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航运经济学英文教材部分翻译讲诉

国际航运经济学英文教材部分翻译讲诉

国际航运经济学英文教材部分翻译讲诉
国际航运经济学英文教材部分翻译讲诉

国际航运经济学(P488——P493)

LNG(液态天然气运输船)的运输供给

2006年,LNG船队已有193艘,另外还有140艘在定制中。因为LNG的建造是围绕着那些需要发展数十年的计划项目,所以,能很容易地看出下一批次的业务将来自哪里。由于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计划在进行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关于LNG运输船的设计将在14.6节讨论。

12.5 冷藏货物运输

冷藏运输的需求

冷藏运输是运输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贸易的另一个例子。易腐货物只能在能保持它们不变质的区域内进行运输,当冷藏技术可以运用时,新的贸易就迅速的出现了。促使这项贸易发展起来的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世界上有些地区能生产比其他地方更便宜的易腐食品。比如,新西兰是北大西洋经济体肉制品和乳制品的主要提供者,因为它生产的这些食品价格低廉。第二个因素是季节性作物在地球两个半球间的交替生长消除了由于成熟周期的不一致带来的失衡。这在柑橘和落叶果树型水果的交易中尤为重要,像当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南非就开始新一轮的作物种植。第三点是气候上的差异。例如,香蕉,只生长在热带地区,出口到温带地区。在传统冷藏船和现代冷藏箱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在许多贸易中,集装箱运输占据着第一位。空运在运送高价值的具有异国风味的水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最终,低价快速的运输为时令蔬菜的全年交易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极大地丰富了大多数国家可得到的新鲜食品的种类。本章我们将研究现实中的贸易是如何融入这种模式的。

冷藏运输的发展

海运冷藏运输首先开始于19世纪的肉类贸易。随着欧洲乡村人口的增加,当地的农民生产的肉制品和奶制品已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铁路的扩展也在北美、南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开辟了巨大的食品生产基地。欧洲市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海外有着充足的供给,现在就需要一个运输系统了。像其他所有的特色贸易一样,托运人推动了整项业务的发展。最初是把肉类装在罐子里用班轮运送。1847年,第一家罐头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1863年,

Liebig 牛肉提取工艺在乌拉圭的Fray Bentos 建立。在1868年至1876年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运送冷冻肉的实验,但是实验的冷冻设备很不可靠,即使有效果,肉质也会变得很差。

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期,冷冻技术发展了,装备了氨气冷冻设备的巴拉圭号货船,满载着一船冷冻货物从法国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返回Le Havre 时,船上装运了80吨保存完好的羊肉。这标志着海运冷藏运输的开端。两年后,即1880年,澳大利亚运送了它的第一批冷藏货物。甲板上装载40吨的牛肉和羊肉的Strathleven 号货船驶向伦敦,到达目的地时,肉质依然鲜美。随后在1881年,Protos 号货船载着4600具被宰杀的羊羔驶往伦敦。当在伦敦港卸货时,货物依然完好,用来隔绝的羊毛也被卸下并且售出。这些旧时代的货主对如何在一笔贸易中赚取额外的回报是深有研究的。1882年,新西兰第一批冷藏货物在伦敦以新西兰国内市场价格的2倍出售。这使得资本涌入这项贸易,刺激了它的快速发展。这时,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肉类生产商才确信,冷藏运输是可行的,冷藏货物运输系统也在几年内建立了起来。肉类出口方建立了冷冻厂以供应批发市场,在进口方也建立了配送设施以便于销售。比如,Smithfield 市场就充当了英国主要的肉类产品交易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货盘化,船舶、仓储和货物装卸设施都按照经合组织认定的800*1200mm和1000*1200mm的托盘标准尺寸来设计建造。这为货物装卸的机械化开辟了道路,比如叉车和传送带的使用。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陆路运输产业开发了便携式的冷冻机组,最初是以绝缘拖车带有一个整体式的制冷机组的形式出现的。这项技术对冷藏贸易有重大影响。这些冷藏拖车,通过制冷机组来饱和空气中的水分不停的产生新鲜空气,于1942年被引入美国驻外海军,随后又被美国的铁路运输采用。在20世纪50年代,货运业务开始使用它们,此时,柴油发动机取代以蒸汽为动力的制冷方式在50年代末期变的更便宜更可靠,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长途运输中。这与海上运输集装箱化同时发生,所以,载有冷藏箱的新型集装箱运输与传统的冷藏运输从最初就开始了竞争。

