11.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