冷藏商品交易

2005年,全世界海运易腐货物交易量达到13亿吨,尽管这些数据不是那么精确,因为它也包含了陆上交易和非冷藏货物交易。大体上,这些冷藏货物交易可以分为三类:季节性水果,占了大概三分之一;肉制品和奶制品,又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是鱼类。另外,表12.9中显示的“其他水果和蔬菜”是作为备忘项目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其中包括散装运输的商品,如木薯。从1990年到2005年,这项贸易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增长,再加上北半球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弹性的水果和蔬菜贸易推动,也使它的增长更为迅速。

西欧和美国的进口量占了全部的三分之二。季节性生产区域如南非的出口有很大的波动性。柑橘类贸易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特别是以色列)和南非对西欧贸易中的一项重要贸易。近年来,像草莓、山莓、猕猴桃等具有异国风味的水果随着出口商对增值的寻求而增长迅速。备注中的“其他蔬菜”贸易中包括从东南亚运往西欧的被用做动物饲料的规模庞大的木薯贸易,这不属于冷藏货物。还有种类繁多的水果和蔬菜也是通过海运来交易,土豆也是其中的一类。肉类的交易主要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阿根廷运往发达地区,像西欧、美国和日本。这些交易仅占总消费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日本和北美西海岸地区的肉类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快,这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地区“快餐行业”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很少有鲜奶(虽然每年有超过2吨的奶粉交易量),乳制品中主要是黄油和奶酪的交易。虽然自从英国加入欧共体后贸易有所改变,但传统上的乳制品交易仍主要是从新西兰或澳大利亚运往英国。

从海运经济的角度来看,冷藏货物运输最有趣的也许是不同冷藏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冷藏货物可以用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常规班轮的冷藏空间和MPP 船,还有滚装船的冷藏卡车上。近些年来,集装箱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了专业运输领域促进竞争的一个绝妙的案例。例如,在20世纪的最初的前半期,在冷藏货物的运输上,班轮和冷藏船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冷藏船船队稳步增长,如果在它们的航线上运输,那么许多船就会配备冷藏设置。1956年,Sea-Land 在它的新的集装箱服务中引进了第一批冷藏箱,为了适应海运,给它们自有的冷冻系统装备了500辆冷藏拖车。在20世纪60年代,更多的冷藏服务采取了集装

表12.9世界易腐货物贸易(吨)

来源:粮农组织贸易年鉴和粮农组织渔业统计年鉴备注:数据包括陆路贸易和海运贸易

箱化,包括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澳大利亚与欧洲的贸易。冷藏运营商们也紧跟潮流,推出货物托盘化,建造能使处理和运送托盘更有效率的船舶。一开始,这些防御性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到了1999年,集装箱运力最终超过了传统冷藏船运力,迫使冷藏船船队数量下降。(参看表格12.8)

冷藏运输技术

表12.9中的货物都必须要在严格的温度条件下运输,但是各自也有不同的要求。大致来说,这些冷藏货物可以分为三类:

冷冻货物,像肉类和鱼类这些特定的产品需要完全冷冻,并且运输是的温度至少要达到-26℃。

冷藏货物,在低温条件下运输的奶制品和其他易腐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

温度控制,通过海洋运送的水果一般都会在半成熟状态被装运,然后在运输途中的人工控制的温度下长熟,比如,香蕉,就需要把温度严格控制在13℃。

冷藏船保持着运输大批量货物的核心角色。船上的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以防止货物变质,有时候,即使很小的温度的变化也会带来惨重的后果,特别是那些热带水果。为了不让货物变质,空气通过船上的冷藏管道被输送到货物中,已达到对温度和空气流通的双重控制。也可以对流通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调节,这对冷藏货物和那些特定水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货物一般都是在用胶合板和聚苯乙烯保温层做内衬的货仓中(不是羊毛)。

在冷藏集装箱运输中采用两种集装箱。“整体单元”自备设计符合ISO标准的制冷机组,以适应集装箱船上的槽轨。装船后,制冷机组就插上船上的电源,它们的型号决定了一艘船的装载量。这些制冷机组造价昂贵但使用方便。“绝缘箱”没有整合的制冷机组,仅起到绝缘作用,必须被放入船舶或终端上的空气冷却系统中,或者使用分散的制冷机组。

冷藏运输的运力供给

2006年,冷藏船船队的数量达到1242艘,运力达到33300万立方英尺,然而,表12.8显示,冷藏船船队的运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集装箱船队的运力扩张到93900万立方英尺,尽管有多少在运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记录。不过这仍然是不同海运服务之间竞争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12.6 单位装载货物运输

有许多大型的物理单位,如成捆的木材和纸浆,卷纸,汽车,重型货物如炼油厂的机械设备,集装箱起重机,土方设备,以及其它需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笨重的大型设备。如果货物规模足够大,那就必须建造特殊的运输船舶来满足特殊货物的特殊运输的需求,如今已有超过3000艘船舶被建造来服务于这些贸易(详见表12.1)。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五种特殊的船舶,远洋滚装船,运输包括集装箱,木材,轮式货物等在内的混合货物;敞舱口散货船,主要用来运送木材;PCCs、PCTCs ; MPP船运送混装货物和重型货物;重吊船,专注于非常大的单位货物的运输,有时货物重量能达到上千吨。所有以上类型的船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货物流量也没有准确的统计项目。因此接下来的讨论将着重介绍不同类型船舶的发展。

远洋滚装船

远洋滚装船是第一批被建造的为单位货物运输服务的。滚装船有多层甲板便于货运单元放置,在船尾、船头或船舷各甲板间设有斜坡道,像传统的班轮一样,滚装船能运送木材、汽车、集装箱、托盘和重型货物。这些货物被叉车、拖车、卡车或其他轮式运载工具装运到船上。有的滚装船还配备有可升降的平台,以方便一些较长的货物的装运。这些多功能都是需要代价的,它们建造起来都很昂贵。

早期,一些滚装轮支持者把滚装轮看做集装箱班轮的天然继承者,但依然被通用性差但运送效率高的集装箱班轮挤到次要地位。表12.10显示,到了2006年,船队的数量微涨到1040艘,但它增长的速度却是缓慢的。1996年到2006年之间,与集装箱班轮每年10%的增长速度相比,滚装船的增长速度只有1.7%。另外,滚装船船体规模仍然很小,到2006年只有差不多8800吨。

现代型滚装船由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队建造,用作坦克登陆舰运送坦克到滩头阵地。这项技术用于商业最早是Vacationland在1952年建造在五大湖区用于商业交易。它有八个车道,能容纳150辆车和650名乘客。货物能通过船头和船尾的斜坡通道进行装运。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斯堪的纳维亚的船东们开始使用小型的滚装船运输从波罗的海到内陆的木材和纸张,然后使用机动车辆返回斯堪的纳维亚。这些船在船尾有大型的,宽6~7米,高5米的舱门,可以允许大型拖车和重达七八十吨的重型装备通过斜坡通道运送上船。

20世纪60年代末期,第一批大型远洋滚装船开始出现。斯堪的纳维亚的Wallenius Line 和Transatlantic AB,还有一批欧洲的业主们在1976年成立了Atlantic Container Line,10艘大型滚装船通过船尾的斜坡通道在甲板下配载了三分之二的货物,甲板上装载着集装箱。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英文版)

Chapter 13 Balance of Payment 13.1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examination of the monetary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Balance of Payment: a summary statement in which all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nation’s residents with the foreigners are recorded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Main purpose of BOP: inform the govern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the nation; to help it in its monetary, fiscal and trade policies. BOP traits: The BOP aggregates all the trades into a few categories Only the net balance of each type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is include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Exchange of a good, service or assets between the residents of two nations. Gifts and certain transfers +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People Concerning BOP: Diplomats, soldiers, tourists and workers belong to motherland Corporation: motherland/ foreign branches: local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nowhere 13.2 BOP Accounting Principles Credit transactions: involve the receipt of payments from foreigners + Exports, unilateral transfers and goods received, capital inflow Capital inflow: an increase in foreign assets in the nation/本国持有外国资产上升 a reduction in the nation’s assets abroad/本国在外资产减少 Debit transactions: involve the making of payments to the foreigners - Imports, unilateral transfers or gifts paid, capital outflow Capital Outflow: an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assets abroad a reduction in foreign assets in the nation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each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s recorded twice, once as a credit and once as a debit of an equal amount. 5 Examples in Textbooks 13.3 The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f the USA rounding. The official reserve assets: ?Gold holdings of monetary authorities黄金储备 ?Special Drawing Rights特别提款权(paper gol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created on the books of the IMF and distributed to member nations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eserve position in the IMF在IMF的头寸 The reserves paid in by the nation on joining the IMF, which the nation can then borrow automatically and without questions asked in case of need ?The official foreign currency holdings of monetary authorities外汇储备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This is required to make the total credits equal to the total debits, as required by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13.4 Accounting Balances and Disequilibrium in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utonomous transactions: transactions in current account + capital account Take place for business or profit motives and independently of BOP considerations Items above the line Current account: All sales and purchases of currency produced goods and services, investment incomes, and unilateral transfers Link between the nation’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nd its national incom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stimulates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incom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dampens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income. Capital account: The changes in US-owned assets abroad and foreign-owned assets in the US other than official reserve assets Change in reserves reflects government policy rather than the market force. 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 Transactions in official reserve assets Items below the line The accommodating items form the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The balance on the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is called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Balance. Deficit in the BOP: The excess of debits over credits in the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s The excess of credits over debits in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Surplus in the BOP: The excess of debits over credits in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The excess of credits over debits in the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s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VIP专享]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国际经济学 名词: 1、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 2、绝对利益: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都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在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公式为: dY=[l/(dM/dY)] dX。(2003) 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7、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成员国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的部分进口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非成员国)转向从较高生产成本国(成员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边际进口倾向: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 11、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1)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2)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即为幼稚产业。(3)肯普标准:除了穆—巴标准的内容外,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种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14、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从不同角度出发,汇率有多种表

浙大图书馆2017年12月经济类新书推荐

浙大图书馆2017年12月经济类新书推荐 各位老师: 浙大图书馆2017年12月经济类新书书目如下,请参阅。检索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d23888806.html,:8991/F/?func=file&file_name=hotinfo 图书资料与档案室 2017年12月1日 附:2017年12月经济类新书书目 1.博弈论教程(作者:王则柯) 2.计量经济学基础与STATA应用(作者:胡咏梅) 3.宏观经济学 :理论与政策 :theories and policies(作者:弗罗恩) 4.基于EVIEWS的金融计量学(作者:汪昌云) 5.国富国穷 :why some are so rick and some so poor(作者:兰德斯) 6.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何樟勇) 7.应用计量经济学(作者:施图德蒙德) 8.公共经济学 :财政学(作者:蒋洪) 9.数理金融理论与模型(作者:李胜宏) 10.期货市场 :理论与实务 :theory and practice(作者:徐雪) 11.EViews统计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作者:刘家国) 12.经济就那么回事儿(作者:陈斯文) 13.博弈入门(作者:奥斯本) 14.中国经济创造之路(作者:黄海峰) 15.以交易为生 :珍藏版(作者:埃尔德) 16.博弈论与经济模型(作者:赵耀华) 17.微观经济计量学 :方法与应用(作者:卡梅伦) 18.凯恩斯方案 :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 :the path to global economic prosperity(作 者:戴维森) 19.证券物理学. 第一卷, 原理及应用(作者:彭商强) 20.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作者:范里安) 21.商业银行管理(作者:罗斯) 22.经济地理学 :区域和国家一体化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作者:库姆 斯) 23.管理的常识 :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作者:陈春花) 24.创业的现实 :另类创业百科 :the irreverent guide to outsmarting, outmanaging and outmarketi(作者:川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1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 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 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

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理由如下: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只能在两者间分配,两种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是唯一的世界市场价格。当其中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得以确定,其供给与需求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 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 有何差异? 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大一新生必读书目

对话大师,感悟经典——经济学院新生读书活动书目 一、随笔类读物:启蒙 1、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 2、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 3、梁小明《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 3、高小勇编:《经济学帝国主义》 4、《走进经济学》,熊秉元,山西人民出版社 5、辛向阳《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吃》 6、汪丁丁《风的颜色》 7、牛奶可乐经济学 8、成语经济学 9、财富的是与非,亨特?刘易斯著,东方出版社 10、金融的逻辑,陈志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1、货币崛起(英)弗格森 12、宋鸿兵《货币战争》(1、2) 13、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新华出版社 14、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新华出版社 15、中国哲学简史(插图珍藏版),冯友兰著,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 16、中华文明史,袁行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7、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下册),钱文忠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8、林行止作品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张五常作品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经济新观察(王则柯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经济新观察(熊秉元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2、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 23、经济发展与转型(2007马歇尔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 24、推开宏观之窗,韩秀云,经济日报出版社 25、金融帝国,(美)赫德森著,嵇飞、林小芳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二、经典类:名家著作 1、国富论,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 2、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著,商务印书馆 3、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4、社会分工论,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三联书店 5、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丛书,商务印书馆 6、经济解释,张五常,商务印书馆 三、专业类:经典教材 1、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出版社 2、萨谬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3、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4、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5、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6、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7、曼昆:《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8、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9、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 10、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 11、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 12、投资学:威廉?夏普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 P16页练习题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下降。 (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出口量将会下降。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 答: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消除或者减少预算赤字。(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一个国家要消除或减少其贸易逆差的方式有:对进口商品增税、补贴出口,借如更多的国外债券、减少借出外国债券,降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下,国家通常限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同样也阻碍了它们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国际收支会在各种货币收据和付款中流通。 而在地区经济关系下,就关税和进行相同的货币而言,区际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没有面临这样的限制因素,它们经常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在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下进行的,这就与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2)它们在哪方面相似? 答: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的相似点:两者都跨越了空间距离,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远距离贸易下的产物,把经济看待成在一个进行着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空间中的单一点,这也是从经济学的复位空间将它们区分。 1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教学教材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 整理)

第一章 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 A.1:6 B.2:6 C.3:6 D.4:6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正确 B.不正确 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 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 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 C. 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 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 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 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

第二章 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 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 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 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 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 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 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 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 A.贸易不是“零和”的 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 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国际经济学汇总题库(克鲁格曼版)经2

第二章 1.引力模型P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任何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因素不变),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行业内贸易P141:指某一行业内差异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它反映出规模经济。 3.行业间贸易P141: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与另一个行业产品的交换,它反映出比较优势。 4.配额租金P184: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取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三章结合第四章看(着重看理论推理) 论述:课本知识+自己观点 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是: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李嘉图模型认为国际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生产效率的不同导致了比较优势的不同 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有国内优势的产品,有这样的一个原理去支撑国际贸易产生,也就是说李嘉图模型也是在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要素禀赋模型 与李嘉图模型的区别和原因是:区分两者共同的基础:(1)、李嘉图(第三章) (2)、要素禀赋,原则:国际顺序:?首先,说说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贸易,认为各国间的资源差异(各国要素差异度,差异水平)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

(李嘉图模型)生产效率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的差异(不一样)要素价格(不一样) 相对价格(不一样) 认为现在中国也还在参与国际贸易,那么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哪一个理论更贴近 第三章 1.单一要素P27:衡量生产效益: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A本国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为5单位,B外国需要3单位,同种产品相对而言外国更有效率,具有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不可单独写这个) 2.比较优势P30(通过这种形式分析本国该进口或出口什么)假设: a LC/a LW

国际经济学试题珍藏版

深圳大学试题、试卷纸 开/闭卷闭卷第 1 页共 2 页 课程编号22020203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学分 3 拟题人赵登峰2006年5 月30 日 系专业学号姓名审题人年月日深圳大学试题、试卷纸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aper A) Ⅰ.Choose the best answer. (2×10 points) 1. The pure theory of trade and the theory of commercial policy are the ( )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A. microeconomics B. macroeconomics C. econometrics 2. Ricardo explained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erms of the ( ). A. opportunity cost B. labor theory of value C. economies of scale 3. With trade, two nations’ common slope of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indifference curve gives the ( ) equilibrium-relative price. A. external B. international C. internal 4. The ( ) supply of a commodity above the no-trade equilibrium price gives one nation’s export supply of the commodity. A. domestic B. excess C. foreign 5. The H-O theory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including ( ). A. perfect competition in factor market B.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C.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factors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第9版教材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Organiza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How Much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Chapter Overview 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n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an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 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These global linkages have been highlighted yet again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and a rising wave of protectionist rhetoric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 ?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Addison-Wesley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国际经济学 珍藏版

Chapter 3 The Specific Factor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案例3-1 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 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案例来源:张翔:“埃尔切纵火事件与中国的全球化”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年10月14日,第三版。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右,很多西班牙商人也在大量进口并销售中国鞋,仅去年西班牙就从中国进口鞋子6190万双,占其鞋类进口总额的47%,价值高达2.2亿欧元。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中国鞋,2002年才开始零星进入埃尔切市场,但是温州鞋进入埃尔切之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已占到埃尔切鞋类批发量的30%,对当地的制鞋工业形成了客观威胁。一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鞋厂由于缺乏竞争力纷纷倒闭。近30年来,该市制鞋工人失业率增长了30%。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16个货柜、价值约800万元温州鞋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价值十多亿元的温州鞋也遭受着被焚烧的威胁。“烧鞋事件”如不尽快得以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当地中国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尚危及今后中国产品出口西班牙等欧洲市场。甚至有报道称,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第一起严重侵犯华商合法权益、野蛮排斥华人的暴力事件”。 中国鞋被焚事件惊动了埃尔切这座20万人口的西班牙小城。多数埃尔切市民对中国商人持同情态度,认为商业竞争不可以成为烧鞋的理由。埃尔切的Casimir Gomez先生说,这两天的烧鞋事件震动了该市。他还说:“中国鞋质量好,价格便宜,我每过一两个月就会带着妻子去逛一逛。商人之间的竞争应该采取正当手段,烧鞋的人非常不理智。”还有的市民愤愤不平地说:“烧鞋的行为真是愚蠢!” 案例评析: 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李嘉图模型提出不仅所有的国家从贸易中获利,而且由于贸易没有影响收入的分配,每个个人的福利也都得到改善,那么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应是受人欢迎的。然而在现实中,贸易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贸易收益的分配是非常不均等的。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表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